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重点中学届高三年级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857424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1.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重点中学届高三年级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河北省重点中学届高三年级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河北省重点中学届高三年级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河北省重点中学届高三年级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河北省重点中学届高三年级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河北省重点中学届高三年级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河北省重点中学届高三年级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河北省重点中学届高三年级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河北省重点中学届高三年级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河北省重点中学届高三年级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河北省重点中学届高三年级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河北省重点中学届高三年级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河北省重点中学届高三年级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河北省重点中学届高三年级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河北省重点中学届高三年级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河北省重点中学届高三年级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河北省重点中学届高三年级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北省重点中学届高三年级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

《河北省重点中学届高三年级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重点中学届高三年级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河北省重点中学届高三年级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

若以同裨同,尽乃弃矣。

”所谓和即包容不同的事物而保持一定的平衡。

孔子亦说:

“君子和而不同。

”厚德载物有兼容并包之意,这对于文化发展是非常必要的。

在历史上,中国能接受外来文化。

佛教东来,被中国人民容纳;

明末西学东传,亦曾受到中国知识分子重视。

清末顽固派拒绝西学,事实上是违背了中国文化兼容并包的基本精神。

(摘编自张岱年《文化传统与民族精神》)

材料二:

尚勇,是中华民族重要的精神传统。

盘古开天、女娲炼石、愚公移山、大禹治水,这些言说先民心志的神话传说,都包含着对“勇”的崇仰和赞颂。

可以说,一部中华文明史,就是中华民族英勇面对无数困难和挑战的不屈奋斗史。

在栉风沐雨一路向前的历史征程中,“勇者不惧”深深地刻写在中华民族的性格之中,成为无比珍贵的民族精神基因。

“勇者不惧”之“勇”,是大勇,而非小勇。

小勇者,不能忍小辱小过,睚眦之仇必报,这是匹夫之勇。

大勇者何?

循大义、迎难上,义无反顾、无所畏惧,是为大勇。

大勇之“大”,在与“义”融。

鲁莽强悍、好勇斗狠,并不是真正的勇敢;

真正的勇敢,是指人们在危难面前坚守道义、坚定前行的无畏气概。

勇者的无畏气概,产生于道义的感召。

如果自己的行为是正确的,哪怕有千军万马的阻拦,我们也要无所畏惧、勇往直前。

《礼记》有云:

“有义之谓勇敢。

”我们之所以推崇勇者,就是因为勇者能够无惧地坚守并光大道义。

勇者在道义的感召下能够不惧艰险,甚至不惧牺牲,但勇者并非一无所惧。

中国古人向来批评那种什么都不惧怕、什么都不忌惮、什么都不敬畏的蛮勇。

可以说,中华文化推崇的“勇者不惧”,实是“无惧”与“有惧”的统一。

从大义、大局的角度出发,要藐视一切困难、无惧任何挑战;

从具体行事的角度出发,则要心怀敬畏、朝乾夕惕、如履薄冰。

此外,在道义感召下不惧外在艰险,却时常忧惧道之不行、义之不彰,这也是勇者内心兼具的“无惧”与“有惧”。

真正的勇者,有锐气,也有静气。

孟子与弟子公孙丑讨论“勇德”时曾提到“不动心”的概念。

所谓“不动心”,就是指在突如其来的危险面前能镇定自若、岿然不动,“每临大事有静气”。

同时,这种不动如山的强大定力、静气,又“至大至刚”“折而不挠”,有着压倒和战胜一切的韧性与力量。

沉着的静气,进取的锐气,一同滋养着勇者的不惧品格。

如何培养这种临危不惧的进取锐气与沉着静气呢?

中国古人提出了克己与成己的辩证工夫。

孔子及其弟子周游列国时,曾在陈、蔡之间被军队围困而一度绝粮。

情势危急之下从人忧慌失据,但孔子却始终沉着冷静,“歌两柱之间”“修乐不休”。

危机解除后,子贡表示要铭记这场不幸遭遇,孔子直接反驳道:

“夫陈、蔡之间,丘之幸也!

二三子从丘者,皆幸人也!

”孔子为何珍视这场坎坷遭遇?

