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乌鲁木齐第一中学1819学度高二下年中考试生物理特长班.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84823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77.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疆乌鲁木齐第一中学1819学度高二下年中考试生物理特长班.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新疆乌鲁木齐第一中学1819学度高二下年中考试生物理特长班.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新疆乌鲁木齐第一中学1819学度高二下年中考试生物理特长班.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新疆乌鲁木齐第一中学1819学度高二下年中考试生物理特长班.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新疆乌鲁木齐第一中学1819学度高二下年中考试生物理特长班.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新疆乌鲁木齐第一中学1819学度高二下年中考试生物理特长班.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新疆乌鲁木齐第一中学1819学度高二下年中考试生物理特长班.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新疆乌鲁木齐第一中学1819学度高二下年中考试生物理特长班.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新疆乌鲁木齐第一中学1819学度高二下年中考试生物理特长班.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新疆乌鲁木齐第一中学1819学度高二下年中考试生物理特长班.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新疆乌鲁木齐第一中学1819学度高二下年中考试生物理特长班.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新疆乌鲁木齐第一中学1819学度高二下年中考试生物理特长班.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新疆乌鲁木齐第一中学1819学度高二下年中考试生物理特长班.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新疆乌鲁木齐第一中学1819学度高二下年中考试生物理特长班.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新疆乌鲁木齐第一中学1819学度高二下年中考试生物理特长班.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新疆乌鲁木齐第一中学1819学度高二下年中考试生物理特长班.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新疆乌鲁木齐第一中学1819学度高二下年中考试生物理特长班.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新疆乌鲁木齐第一中学1819学度高二下年中考试生物理特长班.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新疆乌鲁木齐第一中学1819学度高二下年中考试生物理特长班.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新疆乌鲁木齐第一中学1819学度高二下年中考试生物理特长班.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疆乌鲁木齐第一中学1819学度高二下年中考试生物理特长班.docx

《新疆乌鲁木齐第一中学1819学度高二下年中考试生物理特长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疆乌鲁木齐第一中学1819学度高二下年中考试生物理特长班.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疆乌鲁木齐第一中学1819学度高二下年中考试生物理特长班.docx

新疆乌鲁木齐第一中学1819学度高二下年中考试生物理特长班

乌鲁木齐市第一中学2011----2012学年

第二学期高中二年级期中考试

生物试卷(理科特长班)

(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命题人:

班级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得分_______________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1分,共40分所有选择题答案必须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中相应的位置,)

1.右图为基因型AABb的某动物进行细胞分裂的示意图。

相关判断错误的是

A.此细胞为次级精母细胞或次级卵母细胞

B.此细胞中基因a是由基因A经突变产生

C.此细胞可能形成两种精子或一种卵细胞

D.此动物体细胞内最多含有四个染色体组

2.关于转录和翻译的叙述,错误的是

A.转录时以核糖核苷酸为原料B.转录时RNA聚合酶能识别DNA中特定的碱基序列

C.mRNA在核糖体上移动翻译出蛋白质D.不同密码子编码同种氨基酸可增强密码的容错性

3.甲、乙图示真核细胞内两种物质的合成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乙所示过程通过半保留方式进行,合成的产物是双链核酸分子

B、甲所示过程在细胞核内进行,乙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

C、DNA分子解旋时,甲所示过程不需要解旋酶,乙需要解旋酶

D、一个细胞周期中,甲所示过程在每个起点只起始一次,乙可起始多次

4.蚕豆根尖细胞在含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培养基中完成一个细胞周期,然后在不含放射性标记的培养基中继续分裂至中期,其染色体的放射性标记分布情况是

A.每条染色体的两条单体都被标记B.每条染色体中都只有一条单体被标记

C.只有半数的染色体中一条单体被标记D.每条染色体的两条单体都不被标记

5.艾弗里和同事用R型和S型肺炎双球菌进行实验,结果如下表。

从表可知

实验组号接种菌型加入S型菌物质培养皿长菌情况

R

蛋白质

R型

R

荚膜多糖

R型

R

DNA

R型、S型

R

DNA(经DNA酶处理)

R型

A.

