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教案封面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5855189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1.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设计教案封面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教学设计教案封面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学设计教案封面Word文件下载.docx

《教学设计教案封面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设计教案封面Word文件下载.docx(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学设计教案封面Word文件下载.docx

a:

16:

{i:

0;s:

10378:

"@#@第7单元乘法的初步认识测试题@#@姓名:

@#@等级:

@#@@#@一、知识大比拼。

@#@@#@

(1)2+2+2+2+2=10,表示()个()相加,可以改写成乘法算式()或()。

@#@@#@

(2)3×@#@4=12,读作(),3和4叫(),12叫()。

@#@@#@(3)一个因数是6,另一个因数是7,积是42。

@#@写成乘法算式是()。

@#@@#@二、小试身手,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5+5+5()@#@9+9+9+9+9()@#@1+1+1+1()@#@2+2+2+2+2+2+2()@#@三、把“+”“-”“×@#@”送回家。

@#@@#@4()5=95()2=105()5=10@#@5()3=155()1=45()5=0@#@四、请你算一算(只列式)@#@五、请你来解决。

@#@@#@1、一只手有5个手指,两只手有多少个手指?

@#@@#@2、星期天,小兔子一家去拔萝卜,准备星期一招待客人。

@#@每只兔子拔5个萝卜,5只兔子可以拨多少个萝卜?

@#@@#@1.☆☆☆☆☆☆☆☆@#@@#@()个()相加得()@#@加法算式:

@#@@#@乘法算式:

@#@()×@#@()=()读作:

@#@()@#@2、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4+4+4=4×@#@□,□里填()@#@A.4B.3@#@

(2)3×@#@5读作()A.3个5B.3乘5C.3加5@#@(3)6个2相加的算式是()A.6×@#@2或2×@#@6B.6+2或2+6@#@(4)积是10的算式是()。

@#@@#@A.5+5B.5×@#@2C.3+7@#@3.解决问题。

@#@@#@

(1)每辆三轮车有3个车轮,5辆三轮车一共有几个车轮?

@#@@#@@#@

(2)爸爸买了2个蛋筒,每个4元,一共用了多少元@#@@#@1、找朋友,把朋友用线连起来.@#@3+3+35×@#@2@#@5+52×@#@4@#@4+4+4+4+43×@#@3@#@2+2+2+24×@#@5@#@2、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5+5+5=3+3+3=@#@4+4=6+6+6+6+6=@#@2+2+2+2=7+7+7=@#@10+10+10=9+9=@#@3、把下面的乘法算式改写成加法算式。

@#@@#@

(1)7×@#@3=()+()+()@#@

(2)9×@#@5=()+()+()+()+()@#@(3)8×@#@6=()+()+()+()+()+()@#@(4)10×@#@4=()+()+()+()@#@4、一共有多少个圆圈?

@#@@#@○○○○○○○○○○○○○○○○○○@#@乘法算式:

@#@()×@#@()或()×@#@()@#@5、写出乘法算式。

@#@@#@3个9相加。

@#@()@#@一个因数是6,另一个因数是3。

@#@()@#@6、看图列算式。

@#@@#@★★★  ★★★  ★★★   ★★★  @#@算式是()×@#@()读作()乘()@#@◆◆◆◆◆  ◆◆◆◆◆@#@算式是()×@#@()读作()乘()@#@7、6×@#@3读作()乘(),表示()个()连加.@#@6×@#@7读作()乘(),表示()个()连加.@#@9×@#@4读作()乘(),表示()个()连加.@#@8.

(1)3个2相加的加法算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乘法算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个3相加的加法算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乘法算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一个因数是7,另一个因数是6,乘法算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4)4×@#@7=28读作:

@#@___________________@#@5.画△表示乘法算式.@#@  

(1)2×@#@3△△△△△△@#@  

(2)5×@#@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1)2+2+2+2+2___________________@#@  

(2)3+3+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4+4+4______________________@#@  (4)5+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6+6+6+6+6___________________@#@一、判断 @#@ @#@ @#@ @#@ @#@ @#@ @#@ @#@ @#@ @#@ @#@ @#@ @#@@#@1、5+5写成乘法算式是5×@#@5。

@#@ @#@( @#@ @#@) @#@@#@2、3个4相加的和写成乘法算式是3×@#@4,写成加法算式是3+4 @#@ @#@( @#@ @#@) @#@@#@3、3与4的和写成加法算式是3+4,写成乘法算式是3×@#@4 @#@ @#@( @#@ @#@) @#@@#@二、选 @#@择 @#@@#@1、4个6相加列式是( @#@ @#@ @#@ @#@ @#@)。

@#@@#@ @#@A.4×@#@6 @#@ @#@ @#@B.6×@#@4 @#@ @#@ @#@C.4+6@#@ @#@2、5与6相加列式是( @#@ @#@ @#@ @#@ @#@)。

@#@@#@ @#@A.5×@#@6 @#@ @#@ @#@B.6×@#@5 @#@ @#@ @#@ @#@C.5+6 @#@@#@三、填 @#@空 @#@@#@1、6×@#@3读作( @#@ @#@)乘以( @#@ @#@),表示( @#@ @#@)个( @#@ @#@)连加。

@#@ @#@@#@2、3×@#@6读作( @#@ @#@)乘以( @#@ @#@),表示( @#@ @#@)个( @#@ @#@)连加。

@#@ @#@@#@四、把下面的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并计算。

@#@ @#@@#@ @#@ @#@3+3+3+3= @#@ @#@ @#@ @#@ @#@ @#@( @#@ @#@ @#@ @#@ @#@ @#@ @#@ @#@ @#@ @#@ @#@ @#@ @#@ @#@ @#@)或( @#@ @#@ @#@ @#@ @#@ @#@ @#@ @#@ @#@ @#@ @#@ @#@ @#@ @#@ @#@) @#@ @#@ @#@@#@5+5+5= @#@ @#@ @#@ @#@( @#@ @#@ @#@ @#@ @#@ @#@ @#@ @#@ @#@ @#@ @#@ @#@ @#@ @#@ @#@)或( @#@ @#@ @#@ @#@ @#@ @#@ @#@ @#@ @#@ @#@ @#@ @#@ @#@ @#@ @#@ @#@ @#@ @#@) @#@ @#@@#@ @#@1+1+1+1+1+1= @#@ @#@ @#@ @#@( @#@ @#@ @#@ @#@)或( @#@ @#@ @#@ @#@ @#@ @#@ @#@ @#@ @#@ @#@ @#@ @#@) @#@ @#@ @#@ @#@@#@六、 @#@看图列式计算 @#@@#@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或 @#@ @#@( @#@ @#@ @#@)×@#@( @#@ @#@)=( @#@ @#@)@#@ @#@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或 @#@ @#@ @#@( @#@ @#@ @#@)×@#@( @#@ @#@)=( @#@ @#@) @#@@#@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或 @#@ @#@( @#@ @#@ @#@)×@#@( @#@ @#@)=( @#@ @#@) @#@@#@4、◆◆◆◆◆ @#@ @#@ @#@ @#@◆◆◆◆◆ @#@@#@ @#@( @#@ @#@)×@#@( @#@ @#@)=( @#@ @#@) @#@ @#@ @#@ @#@ @#@ @#@ @#@ @#@或 @#@ @#@ @#@( @#@ @#@ @#@)×@#@( @#@ @#@)=( @#@ @#@) @#@@#@5、■ @#@ @#@ @#@ @#@■ @#@ @#@ @#@ @#@■ @#@ @#@ @#@ @#@■ @#@@#@( @#@)+( @#@)+( @#@)+( @#@)=( @#@) @#@@#@( @#@)×@#@( @#@)=( @#@)或( @#@ @#@)×@#@( @#@)=( @#@) @#@@#@七、应用 @#@@#@1、一辆小车需要4个轮子,算一算3辆小车需要几个轮子?

@#@ @#@@#@( @#@)+( @#@ @#@ @#@)+ @#@( @#@ @#@)=( @#@ @#@) @#@ @#@( @#@ @#@)×@#@( @#@ @#@)=( @#@ @#@)个 @#@ @#@或( @#@ @#@)×@#@( @#@ @#@)=( @#@ @#@ @#@)个 @#@@#@2、一只小鸟2条退,算一算5只小鸟几条腿?

@#@ @#@@#@( @#@ @#@)×@#@( @#@ @#@)=( @#@ @#@)条 @#@ @#@ @#@ @#@ @#@ @#@ @#@ @#@或 @#@ @#@ @#@ @#@ @#@( @#@ @#@)×@#@( @#@ @#@)=( @#@ @#@ @#@) @#@ @#@条 @#@@#@";i:

1;s:

14604:

"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内容:

@#@教科书24页、25页,例5、6及第27页练习七的第1—3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观察、猜想、验证、比较等活动中。

@#@体验探索规律的快乐,培养探索精神,并能自主概括出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会用字母表示规律。

@#@@#@2、在计算中,体验应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从而学会应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3、体验运算定律的应用价值,培养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及简便运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

@#@乘法结合律的推导过程是学习的难点。

@#@@#@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上课前谈话:

@#@(没时间就不说了)@#@[师:

@#@在上课之前,和老师一起做一个游戏放松一下,好吗?

@#@@#@生:

@#@好@#@师:

@#@我说一个词,看谁能把它反过来说?

@#@@#@师:

@#@课上(生:

@#@上课)好看(生:

@#@看好)、好听(生:

@#@听好)、好想(生:

@#@想好)好学(生:

@#@学好)@#@师:

@#@刚才你们说,上课要看好、听好、想好、学好,你们一定要努力做到哦!

@#@现在准备上课!

@#@静息、坐直!

@#@]@#@1、旧知复习:

@#@@#@师:

@#@前面我们学习了加法运算定律,谁能说一说,加法有哪些运算定律?

@#@@#@生:

@#@有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师:

@#@什么是加法交换律,用字母怎样表示?

@#@@#@生:

@#@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这叫做加法交换律。

@#@@#@用字母表示:

@#@a+b=b+a @#@师:

@#@(评价1)回答的很熟练!

@#@师:

@#@ppt加法交换律。

@#@@#@师:

@#@什么是加法结合律,用字母怎样表示?

@#@@#@生:

@#@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这叫做加法结合律。

@#@@#@用字母表示:

@#@(a+b)+c=a+(b+c)@#@师:

@#@(评价2)意思表达的很完整!

@#@师:

@#@ppt加法结合律。

@#@@#@2、猜想、引入新课:

@#@@#@师:

@#@同学们猜一猜,乘法有没有交换律和结合律呢?

@#@@#@生:

@#@有@#@师:

@#@(评价3)你们猜得对!

@#@什么是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和研究!

@#@(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板书课题:

@#@(贴或写)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3、谈话引出情景:

@#@@#@师:

@#@为了减少雾霾、保护环境,光明小学开展了植树活动,你们看,这些小朋友正在热火朝天的植树呢?

@#@(PPT,例题5:

@#@出示主题图),@#@师:

@#@请一位同学来读题。

@#@@#@生:

@#@读题@#@师:

@#@(评价4)你的声音很响亮!

@#@@#@师:

@#@从图上你发现了哪些信息?

@#@PPT、@#@生:

@#@说信息:

@#@一共有25个小组,每组里4人负责挖坑、种树。

@#@2人负责抬水、浇树。

@#@每组要种5棵树,每棵树要浇2桶水。

@#@@#@师:

@#@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生提问问题,(1)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

@#@@#@师评价5:

@#@这个问题提的好。

@#@还有不同的问题吗?

@#@@#@生提问问题,(2)一共要浇多少桶水?

@#@@#@师评价6:

@#@不错,你很善于思考。

@#@还有不同的问题吗?

@#@@#@生提问问题,(3)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参加这次活动?

@#@(参加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

@#@@#@师评价7:

@#@很好,还有吗?

@#@这几个问题提的都很有价值!

@#@@#@(让学生充分发言,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板书3个问题,课件上不用显示这3个问题):

@#@@#@师贴:

@#@(例题5)(1)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

@#@@#@(例题6)(2)一共要浇多少桶水?

@#@@#@(例题7)(3)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参加这次活动?

@#@(参加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

@#@)@#@师:

@#@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

@#@@#@师:

@#@要求,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

@#@应该根据哪几条信息来求?

@#@@#@生:

@#@应该根据,一共有25个小组,每组里4人负责挖坑种树,这两个信息来求。

@#@@#@师:

@#@(评价8)你真是一个爱动脑的孩子。

@#@@#@师:

@#@把信息和问题,添加下划线,颜色相同。

@#@(PPT)上,一共有25个小组,每组里4人负责挖坑种树,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

@#@@#@师:

@#@评价,你很会分析,再问:

@#@算式怎么列?

@#@@#@生:

@#@4×@#@25=100,(PPT),教师板书:

@#@4×@#@25@#@师:

@#@还可以怎样列?

@#@25×@#@4=100(PPT),教师板书:

@#@25×@#@4@#@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1、教学乘法交换律:

@#@@#@

(1)探究、发现问题:

@#@@#@师:

@#@这两个算式结果怎样?

@#@@#@生:

@#@结果相等。

@#@@#@师:

@#@他们之间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

@#@@#@生:

@#@用等号连接。

@#@(引导学生回答,明确:

@#@4×@#@25=25×@#@4)@#@师:

@#@添写“=”@#@师:

@#@添上等号就组成了一个等式@#@师:

@#@观察一下,这个等式左边的算式和右边的算式,有什么相同点?

@#@有什么不同点?

@#@@#@生:

@#@相同点:

@#@1、都是乘法,2、两个因数相同,3、结果相同@#@不同点:

@#@两个因数交换了位置@#@师:

@#@谁能试着完整的说一遍!

@#@@#@师:

@#@评价9,老师发现,你们都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

@#@@#@师:

@#@把它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合起来,就是今天学的乘法交换律。

@#@@#@师:

@#@板书定律(贴):

@#@两个数相乘,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叫做乘法交换律。

@#@@#@师:

@#@齐读,@#@师:

@#@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乘法交换律吗?

@#@@#@生:

@#@……@#@用字母怎样表示呢?

@#@@#@生:

@#@用字母表示:

@#@a×@#@b=b×@#@a,@#@师:

@#@(贴):

@#@用字母表示:

@#@a×@#@b=b×@#@a@#@师:

@#@这里的a与b可以是哪些数?

@#@(任意数)@#@教师:

@#@以前我们在做什么题的时候,用过乘法交换律?

@#@@#@生:

@#@做乘法验算时。

@#@@#@师:

@#@乘法可以怎样验算?

@#@@#@生:

@#@交换2个因数的位置,再乘一遍。

@#@@#@师:

@#@评价11,我们在验算乘法时,可以用乘法交换律来演算!

@#@@#@师:

@#@我们顺利的解决了第一个问题,现在来解决第2个问题吧!

@#@@#@2、教学乘法结合律:

@#@@#@

(1)PPT出示情境:

@#@一共有25个小组,每组里4人负责挖坑、种树。

@#@2人负责抬水、浇树。

@#@每组要种5棵树,每棵树要浇2桶水。

@#@@#@师:

@#@要求一共要浇多少桶水?

@#@需要根据那几条信息来求?

@#@@#@生:

@#@需要根据一共有25个小组,每组要种5棵树,每棵树要浇2桶水。

@#@这三条信息来求@#@师:

@#@评价12,找的很准确。

@#@@#@师:

@#@把信息和问题,添加下划线,同一颜色(PPT)上,一共有25个小组,每组要种5棵树,每棵树要浇2桶水。

@#@要求一共要浇多少桶水?

@#@@#@师:

@#@怎样解答这个问题呢?

@#@请同学们在作业纸上,列综合算式解答。

@#@开始吧!

@#@(2分钟)@#@师:

@#@谁愿意说一说,你是怎样解答的?

@#@@#@指名生1到展台汇报。

@#@@#@师:

@#@25X5表示什么?

@#@25X5=125(棵)再乘2表示什么?

@#@125x2=250(桶)@#@师:

@#@和这个同学方法一样的请举手。

@#@@#@师:

@#@板书25X5X2,@#@师:

@#@指着25X5X2说,为了强调先算25X5的积,我在这一步,添一个小括号;@#@@#@师:

@#@还有别的解答方法吗?

@#@@#@师:

@#@综合算式5X2X25:

@#@符合题意吗?

@#@生:

@#@符合。

@#@@#@吗?

@#@@#@指名生2:

@#@汇报先用5X2=10(桶)25x10=250(桶)@#@师:

@#@你们同意这种算法吗?

@#@生:

@#@同意。

@#@@#@师:

@#@板书25X(5X2),我把25放前面,为了先算5X2的积,怎么办呢?

@#@@#@生:

@#@把5X2添上小括号@#@师:

@#@随手添写(),并说这就符合题意了@#@师:

@#@这两个算式,结果怎样?

@#@@#@生:

@#@结果相等。

@#@@#@师:

@#@它们之间可以用什么符合连接?

@#@@#@生:

@#@用等号连接。

@#@(25×@#@5)×@#@2=25×@#@(5×@#@2)@#@师:

@#@观察这个等式左右两边的算式,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

@#@@#@生:

@#@相同点:

@#@1、都是(连)乘法2、三个数相同,3、因数的位置相同,4、结果相同。

@#@@#@不同点:

@#@运算顺序不同。

@#@@#@师:

@#@评价13,你们真是火眼金睛!

