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整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843694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3.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整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整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整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整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整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整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整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整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整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整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整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整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整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整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整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整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整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整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整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整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整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整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整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整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实虚、动静、高低、俯仰、远近、点面、明暗、自然与人文;

(2)从时间的角度:

古今、日夜;

(3)从主观的角度:

视觉、味觉、听觉、触觉、嗅觉

(4)从客观的角度:

声音、色彩、形状、气味

景物描写的方法:

动静结合(相衬);

虚实(相衬);

多角度写景;

白描;

工笔细描;

绘声绘色绘形;

运用比喻、比拟、夸张等修辞手法

散文中景物描写有以下一些作用:

①再现自然风光。

奠定基调。

营造氛围②描绘人物的外貌、性格及内心精神世界。

③交代人物活动的自然及社会环境(时代背景)④推动情节发展。

为情节发展作铺垫伏笔。

引出下文什么的内容⑤揭示主旨……

人物描写又可以分:

肖像(年龄、外貌、衣着、表情、神态)、动作、心理(梦境、内心独白)、语言(对话)、细节等。

场面描写:

对以人物活动为中心的生活画面的刻画以及对一个特定的时间、地点许多人物进行活动的总面貌的描绘。

好的场面描写要做到:

点面结合;

有全场的鸟瞰图,又有个别人物及个别角落的特写镜头。

环境描写:

可以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与动物、静物的描写。

从描写的手法上分:

有白描和细描。

细节描写是对一些细微末节的刻画与描绘;

(重“内容”

细描是对事物的主要特征作细致入微的描绘、刻画,像工笔画一样,纤毫毕肖,常运用对比、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

(重“手法”)。

好处:

讲究渲染、铺陈,细致传神。

白描:

用质朴的语言粗线条勾勒出来,不加修饰、不多修辞的描写(不设喻、少修饰、以叙代描)。

质朴简洁、传神感人。

抒情:

就是抒发和表现作者的感情。

分为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借物抒情、借典故抒情等)

说明是用简明扼要的文字,把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成因、关系、功用等解说清楚的表达方式。

议论就是作者对某个议论对象发表见解,以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

记叙文的议论要求文字简洁,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记叙文中的议论抒情揭示事件的意义,点明升华主旨。

记叙与议论的关系:

记叙是议论的基础,议论是记叙的升华。

二、说明方法:

下定义、举例子、列数字、分类别、打比方、作比较、引资料、列图表。

掌握主要说明方法的基本作用。

(见发下的表格或P44《学科要求》)

三、论证方法:

举例论证(具体有力;

有说服力))、引用论证(有力地;

有说服力)、对比论证(强调突出)、比喻论证(深入浅出、形象生动)、类比论证(突出强调、形象生动)。

四、修辞方法:

比喻、比拟、夸张、引用、排比、设问、反问、对偶、反语、反复、对比、借代、通感、双关、互文、顶真……

现代文主要是前十二种。

重点掌握其作用。

五、文章的线索:

将全部材料统摄为一个整体的纲领。

叙事性作品中就是情节发展的脉络,常见于小说、散文中。

线索的构成:

1、以实物为线索。

如《项链》,情节围绕“项链”展开。

《生命的节日》中的“酒”;

《项脊轩志》中的“项脊轩”。

2、以人物的线索。

如:

《孔乙己》中的“小伙计”为线索

3、以事件为线索。

《荷花淀》,由送夫参军、探夫遇敌、助夫歼敌三个事件串连成故事。

4、抒情散文以思想感情为线索。

如《荷塘月色》以不满现实而又无法超脱现实的复杂的思想感情为线索。

《怀念肖珊》以题眼中“怀念之情”为线索。

5、以游踪为线索。

6、以“时间推移、空间转换的时空纵横交错”为线索;

线索有单一的线索;

也有“复线”,如明线、暗线等。

六、文章的层次结构。

文章的内部组织、排列形式和构造。

1、议论文的结构形式:

层进式、并列式、对照式、总分式

2、说明文的结构:

A纵式:

