广西来宾市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诊断性联合考试文综地理考试试题 解析版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838313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90.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西来宾市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诊断性联合考试文综地理考试试题 解析版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广西来宾市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诊断性联合考试文综地理考试试题 解析版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广西来宾市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诊断性联合考试文综地理考试试题 解析版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广西来宾市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诊断性联合考试文综地理考试试题 解析版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广西来宾市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诊断性联合考试文综地理考试试题 解析版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广西来宾市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诊断性联合考试文综地理考试试题 解析版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广西来宾市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诊断性联合考试文综地理考试试题 解析版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广西来宾市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诊断性联合考试文综地理考试试题 解析版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广西来宾市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诊断性联合考试文综地理考试试题 解析版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广西来宾市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诊断性联合考试文综地理考试试题 解析版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广西来宾市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诊断性联合考试文综地理考试试题 解析版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广西来宾市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诊断性联合考试文综地理考试试题 解析版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广西来宾市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诊断性联合考试文综地理考试试题 解析版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广西来宾市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诊断性联合考试文综地理考试试题 解析版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广西来宾市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诊断性联合考试文综地理考试试题 解析版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广西来宾市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诊断性联合考试文综地理考试试题 解析版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广西来宾市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诊断性联合考试文综地理考试试题 解析版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西来宾市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诊断性联合考试文综地理考试试题 解析版Word格式.docx

《广西来宾市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诊断性联合考试文综地理考试试题 解析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西来宾市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诊断性联合考试文综地理考试试题 解析版Word格式.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广西来宾市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诊断性联合考试文综地理考试试题 解析版Word格式.docx

5推测设计“引江济汉”工程的初衷是(  )

A.带动沿线经济发展,形成汉江流域新的增长点B.分流长江航道压力,保障沿途百姓用水安全

C.沟通长江和汉江航运,打造千吨级黄金航道圈D.缓解南水北调后汉江中下游水量减少的问题

6“引江济汉”工程(  )

A.改善汉江全流域的水环境状况B.缓解武汉的防洪压力

C.生态、灌溉、航运综合效益强D.缓解长江的泥沙淤积

热岛强度是指中心城区比郊区气温高出的数值大小。

我国某城市位于黄河河谷,城市建设速度和扩展速度迅猛,热岛效应逐渐增强。

如图示意该城市某日热岛强度变化统计图。

据此完成7-9题。

7.该日城市热岛效应(  )

A.子夜前后最弱,正午前后最强B.日出前后最弱,正午前后最强

C.夜间较强,白天相对较弱D.夜间较弱,白天相对较强

8导致该日12-14时热岛强度为负值的主要因素是(  )

A.人口数量B.气流运动C.建筑物密度D.交通通达度

9推测该城市热岛效应最强的季节是(  )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如图示意我国西北某流域森林和草原地表实测土壤蒸发对比和降水量年内变化。

据此完成10-11题。

10.该流域森林、草原土壤蒸发(  )

A.草原比森林小B.植被茂盛期大C.白天比夜晚小D.森林变幅较大

11该流域3-5月土壤蒸发迅速上升的原因是(  )

A.降水量增多B.多年冻土C.农业用水少D.春季多大风

第Ⅱ卷(非选择题)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第36题~第42题为必考题,每道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第43题~第47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3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位于东非大裂谷谷底的纳特龙湖是东非碱性最强的湖泊,有着独特的生态系统,湖水富含盐分,适合很多喜盐生物生长,比如蓝绿色藻类;

极端的生态环境使多数生物无法生存。

但是,这里却成为小火烈鸟的“天堂”。

小火烈鸟腿长且皮肤很厚,喙部的特殊结构可以过滤河水只吃河水里的藻类。

小火烈鸟在盐湖中部露出水面的高地筑巢,每年9、10月份到次年4月是小火烈鸟繁殖的旺季。

纳特龙湖的湖水主要来自附近奥朵依欧兰盖火山的地表渗水和周边温泉。

一般的火山熔岩是硅酸盐熔岩,而奥朵依欧兰盖火山的熔岩是碳酸盐熔岩,该类熔岩在较低温度下就可喷发,喷发冷却形成的物质易风化。

纳特龙湖丰富的高纯度破酸盐资源是生产纯碱和工业用盐的重要来源,但随着世界各地合成碱生产成本的下降,天然碱的竞争力逐步下降。

(1)说明小火烈鸟身体结构是如何适应纳特龙湖强碱性特点的。

(2)2018年上半年,纳特龙湖区遭遇多场暴雨袭击并引发水灾,探讨水灾对小火烈鸟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

(3)分析纳特龙湖拥有丰富高纯度碳酸盐资源的原因。

(4)纳特龙湖拥有丰富的高纯度碳酸盐水,有人认为应该大力开发湖中的碳酸盐资源,你是否赞成?

