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运算解决问题》教学反思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5853079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 页数:1 大小:1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混合运算解决问题》教学反思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混合运算解决问题》教学反思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混合运算解决问题》教学反思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混合运算解决问题》教学反思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混合运算解决问题》教学反思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a:

21:

{i:

0;s:

2501:

"二年级下四则混合运算+-×@#@÷@#@的游戏@#@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知道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会进行四则运算,能够完成添加运算符号的游戏。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完成添加运算符号的数学游戏题目,使学生更加熟悉运算符号和运算顺序。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增加计算能力训练的趣味性,也培养学生的计算的反向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运算符号的使用和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反向推理计算题。

@#@@#@教学过程:

@#@@#@一、初次尝试等于1的趣题@#@在下列算式中添上四则运算符号及括号,使等式成立。

@#@所列数字位置不能移动。

@#@@#@①123=1@#@②1234=1@#@四则运算符号包括加号、减号、乘号、除号以及括号,我们可以在上面的空式子里添上这些符号,可以有重复,或者不填某种符号,最终使得上面的式子成立就可以了。

@#@@#@说说自己的方法。

@#@@#@二、方法体验3个5的算式@#@在下列算式中添上四则运算符号及括号,使等式成立。

@#@@#@①555=2@#@②555=4@#@③555=5@#@④555=20@#@⑤555=50@#@展示结果@#@说说方法@#@三、小试牛刀5个2的算式@#@在下列算式中添上四则运算符号几括号,是等式成立。

@#@@#@①22222=1@#@②22222=2@#@③22222=3@#@④22222=4@#@⑤22222=5@#@⑥22222=6@#@⑦22222=7@#@⑧22222=8@#@⑨22222=9@#@四、再接再厉4个3的算式@#@在下列算式中添上四则运算符号及括号,是等式成立。

@#@@#@①3333=1@#@②3333=2@#@③3333=3@#@④3333=4@#@⑤3333=5@#@⑥3333=6@#@⑦3333=7@#@⑧3333=8@#@⑨3333=9@#@五、终极挑战等于51@#@在下列算式中添上四则运算符号及括号,使等式成立。

@#@所列数字位置顺序不能改变。

@#@@#@①1234567=51@#@②2345671=51@#@③3456712=51@#@④4567123=51@#@⑤5671234=51@#@⑥6712345=51@#@⑦7123456=51@#@六、小结@#@数字真是奇妙吧!

@#@回家展现给你的爸爸妈妈看吧!

@#@@#@";i:

1;s:

6656: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卷@#@一、 @#@我会填。

@#@(23分)@#@1、秒钟走一圈是()秒,也就是()分。

@#@@#@2、6000米=( @#@ @#@)千米 @#@ @#@ @#@ @#@ @#@ @#@ @#@ @#@ @#@3吨=( @#@ @#@)千克 @#@ @#@@#@6分=( @#@ @#@)秒3千克+200克=()千克@#@3、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 @#@ @#@课桌高约70( @#@ @#@) @#@ @#@ @#@ @#@ @#@ @#@ @#@ @#@ @#@ @#@ @#@ @#@ @#@ @#@一个梨约重240( @#@ @#@)@#@ @#@ @#@一场足球赛用时90( @#@ @#@) @#@ @#@ @#@ @#@ @#@ @#@爸爸每天工作8( @#@ @#@)@#@4、210的6倍是( @#@ @#@);@#@( @#@ @#@)的7倍是280。

@#@ @#@@#@5、一张长方形纸长9厘米,宽5厘米,如果剪下一个最大的正方形,正方形的周长是( @#@ @#@)。

@#@@#@6、小亮早上7:

@#@40上学,25分钟后到校,他到校的时间是( @#@ @#@ @#@ @#@ @#@)。

@#@@#@7、4个好朋友握手,每两人我一次手,一共握( @#@ @#@ @#@ @#@ @#@)。

@#@@#@8、在○填上“﹥”、“﹤”或“﹦”。

@#@@#@ @#@ @#@○ @#@ @#@ @#@4小时○240分钟 @#@ @#@ @#@ @#@@#@50厘米○45分米5千米○5000米@#@9、450×@#@6积的末尾有()零,450×@#@6积的末尾有()零。

@#@@#@10、右图中涂色的部分占总面积的(),在涂()块就是总面积的。

@#@@#@二、我会判端。

@#@(5分)@#@1、四边形有四条边,有四个角。

@#@( @#@ @#@)@#@2、最大的两位数乘最大的一位数,积一定是三位数。

@#@( @#@ @#@)@#@3、把个长方形拉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它的周长变大。

@#@( @#@ @#@)@#@4、跳绳的有4人,跳皮筋人数是跳绳的4倍,跳皮筋有8人。

@#@( @#@ @#@)@#@5、分针走半圈需要半小时。

@#@( @#@ @#@)@#@ @#@三、我会选择。

@#@(10分)@#@1、一包味精80克,一包盐500克,一包洗衣粉420克,三样东西共重( @#@)。

@#@@#@A、1千克 @#@ @#@ @#@ @#@ @#@ @#@ @#@B、1000千克 @#@ @#@ @#@ @#@ @#@ @#@ @#@ @#@C、1吨@#@2、下面的积约是2400的算式是( @#@ @#@)。

@#@@#@ @#@ @#@A、4×@#@595 @#@ @#@ @#@ @#@ @#@ @#@ @#@ @#@ @#@B、393×@#@8 @#@ @#@ @#@ @#@ @#@ @#@ @#@ @#@ @#@ @#@ @#@ @#@ @#@C、6×@#@484@#@3、摆一个正方形,需要()根小木棒。

@#@@#@A、4 @#@ @#@ @#@ @#@ @#@ @#@ @#@ @#@ @#@ @#@ @#@ @#@B、6 @#@ @#@ @#@ @#@ @#@ @#@ @#@ @#@ @#@ @#@ @#@ @#@ @#@ @#@ @#@ @#@ @#@C、8@#@4、小明每晚大约睡( @#@ @#@)。

@#@@#@ @#@ @#@A、9分钟 @#@ @#@ @#@ @#@ @#@ @#@ @#@ @#@ @#@ @#@B、9小时 @#@ @#@ @#@ @#@ @#@ @#@ @#@ @#@ @#@ @#@ @#@ @#@ @#@C、9秒钟@#@5、用两根同样长的铁丝分别围成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则它们的周长( @#@ @#@)。

@#@@#@ @#@ @#@A、长方形周长长 @#@ @#@ @#@ @#@ @#@ @#@ @#@ @#@ @#@ @#@B、正方形周长长 @#@ @#@ @#@ @#@ @#@ @#@ @#@ @#@ @#@ @#@ @#@ @#@ @#@C、一样长@#@四、计算题。

@#@(30分)@#@1、直接写出得数。

@#@(12分)@#@ @#@50×@#@5= @#@ @#@ @#@ @#@ @#@ @#@ @#@39+71= @#@ @#@ @#@ @#@ @#@ @#@ @#@210×@#@4= @#@ @#@ @#@ @#@ @#@ @#@ @#@ @#@800×@#@8=@#@ @#@ @#@3×@#@130= @#@ @#@ @#@ @#@ @#@ @#@0×@#@18= @#@ @#@ @#@ @#@ @#@ @#@ @#@ @#@29÷@#@7= @#@ @#@ @#@ @#@ @#@ @#@ @#@ @#@ @#@60-6=@#@ @#@ @#@296×@#@6≈ @#@ @#@ @#@ @#@ @#@303×@#@8≈ @#@ @#@ @#@ @#@ @#@ @#@+= @#@ @#@ @#@ @#@ @#@ @#@ @#@ @#@-=@#@2、列竖式计算(带★的要验算)。

@#@(18分)@#@176+259 @#@ @#@ @#@ @#@ @#@ @#@ @#@ @#@ @#@ @#@ @#@ @#@ @#@ @#@308×@#@6 @#@ @#@ @#@ @#@ @#@ @#@ @#@ @#@ @#@ @#@ @#@ @#@ @#@ @#@★700-264@#@240×@#@8 @#@ @#@ @#@ @#@ @#@ @#@ @#@ @#@ @#@ @#@ @#@ @#@ @#@ @#@ @#@★537+166 @#@ @#@ @#@ @#@ @#@ @#@ @#@ @#@ @#@ @#@ @#@7×@#@518@#@五、实际操作。

@#@(6分)@#@ @#@ @#@1、在下面的格子里先画一个4厘米的正方形,再画一个周长12厘米的长方形。

@#@(每个格子边长1厘米)@#@ @#@@#@六、解决问题。

@#@(26分)@#@1、某商场卖出影碟机8台,每台售价240元,卖出一台洗衣机898元。

@#@影碟机和洗衣机共卖了多少元?

@#@(5分)@#@ @#@@#@2、科学组有男同学22人,女同学19人。

@#@美术组的人数是科学组的3倍,美术组的有多少人?

@#@(5分) @#@@#@ @#@@#@3、 @#@三

(1)班42人去玩探险游戏,每条船最多坐6人,每条船租金125元。

@#@他们租船最少要付多少钱?

@#@(5分)@#@ @#@@#@4、向阳小学的操场长120米,宽比长短了25米,明明绕着操场走了一圈,他走了多少米?

@#@(5分)@#@5、 @#@一盏台灯售价86元,一台电风扇售价185元,一辆自行车售价445元。

@#@(6分)@#@

(1)买三种商品一共要付多少钱?

@#@@#@ @#@@#@ @#@ @#@

(2)妈妈带了300元,买一盏台灯和一台电风扇够吗?

@#@@#@";i:

2;s:

2234:

"@#@百分数的应用及答案(四)@#@1.桶里装有80千克油,用去了60%,用去了多少千克?

@#@@#@2.桶里装有一些油,用去了60%,恰好是48千克,原来桶里装有多少千克的油?

@#@@#@3.一条绳子长48米,剪去全长的75%,还剩多少米?

@#@@#@4一条绳子,剪去全长的75%,还剩下12米,原来绳子长多少米?

@#@@#@5.生产车间上个月制造零件1280个,本月比上月超产15%,本月制造零件多少个?

@#@@#@6.生产车间本月制造零件1472个,比上个月超产15%,上个月制造零件多少个?

@#@@#@7.小丽身高126厘米,正好是父亲身高的70%,父亲身高多少厘米?

@#@@#@8.李叔叔原来体重80千克,坚持体育锻炼后,体重减轻了5%,现在李叔叔体重多少千克?

@#@@#@9.小东看一本书,第一天看了全书的20%,第二天看了全书的25%,两天正好看了108页,这本书共有多少页?

@#@@#@10.今年红林居住小区有4200户拥有电视机,比去年增加了20%,去年有多少户家庭拥有电话?

@#@@#@参考答案@#@  1.80×@#@60%=80×@#@0.6=48(千克)@#@  答:

@#@用去了48千克。

@#@@#@  2.48÷@#@60%=48÷@#@0.6=80(千克)@#@  答:

@#@原来桶里有80千克的油。

@#@@#@  3.48×@#@(1-75%)=48×@#@0.25=12(米)@#@  答:

@#@还剩12米。

@#@@#@  4.12÷@#@(1-75%)=12÷@#@0.25=48(米)@#@  答:

@#@原来绳子长48米。

@#@@#@  5.1280×@#@(1+15%)=1280×@#@1.15=1472(个)@#@  答:

@#@本月制造零件1472个。

@#@@#@  6.1472÷@#@(1+15%)=1472÷@#@1.15=1280(个)@#@  答:

@#@上个月制造零件1280个。

@#@@#@  7.126÷@#@70%=126÷@#@0.7=180(厘米)@#@  答:

@#@父亲身高180厘米。

@#@@#@  8.80×@#@(1-5%)=80×@#@0.95=76(千克)@#@  答:

@#@现在李叔叔的体重是76千克。

@#@@#@  9.108÷@#@(20%+25%)=108÷@#@0.45=240(页)@#@  答:

@#@这本书有76页。

@#@@#@  10.4200÷@#@(1+20%)=4200÷@#@1.2=3500(户)@#@  答:

@#@去年有3500户家庭拥有电话。

@#@@#@";i:

3;s:

8908:

"《20以内的退位减法》说课稿@#@黄石经济开发区太子镇世英小学黄锦萍@#@一、说教材分析@#@我所说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第一课时《十几减9》。

@#@本课教学是在学生学习了20以内的进位加法,初步感知加减法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进行的。

@#@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十几减九的计算方法,巩固20以内的进位加,进一步渗透加减法之间的互逆关系,为今后学生学习100以内数的加减法打下良好的基础,又为四则计算奠定基础。

@#@本节课教材在编排上注意体现新的教学理念,设计的情境有利于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让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在这节课中,让学生探索和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非常重要。

@#@只有掌握了十几减9的基本思维方法才能够为后面的十几减几的退位减法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熟练的进行20以内的退位减法计算。

@#@因此,这节课在本单元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

@#@@#@二、说学生情况分析@#@一年级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特点,而且有意注意时间段,爱玩、爱动。

@#@因此我在教学中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在具体活动中引导学生多动手、动口、动脑。

@#@调动各种感官参加学习活动,增加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效率。

@#@@#@三、说教学目标@#@根据以上教材分析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  ⑴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理解十几减9的算理,构建20以内退位减法的基本思路。

@#@@#@  ⑵正确计算十几减9的题目。

@#@@#@  ⑶感受20以内退位减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

@#@@#@  ⑷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体验探索与创造的快乐。

@#@@#@  4、教学重点:

@#@探究算法,正确计算。

@#@@#@  5、教学难点:

@#@理解算理,在自我反思的基础上建立自己的计算方法。

@#@@#@  四、说教法:

@#@@#@  本节课属于计算教学。

@#@传统的计算教学往往只注重算理、算法(单一)及技能训练,比较枯燥。

@#@依据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本节课在教法上力求体现以下几点:

@#@@#@  1、创设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愉悦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知识。

@#@充分运用教材提供的教学资源,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为学生展现一幅幅带有活动情节的画面,引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投入,激活学生原有知识和经验,以此为基础展开想象和思考,自觉地构建知识,学会计算方法。

@#@@#@  2、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

@#@@#@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转变教师角色,给学生较大的空间,开展探究性学习。

@#@让他们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并与同伴交流,亲身经历问题提出、问题解决的过程,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

@#@@#@  3、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  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的不同,所使用的计算方法必然是多样的,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他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提倡算法多样化,使每个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