不能证明S型菌的蛋白质不是转化因子B.

说明S型菌的荚膜多糖有酶活性

C.

说明S型菌的DNA是转化因子D.

~

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6.某生物DNA分子基因a的一条链中C+T/G+A=0.8.基因b的一条链中T+A/G+C=1.25,那么它们的互补链中,相应的碱基比例分别是

A.0.8和1.25B.1.5和0.8C.1.25和1.25D.0.8和0.8

7.科学家将含人的α-抗胰蛋白酶基因的DNA片段,注射到羊的受精卵中,该受精卵发育成的羊能分泌含α-抗胰蛋白酶的奶。

这一过程不涉及

A.DNA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自我复制B.DNA以其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

C.RNA以自身为模板进行复制D.按照mRNA中密码子的排列顺序合成蛋白质

8.番茄果实红色对黄色显性,现有两株红果番茄杂交,其后代可能出现的表现型的一组是

①全是红果②全是黄果③红果∶黄果=1∶1④红果∶黄果=3∶1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

9.已知四倍体西瓜的一个染色体组含有11条染色体;又知普通小麦是含有6个染色体组的生物,它的每个染色体组均含有7条染色体。

但是,四倍体西瓜是用秋水仙素处理二倍体西瓜幼苗形成的,普通小麦是由三个不同物种先后杂交并染色体加倍形成。

我们若将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按其形态、大小、结构进行归类,则

A.四倍体西瓜的染色体可分4种类型,普通小麦的染色体可分6种类型

B.四倍体西瓜的染色体可分22种类型,普通小麦的染色体可分21种类型

C.四倍体西瓜的染色体可分11种类型,普通小麦的染色体可分21种类型

D.四倍体西瓜和普通小麦的染色体均分为2种类型,因为同源染色体成对存在

10.如果已知子代基因型及比例为1YYRR:

1YYrr;1YyRR:

1Yyrr:

2YYRr:

2YyRr。

也知道上述结果是按自由组合规律产生的,那么双亲的基因型

A.YYRR×YYRrB.YYRr×YyRrC.YyRr×YyRrD.YyRR×YyRr

11.用杂合体种子(F1)尽快获得纯合体植株的方法是

A.种植(自交)→F2→选不分离者→纯合体B.种植→秋水仙素处理→纯合体

C.种植→花药离体培养→单倍体幼苗→秋水仙素处理→纯合体

D.种植→秋水仙素处理→花药离体培养→纯合体

12.人类中有的人有耳垂,有的人没有耳垂。

现有一个家庭遗传

系谱如图(■●表示有耳垂男女)。

根据该图判断有耳垂属于

A.常染色体显性遗传B.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C.X染色体显性遗传D.X染色体隐性遗传

13.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说法,错误的是

A.隔离能阻断种群间的基因交流B.突变和基因重组可以使种群产生定向变异

C.自然选择可以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D.种群基因频率变化并不意味着新物种的形成

14.豌豆花的颜色受两对基因E/e与F/f所控制,假设至少每一对基因中有一个显性基因(E_F_)时,花就是紫色的,基因的其它组合花是白色的(这两对基因独立遗传)。

下述杂交育种亲本的基因型是

A.EEFf×eeffB.EeFF×Eeff

C.EeFf×eeffD.EeFf×Eeff

15.如果一个基因的中部缺失了1个核苷酸对,不可能的后果是

A.没有翻译产物多肽的生成B.翻译为蛋白质时在缺失位置终止

C.所控制合成的蛋白质减少多个氨基酸

D.翻译的蛋白质中,缺失部位以后对应的氨基酸序列发生变化

16.科学家从牛的胰脏中分离出一种由76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Ub),通过研究发现Ub在细胞自我监测和去除某些“不适用蛋白”(即靶蛋白)的机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如果某个蛋白质分子被贴上了Ub这个“标签”,就会被运送到细胞内的蛋白酶处被水解掉,过程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如果靶蛋白不与Ub结合,便不能被水解B.AMP可作为RNA的基本结构之一

