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古塔.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585538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1.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宁夏古塔.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宁夏古塔.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宁夏古塔.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宁夏古塔.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宁夏古塔.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宁夏古塔.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宁夏古塔.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宁夏古塔.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宁夏古塔.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宁夏古塔.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宁夏古塔.docx

《宁夏古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宁夏古塔.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宁夏古塔.docx

宁夏古塔

朱筱新

1.朝霞中。

海宝塔隽秀挺拔。

一轮红日衬托宝塔冉冉升起。

字幕:

宁夏古塔。

2.蓝天下。

宁夏平原,宛如江南水乡的秀丽景色。

一望无际的田野,管道纵横,麦浪翻滚。

绿树成荫的大道上,人来人往。

解说:

宁夏,古老而又美丽的土地,它养育了千千万万的各族人民。

3.滚滚北去的黄河。

奇峰兀立的贺兰山。

解说:

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各族人民共同建设宁夏,创造出灿烂的古代文明。

4.西夏王陵的残墙断壁。

5.蜿蜒的长城。

解说:

由于历史的原因,宁夏境内众多的古代的文物大多遭受了自然或人为的严重破坏。

今天可能见到的只是其中的极少部分。

6.立于银川城中的承天寺塔。

解说:

在宁夏现存的古代文物中,古塔占有相当的数量。

8.宁夏政区图。

逐一标示古塔的分布情况。

解说:

宁夏古塔多分布在历史上的重镇及文化发达地区。

9.一组古塔的画面。

解说:

塔是佛教所特有的建筑,是佛教文化的组成部分。

不过,塔的出现,更反映了宁夏与内地在经济,文化上的交往。

10.须弥山前崎岖的山路。

解说:

宁夏地处古代丝绸之路北路中段,是东西方贸易交流的重要通道。

内地与西域的经济文化对宁夏地区的发展都起有重要的作用。

11.须弥山石窟。

解说:

其中,自此魏以后,佛教开始在宁夏传播。

12.一组以生产工具为主的文化镜头。

解说:

与此同时,内地先进的经济也在交流中传入宁夏。

13.灵武镇河塔。

解说:

古塔正是文化与经济的共同产物。

14.全国一些著名古塔的照片,佛像。

解说:

塔起源于印度,最初建塔是为了埋葬佛(释迦牟尼)的舍利。

佛经讲,释迦牟尼死后,尸体被火焚化,变成各色晶莹的珠子,这些珠子和骨头、毛发、牙齿等就叫做舍利。

塔随佛教传入我国以后,中文将梵文的塔译作窣堵坡、塔婆、浮图等等名称。

但是随着佛教的发展,塔由单纯的舍利塔逐渐演变成了多种形式的塔,并且结合中国的传统建筑风格,形成另具特色的中国塔。

15.承天寺塔,随即切换成塔的结构示意图。

解说:

塔的结构主要分为地宫、塔基、塔身、塔刹几部分。

16.塔的结构示意图(细部)

解说:

地宫是用砖石砌成的地穴,大多建在地面以下。

也有半地下结构的地穴,基地上部分则建在塔的底层。

地宫主要用来埋葬佛舍利或者佛经、珍宝、佛像等器物。

塔基,建在地宫之上,是塔的基础。

塔基一般由基台和基座组成,基台是位于塔的最底部,它的上面是基座。

基座,是承托塔身的座子,通常用砖、石砌成富于变化、凹凸起伏的花纹式结构,十分华丽。

人们称之为须弥座,也叫金刚座。

各种塔的基座大小不一,窣堵坡式塔的基座可以占到全塔高度的三分之一左右。

基座之上便是塔的主体部分一一塔身。

塔身有实心和空心两种,空心塔身内部装有木梯,可逐级登高远眺。

塔的顶端,往往用砖,琉璃或金属材料制成各种形式的顶子,这就是塔刹。

刹是梵文的汉文音译,又称为相轮,是佛门的象征。

它是塔的最高部分,往往装饰华丽,给人以神秘、虚渺之威。

有的塔刹里还盛放有佛经或佛像。

17.一组有代表性的塔的画面

解说:

古塔种类繁多,按形状分有方形,六角形,八角形,十二角形,依建筑材料分,有木塔,砖塔,石塔,硫璃塔,铁塔及金,银,铜塔等,按结构形式和艺术造型分类,又有楼阁式塔,密檐式塔,亭阁式塔,萃堵波式塔,金刚宝座塔,花塔,过街塔,阙式塔,九顶塔等等。