@#@这里要说明的一点是:

@#@多种方法中肯定有比较简便的方法,但是并不是每个同学都能很快接受快捷方便的方法,因此教师只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同时给他们留出消化吸收的空间,千万不要强加给学生,应让他们在逐步的体验中自然而然的接受,从而选取更优的方法。

@#@@#@  五、说学法:

@#@@#@  依据新的课程标准,必须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本节课在学生学习方法上力求体现:

@#@@#@  1、在具体情景中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和初步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探索的成功、学习的快乐。

@#@@#@  2、在动手操作、独立思考、进行个性化学习的基础上,开展小组合作交流活动,通过比较、批判“自我反思”,完善自己的想法,构建学习方法。

@#@@#@  3、通过灵活、有趣的练习,巩固计算方法,提高计算技能。

@#@@#@  4、联系生活实际解决身边问题,体验数学的应用,促进学生的发展。

@#@@#@ 六、说教学程序@#@ 根据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我将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激发兴趣,复习铺垫→创设情境,引入新课→讨论交流,探究算法→@#@巩固算法,强化训练@#@第一个层次是创设问题情景,提出问题@#@数的组成和分解是学生口算的基础,而口算又是笔算的基础,为了把基础打牢,特意在一开课就组织学生开展有趣的拍手游戏,让学生在充满乐趣的活动中更熟练地掌握十和十几的数的组成、分解。

@#@既复习旧知,又为学生探索新知,在知识和心理上做了积极准备,同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地调动起来。

@#@通过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景──游动物园,让学生从生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提出数学问题、解决问题,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和愿望。

@#@@#@用“卖气球”画面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中,感受20以内退位减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为学生学习提供丰富的背景资源。

@#@同时,让学生在具体情景中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和初步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数学的作用,体验学习的乐趣,为后面的学习做好情感上和思维上的准备。

@#@@#@第二个层次是动手操作,探究算法@#@通过系统学习“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为“十几减几”的学习构建基本的学习思路。

@#@例题的处理是:

@#@用“摆一摆,算一算”的方式引导学生通过摆弄学具、独立思考,展示多种计算方法和合作交流的过程,理解算理,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

@#@由于学生已具有了“10以内加减法”和“20以内进位加法”的知识基础,在体现算法多样化方面重点呈现“想加算减”和“破十减”的方法。

@#@@#@对学生合理的意见和方法及时给以表扬和鼓励。

@#@学生在讨论中,可能提出的方法还要多,会出现“连续减”、“破十减”等方法,都是允许的,独立探究和合作学习的方式相结合,使算法更丰富,更自由,更灵活,大大拓宽了学生的思路,同时使学生充分体会“合作”意义之所在。

@#@让学生在理解和体验的基础上,自然接受快捷、方便的方法,达到算法优化的目的。

@#@@#@第三个层次是运用迁移,拓展思维@#@借助“十几减9”的思维方法,运用知识迁移的办法,引导学生学习“十几减几”其他多道题目的口算方法。

@#@通过五角星图帮助学生理解算理。

@#@计算后,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使学生能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内容。

@#@@#@利用学生喜爱的“猴子吃桃子”,通过对话的方式引出15-8。

@#@引导学生运用刚才学到的知识试一试,得出计算方法。

@#@帮小兔找朋友,.钓鱼游戏@#@让学生把算得快的秘诀告诉大家吗?

@#@过桥游戏比一比,看谁能最快走过小桥。

@#@购物问题小红有13元,小明有15元。

@#@他们能买什么东西,还剩多少元钱?

@#@@#@汉堡:

@#@9元可乐:

@#@6元鸡腿:

@#@7元@#@根据一年级小孩特点,多用游戏方式、比赛方式,进行练习。

@#@练习的面注意照顾到每一个同学。

@#@练习过程中,不断了解情况,根据不同水平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调动积极性,提高练习效率。

@#@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数学课程标准站在促进人的发展的高度,强调让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重视应用意识的培养。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引导学生自觉地应用所学知识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不断提高学生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体会数学的作用,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

@#@另外,综合练习中,还突出了练习形式的灵活多变和富有童趣;@#@以及计算与解决问题的有机结合。

@#@@#@";i:

4;s:

4864:

"北京城八区全部102所主流中学强弱大排名及与幼升小、小升初、中考、高考关系分析@#@ @#@ @#@前不久,我完成了北京市城八区几乎全部或绝大部分小学的强弱实力排名,受到众多家长关注。

@#@现将北京市城八区各区全部或绝大部分中学的强弱实力做出排名,本排名完全依据北京市连续3年的中考录取分数和已确知的高考成绩作出,排名后我将在概要分析这个排名的使用方法,对幼升小择校及早抓住机会、小升初明确努力方向、中考锁定目标学校提出策略性建议。

@#@@#@海淀区54所中学(含并列)强弱顺序大排名:

@#@@#@1.rendafuzhong;@#@@#@2。

@#@清华附中;@#@@#@3。

@#@北大附中;@#@@#@4。

@#@首师大附中;@#@@#@5。

@#@101中学;@#@@#@6。

@#@十一学校;@#@@#@7。

@#@八一中学;@#@@#@8。

@#@理工附中;@#@@#@9。

@#@rendafuzhong分校;@#@@#@10。

@#@建华实验学校;@#@@#@11。

@#@中关村中学;@#@@#@12。

@#@交大附中;@#@@#@13。

@#@20中;@#@@#@14。

@#@教师进修学校;@#@@#@15。

@#@北航附中;@#@@#@16。

@#@育英中学;@#@@#@17。

@#@19中;@#@@#@18。

@#@海淀实验中学;@#@@#@19。

@#@育英学校;@#@@#@20。

@#@石油附中;@#@@#@21。

@#@民大附中;@#@@#@22。

@#@57中;@#@@#@23。

@#@海淀外国语学校;@#@@#@24。

@#@北医附中、立新学校并列;@#@@#@25。

@#@北师大三附中;@#@@#@26。

@#@玉渊潭中学;@#@@#@27。

@#@科迪实验、师达中学并列;@#@@#@28。

@#@钢院附中;@#@@#@29。

@#@知春里中学;@#@@#@30。

@#@翠微中学;@#@@#@31。

@#@地大附中;@#@@#@32。

@#@北外附校;@#@@#@33。

@#@矿院附中;@#@@#@34。

@#@农大附中;@#@@#@35。

@#@永定路中学;@#@@#@36。

@#@北大附中香山校;@#@@#@37。

@#@中关村外国语学校;@#@@#@38。

@#@明光中学;@#@@#@39。

@#@理工附中分校;@#@@#@40。

@#@67中;@#@@#@41。

@#@六一中学、陶行知并列;@#@@#@42。

@#@万寿寺中学;@#@@#@43。

@#@温泉二中;@#@@#@44。

@#@105中学;@#@@#@45。

@#@太平路中学;@#@@#@46。

@#@一佳中学;@#@@#@47。

@#@蓝靛厂中学;@#@@#@48。

@#@47中;@#@@#@49。

@#@清华育才实验学校;@#@@#@50。

@#@尚丽;@#@@#@51。

@#@21世纪。

@#@@#@西城区26所中学(含并列)强弱顺序大排名:

@#@@#@1.北京四中;@#@@#@2。

@#@实验中学;@#@@#@3。

@#@北师大二附中、北京8中并列;@#@@#@4。

@#@161中学;@#@@#@5。

@#@13中;@#@@#@6。

@#@35中;@#@@#@7。

@#@铁二中;@#@@#@8。

@#@156中学;@#@@#@9。

@#@北京3中;@#@@#@10。

@#@159中学;@#@@#@11。

@#@44中;@#@@#@12。

@#@31中;@#@@#@13。

@#@二龙路中学;@#@@#@14。

@#@北京7中;@#@@#@15。

@#@鲁迅中学;@#@@#@16。

@#@39中;@#@@#@17。

@#@41中;@#@@#@18。

@#@西城实验学校;@#@@#@19。

@#@214中;@#@@#@20。

@#@56中;@#@@#@21。

@#@市教院附中;@#@@#@22。

@#@154中学;@#@@#@23。

@#@月坛中学、私立汇才中学并列;@#@@#@24。

@#@实美职业。

@#@@#@东城区9所主流中学强弱顺序大排名:

@#@@#@1.北京2中;@#@@#@2.北京5中@#@3.东直门中学@#@4.171中学(红旗中学)@#@5.景山学校@#@6.166中学@#@7.55中@#@8.22中@#@9.65中@#@朝阳区8所主流中学(含并列)强弱大排序:

@#@@#@1.80中学@#@2.陈经纶、朝阳外国语学校并列@#@3.日坛中学@#@4.工大附中@#@5.和平街一中@#@6.94中@#@7.17中@#@宣武区:

@#@师大附中、15中、14中@#@崇文区:

@#@汇文、广渠门、50中@#@丰台区:

@#@仅有12中上榜@#@石景山区:

@#@北京9中、京源学校。

@#@@#@北京市城八区第一、第二、第三、第四阵营学校归类(完全以普通班统计未记入实验班):

@#@@#@第一阵营强弱排序(共9所):

@#@@#@1。

@#@rendafu、北京4中并列@#@2.实验中学@#@3。

@#@师大二附中、北京8中、北京2中并列@#@4。

@#@清华附中@#@5。

@#@北大附中@#@6。

@#@首师大附中@#@第二阵营强弱排序(共8所):

@#@@#@1.101中学@#@2.161中学、北京5中、十一学校并列@#@3.汇文中学@#@4.师大附中@#@5.八一中学@#@6.东直门中学@#@第三阵营强弱排序(共15所):

@#@@#@1.13中、171中学、理工附中并列@#@2.rendafu分校、12中并列@#@3.建华实验学校@#@4.广渠门中学@#@5.35中、景山学校、80中学、中关村中学、15中并列@#@6.交大附中@#@7.166中学@#@8.55中学@#@第四阵营强弱排序(共21所):

@#@@#@1.铁二中@#@2.陈经纶中学、20中并列@#@3.156中学@#@4.14中、教师进修学校@#@5.航附中@#@6.北京9中@#@7.育英中学@#@8.22中、19中并列@#@9.北京3中、海淀实验中学、50中学@#@10日坛中学@#@11.65中@#@12.工大附中@#@13.育英学校、159中学@#@14.石油附中、和平街一中@#@";i:

5;s:

8352:

"@#@教学设计@#@基本信息@#@名称@#@《1到5的认识》@#@执教者@#@赵金双@#@课时@#@1课时@#@所属教材目录@#@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1~5的认识》@#@教材分析@#@“1—5的认识”是数概念中最基础的知识之一,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开始。

@#@因此,我在设计本课的教学环节时,旨在帮助学生建立基本的数感,我积极地进行思考,分析学生的学情和原有的知识经验背景,然后依据教材的编写意图,凸现数学教学生活化,使教学切实为学生的发展服务。

@#@@#@学情分析@#@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我指导学生观察图画,共同讨论,在自主探索中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游戏中运用学习成果,把数学知识利用到现实生活中。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使学生会用1~5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知道1~5的数序,能认读1~5各数,建立初步的数感。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验与同伴互相交流学习的乐趣,让学生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1~5各数@#@难点@#@认识1~5各数@#@教学策略与设计说明@#@根据教学要求,结合教材的特点,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完成教学任务。

@#@我采用了:

@#@@#@1、情景教学法。

@#@让学生在情景里亲自动手操作、探索,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不过如此简单,享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

@#@@#@2、游戏教学法。

@#@即是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做中学、玩中学”的体现。

@#@因为小学生学习活动不再是教师的“说教”,应该更多的时间是在学生自主探索的过程中。

@#@这样的教学,更能体现了“学生是学习数学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功能。

@#@@#@3、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来组织教学。

@#@体现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创新”的数学学习方式,培养了学生互相合作交流的意识,在共同讨论中完成学习任务。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注明每个环节预设的时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情境教学(30分)@#@1、谈话导入新课:

@#@(2分)@#@师:

@#@同学们今天老师带你们游农场?

@#@喜不喜欢?

@#@接着出示挂图。

@#@@#@师:

@#@同学们这幅图画的是什么地方?

@#@谁能把整幅图意说一说?

@#@@#@师:

@#@那么动物园里有些什么动物?

@#@除了动物以外还有什么?

@#@@#@请同学们从上到下,从左往右,从近到远逐一观察。

@#@@#@3、结束讨论引导学生作全面回答。

@#@(5分)@#@师:

@#@图上有些什么动物?

@#@各几只?

@#@(图上有1只小狗,有2只鹅,有3只小鸟,有4只小鸡。

@#@)@#@师:

@#@图上有1只小狗,有2只鹅,有3只小鸟,有4只小鸡,各用什么表示?

@#@谁能用手指指给老师看?

@#@(1只小狗指1个手指,2只鹅指2个手指,……)@#@师:

@#@图上除了动物外,还有什么东西?

@#@(1个盆子、2个箩筐……)@#@4、结合学生不同回答,教师逐@#@步提问题:

@#@(2分)@#@刚才图上所出现动物的只数,盆子、箩筐等各用什么数字表示?

@#@(各用“12345这些数学表示的)@#@5、引导学生结合图幅选出与图片及数字卡片贴在黑板上。

@#@(1分)@#@引导学生发现贴在黑板上的图片及数字卡片是否有杂乱,需用什么方法整理,根据整理的结果,启发学生思考:

@#@你们发现这些数字有什么规律吗?

@#@@#@8、指导学生自己总结,教师给予指导。

@#@(5分)@#@师: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①今天我们学习1、2、3、4、55个数字。

@#@②也学习它们的顺序和5个数字的表示意义。

@#@)@#@

(二)巩固训练:

@#@(7分)@#@1、设置数字迷宫,进行学习巩固。

@#@(出示打乱卡片)@#@①提问题:

@#@你们看到什么?

