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起点六年级寒假测评卷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847589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2.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起点六年级寒假测评卷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新起点六年级寒假测评卷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新起点六年级寒假测评卷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新起点六年级寒假测评卷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新起点六年级寒假测评卷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新起点六年级寒假测评卷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新起点六年级寒假测评卷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新起点六年级寒假测评卷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新起点六年级寒假测评卷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新起点六年级寒假测评卷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新起点六年级寒假测评卷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新起点六年级寒假测评卷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新起点六年级寒假测评卷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新起点六年级寒假测评卷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新起点六年级寒假测评卷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新起点六年级寒假测评卷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新起点六年级寒假测评卷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起点六年级寒假测评卷Word文件下载.docx

《新起点六年级寒假测评卷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起点六年级寒假测评卷Word文件下载.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起点六年级寒假测评卷Word文件下载.docx

B完全;

C走不通的,没有生路的;

D尽,完;

E极,最。

请根据词意选择序号填空:

(1)伯牙绝弦()

(2)弹尽粮绝()(3)绝处逢生()(4)绝无此事()

6.把词语补充完整。

(4分)

眼()手快多愁()感繁花似()持之以()

爱不()手居高()下引人入()恍然大()

7.选词填空。

依然如旧波光明灭德高望重耐人寻味

(1)远处闪烁着点点渔火,江面上()

(2)无论何种境地,我对祖国的感情都()

(3)蒙娜丽莎那“神秘的微笑”是这样(),难以捉摸。

(4)他(),村里大小事情都请他做主。

既然……就……无论……都……

(5)()前进的道路上有多少险阻,()阻挡不住我们的步伐。

(6)()你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那么你()勇敢的往上爬吧。

8.按要求改写句子。

(10分)

(1)鲁迅说:

“我的信如果要发表,且有发表的地方,我可以同意。

”(改为陈述句)

(2)这件事不能不问个明白。

(改为肯定句)

(3)我们不能忘记老师的教诲。

(改为反问句)

(4)各国运动员走进了运动会场,受到了热烈观众的欢迎。

(修改病句)

(5)这天气可真冷。

(改为夸张句)

9.判断,在()中打“√”或“×

”,并更正在横线上。

(1)“一丝不苟”中“苟”的意思是“不马虎”。

(2)“火光照亮了他那铸钢一般的脸”。

这句话不是比喻句。

(3)“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这句话形象地写出了革命战士对敌人绝不屈服,对人民大众甘心像牛一样俯首听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第二部分:

阅读(共20分)

(一)自己建造房子

有个老木匠准备退休,他告诉老板,说要离开建筑行业回家与妻子女儿享受天伦之乐。

老板舍不得他的好工人走,问是否能帮忙再建一座房子老木匠说可以但是大家后来都看得出来他的心已经不在工作上,他用的是软料,出的是粗活。

房子建好的时候,老板把大门的钥匙递给他。

"

这是你的房子,”他说“我送给你的礼物。

”他震惊得目瞪口呆,羞愧的无地自容。

如果他早知道是在给自己建造房子,他怎么会这样呢?

现在他得住在一栋粗制滥造的房子里!

我们又何尝不是这样。

我们漫不经心地“建造”自己的生活,不是积极行动,而是消极应付,凡事不肯精益求精,在关键的时刻不能尽最大的努力。

等我们惊觉自己的处境,早已深困在自己建造的“房子”里了。

把你自己当成那木匠吧,想想你的房子,每天你敲进去一颗钉子,加上去一块木板,或者竖起一面墙,用你的智慧好好建造吧!

你的生活是你一生唯一的创造,不能抹平重建,即使只有一天可活,那一天也要活得优美、高贵,墙上的铭牌上写着:

“生活是自己创造的。

1.给加点的字注音。

(1.5分)

天伦()之乐粗制滥()造铭()牌

2.给第一段划横线的句子上加上标点符号。

(2.5分)

3.文中“我们又何尝不是这样?

”这句话所用的修辞手法是,把这句话改为陈述句是。

(2分)

4.老板请木匠帮忙再建一座房子的原因是老木匠给自己建造的房子是一座粗制滥造的房子,其原因是(2分)

5.“生活时自己创造的”这句话对你有什么启发?