时间顺序、逻辑顺序(也叫事理顺序——一般到个别;

主到次;

简单到复杂;

原因到结果;

现象到本质)。

B横式:

空间顺序(也叫方位顺序——整体到局部;

上到下;

远到近;

外到里)C纵横交错式

3、记叙文(散文)的结构:

横式——材料类别(并列)顺序、空间顺序

纵式——事理(作者认识的发展)顺序、时间顺序(游览顺序)

七、写作特点:

一般从文章的内容和形式两方面来考虑。

(一)从文章的形式方面

1、从表现手法的角度:

借物寓理、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想象、联想、虚实结合、动静结合、铺垫、烘托(也叫“衬托”“映衬”(动静、虚实、情景——乐景衬哀情)、对比、象征、以小见大、扬抑(欲扬先抑、欲抑先扬)、人称运用(尤其是第一、第二人称)等

2、从语言运用的角度:

语言运用的特色包括遣词造句、修辞方法的使用、全篇的语言风格、语体风格。

(1)遣词:

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表程度或范围的副词等;

B叠词、连绵词、拟声词等;

C褒词贬用(贬词褒用);

D特殊标点运用;

(2)句式的选用(整、散句;

长、短句;

常式句、变式句、疑问句、陈述句、感叹句、祈使句);

(3)语体风格(口语与书面语、白话语体与文言语体、科学语体与文艺语体)

(4)语言风格:

婉约含蓄、豪放旷达、沉郁悲慨、清新质朴、典雅凝重、幽默讽刺

(5)修辞手法的运用。

2、从表达方式的角度:

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

(见上)

3、从布局谋篇的角度:

指对文章全部内容的编织与安排。

结构布局如人的“骨骼”,材料如人的“血肉”,主题(立意)如人的“灵魂”

包括:

怎样开头、结尾;

伏笔、详略、悬念;

安排什么顺序;

设置什么样的线索;

安排层次、划分段落、过渡与照应等。

文章的开头——点题、开门见山、别开生面、引人遐想、撩人情思、渲染气氛、奠定基调、引出论题、引出说明对象、为下文作铺垫、为下文埋伏笔、总领全文、设置悬念、领起下文、设置悬念……

结尾——点题、卒章显志、欧亨利式结尾、抒情议论升华主题、首尾照应、与上文呼应、言有尽意无穷引人深思……

过渡——承上启下、总结上文、引出或总领下文(“过渡”要自然)

照应——开头和结尾的照应;

和标题照应;

内部内容前后照应,使层次分明,

结构严谨,浑然一体。

线索设置——以一根“线”串联材料,使文章井然有序。

顺序安排——特别注意叙事性文学中的倒叙、插叙、补叙等的使用。

伏笔——对将要在作品中出现的人物或事件预先作某种提示或暗示,即“前有交代,后有着落”。

运用“伏笔”是为了造成悬念,为后文的情节发展作铺垫——引出后文内容的描写。

逆转——文学作品发生了意想不到的结局。

蓄势——结构技巧,也叫“蓄放”。

先反复点染情状,烘托气氛,造成“千呼万唤使出来”的态势,一旦时机成熟,就打开闸门,高潮部分便一泻千里,汹涌而出。

(二)从文章的内容角度分析

1、从立意的角度。

立意,名词。

指文章的基本思想,也叫“中心思想”,或叫“主旨”、“主题”。

好的立意要求集中、鲜明、正确、深刻、新颖,能引起读者共鸣、思索。

(立意,动词。

指确立文章所要表现的基本思想的过程)

2、从选材和剪裁的角度:

(素材——未经加工的原始生活材料;

题材——作品所描写的生活领域,如工业题材、历史题材、军事题材等)

选材——选取切合于表现作品主题和塑造人物形象的材料。

选材的四个原则:

围绕主题;

典型;

真实、准确;

新颖(老材料表现新思想“旧瓶装新酒”,用意新颖;