@#@请你们找出本课学习的数字。

@#@再按从小到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②请同学们在排列好数字下面相应地摆几根小棒。

@#@@#@③同学们进行比较总结。

@#@@#@2、设置游戏情景,切入学习兴趣。

@#@@#@①老师报数,学生摆出数字卡片,再让他们进行不同顺序排列。

@#@@#@②进行说、摆、看的训练。

@#@@#@例如:

@#@一个同学说数字3了,另一个同学摆出表示3的物体,同时拿出3的数字卡片。

@#@@#@2、分小组讨论:

@#@(5分)@#@每4个人分一小组进行讨论。

@#@(5分钟后汇报)让他们大胆发现、探讨@#@6、分小组讨论后,引导学生自由回答:

@#@(5分)@#@从小到大排:

@#@1、2、3、4、5,5前面有1、2、3、4这4个数。

@#@@#@从大到小排:

@#@5、4、3、2、1,1后面有2、3、4、5这4个数。

@#@@#@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评价,表扬。

@#@@#@7、引导学生动手操作:

@#@(10分)@#@数字卡片多少让学生动手摆小棒,(例如:

@#@卡片是4,让学生摆出4根小棒)进一步了解各数字表示的意义。

@#@@#@(教师巡视,摆得好的同学给予表扬)@#@1、通过课前谈话导入新课能够生动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小组合作交流能够培养学生之间互相合作精神,同时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进一步开拓学生学习思路。

@#@)@#@2、通过设置数字迷宫,游戏情景,选择题的练习,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同时也培养学生与人交往的意识和主人翁精神,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达到听、说、动的训练。

@#@)@#@课堂小结@#@2分钟@#@1、让学生交流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谈谈有什么收获?

@#@@#@2、说一说你还想知道什么?

@#@@#@布置作业@#@1分钟@#@练习二的第1、2、4、5题,学生做在书上@#@板书设计@#@板书:

@#@1、2、3、4、5(全班齐读:

@#@正、反读)@#@问:

@#@3的前面是几?

@#@后面呢?

@#@与2相邻的两个数是几?

@#@与4相邻的两个数是几@#@教学反思@#@整堂课设计,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学生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在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嘴表达、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中学习知识,课堂上将学习的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学生参与面广,学得愉快,学习效果好。

@#@@#@一、增强数学课堂魅力。

@#@@#@俗话说: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而兴趣是学习入门的向导,是激发学生求知欲、吸引学生乐学的内在动力,因此,在上课时,我就以朋友帮助朋友的活动把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

@#@我通过让小朋友看课本上动物的情境图,这么多可爱的动物中,你们喜欢哪一种?

@#@数出你们喜欢的动物的个数,用各种方法表示出来,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为顺利开展1——5的教学做好了铺垫。

@#@@#@二、数学课堂“动起来”,让学生“做”出数学的精彩@#@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让数学课堂生动化是新教材的特点之一。

@#@在本节课中,我设计了摆小棒,摆圆片,贴一贴等游戏,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动手体验,真正体会1——5的基本含义和数序,符合了小朋友以游戏为主的学习特点,把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有机结合起来,让数学知识成为学生看得见、听得到的现实生活。

@#@学生在整堂课堂中反应积极,有强烈的求知欲望,教学效果不错,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把我还应该把所有的小朋友全都互动起来。

@#@@#@学生在整堂课堂中反应积极,有强烈的求知欲望,教学效果不错,但在教学工作中,我可能没有将很多问题考虑细致,还是忽略了一些小朋友,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把所有的小朋友全都互动起来。

@#@作为老师还应更关注群体教学环境下的个别学生,克服这些学生为活动而活动,这样激发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让课堂焕发了生命的活力。

@#@@#@";i:

6;s:

13618:

"一:

@#@长方体基本公式@#@知识精讲@#@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公式@#@图形@#@体积@#@表面积@#@ @#@@#@三点剖析@#@重难点:

@#@长方体与正方体的棱长、表面积和体积计算.注意单位要统一.@#@题模精讲@#@题模一 @#@正方体相关计算@#@例1.1.1、@#@正方体的棱长之和36分米,它的表面积是多少?

@#@体积是多少?

@#@@#@答案:

@#@@#@54平方分米,27立方分米@#@解析:

@#@@#@每条棱长分米,所以表面积为平方分米,体积为立方分米。

@#@@#@ @#@@#@例1.1.2、@#@将一个胶质的正方体扩大成另一个正方体,使新正方体的表面积是原正方体表面积的4倍,则新正方体的棱长是原正方体棱长的___________倍,体积是原正方体体积的___________倍.@#@答案:

@#@@#@2;@#@8@#@解析:

@#@@#@正方体的棱长扩大n倍,则正方体的表面积扩大倍,体积扩大倍.所以新正方体的表面积是原正方体表面积的4倍,则新正方体的棱长是原正方体棱长的2倍,体积是原正方体体积的8倍.@#@ @#@@#@例1.1.3、@#@14个棱长为1的正方体在地面上堆成如图所示的几何体,将它的表面(包括与地面接触部分)染成红色,那么红色部分的面积是___________.@#@答案:

@#@@#@42@#@解析:

@#@@#@几何体从上面、下面看到的面积相等是,左面、右面、前面、后面看到的面积相等是,故红色部分的面积是.@#@ @#@@#@题模二 @#@长方体相关计算@#@例1.2.1、@#@一个长6分米、宽4分米、高2分米的木箱.用三根铁丝捆起来(如图),打结处要用1分米铁丝.这根铁丝总长至少为___________分米.@#@答案:

@#@@#@43@#@解析:

@#@@#@分米.@#@ @#@@#@例1.2.2、@#@若一个长方体,长是宽的2倍,宽是高的2倍,所有棱长之和是56,则此长方体的体积是___________.@#@答案:

@#@@#@64@#@解析:

@#@@#@根据长、宽、高的倍数关系,所以长方体的高为,所以长方体的体积是.@#@ @#@@#@例1.2.3、@#@一个长方体的体积是1560,它的长、宽、高均为自然数,它的棱长之和最少是________.@#@答案:

@#@@#@140@#@解析:

@#@@#@为使棱长之和最少,应让长、宽、高尽量接近.,此时棱长之和为.@#@ @#@@#@例1.2.4、@#@在一个长20米、宽8米、深1.6米的长方体游泳池的四壁及地面贴磁砖,磁砖是边长为0.2米的正方形,共需磁砖_________块.@#@答案:

@#@@#@6240@#@解析:

@#@@#@横向块,纵向块,高块,共块.@#@ @#@@#@例1.2.5、@#@将一个长、宽分别是13厘米和19厘米的长方形纸板的四角分别去掉边长为2厘米的正方形后,折成一个无盖的长方体容器,那么这个容器是多少立方厘米?

@#@@#@答案:

@#@@#@270@#@解析:

@#@@#@容易底面长,宽,高2cm,故容积为.@#@ @#@@#@例1.2.6、@#@一个无盖木盒从外面量时,其长、宽、高分别为10厘米、8厘米、5厘米.已知木板厚1厘米,那么做一个木盒,需要这样的木板多少平方厘米?

@#@这个木盒的容积又是多少?

@#@@#@答案:

@#@@#@208平方厘米;@#@192立方厘米@#@解析:

@#@@#@解法一:

@#@我们按下图的组合方式来求木板面积.(当然还有很多别的分割方法)@#@此时木盒的下方木板长10厘米,宽8厘米.所以这块木板的面积为:

@#@平方厘米.@#@左右两块木板长8厘米,宽厘米.所以这两块木板的面积为:

@#@平方厘米.@#@前后两块木板长厘米,宽厘米.所以这两块木板的面积为:

@#@平方厘米.@#@综上,构建这个木盒所需要的木板面积为:

@#@平方厘米.@#@此时木盒的容积也就是木盒的内部体积,也就是木板围住的内部长方体的体积,为:

@#@@#@立方厘米.@#@解法二:

@#@从外面算起,木盒的体积为立方厘米.@#@而木盒的容积为立方厘米.@#@注意到木板体积正好等于,即立方厘米.@#@所以厚1厘米的木板一共有平方厘米.@#@ @#@@#@例1.2.7、@#@一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67.92平方分米,底面的面积是19平方分米,底面周长是17.6分米,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___________.@#@答案:

@#@@#@32.3@#@解析:

@#@@#@长方体侧面积为平方分米,所以高为分米,体积为立方分米.@#@ @#@@#@例1.2.8、@#@一个长方体,如果长增加2厘米,则体积增加40立方厘米;@#@如果宽增加3厘米,则体积增加90立方厘米;@#@如果高增加4厘米,则体积增加96立方厘米.求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答案:

@#@@#@148平方厘米@#@解析:

@#@@#@分别计算三种情况:

@#@@#@,所以左右底面面积为:

@#@;@#@@#@,所以前后底面面积为:

@#@;@#@@#@,所以上下底面面积为:

@#@;@#@@#@长方体表面积平方厘米.@#@ @#@@#@题模三 @#@综合应用@#@例1.3.1、@#@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为3厘米、2厘米、1厘米.若它的棱长总和等于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总和,则长方体体积比正方体体积少___________立方厘米.@#@答案:

@#@@#@2@#@解析:

@#@@#@长方体的体积是立方厘米.@#@长方体的棱长总和是厘米,所以正方体的棱长是厘米.正方体的体积是立方厘米.所以长方体体积比正方体体积少2立方厘米.@#@ @#@@#@例1.3.2、@#@一个长方体的高减少2厘米后,表面积减少48平方厘米,成为一个正方体.正方体的体积是_________立方厘米.@#@答案:

@#@@#@216@#@解析:

@#@@#@设长方形的长为a厘米,宽为b厘米,则,所以.又因为,所以,则正方形的体积是平方厘米.@#@ @#@@#@例1.3.3、@#@一个长15厘米,宽6厘米,高4厘米的正方体的木块,可以截成多少块棱长2厘米的正方体木块?

@#@@#@答案:

@#@@#@42块@#@解析:

@#@@#@,,,所以可以截成个正方体木块.@#@ @#@@#@例1.3.4、@#@一块长方体木块长2.7米,宽1.8分米,高1.5分米.要把它裁成大小相等的正方体小木块,不许有剩余,小正方体的棱长最大是___________分米.@#@答案:

@#@@#@0.3@#@解析:

@#@@#@,,,,所以小正方体的棱长的最大值是3厘米,即0.3分米.@#@ @#@@#@例1.3.5、@#@有一个长方体的盒子,从里面量长40厘米,宽12厘米,高7厘米,在这个盒子里放长5厘米、宽4厘米、高3厘米的长方体木块最多能放多少块?

@#@@#@答案:

@#@@#@56@#@解析:

@#@@#@由于,故恰好可以摆放两层.第一层摆长为5厘米、宽为4厘米、高为3厘米的长方体木块,共块;@#@第二层摆长为5厘米、宽为3厘米、高为4厘米的长方体木块,共块.因此最多能放块.@#@ @#@@#@随堂练习@#@随练1.1、@#@如图所示,有大小不同的两个正方体,大正方体的棱长是小正方体棱长的6倍.将大正方体的6个面都染上红色,将小正方体的6个面都染上黄色,再将两个正方体粘合在一起.那么这个立体图形表面上红色面积是黄色面积的___________倍.@#@答案:

@#@@#@43@#@解析:

@#@@#@假设小正方体棱长是1,大正方体棱长就是6,大正方体露在外面的表面积是,小正方体露在外面的表面积是5,所以有倍.@#@ @#@@#@随练1.2、@#@有一根长52厘米的铁丝,恰好可以焊接成一个长6厘米,宽4厘米,高多少厘米的长方体?

@#@@#@答案:

@#@@#@3厘米@#@解析:

@#@@#@厘米.@#@ @#@@#@随练1.3、@#@一个长方体的长是10厘米,宽是6厘米,高是4厘米.它的表面积是__________平方厘米.@#@答案:

@#@@#@248@#@解析:

@#@@#@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即平方厘米.@#@ @#@@#@随练1.4、@#@一个长方体的体积是12立方厘米,底面是面积为4平方厘米的正方形,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__________平方厘米.@#@答案:

@#@@#@32@#@解析:

@#@@#@长方体的高是厘米,长和宽都是2厘米,所以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平方厘米.@#@ @#@@#@随练1.5、@#@一个长方体的棱长之和是28厘米,而长方体的长宽高的长度各不相同,并且都是整厘米数,则长方体的体积等于______立方厘米.@#@答案:

@#@@#@8@#@解析:

@#@@#@,,所以长宽高分别为1、2、4,体积为8.@#@ @#@@#@随练1.6、@#@如图所示,将长为13厘米,宽为9厘米的长方形硬纸板的四角去掉边长为2厘米的正方形,然后沿虚线折叠成长方体容器.这个容器的体积是__________立方厘米;@#@如果四角去掉边长为3厘米的正方形,这个容器的体积是__________立方厘米.@#@答案:

@#@@#@90立方厘米;@#@63立方厘米@#@解析:

@#@@#@

(1)把长方体容器的长、宽、高标在展开图中,如图所示:

@#@@#@不难发现,折叠成的长方体容器的长是厘米,宽是厘米,高2厘米,因此容器的体积就是立方厘米.@#@

(2)同理,折叠成的长方体容器的长是厘米,宽是厘米,高3厘米,因此容器的体积就是立方厘米.@#@ @#@@#@随练1.7、@#@一个边长为6厘米的正方体铁盒装满了水,将水倒入一个长9厘米,宽8厘米的长方形水槽内,若铁皮厚度不计,那么水深是__________厘米.@#@答案:

@#@@#@3@#@解析:

@#@@#@水的体积:

@#@平方厘米,水深(水的高度)厘米.@#@ @#@@#@课后作业@#@作业1、@#@如图所示,有30个棱长为1米的正方体堆成一个四层的立体图形.请问:

@#@这个立体图形的表面积等于多少?

@#@@#@答案:

@#@@#@72平方米@#@解析:

@#@@#@首先,从上面往下面看,看到的图形是一个的正方形,面积是16平方米.@#@从下往上看,看到的也是一个的正方形,面积也是16平方米.@#@接着再从四个侧面看,这四个侧面都一样,看到的图形如图所示,正好包含10个面积为1平方米的小正方形,所以每个侧面的面积为10平方米.@#@这样,这个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就等于平方米.@#@ @#@@#@作业2、@#@所有表面积为150的长方体中,体积最大的是__________.@#@答案:

@#@@#@125@#@解析:

@#@@#@最优方案是正方体,其每个面的面积是,棱长为5cm,体积为.@#@ @#@@#@作业3、@#@给一个长、宽、高分别为10米、5米、4米的正方体房间粉刷,只粉刷墙壁和天花板,那么需要粉刷__________平方米.@#@答案:

@#@@#@170@#@解析:

@#@@#@长方体粉刷五个面,包括上面、左面、右面、前面和后面,即.@#@ @#@@#@作业4、@#@一个长方体底面是一个边长为20厘米的正方形,高为40厘米,如果把它的高增加5厘米,它的表面积会增加多少?