@#@@#@(3)小组合作学习,概括规律:

@#@@#@师:

@#@(引出小组合作),你能照样子说出几个这样的等式吗?

@#@这些等式之中,隐藏着什么规律呢?

@#@接下来,我们小组合作,请一位同学读合作要求。

@#@@#@合作要求:

@#@@#@1、仿照上面的例子,写出2个这样的等式。

@#@@#@2、观察这些等式,讨论、交流,说说你们发现的规律。

@#@@#@3、用字母表示出这个运算定律。

@#@@#@1名生:

@#@读要求。

@#@@#@师:

@#@评价14,读的很清楚。

@#@@#@师:

@#@你们可以按照要求的顺序,一项一项的完成。

@#@现在开始吧!

@#@(3-4分钟。

@#@)@#@师:

@#@停下来,把目光转移到老师这儿来。

@#@@#@师:

@#@哪个小组先来汇报?

@#@你们组来!

@#@(指名):

@#@一项一项的汇报!

@#@@#@生:

@#@汇报(3个),和规律,@#@老师板书(贴):

@#@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不变。

@#@这叫做乘法结合律。

@#@@#@用字母表示(a×@#@b)×@#@c=a×@#@(b×@#@c)@#@师:

@#@评价14,你们这么快就找到了规律,真了不起!

@#@@#@师:

@#@齐读!

@#@@#@{没时间,可以不比较!

@#@}{(师:

@#@现在我们来回忆一下:

@#@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可以用一句话概括!

@#@@#@生:

@#@相同点:

@#@①都是把相同的两个数交换了位置②结果不变@#@不同点:

@#@运算符号不同(一个是加法,一个是乘法)@#@师:

@#@评价,你的语言表达能力很强!

@#@@#@师:

@#@加法结合律和乘法结合律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生:

@#@相同点;@#@1、都有相同的3个数,2、3个数的位置不变,3、结果不变,4、都可以先算前两个数,也可以先算后两个数,不同点:

@#@运算顺序不同(一个是加法运算,一个是乘法运算。

@#@)@#@师:

@#@总结。

@#@你的概括能力很强。

@#@我们在做题时,一定要看清运算符号}@#@师:

@#@根据刚才学的知识,老师带来了几组题,大家敢挑战吗?

@#@@#@生:

@#@敢。

@#@@#@师:

@#@先看第一组题!

@#@@#@三、挑战场:

@#@@#@1、@#@要求:

@#@(生,独立思考,汇报。

@#@)@#@1、第1题:

@#@生:

@#@用的是乘法交换律。

@#@师:

@#@评价:

@#@正确@#@2、第2题:

@#@生:

@#@用的是乘法结合律。

@#@师:

@#@@#@评价15,老师同意你的观点@#@3、第3道题:

@#@生:

@#@用的是两个定律。

@#@@#@师:

@#@评价16,说的对,老师为你点赞!

@#@@#@师:

@#@在做题时,我们用这些定律的目的是什么?

@#@@#@生:

@#@做题简便。

@#@@#@师:

@#@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做起题来更简便。

@#@@#@生:

@#@会凑成整十数、整百数、整千数,会更简便。

@#@@#@师:

@#@评价。

@#@你说的很到位!

@#@@#@师:

@#@第一组题,你们轻松的完成了,请看第二组题。

@#@@#@2、@#@师:

@#@用展台,@#@生1:

@#@①492x5x2=492x(5x2)@#@师:

@#@这道题,你是运用了什么定律?

@#@(怎样做简便?

@#@)@#@生:

@#@我用了乘法结合律,(5x2)的积是整十数,先算简便。

@#@@#@师:

@#@评价17,方法正确,做对的请举手!

@#@@#@生2:

@#@②25x17x4=25x4x17@#@师:

@#@这道题,这道题,你是运用了什么定律?

@#@(怎样做简便?

@#@)@#@生:

@#@我用了乘法交换律,25x4的积是整百数,先算简便。

@#@@#@师:

@#@评价18,这是你的想法。

@#@有不同方法的请举手!

@#@@#@生3:

@#@②25x17x4=17x(25x4)@#@师:

@#@这道题,你运用了什么定律?

@#@@#@生:

@#@我用了乘法交换律和结合率,(25x4)的积是整百数,先算简便。

@#@@#@师:

@#@评价19,这两种方法都不错,@#@生4:

@#@③8×@#@5×@#@125×@#@40@#@师:

@#@这道题,你是运用了什么定律?

@#@(怎样做简便?

@#@)@#@生:

@#@我用了乘法交换律和结合率,(125x8)的积是整千数,(5x40)的积是整百数,同时计算简便。

@#@@#@师:

@#@评价20,掌声鼓励!

@#@@#@师:

@#@全课总结,在做题时,有时可以根据数据的特点,运用定律,凑成整十数、整百数或整千数,使计算简便。

@#@@#@师:

@#@请看第三组题:

@#@@#@3、@#@这个游泳池长50m。

@#@他每次游多少米?

@#@@#@师:

@#@读题。

@#@在作业纸上,列综合算式解答。

@#@(1分钟后)@#@生:

@#@汇报@#@1、50x2x72、7x2x15@#@师:

@#@每一步算的是什么,让学生说一说,@#@比较一下,第几种方法最简单?

@#@@#@生:

@#@第一种@#@师:

@#@为什么?

@#@@#@生:

@#@50x2的积是整百数,所以,便于口算!

@#@@#@师:

@#@评价21,和他想法一样的请坐直!

@#@@#@师:

@#@这三组题,都没有难住大家。

@#@@#@四、谈收获@#@师:

@#@那,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生:

@#@我学会了@#@师:

@#@同学们的收获可真多!

@#@@#@五、回顾整理:

@#@@#@师:

@#@这节课同学们通过观察、思考,自己发现并总结出了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

@#@@#@师:

@#@第3个问题怎样解决,它里面又隐藏着一个什么样的规律呢?

@#@我们下节课再来研究,这节课就上到这儿,下课!

@#@@#@板书设计@#@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4×@#@25=25×@#@4@#@举例:

@#@3组……@#@两个数相乘,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这叫做乘法交换律。

@#@@#@用字母表示:

@#@a×@#@b=b×@#@a@#@(25×@#@5)×@#@2=25×@#@(5×@#@2)@#@举例:

@#@3组……@#@三个数相乘,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

@#@这叫做乘法结合律。

@#@@#@用字母表示:

@#@(a×@#@b)×@#@c=a×@#@(b×@#@c)@#@";i:

2;s:

6149:

"五年级第二学期数学试题@#@第一部分@#@一.直接写出得数@#@0.5÷@#@0.25=7.6+2.4=0.17×@#@0.4=@#@8a×@#@2.5-2a=1÷@#@0.25-0.25÷@#@1= @#@ @#@ @#@0.35÷@#@35= @#@ @#@ @#@@#@99×@#@4.8+4.8= @#@ @#@ @#@ @#@10-9.9×@#@0.1= @#@1÷@#@0.5-1×@#@0.5=@#@0.48÷@#@0.96×@#@2=@#@二.解方程@#@ @#@22x-24=5(4x+8) @#@5.7-0.2x=1.1(4+x) @#@@#@4(0.96-0.71x)=x @#@8÷@#@x-0.9=1.1@#@三.递等式计算(能简便的要简便计算) @#@ @#@ @#@@#@32×@#@9.65×@#@1.25×@#@2.55.8×@#@(3.87-0.13)+4.2×@#@3.74@#@5.4÷@#@[2.6×@#@(3.7-2.9)+0.62][20-(90.75÷@#@6.6+2.25)]×@#@11.6@#@四.列综合式或列方程解@#@

(1)一个数的3倍减去0.15,差是2.82,这个数是多少?

@#@@#@

(2)15减去0.4除0.2的商,再加上15.5得多少?

@#@@#@第二部分@#@一、填空题@#@1、下面每格长度表示1米。

@#@@#@东@#@-4@#@-3@#@-2@#@-1@#@0@#@1@#@2@#@3@#@4@#@5@#@6@#@-5@#@-6@#@西@#@假如从0点向东走1米记作+1米,那么从0点向西走5米应记作()。

@#@从0点向东走6米记作(),再向西走2米,这时停在()处。

@#@@#@2、5.6297保留一位小数是(),保留两位小数是()。

@#@@#@3、12月22日最底温度是零下6摄氏度,记作()0C,最高温度是零上1摄氏度,记作()0C。

@#@@#@4、在3、—380、2.6、—0.86、0、0.0065、、—中,正数是(),负数是(),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的是()。

@#@@#@5、5.06L+506cm3=( @#@ @#@ @#@ @#@ @#@ @#@ @#@)mL @#@ @#@ @#@ @#@ @#@ @#@3小时36分=()小时@#@6、正方体十二条棱长之和是48厘米,体积是()立方厘米。

@#@@#@7、一个长方体的金鱼缸,长是8分米,宽是5分米,高是6分米,不小心前面的玻璃被打坏了,修理时配上的玻璃的面积是( @#@ @#@ @#@ @#@ @#@ @#@ @#@ @#@ @#@ @#@ @#@ @#@ @#@ @#@ @#@)。

@#@@#@8、梯形的上底是12分米,下底比上底的3倍还多1分米,高是5分米,这个梯形的面积是()平方分米。

@#@@#@9、一个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后是6.3,这个数比原数增加了()倍,跟原数相差()。

@#@@#@10、三个连续自然数积是336,这三个数的平均是()。

@#@@#@二、判断题。

@#@@#@1、3.8945保留两位小数3.90。

@#@……………………()@#@2、三个连续自然数的和一定小于这三个自然数的积………()@#@3、某食品店一月份盈利4000元,用+4000元表示;@#@二月份亏损3500元,用-3500元表示。

@#@那么该食品店两个月共盈利500元,可用+500元表示。

@#@……()@#@4、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5、正方体的棱长扩大3倍,体积就扩大9倍。

@#@………………( @#@ @#@ @#@)@#@6、棱长是5厘米的正方体的表面积比体积大。

@#@……………( @#@ @#@ @#@)@#@三、选择题@#@1、算式3.14÷@#@0.09的商取整数,余数是()。

@#@@#@A、8B、0.08C、0.008D、0.8@#@2、在一个减法算式里,被减数、减数、差相加的和是29.4,那么被减数是()。

@#@@#@A、27.4B、14.7C、58.8D、39.7@#@3、把一根长2米的长方体木料锯成两段后,表面积增加了100平方厘米,它的体积是( @#@ @#@ @#@ @#@ @#@ @#@ @#@ @#@ @#@ @#@ @#@ @#@ @#@ @#@)。

@#@@#@A、200立方厘米 @#@ @#@B、10000立方厘米 @#@ @#@C、2立方分米@#@D、100立方分米@#@4、一个长方体正好可以切成两个棱长是3厘米的正方体,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 @#@ @#@ @#@ @#@ @#@ @#@ @#@ @#@ @#@)。

@#@@#@A、108平方厘米 @#@ @#@B、54平方厘米 @#@ @#@C、90平方厘米 @#@ @#@D、99平方厘米@#@5、有两个面积相等的长方形(如下图),比较两个阴影部分面积的大小,()。

@#@@#@X@#@Y@#@@#@A、X>YB、Y>XC、X=YD、无法比较@#@@#@第三部分@#@1、计算组合体的体积@#@2、下图中长方形长6cm,宽4cm,已知阴影①比阴影②面积少3cm2,求EC的长。

@#@@#@第四部分@#@1、某班42个同学参加植树,男生平均每人种3棵,女生平均每人种2棵,已知男生比女生多种56棵,男、女生各有多少人?

@#@@#@2、东方小学五年级举行数学竞赛,共10个赛题每做对一题得8分,错一题倒扣5分,张华全部解答,但只得41分,他做对多少题?

@#@@#@3、甲乙两地相距460千米,汽车开出2小时客车才相向开出,经过4小时与汽车相遇。

@#@已知汽车每小时比客车多行10千米,求汽车的速度。

@#@@#@4、小丁丁和小巧在一个环形跑道的同一地点同时出发背向而行,小丁丁每秒跑5.8米,小巧每秒跑4.2米,经过40秒两人相遇。

@#@如果两人在同一地点同时出发同向而行,几秒后两人相遇。

@#@@#@5、一个立方体木块,表面积是24平方厘米。

@#@如果把它截成体积相等的8个小立方体木块,每个小木块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6、有一个完全封闭的容器,里面的长是20厘米,宽是16厘米,高是10厘米,平放时里面装了7厘米深的水。

@#@如果把这个容器竖起来放,水的高度是多少?

@#@@#@";i:

3;s:

16102:

"第七章线段与角@#@Ø@#@知识归纳@#@一、线段:

@#@直线上两个点和它们之间的部分叫做线段,这两个点叫做线段的端点。

@#@@#@1、线段的表示:

@#@可以用表示短点的两个字母A、B表示,记作线段AB@#@或可以用一个小写的英文字母,如a,表示,记作线段a@#@2、线段的特点:

@#@1)有线长度,可以测量@#@2)有两个端点@#@3、线段的性质:

@#@1)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2)连接两点间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间的距离,可以记作d。

@#@ @#@3)★直线没有距离。

@#@射线也没有距离。

@#@因为,直线没有端点,射线只有一个端点,可以无限延长。

@#@而线段不可以延长。

@#@@#@4、线段大小的比较:

@#@@#@1)度量法@#@2)叠合法@#@3)观察法@#@«@#@“两点之间线段最短”@#@5、画线段的和、差、倍@#@将一条线段分成两条相等线段的点叫做这条线段的中点@#@线段中点的表示:

@#@1)观察法2)折叠法3)度量法@#@线段的中点是一个重要的概念,要使学生会用语言描述并掌握以下两点:

@#@@#@  

(1)如图1@#@@#@  ∵C为AB中点@#@  @#@  

(2)如图1@#@  @#@∴C为AB中点.@#@二、角:

@#@角是具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公共端点叫做角的顶点,两条射线叫做角的边@#@或可以这样说:

@#@ @#@角是有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到另一个位置所成的图形@#@处于初始位置的那条射线叫做角的始边,@#@终止位置的那条射线叫做角的终边。

@#@@#@角的始边转动到角的终边所经过的平面部分叫做角的内部,简称角内部@#@1、角的表示:

@#@1)角一般用三个大写英文字母表示,如下图记作∠AOB,也可以记作∠O@#@如果以点O为顶点的角有多个,那么其中任何一个角必须用三个大写英文字母表示,而不能简单记作∠O@#@2)也可以在角的内部标上一个小写的希腊字母,如α(读alpha)、β(读beta)、γ(读gamma)……,或者标上一个数字,如1、2、3……@#@2、角的大小的比较@#@1)度量法@#@2)叠合法@#@3、余角、补角@#@

(1)如果两个角的和是一个平角,那么这两个角叫做互为补角.简称“互补”.@#@

(2)如果两个角的和是一个直角,那么这两个角叫做互为余角,简称“互余”.@#@(3)补角、余角的性质@#@«@#@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4、方位角@#@方位角一般以正北、正南为基准,描述物体运动方向.方位角的取值范围为@#@即“北偏东度”、“北偏西度”、“南偏东度”、“南偏西度”,@#@«@#@“北偏东度”为东北方向、“北偏西度”西北方向、“南偏东度”为东南方向、“南偏西度”为西南方向.@#@5.画角的和、差、倍@#@讲角平分线时既要会用文字表述又要掌握以下两点:

@#@@#@  

(1)如图2@#@  ∵OC平分∠AOB.@#@  

(2)如图2@#@   @#@  ∴OC平分∠AOB@#@Ø@#@典型例题@#@【例1】如右图所示,是线段的中点,则,.@#@@#@【例2】如图,已知是线段上的两点,是的中点,是的中点,若,求线段的长.@#@.@#@【例3】如图,已知线段上依次有三个点把线段分成四个部分,,求的长度.@#@【例4】线段上有两点、,,,,求的长.@#@【例5】已知:

@#@,,,四点共线,若,,,画出图形,求长.@#@【例6】如图所示,,,求度数.@#@【例7】为外的一个锐角,射线、分别平分、.@#@,,求的度数;@#@@#@,,求的度数;@#@@#@,,还能否求出的度数吗?

@#@若能,求出其值,若不能,说明理由.@#@从前三问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5)若为内的一个锐角呢?

@#@@#@【例8】如图,平分,平分,若,,求的小.@#@【例9】如图10,已知直线和相交于点,是直角,平分,,求@#@的度数.@#@Ø@#@课堂练习1@#@1、如图,,,点B、O、D在同一直线上,则的度数为( @#@ @#@ @#@ @#@ @#@)@#@(A)(B)(C)(D)@#@2、如图,已知AOB是一条直线,∠1=∠2,∠3=∠4,OF⊥AB.则@#@

(1)∠AOC的补角是;@#@@#@

(2)是∠AOC的余角;@#@@#@(3)∠DOC的余角是;@#@@#@(4)∠COF的补角是.@#@3、如图,点A、O、E在同一直线上,∠AOB=40°@#@,∠EOD=28°@#@46’,OD平分∠COE,求∠COB的度数@#@4、如图,已知直线和相交于点,是直角,平分,,求@#@的度数.@#@5、如图8,将长方形纸片沿AC对折,使点B落在B′,CF平分∠B′CE,求∠ACF的度数.@#@图8@#@7、把一张正方形纸条按图中那样折叠后,若得到∠AOB/=700,则∠B/OG=______.@#@8、如图所示,已知∠AOB=165°@#@,∠AOC=∠BOD=90°@#@,求∠COD.@#@9、如图14,将一副三角尺的直角顶点重合在一起.@#@

(1)若∠DOB与∠DOA的比是2∶11,求∠BOC的度数.@#@

(2)若叠合所成的∠BOC=n°@#@(0<@#@n<@#@90),则∠AOD的补角的度数与∠BOC的度数之比是多少?