新材料表现常见的思想,使用材料新颖)生动。

剪裁——对材料的裁割取舍。

根据主旨的需要,将材料分出主次、决定详略。

(围绕中心选材、以小见大、点面结合、有详有略、主次分明)

3、从取题艺术的角度分析。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题好一半文”。

(关注题中修辞手法、标点运用、特殊的词语如矛盾之处等、线索作用、揭示主旨作用、概括内容作用等))

分析写作特点要注意:

(1)、要准确概括出最显著的写作特点——选定角度;

(2)、分析写作特点不能离开对主题表达的作用、效果;

(3)、分析时要结合文章具体内容、情感分析;

一定要写出效果、好处)

八、作品的鉴赏与评价。

鉴赏:

主要是对于文学作品的主题思想、文学形象、表现技巧、和语言风格等进行鉴赏。

1、文学形象的鉴赏、评价。

文学形象包括人物、景物、意象、意境等。

人物形象的鉴赏:

主要是把握性格及其特点,揭示其社会意义。

(1)通过情节感受人物形象的性格。

情节是人物性格形成的历史。

(2)通过作品描写的环境去理解人物形象。

环境是形成人物性格,驱使其行动的特定场所。

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即:

时代特征、社会风貌等)和社会环境(即:

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时令、气候、地理风貌等)。

小说中自然环境的描写其作用主要是:

奠定基调、渲染、营造气氛;

衬托人物的情趣、心情、心理、性格;

推动、暗示情节的发展;

暗示社会环境;

烘托主题等。

往往带有作者的感情色彩。

(3)理解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段及其作用。

文学作品主要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正面直接的描写)、对比反衬、正面衬托、侧面描写等手段来塑造人物形象。

肖像描写:

包括容貌、体态、衣着、神情、姿态、年龄等,它是表现人物性格和精神的重要手段。

要抓住“以形传神”之笔来分析。

动作描写:

抓住富有特征性的动词。

语言描写:

“言为心声”“听话听音”,抓住能切合其身份、经历的富有个性化的语言语言。

心理描写:

“心理活动是无声的语言”。

注意独白、幻觉、梦境这些特殊的心理描写。

细节描写:

指对人物某些细小的举止行动或细微事件进行描写。

生动的细节描写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侧面描写:

即通过对主要人物周围人、事、景的描写,来展示人物的性格、品质。

(4)剖析人物之间的关系和矛盾冲突

剖析主要人物与其他人物之间的关系,尤其要把握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从而感受人物的性格发展及其命运结局的必然性。

(5)品评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把握作品的主题。

鉴赏人物形象不仅要说出“好”,还要具体说清楚“好”在哪里。

评价人物形象可以从思想性(现实意义、历史意义、进步性、局限性等角度)和艺术性(是否典型、真实、饱满、立体、有感染力等角度)

做鉴赏评价艺术形象类题目时具体表述:

(1)先总说,为人物“定性”,即概述人物的性格、类型。

(2)选取典型情节,用什么具体描写人物的方法概要分析其特征

(3)揭示形象的典型意义,即作品的主题思想或社会意义。

(4)如要评价再从思想内容或塑造人物的手段方法上去评。

意境、意象的鉴赏在古诗文中再讲。

2、表现技巧的鉴赏。

包括表达方式、表现技巧、布局谋篇、语言运用等方面(见“写作特点的分析”相关内容)。

[表现技巧:

详略与点面;

顺叙、倒叙、插叙;

正衬与反衬;

波澜与悬念;

伏笔与逆转;

线索脉络;

联想、想象等]

[语言运用:

A品味遣词造句的精妙:

词语的意义、色彩、音韵;

修饰、限制词语的作用;

句式选择、句子组织等。

B修辞的内容、作用。

]

3、语言风格的鉴赏。

(1)、“语言风格”的内涵:

一是指作者在创作中具有的不同语言个性;

二是不同文学作品样式具有不同的语言特色。

(2)、语言风格的类型:

豪放、柔婉;

朴素、绚丽;

明快、含蓄;

简洁、繁复;

庄重、诙谐、文白相间等。

豪放的特点:

气势磅礴,格调高昂,境界雄浑,感情激荡。

常常使用激越昂扬的语气语调,宏大热烈的词语,气势酣畅的句式,排比、夸张、反复等修辞来表现。

柔婉:

笔调柔和,感情细腻,委婉缠绵,韵味深长。

质朴:

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叙述,确切明白,不加修饰,朴素无华,真切感人。

庄重:

庄严肃穆,平稳持重,义正词严,感情浓烈。

句式整齐、完整、绵长,关联词语多。

诙谐:

轻松调皮,讥嘲讽刺,趣味横生。

含蓄:

不把意思明白说出来,而是曲折地倾诉表达。

清新雅致:

用语新颖别致,不落俗套,给人清新的美感。

形象生动:

用富于形象性的语言来描绘具体的生活现象或事物形态,使读者有如临其境,如触其物,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之感,而不是堆砌词藻。

绚丽飘逸:

富有富丽的词藻、绚丽的色彩、奇幻的情思。

隽永:

即意味深长,言在此意在彼。

(3)不同文学样式具有不同的语言风格。

散文的语言风格具有自由、灵敏、活泼、多样的特点。

诗歌语言风格具有精练美、意境美、音乐美。

小说、戏剧的语言风格个性化。

议论文、说明文的语言准确性与严密性、逻辑性。

4、主题思想的鉴赏

(1)知人论世。

了解作者创作的时代背景;

作者的生平、世界观;

创作的动机和目的。

(2)全面了解作品所展现的社会生活,抓住作品的主要人物,掌握作品的主要故事情节,从中表现出的主要思想倾向和作者的认识、评价。

突出其独特的社会意义。

九、评价作品的思想意义和艺术价值。

1、评价作品的思想意义。

(思想性)

就是分析文章中的材料表达了什么主旨,反映了作者什么情感态度,并对此指出是非得失;

高下优劣,标准主要看:

(1)看作品所反映生活的真实程度。

真实是艺术的生命,反映客观社会生活的深度与广度,直接决定作品的价值。

(2)看作品反映的思想倾向(是否进步)。

即作品所表现的政治立场和政治观点。

(3)看作品的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

优秀作品所赞美的生活和道德情操能陶冶人的性情,使人变得高尚,并鼓舞人们为美好生活理想而斗争。

2、评价作品的艺术价值。

(艺术性)

就是要分析文章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技巧以及所产生的表达作用和效果,指出其精细粗糙、高下优劣。

主要可以看:

(1)形象塑造是否鲜明生动;

(2)情感表现是否具有真实性和感染力;

(3)构思是否新颖独特;

(4)结构是否严谨完整;

(5)语言是否生动形象;

是否具有独特的风格特点;

(6)是否有完美而独创的形式,能否为其所要表达的内容服务等。

总之,评价作品,首先要正确理解文章内容主旨,必须从“整体”上把握评价;

要坚持“知人论世”(“知人”:

人生经历、思想性格、创作风格。

“论世”:

当时的社会状况)的原则,必须公正、客观、辨证地评价。

从彼时彼地实际出发(历史意义、现实意义),从具体文章出发,讲究分寸,切忌断章取义、片面、偏激。

要注意评论短文的写作层次。

(先找准评论点或角度;

再具体分析评价。

重要语文术语梳理------文言文阅读

一、常见的文言实词:

1、一词多义;

古今异义;

通假字;

偏义复词;

词类活用等。

解释实词注意:

根据句式特点推断(追亡逐北)

根据同义(修葺)或反义(休戚与共)推断

根据上下语境推断

注意是否是通假字

注意是否词类活用了

二、常见的文言词法和句式特点:

1、词法:

名词作状语、名作动、名作意动、名作使动;

形作名词、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形的意动、使动;

动词作名词、动词作使动……

2、句法(文言句式):

包括特殊句式、固定句式。

特殊句式

(1)判断句(注意用“乃、则、为、即、皆、非……也”等表判断;

没有标志)

(2)被动句(为……所;

为;

受……于;

见……于;

见;

于;