他把艰难困苦当作了成就英勇人格的重要外在条件。

当然,困境本身不能成就勇士,真正成就勇士的,是人们面对困境时的修为和态度。

《周易》谓:

“蹇,君子以反身修德。

”面对外在的艰难险境,我们要反求诸己,在克除内心恐惧、忧愁、烦扰的同时,积极自我砥砺、超越突破,并在道义感召下奋发有为。

中国古人常以玉相比相期。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玉“折而不挠,阙而不荏”的特点与“勇者不惧”的品格高度相似。

同时,从石到玉的切、磋、琢、磨过程也与人在困境中锤炼无畏勇气的历程相类似。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中华民族在数千年风雨征程中,没有被任何外在困难吓倒,而是凭着自己在其间砥砺出的“勇者不惧”的品格,开辟出文明的新天地,书写出发展进步的新篇章。

面对当前之新冠肺炎疫情,中华民族强劲地展现着,也进一步锤炼着这一宝贵的精神品格。

(摘编自沈壮海刘水静《也说“勇者不惧”》)

材料三: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历史长期发展中所孕育而成的意识,是民族赖以生存、共同生活、共同发展的精神支柱。

新冠肺炎疫情是对我国治理体系和能力的一次大考,而取得这次大考的胜利不能脱离民族精神的强大助力。

可以说,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战胜磨难、发展进步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

在五千多年的文明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随着时代的发展,民族精神又被不断赋予新质。

这体现在以爱国主义为内核的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和伟大梦想精神之中。

”……指出:

“中华民族历史上经历过很多磨难,但从来没有被压垮过,而是愈挫愈勇,不断在磨难中成长、从磨难中奋起。

”近代中国,从鸦片战争到抗日战争,外国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中国的主权。

这不仅没能打垮中国人民,反而极大地激发了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热忱,呼唤人们挺身而出,进行救亡图存的抗争。

正是民族精神支撑着中华民族从历史的一次次磨难中拼搏奋起。

民族精神也是当代中国奋发图强的不竭动力。

在新型冠状病毒肆虐的今天,从耄耋古稀之年的钟南山、李兰娟院士,到许许多多不知名的医护人员;

从湖北、武汉当地医院的迎难而上到外省市医疗队的紧急驰援;

从广大党员干部的守土尽责到联防联控的人民战争……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全国各族人民心中筑起了坚不可摧的民族精神长城。

民族精神是战胜风险挑战的硬核力量,还是中国走向新的胜利的重要保障。

为了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国上下以伟大梦想精神为航标,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脱贫攻坚,创新工作方式,发扬奋斗精神。

疫情期间,脱贫工作正在有序推进。

强调:

“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

”新的时代,中国人民正书写着中华民族精神新的篇章。

(摘编自《弘扬民族精神凝聚抗疫力量》)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自强不息”激励我们要发愤图强,“厚德载物”告诉我们要仁厚宽容。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一刚一柔,相得益彰,是传统文化中的精华。

B.“勇者不惧”是中华民族重要的精神基因,勇者只要受到道义的感召,就会产生无畏的气概。

C.面对困境时的修为和态度成就了勇士,使得勇士克服自身烦忧,积极超越自我,成就英勇人格。

D.民族精神是战胜风险挑战的硬核力量,此次新冠疫情取得胜利离不开民族精神的强大支撑。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孔子有临危不惧的沉着静气,因此他反对子贡将危机当作不幸的遭遇,而将其视为幸运的事情。

B.真正的勇者要心系道义,坚守道义,并把困境当作机遇,在困境中修炼自己“勇者不惧”的品格。

C.新冠肺炎疫情中义无反顾奔赴抗疫一线的逆行者,在“克己”中“成己”,体现“勇者不惧”的大勇。

D.材料三第三段列举名言事例论证了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战胜磨难、发展进步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

3.下列表述分别与材料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相符的一项是(3分)

A.“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荀子)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孟子)

B.“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刘禹锡)

“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

”(老子)

C.“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

“人生到处知何似?

