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综合布线系统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852933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743.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章综合布线系统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第二章综合布线系统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第二章综合布线系统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第二章综合布线系统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第二章综合布线系统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第二章综合布线系统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第二章综合布线系统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第二章综合布线系统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第二章综合布线系统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第二章综合布线系统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第二章综合布线系统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第二章综合布线系统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第二章综合布线系统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第二章综合布线系统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第二章综合布线系统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第二章综合布线系统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第二章综合布线系统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第二章综合布线系统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第二章综合布线系统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第二章综合布线系统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二章综合布线系统文档格式.docx

《第二章综合布线系统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章综合布线系统文档格式.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二章综合布线系统文档格式.docx

其目前在中国的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福州,西安及香港设有办事机构,亚太区总部设在新加坡和香港。

SYSTIMAX实验室是被喻为世界科技的摇篮且闻名全球的贝尔实验室(BellLabs)的一部分,其突出的业绩包括发明了综合布线系统、8芯超五类双绞线、六类双绞线、ST光纤连接头、LC光纤连接头、OM1多模光缆、OM3多模光缆、零水峰单模光缆、110配线架及结构化布线系统管理软件等多项布线发明。

并成为全球网络技术标准组织IEEE及网联技术标准组织TIA\EIA568及ISO的重要成员及布线技术带头人。

SYSTIMAX实验室在企业通信领域里更占有领导性的地位,是世界最大的R&

D(科学研究及开发)基地之一,有超百年历史,堪称为通信科技的摇篮,其每年研究费超过7百万美元,占CommScope年总收入近7%,实验室的R&

D研究与开发人员超过400人,共同努力,使其在通信领域的科研与开发一直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SYSTIMAX实验室并在世界4个国家设有分部。

SYSTIMAX实验室综合布线部分创新发明:

1947单模光纤技术1985综合布线系统慨念

1957ST光纤连接头1958光通信激光器

197662.5um多模光纤光缆1988第一根跨大西洋光纤电缆

19908芯UTP双绞线1990发明SYSTIMAX综合布线系统

1992High-5超五类布线系统1992进入中国,引入综合布线

1992Open-Office开放办公布线系统1996UTP支持622Mbps应用

1999LC新型小型光纤接头1999CableManager布线管理系统

20001071C新型圆形六类线缆2001LazrSPEED万兆10G多模光纤

2001CableManager-2布线管理软件2001iPatch智能实时管理配线系统

2002Identifier综合布线标签系统2002GigaSPEED-XL顶尖六类布线系统

2003TeraSPEED零水峰单模光纤技术2003Lazr550超OM3多模光纤系统

2.3.2SYSTIMAX

结构化布线在中国的应用

CommScope旗下的SYSTIMAX是综合布线系统的发明者和倡导者,1983由贝尔实验室SYSTIMAX布线分部第一个推出综合布线系统概念;

并于1985首先推出SYSTIMAXSCS端对端结构化布线系统;

1988年由CommScope首先推介110型连接管理系统,后成为布线工业标准的蓝本;

1990年首创享有专利的1061\2061高性能UTP双绞线线缆,并成为超五类线缆的标准;

1992年底首先推出智能大厦综合布线系统(IBS)及开放办公环境布线解决方案(Open-OfficeSolutions);

1993年首次推出High-5系列支持100Mb/s的TP-PMD应用的布线系统;

1994年5月首先实现超五类线缆传输622Mb/sATM应用;

1996年初首先推出支持622Mb/sATM应用的PowerSUM端对端产品系列;

1997年首家推出传统圆形六类布线系统支持千兆比以太网和1.2Gb/sATM应用端对端的GigaSPEED产品系列,1998年首家推出LC小型光纤连接器接头,其接入衰耗小于0.1dB,目前是世界性能最佳且发货量最大的SFF光纤连接器件,2000年世界第一家推出新型增强型50μm新一代OM3标准的支持10G多模光纤系统,是全球唯一的可支持10G(万兆)网络的多模光纤系统LazrSPEED并已在中国有成功案例的产品,2001年又全球首推性能最佳的电子自动配线管理系统iPatch及其网络管理系统CableManager-2,2002年推出Identifily标准化的布线标签系统及高性能端对端的GigaSPEED-XL六类产品系列,进一步提高了其性能价格比,2003年再最先推出TeraSPEED100G十万兆零水峰单模光纤系统,又一次带动世界布线的脚步向前发展,成为当今世界唯一一家提供“结构化网联解决方案”的布线厂家。