(2分)

(二)你必须有一样是出色的

很久以前,德国一家电视台推出高薪征集“十秒钟惊险镜头”活动。

在诸多参赛作品,一个名叫“卧倒”的镜头以绝对的优势夺得了冠军。

几个星期以后,获奖作品在电视的强档栏目中播出。

那天晚上,大部分人都坐在电视前边观看了这组镜头,10秒钟后,每一双眼睛里都是泪水。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德国在那10秒钟后足足肃静了10分钟。

镜头是这样的:

在一个火车站,一个扳道工正走向自己的岗位,去为一队徐徐而来的火车扳动道岔。

这时在铁轨的另一头,还有一列火车从相反的方向驶近车站。

假如他不及时扳道岔,两列火车必定相撞,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这时,他无意中回过头一看,发现自己的儿子正在铁轨另一端玩耍,而那列开始进站的火车就行驶在这条铁轨上。

抢救儿子或避免一场灾难——他可以选择的时间太少了。

那一刻,他威严地朝儿子喊了声"

卧倒!

同时,冲过去扳动了道岔。

一眨眼的工夫,这列火车进入了预定的轨道。

那一边,火车也呼啸而过。

车上的旅客丝毫不知道,他们的生命曾经千钧一发,他们也丝毫不知道,一个小生命卧倒在铁轨边上——火车在轰鸣着驶过,孩子丝毫未伤。

那一幕刚好被一个从此经过的记者摄入镜头中。

人们猜测,那个扳道工一定是一个非常优秀的人。

后来,人们才渐渐知道,那个扳道工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

许多记者在进一步的采访中了解到,他唯一的优点就是忠于职守,从没迟到、早退、旷工或误工过一秒钟。

这个消息几乎震住了每一个人,而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他的儿子是一个弱智儿童。

他告诉记者,他曾一遍一遍地告诉儿子说:

“你长大以后能干的工作太少了,你必须有一样是出色的。

”儿子听不懂父亲的话,依然傻乎乎的,但在生命攸关的那一秒钟,他却“卧倒”了——这就是他在跟父亲玩打仗游戏时,唯一能听懂并做得最出色的动作。

1.“卧倒”故事的情节可分为四部分,请概括出来。

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2.在全面认识扳道工之前,“卧倒”镜头能以绝对优势获得冠军,你认为“它”具有哪些特色?

3.结合全文,为什么说“10秒钟后,每一双眼睛里都是泪水,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德国在那10秒钟后足足肃静了10分钟”?

4.文中说“那个扳道工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你认为如何?

第三部分:

习作(40分)

以下话题任选其一,题目自拟,语句通顺,字体工整;

500字以上。

1.把自己当成一种动物或者植物,想想他们在大自然中是怎样变化或生活的,想象他们的世界是什么样的,把看到的、想象到的和感受到的写下来。

2.在你的成长过程中,一定发生过许多值得回忆的事,使你回想起来觉得有意思。

请你从中选择一件写一写,要写出真情实感。

新起点六年级寒假测评卷

(二)

一、语文知识积累部分(共20分)

(一)国学常识集结(10分)

1、“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其中婵娟指的是什么?

(  )

A、明月B、姻缘C、人名D、美女

2、“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这里的“屠苏”指的是(  )

A、苏州B、房屋C、药酒D、庄稼

3、“床前明月光”是李白的千古名句,其中“床”指的是什么?

A、窗户B、卧具C、井床D、床垫

4、“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描写的是哪个传统节日?

A、中秋节B、元宵节C、端午节D、七夕节

5、下列哪一句古诗描写的场景最适合采用水墨画来表现?

A、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B、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C、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D、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6、下列哪个成语典故与项羽有关?

A、隔岸观火B、暗度陈仓C、背水一战D、破釜沉舟

7、现在我们常用“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分别指代高雅和通俗的文艺作品。

请问这两个成语最初指的是什么?

A、文章B、画作C、乐曲D、诗歌

8、王羲之对一种动物十分偏爱,并从它的体态姿势上领悟到书法执笔运笔的道理,这是什么动物?

A、鹤B、鹅C、鸡D、鱼

9、如果在华佗去世后不久,曹操还想寻找一位名医为自己治病,他可以找下列人物中的哪一位?

A、扁鹊B、孙思邈C、李时珍D、张仲景

10、“一问三不知”出自《左传》,说的是哪“三不知”?

