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大倾角煤层开采支护技术研究详解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840646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92.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内大倾角煤层开采支护技术研究详解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国内大倾角煤层开采支护技术研究详解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国内大倾角煤层开采支护技术研究详解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国内大倾角煤层开采支护技术研究详解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国内大倾角煤层开采支护技术研究详解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国内大倾角煤层开采支护技术研究详解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6页
国内大倾角煤层开采支护技术研究详解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6页
国内大倾角煤层开采支护技术研究详解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6页
国内大倾角煤层开采支护技术研究详解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6页
国内大倾角煤层开采支护技术研究详解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6页
国内大倾角煤层开采支护技术研究详解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6页
国内大倾角煤层开采支护技术研究详解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6页
国内大倾角煤层开采支护技术研究详解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6页
国内大倾角煤层开采支护技术研究详解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6页
国内大倾角煤层开采支护技术研究详解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6页
国内大倾角煤层开采支护技术研究详解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6页
国内大倾角煤层开采支护技术研究详解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6页
国内大倾角煤层开采支护技术研究详解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6页
国内大倾角煤层开采支护技术研究详解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6页
国内大倾角煤层开采支护技术研究详解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6页
亲,该文档总共3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内大倾角煤层开采支护技术研究详解Word格式.docx

《国内大倾角煤层开采支护技术研究详解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内大倾角煤层开采支护技术研究详解Word格式.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国内大倾角煤层开采支护技术研究详解Word格式.docx

类别

岩石名称

厚度(m)

岩性特征

伪顶

直接顶

泥岩

0.5~2.0

深灰色至灰色,局部含植物化石碎片

老顶

砂岩

2.0~4.1

灰色细砂岩、矿物质以石英为主,含泥质条纹。

平均抗压强度为83~146Mpa,为中等~不易冒落岩石。

直接底

砂质泥岩

1.32

灰色、含砂质不均,局部为细粒砂岩

老底

该工作面为一向东倾斜的单斜构造,走向方位角15°

,呈缓波状弯曲;

从勘探资料及目前的采掘情况看,该区域没见大的断裂构造。

矿压观测情况如表5-2。

表5-222105工作面实测矿压观测资料

直接顶类别

老顶级别

来压类别

来压步距(m)

支护强度(MPa)

支护方式

2

初次来压

25

0.48

综采液压支架

第一次周期压

16

0.35

第二次周期压

15

0.32

顶板

下沉

60

mm

平均

25MPa

活柱

缩量

8

120

最大

37MPa

10

注:

该工作面直接顶初次垮落步距为7米

工作面液压支架:

工作面安装ZF3200/16/24B型液压支架100架,上下端头各安装ZFG3500/17/25型支架2架,共104架。

支架参数见表5-3及表5-4。

表5-3ZF3200/16/24B支架主要技术特征

支架高度

1600~2400mm

支护宽度

1430~1600mm

中心距

1500mm

支护强度

0.54~0.58MPa

初撑力

2524kN

顶底板比压

0.1~0.4MPa

工作阻力

3200kN

操作方式

本架

泵压

31.4MPa

重量

9800kg

推溜力

306kN

拉架力

485kN

表5-4ZFG3500/17/25B支架主要技术特征

1700~2500mm

支架宽度

14301600mm

0.560.57MPa

0.27~0.6MPa

3500kN

10280kg

这种类型的支架属于轻型放顶煤支架,支撑掩护式结构,它的特点在于不仅有前探梁,还有护帮板。

最初矿上想上综放工作面,但由于地质条件所限两个月后拆除后部溜子,综放改为综采。

在22107和22109两个工作面使用过,使用效果还是相当好的。

针对垞城煤矿2煤的地质条件来说,地质构造非常复杂,断层非常多,煤层厚度不稳定,一般在1.5m左右,1、2煤煤层间距不稳定,顶板破碎易冒落,煤层松软易片帮,在回采过程中采用及时支护的方式,对顶板破碎段采取超前移架的措施,前探梁和护帮板的作用非常明显,及时支护暴露顶板,减少端面距,护帮板及时护住煤帮,防止片帮。

