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根治蜜蜂幼虫病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843864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1.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怎样根治蜜蜂幼虫病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怎样根治蜜蜂幼虫病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怎样根治蜜蜂幼虫病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怎样根治蜜蜂幼虫病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怎样根治蜜蜂幼虫病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怎样根治蜜蜂幼虫病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怎样根治蜜蜂幼虫病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怎样根治蜜蜂幼虫病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怎样根治蜜蜂幼虫病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怎样根治蜜蜂幼虫病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怎样根治蜜蜂幼虫病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怎样根治蜜蜂幼虫病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怎样根治蜜蜂幼虫病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怎样根治蜜蜂幼虫病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怎样根治蜜蜂幼虫病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怎样根治蜜蜂幼虫病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怎样根治蜜蜂幼虫病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怎样根治蜜蜂幼虫病文档格式.docx

《怎样根治蜜蜂幼虫病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怎样根治蜜蜂幼虫病文档格式.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怎样根治蜜蜂幼虫病文档格式.docx

蜂具不消毒传染,如分蜜机摇病群蜜再摇健康群而传染;

用来源不明的蜂蜜喂蜂传染;

水源传染,蜜蜂去臭水坑中采水容易引起烂子病;

买蜂不认真检查,将病蜂引入传染;

检来被养蜂人丢弃的病蜂传染等。

2、蜜蜂幼虫病的主要症状患病蜂群逐渐削弱,新蜂出房少,直至消亡。

主要症状以烂子为特征(幼虫腐烂),多数有臭味,打开蜂箱就可闻到。

幼虫病的子脾出现“花花脾”,即幼虫脾封盖不整齐,封盖的与不封盖的参差不齐,封盖巢房有的塌陷,提出巢脾一看便知。

巢房中死亡的幼虫腐烂,用火柴杆挑时,呈腐烂脓状,挑出有粘丝。

3、蜜蜂幼虫病的治疗方法不少蜂农将治疗幼虫病寄托在药物上,但实际上很难彻底根治。

实践中采用换脾、换王、换箱等措施,将病群所有的巢脾、虫脾一律销毁,再配合用药,即可根治。

首先将病群移至3千米以外地方隔离治疗,将消毒蜂箱置于病群位置,箱内放数张空脾,将病蜂抖落在蜂箱中,使蜂多于脾,杀死蜂群蜂王,诱入1只新蜂王。

将病群的巢脾、蜜脾、虫脾全部毁掉,或化蜡或烧毁,毫不可惜。

其次将隔王板、副盖、隔板等一律更换成消毒的。

同时喂足饲料,场内喂水,再配合用两三种药物交叉进行治疗,至少用药10天左右。

如第一次毁脾没有成,仍出现“花花脾”及腐烂幼虫,还要进行第二次毁脾。

治疗幼虫病药物很多,如磺胺、土霉素、四环素、青霉素、链霉素、红霉素等均有效。

如1000克1:

1糖水,加土霉素或四环素40万单位,根据群势强弱,每群每次喂100-200克。

还可喂每支80万单位青霉素,每支100万单位链霉素,每支30万单位红霉素,均用1支加在冷糖水(不可用热糖水)中,1:

1糖水1000克加药1支,每群每次喂200克,每天1次。

白垩病可用白垩净,按说明书使用。

囊状幼虫病可用病毒灵,每框蜂用1片,溶于糖水中喂。

蜂螨,是蜜蜂的体外寄生螨。

在未封盖的幼虫房中产卵,繁殖于封盖幼虫房,寄生于幼虫、蛹及成蜂体,吸取血淋巴,造成蜜蜂寿命缩短,采集力下降,影响蜂产品产量。

受害严重的蜂群出现幼虫和蛹大量死亡。

新羽化出房的幼蜂残缺不全,幼蜂到处乱爬,蜂群群势迅速削弱。

1.形态特征

大蜂螨的个体发育分3个阶段,即卵、若螨和成螨。

①卵

圆形。

雌螨可产两种卵,一种为有肢体卵,0.65毫米Χ45毫米。

一种为无肢体卵,个体较小,逐渐变黄枯干而死。

雌螨在幼虫封盖后60小时开始产下有肢体卵,卵白色,在薄薄的卵膜内可见到胚胎,形似紧握的拳头。

②若螨

若螨分前期若螨和后期若螨。

前期若螨卵圆形,白色透明,具有4对足,大小为0.7毫米×

0.8毫米,腹面具有肛板,气管未成熟。

足为角状,跗节有小吸盘。

雄性前期若螨大小为0.62.74毫米×

0.58~0.69毫米,肛板外形较硬,气管及足与雌螨相同。

雌性后期若螨为卵形,大小为0.9~1.1毫米×

1.l4~1.6毫米,背板骨质化明显。

雄性后期若螨为圆形,大小为0.74~0.88毫米×

0.7~0.8毫米,4对足。

根据刚毛的分布可以区分出雌雄性螨,雌螨多刚毛,而雄性的刚毛只分布在肛区。

③成螨

雌成螨,棕褐色,体被整个角质化的背板所覆盖,背板具有网状花纹。

有些雄螨背板上具有黑色斑,身披浓密的刚毛,体呈椭圆形,大小为1.44毫米×

1.73毫米,腹面由胸板、生殖板、腹股板、腹侧板及肛板组成。

口器位于身体的下方,由整肢和脚须组成刺吸式口器,气门在第三及第四对足基节间外侧,足粗短,由6节组成。

雄成螨,体呈卵圆形,淡黄色,骨质比较少,大小为0.89毫米×

0.73毫米,背板与腹板愈合,触角上有可动肢,变为凹状附肢,小端匙状,适于传送精液。

口器下方为性器官,腹面各骨板除肛板外,均不明显,腹面前肛区多刚毛,体后部刚毛较粗。

2.生物学特性

①生殖特性

1只雌螨能产1~7粒卵,多数产2~5粒,进入巢房内的大蜂螨有产卵能力的占94.8%,无产卵能力的仅占5.2%,试验查明,雌螨进入蜜蜂封盖幼虫房48小时后与雄螨交尾受精,腹部膨大,行动迟缓,60~64小时开始寻找产卵场所,并将卵产于巢房壁和巢房底部。

大蜂螨产卵能力虽然很强,但成活率很低,能够形成新雌螨的仅占35.8%,死亡3.8%;

形成新雄螨的占17%,死亡9.4%,而不能发育为成螨的占33%。

雄螨与雌螨交配后不会立即死亡,大部分雄螨是在幼蜂羽化出房后死亡,而雌螨则随着幼蜂出房时寄生于蜂体或转移到新的幼虫房。

试验证明,潜入工蜂封盖巢房的大蜂螨均为雌螨并在封盖房内只繁殖一代,没有世代重叠现象。

受孕雌螨,产1个卵时,多数情况下发育为雌螨,若产两个以上的卵时,则必有一个发育为雄螨。

检查封盖巢房,鉴别雌螨与雄螨之间的性比例为1.42:

1。

②生活周期

大蜂螨的生活周期分别为卵期20~24小时,前期若螨52~58小时,后期若螨80~86小时。

雄螨整个生活周期为6.5天,雌螨7天。

③寄生习性

蜂螨的寄生分为蜂体自由寄生和封盖房内繁殖两个阶段。

在蜂体自由寄生阶段,寄生于工蜂和雄蜂的胸部和腹部环节间,一般情况下,1只工蜂体上寄生1~2只雌螨,雄蜂体上可多达7只以上。

在封盖巢房内繁殖阶段,工蜂幼虫房通常寄生1~3只,而雄蜂幼虫房可高达20~30只螨。

其原因是:

第一,雄蜂幼虫房集中于巢脾边缘,温度较低,适于大蜂螨的寄生和繁殖。

第二,雄蜂幼虫发育阶段分泌激素的引诱作用。

第三,雄蜂幼虫发育期较工蜂幼虫长12小时,工蜂对雄蜂幼虫饲喂次数多,这样便增加了蜂螨潜入的机会。

④温度的影响

大蜂螨发育的最适温度为32~35℃。

10~13℃即可冻僵。

18~20℃开始活动,42℃出现昏迷,43~45℃出现死亡。

据室内人工培养观察,大蜂螨最长可活54天,在繁殖期成螨平均寿命为43~45天。

在北京地区,越冬蜂群内蜂螨寿命在3个月以上。

而在我国东北、西北寒冷地区,大蜂螨在成蜂体上寄生寿命可达6个月以上。

3.大蜂螨对蜜蜂的影响

受大蜂螨危害严重的蜂群,在蜂箱前可见到许多蜂体变形的幼蜂,翅不能伸展或残缺,工蜂体型变小,雄蜂的性功能降低,蜂王寿命缩短。

幼虫在产生眼睛色素时如被2~3只大蜂螨寄生,体重将减少15~20%,大蜂螨吸食蜜蜂体液,可使蜜蜂每2小时减轻体重0.1~0.2%,飞行能力也降低。

如在幼蜂羽化后l~10天寄生大蜂螨,蜜蜂的寿命减短50%。

此外,被大蜂螨危害的蜜蜂,由于身体被刺穿伤口,很容易造成蜜蜂麻痹病病毒的侵入,感染麻痹病。

蜜蜂被大蜂螨寄生后,经常扭动身体,企图摆脱,结果造成蜜蜂精疲力尽,虚脱死亡。

正在发育的蜂群,因蜂螨的寄生,蜂群群势减弱。

受害严重的蜂群,各龄期的幼虫或蛹出现死亡。

巢房封盖不规则,死亡的幼虫,无一定形状,幼虫腐烂;

但不粘巢房,易清除。

死蛹头部伸出,幼蜂不能羽化出房。

也可在工蜂、雄蜂幼虫及蛹体上见到寄生的大蜂螨。

若在秋季繁殖适龄越冬蜂时期之前不及时治螨,蜂群就不能安全越冬,造成严重损失。

4.蜜蜂对大蜂螨的抗性(抗螨性)

中蜂是大蜂螨的原始寄主,在长期演变过程中,使中蜂产生了抗螨性,主要原因是中蜂清理蜂螨的能力强。

试验观察证明,中蜂用前、后足刷理其胸、腹部或扭转腹部的侧腹面,以清除身体上的螨,并且清除很快,这种清理行为称作自行清理。

当自行清理不成功时,蜜蜂便立即摆动身体作清洁舞动作,由同伴蜂用上颚叼咬蜂螨,并用前足抱着,叼离蜂体或掉落在蜂箱底部,这种动作称为同伴清理行为,是主要的清理行为。

成堆蜜蜂清螨现象占少数,这种称作集体清螨行为。

5.诊断方法

①症状检查

根据巢门前死蜂情况和巢脾上幼虫及蜂蛹死亡状态判断。

若在巢门前发现许多翅、足残缺的幼蜂爬行,并有死蜂蛹被工蜂拖出等情况,在巢脾上出现死亡变黑的幼虫和蜂蛹,并在蛹体上见到大蜂螨附着,即可确定为大蜂螨危害。

②峰螨检查

从蜂群中提取带蜂子脾,随机取样抓取50~lOO只工蜂,检查其胸部和腹部节间处是否有蜂螨寄生,根据蜂螨数与检查蜂数之比,计算寄生率。

用镊子挑开封盖巢房50个,用扩大镜仔细检查蜂体上及巢房内是否有蜂螨,根据检查的蜂数和蜂螨的数量,计算寄生率。

春季或秋季蜂群内有雄蜂时期,检查封盖的雄蜂房,计算蜂螨的寄生率,也可作为适时防治的指标。

6.发生规律

蜂螨的消长与蜂群群势、气温、蜜源及蜂王产卵时间均有较密切的关系。

在北京地区,大蜂螨自春季蜂王开始产卵、蜂群内有封盖子脾时就开始繁殖,夏季蜜粉源充足,蜂王产卵力旺盛,蜂群进入繁殖盛期,这时蜂螨的寄生率保持相对稳定状态,到了秋季外界气温低,蜜源缺乏,蜂群群势下降,而蜂螨仍继续繁殖,并集中在少量的封盖子脾和蜂体上,则蜂螨的寄生率急剧上升;