@#@@#@答案:

@#@@#@400平方厘米@#@解析:

@#@@#@高增加5厘米,它的表面积会增加4个长20厘米,宽5厘米的面,共增加平方厘米.@#@ @#@@#@作业5、@#@一个长方体侧面积是360平方厘米,高是9厘米,长是宽的倍,求它的表面积.@#@答案:

@#@@#@552平方厘米@#@解析:

@#@@#@长和宽的和为厘米,所以宽是厘米,长是厘米,表面积为平方厘米.@#@ @#@@#@作业6、@#@将一个长28厘米,宽18厘米的长方形铁片的四个角各截取一个边长为4的正方形.再将此铁片折成一个无盖的长方体容器.容器的容积为________立方厘米.@#@答案:

@#@@#@800@#@解析:

@#@@#@折成的长方体长,宽,高4,体积.@#@ @#@@#@作业7、@#@一个长方体,它的正面和上面的面积之和是90,如果已知它长宽高是三个连续的自然数,那么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__________.@#@答案:

@#@@#@336@#@解析:

@#@@#@.,经试验,只有满足要求,长方体的体积是.@#@ @#@@#@作业8、@#@用一根长为36分米的铁丝做一个长方体框架,并且要求长是宽的2倍,长宽高都是整数分米.如果不计损耗,可以做成长方体体积最大为_______立方分米.@#@答案:

@#@@#@<@#@@#@解析:

@#@@#@设宽为,长是,高是,所以体积是,后边三个数的和是固定的三个数相等的时候体积最大,这时,最大体积是.@#@ @#@@#@作业9、@#@

(1)棱长为2的正方体的体积是_____,表面积是______.@#@

(2)长宽高分别为1、2、3的长方体的体积是______,表面积是________.@#@答案:

@#@@#@

(1)8;@#@24

(2)6;@#@22@#@解析:

@#@@#@

(1)体积:

@#@,表面积:

@#@.

(2)体积:

@#@,表面积:

@#@.@#@ @#@@#@作业10、@#@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为3厘米、2厘米、1厘米.若它的棱长总和等于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总和,则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表面积之比是_________,长方体体积比正方体体积少__________立方厘米.@#@答案:

@#@@#@;@#@2平方厘米@#@解析:

@#@@#@长方体的棱包含4条长、4条宽、4条高,所以棱长长总和厘米,由此可求出正方体的棱长厘米.@#@长方体表面积平方厘米;@#@@#@正方体表面积平方厘米.@#@因此长方体表面积和正方体表面积之比为;@#@@#@而长方体体积立方厘米;@#@@#@正方体体积立方厘米.@#@所以长方体体积比正方体体积少2立方厘米.@#@ @#@@#@作业11、@#@一个长方体,如果高增加2厘米就成立正方体,而且表面积增加56平方厘米,原来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______________立方厘米.@#@答案:

@#@@#@245@#@解析:

@#@@#@通过第一个条件可以求出棱长为7,原来长方体的体积是.@#@";i:

7;s:

4296:

"北师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教学总结@#@本学期,我担任六年级三班和四班的数学教学工作,工作中我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主动与班主任团结合作,结合本班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

@#@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作以下总结:

@#@@#@一、认真钻研教材,明确指导思想。

@#@@#@教材以数学课程标准为依据,吸收了教育学和心理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致力于改变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在课堂中推进素质教育,力求体现三个面向的指导思想。

@#@目的是使学生体会数学与大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理解数学和运用数学的信心;@#@初步学会应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事实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二、认真备好课,突出知识传授与思想教育相结合。

@#@@#@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教学方法,认真写好教案。

@#@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后记。

@#@@#@三、注重课堂教学艺术,提高教学质量。

@#@@#@课堂强调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

@#@在课堂上我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培养学生多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

@#@本学期我把课堂教学作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数学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够充分发展作为教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把数学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提倡自主性“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与参与者。

@#@”这一观念的确立,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学习成了他们的需求,学中有发现,学中有乐趣,学中有收获,这说明:

@#@设计学生主动探究的过程是探究性学习的新的空间、载体和途径。

@#@@#@四、创新评价,激励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我把评价作为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手段,也作为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

@#@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既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

@#@更多地关注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获得了那些进步,具备了什么能力。

@#@使评价结果有利于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发展。

@#@@#@五、认真批改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

@#@@#@布置作业有针对性,有层次性,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做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讲评,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生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生思想的辅导,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解决他们的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

@#@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

@#@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使他们对数学产生了兴趣,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总之,一学期的教学工作,既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困惑,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不少的缺点。

@#@本人今后将在教学工作中,吸取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力争取得更好的成绩。

@#@@#@";i:

8;s:

5010:

"《百分数的认识》说课稿@#@一、说教材@#@《百分数的认识》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第四单元《百分数》的第一课时,是学生在学习了整数的认识、小数的认识、分数的认识以及熟练地掌握了通分的方法与技能后进行的学习,对于丰富学生的数感以及今后的百分数应用等有重要作用。

@#@@#@教材中安排了“派谁去罚点球”主题情境,让学生初步感知百分数产生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然后通过多方面、多层次的练习让学生丰富对这一概念的认知,其主导思想是让学生进一步感悟数学与生活的关系: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然后通过“问题情境——数学建模——解释应用”逐步地丰富和达成教育目的要求。

@#@@#@二、说学情。

@#@@#@学生进入课堂,并非白纸一张,不同的生活背景、不同的家庭情况等为课堂提供了多元的资源。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认识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其中包括:

@#@@#@

(一)生活基础@#@足球,学生生活较常见,有的学生还乐于参与其中,对于罚点球是不陌生的。

@#@生活中存在着较多的百分数,学生在生活中或有所见、或有所闻。

@#@如衣服上、牛奶上等等。

@#@这些为本节课的开展奠定了生活经验基础,成为促进学生深入学习和思考的课堂资源。

@#@@#@

(二)经验基础@#@A、知识经验@#@小数的认识、分数的认识以及通分知识了掌握,为本节课学生的自主建构百分数的意义,奠定了良好的知识基础,特别是通分的知识。

@#@@#@B、活动经验@#@在五年的学习生活中,探究、合作、自主等学习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起着潜意识导向的作用,而众多成功或不成功的经验也在正面或反面提供了问题索引。

@#@为本节课的开展,打下了较丰实的活动基础。

@#@@#@三、说教学目标@#@目标是活动的指南,也是一节课成功与否的判断标准。

@#@对于一节课具有重要的导向、评判的功能。

@#@本节课,在分析了教材内容以及学情之后,我确定了以下三个目标:

@#@@#@知识目标:

@#@在具体情境中,让学生感受到百分数产生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读、写百分数,理解感受百分数与分数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合作能力、探究能力、推理能力和语言合作交流能力等。

@#@@#@情感目标:

@#@结合相关信息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情感和节约的意识,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的读写百分数。

@#@@#@教学难点:

@#@结合生活实际理解百分数的意义,并体会分数与百分数的联系区别。

@#@@#@四、说教法@#@高年级的学生对于学习,他们渴求“有挑战的学习”,他们渴求能“自己学习”,因此,本节课我采取的教学策略是:

@#@@#@1、情境创设。

@#@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产生思考,在思考中合作交流,在合作交流中明悟。

@#@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觉、自主、自动地投入到学习中来。

@#@@#@2、合作探究。

@#@在“派谁罚点球?

@#@”的问题指引下,让学生通过合作、交流、辩论、计算等,来感悟百分数产生的必要性,来突破百分数意义的理解;@#@在多元的训练中,在说一说、写一写、比一比等,让学生在探究中一步一步地逼近“数学真实”。

@#@@#@五、说教学流程@#@本节课,我将遵循“感知——建构——应用——拓展”的教学主线来开展教学。

@#@@#@

(一)谈话感知@#@

(二)情境建构@#@1、体验百分数产生的必要性@#@2、运用生活中的百分数,构建百分数的意义。

@#@@#@3、概括百分数的意义@#@4、教学百分数的读写法@#@5、百分数与分数的联系区别@#@这是教学中的难点,纯语言的表达过于抽象,也不利于理解。

@#@因此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是通过练习的形式解决。

@#@@#@如:

@#@一堆煤有吨,运走了它的。

@#@@#@(三)应用提升@#@猜一猜下面的成语代表哪个百分数?

@#@@#@百发百中()百里挑一()十拿九稳()一箭双雕()@#@利用图形加深对百分数的认识,在应用中对百分数加以巩固,做到数型结合。

@#@利用成语来帮助理解百分数活跃课堂气氛。

@#@@#@(四)拓展总结@#@1、用一句含有百分数的话对自己本节课的表现或收获进行总结。

@#@@#@2、老师送你一句名言:

@#@天才=99%的汗水+1%的灵感,希望同学们能从这句名言中受到启发。

@#@@#@4@#@";i:

9;s:

4290:

"八年级数学月考试卷@#@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30分)@#@1、若有意义,则a的取值范围是()@#@ A.任意实数B.a≥1C.a≤1D.a≥0@#@2、下列各式中①;@#@②;@#@③;@#@④;@#@⑤;@#@⑥一定是二次根式的有()个。

@#@@#@A.1个B.2个C.3个D.4个@#@3、是整数,正整数n的最小值是()@#@ A.4B.3C.2D.0@#@4、如图,矩形ABCD中,AB=3,AD=1,AB在数轴上,若以点A为圆心,对角线AC的长为半径作弧交数轴的正半轴于M,则点M的坐标为()@#@ A.(2,0)B.()@#@C.()D.()@#@5、如图,透明的圆柱形容器(容器厚度忽略不计)的高为12cm,底面周长为10cm,在容器内壁离容器底部3 @#@cm的点B处有一饭粒,此时一只蚂蚁正好在容器外壁,且离容器上沿3 @#@cm的点A处,则蚂蚁吃到饭粒需爬行的最短路径是( @#@ @#@ @#@)@#@A.13cm @#@ @#@ @#@B.cm @#@ @#@ @#@C.cm @#@ @#@ @#@D.cm@#@@#@4题5题8题@#@@#@6、下列式子是最简二次根式的是()@#@A.B.C.D.@#@7.、下列命题①如果,,为一组勾股数,那么,,仍是勾股数;@#@②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边是5、12,那么斜边必是13;@#@③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边是12、25、21,那么此三角形必是直角三角形;@#@④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三边是,,(),那么。

@#@其中正确的是()@#@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8、如图是一株美丽的勾股树,其中所有的四边形都是正方形,所有的三角形都是直角三角形.若正方形A,B,C,D的边长分别是3,5,2,3,则最大正方形E的面积是(  )@#@A.13B.26C.47D.94@#@ 9、如图,△ABC中,∠C=90°@#@,AC=3,∠B=30°@#@,点P是BC边上的动点,则AP长不可能是()@#@A.3.5B.4.2C.5.8D.7@#@10、如图,将边长为8cm的正方形ABCD折叠,使点D落在BC边的中点E处,点A落在F处,折痕为MN,则线段CN长是(  )@#@A.3cmB.4cmC.5cmD.6cm@#@@#@9题10题@#@二、填空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15分)@#@11、最简二次根式可以可以合并,则a的值为_________@#@12.、计算:

@#@=_________.@#@13、木工做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桌面,已知桌面的长为60cm,宽为32cm,对角线为68cm,这个桌面_______(填“合格”或者“不合格”)@#@14、在.△ABC中,边AB=15,AC=13,高AD=12,则△ABC的周长是________@#@15、若实数在数轴的位置如图所示,则化简____________ @#@@#@-a-b@#@三、解答题(共75分)@#@16.(10分)计算@#@

(1)(﹣3)0﹣+|1﹣|+@#@

(2).@#@17.先化简,再求值:

@#@()÷@#@(﹣1),其中a=2﹣.(8分)@#@18.(8分)已知x=+3,y=﹣3,求下列各式的值:

@#@@#@

(1)x2﹣2xy+y2@#@

(2)x2﹣y2.@#@19、(12分)

(1)已知的小数部分是a,的整数部分是b,求的值。

@#@@#@

(2)已知x,y为实数,且,求的值。

@#@@#@20、(9分)如图,某住宅小区在施工过程中留下了一块空地,已知AD=4米,CD=3米,∠ADC=90°@#@,AB=13米,BC=12米,小区为美化环境,欲在空地上铺草坪,已知草坪每平方米100元,试问用该草坪铺满这块空地共需花费多少元?

@#@@#@21、(10分)如图,小方格都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

(1)求AB、BC的长度.@#@

(2)用勾股定理的知识证明:

@#@∠ABC=90°@#@.@#@ @#@22、如图7,四边形ABCD中,.试判断的形状,并说明理由.(8分)@#@C@#@B@#@A@#@D@#@图7@#@23.(10分)观察下列各式及其验证过程:

@#@@#@

(1)按照上述两个等式及其验证过程的基本思路,猜想的变形结果并进行验证;@#@@#@

(2)针对上述各式反应的规律,写出用n(n为任意自然数,且)表示的等式,并说明它成立.@#@";i:

10;s:

6028:

"2、数的产生、十进制计数法、亿以上数的认识习题精选@#@数的产生-十进制计数法 @#@  一、写出下面各数。

@#@@#@  1.五十亿四千万零七百 @#@写作( @#@ @#@ @#@ @#@ @#@ @#@ @#@ @#@ @#@ @#@ @#@ @#@ @#@ @#@ @#@ @#@ @#@)@#@  2.八百亿零二十万七千 @#@写作( @#@ @#@ @#@ @#@ @#@ @#@ @#@ @#@ @#@ @#@ @#@ @#@ @#@ @#@ @#@ @#@ @#@)@#@  3.三十亿五千万五千 @#@ @#@ @#@写作( @#@ @#@ @#@ @#@ @#@ @#@ @#@ @#@ @#@ @#@ @#@ @#@ @#@ @#@ @#@ @#@ @#@)@#@  二、填空@#@  1.最小的自然数是( @#@ @#@ @#@)。

@#@@#@  2.与亿位相邻的两个数位分别是( @#@ @#@ @#@)和( @#@ @#@ @#@)。

@#@@#@  3.( @#@ @#@ @#@)个一万是十万,10个一百万是( @#@ @#@ @#@)。

@#@@#@  4.一千亿里有( @#@ @#@ @#@)个亿,十亿是( @#@ @#@ @#@)个一千万。

@#@@#@  三、按要求写数@#@  1.最大的九位数是(不许重复)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最小的九位数是(不许重复)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不读“0”的十位数是(不许重复)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参考答案@#@  一、写出下面各数。

@#@@#@  1.5040000700@#@  2.80000207000@#@  3.3050005000@#@  二、填空@#@  1.0@#@  2.十亿位,千万位@#@  3.10,一千万@#@  4.1000,100@#@  三、按要求写数@#@  1.987654321@#@  2.102345678@#@  3.只要把0放到亿级、万级或者个级的末尾,其他数位的数字不重复即可@#@亿以上数的认识@#@  一、你能把下列信息里的数读出来吗?