它的缺点在于侧护板能伸出300mm左右,而前探梁处没有侧护板,当侧护板打开时,两架之间在煤壁侧的间隙很大,在移架过程中容易掉矸,影响煤质,还有可能掉矸伤人。

这一点在本设计中应该有借鉴作用。

5.1.292101工作面

垞城煤矿2006年10月份以后开采9煤,92101工作面地质说明见表5-5。

 

表5-592101工作面地质说明书

9煤

92101上面

地面标高

+34.5

工作面标高

-643.5~-761

走向长

大面

750~700

730

倾向长

130~137

132

面积

(m2)

104992

小面

166

52

煤层总厚

0.8~3.2

1.8

26~33

该面靠近冲刷边界,煤层赋存不甚稳定,两道开窝位置煤层厚度变异较大,煤层结构复杂,多为两层结构,层间距为0~2.6米,煤层厚度0.8~3.2米,平均1.8米,倾角26°

~33°

,平均28°

,由北向南渐缓。

炭质泥岩

0.2~1.5

黑色至黑灰色,块状,性脆,易冒落。

1.0~3.2

黑色至黑灰色,含砂量较高,可见植物化石碎片

15~20

灰至灰白色细或中粒含镜煤条带,局部含黄铁矿薄膜。

外部直接顶板为薄层状,易冒落。

砂岩的其平均抗压强度为83~146Mpa,为中等~不易冒落岩石。

2.5~3.0

块状,性脆,易破碎,含砂不均,含水量砂岩条纹。

下伏10煤。

顶部含砂较少,中间含砂均匀,底部含砂增多,含植物化石,层理不明显。

影响回采其他因素

地压

压力较大,延续时间比较长,复杂程度较简单

瓦斯、煤层自燃

该面属低瓦斯区域。

该煤层属自然发火煤层,自燃发火期为3~6个月。

摩氏硬度

煤层

夹矸

矿压观测情况:

工作面直接顶初次垮落步距为2~3m,初次来压步距为11~15m,初次来压征兆不明显,来压时工作面顶板破碎,煤壁切顶持续2~3天,对工作面顶板管理影响不大。

周期来压步距为10m左右,来压征兆不明显,对工作面顶板管理影响不大。

根据煤层赋存条件和采区设计,该面采用单一走向长壁后退式采煤方法,综合机械化采煤工艺,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

工作面安装ZY4000/13/28B型液压支架120架,支护顶板。

支架技术特征如表5-6。

表5-6ZY4000/13/28B支架主要技术特征

1300~2800mm

0.65~0.85Mpa

2653-3101kN

前0.176~1.33Mpa

3288-4011kN

31.5Mpa

11804kg

该工作面支架属于掩护式支架,有前探梁,没有护帮板,对顶板适应性较好。

9煤顶板属复合性顶板,即千层顶。

相对于2煤,9煤顶板相对稳定,但遇断层等地质构造时,顶板破碎易冒落,顶板冒空以后移架困难,但整体使用效果较好。

5.2淮南矿业集团新庄孜煤矿

淮南矿业集团新庄孜煤矿56104综采工作面属五六采区,五水平,地面标高+18m~+21m,井下标高-382m~-494m。

该采区共分两个区段,本面为一区段,工作面采用走向长壁布置。

于06年4月开始回采,回采到位后进行刷面形成综采开切眼。

5.2.1工作面煤层及顶底板概况

工作面煤层情况见表5-7。

表5-7工作面煤层情况表

煤层厚度(m)

1.2~4.0

煤层结构(m)

0.5(0.6)2.3

煤层倾角(°

28~32

3.2

30

开采煤层

B4

煤种

1/3焦煤

稳定程度

稳定

煤层情况

描述

B4煤层为结构复杂的中厚煤层。

煤层靠上部含一层砂质泥岩夹矸,厚0~0.7m,局部有夹矸插入体及底鼓变薄带。

局部煤层靠中上部含1~2层厚约0.2~0.4m的软分层。

工作面煤层顶底板情况见表5-8。

表5-8工作面煤层顶底板情况表

顶、底板名称

特征

老 顶

细砂岩

12

浅灰色,细粒结构,含少量粉粒成分,见裂隙。

灰色砂质泥岩

2.0~7.0

局部岩性破碎,向上为B5ba煤层,煤层厚分别为0.8m、0.9m左右,煤层间夹矸厚1.5m左右。

伪顶

灰色泥岩

2.0~4.0

老 底

56104工作面巷道布置示意图,见图5-1。

图5-156104工作面巷道布置示意图

5.2.2采煤方法及液压支架

56104综采工作面依据采区设计,采用走向长壁后退式采煤法,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采用综合机械化采煤。

