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线材生产地高质量控制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875764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281.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速线材生产地高质量控制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高速线材生产地高质量控制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高速线材生产地高质量控制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高速线材生产地高质量控制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高速线材生产地高质量控制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高速线材生产地高质量控制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9页
高速线材生产地高质量控制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9页
高速线材生产地高质量控制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9页
高速线材生产地高质量控制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9页
高速线材生产地高质量控制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9页
高速线材生产地高质量控制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9页
高速线材生产地高质量控制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9页
高速线材生产地高质量控制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9页
高速线材生产地高质量控制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9页
高速线材生产地高质量控制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9页
高速线材生产地高质量控制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9页
高速线材生产地高质量控制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9页
高速线材生产地高质量控制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9页
高速线材生产地高质量控制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9页
高速线材生产地高质量控制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9页
亲,该文档总共3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速线材生产地高质量控制Word格式.docx

《高速线材生产地高质量控制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速线材生产地高质量控制Word格式.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速线材生产地高质量控制Word格式.docx

>

12.7

V0.127

V0.356

缩孔、夹杂、分层、过烧等都是不允许存在的缺陷。

热轧盘条的质量控制

高速线材轧机生产的热轧盘条的质量通常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盘条的尺寸外形,即尺寸精度及外表形貌;

二是盘条的内在质量,即化学成分、微观组织和各种性能。

前者主要由盘条轧制技术控制,后者除去轧制技术之外,还严重受上游工序的影响。

任何质量控制都要靠严格的完整的质量保证体系,靠工厂工序的保证能力,靠质量控制系统的科学、准确、及时的测量、分析和反馈。

高速线材轧机是高度自动化的现代轧钢设备,其质量控制概念也必须着眼于全系统的各个质量环节。

为了准确的判断和控制缺陷,首先要把缺陷产生的原因分析清楚,并设法将它控制消灭在最初工序。

缺陷的清理或钢材的判废越早,损失越少。

(一)外形尺寸

高速线材轧机精轧机组的精度很高,轧辊质量很好,当速度控制系统灵敏,孔型轧制制度合理,并且调整技术熟练时,它生产的盘条精度可以大大超过老式盘条的精度。

热轧盘条尺寸精度允许的偏差(GB/T14981)

直径,

允许偏差,mm

不圆度,mm

A级精

B级精

C级精

5.5~10.

±

0.30

0.20

0.15

<

0.40

0.32

0.24

10.5~15

0.25

0.50

.0

15.5~22

0.60

0.48

(二)表面质量

现将高速线材生产过程中,易出现的产品缺陷得特征、产生原因及危害、预防及消除方法及检查判断的依据等进行介绍,有些缺陷因条件不具备未能配备图,在以后的实习及生产过程中再进行补充。

1、耳子

(1)•缺陷特征

线材表面平行于延轧制方向的条状凸起叫耳子,呈连续或断续分布。

在线材一侧的叫单边耳子;

在线材两侧的叫双边耳子;

线材上下两个半圆错开的叫错边耳子。

主要是轧槽过充满造成的。

在高速线材轧机连轧生产中,最终产品的头尾两端很难避免耳子的产生。

(2)•产生原因及危害

产生原因:

1钢坯温度偏低,导致轧件宽展大,延伸小;

2孔型设计不合理;

3导卫设计不合理、加工不良或导卫安装不正确;

4轧机装配不良、烧轴承未及时发现等造成轴窜;

5料型调整不当,成品前架来料偏大或堆钢,造成成品孔过充满。

6坯料的缺陷,如缩孔、偏析、分层等外来夹杂物影响轧件的正常变形,也是耳子形成的原因。

7孔型错动。

危害:

带有耳子的线材机械性能不均匀,当用于深加工时,产生不均匀变形,降低拉拔性能,且对模子产生不均匀磨损。

(3)•预防及消除方法

1确保钢坯加热质量,避免轧辊冷却水直接浇到轧件表面;

2孔型设计要合理;

3导卫设计要合理,导卫加工和安装要符合工艺要求;

4提高轧辊加工和装配质量;

5加强料型调整,合理分配各道次压下量。

6注意坯料的质量检查,减少坯料质量带来的缺陷

7经常检查孔型,预防孔型发生错动。

(4).检查判断

肉眼检查;