@#@@#@  1.人的脑神细胞约有1400000000个。

@#@( @#@ @#@ @#@ @#@ @#@ @#@ @#@ @#@ @#@ @#@ @#@ @#@ @#@ @#@ @#@ @#@ @#@)。

@#@@#@  2.全球人口约有6100000000人。

@#@( @#@ @#@ @#@ @#@ @#@ @#@ @#@ @#@ @#@ @#@ @#@)。

@#@@#@  3.2004年上海城乡居民存款达658461000000元。

@#@( @#@ @#@ @#@ @#@ @#@ @#@ @#@ @#@ @#@ @#@ @#@)。

@#@@#@  4.印度人口仅次于我国,居世界第二位,约为1049700118人。

@#@( @#@ @#@ @#@ @#@ @#@ @#@ @#@ @#@ @#@ @#@ @#@ @#@ @#@ @#@ @#@ @#@)@#@  二、照样子,写一写。

@#@@#@  1.723500000000=7235亿 @#@ @#@ @#@ @#@ @#@ @#@ @#@ @#@ @#@ @#@ @#@46680000000≈( @#@ @#@ @#@ @#@ @#@ @#@ @#@ @#@ @#@)亿@#@  2.8000000000≈( @#@ @#@ @#@ @#@ @#@ @#@ @#@)亿 @#@ @#@ @#@ @#@ @#@ @#@ @#@987764000≈( @#@ @#@ @#@ @#@ @#@ @#@ @#@ @#@ @#@)亿@#@  3.325680000000≈( @#@ @#@ @#@ @#@ @#@ @#@ @#@)亿 @#@ @#@ @#@ @#@ @#@87900000000≈( @#@ @#@ @#@ @#@ @#@ @#@ @#@ @#@ @#@)亿@#@  三、请你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 427□800≈427万 @#@ @#@ @#@ @#@ @#@9□2400000≈10亿 @#@ @#@ @#@ @#@ @#@ @#@32□6740005≈33亿@#@ @#@  □□8465306≈6亿 @#@ @#@ @#@ @#@189□058≈190万 @#@ @#@ @#@ @#@ @#@ @#@ @#@9□8765430≈□亿@#@  四、小调查:

@#@从报纸、杂志中找出5个精确数,5个近似数,说一说你认为生活中什么时候需要用近似数?

@#@@#@参考答案@#@  一、@#@  1.1400000000 @#@ @#@ @#@十四亿@#@  2.6100000000 @#@ @#@ @#@六十一亿@#@  3.658461000000 @#@ @#@ @#@六千五百八十四亿六千一百万@#@  4.1049700118 @#@ @#@ @#@十亿四千九百七十万零一百一十八@#@  二、@#@  1.46680000000≈(467)亿@#@  2.8000000000=(80)亿 @#@ @#@ @#@ @#@ @#@ @#@ @#@987764000≈(10)亿@#@  3.325680000000≈(3257)亿 @#@ @#@ @#@ @#@ @#@87900000000=(879)亿@#@  三、@#@  427□800≈427万(0~4) @#@ @#@ @#@ @#@ @#@ @#@ @#@ @#@ @#@9□2400000≈10亿(5~9) @#@ @#@ @#@@#@  32□6740005≈33亿(5~9) @#@ @#@ @#@ @#@ @#@ @#@□□8465306≈6亿(55~64) @#@ @#@ @#@ @#@@#@  189□058≈190万(5~9) @#@ @#@ @#@ @#@ @#@ @#@ @#@ @#@9□8765430≈9亿(0~4)@#@  四、略@#@";i:

11;s:

5479:

"@#@笋庄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学计划@#@吴守燕@#@2017.2@#@一、班级情况分析@#@在经过了一年半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

@#@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

@#@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

@#@虽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孩子的成绩都不错,但是成绩不能代表他学习数学的所有情况,只有在课堂和数学学习的活动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习的真实状况。

@#@因此对这些学生,我应该更多关注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让学生在思维中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

@#@@#@二、指导思想:

@#@@#@教学工作面向四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与时俱进。

@#@教育学生爱祖国,爱人民,为社会培养一代新人。

@#@教学内容力求丰富充实,形式灵活多样,培养学生开创思维,发挥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以江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栋梁人才。

@#@@#@三、学期教学目标@#@1、结合分物活动,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把一些物品平均分后有时会有余数,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并能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结合实际情境,使学生体会到要遵循的运算顺序,能根据这些运算顺序计算有关问题,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结合实例,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有比“百”大的数,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使学生体验到“一千”“一万”有多大,并能结合实际,对万以内的数进行估计;@#@了解万以内的数位顺序,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会用万以内的数进行表达和交流,会用词语或符号来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培养学生的数感。

@#@@#@4、结合具体情境,探索计算万以内加减法及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养成对计算结果的大致范围进行估计的习惯;@#@能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能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5、借助实践活动,认识八个方向;@#@给定一个方向,能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认识简单的路线图,能根据路线图说出出发地到目的地行走的方向和途经的地方。

@#@@#@6、通过动手操作和实际活动,使学生初步体验“1千米”“1分米”“1毫米”;@#@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

@#@@#@7、通过生活情境认识角,能辨认直角、锐角、钝角;@#@通过动手操作,知道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直观认识平行四边形。

@#@@#@8、经历简单的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过程。

@#@@#@9、会读统计表,会在方格纸上绘制条形统计图;@#@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并能作出一些简单的预测。

@#@@#@10、通过一些相应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初步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应用;@#@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四、教学的具体措施@#@1、加强学生的口算能力。

@#@采取课前速算、听算、对手互考等形式。

@#@@#@2、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形式多样的练习和游戏。

@#@@#@3、充分利用学具,让学生充分理解所学的内容,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4、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理解所学内容。

@#@例如:

@#@万以内数认识。

@#@让学生收集超市的一些宣传单上一些物品的价格来加深对三、四位数的认识,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的道理。

@#@@#@5、增加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 @#@ @#@6、结合本册的数学知识,加强能力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 @#@ @#@7、教学数的读、写,利用利用计数器和数位表,总结概括出法则。

@#@@#@ @#@ @#@8、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解题时让学生寻求不同的方法,来培养学生的思维的灵活性。

@#@@#@五、教学进度表@#@周次@#@时间@#@教学内容@#@备注@#@1@#@2.12—2.18@#@分苹果——分草莓@#@2@#@2.19—2.25@#@租船——小熊购物@#@3@#@2.26—3.4@#@花店买花——练习二@#@4@#@3.5—3.11@#@过河——认识路线@#@5@#@3.12—3.18@#@练习课——数一数@#@6@#@3.19—3.25@#@拨一拨——练习五@#@7@#@3.26—4.1@#@铅笔有多长—1千米有多长@#@8@#@4.2—4.8@#@练习六——走进乡村@#@9@#@4.9—4.15@#@买电器—回收废电池@#@10@#@4.16—4.22@#@小小图书馆——练习七@#@11@#@4.23—4.29@#@认识图形(角)——练习八@#@12@#@4.30—5.6@#@认识图形(角)——练习八@#@13@#@5.7—5.13@#@长方形与正方形、平行四边形@#@14@#@5.14—5.20@#@欣赏与计——运白菜@#@15@#@5.21—5.27@#@买洗衣机—整理与复习

(二)@#@16@#@5.28—6.3@#@美丽的植物园—统计图表@#@17@#@6.4—6.10@#@总复习@#@18@#@6.11—6.17@#@复习@#@19@#@6.18—6.24@#@复习@#@20@#@6.25—6.31@#@期末考试总结@#@5@#@";i:

12;s:

4104:

"《乘法结合律与交换律》教学反思@#@本课是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乘法》中的第三节,它是在学习了两位数乘三位数乘法和初次体验有趣算式规律探索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

@#@对于乘法的交换律,学生学习表内乘法时有了初步体验,知道根据一句口诀能写两道乘法算式,知道互换乘数位置得数相同;@#@并且在乘法的验算中已经初步运用过交换律,只不过他们还没有清楚地意识到这就是乘法交换律。

@#@理解乘法结合律对学生来说还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本节课应该让学生重点研究乘法结合律。

@#@教材主要把认识乘法结合律放在学生自主探索中,通过创设情境活动,让学生逐步发现乘法计算中的特殊现象。

@#@这样安排不仅是让学生能发现乘法运算定律,更主要的是让学生经历探索过程。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数学思想方法比数学知识本身更为重要。

@#@在学生自主探索的过程中,我引导学生通过猜测、验证、归纳、应用等学习形式,采用启发式教学方式,由浅入深,从直观到规律,让学生经历感受数学规律的探索过程与方法。

@#@@#@通过反思我认为在本课的教学中,有以下几个亮点:

@#@@#@1、在开课加入复习口算,通过5×@#@2、25×@#@4、125×@#@8等的计算,使学生明确:

@#@这乘积是一个特殊的整十、整百、整千数,会给学生的计算带来很大的帮助,为后面的教学做好铺垫。

@#@@#@2、探索数学规律是有一个过程的,对于这个过程的认识不是教师传授的,而是学生自己体验感受的,对学生已有的体验与感受及时的归纳总结,是提高探索能力的重要一环。

@#@本节课我力求突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思想,整个教学过程体现以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为主,通过学生的观察、验证等形式,让学生通过大量的感性材料(算式等式)去感受,再经过学生的大胆交流,自然概括出乘法结合律的内容,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但是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主要表现在:

@#@@#@1、没有将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落到实处,没有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还有就是我讲的话过多,学生在课上充当“观众”,被动的接受,或者“坐享”其他同学之成。

@#@@#@2、语言缺乏亲切感、缺乏准确性和严谨性,部分学生的积极性没有充分调动。

@#@课堂上不能灵机变动,没有充分利用课堂资源。

@#@提出的问题不是特别清楚,以至于学生不能及时的发现规律。

@#@@#@3、在归纳乘法结合律的内容时,主观上是时间紧张,可课后想想,实际上是引导不到位。

@#@课堂学生气氛不够活跃,思维不积极,学生没有全部参与进来,我有将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学生的意图。

@#@在介绍结合律时,应及时重点引导学生发现“括号的位置不同”。

@#@突出括号的位置不同说明什么?

@#@这里引导不到位。

@#@@#@4、在教学中,有点偏于关注部分学生,要注意与全体学生的交流,让所有人都能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并且在平时教学中,多注意学生的养成教育,教会学生“倾听”。

@#@@#@5、练习量不够。

@#@由于在课堂的细节没有设计和处理,语言不够精炼,导致总结归纳的时间过长,习题没有完成,学生没有更好的进行巩固理解。

@#@@#@从上面的失误中我得出:

@#@教师不但要预设教学,更要关注学生,要提前备学生,只有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

@#@@#@总之,要想上好每一节课,教师要不断学习、不断反思,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在课堂资源生成方面多下功夫。

@#@真正做到:

@#@吃透教材、把握学生、选好教法、达成目标。

@#@使每节课师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高效地完成,使学生学有所获。

@#@@#@";i:

13;s:

3203:

"百分数

(二)测试题@#@一、填空题@#@1、30÷@#@()=0.5=()%=()成=()折@#@2、()是13的20%,75比()多25%,()比16少40%。

@#@@#@3、一件衣服以原价的八五折出售,可以把()看作单位“1”,现价比原价降低()%。

@#@@#@4、今年小麦产量比去年增产二成三,表示今年比去年增产()%,也就是今年的产量相当于去年的()%。

@#@@#@5、某批玉米种子的发芽率是96%,也就是指()是()的96%。

@#@@#@6、做800个零件,有760个是正品,这批零件的正品率是()%,次品率是()%。

@#@@#@7、跑完240米的一段路,小明用时40秒,小亮用时50秒,小明所用的时间比小亮所用的时间少()%。

@#@@#@8、在○里填上“﹥”、“﹤”、或“=”。

@#@@#@1.6○160%8.5%○0.859○90%八八折○88%@#@二、判断题@#@1、1千米的50%就是50%千米。

@#@()@#@2、某商品先降价20%,又涨价20%,现价与原价相等。

@#@()@#@3、10克海水中含盐2克,盐占海水的20%。

@#@()@#@4、实际产量比计划产量增长15%,表示实际产量是计划产量的@#@115%。

@#@()@#@5、某校种树,先种了150棵,12棵没有成活,后来又补种了12棵,全活了,这批树苗的成活率是100%。

@#@()@#@三、选择题@#@1、某小学今年的学生数量比去年增加10%,今年的学生数量是去年的()%@#@A、90B、110C、10@#@2、二班人数的40%是女生,三班人数的45%是女生,两班女生人数相等。

@#@那么二班的人数()三班的人数。

@#@@#@3、A的25%和B的20%相等,则A与B的比是()@#@A、5:

@#@4B、4:

@#@5C、2:

@#@3@#@4、甲数是200,乙数比甲数大10%,乙数是()@#@A、40B、20C、220D、220%@#@5、某种商品现在售价4元,比原价降低1元,降低了()%@#@A、33.3B、25C、20@#@四、只列式不计算@#@五、解决问题:

@#@@#@1、学校四月份付水费2000元,五月份比四月份节约500元,节约了百分之几?

@#@@#@2、盖一座楼,实际投资300万元,比计划多投资60万元,实际比计划多投资百分之几?

@#@@#@3、一辆汽车形式全程的40%,距离终点还有270米。

@#@全程多少米?

@#@@#@4、电视机厂去年生产彩电8400台,比前年增产20%,前年生产彩电多少台?

@#@@#@5、挖一条水渠,第一天挖了20%,第二天挖了60%,还剩320米没有挖。

@#@这条水渠长多少米?

@#@@#@6、少先队员在山坡上栽的松树是柏树的25%,松树比柏树少150棵,柏树有多少棵?