MG300/700型采煤机落煤、装煤,SGZ764/630型刮板输送机运煤,ZZ4400/18/38和ZZ4800/18/38支撑掩护式支架支护顶板。

根据地质资料,该面煤层倾角28°

~32°

,平均30°

煤层厚度为1.2m~4.0m,平均3.2m,决定采高如下:

初采期间:

2.6~3.0m,平均2.8m;

正常回采:

3.0~3.4m,平均3.2m;

工作面采用四柱支撑掩护式液压支架支护工作面顶板,支护设备型号及其参数见表5-9。

表5-9支护设备选择情况表

设备名称

规格型号

数量/架

备注

液压支架

ZZ4400/18/38

127

ZZ4800/18/38

13

型号:

ZZ4400/18/38

工作阻力:

4400kN

初撑力:

3516kN

支护强度:

0.76MPa

中心距:

1500mm

支架高度:

1800mm~3800mm

对地比压:

1.32MPa

ZZ4800/18/38

4808kN

3524kN

0.83MPa

1800mm~3800mm

工作面初采时,开切眼安装121架ZZ4400/18/38型液压支架;

当工作面回采至李Ⅶ线以南170m时,工作面将在机尾逐步添加液压支架,工作面安装ZZ4400/18/38和ZZ4800/18/38型支撑掩护式支架19架,工作面共140架综采支架。

5.2.3工作面支架防倒、防滑措施

(1)支架的防滑

①工作面机头、机尾各一组,中间支架每7~8架为一组,每组头3架在支架底座前端和后端隔架安装防滑千斤顶1套,后端防滑装置两端分别与其四连杆上的联接装置相连,以控制支架底座前端下滑,共计17套。

②每台支架底座后方预留孔内安装侧推千斤顶及加长杆1套,共计121套,用以调整架间空隙,防止支架向下甩尾,确保调架空间。

(2)支架的防倒

工作面机头、机尾各一组,中间支架每7~8架为一组,每组头3架在支架前梁隔架安装防倒千斤顶1套,以控制支架的倾倒与歪斜,共计17套。

(3)防倒防滑措施

①工作面前三架为固定支架,移固定支架的顺序:

先移第三架,再移第一架,最后移第二架。

移架时,要使用好固定支架的防倒、防滑和调架千斤顶进行调架,确保固定支架起到固定作用。

移第三架时应先对第一、二架支架进行注液,以防倾倒。

②严格移架顺序,正常情况下,工作面分成组作业,移架顺序为:

从上向下进行,先移基准架,后移中间架。

③移架时,将所移支架的侧护板打开,同时操纵上下支架的防倒千斤顶,使千斤顶始终处于张紧状态,移完架后及时升劲。

④工作面推采期间,严格控制工作面的回采方向,必要时调整工作面的伪倾角,控制支架下滑。

⑤当底板较软,支架下陷严重时,必须及时用单体配合进行抬架,杜绝野蛮操作,以防损坏设备。

⑥现场施工过程中,要强化支架的管理与正规操作,保证支架有足够的初撑力,控制倒架。

操作时带压擦顶移架;

正确使用好侧推和防倒装置,严格正规操作和工程质量。

5.3双鸭山东保卫矿

5.3.1工作面煤层及顶底板概况

东保卫煤矿矿井设计生产能力为60万t/a,核定生产能力为80万t/a。

某面为三采区36煤层-240m工作面,该工作面走向长880m,工作面平均倾向长115m,煤层厚度变化范围为1.65~1.90m,煤层平均厚度1.75m,煤层倾角变化范围为20°

~48°

,煤层平均倾角为30°

,煤容重1.3t/m3。

36煤层为简单结构煤层,煤层牌号为气煤。

36煤层为半亮煤,玻璃光泽,条带状结构明显,内生裂隙发育,硬度中等,常具接替状断口,条痕为黑褐色。

属于高瓦斯。

煤层自然发火期为3~6个月,煤炭自然倾向性为容易自燃,煤炭自燃等级为一级。

煤层顶板:

老顶为6.0m厚的黄白色粗砂岩,层理不发育,直接顶为1-2.5m厚的灰黑色细砂岩,层理较发育,伪顶为200-500mm厚的黄白色粗砂岩,层理发育,岩石较破碎。

煤层底板为3.6m厚的黄白色粗砂岩,岩石较完整,局部为中、细砂岩,层理较发育。

5.3.2采煤方法及液压支架

该工作面采用单一煤层走向长壁后退式综合机械化采煤法,一次采全高。

设计主要内容,见表5-10。

表5-10设计主要内容表

采煤方法

走向长壁后退式

工作面长

115米

落煤方式

机组落煤

倾角

20°

-48°

一次循环进度

600mm

采高

1.65-1.90米,

平均1.75米

作业方式

两班半采煤半班准备

采煤机

MG-200/501QWD

顶板管理

全部垮落法

刮板输送机

SGZ-730/320

工作面:

ZJ3600-11/23

下端头:

ZTHJ11400/15/24

运输巷

输送机

转载机:

SZD-730/90

皮带机:

SJ-150

工作面使用ZJ3600-11/23型急倾斜支撑掩护式液压支架支护顶板,初期安装69部。

切眼下出口及下端头区使用3架ZTHJ11400/15/24型急倾斜端头支架,按3#2#1#顺序由切眼软帮向硬帮方向并排放在下巷,支护切眼下口处顶板。

上、下巷超前支护及上端头区使用单体液压支柱戴木板帽支护顶板。

ZJ3600-11/23型急倾斜支撑掩护式液压支架提供的支护强度为0.54~0.55MPa;

ZTHJ11400/15/24型急倾斜支撑掩护式液压支架提供的支护强度为0.58~0.63MPa。

5.4国投新集一矿

131105综采工作面位于1水平3采区,于08年4月回采。

工作面开采标高约为-497~-594m,该工作面设计风巷可采平均走向长约为1116.6m,设计机巷可采平均走向长约为1066.8m,设计平均走向长1091.7m,平均倾向长160.8m,平均可采斜面积约为189316m2。

5.4.1工作面煤层及顶底板概况

11-2煤层:

黑色,块状、条带状,半亮型煤,结构较复杂,绝大部分含有2~3层夹矸。

纯煤厚2.85~3.85m,平均纯煤厚度为3.31m,全层厚度为4.09m。

局部受构造影响,煤层中不同程度的存在着“构造变薄带”。

煤层总体为宽缓的背斜构造,背斜轴位于8-9线和9线之间。

另外F10断层伴生的背斜构造从本工作面西部近东西向穿过工作面。

煤层走向80°

~110°

,煤层倾向350°

~20°

,煤层倾角18°

~30°

,平均为22°

老顶:

中细砂岩、石英砂岩,灰色、青灰色,石英为主,含少量暗色矿物,硅质胶结,坚硬,层理发育,中厚层状,层面含大量黑色炭质碎屑及云母片,厚度0.83~22.65m,平均厚度9.53m。

直接顶:

泥岩、砂质泥岩;

灰色,灰黑色,致密块状,略具贝壳状断口,含菱铁结核、黄铁矿膜,富含较完整的植物叶片化石(如栉羊齿、带羊齿、轮叶、瓣轮叶等),厚度4.96~11.79m,平均厚度8.43m。

在工作面西部煤层顶板向上3m左右通常发育有一层厚约0.5m炭质泥岩,在煤层顶板7~12m的范围内通常发育有厚0.27~0.83m的11-3煤层。

另处在8线附近局部直接顶缺失,煤层老顶砂岩直接与煤层接触。

直接底:

泥岩,浅棕灰色,块状、破碎,参差状断口,含大量植物根化石,厚度1.64~6.64m,平均厚度4.27m。

本工作面西部煤层底板向下约1m处通常发育有一层厚约0.3m的煤线。

具体见煤层及顶底板结构柱状图5-2。

图5-2煤层及顶底板结构柱状图

5.4.2采煤方法及液压支架

1)采煤方法的选择:

采用单一走向长壁、后退式采煤方法,沿煤层顶板采用综合机械化开采,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