18.湖水中倒映的海宝寺塔

解说:

现存宁夏古塔中兴点最早的是位于今天银川北郊的海宝塔,俗称北塔。

19.海宝塔寺

解说:

海宝塔坐落在海宝塔寺内,建在塔寺的大雄宝殿与韦驮殿之间。

20.海宝塔全景

解说:

这是一座方形楼阁式砖踏,高九层十一级,通高53.9米。

21.海宝塔细部(自下而上)

解说:

由基台,塔座,塔身,塔刹组成。

22.海宝塔正视

解说:

塔的入口处前有一间卷棚歇山顶抱厦,入口是位于塔底层东西方向的卷门。

23.卷门

24.塔内部

解说:

塔的内部是上下相通的方形空间。

25.沿木梯拾阶而上

解说:

每层之间用木板相隔,沿木梯可蹬上顶层。

每层内的东南西北四个方面都没有卷门,通过拱卷通道,便能到达卷门。

卷门既可用作塔内的采光与通风,又可供人们凭栏眺望。

26.从卷门向外眺望

27.海宝塔介绍碑文

解说:

这座塔始建于何年,今天难以考证。

有关历史文献资料也众说纷纭,明代万历《朔方新志》记载,十国时期的夏国曾主修该塔。

清朝乾隆《宁夏府志》则称该塔建于汉,晋之间,唐代以前,中国楼阁式塔的平面基本呈方形,宋代以后才逐渐出现六角形,八角形。

文物考古工作者根据塔的形状,推断海宝塔是中国古塔中始建于较早的一座。

28.绿树影映中的海宝塔

解说:

海宝塔自建成后,曾多次遭受过大地震的破坏。

仅清朝以后,就有过三次大地震,其中乾隆三年(1738年)的大地震,造成海宝塔坍塌,仅存砖台塔址。

然而每次遭受破坏后,宁夏地方政府都组织军民进行修复或重建,使这座塔以其特有的风采巍然屹立在宁夏大地上。

29.海宝塔(远景)

30.从海宝塔上远眺承天寺塔

解说:

在海宝塔的南面,遥遥相对的还有一座承天寺塔。

它位于银川市区西南的承天寺内。

31.承天寺(俯视)

32.承天寺塔(全景)

解说:

承天寺塔,俗称“西塔”,为八角十一层楼阁式砖塔。

通高64.5米,塔身建在边长26米的方形塔基上。

33.承天寺塔基,摇玉塔的底层

解说:

底层朝东开有一门,内部结构与海宝塔相似。

34.塔身

解说:

塔的第三、五、七、九层,在南北方向各开有一个卷门式明窗。

第四、六、八、十层,在东西方向开有相同的明窗。

第十一层则在东南西北开有四明四暗的圆窗。

站在最高的一层,便可凭高饱览四周的景观,令人心旷神怡。

35.《嘉靖宁夏新志》

解说:

据《嘉靖宁夏新志》记载《夏国皇太后新建承天寺佛顶骨舍利碑》记:

“天祜纪历,岁在摄提,季春二十五日壬子,建塔之晨,崇基迭于W,峻级增乎令瓦甑。

重棺银椁瘗共下,佛顶舍利^其中。

”由此可知,承天寺塔始适于夏英宗谅祚天祜垂圣元年三月二十五日,即公元1050年4月19日。

而且塔的地宫中有重棺银椁,内藏会利。

塔竣工于1055年。

36承天寺正门。

解说:

承天寺塔与海宝塔的命运一样。

屡遭破坏,1738年的大地震震毁了这座塔。

1820年,又仿照原塔的形制重造了承天寺塔。

37、 驱车行进贺兰山沿山公路。

解说:

宁夏境内,始适于西夏时期的古塔占有相当的比重,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西夏了西夏王朝的宗教及其文化的兴盛情况,也是了解西夏社会政治和经济重要实物资料。

38、 拜寺口双塔(远景)

解说:

在银川西北五十多公里的贺兰山拜寺口内,屹立着两座古塔,这就是拜寺口双塔。

39、 双塔(镜头摇近)

解说:

拜寺口双塔同是八角形密檐式空心砖塔。

两塔东西相重,相距80米左右。

东塔十三层,西塔十四层,高度都是39米。

从第二层向上,各层之间的距离逐渐缩小,这是密檐式塔的主要特征。

40、 双塔塔身(由下向上)

41、 双塔中心的西塔。

解说:

两座塔不仅高度相差无几,造型也极相似。

好象一对享生兄弟。

只是西塔的密檐比东塔多了一层,而且体态略显浑厚粗壮。

42、 双塔中心的东塔。

解说:

相比之下,东塔又显得轻盈秀丽。

43、 东塔(细部)

解说:

在塔身每层之间的砖檐下有十上个两两相称的浮雕兽头,而且狰狞。

兽头之间彩绘日月、飞云图案。

塔刹原来巳毁,公存莲花瓣形刹座和几层相轮。

现在可见到的塔刹,是1987年重新修后的。

44、 西塔(细部)

解说:

西塔的每层砖檐之间在八个方向都开有一个佛龛,龛内分别放置罗汉,明王等人物塑像,佛龛两侧以兽头装饰,兽头口含串珠,形象凶猛。

45、 西塔第十二层东佛龛的右上角。

解说:

在这个塔第十二层的东面佛龛附近残存着西夏文字。

在双塔附近曾采集到宋代“至道”、“咸丰”、“天圣”年间铸造的钱币和绿色的琉璃,由此推断,拜寺口双塔也是西夏时期所建造,而且一直以原有的面貌保存至今。

46、 田州塔石匾额(特写)

解说:

“田州古塔“也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塔。

它位于宁夏平罗姚伏镇,当地人称它为姚伏塔。

47、 田州塔(正面)

解说:

田州塔是上角形楼阁砖塔。

塔为八层,高约38米,这座塔的造型简洁朴素,挺拔素雅。

48、 田州塔底座仿木结构的塔及各种雕饰。

49、 田州塔南北卷门上的对联。

50、 《通典》、《平罗纪略》(特写)

解说:

唐宪宗元和上年,即公元811年,“郭元振驻兵灵武西北二万里,有废定州居于海外,流水浇地,俗称田州。

”《平罗纪略》也说“唐朔方城,宋威远军,夏改定州,俗称田州。

”田州是唐、夏时期的名称,塔以此为名,是有可能始于唐或西夏时期的。

51>匾额

解说:

现在的田州塔是1783年重修而成的。

52、 同心县城。

解说:

宁夏的同心县是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老区。

在这里,同样也可寻觅到古代文明的踪迹。

53、 韦州康济寺塔(行进中拍摄)

解说:

在同心县城东北82公里的韦州城有一座康济寺塔。

54、 康济寺塔全景

解说:

这座十三层八角形楼阁式砖塔高42米多。

55、 康济寺塔碑。

解说:

塔的确切建造的年代不详,碑文中所载,明确,塔就已存在。

56、 康济寺塔顶端的佛龛

解说:

1985年,文物部门在对康济寺塔进行维修时,在他顶端的佛龛内发现佛经、铜佛像和西夏文、汉文二方砖。

第九层以下的塔檐全部是用背面有手掌印痕的方砖砌成。

这种砖与西夏王陵出土的方砖完全相同。

因此断定康济慈他也是西夏时期所建。

57、 康济寺塔(由近渐远)

58蓝天、白云。

59、 从同心韦州城西方角远眺喇嘛教小塔。

解说:

在他的大家族中,萃堵波式塔可谓风格、造型别致。

60、 萃堵波塔示意图。

解说:

萃堵波式塔是佛教的一支喇嘛教所特有的建筑,所以又叫喇嘛教塔。

这种塔分为基座、塔身、塔顶三部分。

基座一般由单层或两层须弥座组成。

早期,塔身与基座之间多砌有莲花瓣砖雕。

塔身为实心,呈宝瓶形状,正面有一类似佛龛的“眼光门”,俗称“佛光眼”,使阵放佛像的地方。

塔顶是十三密檐式的实心体,是相轮的一种变体,称为十三天,在十三天的上端,有一圆SL圆盘之上的塔刹多用金属制成宝珠或小铜塔,这种塔外表多通体刷抹白灰,所以人们习惯称作白塔。

这种塔外表多通体刷抹白灰,所以人们习惯称作白塔。

61、 韦州喇嘛教塔。

解说:

韦州这座喇嘛教塔是宁夏境内保存较为典型的一座砖塔,塔身外的白灰早已脱落,塔顶也坍塌。

62、 韦州喇嘛教塔。

解说:

史料界一般认为喇嘛教是元代开始由西藏传入内地的,可以喇嘛教塔的建造也在元代以后,但据史料的记载,西夏王朝与吐蕃的关系十分密切,而且国内就有许多吐蕃部落,喇嘛教在西夏时期传入宁夏是比较可信的,韦州旧城到元代已废置,因而这里的喇嘛教塔始建于西夏的推断是有一定的根据的。