@#@@#@★10.角的个数的数法按逆时针、按顺时针一点引出条射线共形成个角.@#@如图,在图(a),在角内引一条射线时,图中共有(1+2)个角;@#@@#@在图(b)中,在角内引两条射线时,图中共有(1+2+3)个角;@#@@#@在图(c)中,在角内引三条射线时,图中共有多少个角?

@#@如果在角内引n条射线(n为自然数)时,则共有几个角?

@#@@#@(a)(b)(c)@#@★11.钟表上的时针、分针和秒针@#@我们把钟表看成一个圆周,其上共有12个大格,故每个大格度数为,每个大格中又有5个小格,故每个小格度数为@#@

(1)10:

@#@00时,时钟的时针与分针所成的角度是_____.@#@

(2)时间为三点半时,钟表时针和分针所成的角为______,由2点到7点半,时针转过的角度为______.@#@(3)12时时,钟表上的时针与分针重合,问每多长时间两针再重合?

@#@@#@(4)分针和秒针每隔多长时间重合一次?

@#@@#@@#@Ø@#@课堂练习2@#@1、如图,点C在线段AB上,AC=8厘米,CB=6厘米,点M、N分别是AC、BC的中点。

@#@@#@

(1)求线段MN的长;@#@@#@

(2)若C为线段AB上任一点,满足AC+CB=a厘米,其它条件不变,你能猜想MN的长度吗?

@#@并说明理由。

@#@@#@(3)若C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且满足ACBC=b厘米,M、N分别为AC、BC的中点,你能猜想MN的长度吗?

@#@请画出图形,写出你的结论,并说明理由。

@#@@#@2、如图,已知C点为线段AB的中点,D点为BC的中点,AB=10cm,求AD的长度。

@#@@#@3、如图3,AD=BD,E是BC的中点,BE=2cm,AC=10cm,求线段DE的长.@#@图3@#@A@#@D@#@C@#@B@#@E@#@4、有一张地图(如图),有A、B、C三地,但地图被墨迹污损,C地具体位置看不清楚了,但知道C地在A@#@地的北偏东30°@#@,在B地的南偏东45°@#@,你能确定C地的位置吗?

@#@@#@5、如图8,东西方向的海岸线上有A、B两个观测站,在A地发现它的北偏东30°@#@方向上有一条渔船,同@#@一时刻,在B地发现这条渔船在它的北偏西60°@#@方向上,试画图说明这条渔船的位置.@#@6、如图,OA的方向是北偏东15°@#@,OB的方向是西偏北50°@#@。

@#@@#@

(1)若∠AOC=∠AOB,则OC的方向是___________;@#@@#@

(2)OD是OB的反向延长线,OD的方向是_________;@#@@#@(3)∠BOD可看作是OB绕点O逆时针方向至OD,@#@作∠BOD的平分线OE,并用方位角表示OE的方向是_____________。

@#@@#@(4)在

(1)、

(2)、(3)的条件下,求∠COE。

@#@@#@7、如图,三角形ABC中,AB=AC,延长CA,用量角器量∠B、∠C、∠BAD。

@#@@#@

(1)你能得出什么结论,猜想∠BAD、∠B、∠C的关系(可多画几个类似图形尝试)@#@

(2)用你得出的结论和猜想的关系解决下列问题:

@#@@#@一暗礁边缘有一标志C在灯塔B北偏西80°@#@的方向上,与灯塔B的距离为30海里,轮船从灯塔正南方30海里的A处出发,若航行方向是北偏西45°@#@,轮船能避开暗礁吗?

@#@说明理由.@#@8、已知:

@#@如图∠ABC=30°@#@,∠CBD=70°@#@BE是∠ABD的平分线,求∠DBE的度数。

@#@@#@9、已知:

@#@如图(9),B、C是线段AD上两点,且AB:

@#@BC:

@#@CD=2:

@#@4:

@#@3,M是AD的中点,CD=6㎝,求线段MC的长。

@#@@#@@#@图(9)@#@ @#@第七章线段与角的画法测试题@#@一、填空题(本大题共30分,每小题3分)@#@1、在所有连结两点的线中,__________最短.@#@2、右图为同一直线上的A、B、C三点,图中共有_______条射线,_____条线段.(第2题)@#@3、如图,C、D是线段AB上两点,@#@如果AC、CD、DB长之比为3:

@#@4:

@#@5,@#@则AC=________AB,AC=___________CB。

@#@(第3题)@#@4、图,O为直线AD上一点,∠AOB=45º@#@,OC平分∠BOD,则∠COD=_____度。

@#@@#@5、如图,OC⊥OA,OD⊥OB,则∠AOB=∠_________.@#@(第4题)(第5题)@#@6、互为补角的两角之差为22º@#@,则这个两角分别为______度和______度.@#@7、如图,∠AOB=72º@#@,OC平分∠AOB,OD⊥OC,则∠AOD=______度.@#@8、如图,C、D是线段AB上两点,AC、CD、DB的长度比为1:

@#@2:

@#@3,又M为AC的中点,DN:

@#@NB=2:

@#@3,已知AB=30cm,则MN=______cm.@#@@#@(第8题) @#@(第7题)@#@9、计算:

@#@28º@#@46´@#@+57º@#@32´@#@-60º@#@15´@#@=___________.@#@10、α=(x+10)º@#@,∠β=(x-30)º@#@,且∠α和∠β互余,则∠α=______度.@#@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分,每小题3分)@#@1、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若OA=OB,则O是线段AB的中点;@#@@#@B、若O是线段AB的中点,则OA=OB;@#@@#@C、B是线段AC上一点,AB:

@#@BC=2:

@#@3,则;@#@@#@D、延长线段AB至C,使BC=AB,则B是线段AC的中点.@#@2、右图中线段的总数是()@#@A、4条.B、5条.@#@C、6条.D、7条.(第2题)@#@3、如图,线段AD=90cm,B、C是这条线段上两点,AC=70cm,且CD=BC,则AB的长是()@#@A、20cm.B、15cm.@#@C、10cm.D、8cm.(第3题)@#@4、如图,C是线段AB的中点,D是线段CB上任意一点,则下列表示线段关系的式子中错误的个数为()@#@

(1)CD=(AD-BD).

(2)CD=.@#@(3)BD=(AB-2CD).(4)BD=AD-2CD.(第4题)@#@A、1个.B、2个.C、3个.D、4个.@#@5、如图,∠BOC=2∠AOB,OP平分∠AOB,@#@已知∠AOP=12º@#@,则∠POC=()@#@A、60º@#@.B、72º@#@.@#@C、78º@#@.D、84º@#@.(第5题)@#@6、∠α的余角是40º@#@,则∠α的补角为()@#@A、100º@#@.B、110º@#@.C、120º@#@.D、130º@#@.@#@7、有几种说法,其中正确的有()@#@

(1)只有补角而没有余角的角是钝角;@#@

(2)锐角既有余角又有补角;@#@@#@(3)一个锐角的余角比这个角的补角小90º@#@;@#@@#@(4)互补的两个角一个是锐角一个是钝角。

@#@@#@A、4个.B、3个.C、2个.D、1个.@#@8、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直线、射线、线段的区别在于它们的长短不同;@#@@#@B、两点之间,直的线最短;@#@@#@C、因为∠1+∠2+∠3=80º@#@,所以∠1、∠2与∠3互为补角;@#@@#@D、角的边是射线.@#@三、作图题:

@#@(本大题共18分,每小题6分)@#@1、已知∠α和∠β,利用量角器画出∠AOB,使∠AOB=∠α+2∠β.@#@@#@2、已知线段a、b,画出一条线段,使它等于2a-b.@#@@#@3、如图,使用圆规和直尺分别画出∠AOB和∠BOC的角平分线OM和ON,如果∠MON=68º@#@,那么∠AOC应为多少度?

@#@@#@四、应用题(本大题共28分,每小题7分)@#@1、如图,C是线段AB的中点,D、E分别是线段AB的三等分点,已知DC=2.4cm,求AB的长度.@#@2、直线AB、CD相交于O(如图),OE⊥AB于O,已知∠DOE=50º@#@,求:

@#@∠BOC的度数.@#@3、如图,已知C城在A城的北偏东30º@#@方向,在B城的南偏东75º@#@方向,画出C城的位置.@#@ B·@#@@#@A·@#@@#@3、一个角的补角比这个角的2倍大15º@#@,求这个角和它的余角.@#@第七章线段与角的画法@#@画图题复习@#@1.已知线段a,b,c,画出线段AB,使AB=a-2c+b。

@#@@#@a@#@b@#@c@#@2.已知线段AB,画出它的中点C。

@#@@#@A@#@B@#@3.已知线段a,b,c,画出线段CD,使CD=a+2b-c。

@#@@#@a@#@b@#@c@#@4.已知线段AB,在AB的延长线上取一点C,使BC=AB,再在AB的反向延长线上取一点D,使DA=2AB,线段DB等于线段BA的几倍?

@#@线段CA是线段DB的几分之几?

@#@比较线段AD和线段AC的大小。

@#@@#@5.如图,AB=4BC,D是AC的中点,那么@#@AC=()-()=______BC-BC=_______BC;@#@@#@AD=______AC=________BC;@#@@#@DB=()–()=______BC-______BC=______BC;@#@@#@6.在所给的图中按所给的语句画图:

@#@A@#@

(1)连结线段BD;@#@@#@

(2)过A、C画直线AC;@#@@#@(3)延长线段AB;@#@CD@#@(4)反向延长线段AD。

@#@E@#@7.已知∠α,用尺规画∠AOB,使∠AOB=∠α。

@#@@#@α@#@8.已知∠γ,用尺规画出它的角平分线OP。

@#@@#@γ@#@9.已知∠α,∠β,画出∠AOB,使∠AOB=∠α-2∠β。

@#@@#@β@#@α@#@10.如图,O是直线AB上的一点,∠AOC=900,∠DOE=900,图中互余的角共有@#@______________对.互补的角有_______________对。

@#@@#@O@#@AB@#@E@#@D@#@C@#@11.甲、乙两艘船从港口A出发,甲船沿北偏东250的方向航行,乙船沿南偏西100的方向航行。

@#@

(1)按题意画出图形;@#@

(2)求甲、乙两船航线间的夹角。

@#@@#@12.已知∠AOB=300,以点O为端点,画射线OC,使∠AOC与∠AOB互余,这样的射线OC能画出几条?

@#@在图中画出符合要求的射线OC.@#@@#@B@#@OA@#@@#@13.一货轮在C处测得灯塔A在货轮的北偏西300的方向上,随后货轮以28.4海里/时的速度按北偏东450的方向航行,半小时后到达B处,此时又测得灯塔A在货轮的北偏西700的方向上,画出此时表示货轮距灯塔A的距离的线段AB.@#@17@#@";i:

4;s:

3245:

"《回收废电池》@#@------三位数的加法教学设计@#@左卫寨小学马槐春@#@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三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

@#@@#@2.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判断计算结果的对错,逐步养成验算的习惯。

@#@@#@3.结合具体情境,发展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对学生进行保护环境、爱护大自然等方面的教育。

@#@@#@教学重点:

@#@@#@三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

@#@@#@探索计算方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计数器算式卡片@#@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1、师:

@#@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位好朋友,我们来看看它是谁?

@#@课件出示小电池(学生自由说)@#@2、说说电池有什么用处?

@#@废电池是怎样处理的?

@#@@#@师:

@#@电池在生活中的用处很大,可是用过后的废电池却有很大的危害。

@#@看看以下这段文字:

@#@废电池中含有金属和废弃的液体,这些物质会对土壤、对水、对人的健康产生直接影响。

@#@一颗钮扣大小的电池可以污染60万升水,这些水相当于一个人一生的饮水量。

@#@(教师讲解)@#@师:

@#@看了这段文字你有什么想法呢?

@#@(学生自由发表想法)@#@揭示课题:

@#@对,为保护环境,我们应该集中回收废电池,不随便丢弃。

@#@这节数学课我们就围绕回收废电池这一主题学习新的数学知识。

@#@(板书:

@#@回收废电池)@#@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1、看一看。

@#@(借助情境图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

@#@)@#@

(1)师:

@#@同学们,月亮小学从本学期开展了回收废电池的环保活动。

@#@这是二年级各班回收废电池的情况。

@#@(出示统计表)@#@

(2)观察统计表,你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

@#@(指名说)@#@师:

@#@本节课我们重点研究加法的有关问题。

@#@@#@2.算一算。

@#@(探索三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

@#@)@#@

(1)解决“一班和二班一共回收多少节”@#@a列出算式,教师板书:

@#@112+87=@#@b看算式,试着估算它们的和大约是多少。

@#@(指名说说估算的方法)@#@c师:

@#@那么到底你们估算得对不对呢?

@#@我们就来算一算。

@#@(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d指名汇报算法.(引导学生说出各种的计算)@#@e全班试着列竖式计算,指名板演。

@#@强调:

@#@只有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板书)。

@#@@#@

(2)解决“一班和三班一共回收多少节”。

@#@@#@方法同上。

@#@教师可以进一步放手,让学生自己来解决。

@#@@#@3、总结计算三位数的加法列竖式注意的事项@#@三、联系实际,巩固应用。

@#@@#@1、出示写有错题的小树,指名学生上黑板改错题。

@#@@#@2、课件出示各种家具及价格,让学生选择喜欢的家具算一算价格。

@#@@#@3、游戏:

@#@找朋友@#@4、夺红旗@#@125+64→□+111→□+45→□+66→□@#@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觉得自己最成功的是什么?

@#@@#@";i:

5;s:

15678:

"教育随笔@#@1、差生的教育@#@作为一名教师,我爱班上的优等生,更爱班级的后进生.因为我明白一个道理:

@#@给学生一个机会,他会还你一个奇迹.@#@在我班有这样两位学生:

@#@@#@有一个叫顾晓媛的女学生,读一年级时,回家根本不预习课文,所以在新授课中学得很吃力,生字不认识,课文读不通,读课文时加字换字的问题更是严重,词语也默不出,我经常与家长联系,效果不佳,有时好,有时又不好.(因为新教材课文多,每天一课时教一篇新课文,预习就显得非常重要,学生没进行预习,在课堂上就无法主动参与学习.)今年,我就改进了对她的教育方式,我少批评她,少找她家长,而是经常有意识地注意她,她一有进步,我就夸奖她:

@#@如读句子,她读得通顺,我就表扬她,说她回家认真读的,进步了.渐渐地,她举手的次数也多了,全班同学也学我一样赞扬她,拍手鼓励她.表扬的效果对她来说非常明显,顾晓媛同学学习积极性高了,回家认真预习了……当然除了赞美她,我还经常与她个别交流,问她对妈妈有没有说老师今天表扬你了得到表扬开心吗她会说开心的,我对妈妈说了.这时我会抓住契机及时鼓励她,你要继续努力……@#@还有一位叫俞孟来的学生,平时写字特慢.有一天,他妈妈给我打电话,说能否让俞孟来做个小组长,他很愿意帮老师做事.我跟他妈妈说,他动作太慢,做组长还要收作业等,恐怕不大合适.后来我一想,对他妈妈说,我让他早上负责保洁区的卫生,做一个卫生监督员.二年级的孩子就是天真,自从俞孟来做了卫生监督员后,不但保洁区的卫生满分,而且在家在校的写字速度也快了,上课比以前积极认真了,他妈妈还说,孩子乖多了.@#@2、班主任工作随笔@#@在几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总结了班主任工作中的"@#@三怕"@#@:

@#@一是怕性子急,冲动发脾气;@#@二是怕马马虎虎,工作不仔细;@#@三怕中途放弃,对学生置之不理.@#@一是怕性子急,冲动发脾气.急性子做不好班主任工作,因为教书育人是细活,需要的是耐心.如果遇事不冷静,一时冲动,由着性子,容易把事情搞得一团糟.如果事事发脾气,自以为是,独断专行,容易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一些学生甚至会"@#@破罐子破摔"@#@,从此走下坡路.由于每一位学生的社会环境,家庭环境,教育条件,本人努力的程度以及身心状况的不同,造成了学生之间的差异.班主任老师应该看到每一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世界,每一个学生都有着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志趣,要想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就必须充分发扬民主作风,取得学生们的信任和配合,而不能靠使性子,发脾气.@#@二是怕马马虎虎,工作不仔细.德国诗人海涅曾写道:

@#@"@#@每一个人就是一亿世界,这个世界是随他而生,随他而来的."@#@教师所面对的不是一个或几个"@#@世界"@#@.因此,教师需要做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如果工作马马虎虎,摸不清学生的底,号不准学生的脉,别说因材施教,就是正确的评价学生也是极其困难的.如果只凭班主任的权威去制约学生,很容易挫伤学生的自信心,或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或养成学生盲目听从的奴隶人格.因此,教师的心要比妈妈的心还细才行.@#@三是怕中途放弃,对学生置之不理.在老师对特殊学生的转变过程中,如果学生的进步不明显,老师常会对这类学生失去信心,从而对该学生不再投入时间和精力去帮助教育,反而听之任之,置之不理.这样的结果,经常使一些有了一点进步的学生再次退步,而使老师以前的努力功亏一篑.@#@班主任是一项充满挑战性的工作,班主任要不断地完美自我,只有当你不断致力于自我教育的时候,你才能教育别人.教师是阳光下最光辉的职业,值得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用自己的全部身心去爱这个职业,今后我仍将这么做.@#@3、谈学生的插嘴@#@我们在上课的时候,经常遇到这样一种现象:

@#@正当你在专心讲课,学生用心听讲的时候,会有个别学生忽然站起来向你提问,或者你正在说什么,他就随便插言.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为"@#@插嘴"@#@.虽然现在提倡师生平等,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氛围,可对大对数教师来说,仍然是加以否定的.因为他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其他学生的正常思维和课堂秩序,大多数的老师一般置之不理,阻止或提醒.@#@怎么样去看待学生的"@#@插嘴"@#@呢作为教师,应该深刻反省一下自己的教和学生的学之间的关系.教,不仅仅是单纯的教会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思维的迸发.而学生插嘴常常是学生灵感的突然显现,是智慧火花的迸发.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摘下有色眼镜,用积极的态度去对待每一位学生的插嘴,同时加以正确的引导,让学生在课堂上得到人格的尊重,情感的释放,同时要求他们顾全全局,就能把被动化为主动,使课堂充满活力.@#@"@#@插嘴"@#@有利于学生发展思维.我有时候打算给学生讲些英美国家的风俗习惯,或者给他们讲些节日方面的知识,谁知刚开头,有的学生就喊:

@#@我知道,我看过啦.以前我会很生气的,现在我会和颜悦色的引导:

@#@你知道什么,把你知道的讲给大家听好不好学生很高兴,讲的绘声绘色,有时候也出现错误,还有时候讲的不清楚,我再给他补充,这样即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又激发了他们学英语的兴趣.@#@凡是民主的教师都非常赏识爱插嘴的学生,他们的插嘴是课堂的"@#@润滑剂"@#@,一句天真,幼稚的话会引起大家的一阵欢笑,笑声使课堂气氛轻松,和谐.童心最可贵,他们会毫不顾及的指出老师的错误,读错的音,说错的话还有讲错的知识.任何人都不可能十全十美,学生的插嘴是为了纠正我们的错误,怎么不是好事呢当然也有个别学生插嘴是为了纯粹捣乱,这个时候教师要充分运用教学机智,因势利导,做到引而不牵,放而不纵,这样既能缩短师生间的距离,又能调节课堂气氛.@#@要善于对待"@#@插嘴"@#@的学生,也许就是他们那近乎牛头不对马嘴或异想天开的"@#@插嘴"@#@中,才埋藏着一颗颗创新的种子,而教师的欣赏和赞许的语言,哪怕只有一点点,都有可能使这颗创新的种子在脑海中生根,发芽.@#@4、由擦黑板想到平等对待学生(不计成绩好坏)@#@预备铃响之后,我拿着书本走进教室,看到黑板上还留着上节课的内容,眉色便拧在一起,大声地问道:

@#@"@#@今天谁值日为什么不擦黑板"@#@班上鸦雀无声.我见没人答应,生气地又问一遍.这时,坐在最后的张家桁同学跑上来,迅速地擦起来.这是一个学习较差的学生,老师们都不喜欢他.他认真而卖力地擦着黑板的每一个角落,弄得教室内尘土飞扬.这时,我说:

@#@"@#@大家都瞧见了吧,这就是由于一个人的不负责任造成的."@#@不知是谁小声嘟囔了一声:

@#@"@#@今天不是他值日."@#@成绩优异的包隽尧慢腾腾地站了起来,用几乎听不到的声音说:

@#@"@#@今天是我值日."@#@我愕然,干咳一声说:

@#@"@#@你先坐下,下次注意."@#@这时,季佳兵同学擦完黑板,默默地回去了,而学生们却用异样的眼光看着我,顿时我感到脸上有点火辣辣的.这件事对我触动很大,课后我回到办公室,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中.@#@不少教师认为,只有学习好的学生才是人才,对他们总是高看一眼,平时的态度和评价也是较为积极的.而对那些学习不好的学生则打心眼里看不上,因此,对他们的评价也是消极的.细想自己在对待优差生的问题上就存在这种想法.我自己在这件事中,也因戴了有色眼镜对待优生和差生,才招来学生异样的目光,也影响了自己教师的形象.@#@在学习中,学生的情感得到了尊重,他们潜在的能力得到充分的释放.尤其是对差生的尊重更是对他们的一种最大的激励,也是给了他们一种向上的动力.在这件事中,我疏忽大意,没有做到尊重张家桁同学的一片苦心,及时给以表扬,让其他同学误认为"@#@差生无论做什么有益于集体的事,都是不会得到老师的赞赏的."@#@从而更自暴自弃了.这是我需要补救的工作.@#@作为教育者,既要培养尖端人才,又要面向全体学生,一视同仁,平等对待,这才是正确的教育.其实通过细心地观察不难发现,每个后进生的身上都有自己的优点.如之前提到的差生张家桁,他的闪光点很明显:

@#@热爱老师,关心集体,有责任感.如果今后我能充分利用他的闪光点,给以重任,深信张家桁同学定能发扬所长,为集体作出贡献,也定能转差为优的.@#@5、如何批评学生,怎样才能够令学生虚心接受批评@#@记得我刚做班主任的时候火气是比较大的,很容易在课堂上发脾气批评学生,有时弄得自己也很难堪下不了台,而且我发现这种方法批评学生,即使他表面上服气了但实际上他只是摄于你做班主任的威严而心里不服气.后来在做班主任的过程中不断的反思和探索,摸索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招数.第一招叫做:

@#@"@#@退三进一"@#@,我们看电视时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镜头,老虎等凶猛的动物在进攻前首先是身体向后撤退,为什么撤退呢是为了更好的向前进攻!

@#@我们批评学生一个缺点的时候不妨先表扬他的三个优点,此谓之"@#@退三进一"@#@.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作为班主任应该善于捕捉每一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虽然可能只是一个小小的闪光点,但很有可能你通过这个小小的闪光点可以挖掘出埋藏在他心里头的大金矿.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马卡连科曾经有这样一句话:

@#@"@#@用放大镜看学生的优点,用缩小镜看学生的缺点"@#@,我国著名的文学家刘心武先生在他的一篇作品中也有这样一句经典的话:

@#@"@#@一个丑恶的罪犯也有他自己的心灵美!

@#@"@#@,我们的学生再怎么调皮也不至于将他同罪犯等同起来吧我们班有个男生陈智杰,性格比较反叛,具体表现可以用两句话来总结概括:

@#@班主任说什么他都不乐意,班干部做什么他都认为不对!

@#@但是这个学生有一个爱好体育锻炼,口才和反应能力都很不错,出黑板报也是个人才,本学期的跳踢拍比赛中,他表现非常出色,为班获得团体第一名立下汗马功劳,我当时立即把握住这个大好时机当晚就找他出来谈话,首先我就赞扬他今天在比赛场上表现如何积极英勇,关键时刻力挽狂澜,为班级的胜利奠下了坚实的基础,获得了同学们一浪接一浪的掌声,之后我又跟他回顾在主题班会上让他谈谈获胜的体会,然后我又大力表扬他出的黑板报如何的别具一格,赞扬完后我发现他已经变成了欢乐的海洋,这个时候我看准时机话题突然一转:

@#@"@#@但是你有没有好好想过,你在班上那么有才干却没有一个人选你当班干部,你有没有冷静的思考过为什么"@#@然后我跟他一一分析原因,开始的时候他还只是点点头,到了后来他自己主动表态,过了一段时间我又跟他出来长谈了一次,慢慢的我发现这个学生在学习态度及与同学相处方面有了很大的改观,期中考试后他第一个跑到我办公室里来问自己的成绩,问自己的成绩有没有进步.四年级一开学我起用该同学做小组长,做得比较好,而且成绩有所进步.@#@6、感触(由言传身教想到老师对学生的影响)@#@最近,我根据德育室布置在班内召开一次班队主题会,内容是"@#@找找身边的陋习"@#@,当我在班上把意图说完后,学生马上就像砸了锅一样争相发言,什么"@#@不遵守交通规则,"@#@,"@#@乱扔垃圾,"@#@"@#@坐公交车不让座"@#@等等,可谓是五花八门.应该说,学生们的回答是比较有针对性的.@#@接下来,我又提问说:

@#@"@#@这些陋习你们是怎么观察到的没想到,许多学生的回答居然是:

@#@看到是大人这样做的"@#@,这时,又有一位学生站起来说:

@#@"@#@在学校里,有个别的老师也没有做到"@#@.当时我一听,马上就转到另一话题去了,让学生去讨论如何从身边做起,从自身做起的问题来.@#@班会结束后,我想现在的学生越来越精明了,大人和老师做的一些事情,学生都看的明明白白,大人平时的言行无时不在影响着学生的整个成长过程,更无时不在影响学生的思想品质的形成,作为老师要为人师表,平时也要时时注意自己的形象,这些容易被忽视的细节,看似小事一桩,长此一往,会把这些"@#@陋习"@#@潜移默化地渗透到学生的大脑中去,在学生的身上难免会有或深或浅的烙印.所以,老师尽量避免一些"@#@非正面"@#@的因素污染学生纯洁的心灵.@#@通过这一次的班队会,对我的感触很深,教育工作的体验要碰撞的,要让学生通过事例有所教育,懂得真正的道理,不是靠说出来的,而是从实践体验中感悟的,因此,老师在教育学生时,想一想,老师平时的"@#@陋习"@#@有没有我是否做到了吗教育别人,先从自己做起,@#@这也是老师要进修学习的一门"@#@功课"@#@吧!

@#@@#@7、课堂提问的技巧@#@课堂提问是一种技巧,更是一种艺术,并且是教学中用得最多而又很难用精、很难用巧的艺术。

@#@事实上,课堂提问是教师整个业务功底,全部教学经验的公开亮相,又是对参差不齐、瞬息万变的学情的驾驭。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重视课堂提问,掌握课堂提问的技巧,自然而然地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那么,如何精设巧问呢?

@#@@#@首先,教师设计课堂提问要能激发学生积极思维。

@#@问题要难易适中,让学生开动大脑积极思维后获得正确的结论。

@#@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思维劳动取得成果才会感到由衷的喜悦,同时也会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其次,教师设计课堂提问要有明确的出发点和准确的针对性。

@#@出发点就是两个方面,其一是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其二是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

@#@所以对课堂中所提问的问题,教师在备课时应精挑细选。

@#@严格控制数量和质量,克服课堂提问的随意性。

@#@最后, @#@课堂提问要积极评价。

@#@提问中的评价,

(一)要肯定学生回答得“对不对”

(二)要评“好不好”,(三)无论是赞赏还是批评,都应“对事不对人”。

@#@因此在课堂提问中,教师要保护学生答问题的积极性,从而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应该做到:

@#@(1)以表扬为主。

@#@(2)鼓励求异(3)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4)鼓励学生积极评价。

@#@@#@总之,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运用得好能充分发挥师生两个积极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 @#@@#@";i:

6;s:

7808:

"@#@2015年上学期六年级24班数学教学计划@#@石洞至上学校:

@#@徐运强@#@一、基本情况分析@#@本人在本学期主要任教六年级(24)班数学学科教学,担任该班班主任。

@#@本班现有学生63人,其中男生36人,女生27人。

@#@本班学生大多数来自于农村,家长没时间管教,再加上六年级的孩子正处于青春萌动期,个别大的孩子已经进入青春期,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已产生了或多或少的逆反心理和抵触情绪,所以在教育教学上存在很大的难度。

@#@@#@经过一个学期的教学,我对学生的性格特征以及各方面情况有较深的了解。

@#@多数学生思维较为活跃,能自觉完成学习任务,上课听课认真,学习态度端正,能认真按时完成作业。

@#@女生都比较乖巧,上课认真听讲。

@#@但是,部分学生的自制能力还不够强,需要加强培养他们的自制能力。

@#@这个班学习比较好的学生少,大多数上进心差,对自己没有正确的学习目标,因此学习上缺乏上进心,这学期要注意方法引导,要有层次、有耐心地进行引导,课堂上采取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给学生们学习的方法,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生活习惯,使每个学生都能够顺利地完成本学期的学习任务。

@#@@#@还有部分学生在课堂只停留在认真、专心听,缺少主动参与的意识和习惯;@#@但也有部分学生基础比较差,上课听到的知识,课后又不会运用,作业的正确率低。

@#@@#@针对以上情况,在本学期的数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善于思考,乐于思考,不怕错误,具有问题意识,培养学生快乐学数学的心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本学期的重点抓好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要加强后进生的学习习惯培养,如学前的预习、课后的复习等;@#@优等生的指导方面,力求使他们乐学,愿学,整体学习成绩有一个新的提高。

@#@@#@争取这个学期采取有效手段提高学生成绩,希望在本期师生的共同努力下能有所进步。

@#@@#@二、教学内容分析@#@ @#@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内容:

@#@扇形统计图、圆柱和圆锥、解决问题的策略、比例、确定位置、正比例和反比例以及小学六年来所学数学内容的总复习。

@#@本册教材的这些内容是在前几册的基础上按照完成小学数学的全部教学任务安排的,着重使学生认识一些常见的立体图形,掌握它们的体积等计算方法,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进一步形成统计的观念,掌握用扇形统计图表示数据整理结果的方法,提高依据统计数据的分析、预测、判断能力;@#@理解比例、正比例、反比例的概念,加深认识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会用比例知识解答比较容易的应用题。

@#@然后把小学数学的主要内容加以系统的整理和复习,巩固所学的数学知识,使学生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结合新的教学内容与系统的整理和复习,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培养思维品质,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重点:

@#@本册教材中的圆柱和圆锥、比例都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内容。

@#@首先,认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掌握圆柱和圆锥的一些计算,既可以为进一步学习其他形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及其计算打好基础,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也可以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逐步增强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意识和能力。

@#@最后学习好比例的知识,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用数学方法处理数学问题的能力,而且也使学生获得初步的函数观念,为进一步学习相关知识作初步的准备。

@#@因此,让学生认识这些内容的概念,学会应用概念、方法和计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是教学的重点。

@#@@#@教学难点:

@#@圆柱和圆锥体积计算方法的推导、成正比例和反比例量的判断、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解题策略的灵活运用。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使学生在经历观察、操作等活动的过程中认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能正确地判断圆柱和圆锥,理解、掌握圆柱的表面积、圆柱和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会正确地进行计算。

@#@@#@

(2)认识扇形统计图,初步体会扇形统计图描述数据的特点,能根据扇形统计图所呈现的信息提出或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3)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认识比例尺,会看比例尺,会进行比例尺的有关计算;@#@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够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理解用比例关系解应用题的方法,学会用比例知识解答比较容易的应用题。

@#@@#@(4)使学生通过系统的复习,巩固和加深理解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更好地培养比较合理的、灵活的计算能力,进一步提高综合应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释日常生活现象、解释简单实际问题的水平,进一步用不同方式、从不同角度探索解决问题方法的能力,发展创新意识、实践能力,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

@#@@#@

(二)、数学思考方面@#@

(1)进一步培养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的能力,发展抽象思维,增强数感。

@#@@#@

(2)发展统计观念,发展思维的整体性、灵活性和深刻性。

@#@@#@(三)、解决问题方面@#@

(1)进一步掌握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体会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

(2)进一步积累和丰富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

@#@@#@(3)进一步提高综合应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释日常生活现象、解释简单实际问题的水平,进一步用不同方式、从不同角度探索解决问题方法的能力,发展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四)、情感态度方面@#@

(1)进一步感受数学思考的确定性和数学结论的严谨性,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

@#@@#@

(2)进一步培养认真细心的学习习惯,培养发现错误及时订正的良好习惯。

@#@@#@(3)进一步感受数学价值,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不断增强学数学、用数学的自觉性。

@#@@#@四、教学内容进度表@#@教学内容进度表@#@周次@#@教学内容@#@课时@#@1@#@扇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的区别;@#@练习一。

@#@@#@5@#@2@#@圆柱和圆锥的认识、圆柱的表面积、练习二、圆柱的体积、练习三。

@#@@#@5@#@3@#@练习三、圆锥的认识、练习四、整理与练习@#@5@#@4@#@解决问题的策略、第一次月考@#@5@#@5@#@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比例的意义、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5@#@6@#@认识比例尺、比例尺的应用面积的变化@#@5@#@7@#@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的位置、描述简单的行走路线@#@5@#@8@#@认识成正比例的量、认识正比例图像、认识成反比例的量@#@5@#@9@#@大树有多高,第二次月考@#@5@#@10@#@复习“数的认识”、,复习“常见的量”@#@5@#@11@#@复习“数的运算”,复习“式与方程”@#@5@#@12@#@复习“正比例和反比例”@#@5@#@13@#@复习“空间与图形”的平面图形,复习“立体图形”@#@5@#@14@#@复习“统计与可能性”@#@5@#@15@#@整理与复习@#@5@#@16@#@期末考试@#@5@#@@#@2015.3.2@#@4@#@";i:

7;s:

5066:

"冀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厘米的认识》教学反思@#@ @#@ @#@ @#@ @#@《厘米的认识》是在学生已经经历了大量的数一数的基础上开展的。

@#@我们知道,兴趣是孩子们学习的最好的老师。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我首先注重了情境的创设。

@#@引导学生在“阿福做新衣”的故事情境中,体验现实生活,引领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探究发现厘米的认识。

@#@我根据“怎么会把衣服做小了?

