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月院感知识培训内容.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585160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6.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每月院感知识培训内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每月院感知识培训内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每月院感知识培训内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每月院感知识培训内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每月院感知识培训内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每月院感知识培训内容.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每月院感知识培训内容.docx

《每月院感知识培训内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每月院感知识培训内容.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每月院感知识培训内容.docx

5

每月院感知识培训内容

一、院感的定义

医院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存在的感染。

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于医院感染。

二、医务人员在院感管理中的主要职责

1、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2、掌握抗生素的使用原则,做到合理应用。

3、掌握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4、发现医院感染病例,及时上报感染管理部门。

5、掌握自我防护知识,正确进行各项技术操作,预防锐器刺伤。

三、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1、环境要清洁,采用湿式清扫,并每日用紫外线消毒。

2、进行无菌操作时,帽子要把全部头发盖住,口罩须遮住口鼻,并修剪指甲、洗手。

3、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分别放置。

无菌物品应放在清洁、干燥、固定的地方,不可久露于空气中并定期检查。

4、取无菌物品时,必须使用无菌持物钳。

凡未经消毒的手和物品,不可触及和跨越无菌区。

无菌物品取出后,虽未动用,但亦不能放回原处。

5、执行无菌操作的地方要宽阔,不可过于狭窄,以防无菌物品被污染。

6、进行无菌操作时,如疑有污染,即不可使用,应予更换或重新灭菌。

7、一份无菌物品只能供一个病人使用,以防交叉感染。

四、无菌包灭菌后处理

5

每月院感知识培训内容

1、检查包装的完整性,若有破损不可作为无菌包使用。

2、使用前检查化学指示胶带变色情况和包内指示卡是否达到已灭菌的色泽(状态),未达到或有可疑点者,不可作为无菌包使用。

3、湿包或有水渍的包不作为无菌包使用,启闭式容器应检查筛孔是否已关闭。

4、灭菌包掉落在地,或误放不洁之处或沾有水液,应视为受污染,不可作为无菌包使用。

5、已灭菌的物品,不可与未灭菌的物品混放。

6、运送无菌物品的工具应每日清洗并保持清洁干燥。

当怀疑或发现有污染的可能时,应立即进行清洗消毒,物品顺序摆放,并加尘罩,以放再污染。

7、灭菌后的物品应放入清洁区的柜厨(或架子上,推车内),橱柜或架子应由不易吸潮、表面光洁的材料制成,表面再涂以不易剥蚀脱落的涂料,使之易于清洁和消毒。

灭菌物品应放于离地高20-25CM,离天花板50CM,离墙远于5CM处的载物架上,顺序排放,分类放置,并加盖防尘罩。

无菌物品储存于密闭橱柜并有清洁和消毒措施,专室专用,专人负责,限制无关人员出入。

8、储存的有效期受包装材料、封口的严密性、灭菌条件、储存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对于棉布包装材料和开启式容器,一般建议,温度25℃以下10-14天,潮湿多雨季节应缩短天数;对于其它包装如一次性无纺布、一次性纸塑包装材料,如证实包装材料能阻挡微生物渗入,其有效期可相应延长,至少为半年以上。

五、治疗室、换药室的医院感染管理要求

1、室内布局合理,清洁区污染区分区明确,标志清楚。

无菌物品按灭菌日期依次放入专柜,过期重新灭菌;设有流动水洗手设备。

2、医护人员进入室内,应衣帽整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

3、无菌物品必须一人一用一灭菌。

4、抽出的药液、开启的静脉输入用无菌液体须注明时间,超过2小时后不得使

用;启封抽吸的各种溶媒超过24小时不得使用,最好使用小包装。

5、碘酒、酒精应密闭保存,每周更换2次,容器每周灭菌2次。

常用无菌敷料罐应每天更换并灭菌;置于无菌储槽中的灭菌物品(棉球、纱布等)一经打开,使用时间最长不得超过24小时,提倡使用小包装。

6、治疗车上的物品应排放有序,上层为清洁区,下层为污染区;进入病室的治疗车、换药车应配有快速手消毒剂。

7、各种治疗、护理及换药操作应按清洁伤口、隔离伤口依次进行,特殊感染伤口如:

炭疽、气性坏疽、破伤风等应就地(诊室或病室)严格隔离,处置后进行严格终末消毒,不得进入换药室;感染性敷料应放在黄色防渗漏的污物袋内,及时焚烧处理。

8、坚持每日清洁、消毒制度,地面湿式清扫。

每月院感知识培训内容

病房日常消毒与终末消毒程序一、病室日常消毒:

1、患者安置原则:

感染病人与非感染病人分开,同类感染病人相对集中,特殊感染病人单独安置。

2、病室内定时通风换气,必要时进行空气消毒,每周紫外线消毒30分钟。

地面湿式清扫,用清水湿拖,一日一次。

有明显污染或被病人血液或分泌物污染应即刻用250-500mg/L有效氯溶液湿拖。

3、擦拭床头、床头柜等物体表面,每日两次,应一桌一抹布,用后在250mg/L

有效氯溶液里浸泡30分钟,凉干备用。

4、病床湿式清扫,一床一套(巾)用后在250mg/L有效氯溶液里浸泡30分钟,清洁干净,凉干备用。

5、病人出院、转科或死亡后床单位必须进行终末消毒处理。

二、终末消毒:

1、普通病房消毒:

整理用物,将污被服撤下送洗衣房消毒清洗 床垫、褥、

枕心、棉胎用紫外线照射1小时---床单元用250-500mg/L有效氯溶液擦拭 病室

开门窗通风 铺好备用床,准备迎接新病人。

2、传染病病房消毒:

将门窗紧闭,打开床旁桌,将棉被抖开挂好,床垫竖起,用0.5%过氧乙酸进行喷雾消毒 2000mg/L有效氯溶液擦拭病床、床旁桌、椅、地

面 打开门窗通风换气 按普通病房消毒步骤消毒。

医疗废物管理

医疗废物:

指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产生的具有直接或者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

感染性废物:

携带病原微生物具有引发感染性疾病传播危险的医疗废物。

1、被病人血液、体液、排泄物污染的物品,包括棉球、棉签、引流棉条、纱布及其他各种敷料;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及一次性医疗器械;废弃的被服;其他被病人血液、体液、排泄物污染的物品。

2、医疗机构收治的隔离传染病人或者疑视传染病人产生的生活垃圾。

3、病原体的培养基、标本和菌种、毒种保存液。

4、各种废弃的标本。

5、废弃的血液、血清。

6、使用后的一次性医疗用品及一次性医疗器械视为感染性废物。

药物性废物:

过期、淘汰、变质或者被污染的废弃的药品。

1、废弃的一般性药品,如:

抗生素、非处方类药品等。

2、废弃的细胞毒性药物和遗传毒性药物,包括:

①致癌性药物如硫唑嘌呤、笨丁酸氮芥、环孢梅素、环磷酰胺等

②疑致癌性药物如顺铂、丝裂霉素、阿霉素、苯巴比妥等

③免疫抑制剂。

3、废弃的疫苗、血液制品等。

化学性废物:

具有毒性、腐蚀性、易燃易爆性的废弃的化学物品。

1、医学影象室、实验室废弃的化学试剂。

2、废弃的过氧乙酸、戊二醛等化学消毒剂。

3、废弃的汞血压计、汞温度计。

病理性废物:

诊疗过程中产生的人体废弃物和医学实验动物尸体等。

1、手术及其他诊疗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的人体组织、器官等。

2、医学实验动物的组织、尸体。

3、病理切片后废弃的人体组织、病理腊块等。

损伤性废物:

能够刺伤或者割伤人体的废弃的医用锐器

1、医用针头、缝合针。

2、各类医用锐器包括解剖刀、手术刀、备皮刀、手术锯等。

保洁人员必须掌握垃圾分类收集、分类储存处理的方法,严格依法处理医疗废弃物,严禁私自处理或贩卖医疗废物。

处理污染的物体表面、环境、衣物等时应注意:

1、医院普通病区的环境、物体表面包括床栏、床边、床头桌、椅、门把手等经常接触的物体表面定期清洁,遇污染时随时消毒。

2、在处理和运输被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的被服、衣物时,应防止医务人员皮肤暴露、污染工作服和环境。

3、对可重复使用的用具应清洗、消毒后使用,对隔离病人尽可能使用一次性用品。

4、复用的衣服置于专用袋中,运输至指定地点进行清洗、消毒,并防止运输过程中的污染。

保洁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的处理措施:

1、皮肤若意外接触到血液或体液,应立即以肥皂和清水冲洗;若是患者的血液

或体液意外进入眼睛、口腔,立即用大量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2、如有伤口,应当在伤口近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3、刺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75%酒精或0.5%的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黏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4、可疑暴露于HBV感染的血液、体液时,注射乙肝高价免役球蛋白和乙肝疫苗。

发生爱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尽早开始,最好在4-6小时内实施,最迟不得超过24小

时;即使超过24小时,也应当实施预防性用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