CommScope之SYSTIMAX第一个于1992年将综合布线系统引入中国,同年在北京办事处设立环球专用系统部并开始AT&

T\朗讯科技\CommScope综合布线系统的推广工作,在市场推广过程中CommScope始终中国的邮电部,建设部,电子部及各大设计院保持着密切的往来与合作,协助各大部委先后制定出《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详解手册》,《北京市建筑综合布线系统设计规范》及《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等,为中国的智能楼宇的标准化,信息化,宽带化,数字化作出了自己不懈的努力!

CommScope综合布线系统由于技术领先,质量可靠及服务周到,因此深受广大客户爱戴和拥护。

SYSTIMAX布线系统在全球拥有超过50%的市场占有率,其拥有众多全球指定客户如杜邦(Dupont),惠普(Hewlett-Packard),福特汽车(Ford),英国航空(BritishAirways),英特尔(Intel),BP石油,纽约证券交易所(NYStock-Exchange),BBC电台,P&

G宝洁,安力化工(Amway),摩托罗拉(Motorola),喜来登(Sheraton-Hotel),飞利浦(Philips),康柏(Compaq)及费城国际机场(PhiladelphiaAirport)等一系列国际客户。

而且还拥有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邮电部,民政部,铁道部,交通部,经贸部,中央电视台,北京电信,上海证券大厦,深圳证券交易所,深圳华为,广州白云国际机场,福州机场,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广州国际会展中心,深圳国际会议展览中心等国内一系列重点用户。

2.3.3SYSTIMAX综合布线系统具有的主要优点

SYSTIMAX综合布线系统具有如下主要优点:

(1)兼容性:

SYSTIMAX是一套全开放式的布线系统,它具有全系列的适配器,可以将不同厂商网络设备及不同传输介质的主机系统全部转换成同一非屏蔽双绞线(UTP),通过双绞线可传输话音、数据、图象、视频信号、楼宇自控及门禁系统信号等等;

采用多模及单模光纤可远程高速传输数据及高清晰度图象信号,可支持目前所有数据及话音设备厂商的网络系统。

(2)灵活性:

由于所有信息系统采用相同的传输介质、物理结构采用星形布线方式,因此所有信息通道是通用的,每条信息通道可支持电话、传真、多用户终端、10Base-T工作站、令牌环站及HP9000系列,SUNsparc及enterprise系列,DEC\Alpha,IBMAS\400e,RS6000,ES9000主机及100Base-T,155Mb\s及622Mb\sATM甚至1000Base-T及1000Base-TX应用。

所有设备的开通及更改不需改变布线系统,只需增减相应的网络设备及做必要的跳线管理即可;

系统组网也可灵活多样,甚至在同一房间内可以多用户终端、100Base-T工作站、令牌环并存,各部门即可独立组网又可方便地互连,为合理组织信息流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3)可靠性:

SYSTIMAX系统采用高品质的标准材料,并采用组合压接方式构成一套高标准信息通道,所有器件均通过UL、CSR及ATM标准组织认证,信息通道都要采用专用测试仪器校核线路阻抗及衰减率以保证其电气性能,布线系统全部采用物理星形拓扑结构,点到点端接,任何一条线路故障均不影响其它线路的运行;

同时为线路的运行维护及故障检修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从而保障了网络系统可靠运行。

各系统采用相同传输介质,因而可互为备用,提高了备用冗余。

(4)先进性:

SYSTIMAX采用极富弹性的布线概念,采用光纤与双绞线(UTP)混合方式,极为合理地构成一套完整的布线系统。

所有布线设计均采用世界最新通讯标准,所有信息通道均按国际布线标准采用八芯配置,1053C超五类,1061C+超超五类,1071E及1081A六类及超六类双绞线最大速率可达到622Mbps及1.2Gbps,对于重要部门可支持光纤到桌面(FTTD)的应用,干线多模光缆可设计为2000MHz\km带宽,而LazrSPEED多模光纤可提供10G万兆以太网的传输速度,而建筑群主干如采用TeraSPEED无水峰单模光纤系统则可支持高达100G的建筑群主干带宽,为将来的发展提供了足够的容量。