应似飞鸿踏雪泥。

”(苏轼)

D.“读不在三更五鼓,功只怕一曝十寒。

”(郭沫若)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

4.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

请简要说明。

(4分)

5.这三则材料论述的内容都与民族精神有关,但论述上各有侧重点,请简要概括。

(6分)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胡桃云片

丰子恺

凭窗闲眺,想竟一个随感的题目。

说出来真觉得有些惭愧:

今天我对于展开在窗际的“一•二八”战争的炮火的痕迹,不能兴起“抗日救国”的愤慨,而独仰望天际散布的秋云,甜蜜地联想到松江的胡桃云片。

也想把胡桃云片隐藏在心里,而在嘴上说抗日教国。

但虚伪还不如惭愧些吧。

三四年前在松江任课的时候,每星期课毕返上海,黄包车经过望江楼隔壁的茶食店,必然停一停车,买一尺胡桃云片带回去吃。

这种茶食是否为松江的名物,我没有调查过。

我是有一回同一个朋友在望江楼喝茶,想买些点心吃吃,偶然在隔壁的茶食店里发现的。

发现以后,我每次携了藤筐坐黄包车出城的时候必定要买。

后来成为定规,那店员看见我的车子将停下来,就先向橱窗里拿一尺糕来称分量。

我走到柜前,不必说话,只需摸出一块钱来等他找我。

他找我的有时是两角小洋,有时只几个钢板,视糕的分量轻重而异。

每月的糕钱约占了我的薪水的十二分之一,我为什么肯拿薪水的十二分之一来按星期致送这糕店呢?

因为这种糕实有使我欢喜之处,且听我说:

云片糕,这个名词高雅得很。

“云片”二字是糕的色彩、形状的印象的描写。

其白如云,其薄如片,名之曰云片,真是高雅而又适当。

假如有一片糕向空中飞,我们大可用古人“白云一片去悠悠”之句来题赞这景象。

但我还以为这名词过于象征了些。

因为糕的厚薄固然宜于称片,但就糕的形状上看,“云”字似觉不切。

这糕的四边是直线,四根直线围成一个长方形。

用直线围成的长方形来比拟天际缭绕不定的云,似乎过于象征而有些牵强了。

若把“云片”二字专用于胡桃云片上,那么我就另有一种更有趣味的看法。

胡桃云片,本是加有胡桃的云片糕的意思。

想象它的制法,大约是把一块一块的胡桃肉装入米粉里,做成一段长方柱形,然后用刀切成薄薄的片。

这样一来,每一片糕上都有胡桃肉的各种各样的切断面的形状。

胡桃肉的形体本是非常复杂,现在装入糕中而切成片子,就因了它的位置、方向及各部形体的不同,而在糕片上显出变化多样的形象来。

试切下几片来,不要立刻塞进口里,先来当作小小的画片观赏一下。

有许多极自然的曲线,描出变化多样的形象,疏疏密密地排列在这些小小的画片上。

倘就各个形象看:

有的像果物,有的像人形,有的像鸟兽。

就全体看:

有时像蠧鱼钻过的古书,有时像别的世界的地图,有时像古代的象形文字,然而大都疏密无定,颇像现在窗外的散布着秋云的天空。

古人诗云:

“人似秋云散处多。

”秋天的云,大都是一朵一朵地分散而疏密无定的。

这颇像胡桃云片上的模样。

故我每吃胡桃云片便想起秋天,每逢秋天便想吃胡桃云片。

根据我这看法而称这种糕曰“胡桃云片”,岂不更为雅致适切、更有趣味吗?

松江人似乎曾在胡桃云片上发现了这种画意。

他们所制的糕,不像别处的产物似的仅在云片中嵌入胡桃肉,他们在糕的四周用红色的线条作一黄金律的缘,而把胡桃的断面装点在这缘线内。

这宛如在一幅中国画上加了装棘,或是在一幅西洋画上加了镜框,画的意趣更加焕发了。

这些胡桃肉受了缘的隔离,已与实际的世间绝缘,不复是可食的胡桃肉,而成为独立的美的形体了。

因这缘故,松江的胡桃云片使我特别欢喜。

辞了松江的教职以后,我不能常得这种胡桃糕,但时时要想念它——例如今天凭窗闲眺而望天际散布的秋云的时候。

读者也许要笑:

“你在想吃松江胡桃糕,何必絮絮叨叨地说出这一大篇!