到秋季或初冬蜂王停止产卵,蜂群内无子脾时,蜂螨停止繁殖,以成螨形态在蜂体上越冬。

因此,大蜂螨一年四季在蜂群中都可见到。

7.防治方法

①热处理

把蜜蜂抖落在金属制的网笼中,以特殊方法加热,并不断转动网笼,在41℃下维持5分钟,可获得良好的杀螨效果。

此种物理方法较化学药物杀螨的好处多。

但在实际应用上较不方便,未能在养蜂生产中推广应用。

②生物学特性的应用

利用大蜂螨喜欢雄蜂房的特性,制造特殊的雄蜂巢础,诱使蜂王产雄蜂卵,孵化为雄蜂幼虫,待蜂螨向雄蜂房聚集后抽出烧毁,采用这种方法可使蜂螨减少20~30%。

此外,经常割除雄蜂巢房,并清除雄蜂幼虫和蜂螨,以减少寄生率。

③药物治螨

根据蜂螨寄生于蜂体、繁殖于封盖房的特点,为了取得彻底的防治效果,最好在早春蜂王尚未产卵和晚秋蜂王停止产卵,蜂群内没有封盖于脾的有利时机施药。

治螨药物种类很多,现将我国常用的有效防治药物作一介绍,供防治时选用。

(1)速杀螨:

是一种新型杀螨剂。

对蜜蜂安全。

试验测定表明,致死浓度为205ppm,对蜂螨的毒性较高,使用25ppm喷带螨的蜜蜂,4小时内蜂螨全部被击落,杀螨效果达100%,蜂群防治,使用浓度为0.1%,即每个安瓿0.5毫升加水500毫升稀释,在非采蜜期,蜜蜂回巢后,喷洒蜂体,斜喷至蜂体有细雾滴为宜。

隔日用药1次,一般两次即可。

如不彻底,隔1周后可再用药1次。

(2)敌螨一号:

为非脒类杀螨新药。

对蜜蜂安全,致死浓度为218.6ppm。

对大蜂螨毒性高,使用25ppm喷带螨的蜜蜂,杀螨效果达100%。

在蜂群中使用浓度为0.125%,即每个安瓿0.5毫升药物加水40Q毫升稀释,于傍晚均匀喷洒蜂体,每周用药1次,连续用药两次,杀螨效果可达100%。

该药不仅可以杀死蜂体上的螨,而且可以杀死巢房内的蜂螨。

(3)"

螨扑"

高效杀螨片:

该药是蜜蜂研究所研制成功的新型杀螨剂。

对大蜂螨具有高效杀灭效果,使用方法简便易行,杀螨快而且持久,对蜂安全,无残留。

使用方法是:

用图钉将药片固定于蜂群内第二个蜂路间,强群2片,呈对角线悬挂,弱群l片,3周为一疗程。

这种新型杀螨剂与现有药物相比较,具有以下优点:

第一、杀螨剂附着在载体上,不与蜂产品直接接触,对蜂产品无污染。

第二,对蜜蜂安全,对大蜂螨杀灭效果好,药效持续时间长,对陆续出房的螨可相继杀灭,防治效果高达100%。

第三,使用方便,省工省时,在需要治螨时,随同检查蜂群时将药片悬挂在巢脾上即可,无需另行开箱,同其他喷雾、熏烟治螨药物相比,可提高工作效率5~10倍。

该药已获得国家专利,是当前我国防治蜂螨药物中最为理想的药物,在实践中深受广大蜂农的欢迎和赞扬,现已在全国普遍推广应用。

以上3种药均由蜜蜂研究所蜂药厂生产,供应全国需要。

蜜蜂病虫害对养蜂生产有很大的危害,在防治的同时要将蜂箱、巢脾以及使用的蜂具进行彻底的消毒。

常用的消毒药剂有:

1.福尔马林

福尔马林1份,加水9份,配成4%的水溶液,将空脾、小件蜂具泡在其中24小时,甩净药液,清水冲洗晾干。

将巢脾装入继箱,每箱8个脾。

将1个有纱窗的空巢箱除去铁纱,上面摞上5继箱巢脾,盖上木副盖,糊严各处缝隙。

用碳质或玻璃容器放入福尔马林2份,水1份,从窗口放人巢箱,再向药液中加高锰酸钾2份,迅速将窗口糊严,用所产生的福尔马林蒸气熏蒸24小时。

2.食盐

水1升,加食盐360克,配成食盐饱和溶液,可将空脾和小件蜂具放在其中泡24小时。

消毒效果不如福尔马林。

3.80%冰醋酸

用来熏蒸空脾。

每箱巢脾用80%冰醋酸100~150毫升,以玻璃容器盛装放于继箱于面,密闭熏蒸3~5日。

适于消毒患孢子虫病的巢脾。

4.2%热碱水

50升水加火碱1千克,加热煮洗蜂具、覆布、工作服等。

5.5%漂白粉

50升水加漂白粉2.5千克,洗刷蜂箱及木制蜂具。

6.二氧化硫

每继箱巢脾用硫黄3~5克,点燃密闭熏蒸巢脾。

7.10%~20%石灰水生石灰5~10千克,加水50升,喷刷地面和墙壁,给越冬室、蜂场消毒。

三)蜂群的检查

蜂群的检查主要包括:

箱外观察,巢内全面检查。

1.箱外观察

经常到蜂场巡视,在箱外观察蜜蜂的活动和各种迹象,推断蜂群的大致情况,必要时进行个别蜂群的重点检查。

(1)有无鼠害

蜂群越冬期,蜂箱前有碎蜂尸,表明发生了鼠害;

如果从巢门掏出了碎蜂尸和蜡渣,说明老鼠已潜入箱内,要开箱处理。

(2)饲料缺乏

越冬后期,个别蜂群不管天气好坏不断往外飞,或在巢门前爬出爬进,提起蜂箱感到很轻,表明缺乏饲料。

箱底死蜂成堆,死蜂腹缩小,喙伸出,说明蜂是饿死的。

(3)中毒死亡

蜂场上有大量死蜂,翘散开,喙伸出,腹勾曲,大多是采集蜂,这是中毒的症状。

(4)下痢症状

早春,蜜蜂飞翔排泄时,巢门附近、蜂箱前,壁有棕黑色粪污,表明越冬饲料稀薄,含有甘露蜜,或者感染了孢子虫病。

(5)胡蜂侵害

夏秋季,场地有缺头,断足的死蜂,表明有胡蜂袭击蜜蜂。

(6)发生螨害

不断发现一些体格弱小、翅残缺的蜜蜂爬出箱外,可能是遭受了螨害。

(7)蜂王情况

有蜜粉源的晴暖天气,蜜蜂频繁出入,回巢蜂1对后足携带着花粉团,表明蜂王健在。

个别蜂群的蜜蜂很少出巢采集花粉,有些蜜蜂在巢门前振翅,来回爬动,可能是丧失了蜂王。

(8)分峰预兆

分蜂季节,个别蜂群很少有蜜蜂出去采集,许多蜜蜂在巢门前形成"

蜂胡子"

,有的蜜蜂在咬巢门,说明蜂群在准备进行自然分蜂。

(9)发生盗蜂

蜜源稀少时,巢门前有蜜蜂抱团厮杀,进巢蜂腹小,出巢蜂腹大。

这是发生盗蜂的迹象。

(10)通风不良

夏季,许多蜜蜂在巢门前扇风,晚间有些蜜蜂在巢前聚集成堆,表明蜂箱通风不良。

(11)进入流蜜期

全场蜂群都在忙碌从事采集,蜜蜂扇风酿蜜之声彻夜不停,表明已经进入主要蜜源植物的大流蜜期。

(12)幼蜂试飞

天气晴暖,在中午有数十只蜜蜂在蜂箱前盘旋飞舞,这是幼蜂认巢的集团飞翔,又称试飞。

2.巢内全面检查

全面检查就是对蜂群逐框进行仔细的观察,掌握蜂群的全面情况。

包括蜂王、蜂数、蜜粉积存、子脾(卵、幼虫、蛹)情况以及病虫害等。

这种检查不要太多,一般是在春季蜂群陈列后,蜂群发生分蜂热前的时期,主要采蜜期的开始和结束,转运前后和准备越冬时进行。

在采蜜期,也可结合取蜜对蜂群进行检查。

蜜蜂幼虫适宜在34~35℃的情况下生长发育,因此巢内全面检查应选择适宜的气温,以20℃以上进行为宜,在8~14℃或有部分工蜂出巢活动的情况下,只能作快速检查。

采蜜期全面检查应避开出勤高峰期。

在巢内全面检查时,养蜂者最好穿浅色的衣服,戴上面网,袖口和裤管用宽紧带束起,带好喷烟器、蜂刷、起刮刀、割蜜刀等用具,检查者应站在蜂箱的侧面,背着阳光。

操作时要细心,动作要轻快。

如果蜂群比较安静,不需要喷烟,可以轻轻取下箱盖翻放在蜂箱后面地上,然后取下副盖放在巢门前,把一侧的隔板向外推或拿出来,再用起刮刀的弯刃顺序地插入每个巢框的框耳处,略微拨动一下,就可以一框一框地进行检查。

