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涵水毁修复工程初步设计说明书大学论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862614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45 大小:54.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洞涵水毁修复工程初步设计说明书大学论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洞涵水毁修复工程初步设计说明书大学论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洞涵水毁修复工程初步设计说明书大学论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洞涵水毁修复工程初步设计说明书大学论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洞涵水毁修复工程初步设计说明书大学论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洞涵水毁修复工程初步设计说明书大学论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5页
洞涵水毁修复工程初步设计说明书大学论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5页
洞涵水毁修复工程初步设计说明书大学论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5页
洞涵水毁修复工程初步设计说明书大学论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5页
洞涵水毁修复工程初步设计说明书大学论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5页
洞涵水毁修复工程初步设计说明书大学论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5页
洞涵水毁修复工程初步设计说明书大学论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5页
洞涵水毁修复工程初步设计说明书大学论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5页
洞涵水毁修复工程初步设计说明书大学论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5页
洞涵水毁修复工程初步设计说明书大学论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5页
洞涵水毁修复工程初步设计说明书大学论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5页
洞涵水毁修复工程初步设计说明书大学论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5页
洞涵水毁修复工程初步设计说明书大学论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5页
洞涵水毁修复工程初步设计说明书大学论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5页
洞涵水毁修复工程初步设计说明书大学论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5页
亲,该文档总共4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洞涵水毁修复工程初步设计说明书大学论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洞涵水毁修复工程初步设计说明书大学论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洞涵水毁修复工程初步设计说明书大学论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4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洞涵水毁修复工程初步设计说明书大学论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在勘测工作的基础上,对“96.8”洪水冲毁的穿漳涵洞工程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分析和修复方案的论证比较,完成了初步设计工作。

穿漳涵洞处河道弯曲,溢流面形式特别,水流条件复杂,理论计算的消力池深度、长度及海漫的长度应经水工模型试验验证。

由于本阶段设计周期太短,未能安排模型试验工作,故在工程实施前,应做水工模型,对穿漳涵洞上、下游的水流条件进行验证,确保修复工程满足运用要求。

本次水毁修复工程中,仅对原涵洞内壁进行喷水泥砂浆补强加固处理,未对涵洞的现状质量进行检测。

喷水泥砂浆处理后,涵洞的过水断面略有减小,使用该涵洞输水时,应对涵洞输水能力重新复核。

第二章水文、气象

2.1水文

2.1.1洪水

东风渠穿漳涵洞位于岳城水库坝下约82km的漳河干流,大坝至工程位置区间内无支流汇入漳河。

岳城水库是大型水库,调蓄能力强,下游漳河干流洪水受水库调蓄影响很大。

穿漳涵洞处无实测洪水资料,以岳城水库下泄流量资料为依据,推求穿漳涵洞处的设计洪水。

(1)基本资料

岳城水库1958年始建,1961年蓄水。

水库下泄流量施测至今。

根据资料条件,本次分析采用1961~1991年实测下泄流量(总出库)资料。

(2)设计洪水

岳城水库洪水调度分三级控泄。

3年一遇以下洪水,控泄500m3/s;

3~30年一遇洪水,控泄1500m3/s;

30~50年一遇洪水,控泄3000m3/s;

大于50年一遇洪水不控泄。

据此,穿漳涵洞处的设计洪峰流量,采用岳城水库对应频率下的控泄流量。

(3)分期洪水

根据施工设计要求,推求10~5月分期33.3%、20%、10%频率的设计洪峰。

按水文年统计岳城水库出库1961~1991年10~5月分期的最大洪峰系列,进行频率分析。

各频率设计洪峰见表2.1。

表2.1分期设计洪峰单位:

m3/s

频率

10%

20%

33.3%

洪峰

338

243

171

2.1.2下游水位~流量关系计算

穿漳涵洞下游80m断面的水位~流量关系,小频率洪水用单断面法计算,河道纵坡1/3050;

超过500m3/s的洪水采用水面线法推求,主槽糙率0.02,滩地糙率0.05。

漳河河道断面资料系1999年实测,徐万仓控制断面各流量相应水位采用《漳河整治工程初步设计》(已审)成果,下游水位~流量关系见表2.2。

表2.2穿漳涵洞下游80m断面水位~流量关系表

水位

(m)

