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小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Word下载.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5859523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5.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例谈小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例谈小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例谈小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Word下载.docx

《例谈小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例谈小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Word下载.docx(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例谈小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Word下载.docx

听课是学生学习知识、掌握知识的一个重要环节。

课前我认真研究教材,明确教学要求,把握教学重点、难点。

上课伊始,给学生点明学习目标,让学生在求知过程中专心听课:

即听重点、听难点、听分析、听总结。

听重点是让学生知道本节课的知识点。

听难点是让学生对在预习中出现的疑难问题注意听,力求解决。

听分析,启发学生从中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

听总结,因为课堂总结一般具有很强的概括性,让学生听清楚,能加强对所学知识的梳理、巩固。

在教学过程中,我还引导学生不仅注意听老师的讲解、点拨,也要求学生更加认真地听取其他同学的发言,同时让他们参与分析对错,来启发他们自己的思维,让学生做到边听边思考,边听边记忆。

这样不但使学生有效掌握了所学知识,久而久之也使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听课习惯。

二、认真读题习惯的培养

学生在探求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做到认真读题相当重要。

因为读题是审题的前提,而审题是解题的基础。

通过认真审题,可以帮助学生理解题意,理清条件和问题,明确条件与问题之间的联系,使要解决的问题在头脑中有一个清晰的印象,为顺利解题打好基础。

因此在教学中,我要求学生读题做到“三到”:

即眼到、口到、心到。

三到之中“心到”最为重要,让学生用心去读,并与思考同步,使学生养成认真读题的良好习惯。

其具体的做法如下:

A、正确流利地读题目,不读破句,不丢字加字,学会独立阅读题目。

B、会解释题目中每一句话的意思,弄清题意。

C、会用自己的话复述题目的意思。

例如:

某农具厂原计划每月生产农具400件。

实际9个月的产量就超过全年计划a件。

这9个月实际生产农具多少件?

我要求学生先认真读题,然后思考:

通过认真读题你知道了些什么?

还有什么新的发现?

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过了一会儿学生纷纷举手回答,得出以下结论:

①我知道了题目中讲的是某农具厂原计划与实际生产农具数量的事。

②题中已知原计划每月生产农具400件。

③题中“a件”也应该看作已知条件,因为最后求得的9个月生产的农具数应是含有字母a的表达式。

④我发现全年计划生产农具的件数不知道,但是“全年”有12个月,全年生产农具的件数为“400×

12”件。

⑤我还明白了“超过全年计划a件”是表示比全年计划生产农具的件数多了a件。

⑥计算“这9个月实际生产农具多少件?

”是原计划全年生产农具的件数+a,也就是这9个月实际生产农具的件数=400×

12+a

⑦我还明白了“9个月”这个条件是一个多余条件。

通过如上认真地读题,挖掘了题中的隐含条件“全年”,明白了多余条件“9个月”,从而使学生理清了解题思路,选择合理而有用的数据进行解题。

可见有效的数学读题既能培养学生语言表达的逻辑性,又能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养成良好的读题习惯。

三、积极动手操作习惯的培养

皮亚杰曾经说过:

“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了动作和思维的联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

”学生动手操作,改变了“耳听口说”简单的学习模式,能够有效地调动全体学生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

它具有内部思维不能代替的直观性,动手、动脑、动口、动眼,多种感官协调参与,对新知内化,启迪思维有着特殊的作用。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为学生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让学生通过摸一摸、剪一剪,拼一拼、数一数、比一比等操作活动,能掌握思维的方法,促进思维的发展。

例如一年级的学生在学完10以内的加减法后,我出了这样一道操作题:

左边摆6个○,右边摆4个○,如图○○○○○○○○○○要使左右两边三角形的个数同样多,你有什么好方法?

小朋友们兴趣高涨,劲头十足,纷纷动手,边思考边摆弄,最后得出了许多高质量的答案:

①左边拿去两个;

②右边添上两个;

③左边拿去1个同时右边添上1个;

④右边拿去1个同时左边拿去3个;

⑤左边拿去5个同时右边拿去3个;

⑥左边拿去4个同时右边拿去了2个……这样的操作情境,学生兴趣盎然,也常常能在操作的过程中有所感悟,有所创新,思维也得到进一步发展。

四、大胆提问良好习惯的培养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课堂上让学生主动质疑问难,是师生民主关系的体现,更使学生自主学习的具体表现。

有目的、有计划的让学生主动参与质疑问难,释疑解难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因此在教学中我耐心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注意观察他们的动向,一旦发现学生有质疑迹象时,立即要给他们机会,鼓励他们大胆提出自己学习中的疑难问题,以培养他们敢想、敢问的良好习惯。

例如,教学“三角形的认识”一课后,我诱导学生对今天所学知识产生怀疑,启发提出新问题。

很快有位同学提出“是不是任意三条线段都能围城三角形?

”对于这位同学的大胆质疑,同学们由衷的给予了热烈的掌声。

而后,我引导学生分别用两组两根之和小于第三根,两根之和等于第三根的小棒摆三角形,得出:

“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这一质疑不但开阔了同学们的思维,而且为以后学习做了很好的知识铺垫。

再如教学“比的基本性质”后,我说:

“学习了比的基本性质后,你们会想到什么性质?

”一位同学立即举手说:

我想起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和商不变的性质。

另一位同学说:

老师为什么在“商不变的性质”中没用“同时乘上或同时除以相同的数”而用“同时扩大或同时缩小相同的倍数”的说法呢?

又有同学说:

小数的基本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有联系吗?

学生质疑的情绪很高涨,在组织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我给予适当点拨,让学生拨开疑云,疏通障碍,从而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它们的联系和区别,牢固地掌握了比的基本性质。

可见,让学生在学习中大胆提出问题,既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学习中的困难,便于对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补差、辅导、点拨,又培养了他们积极思考,认真学习的良好习惯。

总之,小学阶段是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最佳时期,只要我们贯穿在整个数学教学过程中,坚持严格要求,示范诱导,反复训练,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就能养成,良好数学品质就会得到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