@#@@#@7、小丽存入银行1500元,如果年利率按3.25%计算,一年到期后她可获得本金和税后利息一共多少元?

@#@(利息税20%)@#@8、彩电3000元,空调比彩电贵50%,彩电比洗衣机便宜25%。

@#@@#@

(1)买一台空调需要多少元?

@#@@#@

(2)洗衣机的价格是多少元?

@#@@#@3@#@";i:

14;s:

22528:

"巧算周长@#@[本讲要点]: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这两个公式看起来十分简单,但用途十分广泛,借助等量转化的方法,可以巧妙的计算出许多直角多边型的周长问题。

@#@这是因为直角多边形总可以分割成若干个正方形或长方形。

@#@@#@[例题分析]:

@#@@#@例1 求下图这个多边形的周长。

@#@@#@A@#@B@#@C@#@D@#@E@#@F@#@①@#@5㎝@#@10㎝@#@分析解答:

@#@@#@如图②所示,线段ED=线段FG,线段EF=线段DG,因此线段AF+ED=AG,线段FE+DC=GC,所以原来这个多边形的周长正好是长方形ABCG的周长:

@#@@#@(8+10)×@#@2=36(㎝)。

@#@@#@A@#@B@#@C@#@D@#@E@#@F@#@G@#@②@#@8㎝@#@10㎝@#@ @#@例2求下面两个图形的周长(单位:

@#@厘米)。

@#@@#@ @#@分析解答:

@#@@#@

(1)与例1类似,可以移补成一个长(15+10+15)厘米、宽(12+20厘米的长方形,所以周长为@#@  (15+10+15)×@#@2+(12+20)×@#@2=144(厘米)。

@#@@#@

(2)设想先把长20厘米的线段向上平移到两条长15厘米的线段中间,构成一个长60厘米,宽(15+20+15)厘米的长方形,此时,还有两条长35厘米的竖线段。

@#@所以周长为@#@60×@#@2+(15+20+15)×@#@2+35×@#@2=290(厘米)。

@#@@#@例3下图是一个方形螺线。

@#@已知两相邻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均为1厘米,求螺线的总长度。

@#@@#@分析解答:

@#@@#@如左下图所示,按箭头方向转动虚线部分,于是得到了三个边长分别为3,5,7厘米的正方形和中间一个三边图形(见右下图)。

@#@所以螺线总长度为@#@  (3+5+7)×@#@4+1×@#@3=63(厘米)。

@#@@#@[学习贴士]:

@#@@#@1.运用“平移方法”把它转化为标准的长方形或正方形,再利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公式进行计算。

@#@@#@2.注意转化前后,周长是增加,还是减少,还是不变。

@#@@#@练习检测:

@#@@#@模仿练习@#@1@#@☆@#@求下图多边形的周长。

@#@(单位:

@#@分米)30dm@#@ 5@#@5@#@ 10 10@#@2@#@☆@#@试求下左图的周长(单位:

@#@厘米)。

@#@50cm@#@ @#@3@#@☆@#@上右图是由边长为1厘米的11个正方形堆成的“土”字图形。

@#@试求出其周长。

@#@24cm@#@提高练习@#@4@#@☆☆@#@下图是某小学教学楼的平面示意图,设计者在图上只标明了三条线段的长度(单位:

@#@米)。

@#@请你算出它的周长。

@#@144m@#@5@#@☆☆@#@如下图所示,一个正方形被分成了三个相同的长方形。

@#@如果其中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16米,那么这个正方形的周长是多少米?

@#@24m@#@综合应用@#@6@#@☆☆☆@#@下图是由七个长5厘米、宽3厘米的相同长方形经过竖放、横放而成的图形。

@#@求这个图形的周长。

@#@76cm@#@学习评价:

@#@我得了()颗☆。

@#@@#@需要几个月@#@[本讲要点]:

@#@@#@这是一个生活中常常会遇到的情境,是关于“需要几个月攒够钱买一样东西”等实际问题,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思想,并将数学与生活实际更加紧密的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够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例题分析]:

@#@@#@例1 每台电视机580元,平均每个月节余225元,几个月的钱才可以买一台洗衣机?

@#@@#@分析解答:

@#@@#@方法一:

@#@一二三@#@225450675@#@方法二:

@#@225+225=450(元)@#@450+225=675(元)@#@675元>@#@580元@#@答:

@#@三个月的钱可以买一台洗衣机。

@#@@#@方法三:

@#@580-225=355(元)@#@355-225=130(元)@#@225元>@#@130元@#@答:

@#@三个月的钱可以买一台洗衣机。

@#@@#@例2王爷爷买了一台价值1200元的电冰箱。

@#@先付500元,余下的部分每月付260元,几个月能付清。

@#@@#@分析解答:

@#@@#@王爷爷已经先付了500,所以还要再还1200-500=700元。

@#@于是再每月去还260元。

@#@@#@方法类似例1,这里以方法二为例子作为解释。

@#@@#@1200-500=700(元)@#@260+260=520(元)@#@520+260=780(元)@#@780元>@#@700元@#@答:

@#@3个月能付清。

@#@@#@例3一台电视机2680元,爸爸每月收入1800元,妈妈每月收入1600元。

@#@@#@

(1)小军一家每月的生活费需要2500元,每月能节约多少元?

@#@@#@

(2)几个月节余的钱能买到这台电视?

@#@@#@分析解答:

@#@@#@第一小问的解题思路时把爸爸每月的收入和妈妈每月的收入加起来,再减去一个月需要的生活费,剩下的就是每月能够节约的钱。

@#@@#@

(1)1800+1600-2500=900(元)@#@

(2)900+900=1800(元)@#@1800+900=2700(元)@#@2700元>@#@2680元@#@答:

@#@每月能节约900元,3个月介于的钱能卖这台电视。

@#@@#@[学习贴士]:

@#@@#@1.运用线段图的方式清晰直观的表示出几个月能够存多少钱。

@#@@#@2.运用“累加”“递减”的方式,简单明了的描述存钱的过程,清晰的解决问题。

@#@@#@练习检测:

@#@@#@模仿练习@#@1@#@☆@#@求下图多边奶奶每个月能够领取补助180元,爸爸妈妈每个月给奶奶寄来800元,奶奶八月份花了750元,奶奶八月份节余了多少钱?

@#@230元@#@2@#@☆@#@一台电视机要2100元,小明的爸爸每月能节余420元,节余几个月才能买的起这个电视机?

@#@5个月@#@提高练习@#@3@#@☆☆@#@王阿姨买了一台价值1400元的空调。

@#@先付400元,余下的部分每月付340元,几个月能付清。

@#@3个月@#@4@#@☆☆@#@一台笔记本电脑要4500元,爸爸每月收入2700元,妈妈每月收入2500元。

@#@@#@

(1)小军一家每月的生活费需要3600元,每月能节约多少元?

@#@1600元@#@

(2)几个月节余的钱能买到这台电视?

@#@3个月@#@5@#@☆☆☆@#@综合应用@#@一台电冰箱要1500元,一台洗衣机要1200元,王奶奶每个月能领到720元补助,王爷爷每个月能领到810补助,每个月家庭开支需要1200元,如果先付500元,还需要几个月才能买到电冰箱和洗衣机?

@#@7个月@#@学习评价:

@#@我得了()颗☆。

@#@@#@购物@#@[本讲要点]:

@#@@#@主要学习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除法,并运用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以“购物”这一情境为依托,相继呈现了多个问题,抽象出除法算式,经历把“分物活动”用“除法算式表示”的过程,理解并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体会除法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发展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题分析]:

@#@@#@例1王老师带100元给同学们买文具,还剩12元。

@#@她可能买的是什么?

@#@@#@三角尺圆珠笔日记本彩笔铅笔盒@#@3元2元4元7元6元@#@分析解答:

@#@@#@这是一个综合性、开放性较强的问题,目的是培养学生根据问题正确选择信息的能力,并让学生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

@#@@#@100-12=88(元)@#@88÷@#@2=44(支)@#@88÷@#@4=22(本)@#@答:

@#@她可能买了44支圆珠笔或22本日记本。

@#@@#@例2王阿姨买了4盒水彩笔,给了售货员100元,找回16元,每盒水彩笔多少元?

@#@@#@文具盒书包钢笔水彩笔@#@8元88元4元?

@#@元@#@分析解答:

@#@100-16=84(元)@#@84÷@#@4=21(元)@#@答:

@#@每盒水彩笔21元。

@#@@#@练习检测:

@#@@#@模仿练习@#@1@#@☆@#@求下图多边妙想用100元买了一些相同的食品,还剩40元。

@#@她可能买的是那种食品?

@#@@#@饼干果汁面包汽水@#@12元3元6元4元@#@5盒饼干或20瓶果汁或10片面包或15瓶汽水@#@2@#@☆@#@李老师给售货员100元,买了3个足球,找回7元,每个足球多少元?

@#@@#@31元@#@3@#@☆☆@#@提高练习@#@松树每捆4棵40元柏树每捆3棵36元柳树每棵8元杨树?

@#@元@#@

(1)每棵柏树多少元?

@#@12元@#@

(2)一棵松树与一棵柳树比,哪个贵,贵多少?

@#@松树比柳树贵2元@#@(3)三

(1)班用全班同学捐的100元买了6棵柏树,还剩多少元?

@#@剩下的前正好买了4棵杨树,每棵杨树多少元?

@#@剩28元。

@#@7元。

@#@@#@4@#@☆☆☆@#@综合应用@#@@#@妙想前三天看了39页。

@#@@#@

(1)妙想前3天平均每天看多少页?

@#@13页@#@

(2)妙想借的故事书共119页。

@#@照这样看下去,她一个星期能看完吗?

@#@不能@#@(3)如果想按时看完,从第4天起,她平均每天要看多少页?

@#@20页@#@@#@学习评价:

@#@我得了()颗☆。

@#@@#@思维挑战@#@1.王老师带100元给同学们买文具,还剩12元。

@#@她可能买的是什么?

@#@@#@三角尺圆珠笔日记本彩笔铅笔盒@#@3元2元4元7元6元@#@44支圆珠笔或22本笔记本@#@2.王阿姨买了4盒水彩笔,给了售货员100元,找回16元,每盒水彩笔多少元?

@#@@#@文具盒书包钢笔水彩笔@#@8元88元4元?

@#@元@#@21元@#@3.妙想用100元买了一些相同的食品,还剩40元。

@#@她可能买的是那种食品?

@#@@#@饼干果汁面包汽水@#@12元3元6元4元@#@5盒饼干或20瓶果汁或10片面包或15瓶汽水@#@4.李老师给售货员100元,买了3个足球,找回7元,每个足球多少元?

@#@@#@31元@#@5.松树每捆4棵40元柏树每捆3棵36元柳树每棵8元杨树?

@#@元@#@

(1)每棵柏树多少元?

@#@@#@12元@#@

(2)一棵松树与一棵柳树比,哪个贵,贵多少?

@#@@#@松树比柳树贵2元@#@(3)三

(1)班用全班同学捐的100元买了6棵柏树,还剩多少元?

@#@剩下的前正好买了4棵杨树,每棵杨树多少元?

@#@@#@剩28元。

@#@7元。

@#@@#@6.妙想前三天看了39页。

@#@@#@

(1)妙想前3天平均每天看多少页?

@#@@#@13页@#@

(2)妙想借的故事书共119页。

@#@照这样看下去,她一个星期能看完吗?

@#@@#@不能@#@(3)如果想按时看完,从第4天起,她平均每天要看多少页?

@#@20页@#@7.每台电视机580元,平均每个月节余225元,几个月的钱才可以买一台洗衣机?

@#@@#@8.王爷爷买了一台价值1200元的电冰箱。

@#@先付500元,余下的部分每月付260元,几个月能付清?

@#@@#@9.一台电视机2680元,爸爸每月收入1800元,妈妈每月收入1600元。

@#@@#@

(1)小军一家每月的生活费需要2500元,每月能节约多少元?

@#@@#@

(2)几个月节余的钱能买到这台电视?

@#@@#@10.奶奶每个月能够领取补助180元,爸爸妈妈每个月给奶奶寄来800元,奶奶八月份花了750元,奶奶八月份节余了多少钱?

@#@@#@11.一台电视机要2100元,小明的爸爸每月能节余420元,节余几个月才能买的起这个电视机?

@#@@#@12.王阿姨买了一台价值1400元的空调。

@#@先付400元,余下的部分每月付340元,几个月能付清。

@#@@#@13.一台笔记本电脑要4500元,爸爸每月收入2700元,妈妈每月收入2500元。

@#@@#@

(1)小军一家每月的生活费需要3600元,每月能节约多少元?

@#@@#@

(2)几个月节余的钱能买到这台电视?

@#@@#@14.一台电冰箱要1500元,一台洗衣机要1200元,王奶奶每个月能领到720元补助,王爷爷每个月能领到810补助,每个月家庭开支需要1200元,如果先付500元,还需要几个月才能买到电冰箱和洗衣机?

@#@@#@15.求下面图形的周长(单位:

@#@厘米)。

@#@@#@@#@A@#@B@#@C@#@D@#@E@#@F@#@5㎝@#@10㎝@#@17.求下图多边形的周长。

@#@(单位:

@#@分米)@#@5@#@@#@ @#@10 @#@18.下图是一个方形螺线。

@#@已知两相邻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均为1厘米,求螺线的总长度。

@#@@#@19.上右图是由边长为1厘米的11个正方形堆成的“土”字图形。

@#@试求出其周长。

@#@@#@20.如下图所示,一个正方形被分成了三个相同的长方形。

@#@如果其中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16米,那么这个正方形的周长是多少米?

@#@@#@第一讲整十、整百、整千数除以一位数@#@本讲要点:

@#@@#@通过情景的引入,让孩子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数学小故事:

@#@@#@有一天,数字卡片在一起吃午饭的时候,最小的一位说起话来了。

@#@0弟弟说:

@#@“我们大家伙儿,一起拍几张合影吧,你们觉得怎么样?

@#@”0的兄弟姐妹们一口齐声的说:

@#@“好啊。

@#@”8哥哥说:

@#@“0弟弟的主意可真不错,我就做一回好人吧,我老8供应照相机和胶卷,好吧?

@#@”老4说话了:

@#@“8哥,好是好,就是太麻烦了一点,到不如用我的数码照相机,就这么定了吧。

@#@”于是,它们变忙了起来,终于÷@#@号帮它们拍好了,就立刻把数码照相机送往冲印店,冲是冲好了,电脑姐姐身手想它们要钱,可它们到底谁付钱呢?