流量

(m3/s)

水位(m)

流量(m3/s)

44.647

5

45.015

40

45.245

75

48.26

500

44.723

10

45.05

45

45.275

80

49.55

800

44.784

15

45.085

50

45.305

85

50.22

1000

44.84

20

45.12

55

45.33

90

51.4

1500

44.89

25

45.15

60

45.36

95

52.68

3000

44.93

30

45.185

65

45.385

100

44.975

35

45.215

70

46.10

200

2.1.3上游水位~流量关系估算

穿漳涵洞上游40m断面的水位~流量关系,由下游断面的水位~流量关系及穿漳涵洞轴线断面的过流量试算而得。

穿漳涵洞断面过流包括左滩、主槽涵洞建筑物两部分,左滩按均匀流计算,建筑物按宽顶堰堰流计算,计算公式为:

式中:

Q-过堰流量(m3/s)

H0-上游断面水头(m)

B-堰宽,堰所在断面的河道边坡为1:

3,宽顶堰顶宽b=90m,B=b+mH,H为堰上水深。

m-流量系数,当

>3时,m=0.36,当0≤

≤3时,

m=0.36+0.01

P1为上游堰高。

σs-淹没系数;

堰顶以上的下游水深hs≥0.8H0时为淹没出流,当hs<

0.8H0时为自由出流,σs=1。

穿漳涵洞上游40m断面的水位~流量关系见表2.3。

表2.3穿漳涵洞上游40m断面水位~流量关系表

51.54

48.7

50.36

47.81

49.72

818

47.41

49.5

760

47.14

2.2气象

本工程处于东亚温带季风气候区,降雨量多集中于6~9月,其中7~8月降雨量约占全年降雨量的50%,多年平均降雨量570mm。

多年平均气温15℃,极端最高气温42.6℃,极端最低气温-20℃,多年各月最高、最低平均气温见表2.4。

年日照时数为2591小时,无霜期多年平均为215天。

表2.4各月最高、最低平均气温

月份

1

2

3

4

6

7

8

9

11

12

年平均

最高平均气温

(℃)

3.9

6.7

13.9

21.2

27.7

32.8

31.8

30.8

26.7

21.0

12.8

5.9

19.6

最低平均气温

-7.4

-4.7

1.5

8.2

14.0

19.4

22.3

21.1

15.2

8.9

1.4

-4.8

7.9

第三章工程地质

3.1区域地质

穿漳涵洞位于漳河中游,地处华北平原沉降带的南缘,基底断裂发育,著名磁县~大名断裂从附近通过,属磁县大名地震构造小区的东部,该断裂亦属新生代活动断裂。

穿漳涵洞水毁段场地区的基本地震烈度为Ⅶ度。

场地土的类型属软弱土,场地类别为Ⅲ类。

Ⅶ度地震时无液化土。

3.2主要建筑物工程地质条件

3.2.1地形地貌

穿漳涵洞位于漳河中游冲积扇平原河漫滩相,均为近代沉积。

该段河水自西向东流,河床干涸,河底地面高程:

穿漳涵洞上游44.9~46.36m,穿漳涵洞下游44.4~45.6m;

穿漳涵洞顶地面高程46.2~47.0m;

左堤地面高程54.18~54.42m;

右岸滩地地面高程51.6~52.8m。

3.2.2地层岩性

在勘探深度30.0m范围内,据地层岩性特征,沉积环境,时代自上而下可划分为第四系全新统①~⑤层,现分述如下。

①层主要由细砂、粘土、壤土组成,厚度3.9~4.7m,平均厚度4.4m,层底高程41.09~39.46m。

细砂,土黄色,稍湿,松散,偶见小砾石,见有交错层理,厚度0.5~3.5m,主要分布在表层,标准贯入击数5~8击,平均6.4击。

粘土、壤土,偶夹砂壤土,土黄色,稍湿~湿,硬塑~可塑,厚度1.0~4.7m,主要分布在底层,标准贯入击数6~7击,平均6.5击。

②层以轻壤土为主,灰绿色,湿~饱和,可塑~软塑,夹有粉砂、砂壤土,厚度2.3~6.8m,ZK3孔处较厚,平均厚度4.06m,层底高程37.4~32.66m。

标准贯入击数6~18击,平均10.1击。

③层细砂为主,局部为壤土,灰绿色,很湿~饱和,稍密~中密,可塑,偶见小砾石,ZK3孔处未见细砂,厚度2.2~4.0m,平均厚度3.24m,层底高程34.79~32.11m。