整盘有耳子则判废,头尾耳子应切净。

2结疤

图2结疤

(1)缺陷特征:

在线材表面上与本体粘合一头或完全不粘合的金属层叫结疤。

一般呈舌状,厚薄不均,大小不一,有的生根,有的不生根,在线材全长上,呈有规律或无规律分布。

产生原因及危害

(2)产生原因:

1原料本身存在耳子、折叠或结疤(与盘条本体部分结合);

2轧件表面氧化铁皮未清除干净,压入轧件表面形成结疤(形成完全未结合的金属片层);

3折叠进一步轧制后,折叠层被拉裂形成结疤;

4由于外界金属物落在轧件表面上,同时被带入轧槽,经轧制后,

被压附在轧件表面而产生结疤。

这种结疤不生根,分布是无规律的;

5轧制过程中轧件划伤严重;

6导卫表面粘有铁屑;

7非成品孔轧槽上有较大的凹坑,在轧制时压成凸块,再轧后形成周期性的结疤。

影响线材表面质量等级,在深加工时,易起毛刺,严重时还易发生断裂,降低拉拔性能。

(3)预防及消除方法

1加强原料验收,杜绝表面有质量缺陷的钢坯进入下一道工序;

2合理控制加热工艺,避免钢坯表面氧化层过厚;

3严格料型控制,防止过充满及摆料;

4仔细检查导卫内表面的情况,对粘有氧化铁皮的部位要及时清除;

5合理调整机架间的秒流量,避免对轧件严重划伤;

6加强轧槽表面质量检查。

(4)检查判断

用肉眼检查;

用于深加工线材不允许有结疤缺陷存在。

3折叠

(1)•缺陷特征

线材表面沿轧制方向呈直线状或锯齿状的未焊合缝隙,在横断面上呈现折角的缺陷叫折叠,一般是延轧制方向呈连续或断续分布。

折叠的两侧常伴有脱碳层或部分脱碳层,折缝中间氧化铁夹杂。

1原料本身存在折叠;

2钢坯表面清理不当,有尖锐棱角,或清理深宽比不符合要求,车L

制时形成折叠;

3非成品孔轧件产生明显耳子(单边耳子、双边耳子、错边耳子等),当轧件翻转90。

进入下一孔型时,耳子被压倒而形成折叠;

4线材表面划伤较深,再轧制后形成折叠。

5连铸坯上的缺陷处理不当留下的深沟,轧制时形成折叠。

图3折叠

带有折叠的线材在深加工时,极易起毛刺或断裂

1加强原料检查,严禁使用表面质量不合格的原料轧制线材;

2保证轧制温度正常;

3加强料型调整,规范操作,避免成品前某道次出现耳子;

4定期检查轧制情况,防止轧件刮伤。

(4)检查判断

用肉眼检查,或通过镦粗、扭转或金相检查;

按相关标准进行判定。

4裂纹

图4裂纹

线材表面有不同形状的破裂称裂纹,分为纵向裂纹和横向裂纹两种。

一般纵向裂纹在线材表面呈连续或断续分布;

而横向裂纹呈不连续分布。

有的裂纹内有夹杂物,两侧也有脱碳的现象。

1线材用钢坯上存在未消除的裂纹(无论纵向还是横向),皮下气泡及非金属夹杂都会在盘条上产生裂纹缺陷;

连铸坯上的针孔如不清

除,经轧制被延伸、氧化、熔接就会造成成品的线状发纹。

针孔是连铸坯常见的重要缺陷之一,不显露时很难检查出来,应当特别予以注意、。

2钢坯加热时过烧,对于高碳钢盘条或合金含量高的钢坯加热工艺不当(预热速度过快,加热温度过高等);

3在轧制过程中严重的温度不均或变形不均(还很可能出现横向裂纹);

4轧件冷却过快或局部骤冷,轧后控冷不当形成的裂纹无脱碳现象伴生,纹缝中一般无氧化铁皮。

有裂纹的线材极易断裂,造成报废。

(3)•预防及消除办法

1加强钢坯质量检查,杜绝轧制不合格钢坯;

2合理控制钢坯加热温度,严禁钢坯过烧;

3合理控制线材的轧制温度和变形制度;

4合理控制冷却工艺制度。

(4).检查判断

用肉眼检查,可通过镦粗、扭转或金相判断;