”不,不,我要吃糕很容易:

到江湾街上去买两百文胡桃肉,七个铜板云片糕,拿回家来用糕包裹胡桃肉,闭了眼睛塞进嘴里,嚼起来味道和松江胡桃云片完全一样。

我想念松江胡桃云片,是为了想看。

至少,半是为了想看,半是为了想吃。

若要说吃,我吃这种糕是并用了眼睛和嘴巴的。

我们中国的市上,仅用嘴巴吃的东西太多了。

因此使我拿薪水的十二分之一来按星期致送松江的糕店,又使我在江湾的窗际遥遥地想念松江的胡桃云片。

我希望中国到处的市上,并用眼睛和嘴巴来吃的东西渐渐多起来。

不但嘴吃的东西,身体各部所用的东西,也都要教眼睛参加进去才好。

我又希望中国到处的市上,并用眼睛和身体来用的东西也渐渐多起来。

(有删改)

6.下列对作品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第二段介绍了写作背景,作者在紧张压抑的时代环境下,甜蜜的联想到胡桃云片。

体现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B.第三段通过写作者经过茶食店必买云片糕、店员与作者的默契以及糕钱所占每月薪水的份额等,体现了作者对云片糕的喜爱。

C.作者起初说“云片”二字是“糕的色彩、形状的印象的描写”,用来形容“白如云”“薄如片”的糕很适合,但随后又否定了这个观点。

D.文章结尾部分,作者直抒胸臆,用“我希望……我又希望……”表达了自己希望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的愿望。

7.下列对作品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第一段十分简短,却有统摄全篇的作用,作者说想写一篇随感,马上就想到了胡桃云片,表现了作者对胡桃云片的喜爱之情。

B.“说起来真觉得有些惭愧”“且听我说”等语言,极富生活气息,同时也可以拉近作者与读者之间的距离。

C.文章中引用了古人诗句“白云一片去悠悠”来表现云片之名的“高雅”,生动形象,也增添了文章的诗意,使文章更有韵味。

D.倒数第二段,作者运用想象的手法,设想读者对自己提出质疑,进而点出作者想念松江胡桃云片的原因之一是“为了想看”。

8.请赏析文中划线句的语言特点。

9.有人说《胡桃云片》里藏着一个“从容雅致”的丰子恺,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理解。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余若水先生传

(清)张岱

余若水先生,讳增远,有明崇祯癸未进士。

兄余武贞先生,讳煌,天启乙丑廷试第一人,为翰林修撰。

若水初仕,得淮安宝应知县。

时东平伯刘泽清驻匝淮安,强知县行属礼。

若水不屈,莅任甫一月,即挂冠归。

丙戌,清兵渡江,武贞先生渡东桥自沉死。

若水悼邦国之灭亡,痛哲兄之先萎,望水长号,誓不再渡,自是遂绝迹城市。

若水虽成进士,而家甚贫,敝庐三楹,与风雨鸟鼠共之。

其旁僦田二亩,率其家人躬耕自食,常至断炊,妻孥晏如,亦无怨色。

长吏多其义,因共就问之,亦罕见者,或拜门外以去。

绍守道沈静澜,其故同年友也,自恃交谊,殷勤造请,称疾以辞。

因直前托视疾,入门窥见若水卧绳床上,床上漏下穿,又有桯无脚,四角悉支败瓦。

闻客入,欲起逾垣。

静澜先已豫虑之,则要其同年四五人与俱往。

见若水走匿床,诸君即共前遮之,曰:

“若水!

人生会有交亲,子何避之深也?