标准贯入击数9~18击,平均14.7击。

④层壤土、粘土为主,黄色,很湿~饱和,可塑,局部夹有砂壤土、砂粒,仅深孔中揭穿,厚度9.4~10.2m,平均厚度9.83m,层底高程23.26~22.02m。

标准贯入击数7~14击,平均9.4击。

⑤层为壤土夹粘土,棕红色,湿~很湿,可塑,局部夹有粘土。

揭露厚度7.3~9.1m。

标准贯入击数7~10击,平均8.8击。

穿漳涵洞水毁段左岸地层岩性以壤土、砂壤土为主。

各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详见表3-1。

3.2.3水文地质条件

场地区浅层地下水为孔隙潜水,地下水埋深4.4~4.9m,高程40.59~39.66m。

地下水类型为重碳酸钠镁型水,其对混凝土具有弱侵蚀性。

地下水主要受漳河水和大气降水补给,地下水位受河水位影响而变化。

根据室内渗透试验:

①、②层壤土平均渗透系数分别为1.86×

10-4、1.70×

10-4m/s,均属中等透水性。

3.2.4地基土体承载力

根据现场标准贯入试验、静力触探试验和基础各土层的天然含水量(ω)、液性指数(IL)和孔隙比(e)等物理性质指标,依据《水闸设计规范》SD133-84和《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7-89,分析场地地基土特性,综合给出各土层地基参数建议值详见表3-2。

3.2.5地基土体变形特征

根据室内试验:

各层粘土、壤土的平均压缩系数介于0.23~0.45MPa-1之间,均属中等压缩性土;

③层细砂,稍密~中密,亦应属中等压缩性土。

穿漳涵洞水毁段基础各土层变形及稳定计算所需的压缩模量ES1-2建议值列于表3-2,请设计参照使用。

地基参数建议值表表3-2

层号

岩性

地基承载力

容许(标准)值

(kPa)

饱和快

压缩模量

Es1-2

MPa

凝聚力

C(kPa)

内摩擦角

φ(。

细砂

粘土、壤土

110

壤土

17

150

23

壤土夹粘土

210

13

穿漳涵洞水毁段基础位于①层底部、②层上部,其属中等透水性,当穿漳涵洞上游水位较高时,穿漳涵洞基础有发生渗透变形及冲刷掏空的可能。

故应在穿漳涵洞上游进行适当的防渗、防冲处理。

综上所述,穿漳涵洞水毁段基础各土层饱和快剪抗剪强度指标建议值详见表3-2。

穿漳涵洞水毁段基础混凝土底面与地基土之间的摩擦系数建议值:

①②层壤土0.30

3.2.6基础方案

根据设计方案,穿漳涵洞水毁段基础底板高程约41m,为①层底部、②层壤土,很湿~饱和,可塑~软塑,中等压缩性土,强度较低,抗冲性差,做为浅基础持力层性状较差,未经处理不可采用。

建议采用混凝土灌注桩方案,④层壤土作为桩端持力层,桩端高程约为26m。

根据对基础各土层物性指标成果的分析,结合标准贯入试验和静力触探试验,参照《水闸设计规范》SD133-84等,给出有关桩参数,详见表3-3。

桩基施工后,应根据规范进行一定数量的测桩,复核单桩承载力。

桩基参数表表3-3

岩性

平均层厚

(m)

混凝土灌注桩

Rj(kPa)

fu(kPa)

4.40

4.06

3.24

9.83

260

300

3.3土料场

根据河北省魏县水利局的意见:

为了便于土料场征地,土料场以开挖穿漳涵洞南北堤之间联接渠段土料为佳。

为此,土料场勘察工作在穿漳涵洞南北堤之间联接渠段的东风渠内进行。

穿漳涵洞附近没有发现合适的粘土料场。

3.3.1地层岩性

勘探深度3.13m范围内,自上而下分别为:

砂壤土,褐黄色,稍湿~湿,可塑,表层0.3m夹植物根系。

多分布在东风渠西段及北段的下部,厚度3.0~0.4m。

壤土,棕黄色,湿~饱和,可塑,见锈斑,局部夹有粉砂,淤泥质壤土。

该层多分布在东风渠的北段,分布连续、稳定,厚度2.88~0.4m。

3.3.2土料质量及评价

勘察中现场测定天然含水量、天然密度,取样进行土的物理性质试验,根据岩性分布特征,汇总统计各土层土工试验成果,详见3-4。

根据土工试验成果土料场各土层天然含水量4.4%~36.0%、平均值为19.9%,天然含水量随深度增加而呈增大的趋势,粘粒含量:

8.3%~60%、平均值为25.9%,塑性指数8~22.4,平均值为12.9。

土料以壤土、砂壤土为主,分布较稳定。

土料储量采用平均厚度计算法计算,勘察面积5.2万m2,无效层平均厚度0.3m,无效储量1.56万m3;

有效层平均厚度2.65m,其有效储量为13.8万m3。

土料用于河岸再造,质量整体评价尚好。

施工中土料场开采深度控制在3.0m以内为好,河岸再造的含水量以控制在19.0%,碾压后的干密度1.50g/cm3以上为宜。

 

第四章工程修复设计

4.1设计基本资料

4.1.1工程等级

穿漳涵洞是东风渠的主要建筑物之一,原设计没有确定工程等级。

本次修复工程设计,根据该涵洞设计输水能力50m3/s,灌溉面积应为5万~50万亩,故确定穿漳涵洞的工程等级为III级。

根据《漳河整治工程初步设计报告》(京广铁路桥以下河道)漳河大堤为三级堤防,其防洪标准为30~50年一遇洪水。

因此消能防冲的标准为30~50年一遇洪水。

4.1.2涵洞输水流量

原涵洞设计输水流量为50m3/s,本次修复工程输水流量仍按50m3/s进行设计,但由于原涵管需进行喷水泥砂浆加固处理,涵洞过流断面略有减小,输不能力应重新复核。

4.1.3水文、气象

岳城水库洪水调度分为三级控泄。

3年一遇以下洪水,控泄500m3/s;

3~30年一遇洪水,控泄1500m3/s;

30~50年一遇洪水控泄3000m3/s;

漳河穿漳涵洞下游水位~流量关系见表2.2,上游水位~流量关系见表2.3。

穿漳涵洞处多年平均气温15℃,极端最高气温42.6℃,极端最低气温-20℃,多年各月最高、最低平均气温见表2.4。

4.1.4岩土物理力学指标

根据地质勘察穿漳涵洞地基各土层物理力学指标见表4.1。

4.1.5地震烈度

本地区基本地震烈度为7度。

4.1.6材料容重

混凝土:

24kN/m3;

钢筋混凝土:

25kN/m3;

浆砌石:

23kN/m3;

水:

10kN/m3;

4.1.7采用的规程、规范

《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等级划分设计标准(平原、滨海部分)》SDJ217—87;

《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DL/T5057—1996;

《浆砌石坝设计规范》SL25—91;

《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98。

4.2水毁涵洞修复设计

“96.8”洪水中,漳河穿漳涵洞左岸2排各5节涵洞被洪水冲毁,相邻涵洞段基础也有不同程度的破坏。

此次修复设计,将被破坏的10节涵洞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涵洞原样恢复,相邻管段基础冲毁部分进行局部加固处理;

其它涵洞进行内壁喷水泥砂浆补强加固。

原涵洞每节长12.5m,外径4.6m,内径4.0m,管壁厚30cm,两排涵洞中心间距6.0m。

4.2.1基础处理设计

由于原涵洞建设时,未进行地质勘察工作,涵洞施工开挖时,发现涵洞建于流沙地基上,建成后曾多次发生地基不均匀沉陷,洞身接头错动,止水破坏,严重漏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涵洞的安全。