意念上表被动)

(3)省略句(省“以、于”等介词,省主、谓、宾语等)

(4)倒装句:

主谓倒装、介词结构后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

宾语前置:

疑问句中,代词作宾语;

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

用“是、之”提宾;

用“自、以”等标志

定语后置:

……之……者;

……之……;

……者……;

数量定语后置

固定句式:

(1)不亦……乎(不是……吗)

(2)岂……乎(其……哉;

宁……乎;

庸……乎;

)(难道——吗)

(3)得无(毋、非)……乎(恐怕……吧;

莫非……吧;

该不是……吧)

(4)无乃……乎(恐怕……吧)

(5)孰与……(跟……比,哪一个更……)

(6)孰若(哪里比得上)

(7)与其……毋(无)宁

(8)奈(若、如)……何(把……怎么样)

(9)……之谓也(说的就是……)

(10)有以、无以(有什么用来或没有什么用来……的)

(11)有所、无所(有什么……的)、

(12)何其、一何(多么)

(13)何(以)……为(还要……干什么呢?

为什么还要……呢)

(14)虽然(虽然这样,但是……;

即使这样,但是……)

(15)然则(既然这样,那么……)

(16)然而(这样,还……;

这样,却……)

(17)于是(在这时;

在这里)

(18)以……为(把……看作、当作……)

(19)所以(……的原因;

用来……的;

所认为)

(20)何……之有(有……呢)

(21)是以、是故(因此,所以)

三、理解并用现代汉语解释文言句子。

方法:

保留、替换、增补、删减、调整、对译

原则:

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踩点得分,三个关注:

关注上下文语境;

关注关键词语(重要实词、虚词、词类活用,文化常识);

关注句式

四、分析和综合文言文

1、记叙性文章:

中心人物是谁,与他人的关系

叙了几件事,事与事有何关联,有何思想意义

刻画人物的方法以及人物的思想性格特征

作者对人物事件的观点态度。

2、议论文弄清:

论题是什么,作者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主张、感情态度(论点)所用的论证方法;

论证的层次结构;

写作目的意图等

3、游记弄清:

记游的顺序

景物的特征及与情、理、志的关系

写景的方法、角度

记游的目的意图

五、古代文化常识、文体知识:

一、古代文化常识

1、关于古人的称谓

直呼姓名:

用于自称、他人介绍、作传等。

称字、号、斋名、谥号表示对被称者的礼貌和尊敬。

谦称(鄙人、仆、老朽等)敬称(令尊、卿、足下等)、蔑称(竖子、黔首)、特定称谓(夫子称老师;

皇帝自称寡人、孤、郑等)。

2、纪时法

干支纪年。

如甲午、辛亥(十天干、十二地支;

六十年周而复始)

年号纪年。

以皇帝年号纪年,如康熙六年。

一年分四季,一季分三个月,用孟、仲、季来称呼。

如孟春、仲夏、季冬等。

一月内特殊的称呼:

农历每月初一称朔;

十五称望;

十六称既望;

月末称晦。

旬:

十天为一旬;

兼旬:

二十天。

3、地理常识

古代以左为东。

如“江左”就是“江东”即“江南”

“中国”古时指“中原地区”;

“关中”指“函谷关以西地区”;

“山东”指“崤山以东地区。

广陵、维扬——扬州;

京口——镇江;

临安、武林、钱塘——杭州;

建康、金陵、江宁、白下、石头城——南京;

锦官城——成都;

长安——西安;

会稽、山阴——绍兴;

汴京——开封

4、科举

汉代:

征辟制和荐举制

隋唐以后以后实行科举制,明代形成了完备的科举考试制度。

考试分乡试、会试、殿试三级。

在参加乡试之前,须通过童试,即童生考试,考中的人称“生员”(俗称“秀才”);

在省级乡试中考中的称“举人”,第一名称“解元”。

在礼部主持的会试中考中的称“贡士”,第一名称“会元;

由皇帝主持的殿试中考中称“进士”,头三名分别为“状元”“榜眼”“探花”。

考试内容主要为“八股文”