请说明理由。

3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沙柳为耐旱、耐盐碱的灌木,成熟沙柳高于地面三、四米高,齐根砍下的沙柳,再切成七八十厘米还可成为新树苗。

沙柳枝条可加工纸板和造纸,同时沙柳也是一种祛风清热、散瘫消肿的中药材。

材料二我国某大型企业在如图的M沙漠地区利用沙柳,创建了独特的生态治理和产业发展融合的新模式,依托科技投入,使沙漠得到资源化利用。

(1)分析图示M地区沙漠广布的自然原因

(2)说明在该地固沙保土选种沙柳的原因

(3)分析该企业依托沙漠沙柳可谋求发展哪些产业,并说明其合理性

请考生在第43、44二道地理题中任选一题做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题号后的方框涂黑。

43.【地理——选修3:

旅游地理】

(10分)近年,我国出境旅游的人数逐年增加,同时旅游事故、伤亡人数也随之增加,2017年我国出境旅游人数达1.27亿人次,各类旅游活动安全事故导致我国近200名公民意外身亡,事发地集中在我国游客较多的东南亚国家。

说明出境旅游人员应如何防范意外伤亡事故发生。

44.【地理——选修6:

环境保护】

(10分)位于祁连山北侧的河西走廊,自古以来灌溉农业发达,是古丝绸之路的必经之路。

祁连山北麓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近年来通过卫星遥感监测和实地核查,发现保护区内资源开发和水电建设活动明显,旅游设施未批先建,生态环境局部恶化。

如图示意祁连山自然保护区和甘肃省降水量分布。

(1)简述祁连山自然保护区出现的主要生态问题及原因。

(2)指出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恢复的主要措施。

 

解析版

1.【答案】C

【解析】

解:

A、根据区域地理知识可知,秘鲁太平洋沿岸地区与亚马孙丛林地区均为平原地形,A错误;

B、秘鲁太平洋沿岸地区地处东南信风背风坡,降水较少,B错误;

C、秘鲁太平洋沿岸地区地处东南信风背风坡,降水较少,光照充足,且受秘鲁寒流降温减湿作用影响,温度适宜,C正确;

D、交通便利不是自然原因,D错误。

故选:

C。

人口分布是受自然、社会、经济和政治等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

自然环境对人口分布的影响,主要通过纬度、地势地形和气候反映出来。

历史条件也是影响人口分布的一个因素,历史上人口长期增殖的结果,往往造成在开发较早、历史悠久的地区,人口一般较多,例如旧大陆的人口密度比新大陆要高。

本题以秘鲁(0°

S)人口、年均降水量及水资源分布统计资料为背景,属于知识性试题,考查了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及地区分布。

解题时应注意结合实际情况。

2.【答案】C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秘鲁太平洋沿岸地区多年平均降水量低于100mm,降水稀少,所以其用水来源不可能时大气降水,所以A错误;

因为该地区纬度为0°

S,纬度低,气温高不可能存在降雪,所以B错误。

该地区气温高,背靠高大的科迪勒拉山系,所以其冰雪融水和地下水较丰富,所以C正确;

海水淡化成本高,而农业用水量大,会严重增加农业成本,所以D错误。

陆地水体的关系特征:

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是指它们之间的运动转化及其水源补给关系。

从陆地水体的水源补给看,大气降水是河流水和其他陆地水体的最主要补给形式;

冰融水可补给河流水及其他陆地水体;

河流水、湖泊水和地下水之间,依据水位、流量的动态变化,具有水源的相互补给关系

本题主要考查陆地水体类型及其相互关系,掌握相关知识结合材料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即可。

3.【答案】

A

由题中图表资料可知,秘鲁太平洋沿岸地区人口、农业、工业高度集聚,对水资源需求量大,但可利用水资源较少,导致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