经地质勘察查明涵洞地基由细砂、壤土、砂壤土等土层组成,土层上部细砂层、壤土层松散。

根据地基条件,为确保涵洞基础被淘刷时,不至危及涵洞和河道行洪安全,将原涵洞基础改为钢筋混凝土灌注桩。

每节涵洞下墩台尺寸为4.6×

12.5m,每墩台下均布两根钢筋混凝土灌注桩。

灌注桩长16m,直径1.2m,中心间距6.25m。

详见灌注桩结构图。

灌注桩单桩容许竖向承载力按下式计算:

Pa—单桩竖向容许承载力(kN);

Rj—桩尖土容许承载力(kN/m2),Rj=260kN/m2;

F—桩横截面面积(m2);

fui—第i层桩周土容许摩擦力(kN/m2),详见穿漳涵洞地基设计参数表;

Si—第i层桩周表面积(m2);

表4.1穿漳涵洞地基设计参数表

岩性及特征

层底高程

标贯击数

/平均击数

地基承载力标准值

fk(kPa)

Rj(kPa)

fu(kPa)

细砂:

稍湿,松散

39.46~41.09

5~8/6.4

壤土、粘土:

稍湿~湿,可塑

6~7/6.5

轻壤土:

湿~饱和,稍密,可塑

32.66~37.4

6~18/10.1

饱和,稍密~中密

32.11~34.79

9~18/14.7

壤土:

可塑,夹粉细砂

22.02~23.26

7~14/9.4

壤土夹粘土:

可塑

揭露至14.8

揭露厚度7.9

9~10/8.8

1.地下水平均埋深4.63m。

2.建议钻孔灌注桩桩端高程26m。

根据穿漳涵洞地基设计参数计算,单桩容许竖向承载力为2068kN。

作用在墩台上的竖向荷载由灌注桩承担70%,地基承担30%。

按不利工况考虑,桩和墩台分别承担的竖向荷载详见表4.2。

表4.2每节涵洞桩和墩台承担的竖向荷载分配表

运用条件

桩承担竖向荷载

(kN)

墩台承担竖向荷载

备注

涵洞过水

4125

1768

每节涵洞墩台下布置2根灌注桩,2根灌注桩允许竖向承载力为4136kN

涵洞不过水

3026

1297

4.2.2涵洞修复设计

“96.8”洪水冲毁的左岸2排各5节涵洞,修复设计仍按原运用条件和运用规模进行恢复,即仍恢复两排直径4.0m的涵洞。

考虑到原保留部分涵管需进行喷水泥砂浆加固处理,因此修复工程重建的10节涵管的内径为3.9m,外径仍为4.6m,涵管的壁厚为35cm。

每节涵管长12.5m,双排,共62.5m,仍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涵管。

涵洞座落于现浇钢筋混凝土墩台上,墩台宽4.6m,高0.6m,长12.5m。

墩台下均匀布置两根现浇钢筋混凝土灌注桩,桩长16米,桩径1.2米,每根灌注桩的容许承载力为2068kN。

4.2.3涵洞顶部混凝土护面

根据结构要求,涵管顶部钢筋混凝土护面厚40cm,沿水流方向长10.6m,其顶高程46.65m。

钢筋混凝土护面在垂直水流方向每25m设一道永久变形缝,其上游以1:

2坡度与上游浆砌石铺盖连接。

为使水流衔接平顺,钢筋混凝土护面与下游消力池采用斜坡段连接,详见平面布置图、剖面图。

4.2.4止水设计

水毁修复工程修建新涵洞共10节,相邻两节涵洞之间设置沉降止水缝。

沉降止水缝采用1cm厚沥青木板填充,在迎水面设一道8×

200mm橡胶板,橡胶板与钢筋混凝土用环氧树脂粘贴剂结合;

管外侧贴两毡三油,外设宽60cm厚30cm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止水环。

4.2.5涵洞抗浮稳定计算

涵洞的抗浮稳定安全系数采用下式计算:

1:

作用在涵洞上的总重力(kN)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