古代的学校有“庠”“序”“太学”。

明代最高学府称“国子监”,入监读书的称“监生”。

5、年龄。

襁褓:

不满周岁。

孩提:

两至三岁。

始龀、:

换牙的年龄,男孩七、八岁。

总角:

幼年泛称。

垂髻之年:

指儿童。

黄口:

十岁以下。

幼学:

十岁。

束发:

男孩十五岁成童时期。

弱冠:

男子二十岁刚成年。

而立之年:

三十岁。

不惑之年:

四十岁。

知天命:

五十岁。

花甲之年:

六十岁。

古稀之年:

七十岁。

耄耋:

八十、九十岁。

期颐:

百岁之人。

豆蔻年华:

女子十三岁。

及笄:

女子十五岁。

6、节日

元旦——正月初一;

上元——亦直称“正月十五”,今称“元宵”又称“元夕”、“灯节”;

寒食——“熟食节”、“禁烟节”,清明前三日,须禁火三日。

食隔夜熟食。

旧传太原风俗为纪念介子推焚骸一事。

清明——古时寒食与清明是联系在一起的。

现有祭扫祖坟的习俗,也是现今的踏青之时。

上巳——三月三日。

旧俗于此日临水以祓除不祥,称“修禊”。

禊者,洁也。

端午——又称“端阳”,五月初五。

此节来源流传最广、影响最深的是为纪念屈原投汨罗江之事。

有包粽及龙舟竞渡之习俗。

七夕——又称“乞巧节”,七月初七日。

现称牛郎织女相会之节。

白天有曝晒衣物之俗。

或有人家妇女结彩缕穿七孔针。

以乞巧。

中秋——八月十五。

古以此日月亮最亮最圆,为赏月佳节,并取月圆之团圆之意。

有吃月饼及亲人相聚之习俗。

重阳——又称“重九”、“九日”,现又称“老人节”。

九月初九日。

旧俗有登高、折茱萸以插头避除恶气而御初寒的风尚。

除夕——一年最后一日的晚上,“除”有“除旧布新”之意,因一年终日称“岁除”,故晚上称“除夕”。

古时有守岁的习俗。

现有吃年夜饭及亲人团聚的习惯。

鉴赏古诗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一、感受形象,把握意境,体悟诗人情志。

古典诗词的形象:

叙事诗中的叙述人物;

写景诗中的景物;

抒情诗中的抒情主人公。

意象:

渗透了诗人主观情感的物象。

意境:

是客观的景(象)和诗人主观的情感(意)融合而生成的一种艺术境界。

概括“意境”特征的词语:

恬淡闲适、空灵冷清、、华美壮丽、清新自然、安谧娴静、雄伟壮阔、明快高旷、凄清萧瑟、雄阔旷远、明丽清新……

评价意境特征的词语:

深化意境、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境高远……

如何来鉴赏意境?

A感受形象,把握意境具体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1)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

诗人总是在景物中抒发情感思想。

因此在鉴赏“意象”时应注意:

找出诗歌中的主要物象——体悟这些物象的特征——把握与此物象特征相似或相近的诗人的情致。

(2)化实为虚,虚实相生。

诗歌中的“虚”:

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反衬现实);

已逝之景之境,诗人曾经经历或历史上曾经发生过;

设想的未来之境。

诗歌中的“实”指客观世界和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

虚实相生,能大大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歌的意境。

这两者或形成对比,从而突出诗人情志;

或形成渲染烘托,从而表达诗人情怀。

B鉴赏“意象”主要是把握意象所寄托的作者情感,领悟它所传递的作者情绪。

关注诗人们反复运用的逐渐具有约定俗成意义的“意象”:

如“杨柳——离别”;

“流水——时间流逝”;

“明月——思乡怀人”;

“梧桐——感伤、凄凉”;

“杜鹃——思归”;

“大雁——思乡、思人”;

“菊花——隐逸、高洁”;

“清秋——感伤、离别”等。

C古诗词常见的思想感情类型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