@#@”这一主题设计了“量师傅、徒弟和自己的一拃长”以及“量自己身边的物体长度”这两大学习环节。

@#@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在学习中,为了让学生体验到1厘米有多长,我创设了有趣的游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后面的估测物体的长度,奠定了基础。

@#@@#@测量长度教学反思@#@从今天的课堂来看学生没有掌握分度值的含义,反思课堂教学,在讲解这一点的概念是我用的是讲授法,虽然但是学生基本上都懂了,但是一遇到在实际的测量中,学生就不能准确地指出测量工具的分度值,我认为在此点上只用讲授法显得单调,学生缺少真正的参与,因此对学生的刺激不够。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准备一个材料,在材料上有各种各样的刻度尺,然后让学生指出每个刻度尺的分度值,以加强学生的印象。

@#@@#@同时在讲授的时候,应该强调一是相邻的两条刻度线,二是距离(及具有一定的长度)。

@#@@#@画线段教学反思@#@线段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对此我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先让一名同学上来跳绳,再让两名同学上来拔河,既让学生直观深刻的感受到了曲和直的区别,又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存在着数学。

@#@让学生观察手中毛线的变化来认识线段,让学生通过拉一拉,体验线段“直”的特点和线段有两个端点,直观形象地帮助学生形成线段表象,并通过一些演示让学生明白线段与方向没有关系。

@#@接着让学生找一找教室里的线段,加深学生对线段的印象及理解,再出示生活中存在的线段,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线段。

@#@然后通过折纸的活动让学生明白线段有长有短,为后面测量线段的长度打下铺垫。

@#@最后让学生利用各种工具画线段,教师边示范边讲解,学生掌握较好。

@#@@#@认识米.用尺量教学反思@#@这节课中,在教学“1米=100厘米”这一知识点时,我在二年五班的教学中,先让学生用厘米尺测量黑板的长度,让学生感知测量时太慢、太麻烦,引出用米尺来测量,量出黑板长4米,引导学生认识米,然后引导学生探究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

@#@让学生用厘米尺量自己准备的1米长的绳子或彩带,由于彩带和绳子易弯曲,不易测量,所以测量验证时间过长,而且有些学生带的彩带不是标准的1米,所以在此环节浪费了太多的时间,影响了后面的教学。

@#@不过在测量过程中,有些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想出了“先对折彩带再测量最后计算”的好方法。

@#@真好!

@#@在二年四班教学时,我及时调整了教学方法,在教学“1米=100厘米”时,仍然先让学生用厘米尺测量黑板的长度,做好标记,让学生感受到麻烦后及时让其停止,再引出用米尺测量,然后巧妙地将米尺测量时所做的标记与刚才厘米尺的标记进行结合,比较。

@#@学生的厘米尺是20厘米,每20厘米做一个标记,5个20厘米处恰恰是1米的标记处,带领学生实际数一数“20厘米、40厘米…100厘米”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1米=100厘米”,而且节省了时间,促进了后面教学的有序进行。

@#@@#@分米的认识与米、厘米的关系教学反思@#@本节课在学生已经认识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毫米的基础上更进一步认识新的长度单位分米。

@#@整节课均以主动探究、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方式完成。

@#@教学分层次展开,教学分米的认识通过量一量、数一数、说一说等步骤,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放手让学生用眼观察、用口交流、用手操作、用脑思考,感受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

@#@@#@有余数除法的含义教学反思@#@学生在前面已经学习了表内除法,掌握了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在教学时先通过一个例题,让学生通过圈一圈、摆一摆、分一分等活动进行平均分,让学生发现有些平均分的问题不能正好分完,而是有剩余的。

@#@这就引出了有余数的除法的学习。

@#@让学生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的基础上学会其横式的读法和写法。

@#@@#@理解余数一定要比除法小教学反思@#@";i:

8;s:

9288:

"@#@第1~3单元概念公式@#@1、长方形面积=长×@#@宽用字母表示:

@#@S=ab@#@长方形周长=(长+宽)×@#@2用字母表示:

@#@C=2(a+b)@#@2、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用字母表示:

@#@S=a²@#@@#@正方形周长=边长×@#@4用字母表示:

@#@C=4a@#@3、路程=速度×@#@时间时间=路程÷@#@速度速度=路程÷@#@时间@#@4、总价=单价×@#@数量单价=总价÷@#@数量数量=总价÷@#@单价@#@5、加法交换律:

@#@两个加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这叫做加法交换律。

@#@a+b=b+a@#@6、加法结合律:

@#@三个数相加,先加前两个数或先加后两个数,和相等。

@#@这叫做加法结合律。

@#@(a+b)+c=a+(b+c)@#@7、乘法交换律:

@#@两个因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这叫做乘法交换律。

@#@@#@a×@#@b=b×@#@a@#@8、乘法结合律:

@#@三个数相乘,先乘前两个数或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

@#@这叫做乘法结合律。

@#@(a×@#@b)×@#@c=a×@#@(b×@#@c)@#@9、乘法分配律:

@#@两个数的和乘一个数,等于两个加数分别乘这个数,再相加。

@#@这叫乘法分配律。

@#@(a+b)×@#@c=a×@#@c+b×@#@c@#@10、积的变化规律:

@#@@#@

(1)在乘法里,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一个数或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积也乘或除以相同的数。

@#@@#@

(2)在乘法中,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若干倍(0除外),另一个因数缩小或扩大相同的倍数,积不变.@#@第4单元概念@#@1、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2、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3、三角形按角分可以分为:

@#@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三角形按边分可以分为:

@#@不等边三角、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4、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

@#@@#@5、等腰三角形两条腰相等,两个底角相等;@#@@#@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都相等,每个角都是60度@#@6、锐角三角形三个角都是锐角;@#@@#@钝角三角形有一个钝角两个锐角;@#@@#@直角三角形有一个直角两个锐角。

@#@@#@8、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的和是90度。

@#@@#@9、一个三角形至少有2个锐角。

@#@任意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度。

@#@@#@10、平行四边形具有不稳定性。

@#@@#@11、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12、从平行四边形一条边上的任意一点向对边引一条垂线,这个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平行四边形的高,这条对边叫做平行四边形的底。

@#@@#@13、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对边互相平行,四个角都是直角;@#@长方形对边互相平行并且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平行四边形对边互相平行并且相等,对角相等。

@#@@#@14、正方形和长方形都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15、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

@#@@#@16、在梯形中分别平行的两条边叫做梯形的上底和下底。

@#@(较短的边叫做上底,较长的边叫做下底。

@#@)另外两条边叫做梯形的腰。

@#@@#@17、从梯形上底的任意一点向下底引一条垂线,这个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梯形的高。

@#@@#@18、梯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

@#@平行四边形有两组对边平行。

@#@@#@19、等腰梯形是轴对称图形。

@#@@#@20、直角梯形有两个直角。

@#@@#@第5单元概念@#@1、分数的意义:

@#@一个物体、一物体等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2、单位“1”:

@#@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

@#@(也就是把什么平均分什么就是单位“1”。

@#@)@#@3、分数单位: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

@#@如45的分数单位是15@#@4、把整体“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分母表示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分子是表示这样几份的数。

@#@把1平均分成分母份,表示这样的分子份。

@#@@#@5、分数和除法的关系:

@#@@#@被除数作分子,除数作分母,分母不为零@#@被除数÷@#@除数=被除数除数(除数≠0)@#@6、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者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这叫做分数的基本性质。

@#@@#@7、2、3、5的倍数特征@#@1)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

@#@@#@2)一个数各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3)个位上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

@#@@#@4)能同时被2、3、5整除(也就是2、3、5的倍数)的最大的两位数是90,最小的三位数是120。

@#@@#@5)同时满足2、3、5的倍数,实际是求2×@#@3×@#@5=30的倍数。

@#@@#@6)如果一个数同时是2和5的倍数,那它的个位上的数字一定是0@#@8、互质数:

@#@公因数只有1的两个数,叫做互质数。

@#@@#@两个质数的互质数:

@#@5和7@#@两个合数的互质数:

@#@8和9@#@一质一合的互质数:

@#@7和8@#@9、两数互质的特殊情况:

@#@⑴1和任何自然数互质;@#@⑵相邻两个自然数互质;@#@⑶两个质数一定互质;@#@⑷2和所有奇数互质;@#@⑸质数与比它小的合数互质;@#@@#@10、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几个数公有的因数叫这些数的公因数。

@#@其中最大的那个就叫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11、最大公因数的特殊情况:

@#@如果两数是倍数关系时,那么较小的数就是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如果两数互质时,那么1就是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12、最简分数;@#@分子分母互质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数1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13、分数的基本性质:

@#@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第六~八单元概念@#@1、小数的意义。

@#@把单位“1”平均分成10份,100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分别是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可以用小数表示。

@#@@#@2、小数的数位与计数单位。

@#@@#@整数部分@#@小数点@#@小数部分@#@数位@#@……@#@万@#@位@#@千@#@位@#@百@#@位@#@十@#@位@#@个@#@位@#@.@#@十分位@#@百分位@#@千分位@#@万分位@#@….…@#@计数单位@#@……@#@万@#@千@#@百@#@十@#@一@#@.@#@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万分之一@#@……@#@注:

@#@小数部分的最大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0.1),没有最小的计数单位。

@#@小数部分有几个数位,就叫做几位小数。

@#@@#@3、小数的大小比较。

@#@@#@1)、整数部分不同:

@#@整数部分大的小数较大。

@#@@#@2)、整数部分相同:

@#@从小数部分的最高位起,逐位比较,同一数位上数字大的小数较大。

@#@@#@4、小数加减法计算法则。

@#@计算小数加减法时,先把相同数位(小数点)对齐,再按照整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最后在得数里对齐横线上的小数点,点上小数点@#@5、小数的性质:

@#@小数的末尾填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6、小数点的移动@#@

(1)小数点向右移:

@#@@#@移动一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倍;@#@@#@移动二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倍;@#@@#@移动三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0倍;@#@移动四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00倍;@#@@#@小数点,作用大,位置移动数变化向左移动是缩小,向右移动是扩大移一位,变十倍;@#@移两位,变百倍移三位,变千倍,移动四位变万倍依次规律往后推,数位不够零补位。

@#@@#@

(2)小数点向左移:

@#@@#@移动一位,小数就缩小10倍,@#@移动两位,小数就缩小100倍,@#@移动三位,小数就缩小1000倍,@#@7、大小单位的改写:

@#@@#@

(1)小单位的单名数改写成大单位的方法:

@#@用这个数除以两个单位间的进率,如果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10、100、1000…可直接把小数点向左移动相应的位数。

@#@@#@

(2)大单位的单名数改写成小单位的方法:

@#@用这个数乘以两个单位间的进率,如果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10、100、1000…可直接把小数点向右移动相应的位数。

@#@@#@8、数的改写:

@#@@#@把不是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的方法:

@#@只要在万位或亿位的右下角点上小数点,在数的后面加写“万”字或“亿”字,如果小数末尾有0,要去掉,改写后还可以根据要求保留小数@#@第九单元概念@#@1、多边形的内角和=(n-2)X180°@#@.@#@";i:

9;s:

3790:

"冀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测试卷@#@(图形的运动二)@#@学校_________班级_________姓名_________分数_______@#@一、填空。

@#@(23分)@#@1、圆是()图形,它有()条对称轴。

@#@@#@2、正方形有()条对称轴。

@#@@#@3、等腰梯形有()条对称轴,等边三角形有()条对称轴。

@#@长方形有()条对称轴。

@#@@#@4、指针顺时针旋转90°@#@,从指向A旋转到指向();@#@指针逆时针旋转90°@#@,从指向B旋转向()。

@#@@#@@#@5、下面的现象是平移的画“□”,是旋转的画“○”。

@#@@#@

(1)电梯的升降()

(2)电风扇的转动()@#@(3)拉抽屉()(4)推开教室的门()@#@(5)汽车车轮的转动()@#@6、@#@@#@房子图向()平移了()格。

@#@汽车图向()平移了()格。

@#@@#@蘑菇图向()平移了()格。

@#@@#@7、三角形按()方向旋转了()。

@#@梯形按()方向旋转了()。

@#@@#@@#@二、判断。

@#@(对的打“√”,错的打“×@#@”)(10分)@#@1、梯形是轴对称图形,它只有一条对称轴。

@#@()@#@2、五角星是轴对称图形,它有五条对称轴。

@#@()@#@3、升国旗时国旗的运动是平移。

@#@()@#@4、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都是轴对称图形。

@#@()@#@5、英文字母中的A、M、S都是轴对称图形。

@#@()@#@三、选择。

@#@(12分)@#@1、下面图()是逆时针绕O点旋转90°@#@后得到的图形。

@#@@#@@#@2、把半圆形绕O点顺时针旋转90°@#@后得到的图形是()。

@#@@#@@#@ABCD@#@3、下列交通标志中,()是轴对称图形。

@#@@#@@#@ABCD@#@4、下列生活现象中,()是平移现象。

@#@@#@A、用扳手拧螺丝B、汽车方向盘的运动C、从书架上取书@#@5、从6:

@#@00到9:

@#@00,时针旋转了()。

@#@@#@A、30°@#@B、60°@#@C、90°@#@D、180°@#@@#@6、下面汉字()属于轴对称图形。

@#@@#@A、工B、术C、四@#@四、画一画。

@#@(28分)@#@1、在下面的图形中找出轴对称图形,并画出对称轴。

@#@(至少画一条)(8分)@#@@#@@#@@#@2、在方格纸上画出每个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8分)@#@@#@3、在方格纸上画平移后的图形。

@#@(6分)@#@@#@

(1)将图形A向右平移6个格。

@#@

(2)将图形B向左平移6格。

@#@@#@(3)将图形C向上平移5格。

@#@@#@4、在方格纸上画旋转后的图形。

@#@(6分)@#@

(1)画出图①绕A点逆时针方向旋转90°@#@后的图形。

@#@@#@

(2)画出图②绕B点顺时针方向旋转90°@#@后的图形。

@#@@#@五、做一做。

@#@(18分)@#@1、图①怎样变换能得到图③?

@#@(12分)@#@

(1)把图①中的图形B绕点O按()方向旋转()就得到图②。

@#@@#@

(2)把图②中的图形A绕点O按()方向旋转(),再把图形B绕点O按()方向旋转()就得到了图③。

@#@@#@2、你能将三角形绕点A逆时针旋转90°@#@,再向左平移5格吗?

@#@(6分)@#@@#@六、小小设计师。

@#@(9分)@#@利用平移和旋转的知识设计美丽的图案。

@#@@#@";i:

10;s:

9309:

" 让我们一起为了孩子的进步而努力!

@#@@#@教师姓名@#@学科@#@数学@#@上课时间@#@年月日---@#@学生姓名@#@年级@#@课题名称@#@加法原理和乘法原理@#@教学目标@#@1、理解加法原理和乘法原理;@#@2、解决具体的加乘原理的题目@#@教学重点@#@加法原理和乘法原理@#@教学过程@#@加法原理和乘法原理@#@知识要点一:

@#@加法原理——分类计数原理@#@【知识导入1】@#@我们先来看这样一些问题:

@#@@#@问题1:

@#@从西安到北京,每天有3个航班的飞机,有4个班次的火车,有两个班次的汽车.那么,乘坐以上工具从西安到北京,在一天中一共有多少种选择呢?

@#@@#@问题2:

@#@用一个大写英文字母或一个阿拉伯数字给教室里的座位编号,总共能编出多少种不同的号码?

@#@@#@问题3:

@#@一个学生从3本不同的物理资料、4本不同的英语资料、6本不同的课外书中任取一本来学习,不同的选法有多少种?

@#@@#@【提炼特点】@#@

(1)完成一件事有若干种方法,这些方法可以分成n类;@#@@#@

(2)每一类中的每一种方法都可以完成这件事;@#@@#@(3)把各类的方法数相加,就可以得到完成这件事的所有方法数。

@#@@#@【抽象概况】@#@分类加法计数原理:

@#@完成一件事情,可以有n类办法,在第1类办法中有种不同的方法,在第2类办法中有种不同的方法……在第n类办法中有种不同的方法.那么完成这件事共有@#@种不同的方法.@#@注意:

@#@这个原理也称为“加法原理”;@#@@#@分类加法计数原理针对的是“分类”问题,各类的方法相互独立,各类中的各种方法也相对独立,用任何一类中的任何一种方法都可以单独完成这件事.@#@例题学习@#@【例1】用1角、2角和5角的三种人民币(每种的张数没有限制)组成1元钱,有多少种方法?