如蜂性较凶,可在副盖一边提起后,向蜂路喷烟几下,偶尔被螫,也要冷静避开处理,切不可丢摔巢脾、拍打奔跑,否则群蜂发怒追螫,受螫更为严重。

被螫处可用指甲反向刮出螫针,老养蜂者因已产生对蜂毒的抗性,无多大反应,初养蜂者可在被螫处涂一点氨水以减轻反应。

提脾的方法是用双手拇指、食指和中指扣紧巢框两侧的框耳,垂直地提起来,使巢脾的一面对着视线,与眼睛约保持30厘米的平行距离,看完一面需要看另一面时,应该先将巢框上梁垂直的竖起来,并以上梁为轴,使巢脾向外转半个圈,然后将双手放平,检查另一面。

采用这种方法,可以防止巢脾里的蜜汁和花粉散落。

如箱内放满巢脾,可暂时取出箱边的第二框巢脾放在运框箱(一般可用空巢箱)或蜂箱的旁边。

提脾检查应着重注意蜂王是否存在,产卵和蜂儿发育情况,蜂王通常在子脾上产卵活动,在卵脾上容易找到,如逐一检查未见到蜂王,顺序找第二遍,若仍未找到则可记下以后再找,如急于再找,一定要过半小时,蜜蜂安定后再开箱找。

当蜂王停卵或产卵少,腹部收缩时检查,若遇蜂王起飞,不必惊慌,它必定在周围绕飞,此时可提蜂一框在巢门口抖落,然后恢复箱盖,抖落的蜜蜂纷纷起飞进巢,发出音响和蜂臭,便能招引蜂王随队归巢。

在分蜂季节里,还要检查有没有自然王台。

看过的巢脾要及时放回蜂巢,依次恢复脾间蜂路,一般按原状恢复,或是卵虫脾居中,依次是封盖子脾,然后为粉蜜脾。

检查完毕,插入隔板盖好副盖和箱盖,做好记录,并顺序检查其他各群。

当外界温度低,缺乏蜜源或只需要了解蜂群的某些情况时,可以提出少数巢脾进行局部检查,如发现提出的巢脾中有新的卵说明蜂王存在,在中央数脾上只有幼虫和封盖子,没有卵,说明已失王,一巢房中有数粒杂乱卵子,证明失王已久,工蜂产卵;

提取边脾,如是空脾,蜂群处于衰退阶段,即应抽出保存,边脾存粉蜜较多,蜂数又足,则应增加空脾,巢箱内蜜蜂已满8~9框,且巢脾间及框梁上出现赘脾或新蜡,则应添加继箱和加巢础制造新脾;

脾角和边框都无蜜应予饲喂糖浆,脾角上有封盖蜜房,证明贮蜜够用,边框有大面积的贮蜜则需摇蜜;