@#@它们一个个呆呆的望着对方,这是电脑姐姐说:

@#@“一共240元钱,你们一共8个兄弟姐妹,平均一人付多少元钱?

@#@”在它们8个人中,就数老六最聪明,这回它还是第一个算出了结果,你知道它是怎么算出来的吗?

@#@@#@例题分析:

@#@@#@例题1口算:

@#@@#@60÷@#@3200÷@#@5240÷@#@8120÷@#@4560÷@#@7900÷@#@3210÷@#@3270÷@#@9@#@解答:

@#@2040303080307030@#@例题2解决问题:

@#@@#@一本书有180页@#@

(1)奇思用6天看完这本书,他平均每天看多少页?

@#@@#@

(2)笑笑已经看了80页,剩下的要在5天内看完,平均每天要看多少页?

@#@@#@(3)想一个生活中用(180-80)÷@#@5解决的数学问题,与同伴说一说。

@#@@#@解答:

@#@

(1)总数÷@#@每份个数=每份数,180÷@#@6=30(页)@#@

(2)要先算出剩下多少页,再平均分,(180-80)÷@#@5@#@(3)三年级买了180枝钢笔,颁发给获奖的同学们80枝,剩下的平均分给5个班级,每个班级分到几枝?

@#@@#@练习检测:

@#@@#@基础练习@#@1@#@☆@#@口算@#@35÷@#@736÷@#@9660÷@#@3700÷@#@7@#@350÷@#@7360÷@#@9400÷@#@890÷@#@3@#@3500÷@#@73600÷@#@9240÷@#@3810÷@#@9@#@提高练习@#@填一填@#@

(1)

(2)@#@×@#@@#@30@#@40@#@80@#@2@#@6@#@7@#@×@#@@#@20@#@3@#@150@#@5@#@200@#@8@#@3@#@☆☆☆@#@综合应用@#@180名同学排队@#@队伍列数@#@平均每列人数@#@2列@#@3列@#@6列@#@9列@#@4@#@☆☆☆@#@解决问题@#@童话故事一共有240页。

@#@@#@

(1)兰兰8天看完这本书,平均每天看几页?

@#@@#@

(2)丁丁已经看了140页,剩下的要在两天内看完,平均每天要看多少页?

@#@@#@(3)结合情境,说说算式204-30×@#@5的意思。

@#@@#@学习评价:

@#@我得了()颗☆。

@#@@#@第二讲神奇的小数点@#@本讲要点:

@#@@#@会简单比较小数的大小,发展数感,感受小数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数学小故事:

@#@@#@  黑乎乎的小家伙双手叉腰,站在零国王的光头顶上,满脸不高兴的样子:

@#@“谁是跳蚤?

@#@你睁开眼好好看看我到底是谁?

@#@”@#@  零国王也双手一叉腰:

@#@“你总呆在我头顶上,我知道你是谁?

@#@”@#@  “好,好,我跳下来,叫你仔细看看。

@#@”说完,小家伙“噌”的一声跳到了地上。

@#@@#@  零国王定睛一看,高兴地说:

@#@“噢,是小数点呀!

@#@咱们可是好久没见面了。

@#@”@#@  小数点左右晃了晃说:

@#@“可不是。

@#@咳,零国王,今天我带你去看个热闹,走!

@#@”小数点说完,也不管零国王是否同意,拉着零国王就走。

@#@@#@  零国王拉着小华:

@#@“走,你也一起去看看热闹。

@#@”@#@  小数点拉着他们来到一座舞台的前面。

@#@舞台上面挂着一幅横幅,上写“看谁的本领大”。

@#@两个块头大小差不多,个子高矮也差不多的数,在台上比试武艺。

@#@@#@  两个数你一拳我一脚,打得好不热闹。

@#@台下观众也一个劲儿地叫好。

@#@@#@  零国王一眼就认出来了:

@#@“这不是54和55嘛!

@#@这两个数比试武艺,谁也别想赢。

@#@”@#@  小数点得意地摇晃着脑袋说:

@#@“我想叫谁赢,谁就能赢,你们信不信?

@#@”@#@  “不信!

@#@”零国王伸手往台上一指说,“我想让54赢。

@#@”@#@  “不信不要紧,看我的吧!

@#@”小数点三蹿两跳上了舞台。

@#@他往55的两个5之间一站,“呼”的一声,55立刻缩小为原来的十分之一@#@  5.5大叫:

@#@“唉呀,我怎么变得这么小了?

@#@”@#@  “哈哈!

@#@”54一伸手就把5.5抓了起来,高高举过头顶,“你认不认输?

@#@”@#@  5.5赶紧说:

@#@“认输,认输。

@#@你可千万别把我扔下台去。

@#@”@#@  54把5.5放到台上,小数点乘机从5.5中溜了出来。

@#@“呼”的一声,5.5又长高成55。

@#@尽管55心里不服,可是也弄不清这是怎么一回事,只能低头认输。

@#@@#@  @#@例题分析:

@#@@#@例题1:

@#@在里填上“>、<、=”@#@5.015.1013.5212.352.583.12@#@0.030.30.40.404.95.1@#@解答:

@#@比较方法

(1)先比较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数就大;@#@@#@

(2)整数部分相同的,再比较小数点后第一位,大的数就大;@#@@#@(3)小数点后第一位相同的,再比较小数点后第二位,大的数就大,以此类推。

@#@@#@例题2把下列小数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一排。

@#@@#@1.7元10.7元7.1元17.1元@#@()>()>()>()@#@解答:

@#@(17.1元)>(10.7元)>(7.1元)>(1.7元)@#@练习检测:

@#@@#@基础练习@#@1@#@☆@#@比大小@#@0.991109.80.50.4@#@2.93.17.66.78.44.8@#@提高练习@#@2@#@☆☆@#@填一填@#@

(1)2.40元是()元()角,也可以写成()元。

@#@@#@

(2)14.80元也就是()元。

@#@@#@(3)5.7元=()元()角=()角@#@9.1元=()元()角=()角@#@13.4元=()元()角=()角@#@10.5元=()元()角=()角@#@3@#@☆☆@#@排排队@#@

(1)3.9元39元309元0.93元9.3元0.39元@#@()>()>()>()>()>()@#@

(2)14元20.3元9.5元0.5元17.1元0.30元@#@()>()>()>()>()>()@#@综合应用@#@4@#@☆☆☆@#@动物商店@#@棕熊食品店:

@#@果汁3.20元、饼干4.10元、鸡腿6.40元@#@白猫食品店:

@#@果汁2.90元、饼干4.30元、鸡腿6.70元@#@灰兔食品店:

@#@果汁3.40元、饼干4.60元、鸡腿5.80元@#@

(1)到哪个食品店买鸡腿便宜?

@#@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

(2)你还想买什么?

@#@到哪个食品店去买?

@#@@#@学习评价:

@#@我得了()颗☆。

@#@@#@第一讲寻找规律@#@[本讲要点]:

@#@@#@数学中的规律就是把数学中的一些图形或数字按一定的规律排列起来。

@#@同学们要依据给出部分中的规律推想出未知部分的图形和数字。

@#@通过找规律可以培养同学们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例题分析]:

@#@@#@例1根据前面图形的规律,接下去该怎样画?

@#@@#@?

@#@@#@分析解答:

@#@@#@观察图中前3个方框中的个数分别是1,3,5,每个方框内的个数分别比前一个方框多2,所以第4个方框内应画7个。

@#@所以本题答案:

@#@@#@例2找出前几个数的排列规律,并填出括号里的数。

@#@@#@

(1)2,5,8,11,(),17,20@#@

(2)21,19,17,15,(),11,9,7@#@(3)1,3,9,27,(),243@#@(4)64,32,16,8,(),2@#@分析解答:

@#@@#@

(1)各数是按从小到大的数顺序排列的,后一项总比前一项大3,即后项=前项+3,因此括号里应该填14,并与后面的数规律一致。

@#@@#@

(2)各数是按从大到小的数顺序排列的,后一项总比前一项小2,即后项=前项-2,因此括号里应该填13,并与后面的数规律一致。

@#@@#@(3)各数是按从小到大的数顺序排列的,后一项总是前一项的3倍,即后项=前项×@#@3,因此括号里应该填81,并与后面的数规律一致。

@#@@#@(4)各数是按从大到小的数顺序排列的,前一项总是后一项的2倍,即后项=前项÷@#@2,因此括号里应该填4,并与后面的数规律一致。

@#@@#@例3按顺序观察下面图形的变化规律,然后在空框里填上合适的图形。

@#@@#@分析解答:

@#@@#@从整体上看,4幅图形的位置按顺时针方向旋转,所以小正方形转到左上角,菱形转到右上角,三角形转到右下角,圆形转到左下角。

@#@同时每个图形小图形,它们的方位也发生了变化,小正方形、三角形、菱形和圆形都是按顺时针方形依次转90°@#@:

@#@;@#@,@#@,,@#@@#@";i:

15;s:

2507:

"课题:

@#@数一数

(二)@#@姓名:

@#@王淑霞@#@课型:

@#@新授课@#@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二年级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第22、23页的数一数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结合在计数器上拨数、数方块等多种数数活动,经历数的抽象过程,认识万以内的数。

@#@@#@2.能力目标:

@#@借助操作活动,认识新的计数单位“万”,了解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初步发展位值概念。

@#@@#@3.情感目标:

@#@在多样化的活动中感受数数的乐趣,激发数学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经历数的抽象过程,认识万以内的数@#@教学难点:

@#@认识新的计数单位“万”。

@#@@#@教学准备:

@#@PPT,计数器@#@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1、请同学们填写数位表:

@#@@#@2、10个1是(),10个10是(),10个100是(),借助多媒体回顾。

@#@@#@3、在认识千的基础上,借助对方块模型的数数活动初步认识“万”@#@二、进行新课,探究新知@#@  借助计数器上的拨数活动,帮助学生从序数角度体会“万”的由来——九千九百九十九再添1就是一万,体会“满十进一”的道理和意义。

@#@@#@三、巩固深化,拓展思维@#@ 1、给出10个大正方体的图片,让学生数一数有多少个正方体。

@#@@#@    (1)先让学生一千一千地数,数到九千时,告诉学生:

@#@再加上一千就是一万。

@#@@#@    (2)先让学生同桌互相数一数。

@#@@#@    (3)同桌交流数数的方法。

@#@@#@    (4)全班交流:

@#@请不同数法的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么从九千多数到一万的?

@#@(要注意引导学生表达清楚自己的数数思路。

@#@)@#@    2、阅读教科书,借助方块的直观模型,帮助学生对“万”建立直观的认识。

@#@@#@    3、说一说。

@#@@#@      (1)启发学生想一想生活中有哪些大数。

@#@@#@      (2)说一说:

@#@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大数。

@#@@#@四、总结评价@#@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五、作业布置@#@  让学生收集一些相关的大数资料。

@#@@#@@#@板书设计:

@#@        认识“万”@#@@#@            10个一千是一万@#@";i:

16;s:

1949:

"《复式统计表》综合练习@#@基础练习:

@#@@#@1、把下列单式统计表的数据填入复式统计表中。

@#@@#@根据以上表格,填写下表。

@#@@#@2、根据所给数据完成复式统计表。

@#@@#@下面是某书店2013年第一季度的售书情况。

@#@@#@一月:

@#@科技书825册,工具书256册,学生用书1036册,杂志975册;@#@@#@二月:

@#@科技书862册,工具书185册,学生用书1137册,杂志890册;@#@@#@三月:

@#@科技书950册,工具书193册,学生用书976册,杂志1050册。

@#@@#@3、下面面是与人小学参加兴趣小组的人数统计表,将其数据填入复式统计表中,并回答问题。

@#@@#@

(1)人数最多的是()小组,最少的是()小组。

@#@@#@

(2)男生人数最多的是()小组,女生人数最多的是()小组。

@#@@#@(3)这四个小组一共有()人,其中男生有()人,女生有()人。

@#@@#@综合练习:

@#@@#@4、2014年索契冬季奥运会奖牌榜如下:

@#@美国获得9枚金牌,7枚银牌,12枚铜牌;@#@中国获得3金牌,4银牌,2铜牌;@#@瑞士获得6金牌,3银牌,2枚铜牌。

@#@将上面三个国家在2014年索契冬季奥运会比赛中获得的奖牌填入复式统计表中,并回答问题。

@#@@#@

(1)()获得的金牌数量最多,()获得的金牌数量最少。

@#@@#@

(2)()获得的奖牌数量最多,()获得的奖牌数量最少。

@#@@#@5、请你调查本班同学对电视节目的喜爱情况,并完成复式统计表。

@#@@#@6、下面是红旗村三天的翻地面积和所用柴油情况统计表。

@#@@#@

(1)算出每天平均每公顷所用的柴油量,填入上表。

@#@(除不尽的保留两位小数)@#@

(2)三天一共翻地多少公顷?

@#@一共用柴油多少升?

@#@三天平均每天翻地多少公顷?