C.去除“不适用蛋白”所需的ATP全部由线粒体提供的

D.上述过程得到的氨基酸可以用于正常蛋白质的合成

17.运用不同生物学原理,可培育出各种符合人类需要的生物品种。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青霉素高产菌株是利用基因突变的原理B.无子西瓜是利用基因重组的原理

C.八倍体小黑麦是利用染色体变异的原理D.无子番茄利用的是生长素促进果实发育的原理

18.小芳女士很幸运地怀上了异卵双胞胎,但是,医生却告知她们夫妇均属半乳糖血症(人类的一种单基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基因携带者。

请你帮助预测,小芳孕育的两个孩子是一男一女概率和至少有一个小孩患有半乳糖血症的概率是

A.1/2和7/16B.1/2和5/16C.l/4和5/16D.1/4和7/I6

19.达尔文在加拉帕戈斯群岛上发现几种地雀,用现代进化理论解释错误的是

A.经过长期的地理障碍而达到生殖隔离,导致原始地雀物种形成现在的几个地雀物种

B.地理障碍—旦形成,原来属于同一物种的地雀很快进化形成不同的物种

C.这些地雀原先属于同一雀种,从南美大陆迁来后,逐渐分布在不同的群岛,出现不同的突变和基因重组

D.自然选择对不同种群的基因频率的改变所起的作用有所差别,最终导致这些种群的基因库变得很不相同,并逐步出现生殖隔离

20.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B.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是生物体自我调节的结果

C.处于稳态的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始终保持不变D.人体维持稳态是有一定限度的

21.正常人体内的激素、酶和神经递质均有特定的生物活性,这三类物质都是

A.在细胞内发挥作用B.由活细胞产生的蛋白质

C.与特定分子结合后起作用D.在发挥作用后还能保持活性

22.离体实验条件下单条神经纤维的动作电位示意图如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b的Na+内流是需要消耗能量的B.b-c段的Na+外流是不需要消耗能量的

C.c-d段的K+外流是不需要消耗能量的D.d-e段的K+内流是不需要消耗能量的

23.当细菌外毒素再次侵入人体后,主要是体液免疫发挥作用,其“反应阶段”和“效应阶段”的免疫过程分别是

A.B细胞→浆细胞、释放免疫活性物质消灭外毒素B.浆细胞→产生抗体、特异性抗体外毒素结合

C.记忆细胞→B细胞、释放免疫活性物质消灭外毒素

D.记忆细胞→浆细胞、产生特异抗体与外毒素结合

24.大面积烧伤护理不当时,易发生感染而引起严重后果,这主要是由于

ab

A.特异性免疫能力减弱   B.非特异性免疫能力减弱

C.体液大量损失      D.营养物质得不到及时补充

25.如右图,若茎的a侧生长素浓度在B点以下的浓度范围内,

下列对b侧生长素浓度范围的描述较为准确的一项是

A.在BD范围内B.在OA范围内

C.在OB范围内D.在BC范围内

26.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对某品种番茄的花进行人工去雄后,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2,4—D涂抹子房,得到的无籽番茄果实平均重量见下表。

据表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2,4—D浓度(mg/L)

0

5

10

15

20

25

30

35

无籽番茄平均重量(g/个)

0

13.5

26.2

46.5

53.6

53.7

43.0

30.2

A.2,4—D浓度超过25m/L,对果实的发育起抑制作用B.2,4—D与生长素的作用效果相同

C.2,4—D可以促进扦插枝条生根D.2,4—D诱导无籽番茄的最适浓度范围为20—25mg/L

27.植物能接受外界光照、温度变化的刺激。

某些植物通过调节各种激素的合成,使得冬天休眠、夏天生长,如下图所示。

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10℃有利于过程①②③④,30℃有利于过程①③⑤⑥

B.冬天休眠时,植物体内的赤霉素和脱落酸的含量都会增加

C.夏天能促进过程②④,秋天能促进过程⑤⑥

D.由图可知,植物的休眠和生长都只由一种激素调节完成

28.将植物横放,测量根和茎生长素浓度与其生长状况的关系如甲图所示,则曲线上P点最可能对应于乙图中的位置是

 