A。

水资源是指可资利用或有可能被利用的水源,这个水源应具有足够的数量和合适的质量,并满足某一地方在一段时间内具体利用的需求。

天然水资源包括河川径流、地下水、积雪和冰川、湖泊水、沼泽水、海水。

按水质划分为淡水和咸水。

S)人口、年均降水量及水资源分布统计资料为背景,属于知识性试题,考查了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自然资源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意义。

4【答案】A

蓄水选择在汛期末,水量较大,含沙量较小,便于在枯水期为下游提供用水。

河流水文特征主要从流量、流速、结冰期、汛期等方面分析。

本题考查河流的水文特征,解题的关键是从文字材料中获取信息并调用所学的课本知识进行解答。

5.【答案】D

我国南水北调中线调水地位于丹江口水库,“引江济汉”工程的设计初衷是向汉江兴隆以下河段补充因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调水而减少的水量,改善该河段的生态、灌溉、供水、航运用水条件。

D。

引江济汉工程,是从长江荆江河段引水至汉江高石碑镇兴隆河段的大型输水工程,属于南水北调中线一期汉江中下游治理工程之一。

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了设计“引江济汉”工程的初衷,解题的关键是从图文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

6.【答案】C

“引汉济江”对改善汉江下游的水环境状况、防止生态环境恶化、防止水华的发生起到重要作用,实现生态环境、农业灌溉、航运等综合效益。

读图可知,“引江济汉工程”是南水北调配套工程,使汉江因丹江口水库作为南水北调中线的水源地后径流量减少的问题得以解决,使其成为中国现代最大的人工运河。

本题以“引汉济江”工程为背景,难度较小,主要考查工程建设的意义,本题要注意只回答交通意义。

7.【答案】C

热岛强度的数值越大,热岛效应越显著。

结合图示可知,该日城市的热岛效应白天相对较弱,夜间较强,子夜前后最强,午后最弱。

热力环流是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它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地面冷热不均→大气垂直运动(热的上升,冷的下降)→水平方向上气压产生差异→水平气压梯度力→大气水平运动(水平方向上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

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了热力环流的相关知识,理解即可。

8.【答案】B

该日正午前后,太阳辐射最强,城市上空盛行上升气流,利于散热,而郊区盛行下沉气流,不利于散热,因而导致城区气温低于郊区气温。

B。

9.【答案】D

根据图示信息可知,一天中,气温较低时,热岛效应强度较大;

该城市位于黄河河谷,冬季受冷气团控制,气流稳定,有利于热岛的形成与发展,加之受河谷地形影响,不利于城市散热,因此冬季热岛效应最强。

本题主要考查热岛效应的知识,题目不难,关键是结合图中的热岛强度进行分析,然后即可得出答案,主要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0.【答案】

B

读图可知,该流域一年内森林草原土壤蒸发具有随季节变化而变化的规律,森林土壤蒸发小于草原土壤蒸发,A错;

该流域位于我国西北地区4~10月份水源丰富,为植被茂盛期,B正确;

白天气温高,蒸发旺盛。

故白天蒸发大于夜间,C错;

图中显示,森林土壤蒸发变幅较草原小,D错。

读图注意分析三维坐标的含义,结合图文分析土壤蒸发对比和降水量年内变化特点。

本题难度中等,主要考查森林、草原土壤蒸发,解题的关键是从文字材料中获取信息并调用所学的课本知识进行解答。

11.【答案】A

解;

图示信息显示,该流域3--5月降水量迅速上升,导致土壤蒸发迅速上升。

我国西北地区距海洋远,山岭阻挡,气候干旱结合图示分析。

解题关键是分析坐标图,熟记基础知识,并能根据提供的各种图文材料分析提取有用信息。

36.【答案】

(1)从材料“小火烈鸟腿长且皮肤很厚,喙部的特殊结构可以过滤河水只吃河水里的藻类”可知,小火烈鸟的皮肤很厚可以抵御湖水的腐蚀,腿长可以站立在湖中避免身体触碰到水面;

喙部的结构可以只吃湖中的藻类,避免强碱伤害身体。

(2)暴雨袭击纳特龙湖引发水灾,使湖水水位上升,淹没小火烈鸟的鸟巢;

大量降水使湖水的盐度和碱度降低,使湖中喜盐藻类数量减少,小火烈鸟的食物减少;