2)采高的确定

本工作面全煤层厚0.56m~3.61m,平均厚度为3.33m,为确保支架处于合理的支撑高度,保证采煤机正常开采,本工作面主要沿煤层顶底板回采,采高控制在3.33m。

煤层较薄或遇构造处,可适当割顶板或底板,但采高不得低于2.4m,煤层较厚处适当留底煤,采高不超过3.6m。

3)设备的选择

根据三采区11煤煤层的赋存条件以及该工作面上个工作面131103综采工作面的开采情况,采用如下配套设备:

(1)采煤机:

选用西安煤机厂生产的MG500/1130-WD型双滚筒电牵引采煤机。

主要技术参数:

截深800mm,采高1.80m~3.76m,牵引速度0~8.3~13.8m/min,牵引方式为销轮齿轨无链牵引,灭尘方式为内外喷雾式,整机重量60t。

(2)工作面运输机:

选用西北奔牛实业集团生产的SGZ—800/800型中双链刮板输送机。

刮板链速为1.21m/s,刮板链规格2-Φ34×

126mm,刮板间距1008mm,中部槽规格1500×

800×

310mm。

水平弯曲度和垂直弯曲度为1~2°

(4)液压支架:

支架选用郑州煤机厂产的ZZ7600/18/38型液压支架。

工作阻力7600kN,支护高度1.8m~3.8m,支架重量25t,底板比压1.72MPa,最大控顶距5157mm,最小控顶距4357mm,移架步距800mm。

支架技术参数见表5-11。

表5-11支架技术参数

型号

架型

工作阻力(kN)

支护面积(m2)

支护宽度(m)

支撑高度(m)

自重(kg)

ZZ7600-18/38

支撑掩护式

7600

6.23

1.067

1.43-1.60

1.8-3.8

25000

(5)上、下端头支护

工作面第一台液压支架和最后一台液压支架的侧护板外侧,根据具体情况沿走向打一排或两排“一梁三柱”托棚。

当转载机不影响时,另外分别在第一和最后一台液压支架的顶梁上沿走向各插一根直径200mm长3.0m的3/4半圆木或4.0m长工字钢梁,半圆木或工字钢梁与支架顶梁搭接长度0.5m,外露段用两根单体支柱支撑,两根单体的距离不得小于500mm,托住巷道中超前支护木梁,并随支架前移与侧护板外侧的抬棚交替前移,来加强上下端头的支护。

随工作面推进,两巷端头的铰接梁、单体回收时,要与支架切顶线保持平齐,以保证端头支架支护强度。

如果上下隅角顶板推进后沿走向15m还不及时冒落,则需随工作面推进在液压支架切顶线处每隔3~5m打2~3根切顶点柱,同时将顶部锚杆及锚索垫板卸掉,以便及时切顶。

5.5贵州盘江煤电(集团)公司火铺矿

5.5.1滥泥箐采区

1)采区煤层及顶底板概况

滥泥箐采区位于火铺矿井北翼的滥泥箐井田内,本区内为一东倾的简单单斜构造。

地层走向近于南北,倾向近于正东,倾角20~40°

,平均33°

采区煤层赋存条件好,储量丰富,滥泥箐采区1#、3#、5#、7#、12#、17#等六层煤,煤厚均在1.45m以上,均适宜综合机械化开采。

采区内可采煤层共12层(局部可采四层为表外储量)。

各煤层厚度,夹矸层数,对比可靠性、稳定性、可采范围、层间距见表5-12。

表5-12各煤层厚度概况

煤层编号

煤层厚度

夹矸层数

对比可

靠性

稳定性

可采范围

层间距离

两极值

平均值

1

1.24-1.68

1-3

可靠

不稳定

全区可采

8.0-15.6

1.62

11.52

3

1.77-1.94

0-1

较稳定

6.2-17.2

1.88

10.27

5

1.47-1.51

16.1-38

1.45

28.03

7

1.80-1.93

19.5-23.7

1.92

21.55

1.79-3.6

1.6-14

2.78

8.93

17

2.32-4.04

7.6-22.8

2.87

11.66

20

1.10-1.28

0-2

较可靠

0.6-10.2

1.25

4.98

21

0-1.56

0-4

大部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