有裂纹缺陷的部位必须切除或判废。

5压痕

图5压痕

(1).缺陷特征

在线材表面沿轧制方向连续或断续出现的压伤痕迹称压痕。

(2).产生原因及危害

1压辊孔槽加工不良;

2压辊及导卫装配质量差;

3压辊对轧件的夹持力过大。

影响线材的断面尺寸精度和表面质量等级,严重时影响使用。

(3).预防及消除方法

1提高压辊孔槽加工质量,且上机前用样板仔细检查压辊孔槽质量;

2压辊及导卫装配质量符合工艺要求;

3合理调整压辊夹持力,既保证压辊对盘条的夹持,又不能过大。

6凹坑

图6凹坑

(1).缺陷特征在线材表面呈规律性或无规律性分布、其大小及深浅不一的局部金属缺损叫凹坑。

1在轧制过程中,细小的硬杂物嵌到轧件上,轧制后,嵌入物脱落;

2成品辊表面粘有异物。

用于深加工时,凹坑处易成为裂纹源,造成线材在拉拔过程中断裂。

(3)•预防及消除方法

1加强轧制过程中轧槽、导卫检查,发现异物及时清除;

2加强成品轧辊表面质量检查,并及时清除表面粘有的异物。

根据相关标准判定

7不圆度

图7不圆度

线材的圆形断面失圆,断面的最尺寸与最小尺寸之差超过标准要

求称不圆度。

(2)•产生原因及危害

1轧件温度不均,造成断面形状不良或堆拉值过大;

2孔型设计不合理或孔槽磨损严重未及时更换;

3料型调整不当;

4轧辊加工质量不符合工艺要求;

5轧辊装配不良。

不圆度过大的线材,用于深加工时,不均匀变形大,模具磨损

加剧。

1提高钢坯加热质量及轧制工艺稳定性;

2孔型设计要合理,轧槽要及时更换;

3合理进行料型调整,且相邻机架间的拉钢要适当;

4提高轧辊加工质量,加强轧辊加工质量检查,杜绝不合格轧辊上轧机使用;

5提高轧机装配精度。

用肉眼检查,游标卡尺测量;

按相关标准判定。

8划痕

图8划痕

在线材表面沿轧制方向出现肉眼能看到沟底且呈连续或断续分布的

沟槽状擦伤叫划痕。

1穿水冷输线管内表面粗糙或粘有氧化铁皮;

2吐丝管内表面粗糙或内表面磨损严重未及时更换。

3夹送辊、散卷输送线、集卷器、打捆机等有缺陷的设备造成。

用于拉丝及其他深加工时,易起毛刺,降低钢丝表面质量等级。

1提高输线管内表面质量,并加强输线管使用状况检查;

2提高吐丝管内表面的光洁度,并及时更换磨损严重的吐丝管。

3对夹送辊、散卷输送线、集卷器、打捆机等设备使用状况进行检

查,及时更换有缺陷的设备。

按相关标准判定,超过标准的切除或判废。

9凸起及压痕(辊印)

图9凸起及压痕(辊印)

线材表面呈周期性的凸起或凹陷部份称辊印,其形状不规则。

成品孔或成品前孔轧槽碰伤或剥落掉块或局部凸起。

危害:

用于深加工时,辊印处易成为裂纹源,造成拉拔时断裂。

加强轧槽检查,发现轧槽碰伤或剥落掉块,必须换槽或换辊。

10麻点(麻面)

图10麻面

线材表面上有许多细小凹凸点组成的小颗粒状缺陷称麻面。

它在线材

全长上呈周期性或连续性分布。

1压辊车削后发生严重锈蚀或孔槽表面不良;

2轧槽长时间不换,使得成品孔型中最易磨损的上下槽底很粗糙;

3轧槽表面粘附有较多的氧化铁皮,轧制时将它压入线材表面,在成品上造成麻面;

4冷却水质量差。

5吐丝温度过高,冷却速度过慢盘条表面受到严重的氧化造成

6有时盘条存放在潮湿及腐蚀的气氛中。

影响线材表面质量等级。

1严禁表面锈蚀严重或孔槽表面不良的压辊上机使用;

2换辊换槽须严格按技术操作规程进行;

3加强轧槽检查,及时清除表面粘有的氧化铁皮;