通过主干通道可同时传输多路实时多媒体信息,同时物理星形方式为将来发展交换式网络奠定了坚实基础。

SYSTIMAX的承诺是一次布线,二十的不落后。

2.3.4系统结构

图1

以下6个子系统,通过相互连接,可以组成一个完整的

1.工作区(Workarea)子系统(又叫用户子系统)

从信息模块到终端设备(如个人电脑,电话,打印机和监视器)之间的连接区域被称为工作区子系统,它由跳线,适配器和其他传输设备组成,例如无线网桥,它允许终端设备连接到水平系统中。

在楼宇自动化系统设计中,SYSTIMAX®

SCS又把工作区称为覆盖区,其设备通常包括烟雾探测器,温度传感器等。

2.水平(Horizontal)子系统

从通讯设备间到工作区之间的连接区域被称为水平子系统,它包括信息模块和水平线缆。

每个大楼的楼层都是水平子系统。

SYSTIMAX®

SCS支持在水平子系统主要采用非屏蔽线缆,多模/单模光纤。

水平线缆在一端端接到信息模块,而另一端,端接到配线架上。

水平子系统的拓扑结构是以通讯设备间为核心,辐射各个工作区的星型结构。

当采用非屏蔽铜缆时,SYSTIMAX®

SCS要求每个信息模块要使用一根独立4对双绞线,水平线缆的最大长度不超过295英尺(90米)。

3.主干子系统(backbone)

主干子系统由建筑物中的垂直电缆组成,它通常在任意两个连接点之间提供多条线路,尤其是建筑物采用单点集中管理时。

主干子系统主要由大对数铜缆和光缆组成。

在一个建筑内部进行通讯连接,主干子系统连接主设备间和各个楼层设备间。

主设备间可以是由一个或多个物理主设备间构成,多个主设备间在建筑物内部可以位于不同地方。

4、设备间子系统(Equipment)

设备间子系统主要由共享和共用设备,和用于连接上述设备的线缆组成。

设备间子系统包括线缆,连接器及其他辅助硬件系统,它们用于连接共享和共用设备到主配线系统。

5、园区主干系统(CampusBackbone))

园区子系统用于连接位于一个建筑物中的通讯设备和位于其他建筑物中的设备,它是分布式系统的一个部分,以提供跨越不同建筑物之间的连接通信。

园区子系统主要由铜缆,光缆及电气保护设备组成。

光缆是主要的园区主干介质,这主要是由于光纤所具有的电磁干扰免疫优势和更远的传输距离。

通常,园区主干连接的是每个建筑物的主设备间。

6.管理(Administration)子系统

它是干线子系统和水平子系统的桥梁,同时有可为楼层组网提供条件。

其中包括双绞线跳线架、跳线(有快接式跳线和简易式跳线之分)。

在有光纤需要的布线系统中,还应有光纤跳线架和光纤跳线。

当终端设备位置或局域网的结构变化时,有时只要改变跳线方式即可解决,而不需要重新布线。

因此起着管理各层的水平布线连接相应网络上的作用。

2.5系统配置原则

数据网络点:

主干采用6芯室外光纤(1000MB带宽),铜缆采用超五类四对非屏蔽双绞线。

工程网:

采用超五类四对非屏蔽双绞线

门禁及刷卡机:

信信发布:

电话语音点:

主干采用50/100/200/300对,水平线缆采用四芯电话电缆。

数据网络中心机房中心机房在8#办公楼,8#办公楼的数据网络中心机房型方式布1条室外6芯光纤到每一个建筑。

网络主干架构方案设计:

1:

光纤接入IDF设计:

废水站、宿舍、食堂(2个)、4#动力站、园区内:

每楼规划1个光纤接入IDF,2#厂房规划2个光纤接入IDF,共8个光纤接入IDF。

8#建筑规划1个光纤接入MDF,用于连接各楼栋的8个IDF。

铜缆接入IDF设计:

每楼规划1个楼层IDF,2#厂房规划2个楼层IDF,共8个楼层IDF。

8#建筑规划2个楼层IDF

2.5.1信息点规划

工作间名称

电话

办公网络

工程网

门禁

刷卡机

信息发布

废水站

2

4

 