@#@@#@【解析】运用加法原理,把组成方法分成三大类:

@#@@#@①只取一种人民币组成1元,有3种方法:

@#@10张1角;@#@5张2角;@#@2张5角。

@#@@#@②取两种人民币组成1元,有5种方法:

@#@1张5角和5张1角;@#@一张2角和8张1角;@#@2张2角和6张1角;@#@3张2角和4张1角;@#@4张2角和2张1角。

@#@@#@③取三种人民币组成1元,有2种方法:

@#@1张5角、1张2角和3张1角的;@#@1张5角、2张2角和1张1角的。

@#@@#@所以共有组成方法:

@#@3+5+2=10(种)。

@#@@#@举一反三@#@@#@1、书架上有10本故事书,3本历史书,12本科普读物。

@#@志远任意从书架上取一本书,有多少种不同的取法?

@#@@#@2、一列火车从上海到南京,中途要经过6个站,这列火车要准备多少中不同的车票?

@#@@#@3、已知往返于甲、乙两地的火车中途要停靠四个站,问:

@#@要有多少种不同车票票价(来回票价一样)?

@#@需准备多少种车票?

@#@@#@4、各数位的数字之和是24的三位数共有多少个?

@#@@#@例题学习@#@【例2】一把钥匙只能开一把锁,现在有10把钥匙和10把锁全部都搞乱了,最多要试验多少次才能全部配好锁和相应的钥匙?

@#@@#@@#@举一反三@#@@#@@#@1、4×@#@4的方格图中(如下图),共有多少个正方形?

@#@@#@2、妈妈,爸爸,和小明三人去公园照相:

@#@共有多少种不同的照法?

@#@@#@@#@3、图中共有_____个三角形。

@#@@#@4、下图中有______个长方形。

@#@@#@知识要点二:

@#@乘法原理——分步计数原理@#@【知识导入2】@#@我们再来看看这类问题:

@#@@#@问题1:

@#@从A村去B村的道路有3条,从B村去C村的道路有2条,从A村经B的路线有多少条?

@#@@#@问题2:

@#@三名学生分别从计算机、英语两学科中选修一门课程,不同的选法有多少种?

@#@@#@问题3:

@#@有一项活动,需要在三名教师、五名男生和六名女生中各选一人参加,有多少种选法?

@#@@#@【提炼特点】@#@

(1)完成一件事需要经过n个步骤,缺一不可;@#@@#@

(2)完成每一步有若干个方法;@#@@#@(3)把每个步骤的方法数相乘,就可以得到完成这件事的所有方法数.@#@【抽象概括】@#@分步乘法计数原理:

@#@完成一件事情,需要分成n个步骤,做第1步有种不同的方法,做第2步有种不同的方法……做第n步有种不同的方法.那么完成这件事共有@#@种不同的方法.@#@【注意】:

@#@这个原理也称“乘法原理”;@#@@#@分步计数原理针对的是“分步”问题,完成一件事要分为若干步,各个步骤相互依存,完成任何其中的一步都不能完成该件事,只有当各个步骤都完成后,才算完成这件事件。

@#@@#@例题学习@#@【例1】某人到食堂去买饭菜,食堂里有4种荤菜,3种蔬菜,2种汤。

@#@他要各买一样,共有多少种不同的买法?

@#@@#@@#@举一反三@#@@#@@#@1、用数字0,3,8,9能组成多少个数字不重复的三位数?

@#@@#@2、商店里有5个不同图案的文具盒,4支不同牌子的铅笔,3支不同型号的钢笔和2把不同材料的直尺,从中各取一件,配成一套学习用具,最多能配多少套不同的学习用具?

@#@@#@@#@3、“IMO”是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的缩写,把这3个字母写成三种不同颜色。

@#@现在有五种不同颜色的笔,按上述要求能写出多少种不同颜色搭配的“IMO”?

@#@@#@例题学习@#@【例2】下图中共有16个方格,要把A,B,C,D四个不同的棋子放在方格里,并使每行每列只能出现一个棋子,问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放法?

@#@@#@ @#@ @#@ @#@ @#@ @#@ @#@ @#@ @#@ @#@ @#@ @#@ @#@ @#@@#@ @#@ @#@ @#@ @#@@#@举一反三@#@@#@@#@1、如下图,A,B,C,D,E五个区域分别用红、黄、蓝、白、黑五种颜色中的某一种染色,要使相邻的区域染不同的颜色,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染色方法?

@#@@#@@#@2、用五种颜色给右图的五个区域染色,每个区域染一种颜色,相邻的区域染不同的颜色。

@#@问:

@#@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染色方法?

@#@@#@@#@@#@3、在右图的方格纸中放两枚棋子,要求两枚棋子不在同一行也不在同一列。

@#@问:

@#@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放法?

@#@@#@@#@ @#@ @#@ @#@@#@【课堂练习】 @#@@#@1、某小学在星期一到星期五的每天上午有课间加餐,品种有:

@#@包子、肉卷、三明治、面包,每天一种,相邻两天不能重复,星期五必须是包子。

@#@问:

@#@课间加餐食谱有多少种排法?

@#@@#@ @#@@#@2、一个学生假期往A、B、C三个城市游览。

@#@他今天在这个城市,明天就到另一个城市。

@#@假如他第一天在A市,第五天又回到A市。

@#@问他的游览路线共有几种不同的方案?

@#@@#@3、三个自然数的乘积是24,问由这样的三个数所组成的数组有多少个?

@#@如(1,2,12)就是其中的一个,而且要注意数组中数字相同但顺序不同的算作同一数组,如(1,2,12)和(2,12,1)是同一数组。

@#@@#@【课后练习】@#@1、用彩旗表示信号,不同面数,不同颜色,排列顺序不同,都表示不同的信号。

@#@如果一根旗杆上同时最多可以挂3面旗,现有足够的红色和黄色彩旗。

@#@可以表示多少种不同的信号?

@#@@#@2、新年晚会上用红黄两种颜色的彩色粉笔在黑板上写“新年好”三个字,有多少种不同写法?

@#@@#@3、小虎给3个小朋友写信,由于粗心,把信装入信封时都给装错了,结果3个小朋友收到的都不是给自己的信,请问小虎错装的情况共有多少种可能?

@#@@#@4、用五种颜色给右图的五个区域染色,每个区域染一种颜色,相邻的区域染不同的颜色。

@#@问:

@#@共有多少种不同@#@@#@5、有不同的语文书6本,数学书8本,英语书5本,音乐书4本,从中任取一本,共有多少种取法?

@#@@#@6、两个木箱内有不同颜色的球,第一个木箱里面装4个,第二个木箱里装有7个,问@#@

(1)从两个木箱里任取一个球,有多少种不同的取法?

@#@@#@

(2)从两个木箱里各取一个数,有多少种不同的取法?

@#@@#@7、从1—9这九个数字中,每次取2个数,这两个数的和都必须大于10,能有多少种取法?

@#@@#@8、有五面颜色不同的小旗,任意取出三面排成一行表示一种信号,问:

@#@共可以表示多少种不同的信号?

@#@@#@ @#@ @#@ @#@@#@@#@9、用1、2、3、4、5、6、7、8可以组成多少个没有重复数字的四位数?

@#@@#@第7页@#@";i:

11;s:

3808:

"二年级加减及表内乘除口算练习题(60道)@#@51-19=@#@5×@#@9=@#@43+37=@#@15÷@#@5=@#@81÷@#@9=@#@86-39=@#@3×@#@8=@#@69+17=@#@55+39=@#@20÷@#@5=@#@42-34=@#@7×@#@2=@#@9×@#@9=@#@87-38=@#@32÷@#@8=@#@28+37=@#@50-43=@#@23+58=@#@3×@#@6=@#@80-21=@#@48÷@#@6=@#@49+33=@#@40-15=@#@5×@#@8=@#@90-61=@#@12÷@#@2=@#@27+66=@#@9÷@#@3=@#@4×@#@9=@#@43+27=@#@73-34=@#@7×@#@8=@#@52+38=@#@7×@#@6=@#@23-15=@#@35+18=@#@2×@#@5=@#@49+25=@#@40-31=@#@5×@#@5=@#@54+38=@#@63÷@#@7=@#@51-45=@#@8×@#@8=@#@77+13=@#@7×@#@3=@#@50-21=@#@27÷@#@3=@#@40-13=@#@76+14=@#@73-25=@#@6×@#@5=@#@73+19=@#@6×@#@6=@#@82-34=@#@36÷@#@4=@#@54+38=@#@72÷@#@8=@#@51-46=@#@6×@#@9=@#@二年级加减及表内乘除口算练习题(60道)@#@34+27=@#@8×@#@2=@#@36÷@#@4=@#@3×@#@2=@#@51-22=@#@3×@#@9=@#@36÷@#@6=@#@37-18=@#@32+39=@#@56÷@#@7=@#@10÷@#@2=@#@25÷@#@5=@#@16÷@#@4=@#@34-28=@#@2×@#@6=@#@4÷@#@1=@#@4×@#@7=@#@40÷@#@5=@#@69+27=@#@3×@#@3=@#@5÷@#@1=@#@80-64=@#@28÷@#@7=@#@9÷@#@3=@#@2×@#@8=16@#@16÷@#@2=@#@5×@#@7=@#@45-36=@#@41-12=@#@56÷@#@8=@#@18÷@#@6=@#@8×@#@8=@#@1×@#@8=@#@6×@#@9=@#@82-56=@#@6÷@#@1=@#@2×@#@9=@#@48÷@#@8=@#@3×@#@7=@#@68+25=@#@12÷@#@4=@#@70-31=@#@2×@#@9=@#@3×@#@3=@#@52+38=@#@27÷@#@3=@#@3÷@#@1=@#@5×@#@5=@#@5×@#@6=@#@9÷@#@9=@#@6÷@#@6=@#@25+66=@#@61-32=@#@3×@#@4=@#@28÷@#@7=@#@72÷@#@9=@#@21÷@#@3=@#@45÷@#@9=@#@60-55=@#@1×@#@8=@#@二年级加减及表内乘除口算练习题(60道)@#@20÷@#@4=@#@60-21=@#@2×@#@1=@#@42+29=@#@5×@#@6=@#@1÷@#@1=@#@18÷@#@6=@#@6÷@#@1=@#@70-33=@#@36÷@#@6=@#@8+12=@#@15÷@#@5=@#@4×@#@5=@#@6×@#@3=@#@24÷@#@4=@#@2×@#@5=@#@4÷@#@4=@#@25÷@#@5=@#@22+68=@#@9÷@#@3=@#@5+67=@#@70-51=@#@3×@#@6=@#@18÷@#@3=@#@42+48=@#@12÷@#@2=@#@2×@#@7=@#@4÷@#@4=@#@3×@#@4=@#@4×@#@4=@#@75+19=@#@6×@#@6=@#@3×@#@4=@#@93-87=@#@16÷@#@4=@#@30÷@#@5=@#@30÷@#@6=@#@33-9=@#@18÷@#@3=@#@78+18=@#@4×@#@5=@#@20-16=@#@7×@#@8=@#@20÷@#@5=@#@28+67=@#@9÷@#@9=@#@42÷@#@6=@#@24÷@#@3=@#@12÷@#@6=@#@18÷@#@3=@#@3×@#@6=@#@66-58=@#@30÷@#@5=@#@59+13=@#@30-18=@#@18÷@#@6=@#@39-24=@#@2÷@#@2=@#@25+5=@#@3×@#@6=@#@二年级加减及表内乘除口算练习题(60道)@#@4×@#@7=@#@40÷@#@5=@#@69+27=@#@3×@#@3=@#@70-33=@#@36÷@#@6=@#@8+12=@#@15÷@#@5=@#@55+39=@#@20÷@#@5=@#@42-34=@#@7×@#@2=@#@4÷@#@4=@#@25÷@#@5=@#@22+68=@#@9÷@#@3=@#@32+39=@#@56÷@#@7=@#@10÷@#@2=@#@25÷@#@5=@#@42+48=@#@12÷@#@2=@#@2×@#@7=@#@4÷@#@4=@#@55+39=@#@20÷@#@5=@#@42-34=@#@7×@#@2=@#@3×@#@4=@#@93-87=@#@16÷@#@4=@#@30÷@#@5=@#@1×@#@8=@#@6×@#@9=@#@82-56=@#@6÷@#@1=@#@4×@#@5=@#@20-16=@#@7×@#@8=@#@20÷@#@5=@#@12÷@#@4=@#@70-31=@#@2×@#@9=@#@3×@#@3=@#@12÷@#@6=@#@18÷@#@3=@#@3×@#@6=@#@66-58=@#@21÷@#@3=@#@45÷@#@9=@#@60-55=@#@1×@#@8=@#@39-24=@#@2÷@#@2=@#@25+5=@#@3×@#@6=@#@20÷@#@4=@#@60-21=@#@2×@#@1=@#@42+29=@#@";i:

12;s:

26797:

"2013年监理工程师理论与法规精选试卷三@#@·@#@一、单项选择题(共50题,每题l分。

@#@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l个最符合题意)@#@  1.我国建设工程法律法规体系中,《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属于(  )。

@#@@#@  a.部门规章@#@  b.行政规章@#@  c.行政法规@#@  d.法律@#@  2.《建筑法》明确指出,工程监理企业应当根据建设单位的委托,(  )地执行监理任务。

@#@@#@  a.独立、自主@#@  b.客观、公正@#@  c.及时、准确@#@  d.严格、高效@#@  3.建设工程监理的主要任务是(  )。

@#@@#@  a.协调和配合设计单位,力求使设计、投资合理化@#@  b.控制建设工程的投资、进度和质量@#@  c.协助建设单位在计划的目标内将建设工程建成投入使用@#@  d.协助业主制定建设工程质量目标规划@#@  4.除国家另有规定外,对于《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以外的企业投资项目,实行(  )。

@#@@#@  a.备案制@#@  b.核准制@#@  c.审批制@#@  d.公示制@#@  5.为了使勘察、设计、施工、材料设备供应单位和工程监理企业依法履行各自的责任和义务,在工程建设中必须实行(  )。

@#@@#@  a.工程招标投标制@#@  b.建设工程监理制@#@  c.合同管理制@#@  d.项目法人责任制@#@  6.监理工程师执业内容的基础是(  )管理。

@#@@#@  a.投资@#@  b.组织@#@  c.合同@#@  d.技术@#@  7.以下对工程监理企业综合资质标准的表述,正确的是(  )。

@#@@#@  a.具有独立法人资格且注册资本不少于300万元@#@  b.具有8种以上工程类别的专业甲级工程监理资质@#@  c.注册监理工程师不少于60人,注册造价工程师不少于l2人@#@  d.企业具有必要的工程试验检测设备@#@  8.下列选项中,(  )属于工程监理的直接成本。

@#@@#@  a.经营性业务开支,包括为招揽监理业务而发生的广告费、宣传费、有关合同的公证费等@#@  b.用于监理工作的常规检测工器具、计算机等办公设施的购置费和其他仪器、机械的租赁费@#@  c.劳动统筹、医疗统筹、福利基金、工会经费、人身保险、住房公积金、特殊补助@#@  d.按照国家规定,工程监理企业应交纳的各种税金总额@#@  9.为了提高并客观地评价目标控制的效果,需要提高目标规划和计划的质量。

@#@为此,必@#@  须(  )。

@#@@#@  a.认真分析拟建建设工程自身的客观规律性@#@  b.大致明确该工程的基本技术要求@#@  c.正确认识和处理投资、进度、质量三大目标之间的关系@#@  d.合理确定并分解目标@#@  10.建设工程投资控制追求的最高目标是(  )。

@#@@#@  a.在投资目标分解的较高层次上,实际投资在有些情况下超过计划投资@#@  b.在投资目标分解的较低层次上,实际投资不超过计划投资@#@  c.在投资目标分解的各个层次上,实际投资均不超过计划投资@#@  d.在投资目标分解的各个层次上,都出现实际投资超过计划投资的情况@#@·@#@11.建设工程节约投资的可能性主要在(  )阶段。

@#@@#@  a.施工@#@  b.招标@#@  c.验收@#@  d.设计@#@  12.代理型cm模式又称为(  )cm模式。

@#@@#@  a.风险型@#@  b.纯粹的@#@  c.保险型@#@  d.特殊的@#@  13.公开招标方式的第一轮竞争择优活动是(  )。

@#@@#@  a.投标资格预审@#@  b.编制施工招标文件@#@  c.编制标底@#@  d.评标@#@  14.以下对建设工程施工阶段特点的表述,错误的是(  )。

@#@@#@  a.持续时间长@#@  b.合同关系简单@#@  c.风险因素多@#@  d.合同争议多@#@  15.为完成施工阶段质量控制任务,监理工程师应当做好的工作是(  )。

@#@@#@  a.检查并协助搞好各项生产环境、劳动环境、管理环境@#@  b.及时处理费用索赔,并协助业主进行反索赔@#@  c.审查施工单位施工进度计划,确认其可行性并满足建设工程控制性进度计划要求@#@  d.审核施工单位提交的工程结算书@#@  16.按风险(  )可将风险分为纯风险和投机风险。

@#@@#@  a.影响范围@#@  b.产生的原因@#@  c.持续时间的长短@#@  d.造成的不同后果@#@  17.在风险事件发生前,建设工程风险管理的首要目标是(  )。

@#@@#@  a.使潜在损失最小@#@  b.减少忧虑和相应的忧虑价值@#@  c.使实际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  d.满足外部的附加义务@#@  18.下列建设工程目标控制措施中,对于由于业主原因导致的目标偏差,优先采取的是@#@  (  )。