”若水曰:

“我非避世鸣高者,顾自料福薄,不堪谐世,聊引分自安,长为农夫以没世足矣。

今诸公赫然见过,将共张之,是使我避名以求名,非所愿也。

”客皆班荆主人墙隅烋烋然客从而睨之有一破甑在瓦垆上炊未熟架上又蒙戎练裙馀即无有。

客有壶箪,取之以进,为勉行二觞,强之亦不再举。

客语及世事,俯若无闻。

即间有问答,晴雨而已。

日欲晡,辞客而退。

明日具钱米往遗之,再三辞。

以此,诸长吏皆重违其意,亦未敢数造焉。

不入城市者三十六年。

岁庚戌,无疾而终。

身无长物,友人醵钱以殓。

有遗命葬于原隐之丁斗垄。

外史曰:

人臣称委质故主,回面而改向,非忠也。

激愤而殉,以明节也。

义卫志,智卫身,托农圃之弃迹,下可见故主,无辱先人,若余若水者足矣。

然其节概为人所难及者,兄死止水,弟不渡河,而安心农圃,扼腕终身,呜呼,若水可以为难矣!

(选自《琅嬛文集》卷之四,有删改)

注:

僦:

租。

桯:

床前的小桌。

共张:

又作“供张”,设帐张乐,盛礼款待。

班荆:

布草而坐。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客皆班荆/主人墙隅烋烋/然客从而睨之/有一破甑在瓦垆上炊/未熟/架上又蒙戎练裙/馀即无有

B.客皆班荆主人/墙隅烋烋然/客从而睨之/有一破甑在瓦垆上炊/未熟/架上又蒙戎练裙/馀即无有

C.客皆班荆主人/墙隅烋烋/然客从而睨之/有一破甑在瓦垆上/炊未熟架上/又蒙戎练裙/馀即无有

D.客皆班荆/主人墙隅烋烋然/客从而睨之/有一破甑在瓦垆上/炊未熟/架上又蒙戎练裙/馀即无有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崇祯,是明思宗朱由检的年号,年号是我国封建王朝皇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称,首创者是汉武帝刘彻。

B.避讳,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特有的现象,专指对逝去的尊长不直呼或书其名,如文中的“讳煌”。

C.廷试,即殿试,是科举制度中最高一级的考试。

殿试第一名为状元。

D.癸未,乙丑,是时间名词,采用的是天干地支纪年法。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余若水刚踏入仕途,担任宝应知县,但他品性孤傲,不屈从于权贵,刚上任一个月,就辞官回家,发誓不再渡江,隐居乡间。

B.余若水亲自带着家人耕种,艰难度日,妻子儿女安然自在,没有怨恨之情。

死后,家中一贫如洗,朋友们凑钱为他办了丧事。

C.余若水清高安贫,朋友们一起来看望他,见了面,只谈论天气,不谈当时社会上的事。

朋友救助钱和米,他也再三推辞。

D.张岱运用细节描写,把余若水刻画得神情毕现,并对其节操给予了高度评价。

这反映了他身为清初汉族文人的复杂心态。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长吏多其义,因共就问之,亦罕见者,或拜门外以去。

(2)静澜先已豫虑之,则要其同年四五人与俱往。

见若水走匿床,诸君即共前遮之。

14.余若水“不入城市者三十六年”的原因有哪些,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和皮日休悼鹤

魏朴

直欲裁诗问杳冥,岂教灵化亦浮生。

风林月动疑留魄,沙岛香愁似蕴情。

雪骨夜封苍藓冷,练衣寒在碧塘轻。

人间飞去犹堪恨,况是泉台远玉京。

【注】魏朴和皮日休是好友,皮日休因自己的鹤死去而作诗悼念,本诗为魏朴作的应和诗节选。

杳冥:

上天之意。

灵化:

死。

封:

聚土筑坟。

练衣:

白色布衣。

泉台:

也就是泉下、地下、泉路,墓穴的意思。

玉京:

指天上。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写人因丧鹤而心生怨尤,内心情绪不可抑制,于是叩问苍天,起笔不凡。

B.“风林、月动、沙岛、香愁”渲染出鹤的生活环境,使人如入恍惚凄凉迷离之境。

C.尾联写鹤从人间飞走但是没有升仙,而是葬于黄泉,可谓言虽尽而恨不已了。

D.魏朴虽然是代友人抒发哀悼鹤亡之情,但景似真见,情如实感,哀婉而动人。

16.这首诗的颈联虚写,将鹤之精神和诗人之情感尽数表现出来。

请结合诗句谈谈你的理解。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离骚》中屈原针对当时社会中人们违背准则、竞相取悦于人的现象,坚定表明自己选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2)俗语中的“青梅竹马”“两小无猜”指男女小的时候在一起玩耍,天真烂漫。

《氓》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的意境就与之相似。

(3)荀子在《劝学》中论证学习需要用心专一时,以蟹为例反面论证,指出“_______”却“________”,是用心浮躁、不专心的缘故。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老远我就看到那棵大樟树了。

?