A.aB.bC.cD.d

29.如右图表示有限环境中某一种群增长的曲线。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①K值是环境条件所允许达到的种群数量最大值

②在K值时,种群的增长率最大

③如果不考虑迁入迁出等其它因素,在K值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

④假设这是鱼的种群,当种群达到K值时开始捕捞,可持续获得最高产量

A.①②B.①④C.①③D.③④

30.下列有关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的叙述,错误的是

A.通常自然界中的种群增长曲线最终呈S型B.达到K值时种群增长率为零

C.种群增长受自身密度的影响D.种群的增长速度逐步降低

31.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物质是能量的载体。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能量可驱动物质循环B.物质和能量可循环利用

C.能量只能在食物链中流动D.能量和生物数量金字塔均可倒置

32.一个自然群落中的一条普通食物链的顺序是

A.自养生物→食草动物→异养生物B.自养生物→食草动物→次级消费者

C.异养生物→食草动物→次级消费者D.自养生物→次级消费者→异养生物

33.当一只蚜虫受到攻击时,就会放出一种起警告作用的化学物质,以便使邻近的蚜虫迅速逃避敌害,这种现象所属的特征及信息传递类型分别是

A.种内互助,化学信息B.种内互助,行为信息

C.种间互助,化学信息D.种内互助,物理信息

34.右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4种成分之间的关系。

以下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1和2包含着所有种群构成的群落

B.3代表的一定是原核生物

C.①代表光合作用,②代表呼吸作用

D.4可以表示大气中的CO2库

35.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B.群落总是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

C.种群是群落的构成单位D.种群内各种生物总是斗争激烈

36.很多同学都曾尝试设计制作小生态瓶,但有相当一部分同学的设计并不成功。

下面罗列了设计生态瓶应遵循的原理,其中不合理的是()

A.瓶内各种生物之间应有营养上的联系B.瓶内各种生物的数量搭配应合理

C.应定时向瓶内通气,保证生物的有氧呼吸D.瓶内生态系统应获得充足的能量供应

37.“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主要说明了草原的

A.恢复力稳定性较强B.抵抗力稳定性较强C.恢复力稳定性较弱D.抵抗力稳定性较弱

38.生态系统结构越复杂,其调节能力就越大,原因是()

①处于同一营养级的生物种类多②能量可通过不同的食物链传递到顶级

③某营养级的部分生物减少或消失,可由该营养级的其他生物代替

④能量流经各营养级时,是逐级递减的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③④

39.外来物种迁入到一个新的环境,可能会

①其种群数量在一段时间内呈“J”型增长②其种群数量增长不受天敌等外界因素的制约③其种群可能会威胁到境内物种多样性④其种群会由于不适应环境而被淘汰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40.下列有关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影响的表述,正确的是

A.人类活动对群落的影响要远远超过其他所有自然因素的影响

B.人类活动对群落的影响往往是破坏性的

C.人类活动往往使群落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演替

D.人类活动可以任意对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加以控制

二、简答题(共60分)

41.(9分,每空1分)Ⅰ.离体神经纤维某一部位受到适当刺激时,受刺激部位细胞膜两侧会出现暂时性的电位变化,产生神经冲动。

图示该部位受刺激前后,膜两侧电位差的变化。

请回答:

(1)图中a线段表示电位;b点膜两侧的电位差为,此时Na+(内、外)流。

(2)神经冲动在离体神经纤维上以局部电流的方式双向传导,但在动物体内,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是单向的,总是由胞体传向。