@#@@#@  a.技术措施@#@  b.经济措施@#@  c.组织措施@#@  d.合同措施@#@  19.下列有关损失控制的表述,错误的是(  )。

@#@@#@  a.损失控制是一种主动、积极的风险对策@#@  b.在风险对策的决策中应首先考虑选择损失控制@#@  c.损失控制方案应是预防损失措施和减少损失措施的有机结合@#@  d.损失控制措施的选择应当进行多方案的技术经济分析和比较@#@  20.在建设工程风险损失控制计划的具体措施中,(  )是在建设工程施工过程中常用的预防损失措施,如地基加固、周围建筑物防护、材料检测。

@#@@#@  a.合同措施@#@  b.管理措施@#@  c.技术措施@#@  d.组织措施@#@·@#@21.建设工程风险管理中非常重要且广泛应用的一项对策是(  )。

@#@@#@  a.风险自留@#@  b.损失控制@#@  c.风险回避@#@  d.风险转移@#@  22.业主采用固定总价合同将涨价风险转移给承包商,属于(  )的风险对策。

@#@@#@  a.非保险转移@#@  b.风险回避@#@  c.保险转移@#@  d.损失控制@#@  24.项目总承包模式是业主将(  )。

@#@@#@  a.全部设计或施工任务发包给1家设计单位或l家施工单位作为总包单位,总包单位可@#@  以将其部分任务再分包给其他承包单位@#@  b.工程设计、施工、材料和设备采购等工作全部发包给一家承包公司,由其进行实质性设@#@  计、施工和采购工作@#@  c.建设工程的设计、施工及材料设备采购的任务,经过分解分别发包给若干个设计单位、@#@  施工单位和材料设备供应单位@#@  d.工程建设任务发包给专门从事项目组织管理的单位,再由它分包给若干设计、施工和@#@  材料设备供应单位,并在实施中进行项目管理@#@  25.开展建设工程监理活动的纲领性文件是(  )。

@#@@#@  a.监理工作总结@#@  b.监理实施细则@#@  c.监理意见@#@  d.监理规划@#@  26.在施工阶段,项目监理机构与承包商有关对分包单位管理的协调,主要是(  )。

@#@@#@  a.确定监理工作目标@#@  b.明确合同管理范围,分层次管理@#@  c.制定监理工作程序@#@  d.确定目标控制的措施@#@  27.建设工程项目监理机构中总监理工程师的基本职责是(  )。

@#@@#@  a.熟悉工程情况,制定本专业监理工作计划和监理实施细则@#@  b.做好监理机构内各部门之间的监理任务的衔接、配合工作@#@  c.监督和指导专业监理工程师对投资、进度、质量进行监理@#@  d.负责与本专业有关的签证、通知、备忘录,及时向总监理工程师提交报告、报表资料@#@  29.以下关于建设工程项目监理机构与承包商对合同争议的协调的说法,表述有误的@#@  是(  )。

@#@@#@  a.对于工程中的合同争议,监理工程师应首先采用协商的方式解决@#@  b.当一方严重违约而使另一方的利益受到重大损失且不能得到补偿时,才能采用仲裁或@#@  诉讼手段@#@  c.监理工程师与承包商协商不成时,可由当事人向合同管理机关申请调解@#@  d.对于工程中的合同争议,监理工程师只能采用协商的方式解决@#@  30.建设工程项目会议纪要由(  )起草,经与会各方代表会签,然后分发给有关单位。

@#@@#@  a.承包单位@#@  b.设计单位@#@  c.项目监理机构@#@  d.建设单位@#@·@#@31.监理规划的框架性文件是(  )。

@#@@#@  a.监理大纲@#@  b.监理规划@#@  c.监理实施细则@#@  d.委托监理合同@#@  32.监理规划基本构成内容应当统一,但各项具体的内容则要有(  )。

@#@@#@  a.实践性@#@  b.完整性@#@  c.针对性@#@  d.阶段性@#@  33.以下属于建设工程施工阶段监理工作制度的是(  )。

@#@@#@  a.监理费用预算制度@#@  b.技术、经济资料及档案管理制度@#@  c.对外行文审批制度@#@  d.工程质量事故处理制度@#@  34.工程咨询公司最基本、最广泛的业务是(  )。

@#@@#@  a.为贷款方服务@#@  b.为承包商服务@#@  c.为业主服务@#@  d.联合承包工程@#@  35.建设工程自身的复杂程度及其不同的环境和背景,工程咨询公司服务内容的广泛性,要求咨询工程师具有(  )的素质。

@#@@#@  a.精通业务@#@  b.协调、管理能力强@#@  c.知识面宽@#@  d.不断进取,勇于开拓@#@  36.与epc模式相比,在cm模式中,如果业主想更换工程师,(  )。

@#@@#@  a.不仅提前通知承包商的时间大大增加,且需得到承包商的同意@#@  b.无需提前通知承包商,也无需得到承包商的同意@#@  c.提前14天通知承包商,不需得到承包商的同意@#@  d.只需得到承包商的同意@#@  37.复杂的不确定因素较多的建设工程宜采用(  )模式。

@#@@#@  a.cm@#@  b.partnering@#@  c.projectcontrolling@#@  d.epc@#@  38.在都是为业主服务的前提下,建设项目管理咨询单位是在业主或业主代表的直接领导下,@#@  具体负责项目建设过程的管理工作,而projectcontrolling咨询单位直接向业主的决策层@#@  负责,这体现了projectcontrollin9与建设项目管理的(  )不同。

@#@@#@  a.服务时间@#@  b.地位@#@  c.服务对象@#@  d.权力@#@  39.建设工程竣工保修期收集的信息中,属于竣工验收资料的是(  )。

@#@@#@  a.拆迁文件@#@  b.征地文件@#@  c.电子档案@#@  d.立项文件@#@  40.对改建、扩建和维修工程,建设单位应当组织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据实修改、补充和完善工程档案,对改变的部位,应当重新编写工程档案,并在工程竣工验收后(  )@#@  个月内向城建档案管理部门移交。

@#@@#@  a.1@#@  b.3@#@  c.6@#@  d.9@#@·@#@41.地方城建档案管理部门的职责是负责接收和保管所辖范围应当(  )保存的工程档案和有关资料。

@#@@#@  a.永久和长期@#@  b.永久和短期@#@  c.长期和短期@#@  d.长期和暂时@#@  42.在单位工程竣工、承包单位自检合格、各项竣工资料齐备后,承包单位填报(  ),向工程项目监理部申请竣工验收。

@#@@#@  a.工程竣工报验单@#@  b.工程款支付申请表@#@  c.费用索赔审批表@#@  d.工程临时延期申请表@#@  43.监理日记由监理员和(  )书写,与施工日记一样,都是反映工程施工过程的记录。

@#@@#@  a.监理单位技术负责人@#@  b.专业监理工程师@#@  c.总监理工程师@#@  d.业主@#@  44.在设计阶段,监理单位应收集的信息有(  )。

@#@@#@  a.项目资金筹措渠道和方式等资源方面的信息@#@  b.有关城市交通、运输和气象等自然环境方面的信息@#@  c.所在地招标投标代理机构的能力和特点@#@  d.建设单位前期准备和项目审批完成的情况@#@  45.违反《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规定,建设单位将建设工程发包给不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勘察、设计、施工单位或者委托给不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工程监理单位的,责令改正,处@#@  (  )的罚款。

@#@@#@  a.50万元以上l00万元以下@#@  b.50万元以上@#@  c.3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  d.100万元以上@#@  46.《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规定,注册执业人员未执行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造成重大安全事故的,(  )。

@#@@#@  a.5年内不予注册@#@  b.责令停止执业3个月以上l年以下@#@  c.终身不予注册@#@  d.处5万元以上l0万元以下罚款@#@  47.根据《建设工程监理规范》规定,设计单位对原设计存在的缺陷提出的工程变更,@#@  应(  )。

@#@@#@  a.编制设计变更文件@#@  b.提交总监理工程师@#@  c.转交原设计单位编制设计变更文件@#@  d.由总监理工程师组织专业监理工程师审查@#@  48.根据《建设工程监理规范》规定,分包工程开工前,(  )应审查承包单位报送的分包单位资格报审表和分包单位有关资质资料,确认符合有关规定后,由总监理工程师予以签认。

@#@@#@  a.监理员@#@  b.专业监理工程师@#@  c.监理单位技术负责人@#@  d.总监理工程师代表@#@  49.根据《建设工程监理规范》规定,总监理工程师应组织专业监理工程师编制设备监造规划,经监理单位技术负责人审核批准后,在设备制造开始前(  )天内报送建设单位。

@#@@#@  a.5@#@  b.7@#@  c.10@#@  d.14@#@  50.《注册监理工程师管理规定》规定,申请人隐瞒有关情况或者提供虚假材料申请注册的,建设主管部门不予受理或者不予注册,并给予警告,(  )不得再次申请注册。

@#@@#@  a.1年内@#@  b.3年内@#@  c.5年内@#@  d.终身@#@·@#@二、多项选择题(共30题,每题2分。

@#@每题的备选项中,有2个或2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个错项。

@#@错选,本题不得分;@#@少选,所选的每个选项得0.5分)@#@  51.衡量建设工程风险概率的主要方法有(  )。

@#@@#@  a.绝对比较法@#@  b.相对比较法@#@  c.流程图法@#@  d.概率分布法@#@  e.主管评价法@#@  52.工程开工建设之前,应当切实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具体包括(  )。

@#@@#@  a.组建管理机构@#@  b.办理施工许可证@#@  c.组建项目法人@#@  d.签订供货及运输协议@#@  e.优选施工单位@#@  53.在全过程全方位监理条件下,建设单位有了初步项目投资意向之后,工程监理企业可以@#@  (  )。

@#@@#@  a.为建设单位选择适当的工程咨询机构@#@  b.对项目建议书进行评估@#@  c.协助建设单位选择适当的工程咨询机构@#@  d.管理工程咨询合同的实施@#@  e.直接从事工程咨询工作,为建设单位提供建设方案@#@  54.根据fidic道德准则规定,监理工程师在公正性方面的责任有(  )。

@#@@#@  a.不接受可能导致判断不公的报酬@#@  b.通知委托人在行使其委托权时可能引起的任何潜在的利益冲突@#@  c.在提供职业咨询、评审或决策时不偏不倚@#@  d.保持其知识和技能与技术、法规、管理的发展相一致的水平,对于委托人要求的服务采@#@  用相应的技能,并尽心尽力@#@  e.在被要求对其他监理工程师的工作进行审查的情况下,要以适当的职业行为公正地@#@  进行@#@  55.申请监理工程师初始注册一般应提供的材料包括(  )。

@#@@#@  a.监理工程师注册申请表@#@  b.申请人的工作调动证明@#@  c.申请人的资格证书和身份证复印件@#@  d.学历或学位证书、职称证书复印件,与申请注册相关的工程技术、工程管理工作经历和@#@  工程业绩证明@#@  e.在注册有效期内,因所在聘用单位名称发生变更的,应提供聘用单位新名称的营业执@#@  照复印件@#@  56.监理大纲中的(  )可作为监理规划编写的依据。

@#@@#@  a.合同管理方案@#@  b.监理组织计划@#@  c.信息管理方案@#@  d.拟投入的主要监理人员@#@  e.提供给承包商的监理工作阶段性成果@#@  57.“实际投资不超过计划投资”可能表现为(  )。

@#@@#@  a.在投资目标分解的各个层次上,实际投资均不超过计划投资@#@  b.在投资目标分解的较高层次上,实际投资超过计划投资@#@  c.在投资目标分解的较低层次上,实际投资在有些情况下不超过计划投资@#@  d.在投资目标分解的各个层次上,都出现实际投资超过计划投资的情况@#@  e.实际总投资未超过计划总投资@#@  58.由于工程质量事故具有多发性的特点,因此,应当对工程质量事故予以高度重视,从设计、施工、材料和设备供应等多方面人手,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质量控制,特别要尽可能做到(  )。

@#@@#@  a.主动控制@#@  b.事前控制@#@  c.事中控制@#@  d.闭环控制@#@  e.事后控制@#@  59.有关组织含义的表述,正确的是(  )。

@#@@#@  a.目标是组织存在的前提@#@  b.组织中权力、地位和等级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  c.组织结构图是组织的结构简化、抽象的模型@#@  d.没有分工与协作就不是组织@#@  e.没有不同层次的权力和责任制度就不能实现组织活动和组织目标@#@  60.按风险产生的不同原因可将风险分为(  )@#@  a.特殊风险@#@  b.社会风险@#@  c.政治风险@#@  d.技术风险@#@  e.自然风险@#@·@#@61.风险管理目标的确定一般要满足(  )的一致性。

@#@@#@  a.各方面利益@#@  b.风险管理目标@#@  c.风险管理主体总体目标@#@  d.工程运行客观规律@#@  e.建设工程总目标@#@  62.因建设工程安全风险导致的损失包括(  )。

@#@@#@  a.永久性缺陷对于建设工程使用造成的损失@#@  b.第三者责任损失@#@  c.材料、设备等财产的损毁或被盗@#@  d.受伤人员的医疗费用和补偿费@#@  e.造成的工期延误的损失@#@  63.应急计划是在风险损失基本确定后的处理计划,应包括的内容有(  )。

@#@@#@  a.调整整个建设工程的施工进度计划,并要求各承包商相应调整各自的施工进度计划@#@  b.控制事故的进一步发展,最大限度地减少资产和环境损害@#@  c.准备保险索赔依据,确定保险索赔的额度,起草保险索赔报告@#@  d.调整材料、设备的采购计划,并及时与材料、设备供应商联系,必要时,可能要签订补充协议。

@#@@#@  e.全面审查可使用的资金情况,必要时需调整筹资计划@#@  64.风险调查法是识别建设工程风险不可缺少的方法;@#@下列关于风险调查法的表述,正确的有(  )。

@#@@#@  a.风险调查法的作用在于建立最终的风险清单@#@  b.风险调查法的主要任务是建立初始风险清单@#@  c.通过风险调查可以发现此前尚未识别的重要工程风险@#@  d.通过风险调查可以对其他方法已识别的风险进行鉴别和确认@#@  e.随工程的进展,风险调查的内容相应减少,调查的重点可能不同@#@  65.实践中常用的会议协调法包括(  )。

@#@@#@  a.监理例会@#@  b.监理交底会@#@  c.第一次工地会议@#@  d.专业性监理会议@#@  e.进度协调会@#@  66.监理单位提交的资料应符合有关规范规定的要求,一般应包括(  )。

@#@@#@  a.可行性研究报告@#@  b.监理指令性文件@#@  c.设计变更@#@  d.工程变更资料@#@  e.各种签证资料等档案资料@#@  67.监理规划的编制应(  )。

@#@@#@  a.针对项目的实际情况@#@  b.具有可操作性@#@  c.明确项目监理机构的工作目标@#@  d.使业主认可监理大纲中的监理方案@#@  e.确定具体的监理工作制度、程序、方法和措施@#@  68.以下对监理例会的表述,正确的是(  )。

@#@@#@  a.由总监理工程师主持,按一定程序召开的,研究施工中出现的计划、进度、质量及工程@#@  款支付等问题的工地会议@#@  b.应当定期召开,宜每周召开一次@#@  c.建设工程尚未全面展开前,履约各方相互认识、确定联络方式的会议@#@  d.会议的主要议题包括对上次会议存在问题的解决和纪要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  e.参加人可以是承包单位其他有关人员,也可以是其他有关单位的代表@#@  69.建设工程施工招标阶段的监理工作制度有(  )。

@#@@#@  a.标底编制及审核制度@#@  b.合同条件拟定及审核制度@#@  c.组织招标实务有关制度@#@  d.隐蔽工程分项(部)工程质量验收制度@#@  e.工程开工申请审批制度@#@  70.以下关于partnering模式的说法,正确的有(  )。

@#@@#@  a.业主与施工单位均有三大目标,但除了质量方面双方目标一致外,在费用和进度方面@#@  双方目标可能矛盾@#@  b.根据建设工程完成情况的好坏,施工单位有时可能得到一定的奖金或再接到新的工程@#@  c.强调共同的目标和利益,强调合作精神,共同解决问题@#@  d.信任是建立在共同的目标、不隐瞒任何事实及相互承诺的基础上的,长期合作则不再@#@  招标@#@  e.可以是一个建设工程的一次性合作,也可以是多个建设工程的长期合作@#@·@#@71.中外合资经营监理企业与中外合作经营监理企业的区别表现为(  )。

@#@@#@  a.经营地点不同@#@  b.回收投资的期限不同@#@  c.组织机构不同@#@  d.出资方式不同@#@  e.组织形式不同@#@  72.监理规划中,建设工程进度控制的经济措施主要包括(  )。

@#@@#@  a.落实进度控制的责任@#@  b.对工期提前者实行奖励@#@  c.建立进度控制协调制度@#@  d.确保资金的及时供应@#@  e.对应急工程实行较高的计件单价@#@  73.监理文件档案资料管理的意义主要包括(  )。

@#@@#@  a.明确了工程监理企业在工程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b.为建设工程档案的归档提供可靠保证@#@  c.为建设工程监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良好的前提条件@#@  d.极大地提高监理工作效率@#@  e.为建设工程监理提出了规范化的建设行为标准@#@  74.由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长期保存的监理文件有(  )。