而湖水中盐度和碱度的降低,使得其他动物可以在此生存,尤其是小火烈鸟的天敌会给小火烈鸟的生存带来危害。

(3)火山熔岩是硅酸盐熔岩,材料“奥朵依欧兰盖火山的熔岩是碳酸盐熔岩,该类熔岩在较低温度下就可喷发,喷发冷却形成的物质易风化”可知,奥朵依欧兰盖火山的大量碳酸钠物质随流水到湖中,且纳特龙湖地区降水少,且蒸发量大,湖泊没有出口,导致湖水中的碳酸盐纯度高。

(4)赞成。

读材料可知,纳特龙湖的湖水是高纯度的碳酸盐水,是盐和碱的生产原料,通过资源开发可以带动工业等产业发展,增加就业,促进经济的发展。

不赞成。

纳特龙湖是一个环境脆弱的生态系统,大量开发湖中的资源,会使小火烈鸟的生态栖息地遭到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

而世界各地合成碱的规模扩大之后,该地区的天然碱市场竞争力下降,经济效益低。

故答案为:

(1)小火烈鸟腿部皮肤很厚可以抵御这种强碱的腐蚀,并且腿很长,可以让身体远离水面;

喙部的特殊结构可以过滤河水只吃河水里的藻类,避免将强碱吞入体内造成伤害。

(2)暴雨引发水灾,使得纳特龙湖水位上升,可能淹没小火烈鸟的巢穴,造成鸟蛋无法孵化;

暴雨使得纳特龙湖盐度下降,喜盐藻类数量减少,影响小火烈鸟的食物供应;

水灾后湖水盐度及碱度下降,有利于其他动物尤其是小火烈鸟的天敌在此觅食、生活,造成小火烈鸟数量下降。

(3)奥朵亿欧兰盖火山熔岩主要以碳酸盐物质为主,在较低温度下就可喷发,因此该火山释放的碳酸盐物质较多;

火山喷发后冷却形成的物质容易风化,大量碳酸钠等物质随着流水作用北呆滞纳特龙湖,因此该湖拥有大量碳酸盐资源,纳特龙湖所在区域降水量小,蒸发量大;

且湖水部分来自于周边火山温泉,湖水温度高,加剧蒸发;

再加上湖泊没有出口,因此水分流失仅能通过蒸发散失,导致湖水碳酸盐纯度高。

理由:

纳特龙湖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宝库,丰富的高纯度碳酸盐水,可以用于生产纯碱和工业用盐,同时可以为大部分软饮料和部分食品提供苏打粉;

通过资源的开发可以带动工业、交通等行业的发展,推动湖边基础设施的兴建,从而推动当地的现代化发展;

扩大就业,提高当地居民收入。

或反对:

纳特龙湖具有独特的生态系统,生态环境脆弱,大力开发湖中的碳酸盐资源,可能会产生污染,造成小火烈鸟的栖息地逐年减少;

且随着世界各地合成碱生产规模的扩大,天然碱的市场竞争力也在下降,经济效益低。

(1)读材料可知,小火烈鸟的腿较长,且皮肤很厚,喙部的结构特殊,以此信息分析解决问题。

(2)暴雨袭击纳特龙湖区并引发水灾对小火烈鸟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主要从湖水水位、盐度变化、藻类数量、天敌等方面分析。

(3)纳特龙湖拥有丰富高纯度碳酸盐资源的原因主要从附近的火山、降水量、蒸发量、湖泊封闭程度等方面分析。

(4)是否大力开发湖中的碳酸盐资源是一个开放题,赞成的理由主要从工业、交通等产业的发展、就业、经济发展等方面分析;

不赞成的理由主要从生态环境、小火烈鸟的栖息地等方面分析。

本题以非洲纳特龙湖的图文材料为背景,考查了水灾对小火烈鸟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纳特龙湖拥有丰富高纯度碳酸盐资源的原因读图文分析解决问题。

37.【答案】

(1)由图中经纬度位置可知,该地处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

降水小、蒸发强,水资源短缺,植被发育差。

地表缺乏植被保护,风化作用强盛,土地荒漠化严重。

地表沙源丰富,地表平坦,加上多大风,有利于扩散,因而沙漠广布。

(2结合当地的环境特征和沙柳生长习性及用途作答。

(3)结合可持发展的内涵,从生态、经济、社会三个方面展开。

答案组织时,充分考虑三个方向的特点,同时兼顾科学性和可行性。

(1)地处我国内陆高原(鄂尔多斯高原),属于中温带干旱与半干旱气候区;

蒸发强、降水量小,地表植被稀疏;