A、天文、地理、文学B、事情的开始、经过、结果

C、孔子、孟子、老子D、自己的姓名、籍贯、生辰八字

(二)巧改妙解标点(2分)

11、阅读下文,根据上下句意,在空格处填写一句话(2分)

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巴尔肯在一次宴会上提议,每人用最简捷的语言写出一篇“自传”,行文用句要短甚至可以作为死后刻在墓碑上的墓志铭。

于是,在场的人冥思苦想,提笔作文。

不一会儿,一位年轻人交给巴尔肯一篇只有三个标点符号的自传:

一个破折号“——”,一个感叹号“!

”和一个句号“。

”。

巴尔肯问他这三个标点符号表示什么意思,年轻人回答道:

“一阵横冲直撞;

落了个伤心自叹;

到头来只好完蛋。

巴尔肯望着那位年轻人凄然的神色,沉思了片刻,提笔在这篇“自传”的下边有力地又写了三个标点符号:

一个顿号“、”,一个省略号“……”和一个大问号“?

巴尔肯用鼓励的口吻对那位自暴自弃的青年说:

“青年时期是人生的一个小站;

岂不闻‘浪子回头金不换’?

(三)我们爱记古诗句。

(8分,每空1分)

12、当我们浪费粮食时,爷爷常常用唐代诗人的诗句,“,

”教导我们。

13、当我们在外地过节时,常引用唐朝诗人王维在《》中的“

,。

”来表达对家人的思念。

14、将近六年的小学生活,老师对我们倾注了满腔的心血,你由此想到了“,

”这样的诗句,以表达你对老师的热爱和赞美。

二、阅读理解部分(共30分)

(一)阅读下文,按要求回答问题。

(16分)

成语“嫁”给了广告?

在大陆境内最先运用”成语“作为广告词的已不可考。

至今令人印象深刻的广告用语是日本人做的,用的也是不成语,而是俗语,说:

“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就有丰田车。

”蓦然回首,如今满街跑着丰田车,早已无人称奇。

于是,由俗语而成语,广告人像约好了似的,一窝蜂地将广告与成语结成一了对。

你有“‘咳’不容缓”(药品),我有“‘骑’乐无穷”(山地车),你有“‘鳖’来无恙”(补品),我有“一‘明’惊人”(明目器);

你有“默默无‘蚊’”(驱蚊器),我有“无可替‘带’”(透明胶带)……没有预告,亦未履行合法手续,成语已然嫁给了广告并堂而皇之地添丁进口,毫不汗颜,合适吗?

意见显然难以统一,有的说没有什么不合适,似乎可以。

以成语或“篡改”之后的成语充当了广告词,借用了成语本身已经具有的“知名度”,移花接木,貌合神异,既广而告之,又易于传诵,而且颇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气息,一举多得,哪有不妙?

但也有的说并不合适,也自有道理,因为广告词贵在新意,尤其是现有的大批广告人一古脑地全跑到成语中去偷梁换柱,并自诩高明时,成语之林也就快成为一片广告语的木材基地了。

当然,持不同意见者还有着更为广泛的一些的说法:

比如,据调查表明,对于广告语记忆和传播得最多的人群是中小学生,如此这般移花接木,偷梁换柱,最终中小学生们竟将“广告用语”当成“成语词典扩大版”去研习、记忆,那可怎么办?

文化的继承和传播的第一层要义,恐怕首先是准确吧。

15、请将下列“广告用语”改为正确的成语。

“咳”不容缓:

(        )   “骑”乐无穷:

(        )

“鳖”来无恙:

(        )   一“明”惊人:

16、联系上下文,说说“貌合神异”和“一举多得”在文中的含义。

“貌合”指

“神异”指

“一举”指

“多得”指

17、对“成语嫁给了广告”的现象,文章中写出了哪几种意见?

作者的看法是什么?

请加以概括。

18、现实生活中你见过成语“嫁”给广告的现象吗?