@#@(除不尽的保留两位小数)@#@5/5@#@";i:

17;s:

6491:

" @#@百分数提高练习题@#@1、():

@#@20==24÷@#@()=()%=二成=()折@#@2、15千克是60千克的()%,80吨的20%是()吨。

@#@@#@3、一个数的20%是35,这个数是()@#@4、()米的40%是20米,()米增加20%后是12米@#@5、六

(1)班今天出席47人,1人病假,2人事假,六

(1)班今天的出勤率()%。

@#@@#@6、一个数是90,减少它的20%后是()。

@#@@#@7、一根木料用去40%,后还剩下1.5米这根木料长()米。

@#@@#@8、往30千克盐中加入()千克水,可得到含盐率为30%的盐水。

@#@@#@9、某件商品按原价六折卖出是18元,亏2元。

@#@如果按原价卖出可以赚()%。

@#@@#@10、一根钢材20M,用去16M,用去()%,还剩()%@#@11、花生仁的出油率为40%,要榨300千克的花生油,需要()千克的花生仁。

@#@300千克花@#@生仁可以榨出()千克花生油。

@#@@#@12、六

(2)班男生25人,女生20人,男生比女生人数多()%,女生人数比男生少()%,@#@男生人数占全班的()%。

@#@@#@13、篮球个数是足球的125%,篮球比足球多()%,足球个数是篮球的()%,足球个数比@#@篮球少()%。

@#@@#@14、25比20多()%,20比25少()%。

@#@@#@15、填表@#@16、一条绳子截去,后再接上9米,结果比原来还长,这条绳子原来长    米.@#@17、根绳子剪去,再接上12米,现在绳子的长度比原来多,这根绳子原来长    米.@#@18、一根绳子剪掉,再接上60米,结果比原来长50%.绳子原长    米.@#@19、绳子剪掉,再接上50米,结果比原来长20%,绳子长     米.@#@20、有200克含盐率是10%的盐水,现在需要加水稀释成含盐率是5%的盐水,需要加水()克@#@二、判断@#@1、含糖率5%,表示糖占水的5%。

@#@()@#@2、六年级栽的102棵树完全成活,成活率是102%。

@#@()@#@3、在绿化的活动中,某单位种的树苗活了100棵,未活的5棵,成活率是95%。

@#@()@#@4、把25克盐放入100克水中,盐水含盐率是25%。

@#@()@#@5、售完一些苹果,王叔叔共得500元,其中100元是利润,利润率是20%。

@#@()@#@6、强强投进了10个球,而亮亮只投进了6个球,强强投篮的命中率较高。

@#@()@#@7、千米=10%千米()@#@8、一件衣服原价180元,先提价20%,后又降价20%,现在的价格与原价相比没有变化。

@#@()@#@三、解下列方程@#@ @#@ @#@ @#@ @#@ @#@x-15%x=37.4 80%x=3625+60%x=40@#@四、应用题@#@1、一套男式西装降价30%后,现在售价是280元,这套西服原来售价多少元?

@#@@#@2、某品牌空调,原来每台6000元,加价20%后又降价20%,现在每台多少元?

@#@@#@3、有一桶油,第一次倒出全桶的30%,第二次倒出全桶的40%,还剩30千克,这桶油原来有多少千克?

@#@@#@4、书店购进一批科普读物,第一天售出44%,第二天售出160本,还剩120本,这批科普读物一共有多少本?

@#@@#@5、修一条公路,第一天修了全长的,第二天修了全长的25%,还剩下1400米没修,这条公路全长多少米?

@#@@#@6、小明家买了一袋大米,第一周吃去9千克,第二周吃去了40%,还剩下6千克。

@#@这袋大米共多少千克?

@#@@#@7、一辆汽车以每小时行驶80千米的速度,行驶了小时,正好行驶了全程的20%,全程多少千米?

@#@这辆汽车行驶到终点还需要几小时?

@#@@#@8、玩具商店同时出售两种玩具售价都是120元,一件可赚25%,另一件赔25%。

@#@如果同时出售这@#@两件玩具,算下来是赔还是赚,如赔,赔多少元,如赚,赚多少元?

@#@@#@9、新鲜水果店运来400千克水果,第一天卖出50%,第二天卖出剩下的25%,还剩多少千克没有卖?

@#@@#@10、书店运来一种书,第一天卖了30%,第二天卖的相当于第一天的120%,比第一天多卖30本,@#@书店运来的这种书一共有多少本?

@#@@#@11、食堂有一批大米,吃掉40%,又买来300千克,这时食堂的大米数量比原来少20%,食堂原来@#@有大米多少千克?

@#@@#@12、小李购买一套上衣、裤子共付钱323元,其中上衣比裤子贵12.5%,上衣、裤子各要多少钱?

@#@@#@13、花圃里有菊花和兰花共80盆,其中菊花占两种花的45%,后来又培育若干盆菊花后,兰花占@#@两种花的44%,又培育出菊花多少盆?

@#@@#@14、某工厂有工人450人,其中女工占36%,因生产需要又招进一批女工,这时女工人数占全厂工人总数的40%.又招进女工多少人?

@#@@#@15、某厂女工占工厂总数的,后来又调来121名女工,这时女工人数比男工多,则厂里现在有工人多少名?

@#@@#@ @#@16、某工厂有工人若干名,其中女工占.后来收了10名男工,这时女工人数占现有人数的.该厂有女工多少人?

@#@@#@17、张老师做实验,要将含盐15%的30千克盐水,蒸发成含盐20%的盐水,需要蒸发掉多少千克水?

@#@@#@ @#@18、要把含盐15%的盐水30千克稀释到含盐5%,需要加水多少千克?

@#@@#@19、菲菲读一本书,第一天读了全书的,第二天读了36页,这时已读的页数与剩下页数的比是,这本书共有多少页?

@#@@#@ @#@20、小华看一本书,第一天看了,第二天看了18页,这时已看的页数与剩下的页数之比是,这本书有多少页?

@#@@#@21、一辆客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第一天行了全程的,第二天行了450千米,这时已行的路程与剩下的路程的比是.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 @#@22、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第一小时行了全程的,第二小时行了60千米,这时已行路程与剩下路程的比是,甲、乙两地路程的全长是多少千米?

@#@@#@ @#@23、一辆客车从甲地到乙地,第一天行了全程的20%,第二天行了450km,这时已行路程和剩下路程的比是,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 @#@第6页@#@";i:

18;s:

4774:

"学校班级姓名     考场号考号@#@……………………………………密……………………………………封…………………………线……………………@#@考生答题不得超过此线@#@@#@百分数知识点总结@#@百分数@#@1.百分数的定义:

@#@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

@#@百分数也叫做百分率或百分比。

@#@@#@百分数表示两个数之间的比率关系,不表示具体的数量,无单位名称。

@#@@#@例如:

@#@25%的意义:

@#@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25%。

@#@@#@2.百分数通常不写成分数形式,而在原来分子后面加上“%”来表示。

@#@分子部分可为小数、整数,可以大于100,小于100或等于100。

@#@@#@3.小数与百分数互化的规则:

@#@@#@把小数化成百分数,只要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同时在后面添上百分号;@#@(加向右)@#@把百分数化成小数,只要把百分号去掉,同时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

@#@(去向左)@#@4.百分数与分数互化的规则:

@#@@#@把分数化成百分数,通常先把分数化成小数(除不尽的保留三位小数),再把小数化成百分数;@#@@#@把百分数化成分数,先把百分数改写成分数,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5.百分率公式:

@#@求百分率就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

@#@(算式要加×@#@100%,包括浓度、利润率)@#@6.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另一个数是单位“1”)@#@实际生活中,人们常用增加了百分之几、减少了百分之几、节约了百分之几等来表示增加、或减少的幅度。

@#@@#@求甲比乙多百分之几(甲-乙)÷@#@乙@#@求乙比甲少百分之几(甲-乙)÷@#@甲@#@7.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一个数(单位“1”)×@#@百分率@#@8.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

@#@@#@部分量÷@#@百分率=一个数(单位“1”)@#@9、浓度问题@#@溶质(盐)的重量+溶剂(水)的重量=溶液(盐水)的重量@#@溶质(盐)的重量÷@#@溶液(盐水)的重量×@#@100%=浓度@#@溶液(盐水)的重量×@#@浓度=溶质(盐)的重量@#@溶质(盐)的重量÷@#@浓度=溶液(盐水)的重量@#@最常用的是用方程解浓度问题@#@比如两种不同浓度的溶液混合,最常用的数量关系是@#@甲溶液质量×@#@甲的浓度+乙溶液质量×@#@乙的浓度@#@=总溶液质量×@#@总的浓度@#@10.折扣:

@#@商品的现价是原价的百分之几。

@#@几折就是十分之几也就是百分之几十。

@#@@#@“八折”的含义是:

@#@现价是原价的80%;@#@“八五折”的含义是:

@#@现价是原价的85%@#@公式:

@#@现价=原价×@#@折数(通常写成百分数形式)@#@利润=售价-成本@#@利润率=成本(利润)×@#@100%@#@成数:

@#@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十分之几的数,叫做成数。

@#@例如,今年的粮食产量比去年增产“二成”。

@#@“二成”即是十分之二,也就是今年的粮食产量比去年增加了20%。

@#@@#@11.纳税:

@#@纳税是根据国家各种税法的有关规定,按照一定的比率把集体或个人收入的一部分缴纳给国家。

@#@国家用收来的税款发展经济、科技、教育、文化和国防安全。

@#@纳税的种类:

@#@将纳税主要分为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个人所得税等几类。

@#@@#@12.应纳税额:

@#@缴纳的税款叫应纳税额。

@#@@#@13.税率:

@#@应纳税额与各种收入的比率叫做税率。

@#@@#@14.应纳税额的计算:

@#@应纳税额=各种收入×@#@税率@#@例如:

@#@一家饭店十月份的营业额约是30万元,如果安营业额的5%缴纳营业税,这家饭店十月份应缴纳营业税多少万元?

@#@@#@15.储蓄的意义:

@#@人们常常把暂时不用的钱存入银行或信用社,储蓄起来,这样不仅可以支援国家建设,也使得个人用钱更加安全和有计划,还可以增加一些收入。

@#@@#@17.存款的类型:

@#@存款分为活期、整存整取、零存整取等方式。

@#@@#@18.本金:

@#@存入银行的钱叫做本金。

@#@@#@19.利息:

@#@取款时银行多支付的钱叫做利息。

@#@本息:

@#@本金与利息的总和叫做本息。

@#@@#@利息=本金×@#@利率×@#@存期@#@20.利率:

@#@利息与本金的比值叫做利率。

@#@@#@ 六年级数学试卷  第1页,共4页 六年级数学试卷  第2页,共4页@#@";i:

19;s:

3040:

"12999数学网@#@5.2.2平行线的判定@#@(检测时间50分钟满分100分)@#@班级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得分________@#@一、选择题:

@#@(每小题3分,共15分)@#@1.如图1所示,下列条件中,能判断AB∥CD的是()毛@#@A.∠BAD=∠BCDB.∠1=∠2;@#@C.∠3=∠4D.∠BAC=∠ACD@#@

(1)

(2)(3)@#@2.如图2所示,如果∠D=∠EFC,那么()@#@A.AD∥BCB.EF∥BCC.AB∥DCD.AD∥EF[来源:

@#@学科网]@#@3.如图3所示,能判断AB∥CE的条件是()@#@A.∠A=∠ACEB.∠A=∠ECDC.∠B=∠BCAD.∠B=∠ACE@#@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同位角不一定相等B.内错角都相等[来源:

@#@Zxxk.Com]@#@C.同旁内角可能相等D.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来源:

@#@Z#xx#k.Com]@#@5.不相邻的两个直角,如果它们有一边在同一直线上,那么另一边相互()@#@A.平行B.垂直C.平行或垂直D.平行或垂直或相交@#@二、填空题:

@#@(每小题3分,共9分)@#@1.在同一平面内,直线a,b相交于P,若a∥c,则b与c的位置关系是______.@#@2.在同一平面内,若直线a,b,c满足a⊥b,a⊥c,则b与c的位置关系是______.@#@3.如图所示,BE是AB的延长线,量得∠CBE=∠A=∠C.@#@

(1)由∠CBE=∠A可以判断______∥______,根据是_________.@#@

(2)由∠CBE=∠C可以判断______∥______,根据是_________.@#@三、训练平台:

@#@(每小题15分,共30分)@#@1.如图所示,已知∠1=∠2,AB平分∠DAB,试说明DC∥AB.@#@2.如图所示,已知直线EF和AB,CD分别相交于K,H,且EG⊥AB,∠CHF=600,∠E=30°@#@,试说明AB∥CD.@#@四、提高训练:

@#@(共20分)[来源:

@#@学_科_网]@#@如图所示,已知直线a,b,c,d,e,且∠1=∠2,∠3+∠4=180°@#@,则a与c平行吗?

@#@为什么?

@#@@#@[来源:

@#@学科网]@#@五、探索发现:

@#@(共22分)@#@如图所示,请写出能够得到直线AB∥CD的所有直接条件.@#@六、中考题与竞赛题:

@#@(共4分)@#@(2000.江苏)如图所示,直线a,b被直线c所截,现给出下列四个条件:

@#@①∠1=∠5;@#@②∠1=∠7;@#@③∠2+∠3=180°@#@;@#@④∠4=∠7.其中能说明a∥b的条件序号为()@#@A.①②B.①③C.①④D.③④@#@答案:

@#@@#@一、1.D2.D3.A4.B5.A@#@二、1.相交2.平形3.

(1)ADBC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DCAB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三、1.解:

@#@∵AC平分∠DAB,@#@∴∠1=∠CAB,@#@又∵∠1=∠2,@#@∴∠CAB=∠2,@#@∴AB∥CD.@#@3.解:

@#@∵EG⊥AB,∠E=30°@#@,@#@∴∠AKF=∠EKG=60°@#@=∠CHF,@#@∴AB∥CD.@#@四、解:

@#@平行.@#@∵∠1=∠2,@#@∴a∥b,@#@又∵∠3+∠4=180°@#@,@#@∴b∥c,@#@∴a∥c.@#@五、∠1=∠6,∠2=∠5,∠3=∠8,∠4=∠7,∠3=∠6,∠4=∠5,∠3+∠5=180°@#@,∠4+∠6=180°@#@@#@六、A.毛@#@12999数学网第-3-页共3页@#@";i:

20;s:

1768:

"《混合运算解决问题》教学反思@#@“混合运算解决问题”一课是在小学生学习的加法、减法;@#@乘法,除法,并且学习了用分步解决乘加、乘减两步计算的问题的内容。

@#@根据二年级小学生年龄小,思维直观的特点,课堂上我先复习旧知识,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的教学手段,创设了面包师傅烤面包的情境提出问题,在结合具体情境中学生了解到解决问题的多样化,逐步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 @#@@#@“数学源于生活”。

@#@教学新知时,我引导学生结合现实素材,从中自然地提出数学问题,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借助生活经验,动手操作,让学生亲历学习过程,主动地接受新知。

@#@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初步体会,逐渐学会,学习思辨,掌握技能。

@#@@#@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使教学更直观形象。

@#@通过画彩条图,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分析题意,明确问题及解决方法。

@#@学习知识是为了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从而体会数学和生活的联系,以及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

@#@在这一环节中,我设计了一系列由易到难的题目。

@#@@#@不足之处:

@#@解决问题对于小学生来说总是有点困难,学生有点恐惧,很多学生不会分析题意,找不出题中的主要信息,不会解答,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多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给学生足够的信心,帮助学生客服心里困难,使学生爱学数学。

@#@另外,表扬性语言较少,学生的自己较潦草。

@#@老师应该多指导学生的书写格式。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