63、 银川市城区

解说:

建都于今天宁夏首俯银川市的西夏政权,是一个以贵族为主体的多民族封建割据政权。

64、 一组表现西夏经济文化生活的壁画、文物画面。

解说:

多民族杂居的社会环境使西夏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表现出多样性。

在各民族相互间的影响下,形成了胡、汉兼容并蓄的社会局面。

而与内地的交往与交流,也在这种社会环境下得到不断的加强,

65、 西夏王陵。

解说:

西夏政权统治时期,宁夏地区得到进一步的开发,银川平原是当时重要的经济区,各族人民充分利用这里的优越的自然条件,辛勤耕作,曾一度出现了“禾黍如云"的兴旺景象。

66、 风景如画的银川平原

67、 灵武磁窑堡西夏磁窑遗志。

解说:

农业的发展,推动了手工业的发展,这里当时生产瓷器的遗志。

68、 西干渠侧西夏砖瓦石灰窑遗志。

解说:

这是当时生产建筑材料的遗志。

69、 精美的西夏文物。

解说:

这些文物反映了西夏手工业的生产状况和技术水平。

经济发展是文化兴旺的基础。

随着与内地经济交流的日益频繁,内地文化对西夏社会的影响也日渐加强,其中又以佛教文化的影响最为突出。

这种带有宗教色彩的文化,成为历史上社会文化的主流。

70、 西夏王陵的塔壮灵台。

解说:

塔在西夏不仅是佛寺的建筑物,在王陵的建筑中,也采用了塔的形制。

这是陵园中是灵台,它高达20余米,为七层密檐式实心塔状结构,虽然外表的砖、瓦、挑檐等早已脱落,然今天高大的灵台仍展示出当年宏大的气魄。

71、 西夏王陵(远眺)。

72、 青铜峡水库。

73、 从水库大坝远眺

解说:

十三世纪中叶,西夏、唐、南宋的分裂割据局面终于被元朝所打破,中国再次实现统一。

统一的局面推动了国内地区间的经济文化的交流与联系。

74、 一0八塔(远眺)

解说:

在这以后,宁夏地区的经济文化有了更大的发展。

青铜峡作为银川平原灌区的诸渠之首,是人们祈祷神灵赐福和寄托希望的地方,于是,这里建起了一处由一百零八座喇嘛教式塔组成的塔林。

75、 乘游艇观看一0八塔。

76、 塔林的平面俯视图。

解说:

塔林依山傍水,沿山势由上而下按1、3、3、5、5、7、9、11、13、15、17、19,奇数排列成十二层,整个布局成等腰三角形,底边48米,腰长65米。

77、 塔林(近视)

解说:

塔林最上面的塔形体最大,高4.5米,其余2.5米。

每个塔的形状大体相同。

78、 塔林第一层。

解说:

第一层为方形塔基,塔身呈覆钵式顶为宝珠式,而东有眼光门。

79、 塔林第二层。

解说:

第二层以下,塔基为八角形须弥座。

从第二至第四层,塔身为八角鼓腹尖锥状。

80、 塔林第五、六层。

解说:

第五、六层,塔身又呈葫芦状。

81、 塔林第七至十二层。

解说:

第七至十二层,塔身玉呈宝瓶状。

82、 一。

八塔(全景)。

解说:

一百零八塔的修筑,是在塔心正中竖一木柱,内填土坯,外砌砖石,外表涂沫白灰。

早期在白灰上还涂有彩绘。

塔林没有留下确切的建造年代,但据明代初年的《大明一统志》记载,至退应是元代所建。

83、 依山傍水的一0八塔。

解说:

塔林之所以有一百零八座小塔组成,这与佛教思想有密切的关系。

佛教认为人生有一百零八种烦恼,所以念经要念一百零八遍,同时拨动佛珠一百零八颗,这样才可超脱俗尘,消除烦恼。

所谓一百零八,是指一百零八为菩萨,他们是佛教重刚届曼荼罗中的诸佛法身,这就是说,一百零八这一数字,是作为佛的象征。

84、 从塔林摇向蓝天。

解说:

正因如此,除去念经和佛珠外,寺庙中也是一百零八。

青铜峡的一0八塔也是取其意而建,即表示对佛的虔诚,又希望借此消除烦恼。

85、 塔林(陆惟摇曳的画面)。

解说:

青铜峡的一0八塔,是我们古塔中唯一的特殊塔林。

86、 咆哮的黄河。

解说:

塔不仅是佛教特有的产物,人们在建造塔的同时,更多的是寄托了自己的希望和感情。

87、 黄河河床。

解说:

黄河是宁夏的生命源泉,也是灾难的根源,人们祈祷黄河化害为利,于是又赋予具有佛教力量的塔以特殊的使命。

88、 繁华掩映中的灵武镇河塔。

解说:

灵武镇河塔便是在这种背景下建造的。

89、 灵武县城。

解说:

黄河出青铜峡后,无拘无束,河道不定,民间有“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之说。

历史上的灵州,就曾多次为黄河所淹,故灵州早巳葬身河底。

人们为了镇服黄河,令它安稳规矩一些,于黄河故道旁矗立起一座镇河塔。

90、 镇河塔全景。

解说:

镇河塔,又称灵武东塔。

这是一座是一层八角形楼阁式空心砖塔,高43.6米。

顶端为绿色琉璃的宝瓶塔刹。

91、 镇河塔券门。

解说:

塔的券门朝着黄河方向。

92、 镇河塔(远景)。

解说:

1962年11月,文物部门在安装避雷针时,在塔顶出土了铜佛、佛塔和经卷,经卷的内容有咒语、祈祷词等。

经对这些文物的考证,镇河塔大约始建于元代。

93、 黄河公路大挤。

94、 沿公路远眺永宁李俊多宝塔。

解说:

在宁夏古塔中,明代以后修筑的塔多散布在乡镇和边远山区,从侧面反映了宁夏在这一时期的开发情况。

95、 多宝塔。

字幕:

永宁县李俊镇的多宝塔。

96、 贺兰县宏佛塔。

字幕:

贺兰县潘昶乡宏佛塔。

97、 中宁县鸣沙乡的永寿塔。

字幕:

中宁县鸣沙乡永寿塔。

98、 中宁县恩河乡华严寺塔。

字幕:

中宁县恩河乡华严寺塔。

99、 嘤珞塔。

字幕:

彭阳县的嘤珞塔。

100、 拜寺沟方塔。

字幕:

拜寺沟方塔。

101、 马连口佛塔。

字幕:

马连口佛塔。

102、 李俊老龄树。

解说:

人间沧桑,谈指挥间。

历史虽然留下了人类愚昧的痕迹,但人类也留下了光辉历史。

103、 承天寺塔。

解说:

人们在宗教的影响下建造了塔,而塔却成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见证。

104、 李俊多宝塔下繁华的农村的集市。

解说:

塔是宗教文化的代表之一,也是地方经济、文化发展的产物之一。

随着商品交换的频繁,逐渐出现了人口相对集中的村镇,在这里商品交换不断扩大,西到了四方商旅,于是零星的交换发展为自发的,有组织的定期集市。

集市带来了兴旺的买卖生意,商品的交换又促成文化和思想感情的交流。

人们期望风调雨顺的丰年,盼望逢凶化吉的福星,渴望称心如意的未来,纷纷捐是钱物营造寺庙。

塔作为寺庙的重要建筑,当然也随之拔地而起。

105、 香客们烧香磕头。

解说:

在经济不发达地区,文化生活也相对单调,人们便把宗教视为主要的精神文化活动内容,进香拜佛。

106、 海宝塔庙会。

解说:

宗教活动又迎来经济活动,于是又出现了庙会。

107、 贺兰县潘昶乡集市。

解说:

村镇的出现导致寺庙的兴建,寺庙又带来集市的发展。

尽管今天大多数的寺庙已不复存在,但集市却传袭至今。

108潘昶乡宏佛塔。

解说:

塔作为历史的见证,反映了这一地区的历史变迁。

109>同心县韦州古城遗址。

解说:

同心韦州古城,唐高宗咸亨年(672年)曾在此设乐州,唐宣宗大中三年(849年)更各威州。

西夏建国时,元昊在此设韦州静塞军,元胡复秤韦州。

110、 要相对峙的康济寺塔和喇嘛教小塔。

解说:

屹立在韦州古城东南与西北的康济寺塔和喇嘛教小塔,正是当年韦州古城兴旺的实物资料。

111、 残破的喇嘛教小塔。

解说:

明惠帝建国三年(1401年),居住在这里的明庆王朱举迁居今天银川,而留下韦州群牧子湖所官兵,专门从事放牧。

自后,韦州古城日渐萧条,颓废。

112、 韦州古城遗址。

解说:

终于成为一堆废墟。

113、 韦州镇新城。

解说:

村镇的兴衰与它重复的地理位置固然有直接的关系,但更为密切的联系,还是当地的生产和经济。

韦州古城现存的两座古塔,充分说明历史上的韦州,曾一度出现过繁荣兴旺的景象。

114、 吴忠白骨塔遗址。

解说:

在吴忠金积乡有一座百骨塔,当地群众成为万人塔。

1869年,这里曾爆发回民起义,在三年的反清斗争中,无数以军将士和群众阵亡。

1900年,人们将义军尸骨冲入井中,又募款在井上建起一座高五层的空心砖塔,以示纪念。

可惜的是在1962年,塔被洪水冲垮,今天只留下这堆尸骨。

115、 田州塔底层塔檐的仿木结构和精美的砖雕(特写)。

解说:

古塔不仅是历史文物,也是一件灿烂的艺术品。

您或许以为这些华丽的斗拱、椽头是木制品吧?

其实这是用砖加工而成的仿木结构。

它们多么逼真形象。

砖雕更是古代艺术宝库中的瑰宝。

用砖雕琢出精美的花卉、人物故事和佛像,以此作为装饰,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产物。

116、 拜寺口双塔的浮雕兽头(特写)。

解说:

宗教固然有文明暗的一而,但在中国历史上,宗教文化却因它所具有的特殊地位得以广泛传播。

117、 拜寺口双塔。

解说:

它融合了建筑、艺术,体现了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创造出极其辉煌贪婪的文化成就。

118、 承天寺塔,游人如云。

解说:

古塔是中华民族灿烂的古代文化中的珍贵遗产,是古代文明的实物例证。

119、 历史考古工作者在对塔进行测量、研究。

解说:

古塔是历史研究中极其重要的实物资料。

对宁夏古塔的深入研究,将有助于了解历史上宁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兴衰,它与文字资料相互印证,为今天开发宁夏、振兴宁夏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历史经验和教训。

120、 外国游客在参观宁夏古塔。

解说:

宁夏古塔的修建,反映了宁夏地区曾有过与外界密切交往的历史,古塔的兴衰,恰恰说明封闭型的社会是没有前途的。

121、 游人正兴致勃勃登上海宝寺塔。

122、 海宝塔、承天寺塔、拜寺口双塔等文物保护单位的标志牌。

解说:

古塔是前人留下的一份珍贵遗产。

解放以来,各级政府对宁夏古塔采取了积极的保护措施,修复了一批濒临倒塌的古塔。

123、 松林中的海宝塔。

解说:

这是(古人游览海宝塔时,留下的赞美诗句):

“春日暄晴野,深林隐化城。

群贤修禊会,三月踏青引。

贝阙浮香气,松门袅笛声。

今朝姿宴乐,忘却塞垣情。

124、 游人纷纷登塔远眺。

解说:

现在宁夏古塔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旅游资源,供人们参观游览。

125、 再现宁夏古塔雄姿的一组画面。

126、 银川市楼房林立的街道。

127、 水塔林立的工业区。

128、 高耸入云的电视发射塔。

129、 银川的建筑工地。

解说:

今天,宁夏正在飞速发展,她必将以崭新的姿态雄踞在祖国的大西北。

130、 川流不息的车辆、行人。

131、 朝霞衬托下的海宝塔。

解说:

宁夏古塔也将在宁夏的开发和经济的振兴焕发出新的光彩。

132、 修葺一新的宁夏博物馆。

133、 承天寺塔。

字幕:

终。

《宁夏古塔》中所涉及古塔的分布及名称

一、 银川市:

海宝塔(北塔)承天寺塔(西塔)马连口佛塔

二、 贺兰县:

拜寺口双塔,拜寺沟方塔,宏佛塔(潘昶乡)

三、 永宁县:

多宝塔(李俊乡)。

四、 石嘴山市

石刻塔(大枣沟、涝坝沟)

五、 平罗县

田州塔(姚伏乡)、武当庙塔(大武口)

K、吴忠市

百古塔(万人塔、重积塔)

七、 青铜峡市

一。

八塔(青铜峡水库区)、牛首山寺庙塔

八、 灵武县

镇河塔(东塔)

九、 中宁县

永寿塔(鸣沙乡)华严寺塔(恩河乡)

十、同心县

康济寺塔(韦州乡)喇嘛教小塔(韦州乡)

十一、彭阳县

琰珞塔(东小岔乡与冯庄乡交界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兵器核科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