2#屋面

3

1

消防泵房

宿舍

5

小商业区

2#厂房

67

97

155

6

4#动力站

8

20

食堂

16

17

10

8#建筑

286

307

13

园区内

合计

390

460

21

2.5.2数据主干光纤规划

6芯室外光纤

大对数电缆

100

50

200

2.5.3光纤接入IDF规划

(IDF接光纤)

(IDF接铜缆)

语音

1 

2.6系统设计及功能

2.6.1工作区子功能及设计

功能:

工作区布线子系统由终端设备连接到信息插座的连线(或软线)组成,它包括装配软线、适配器和连接所需的扩展软线,并在终端设备和I/O之间搭桥。

作为PowerSUM解决方案的组成部分,高性能的D8PS,传输指标超越了TIA/EIA和ISO/IEC对Cat5e/ClassD的等级要求,它采用专利设计的防松脱插头,拥有多种颜色和长度的型号,提供了良好的电气性能和连接稳定性。

数据跳线采用14位编码方式代替原有9位公共码命名。

因此,可以自由组合各种接头,跳线线缆类型,颜色和长度。

主要物理参数:

插拔次数:

大于750次

工作温度:

14°

F到140°

F(-10℃到60℃)

标准等级:

5e类

在每根跳线上提供识别性能等级、长度和质量控制号码的标签。

(颜色;

白,蓝,红,黄,绿,黑)/(长度;

1,1.5,2,3,4和5米)。

工作区子系统是最终用户的信息出口连接区域,包括信息插座和终端设备连线。

工作区子系统组件把水平子系统的电信插座端与语音或数据终端设备连接起来。

终端设备可以是任何数目的设备,包括但不仅限于电话、数据终端和计算机。

由设在各区内的信息插座、跳线(连接信息插座至终端设备之间的线缆)、适配器(信号转换器)构成;

数据采用六类RJ45系列厂家原装跳线。

工作区子系统的数据跳线建议按一定比例配置。

具体由各商户统一规划数量后报送物管处统一购置。

水平线缆与信息插座按EIA/TIA-568B规定的标准方式接线。

水平线缆与信息插座按EIA/TIA-568B规定的标准方式接线

 

T568A/T568B标准接线图

2.6.2水平子系统功能及设计

1、功能:

水平布线子系统是整个布线系统的一部分,它将干线子系统线路延伸到用户工作区。

由信息出口至配线间的线缆部分称之为水平子系统,水平子系统是将干线子系统经楼层配线间的管理区连接并延伸到工作区的信息插座,如下图所示。

  水平子系统大部分处在同一楼层上,线缆一端接在配线间的配线架上,另一端接在信息插座上。

水平子系统多为4对双绞电缆。

这些双绞电缆能支持大多数终端设备。

数据采用超五类4对非屏蔽双绞线;

本方案中的公共区域采用沿楼板和墙壁暗埋金属管的水平布线方式。

水平线缆路由为由信息插座沿墙内暗敷钢管进入吊顶内金属线槽。

进入房间时,从线槽引出金属管以埋入方式由墙壁而下到各个办公卡位信息点。

水平金属线槽同时考虑容量大小,并且考虑到布线的占空率,因此线槽的选型应留有一定的余量。

2.线缆用量统计方法

水平线缆平均长度=(max距离+min距离)÷

1.1+端接容限(6m)

可布线缆数/箱=最大可订购长度÷

水平线缆平均长度

线缆箱数=信息点数÷

(可布线缆数/箱)

3.平系统线缆敷设方式

由通信电缆井内配线架采用金属线槽敷设到房间外走廊吊顶内,用金属管沿墙暗敷设至工作区,如下图示:

大楼的信息点线缆走向可以通过墙上暗管到距地30cm处。

墙上信息点处需在墙内预埋合适管径的管道,并在出线口处预埋固定暗盒,地面信息点处需经线管预埋于混凝土现浇地面内,出口处连接地面插座盒。

机房的线缆可由高架地板下穿过,插座可安装在机房的任意位置,此种方式灵活多变。

大开间的信息点建议从桥架引至各支撑柱,沿柱下至地面。

根据工作区的实际情况且考虑到工程的造价,建议按以下两种布放方式实施;