请你说说你的见解。

(二)阅读下文,按要求回答问题。

(14分)

不要对那个人叫嚷

丁立梅

周末,是乡下家长来学校看孩子日,每逢这时,学校门口涌满人。

那些家长,无一不是手提肩背的,里面塞满父母对儿女的牵挂和怜爱。

有一幕,总遇见:

驼背的母亲,无比艰难地在人群中挪着步。

那背,可真叫驼,已弯曲成一把弓。

她的头,努力朝上昂着,鸭子一样的,伸向前去,一步一匍伏。

即便这样的母亲,亦是要在背上,背上一个大包裹。

里面塞着她儿子爱吃的小菜和换洗的衣裳。

做儿子的,与母亲恰恰相反,生得高大挺拔。

他在人群里,早已看到母亲了,并不叫唤,而是一阵风似地冲出校门,路过母亲身边时,用胳膊肘捅捅母亲,算作招呼。

表面上却装作不认识,脚步匆匆,继续前行。

母亲见到儿子,焦急的神情,立即换上欢喜,笑容绽放,使她脸上的每一条纹路里,都仿佛游弋着一条欢乐的鱼,她一叠声换着儿子的小名,踩着碎步,艰难地跟在儿子后面跑。

她的叫声,以及她奇怪的走姿,引来一些人的张望。

儿子急,在人少的地方停下来,回头,眉头紧皱,对母亲跺脚。

等母亲气喘吁吁赶到他跟前,他俯视着母亲,低声呵斥:

“你叫什么叫,生怕别人听不见哪?

”一把拽过母亲背上的包裹,恨恨道:

“跟你说过多少回了,不要来,不要来,你为什么还要来?

母亲不恼,母亲仰着头看着儿子,杨树一样的儿子,多么让她骄傲。

她轻言慢语说:

“我不来,谁给你送吃的穿的啊?

“我会自己请假回去拿的。

”儿子的眼睛,不看母亲,他扫视周围的人,那眼神,明显有些躲闪。

母亲还是宽容地笑:

“你这来来回回的,多浪费时间哪,我给你送来,省得你来回跑。

儿子一听,恼了,跺脚叫:

“谁要你送!

”话说完,提了东西要走,母亲赶紧拉住儿子,细细叮嘱,煮的鸡蛋要趁早吃掉,不然会坏的;

鱼吃完了不要把装它的瓶子扔掉,下次好再装了带来;

被子要时常拿出来晒……

儿子哪里耐烦听?

他打断她的话:

“好了好了,你少啰嗦,下次你不要再来了!

”他挣脱母亲的手,甩开大步,往学校跑去,一路之上,头也没回,做母亲的站在原地,目送着儿子,直到儿子的背影消失,她又站了很久,这才恋恋不舍地转身,一步一匍伏地走了。

在校园里,我亦曾碰见过另一个女学生,对着前来看她的父亲发火。

是嫌父亲给她买的外套不好,女学生冲着父亲叫嚷:

“谁让你买的?

乱作主!

这颜色难看死了,我不穿!

”做父亲的捧着那件外套,讪讪笑着,束手无策地站在一边。

女学生我教过,平日里,是个温文尔雅的孩子,却在父亲面前,全然失了礼貌。

当她看见我,很尴尬,低声叫了声:

“老师。

”我摸摸那件衣服,我说:

“挺好看的呀。

”做父亲的如同得了“天书”:

“你看,你们老师都说好看的。

”女学生瞅了父亲一眼,红着脸,不情不愿地接下了父亲买的衣服。

我很想告诉这些孩子。

请不要对那个人大声叫嚷。

他们或许贫穷,或许丑陋,或许木纳,可是,他们的爱,一样醇厚,一样珍贵,因为,那是血浓于水。

你的叫嚷,是对他们爱的践踏。

19、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所写的两件事。

20、题目“不要对那个人叫嚷”中的“那个人”指的是谁?

21、文中画线的语段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塑造母亲的形象?

并谈谈这些方法的作用?

22、俗话说“狗不嫌家贫,子不嫌母丑”读了此文后,你想对文中的孩子说些什么?

又想对自己说些什么?

三、写作实践部分(共5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作文。

泪水,是感情的流露,或喜悦,或悲伤,或懊悔,每一次流泪都会有一次难忘的经历,都会在情感深处留下深深的印记。

泪水是成长的记录,每一颗晶莹的泪珠都折射着你走过的路程。

回首往事,你会有什么感受和启示呢?