巢脾上发现王台封盖,表明分蜂期迫近,应即采取措施。

(四)蜂群的合并

蜂群的合并就是把两群或多群蜜蜂合并组成一个蜂群。

强壮蜂群是获得蜂产品高产的基础,而且管理方便。

弱群不但没有生产能力,还容易发生盗蜂,或感染病虫害。

所以群势过弱,没有生存能力的蜂群,都需要及时合并。

每个蜂群都有其特殊的气味,称为群味。

群味是由蜂群的各个成员(蜂王、工蜂、雄蜂)的信息素和各种成分(巢脾、蜂蜜、花粉)等的气味混合形成的。

蜜蜂凭借灵敏的嗅觉,能够辨别本群的蜜蜂和其他群的成员。

如果随意把不同群的蜜蜂合并,就会引起互相斗杀。

1.合并蜂群的注意事项

原则上应将弱群合并入强群,无王群合并入有王群。

如果两个有王群合并,则在前一天先捉去1只质量差的蜂王。

如果被并群的群势较强,可把它分成2~3份,分别合并到其他蜂群。

为减少被并群的蜜蜂返回原巢址,最好将它与相邻的蜂群合并。

合并蜂群前,应仔细检查被并的无王群,确保被并群无蜂王和无王台。

合并蜂群宜在傍晚进行,这时蜜蜂大部已经归巢,而且没有盗蜂袭扰,便于操作。

为了保证蜂王的安全,可用扣脾笼(安全诱入器)、王笼把蜂王关入,在蜂群内临时保护起来,合并成功后再放出。

丧失蜂王时间过长,巢内老蜂多、子脾少的蜂群,要先补充1~2框未封盖子脾后再合并,或者把它分散与几个蜂群合并。

2.合并蜂群的方法

有直接合并和间接合并两种方法。

(1)直接合并

这种方法适用于主要蜜源植物流蜜期(大流蜜期)。

这时,各个蜂群都采集同样的蜜源,浓烈的蜜味使各群群味基本相同;

同时蜜源丰富,蜜蜂放松了警惕,容易合并。

早春,刚搬出越冬室的蜂群也容易合并。

把有王群的巢脾连蜜蜂调整到箱内一侧,将被并群的巢脾连同蜜蜂放入另一侧,两部分巢脾间隔一框的距离,或者中间插上隔板隔开。

合并蜂群时,可向箱内喷一些烟,或者喷少许白酒,混淆两者的群味。

亦可向两群喷洒蜜水,其中加点香精更好。

次日,把两群的巢脾靠拢,多余的巢脾抖落蜜蜂后提出,盖好箱盖即可。

(2)间接合并

是使两群蜜蜂逐渐接触,或者群味混合后到一起。

间接合并安全可靠。

做法是:

傍晚,取下合并群的箱盖和副盖、覆布,铺上一张扎有许多小孔的纸张,上放一空继箱,把被并群的巢脾连同蜜蜂放入继箱内,盖好箱盖。

1)蜜蜂病毒病

①囊状幼虫病:

病原为囊状幼虫病毒。

染病幼虫大多在巢房封盖后死亡。

死虫头上翘,囊状,无臭,无黏性,易从巢房中挖出。

此病无特效药,可试用中草药治疗:

方一半枝莲(狭叶韩信草)30克

方二虎杖15克、甘草6克

方三五加皮30克、金银花15克、桂枝9克、甘草6克。

方四贯众30克、金银花30克、甘草30克。

以上配方任选一种,加适量水煎煮滤汁,再加等量白糖制成糖浆喂蜂。

上述每一剂量可喂10-15框蜂。

也可采用人工断子。

将蜂王关入王笼10天,让蜜蜂清除死虫尸。

巢脾彻底消毒。

②麻痹病:

主要由慢性痹病毒引起。

春季发生的多为腹部膨大型,病蜂行动迟缓,身体颤抖,失去飞行能力。

秋季出现的多为黑蜂型,身体瘦小,头尾发黑、颤抖。

可用“抗蜂病毒1号”治疗。

每框蜂用药10-20毫升,隔日喷一次,连续喷5次。

也可用升华硫粉直接洒在框梁上或蜂路间。

每个平箱群洒5-7克,可驱除病蜂,控制病情。

(2)蜜蜂细菌病

①美洲幼虫臭病:

由幼虫芽孢杆菌感染所致。

主要是封盖幼虫和初期蛹病发死亡。

死虫卧于巢房底部,尾尖粘在房壁,喙向上伸,干枯后成鳞片样,棕色胶状,有鱼腥臭,不易剥出。

磺胺噻唑钠、土霉素、四环素、金霉素、红霉素均可治疗此病。

每一疗程宜行选用不同药物,以免引起抗性。

每500克50%糖浆可加入磺胺噻唑钠0.5克,或加入土霉素5万-10万国际单位饲喂蜂群。

每框蜂喂50-100克加药糖浆,隔3-4天喂一次,3-4次为一疗程。

15-20天后还要进行下一疗程。

夏季高温喷脾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