它的主干比碾盘还要粗壮。

枝盘曲着伸向天空,每一根都分明留下铁打铜铸的英雄气,树上所有的叶子都葱绿、晶亮,它们密密簇簇,横拓出去,遮盖了村落前大半个稻场;

填满叶与叶之间缝隙的,不仅有被春雨洗亮的阳光,更有比田间的蛰声更为轻盈的鸟鸣。

这棵大树后面,是一栋江南常见的白墙青瓦的古民居,一种四水归堂的泥砖建筑——这是当年毛泽东担任中央苏维埃政府主席时的旧居。

虽然战争是残酷的,。

就像这栋位于瑞金叶坪的伟人住过的古民居,无论是它瓦檐上苍郁的针菲,还是泥墙上被风雨剥蚀的苔痕;

无论是它天井里潮润的细沙,还是瓦脊上等待炊烟的雨燕,给予我的都是恬淡的乡村牧歌式的画面。

住在这样的房子里,面对数十倍于红军的敌人的“围剿”,毛泽东指挥若定,他以浓得化不开的战场硝烟为墨,写下这样的诗句:

“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

18.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他纳闷了——究竟是计算的方法失误,还是运用不到家?

B.“可怜的妈妈,”箍桶匠说,“你不知道我多么的爱你。

——还有你,我的儿!

C.你买这本吧——这本比那本好。

D.三只五只的白鸥轻轻地掠过,翅膀扑着波浪——一点一点躁怒起来的波浪。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

“被春雨洗亮的阳光,比田间的蛰声更为轻盈的鸟鸣,填满叶与叶之间缝隙。

”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20.请在文中画横线处各补写一个恰当的语句,使与上下文文意贯通,句式协调辞一致,不超过15个字。

21.下面文段有四处语病,请指出其序号并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中国儒学考古是中国考古学的一个分支,是中国考古学与中国儒学的交叉学科,是对儒学研究的必要补充。

中国儒学考古的研究对象是儒学相关的遗迹、遗物等,例如孔子肖像、孔子及其弟子的事迹图、曲阜鲁城及各种文化遗物、孔庙、书院等都是研究重点。

儒学考古对元代祭孔礼器的发现也颇有助益。

包头市曾出土一件西周风格的元代青铜豆,器内刻有“雪堂总统置古铜祭器,奉施古丰宣圣庙内,永远供养”字样。

宣圣庙又称孔庙,是由于元代加封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王”的原因。

用佛教禅师监管孔庙,反映了元代对儒学的态度及当时佛儒之间的关系。

22.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

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0个字。

(5分)

7月12日,“美丽中国•诗意地名--中国地名诗词创作朗诵会”在京举行。

朗诵会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诗人们,有诗坛名家,也有来自田间地头的田园诗人,大家在这里吟诵诗词,交流经验,谈文论道,旨在通过对诗词的赏析和朗诵,品味诗意地名的情怀,普及地名文化知识。

《光明日报》作为主流媒体,在此次诗词创作朗诵会中承担起了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担,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添砖加瓦。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

有人认为,当下时代是仓促的,所以成功要趁早;

中国科学院院士李曙光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花期。

针对以上两种说法,学校拟举办一场辩题为“成功要趁早(正方)/成功不必趁早(反方)”的辩论会,请你选择一个观点,结合材料内容,联系现实,写一篇辩论稿,体现你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B表述绝对,“只要……就”有误,原文的表述是“勇者的无畏气概,产生于道义的号召”。

2.A“因此他反对子贡将危机当作不幸的遭遇,而将其视为幸运的事情”的说法就犯了强加因果的错误。

材料二要表现的是孔子面对危机的镇定和勇者无惧的品格,但并不能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学作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