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国民政府的内政与外交.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585366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3.3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京国民政府的内政与外交.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南京国民政府的内政与外交.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南京国民政府的内政与外交.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南京国民政府的内政与外交.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南京国民政府的内政与外交.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南京国民政府的内政与外交.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南京国民政府的内政与外交.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南京国民政府的内政与外交.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南京国民政府的内政与外交.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南京国民政府的内政与外交.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南京国民政府的内政与外交.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南京国民政府的内政与外交.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南京国民政府的内政与外交.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南京国民政府的内政与外交.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南京国民政府的内政与外交.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南京国民政府的内政与外交.doc

《南京国民政府的内政与外交.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京国民政府的内政与外交.doc(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南京国民政府的内政与外交.doc

第23课南京国民政府的内政与外交

南洋中学丁晓文

[教学目标]

1.知道“四一二政变”、“七一五政变”、“宁汉合流”、“皇姑屯事件”、“东北易帜”、“币制改革”、“改订新约运动”的时间和大体内容。

通过串联、整合有关史实,了解1927-1928年中国各个政权的分合演化。

2.联系22课所学内容,分析讨论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和经验教训。

通过对“东北易帜”内容的简要介绍理解其对时局所产生的影响。

阅读材料,了解国民政府“币制改革”和“改订新约运动”的社会背景和影响,进而讨论如何正确评价国民政府既镇压革命,又改革内政外交推进国家现代化的举措。

3.国共共同领导的前所未有的反帝爱国的大革命,从根本上冲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却由于以蒋介石、汪精卫为代表的反动派的叛变,最终失败。

从1928年到1935年,国民党进行的内政外交改革虽然没有能够实现中国的独立、富强,但确实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在经济上尤为明显,而真正的国运转折则出现在抗战以后。

[重点与难点]

重点:

国民政府成立初期促进政治统一、币制改革和改订新约运动等举措的历史作用。

难点:

如何正确评价国民政府既镇压革命,又改革内政外交推进国家现代化的举措。

说明:

1.从“宁汉合流”到“东北易帜”,南京国民政府在形式上完成了全国的统一,但却为“九一八事变”埋下伏笔。

统一后的国民政府在内政和外交方面推行了一些变革。

币制改革有力地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统一市场的形成;改订新约虽然没有使中国成为真正的独立自主的国家,但毕竟收回了一些主权,在经济上也有显著的效果。

而大革命失败后,国民党的残酷镇压迫使共产党人总结经验教训,在失去城市后最终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这一系列过程对中国今后的发展走向影响深远,故以此作为重点。

2.受传统评价体系和情感因素的影响,学生往往会片面关注国民政府镇压革命的残酷性而忽视其内政外交上的改革举措对于推进国家现代化的作用。

币制改革基本实现了中国货币的现代化,而改订新约运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中国的自主地位,但基于特定的历史背景,中国在当时仍然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状态。

如何引导学生肯定其功绩又了解其局限性,同时不忘其对待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的反动政策,需要培养学生拥有多元化理解历史的史学态度,懂得依据大的历史背景对人事物进行多面性客观评价,故以此为难点。

[教学设计]

1.导入新课

【材料一】:

“本军继承先大元帅遗志,欲求贯彻革命主义,保障民族科益,必先打倒一切军阀,肃清反动势力,方得实行三民主义,完成国民革命……以期统一中国,复兴民族。

——1926年7月1日,蒋介石《北伐部队动员令》

【设问】:

通过以往的学习我们得知,孙中山先生接受中共的反帝反封建主张,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提出“新三民主义”。

蒋介石以孙先生事业的继承者自居,而进入1927年,随着广州国民革命政府迁都武汉,眼看战胜北洋军阀在即,蒋介石却背弃了“新三民主义”,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贯彻剿共政策,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

从此中国历史进入了以国共对峙为主要特征的十年内战时期。

由此导入新课。

2.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图片一】:

北伐战争形式示意图(1926-1927)

(一)国民革命的失败

1.国民党内部分化

【图片二】:

廖仲恺先生牺牲处纪念碑及廖仲恺先生像

简要回顾广州国民政府迁都武汉的过程,国民革命进入高潮。

武汉1927年1月

广州1925年7月1日

1925年8月20日,廖仲恺在位于广州市越秀南路的国民党中央党部门前遭国民党右派买凶暗杀遇刺牺牲。

——暗杀左派人士廖仲恺(黄浦军校国民党党代表)就是国民党领导集团向右转的一个标志,也是日后政变的前奏曲。

2.国民党右派政变

⑴“四一二”政变 1927.4.12上海

【视频】: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2分10秒

【图片三】:

南京国民政府建立 1927.4.18

【图片四】:

北伐战争形式示意图(1927.1-1927.4.18)

⑵“七一五”政变 1927.7.15 武汉

【图片五】:

汪精卫召开“分共”会议——“宁可枉杀千人,不可使一人漏网”

图示当时中国的三大政权:

1912年4月成立于北京的北洋军阀政府由张作霖主持;1927年1月成立于武汉的武汉国民政府由汪精卫主持;1927年4月18日成立于南京的蒋介石国民政府。

北京1912年4月

南京1927年4月18日

武汉1927年1月

⑶结果:

标志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国民革命失败。

【材料二】:

“中国革命么?

谁革谁的命?

谁能领导革命?

如何去争领导?

领导的人怎样?

”——瞿秋白:

《中国革命中之争论问题》,1927年中共五大

【思考讨论】大革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又有哪些经验教训?

(结合探索与争鸣,根据材料引导学生讨论回答,并总结归纳。

Ÿ失败原因:

n客观:

受帝国主义支持的反革命阵营力量强大,国民党反动派互相呼应,以政变形式袭击共产党人。

n主观:

中共处于幼年阶段,缺少政治经验。

中共某些主要领导人对统一战线的领导权认识不清,对国民党右派妥协退让。

共产国际帮助了中国革命,但也做出了不少错误的指示。

Ÿ深刻教训:

n正确认识统一战线领导权。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n掌握自己的革命武装,进行武装斗争。

(南昌起义)

n探索自己的革命道路,完成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真正意义上的相结合。

(土地革命,建立革命根据地,农村包围城市)

(二)国民政府的统一

1.宁汉合流 1927年9月

【图片六】:

北伐战争形式示意图(1927.9)

2.东北易帜 1928年12月29日

两大政权南北对立:

1912年4月成立于北京的北洋军阀政府由张作霖主持;1927年9月合并后的南京国民政府。

北京1912年4月

南京1927年9月

1928年6月,国民党军队进入北京,改北京为北平

【图片七】:

皇姑屯事件 1928年6月4日

【材料三】:

张学良等《三省易帜之通电》:

“……现在国府诸公反共清党,与此间宗旨相同……自应仰承大元帅遗志,力谋统一,贯彻和平,已于即日起宣布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

【图片八】:

从五色旗到青天白日满地红旗

【问题一】:

东北易帜对时局产生了什么影响?

(结合练习与测评1)

标志着南京国民政府在形式上完成了南北统一。

根据以往的历史经验,分裂割据的局面不利于国家的发展。

经过两次北伐之后,中国的军阀数量大大减少,混乱程度得到了很好的控制,基本实现了统一。

增强了民族凝聚力,提升了中国在国际社会的地位。

形成统一国内市场,政令号一,为日后全国范围的政治、经济改革提供了条件。

日本阴谋暂时受挫,为“九一八”事变埋下伏笔(抗日救亡运动兴起)。

【材料四】:

宋庆龄在1927年8月22日发表的《赴莫斯科前的声明》中指出:

“今天却大不相同了。

国民政府……与北方的半封建余孽不相上下”国民党领袖们“不再是孙中山的真实信徒”,党也“不再是革命的党,而不过是这个或那个军阀的工具而已”。

【材料五】:

“我们...要达到成功……唯一的方法,就是共同一致反对共产党……希望本党从此切实的将总理的建国大纲、三民主义实行。

——蒋介石在1928年国民党二届四中全会上的讲话

【问题二】:

所谓“大不相同”具体指什么?