@#@@#@  a.有关进度控制的监理通知@#@  b.月付款报审与支付@#@  c.工程开工/复工暂停令@#@  d.工程延期报告及审批@#@  e.有关造价控制的监理通知@#@  75.以下属于监理单位用表的有(  )。

@#@@#@  a.工程暂停令@#@  b.工程开工/复工报审表@#@  c.工程款支付证书@#@  d.费用索赔审批表@#@  e.施工组织设计报审表@#@  76.会议纪要由项目监理部根据会议记录整理,主要内容包括(  )。

@#@@#@  a.会议地点及时间@#@  b.有关本工程的建议和意见@#@  c.与会人员姓名、单位、职务@#@  d.会议主要内容、议决事项@#@  e.施工程序执行情况@#@  77.根据《建筑法》规定,以下对建筑工程发包的表述,说法正确的有(  )。

@#@@#@  a.建筑工程依法实行招标发包,对不适于招标发包的可以直接发包@#@  b.建筑工程实行公开招标的,发包单位应当依照法定程序和方式,发布招标公告,提供载@#@  有招标工程主要技术要求、主要合同条款等内容的招标文件@#@  c.建筑工程招标的开标、评标、定标由建设单位依法组织实施,并接受有关行政主管部门@#@  的监督@#@  d.提倡对建筑工程实行总承包,禁止将建筑工程肢解发包@#@  e.建筑工程的发包单位只能将建筑工程的勘察、设计、施工、设备采购一并发包给一个工@#@  程总承包单位@#@  78.违反《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规定,责令改正,处l0万元以上30万元以下罚款的行为包括(  )。

@#@@#@  a.勘察单位未按照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进行勘察@#@  b.设计单位未根据勘察成果文件进行工程设计@#@  c.设计单位未指定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的生产厂、供应商@#@  d.设计单位未按照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进行设计@#@  e.设备供应单位有隶属关系或者其他利害关系承担该项建设工程的监理业务@#@  79.根据《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规定,建设单位应当在拆除工程施工15天前,将@#@  (  )资料报送建设工程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  关部门备案。

@#@@#@  a.施工单位资质等级证明@#@  b.拟拆除建筑物、构筑物及可能危及毗邻建筑的说明@#@  c.拆除施工组织方案@#@  d.堆放、清除废弃物的措施@#@  e.气象和水文观测@#@  80.根据《建筑法》规定,建设单位有(  )情形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申请批准手续。

@#@@#@  a.需要临时停水、停电、中断道路交通的@#@  b.需要进行爆破作业的@#@  c.需要临时占用规划批准范围以外场地的@#@ ";i:

13;s:

2822:

"观察点:

@#@讲解效度@#@观察维度:

@#@教师教学·@#@呈示@#@研究问题:

@#@教师讲解效度如何。

@#@@#@观察班级@#@授课教师@#@观察时间@#@课题@#@观察内容@#@清晰度@#@结构@#@契合主题@#@简洁@#@语速@#@音量@#@节奏@#@频次@#@百分比@#@典@#@型@#@行@#@为@#@1、用课本语言@#@2、用自己的语言@#@3、用解释的方式@#@4、利用重复、停顿、节奏@#@5、、结合学生的语言@#@6、借用板书@#@7、借用声像@#@8、借用体态语@#@有效行为@#@导入@#@新授@#@练习巩固@#@课堂小结@#@教师指令是否清楚?

@#@学生是否明白指令?

@#@@#@辅助行为@#@总评@#@观察报告:

@#@教师的讲解效度(观察者:

@#@董爱丽)@#@1.观察点的选择@#@这一观察点属于《课堂观察框架》中的“教师教学”维度中的“呈示”视角。

@#@新课程提倡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引导为辅。

@#@这就决定了教师的讲解必须更少,更加精炼,更有效果。

@#@因此教师在课堂上的讲解行为效度是一个值得观察和研究的问题。

@#@@#@2.观察表及观察结果说明@#@本次课堂观察研究的问题是教师的讲解行为效度,在小组成员研究讨论的基础上,设计了观察量表。

@#@量表及观察结果见第二页。

@#@@#@3.观察结果分析及教学建议@#@ 本次观察我是根据教师上课时教学环节来进行,观察时记录了教师在各个教学环节采用的各种讲解行为以及学生的反应情况,我将整节课分为4个教学环节。

@#@在概念知识点的讲解过程中,教师采用了书本语言以及加上自己的通俗易懂性的语言再进行扩展解析,并能够观察大多数学生的反应情况,利用了重复、停顿等方试进行强调导,并适当地加以举例,帮助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在过程演示的讲解中,教师较多地利用了PPT演示,并结合自己的语言进行讲解,但同时在讲解的过程中对学生的关注有所欠缺,此时与学生的互动也相应较少,从学生回答问题情况来看,效果一般。

@#@在课堂练习过程中,教师的讲解行为较少,把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思考。

@#@教师在观察学生练习的过程中发现有问题时,做了适当的提醒和引导。

@#@从总体上看,教师将本节课的知识点讲解得较为清晰,数学思想的介绍结合书本和自己的语言,利用举例和PPT演示的方式讲得较为到位,将一些重量单位专业术语点解释得通俗易懂。

@#@教师的讲解在语气语调上比较中规中矩,偶尔能够生动幽默一下,活跃一下课堂氛围。

@#@在整个节课的知识点讲解上对学生的关注度有所欠缺,同时,教师的讲解时间也稍微偏多了一点。

@#@@#@";i:

14;s:

14885:

"@#@教学《比例尺》一课教学反思@#@通过本课的教学,我认为在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 @#@ @#@生活经验与数学知识要自然融合@#@开始,从生活中引入学生熟悉的中国地图,让学生通过画教室的平面图,研究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关系,进而理解和掌握比例尺的意义。

@#@但后一个的教学过程比前面的顺畅自然,因为后者更注重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已有数学知识和新学知识的融合。

@#@达到了旧知到新知的自然过渡,同时也促进了学生的主动发展。

@#@@#@实际距离缩小后画在图上是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如何上升到比例尺这一新知识中来呢?

@#@首先,请同学们提问来表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关系,学生自然启用已有的数学知识“缩小了一定的倍数”,通过让同学计算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点明这个比就是今天要学的比例尺。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用已有的数学知识“缩小几倍、比的意义”为纽带,把原有的生活经验“缩小后画在图上”和新知识“比例尺的意义”进行了融会贯通,做到了三者之间的自然融合。

@#@@#@新课标指出:

@#@数学教学中,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我想,这一过程也就是生活经验和新旧数学知识的融合过程,融合促进了学生的主动建构,提高了学生的应用和学习能力,实现了学生的生命发展。

@#@@#@二、 @#@ @#@教师的点拨与讲解要适时适度@#@新课标提倡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而教师只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

@#@教师如何充当好这一角色呢?

@#@我认为,教师既然是引导者,教学中的讲解和点拨是必需的;@#@教师既然是组织者、参与者,讲解和点拨又应是适时适度的。

@#@@#@在教学比例尺的意义时,由简单的画图到具体分析计算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关系的思维过程,同学们对生活问题数学化后,比例尺意义的揭示已是“万事具备,只欠东风”了,此时,教师的讲解成为必然。

@#@学生的学习因为教师适时的讲解有了自然过渡,实现了学生认知的和谐发展。

@#@@#@当然,教师的讲解和点拨还应是适度的。

@#@课堂上教师只是配角,是为学生的主动学习服务的,因此,教师的提问与讲解应具有启发性。

@#@@#@三、丰富了学生内心的情感世界@#@  新的课程理念要求每一位教师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在课堂教学中发挥情感教育的作用,以学生饱满的热情和积极的参与,而赢得课堂教学的高效益。

@#@本节课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教师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探索、尝试、讨论、交流,教师仅仅是他们当中平等的一员。

@#@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过程中,学生体验到了探索的挫折与挑战、合作的效益与快乐、成功的喜悦与陶醉、事后的回顾与反思……这样的心理历程,使学生不但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认识,体验了探索的过程与方法,更增强了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这是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与能力的有效手段。

@#@@#@四、对学生的理解要肯定和评价@#@以人为本是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在这一理念指引下,数学课堂教学中应重视数学学习的个性化发展,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学习,既要尊重学生对数学的不同理解,又要尊重学生的数学思维成果。

@#@@#@对于求比例尺,我让学生用例题中的方法去解答,对于学生的解法只是一句话带过,没有让学生对自己的解法加以阐述,也没有对学生的解法进行合理的评价。

@#@这无疑是违背新课程标准的。

@#@要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就要尊重学生的理解,让学生在不断的体验和感悟中总结和调整自己的学习,在掌握知识、提高能力的同时,学会学习。

@#@@#@不足的地方:

@#@这方面的活动比较少,学生感到生疏。

@#@今后,在教学过程中,对有关这方面的活动要加强探究,让学生得到锻炼。

@#@@#@@#@《比例尺》的教学案例@#@指导思想: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本节课我努力实践着新课标的这些理念,力图使学生经历、感悟、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展现数学思维过程,使学生知道学习数学的用处。

@#@@#@教材分析:

@#@@#@“比例尺的意义”是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第三单元中的教学内容,它是一节概念课,是在学习比和比例的意义及其基本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学会求平面图的比例尺和根据比例尺求实际距离。

@#@本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学会求比例尺。

@#@难点是多角度理解比例尺的含义,并能用比例尺解决实际问题。

@#@@#@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下学期的学生,对于各种图形有着丰富的生活经验,所以,讲解有关比例尺的知识,学生有感性认识,同时也会饶有兴趣的。

@#@@#@教学设想:

@#@@#@《比例尺的意义》是在学生学习了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教学比例尺的意义及其应用,这部分内容有较强的实际应用价值,它可为学生架起一道数学学习和现实生活之间的桥梁,使他们充分感受到数学的现实意义,从而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并为后面学习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打下良好的基础。

@#@所以在设计本课教案的过程中非常注重与生活实际的结合,利用学生熟悉的素材组织教学过程,并注意到应用比例尺解决问题。

@#@@#@一、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观察、测量、设计平面图的体验过程,理解比例尺的意义。

@#@@#@2、能根据比例尺的意义求一幅图的比例尺。

@#@@#@3、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4、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和创新精神。

@#@@#@二、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动手操作的良好学习习惯。

@#@@#@三、教学重点:

@#@理解比例尺的意义。

@#@@#@四、教学难点:

@#@从不同的角度理解比例尺的意义@#@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课件。

@#@@#@六、教学过程:

@#@@#@

(一)、情景引入。

@#@@#@请同学们观察下面这两组图:

@#@(电脑演示)出示一幅中国地图和国旗的平面图,再依次出现几组大小不同的中国地图和国旗的平面图。

@#@@#@通过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买房中的数学问题:

@#@一位售楼先生给我推荐了两套住房,可是他只给看了一下图纸,我买房的标准是想要面积大一些,我想请同学们帮帮我这个忙,好吗?

@#@并说明为什么选这套?

@#@(电脑出示)@#@教师指出:

@#@在现实生活当中,有时根据需要把实际物体缩小或扩大若干倍以后画到图纸上。

@#@你能举出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吗?

@#@你知道这是把实际物体扩大还是缩小了呢?

@#@@#@引出课题:

@#@比例尺。

@#@@#@【设计意图:

@#@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导入新课,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在不知不觉中让学生体验到比例尺的意义。

@#@】@#@二、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通过预习你知道了什么?

@#@还有什么地方不明白的?

@#@@#@【设计意图:

@#@预习给学生提供了一个锻炼自学能力的舞台,而且老师还可以对学生的预习情况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做到在课堂上有的放矢。

@#@】@#@三、通过制图,认识比例尺的意义。

@#@@#@1、下面请同学们根据我们刚才的发现,当一回小小设计师,你们愿意吗?

@#@谁来读一读这次活动的要求。

@#@(课件出示活动要求)@#@小小设计师@#@活动要求:

@#@我们教室地面长9米,宽6米。

@#@请你们当一回小小设计师,将教室占地的平面图画在这张白纸上,并完成下面的表格。

@#@@#@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长@#@ @#@@#@ @#@@#@ @#@@#@宽@#@ @#@@#@ @#@@#@ @#@@#@学生四人小组合作学习:

@#@@#@

(1)确定图上的长和宽;@#@并说说你为什么这样确定,小组合作画出平面图。

@#@@#@

(2)写出图上的长、宽与实际的长、宽的比,并化简。

@#@@#@(3)在作图的过程中你遇到了什么问题?

@#@你是怎样解决的?

@#@@#@2、学生汇报。

@#@说说你们小组是怎样确定图上的长和宽的?

@#@@#@3、学生评议:

@#@哪个小组画得像一些?

@#@为什么?

@#@(长和宽缩小的倍数要统一)@#@4、揭示比例尺的意义。

@#@@#@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间存在着一种倍数的关系,这就是今天要学习的新知识──比例尺。

@#@比例尺和我们平时用的尺子一样不?

@#@比例尺后面带不带单位?

@#@@#@【设计意图:

@#@实践出真知!

@#@让学生分析画得“像与不像”使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比例尺的作用,以此激发学生学习比例尺的兴趣。

@#@】@#@5、学生看书自学例1。

@#@说说解题思路,求一幅图的比例尺要注意什么?

@#@比例尺1︰1000表示什么?

@#@@#@【设计意图:

@#@让学生独立解答例1,从中发现问题,最后独立解决问题,从而训练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6、(口答)一块黑板的长3米,画在图纸上的长是3厘米,这幅图的比例尺( @#@ @#@ @#@ @#@)。

@#@@#@7、认识比例尺特征。

@#@@#@(讨论)当你看到比例尺1︰6000000时,你想到了什么?

@#@@#@通过观察,你们发现比例尺有什么相同的特征?

@#@@#@教师指出:

@#@为了计算简便,通常把比例尺写成前项(或后项)是1的比。

@#@@#@8、认识精密比例尺。

@#@@#@同学们想一想在什么情况下,比例尺的后项是1?

@#@@#@9、练习:

@#@在一张精密零件图纸上,用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1毫米。

@#@求这张精密图纸的比例尺。

@#@@#@【设计意图:

@#@比例尺是一个实用性很强的知识点,教师在帮助学生理解比例尺意义时,运用实例让学生“说一说”、“算一算”、“想一想”,口脑并用,从多角度多方位理解比例尺的实际含义,为后面学习计算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打下知识准备。

@#@】@#@10、看书质疑、新知小结。

@#@@#@学生看书P48,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怎样求一幅图的比例尺?

@#@求比例尺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设计意图:

@#@根据新课标的精神,“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学生看完书后,大胆提问,并让其他的学生解决所提的问题,使得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高涨。

@#@教师引导学生对上面所探讨的知识作一次归纳总结,让学生明确要求比例尺时,单位一定要统一,这样使学生对比例的意义有了进一步深化,也为下面练习作好铺垫。

@#@】@#@四、巩固练习。

@#@@#@1、填空。

@#@@#@

(1)比例尺1︰800,它表示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倍。

@#@@#@

(2)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50000倍,这幅图的比例是()。

@#@@#@(3)如果一幅图上的1厘米距离,表示实际距离是300米,那么这张图的比例是()或写成()。

@#@@#@2、判断。

@#@@#@

(1)在一幅地图上量得5厘米的距离表示实际400米的距离,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1︰80。

@#@()@#@

(2)如果一幅图的图上距离等于实际距离,那么这幅图的比例是1︰1。

@#@()@#@(3)一幅图的比例尺是8︰1,这幅图所表示的实际距离大于图上距离。

@#@()@#@(4)甲乙两城相距720千米,在一幅地图上量行两城相距12厘米,这幅图的比例尺是()@#@3、选择。

@#@@#@

(1)如果一幅地图的比例尺小于1,那么这幅图所表示的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A小于B大于C等于@#@

(2)一张图纸的比例是,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哪个大?

@#@()@#@A一样大B实际距离大C图上距离大@#@(3)一个长方形的操场长108米,宽64米,在练习本上画图,选()@#@ABC@#@【评析:

@#@设计了基础练习,既巩固新知,又让学生体验思维的乐趣,从而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4、解答有关应用题。

@#@@#@画某校的平面图,图上10厘米的距离表示地面上50米的距离,求这幅图的比例尺。

@#@@#@5、现在帮助老师算一算买哪一套住房的面积比较大?

@#@为什么?

@#@@#@要想知道每一个房间的面积有多大?

@#@该怎么办?

@#@(量出房间的长与宽)那么每一个房间到底有多大,请同学们在课下试着研究研究,有关这方面知识我们将在下一节课进一步研究。

@#@@#@【设计意图: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

@#@“要让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一定具有开放性的练习,让学生动脑思考,从而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五、小结、评价。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谈谈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自己小结本节知识以及学习方法、情感体验等。

@#@】@#@六、作业:

@#@试画自己家庭的住宅平面图。

@#@@#@七、板书设计。

@#@@#@比例尺的意义@#@我们把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或=比例尺@#@例1@#@100米=1000厘米@#@10︰10000=1︰1000@#@答:

@#@这幅平面图的比例尺是1︰1000。

@#@@#@克拉玛依市第五小学房君@#@9@#@";i:

15;s:

224:

"@#@教学设计@#@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科目:

@#@数学@#@年级:

@#@五年四班@#@教者:

@#@王丽丽@#@榆树市红星乡中心小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