沙源丰富,风力作用强。

(2)因为沙柳耐旱耐盐碱,适宜在本地生长;

枝条丛生,不怕沙压,且根系发达,生命力强;

生长迅速,经济价值高。

(3)饲养业:

依托沙漠种植沙柳,可以抑制风沙活动,有利于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

可适当扩大畜牧业饲养的种类与规模,有利于增加牧民收入。

造纸业:

种植沙柳,使得造纸原料有保障。

依托沙柳发展造纸业,可以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居民收入。

医药业:

充分利用沙柳资源,扩大生物制药品种,产品的附加值高。

沙柳为沙漠植物,也是极少数可以生长在盐碱地的一种植物。

其幼枝黄色,叶线形或线状披针形,枝条丛生不怕沙压,根系发达,萌芽力强,是固沙造林树种,其天敌为沙柳毒蛾,生于河谷溪边湿地,分布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甘肃、青海、四川等地。

沙柳用于作北方防风沙的主力,是“三北防护林”的首选之一。

本题以包兰铁路为背景,属于知识性试题,考查了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水土流失、荒漠化等的成因。

43.【答案】

出境旅游,旅游地距离较远,对旅游地的情况又比较陌生,因此,出境旅游尽量选择正规的旅行社,签订合同,购买人身意外伤害险;

在出境时间上,要尽量避免人流高峰时段出行;

在选择出境旅游地时,要提前做好攻略,避开自然灾害多发和政局动荡地区。

在旅游景点,要注意景区安全标识,遵守景区安保制度;

遇到紧急情况及时报警求助。

出境旅游尽量选择正规的旅行社,事先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

尽量避免单人出游;

根据个人的身体状况参加适宜的旅游活动,尽量避免高峰出行;

注意景区安全标识,遵守景区安保制度;

遇到紧急情况及时报警求助;

提前做好攻略,避开自然灾害多发和政局动荡地区。

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旅游资源的游览价值:

旅游资源的质量(优质、独特,具备较高的审美或历史文化价值、旅游资源的集群状况和地域组合状况。

旅游消费市场的距离:

与经济发达地区之间的距离,经济距离(旅行所需的时间和费用)越长,吸引的游客越少。

旅游地的最优吸引半径是有限的。

交通位置及其通达性:

直接影响游客的数量;

交通便捷,来往耗时较少游客多,反之就少。

旅游区的接待能力:

旅游活动的配套设施,关系到服务质量高低和盈利水平。

旅游区环境承载量:

旅游活动容纳能力一容人量,超过环境承载量会对旅游资源和背景环境产生破坏,使旅游环境恶化,如果达不到承载量,会造成资源浪费。

本题以出境游为背景,主要考查出境旅游人员应如何防范意外伤亡事故发生,意在考查学生阅读材料,获取信息的能力,难度一般,解题时注意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44.【答案】

(1)读图和文字材料可以看出,为了追求经济利益,祁连山自然保护区出现的主要生态问题也很多,大规模的无序开采矿产资源,造成祁连山地表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剧,地表坍塌等问题;

水电建设活动明显,部分流域水电开发强度大,生态碎片化问题突出,对河流生态流量考虑不足,导致部分河段出现径流减少甚至断流现象;

过度放牧导致草场资源退化;

旅游设施未批先建或者旅游过度开发、基础建设无序,造成生态破坏;

周边企业偷排问题突出,导致河道水环境污染等。

(2)通过科学合理的界定祁连山保护区界线,制定祁连山生态保护与建设的综合治理方案,加大祁连山水源涵养林的保护和建设;

优化管理机制和生态问题问责制度;

提高全民生态保护意识,主动参与生态保护;

停止无序采矿活动和不合理的水电开发;

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等。

(1)无序采矿造成祁连山地表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剧;

水电开发强度大,导致部分河段出现径流减少;

过度放牧导致草场资源退化:

过度开发旅游资源,造成生态破坏;

周边企业偷排问题突出,导致河流水环境污染。

(2)加大祁连山水源涵养林的保护和建设;

优化管理机制;

提高全民生态保护意识,主动参与生态保护,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停止无采矿活动和不合理的水电开发,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

(1)从生态问题的概念结合图文分析问题和原因。

(2)生态恢复的主要措施对应存在的问题找措施,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解题关键根据图文材料找出祁连山自然保护区出现生态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措施。

要熟记基础知识,并能根据提供的各种数据和图文材料分析提取有用信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