请以泪水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题目自拟,内容真实感人。

新起点六年级寒假测评卷(三)

(时间:

70分钟满分:

100分)

1、语言积累与运用(共42分)

1.把下列大写字母按字母顺序排列,写在横线上。

PAERHKGCNM

2.看拼音写词语。

jujué

ché

ngfá

à

ohuishoují

yankuà

()()()()

xiōngtá

ngshēngs?

yōuguānchà

ziyānhó

ng

()()()

3.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打“√”(4分)

(1)葬身异国:

不同的;

分开;

另外的;

特别的;

奇怪。

(2)颇负盛名:

背;

担任;

遭受;

具有;

违背;

跟“胜”相反。

(3)夜深千帐灯:

跟“浅”相反;

颜色重;

距离开始的时间很久。

(4)故园无此声:

意外的事情;

原因;

老,旧,过去的;

原来的;

存心;

4.把词语补充完整,并填入句中。

(12分)

严()以()()()素裹如愿()()

()寝()食喜出()()杯()车()

完()归()()中送()

(1)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好一派的世界。

(2)大敌进犯,我军,决一死战。

(3)一进实验室,爸爸地忙工作,我和妈妈看在眼里,疼在心里。

(4)今年暑假,弟弟终于,获得了去香港迪斯尼游玩的机会。

5.根据要求变换句子。

(1)戴着红领巾的王艳一片一片地拾起地上的纸片。

缩句:

(2)我们迈着轻松的步子和愉快的心情来到花园。

修改病句:

(3)不劳动,连樱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改为陈述句:

6.填空。

(7分)

(1),客舍青青柳色青。

(2)不积跬步,,不积小流,。

(3)天行健,。

(4)莫等闲,,空悲切!

(5)写作时可以采用先抑后扬的手法。

在这里“扬”是指,“抑”是指。

2、阅读感悟(18分)

想做橡树的比尔·

盖茨

比尔·

盖茨是美国微软电脑公司的总裁。

他之所以能取得非常大的成就,是因为他从小就立下了一个志愿——要做昂首天穹的橡树。

盖茨上小学时,一本《世界百科全书》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他的求知欲了。

他钻到爸爸的书房里,看不懂法律方面的书,就看起名人传记来,大名鼎鼎的科学家富兰克林、政治家罗斯福、军事家拿破仑以及大发明家爱迪生等人的传记,他都看。

“我的孩子,你为什么喜欢这些人物的传记呢?

”老盖茨抚摸着儿子的头,非常和蔼地问。

“为了思考。

“为了思考?

“对,为了思考。

这些伟大人物和普通人是不一样的。

我要好好揣摩他们是如何思考的,这样就能找出这些人取得伟大成就的原因。

见儿子小小年纪就表现出非凡的想像力,思想已经走在年龄的前头,老盖茨是既吃惊又高兴。

一有机会,老盖茨就给孩子买书,买回各种书籍。

盖茨高兴极了,他在自己的小房间里建立了一个小书架,把书分门别类地放好,还编上了序号。

日子一天天过去了,小书架上的书越来越多,有历史人物传记,有法律、商贸方面的书,还有文学作品等等。

一天,比尔·

盖茨的同学来他家做客,发现比尔·

盖茨在看这些书。

禁不住好奇地问:

“你怎么买这么多书?

“在书中可以学到好多好多新的东西。

()多读书,()能使自己变得与众不同。

“干吗要与众不同?

和别人一样生活不好吗?

就像草原上的小草一样。

“与其做一株绿洲中的小草,还不如做一棵荒丘上的橡树,因为小草千篇一律,毫无个性,而橡树高大挺拔,昂首天穹。

”比尔·

盖茨坚定地说。

1.在文中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2.根据下面句子的意思,在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形容名气很大()跟大家不一样()

一千篇文章都一样,比喻办事按一个格式,非常机械。

3.“思想已经走在年龄的前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4.读句子,用加点的词语再写一句话(3分)

(1)他之所以能取得非常大的成就,是因为他从小就立下了一个志愿。

(2)与其做一株绿洲上的小草,还不如做一棵荒土上的橡树。

5.请你说说“因为他从小就立下了一个志愿——要做昂首天穹的橡树。

”这句话中破折号的作用。

(2分)

6.认真读文章,想一想这篇短文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7.比尔·

盖茨小时候的志向是做一棵昂首天穹的橡树,你的志向呢?

用一句话概括下来。

3、作文(40分)

你一定有过成功的喜悦吧?

哪怕是小小的成功!

其实这些成功的背后或许有一个动人的故事;

或许有个一曾给你信心、鼓励的人;

也或许留给了你一些启迪。

请以“成功”为话题写一篇作文,要求内容具体,手法创新,不少于450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