(3)神经冲动在突触的传递受很多药物的影响。

某药物能阻断突触传递,如果它对神经递质的合成、释放和降解(或再摄取)等都没有影响,那么导致神经冲动不能传递的原因可能是该药物影响了神经递质与的结合。

Ⅱ.在人体体温的神经—体液调节中,下丘脑是,调节产热活动最重要的激素是。

人在寒冷的环境下会出现寒战,这是机构通过增加产热,有利于维持体温恒定;剧烈运动后,机体降低体温的机制主要是通过汗液的蒸发和增加散热。

42.(10分,每空1分)

Ⅰ.有两个纯种小麦,一个是高秆抗锈病(DDTT),另一个是矮秆易染锈病(ddtt),现有三组实验:

第一组是:

DDTT×ddtt→F1(自交)→F2→选取矮秆抗锈病品种连续自交、筛选

第二组是:

DDTT×ddtt→F1,并将F1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然后染色体加倍

第三组是:

DDTT进行X射线、紫外线综合处理。

实验结果发现:

三组实验中都出现了矮秆抗锈病品种。

试问:

(1)第一组F2中能稳定遗传的矮秆抗锈病占_________。

(2)第二组育种的方法,在遗传育种上称为_____________,在培育中首先要应用花药离体培养方法,然后用__________使其染色体加倍,这种育种方法的优点是。

(3)第三组方法出现ddTT后代是偶然的、个别的,它是DDTT通过___________来实现的。

Ⅱ.铁蛋白是细胞内储存多余Fe3+的蛋白,铁蛋白合成的调节与游离的Fe3+、铁调节蛋白、铁应答元件等有关。

铁应答元件是位于铁蛋白mRNA起始密码上游的特异性序列,能与铁调节蛋白发生特异性结合,阻遏铁蛋白的合成。

当Fe3+浓度高时,铁调节蛋白由于结合

而丧失与铁应答元件的结合能力,核糖体能与铁蛋白mRNA一端结合,沿mRNA移动,遇到起始密码后开始翻译(如下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甘氨酸的密码子是,铁蛋白基因中决定

的模板链碱基序列为。

(2)

浓度低时,铁调节蛋白与铁应答元件结合干扰了,从而抑制了翻译的起始;

浓度高时,铁调节蛋白由于结合

而丧失与铁应答元件的结合能力,铁蛋白mRNA能够翻译。

这种调节机制既可以避免

对细胞的毒性影响,又可以减少。

(3)若要改造铁蛋白分子,将图中色氨酸变成亮氨酸(密码子为UUA、UUG、CUU、CUC、CUA、CUG),可以通过改变DNA模板链上的一个碱基来实现,即由。

43.(10分,每空2分)

Ⅰ.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想要探究植物生长素对于动物的生长是否也能产生影响。

请你帮助完成他们的实验方案,并回答以下问题。

(1)实验步骤:

①选取大小、性别、生活力一致的小鼠若干只,随机等分为两组,分别标为甲组和乙组;

②甲组小鼠作为对照组,每天注射2mL(一定量的)生理盐水,

乙组。

③一段时间后,测量各组小鼠的体重。

(2)实验结束后,发现两组小鼠体重平均值没有明显差异,有些同学认为可以得出结论:

植物生长素对于动物没有作用。

但某同学认为可能是生长素浓度过低导致的,因此他改进了实验方案,以来处理多个实验组,进一步完善实验。

(3)一段时间后,实验结果仍然与第一次一致,该同学分析原因认为是因为动物细胞膜上不存在,故而生长素不能导致动物细胞迅速生长。

Ⅱ.从某植物长势一致的黄化苗上切取等长幼茎段(无叶和侧芽)。

自茎段顶端向下对称纵切至约

3/4处。

将切开的茎段浸没在蒸馏水中。

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半边茎向外弯曲生长,如图所示。

若上述黄化苗茎段中的生长素浓度是促进生长的,放入水中后半边茎内、外两侧细胞中的生长素浓度都不会升高。

请仅根据生长素的作用特点分析半边茎向外弯曲生长。

这一现象,推测出现该现象的两种可能原因。

原因1是。

原因2是。

44.(11分)下图是食物关系图。

分析并简要回答:

(1)该图是一个简单的___________,含有___________条食物链。

(2)图中的初级消费者是__________,蛇是___________消费者,属___________营养级。

鹰同时占有___________个营养级。

(3)图中的兔和蚱蜢两者是___________关系,而蜥蜴和蚱蜢是___________关系。

(4)如果蚱蜢突然减少,蚯蚓数量将会___________。

(5)蛇每增加1千克体重至少需_______千克蜥蜴,所消耗的绿色植物至少______千克。

45.(7分,每空1分)

下图是生态系统中硫循环和碳循环及其相互关系的简图,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图示是一个草原生态系统,图中标号

表示,

表示       。

(2)若要提高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一般可采用的措施为。

(3)碳和硫在生物群落中流动形式依次为。

(4)若短时间内大气中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迅速增加,会造成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依次是

46.(7分)右图是人的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部分结构示意图,甲、乙、丙、丁分别表示四种腺体,请分析回答:

(1)人过度紧张时,在大脑皮层相关部位的影响下,下丘脑中的一些细胞能合成并分泌___________,最终促使乙合成并分泌甲状腺激素;当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可以抑制下丘脑和甲的分泌活动,这种调节作用称为_________调节。

(2)当人体的血糖含量降低时,丙分泌的_______和丁分泌的_________增加,使血糖浓度升高。

(3)甲分泌的_______激素与甲状腺激素在调节机体正常生长发育方面表现为________作用。

(4)某患者体温调节能力下降甚至丧失,图中最可能受损的部位是____________。

47.(6分)某校生物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对某森林生态系统进行种群密度调查后,得到如下统计数据:

第一年

第二年

第五年

第八年

甲种群

4490

4120

67

10

乙种群

0

120

3210

4500

请根据以上调查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1)甲种群与乙种群之间存在着___________________关系,可能是导致甲种群密度变化的重要因素。

而影响甲种群密度变化的其他生物因素可能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种群和乙种群作为生态系统的生产者,为其他生物的生存提供所需的___________________。

(3)从甲、乙两个种群的演替过程,可以说明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__________能力。

(4)甲种群逐渐减少,甚至可能灭绝的情况,给该生态系统可能造成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

(5)甲种群植物可能灭绝的内在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乌鲁木齐市第一中学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

高中二年级期中考试生物答题纸

班级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得分_______________

二、简答题(共60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41.(9分)Ⅰ.

(1),,。

(2)。

(3)。

Ⅱ.,,,。

42.(10分)Ⅰ.

(1)。

(2),,。

(3)。

Ⅱ.

(1),。

(2),;(3)。

43.(10分,每空2分)Ⅰ.

(1)。

(2);(3)。

Ⅱ.。

44.(11分)

(1),。

(2),,,。

(3),。

(4)。

(5),。

45.(7分,每空1分)

(1),。

(2)。

(3),。

(4),。

46.(7分)

(1),。

(2),。

(3),。

(4)____________。

47.(6分)

(1),。

(2)。

(3)。

(4)。

(5)。

 

乌鲁木齐市第一中学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

高中二年级期中考试理科特长班生物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12345678910

答案CBBCCDDCDC

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

答案DAACAACBCA

题号21222324252627282930

答案CABBDBDBDC

题号31323334353637383940

答案BCBDACDADD

41.Ⅰ.

(1)静息/0mv/内;

(2)轴突末梢;(3)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

Ⅱ.体温调节中枢/甲状腺激素/骨骼肌收缩/皮肤毛细管舒张。

42.

44.(11分)

(1)___食物网______,______3_____。

(2)___兔.蚯蚓.蚱蜢_____(不全不给分),_____三级____,___第四________。

____三_____。

(3)_______竞争___,____捕食_。

(4)____先增加后减少_______。

(5)____5___,125___。

45.(7分)

(1)呼吸作用,光合作用。

(2)增加各营养级的生物种类。

(3)有机物、有机物(不全不给分)。

(4)温室效应、酸雨(不全不给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