将墙上型信息插座布放法移植过来做为地面型布放,与隔断无关,可改变隔断位置,兼顾美观,灵活实用。

结合考虑从地面的预留孔引线缆至隔断的适当位置,做成墙面型信息点。

以上两种方式均需在支撑柱及地砖下预铺直径合适的铁管。

2.6.3主干子系统功能及设计

干线子系统是整个建筑物结构化布线系统的一部分。

它提供建筑物的干线(馈电线)电缆的路由。

通常由垂直大对数铜缆或光缆组成,它的一端端接于设备机房的主配线架上,另一端通常端接在楼层接线间的各个管理分配线架上。

由于干线子系统的作用如此重要所使用的线缆必须具有高度阻燃的特性。

垂直干线子系统是建筑物内的主要电缆路由,它的主要功能是把来自各服务电信接线间的所有信号送到设备间,直至传送到最终接口,再通往外部网络。

垂直干线子系统包括以下四种布线:

在干线或电信接线间与设备之间的垂直或横向电缆布线;

在设备间和网络接口之间的线缆;

在干线电信接线之间的干线电缆;

在主设备间和计算机机房之间的干线电缆。

在各干线子系统中,与水平双绞线连接的数据信息点全部使用了六类配线架,使每一个信息点完全可以灵活更换。

为了方便维护,我司工程技术人员将为每根线缆、及分区编号,并使编号具有唯一性。

使今后维护时,维护人员能够凭借线号迅速找到线缆的两端。

干线子系统线缆标识均用塑料标识,因此可长期保存,方便以后的检修维护,所图所示。

垂直干线子系统必须支持和满足当前需要,同时又要能够适应未来的发展。

SYSTIMAXSCS允许在垂直干线子系统中同时使用铜缆和光缆。

1.垂直主干线缆的计算方法

-垂直线缆长度(单位:

米)=(距MDF层数×

层高+电缆井至MDF距离+端接容限)×

(每层需要根数)

2.垂直线缆布线方式:

-电缆孔方法:

通常将4英寸的刚性金属管在浇注时嵌入混凝土地板,比地板表面高出1至4英寸,电缆捆在钢绳上,钢缆又固定到墙上已铆好的金属条上,当接线间上下对齐时,采用电缆孔方法。

这种方法防火,提供机械保护,美观,但灵活性差,成本高,需要周密筹划。

-电缆井方法:

在每层楼板上开出一些方孔使电缆可以穿过这些电缆井从这层楼伸到那层楼,电缆捆在钢绳上,钢绳靠墙上金属条或地板三角架固定,可以让粗细不同的各种电缆以任何组合方式通过。

这种方法灵活,占用面积小,但难于防火,安装费用高,可能破坏楼板的结构完整性。

2.6.4设备间子系统(Equipment)

系统中每个IDF楼层配线架、每个建筑配线架的数量、大小依据楼层分布的信息点不同而选用。

楼层配线间方案可以满足各种计算机网络系统对布线系统的要求。

计算机网络可以通过跳线可以组成结构上的线路连接,并通过各种网络协议支持着各种计算机网络,如千兆以太网等。

由于管理子系统全部采用先进的机柜型结构,因此布线系统将在各配线机房安装若干个19英寸工业标准机柜,其数量由该机房所管理的线缆数量及网络设备的数量决定。

建议设活动地板,线缆可以从地板下进入机柜,这样既方便了走线,也有利于室内的造型安排。

在配线架中,与信息点连接全部使用了GigaSPEED®

XL六类配线架,使每一个信息点可以完全灵活更换。

为了方便维护,工程技术人员将为每根跳线编号,并使跳线的编号具有唯一性。

方便日后维护时,维护人员能够凭借线号或线标迅速找到这根跳线的两端。

由于采用机柜结构,各种配线面板的数量均可根据实际需要任意添加,因此本设计方案具有非常好的可扩充性。

在机柜内,所有的信息点均通过一定的编号规则(该规则将根据布线标准、用户想法,并参考以往的经验构成)和颜色规则,以方便用户的使用。

配线架上的面板纸均可更换,因此可随着信息点性质的变化,随时调整面板上的标识。

由于配线架上的标识都安装在塑料标识夹中,因此将使用激光打印机制作标识,然后插入标识夹中。

本系统中:

110DW2-100,100对DW型交叉连接配线架支持语音传输;

PM-GS3-2424口模块式配线架支持数据传输;

600G2机柜式光纤配线架支持数据传输;

管理间子系统设备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