4冷却水质量符合工艺要求。

5严格控制吐丝温度及冷却速度。

6注意应当选择干燥无腐蚀的环境进行存放。

⑷.检查判断

11毛刺

图11毛刺

线材深加工时,从线材基体上伸出的长短不一的金属细丝称毛刺

(2)•产生的原因及危害

原料原因:

1线材存在皮下夹杂;

2盘条折叠。

深加工原因:

3深加工模具润滑不良;

4拉丝机拉力不合理。

影响深加工产品的表面质量,给用户使用造成困难。

1提高钢质纯净度,避免存在皮下夹杂;

2在线材轧制时严禁出现折叠;

3深加工模具润滑要良好;

4拉丝机拉力要合理。

(4).检查判断:

12夹杂

图3-1-1夹杂

(1)缺陷特征

暴露在方圆钢表面上的非金属物质称为表面夹杂(一般幼眼可

见的非金属夹杂物质)。

一般呈点状、块状或条状分布,其大小、深

浅无规律,颜色有暗红、淡黄、灰白等。

(2)产生原因及危害

(1)钢坯表面或近表面有夹杂,多为铸钢时耐火材料附在钢坯表

面,钢坯入炉时漏检所致;

(2)钢坯粘有非金属物质(如炉渣、耐火材料等),在加热、轧制过程中,粘附在方圆钢表面上。

影响外观质量,严重时导致产品判废。

(3)预防消除方法

(1)不使用带有夹杂的钢坯;

(2)轧件经过的地方要干净,避免粘附非金属夹杂。

用肉眼检查,必要时可用锤击;

方圆钢表面有夹杂部分进行清理,清理后按缺陷深度进行判定。

13轧疤

图13轧疤

轧制过程中造成的粘结在方圆钢表面上的金属薄片称为轧疤。

外形类似结疤,与结疤相区别的主要特征是轧疤缺陷下面常无非金属夹杂或夹渣。

1火焰清理操作不当,在钢坯表面造成深宽比不合,再轧后产生轧疤;

2轧件在孔型内打滑,造成金属堆积在变形区,再轧后形成轧疤;

3孔型刻痕不良、有砂眼、掉肉或损伤,使轧件表面产生周期性凸块或凹坑,再轧后形成周期性轧疤;

4轧件被辊道、翻钢机等机械设备卡(刮)伤,再轧后形成轧疤。

有的还伴生月牙形金属破缺现象。

有严重结疤的方圆钢应判废。

1加强钢坯检查,不使用清理深宽比不符合标准规定的钢坯;

2钢坯加热温度不宜过高,以免轧件在孔型内打滑;

3换辊前认真检查辊道、翻钢机等机械设备,检查孔型表面,不使用有砂眼或刻痕不良的孔型。

用肉眼检查,用深度游标卡尺测量其深度,必要时采用试铲试磨的方式对深度进行测量;

轧疤深度较浅时,可沿轧制方向进行修磨,修磨深度不得超过该部位的尺寸偏差;

轧疤深度较深时,缺陷部位必须切除或判废。

14过烧

图14过烧

(1)缺陷特征

钢坯加热温度过高使钢材局部沿晶界断裂,形成表面的横向裂口称为过烧。

多出现在棱角处。

(2)产生原因及危害

当钢坯的加热温度超过AC3临界点,并在此温度下停留时间过长,导致晶粒之间弱化,轧件轧制变形中局部撕裂,主要有:

1加热操作不当,炉温过高;

2因故停轧时,钢坯在高温下停留时间过长;

3当加热炉内有偏烧时,易产生局部过烧。

导致轧件判废。

1严格执行钢坯加热操作规程,根据钢的不同成分选择加热温度和加热时间;

2待轧时应按降温制度控制加热炉温度;

3加强操作,注意烧嘴中空气与煤气的配比,防止偏烧现象;

4注意观察加热炉内钢坯棱角部位是否出现模糊不清和白亮,有时氧化铁皮发生熔化或冒火花,操作人员应及时调整炉温。

有过烧的方圆钢判废。

15热扭

图15热扭

(1)缺陷特征

沿长度方向各部分截面绕其纵轴角度不同的现象称扭转。

在台架上,可见一端的一侧翘起,有时另一端亦翘起,与台面成某一角度。

扭转十分严重时,整根钢材甚至成“麻花形”。

(2)产生原因及危害

1轧机安装、调整不当,轧辊中心线不在同一垂直或水平面上,轧辊轴向窜动、轧槽错位;