从国共合作,到接连发生“四一二”和“七一五”政变,国共关系破裂。

蒋介石

五色旗:

孙中山设立,代表五族共和。

青天白日满地红旗:

青、白、红三色又分别代表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也分别象徵自由、平等、博爱。

背弃了孙中山新三民主义的,国民党走向剿共政策,从革命走向反动。

对国内实行白色恐怖政策,进入国共对峙阶段。

第二次北伐战争性质不同,第一次是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战争,第二次是国民党新军阀取代旧军阀的战争。

(阶级局限性,代表买办阶级和官僚资本主义,未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问题三】:

共产党的走向如何?

大革命失败后,共产党人失去了城市,在退出城市的过程中,共产党人又得到了农村,以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成立为标志,开始了革命在农村的发展,进行土地革命,开创了以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3.南京国民政府的金融政策:

币制改革

【材料八】:

1933年南京国民政府发动对共产党中央苏区的第四次“围剿”。

【材料七】:

国民党新军阀混战

蒋桂战争

1929

蒋冯战争

1929

中原大战

1930

【材料九】:

国民政府承担着历届北京政府累积的6.67亿美元债务。

在1937年7月前,南京政府已偿还外债共约2.75亿美元。

【材料十】:

“二、建设之首要在民生。

”——孙中山:

《国民政府建国大纲》1924.1.23

【材料十一】:

南京政府建立初期,推出了一系列的经济政策和措施。

首先是“大力整顿金融、税收、财政”:

其次是“推行新的产业政策,同时,鼓励民族工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现代产业的发展。

再次,“推动农业经济的发展”,对农村经济的发展起了一定的作用。

——1929年3月,国民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

《训政时期经济建设实施纲要方针案》

【问题四】:

国民政府实行经济改革的原因何在?

军费开支,巨额外债,面对巨大的经济负担,根本的解决方法是发展国内经济;孙中山“民生主义”的贯彻执行。

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币制改革。

(一)“废两改元”1933年4月

【材料十二】:

“福兴楼的清炖鱼翅,一元一大盘……”

“所以第三天就定局,每月工钱五百文。

“她便到镇的西头的土地庙里去求捐门槛……价目是大钱十二千……快够一年,她才从四婶手里支取了历来积存的工钱,换算了十二元鹰洋……”

——鲁迅:

《祝福》

【学生自学】:

结合材料,阅读教科书第109页,第2、3段,了解“废两改元”政策实施的背景、内容和影响。

(二)法币改革1935年11月

在形式上完成统一之后,1933年,国民政府“废两改元”,统一使用银元,确立了银本位制,银元成为单一的主币为后来法币改革奠定了基础。

但改革之时,正值世界金融危机,多数国家纸币贬值,作为贵重金属的银价格猛涨,中国白银出现了大量外流,造成通货紧缩,导致金融恐慌。

1935年开始,国民政府放弃银本位,以中央、中国、交通和后来增加的中国农民银行所发行的纸币为法币,统一了全国的货币。

【图片九】:

中央、中国、交通、中国农民银行所发行的法币

【材料十三】:

1927-1936年中国GNP总量及增长速度情况表(单位:

亿元)

年份

GNP

GNP增长率%

年份

GNP

GNP增长率%

1927

248.58

1932

294.7

3.15

1928

257.11

3.43

1933

294.6

-0.03

1929

266.26

3.56

1934

269.0

-8.7

1930

276.21

3.73

1935

290.9

8.14

1931

285.70

3.44

1936

309.4

6.36

赵新安:

《1927-1936年中国宏观经济的实证分析》,《南开经济研究》,1999年第6期

【材料十四】:

法币政策还消除了银价上涨造成的货币升值对贸易的负面影响,对外贸易状况得到明显改善。

1936年初,对外贸易出现了几十年来所未有的盈余。

虽然后来继续出现贸易赤字,但相对赤字出现了明显改善。

1936年,全国出口增加1.3亿元,而同期进口增加值为0.3亿元。

——孙健:

《中国经济通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026页

【学生自学】:

结合材料,阅读教科书第109页,第4段,了解“法币改革”政策实施的背景、内容和影响。

4.南京国民政府的外交政策:

改订新约运动

【材料十五】:

1924年初,在国民党“一大”上,孙中山提出:

“修改各国条约,以恢复我国际平等、国家独立。

”的新民族主义。

【材料十六】:

1928年6月15日,南京国民政府新任外交部长王正廷再次发表修改不平等条约宣言。

宣言称:

“中国80余年间,备受不平等条约之束缚……应进一步而遵正当之手续,实行重订新约”。

“国民政府深信新约重订以后,中外邦交之亲睦,人民友感之增进,国际贸易交通之发展,外侨生命财产之保障,必更有加而无已。

【问题五】:

列举中国近代以来所遭遇的不平等待遇。

割地赔款、领事裁判权、协定关税、片面最惠国待遇、租界和租借地、门户开放……

【问题六】:

国民政府改订新约的目的何在?

用什么方式?

为了缓和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重塑政府威信,制造对外“自主”形象,摆脱不平等条约的束缚,重建中外关系,促进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所谓“改订新约”,主要集中于关税自主和废除领事裁判权两项。

方式:

和平外交途径。

(一)关税自主

【材料十七】:

只要日本不放弃协定关税权,其它国家实际上仍可获享这一利益……经过近一年的漫长谈判,到1930年5月……日本宣布放弃协定关税权。

不久,南京政府便首次自主地修订颁布了《海关进口新税则》。

但直到1933年,南京政府才基本实现关税自主,而中国海关的绝大多数重要职位仍为外国人把持。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网:

《中国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历史考察》

【材料十八】:

伴随着改订新约运动的开展,南京国民政府关税收入的改变

摘自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网站:

《中国财政现代化模式的历程—民国时期(1912-1937)财税改革问题对话》

【问题七】:

修约过程是否顺利?

效果如何?

不顺利。

收回关税主权,增加了国家收入,有利于经济的发展,但未得到完全关税自主。

(二)废除领事裁判权

【材料十九】:

12月28日,国民政府遂公布撤废领事裁判权特令。

这一举措对美英法等国产生了很大的冲击,他们均表示了强烈的反对……

于是,在国民政府的特令发布仅仅两天后,外交部又发表了一个关于废除领事裁判权的宣言,在这一问题上作了明显的退让……

尽管国民政府作出试探之后又在各国的反对面前作了退让,但……进入1930年后,有关改组租界法院问题的交涉首先取得了进展……但仍保留了不少有损中国司法主权的内容……但司法主权问题仍未获彻底解决。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网《中国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历史考察》

【问题八】:

最终效果如何?

名义上取消领事裁判权,但没有实际执行。

【小结】:

南京京国民政府开展的改订新约运动,恢复了一些中国长期丧失的主权,减少了列强各国在中国长期享受的特权,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中国的自主地位,从而在客观上反映了人民的愿望和利益,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同时,也应该看到,这种“积极作用”又是有限度、不彻底的,未从根本上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特权。

5.正确评价国民政府既镇压革命、又改革内政外交推进国家现代化的举措

【图片十】:

蒋宋结婚照、买办资本家虞洽卿、上海“闻人”杜月笙

(“中美合作”) (江浙财团代表) (地方反动势力)

【图片十一】:

1931年上海四所大学英语比赛冠亚军获得者合影

【材料二十】:

民国社会经济

 

煤产量

生铁产量

铁路

轮船

1929年

2537.6万吨

43.3万吨

207公里/年

1294艘

1930年

2603.7万吨

47.3万吨

207公里/年

 

1931年

2723.6万吨

47.8万吨

207公里/年

 

1932年

2683万吨

 

207公里/年

 

1933年

2836万吨

 

207公里/年

 

1934年

3272万吨

 

207公里/年

 

1935年

33580万吨

 

207公里/年

 

1936年

3934万吨

 

1353公里/年

4391艘

摘自陈真等编:

《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4辑,三联书店,1961年,第924、746-748页。

陆仰渊、方庆秋主编:

《民国社会经济史》,中国经济出版社,1991年,第415页。

【材料二十一】:

1937年,南洋兄弟烟草公司管理者简玉阶找宋子文借钱,后者掠走了南洋27%的股份,成为公司的董事长。

自1905年创立后,简氏家族第一次失去了对公司的控制。

这一年的4月,宋子文“受邀”出任南洋兄弟烟草公司的董事长,这是他接管众多知名本土企业的杰作之一。

——《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史料》,上海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

【材料二十二】:

1935年到1937年,国民党进行改革确实也在着力,因为知道战争是不可避免的,包括币制改革也是备战,但你不能一味地靠这一种办法。

从1937年打仗到1938年、1939年,物价显著上涨,结果通货膨胀,导致整个经济崩溃,最后连吃饭都很困难了。

真正的转折是在抗战时期。

——《上学记》,何兆武口述、文靖撰写,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年版

【思考讨论】如何正确评价国民政府既镇压革命,又改革内政外交推进国家现代化的举措?

(根据材料引导学生讨论回答并总结归纳。

国民政府尽管在整顿经济上采取了一系列政策和重大措施,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洋政府后期经济发展停滞的状况,但是,也存在严重的问题,由其阶级属性——

1931年上海四所大学英语比赛前四名皆女生。

图中坐者为冠军梁培树,站者为亚军王保敏,两人同为复旦大学学生。

(社会思想文化进步)

买办阶级、官僚资本主义所决定。

同时处于特定时代背景之下,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中,在列强的夹缝中求生存,难有作为。

主要表现在:

其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膨胀,影响和遏制了中国民族工商业的发展;其二,没有改变外国资本控制中国经济的局面;其三,国民政府出台的经济政策和措施虽然很多,但很多措施并没有落到实处。

有进步意义。

如强调在形式上完成了全国的统一,为实现“民权”奠定了基础;币制改革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民生”,*备战(为抗战提供物质基础);改订新约运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中国自主地位,实现“民族”主义,社会思想文化进步,国家向现代化迈进等等。

有反动性质。

如强调镇压共产党,造成国内政治分裂,破坏民主;币制改革后滥发纸币,通货膨胀,不利于经济发展;修改新约效果有限,南京政府后来成为列强新的代言人;镇压工农运动、敌视共产党、与苏联绝交,完全背弃了国民党一大和三大政策的精神等等。

南京国民政府的内政与外交,就像《时代》周刊封面上的蒋介石一样,既精锐,又好像有点奸诈,或许蒋介石和他所领导南京国民政府本身就是一个矛盾体,我们姑且不论他是好是坏,几年后的《时代》周刊封面上,又出现了一个新的中国人,令人惊讶的巧合,这一次也没有选用照片,只是肖像下的注释却非常的醒目RedChinasMao”。

1949年3月,毛泽东第一次成为《时代》封面人物。

[资料附录]

1927年4月4日,蒋介石第一次成为《时代》封面人物。

【材料】:

据国民党有关机构1931年对江苏无锡的调查,该地区104个村长,91.3%为地主,7.7%为富农。

【材料】:

白银大量外流造成通货紧缩,物价下跌,商业萧条,金融恐慌,工厂倒闭,失业增加,因此,到1935年,银本位制已经无法维持。

国民政府实行币制改革的另一重要原因是30年代国际政局的变化。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的野心昭然若揭,大举侵华只是早晚的事情。

虽然蒋介石政府强调“攘外必先安内”,将重点放在剿灭红军上,但对日本咄咄逼人的侵略之势也不能不有所准备。

一旦双方开战,能否在短时间内有效地调集全国的资金与物资,能否经受住长期的战争损耗是极为关键的。

而法币改革则有利于从财政上提高政府的运作实力,有利于国民经济向战时经济的调整和转变。

【材料】:

帝国主义各国在华投资表

徐州会议

中山舰事件

[板书设计]

当我被上帝造出来时,上帝问我想在人间当一个怎样的人,我不假思索的说,我要做一个伟大的世人皆知的人。

于是,我降临在了人间。

我出生在一个官僚知识分子之家,父亲在朝中做官,精读诗书,母亲知书答礼,温柔体贴,父母给我去了一个好听的名字:

李清照。

小时侯,受父母影响的我饱读诗书,聪明伶俐,在朝中享有“神童”的称号。

小时候的我天真活泼,才思敏捷,小河畔,花丛边撒满了我的诗我的笑,无可置疑,小时侯的我快乐无虑。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青春的我如同一只小鸟,自由自在,没有约束,少女纯净的心灵常在朝阳小,流水也被自然洗礼,纤细的手指拈一束花,轻抛入水,随波荡漾,发髻上沾着晶莹的露水,双脚任水流轻抚。

身影轻飘而过,留下一阵清风。

可是晚年的我却生活在一片黑暗之中,家庭的衰败,社会的改变,消磨着我那柔弱的心。

我几乎对生活绝望,每天在痛苦中消磨时光,一切都好象是灰暗的。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千古叠词句就是我当时心情的写照。

最后,香消玉殒,我在痛苦和哀怨中凄凉的死去。

在天堂里,我又见到了上帝。

上帝问我过的怎么样,我摇摇头又点点头,我的一生有欢乐也有坎坷,有笑声也有泪水,有鼎盛也有衰落。

我始终无法客观的评价我的一生。

我原以为做一个着名的人,一生应该是被欢乐荣誉所包围,可我发现我错了。

于是在下一轮回中,我选择做一个平凡的人。

我来到人间,我是一个平凡的人,我既不着名也不出众,但我拥有一切的幸福:

我有温馨的家,我有可亲可爱的同学和老师,我每天平凡而快乐的活着,这就够了。

天儿蓝蓝风儿轻轻,暖和的春风带着春的气息吹进明亮的教室,我坐在教室的窗前,望着我拥有的一切,我甜甜的笑了。

我拿起手中的笔,不禁想起曾经作诗的李清照,我虽然没有横溢的才华,但我还是拿起手中的笔,用最朴实的语言,写下了一时的感受:

人生并不总是完美的,每个人都会有不如意的地方。

这就需要我们静下心来阅读自己的人生,体会其中无尽的快乐和与众不同。

“富不读书富不久,穷不读书终究穷。

”为什么从古到今都那么看重有学识之人?

那是因为有学识之人可以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那时因为读书能给人带来快乐。

自从看了《丑小鸭》这篇童话之后,我变了,变得开朗起来,变得乐意同别人交往,变得自信了……因为我知道:

即使现在我是只“丑小鸭”,但只要有自信,总有一天我会变成“白天鹅”的,而且会是一只世界上最美丽的“白天鹅”……

我读完了这篇美丽的童话故事,深深被丑小鸭的自信和乐观所折服,并把故事讲给了外婆听,外婆也对童话带给我们的深刻道理而惊讶不已。

还吵着闹着多看几本名着。

于是我给外婆又买了几本名着故事,她起先自己读,读到不认识的字我就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