2导卫板安装不正或磨损严重;

3轧件温度不均或压下量不均,造成各部分延伸不一致。

扭转严重的方圆钢判废。

(3)预防消除方法

1加强轧钢机和导卫板的安装调整。

不使用磨损严重的导卫板,以消除加在轧件上的扭转力矩;

2钢材在热态下尽量不要在冷床一端进行翻钢,避免端部扭转;

3轧制中造成方圆钢扭转严重时,在矫直过程中较难消除。

此用肉眼观察出成品孔的轧件不得有明显的扭转。

(4)检查判断

肉眼在水平台架上检查,量具测量;

以钢材一端在台架上翘起缝隙来衡量扭转程度,并按相应标准

进行判定。

15热刮伤

图15热刮伤

轧件在热态被设备、工具尖棱刮成的沟痕称热刮伤。

其深度不等,可见沟底,一般有尖锐棱角,常呈直线形,也有的呈曲线形。

1导卫板加工不良,导卫板磨损严重或粘有异物,将轧件表面刮

伤;

2导卫板安装调整不当,对轧件压力过大,将轧件表面刮伤;

3热轧区地板、辊道、移钢、翻钢等设备有尖棱,轧件通过时被刮伤。

严重的热刮伤,造成产品判废,影响质量等级。

1导卫装置、地板、辊道等设备要保持光滑平整,不得有尖锐棱角;

2加强对导卫板安装调整,不应偏斜或过紧,避免对轧件压力过大;

3轧制生产中,当某道次轧件被导卫装置刮伤时,可见飞溅火星或刮出铁丝,此时操作人员应及时检查处理。

热刮伤按相应标准进行判定。

在保证尺寸的情况下,可采取修磨方式进行消除。

16冷伤

图16冷伤

冷态的方圆钢在输送、吊运、存放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大小不一,

深浅不同,无规律的伤痕称为冷伤。

伤痕处一般较为光亮。

1在输送过程中,方圆钢碰撞地板、挡板等机械设备;

2吊运或堆放不当,方圆钢局部碰伤而造成伤痕;

3在输送台架传送过程中,因移钢小车的划爪不齐,同时拉钢根数太多、速度过快或短钢相夹被碰伤。

严重的冷伤经热加工易形成疤痕缺陷。

1垫平地板,排除方圆钢输送过程中的各种机械性障碍,在辊道中运行接近挡板时,应减速,以防碰伤;

2钢材在辊道上停止前进时,辊道应停转,以免磨伤方圆钢;

3冷床拉钢小车的划爪应调整在一条直线上,一次拉钢数量不应太多,速度不应过快,应“勤拉、慢靠”。

台架滑轨接头部分应平齐,轨面应光洁平滑,避免拉伤方圆钢。

有局部轻微的冷伤可进行修磨,较深的切除或判废。

17错牙

图3-14-1错牙

钢材截面上、下两部分沿对称轴互相错开一定位置而呈现的金属凸缘叫错牙。

成品孔上下孔型未对正,相互错开一定位置。

影响外观质量,下工序易产生折迭缺陷。

换辊时注意使上、下孔型对正,并紧固轧机部件,防止轧辊轴向窜动。

用肉眼检查,量具测量;

按产品标准规定进行判定。

18分层(还需分析)

盘条纵向分成两层或更多层的缺陷称为分层。

化学成分严重偏析,或轧制钢坯切头不尽。

2合理控制剪切参数,将头部剪切干净;

19缩孔

盘条截面的中心部位的疏松或空洞称为缩孔。

缩孔处存在非金属夹杂,同时某些非铁元素富集。

当连铸钢坯的钢液冷缩时,在钢锭中心部位出现空洞。

连铸坯有时出现周期性的缩孔。

缩孔与内裂(由内应力产生坯、材中心部位的裂纹)不同,缩孔伴有严重的非金属夹杂,内裂是由于加工应力或热处理相变应力造成的内部裂纹,两侧及附近没有夹杂无聚集。

(三)化学成分

钢的化学成分是决定成品金相组织的基础条件。

它除了对加工工

艺过程有影响(如连铸操作希望钢中Mn:

Si大于3:

1)之外,还对盘条的各项性能有重要影响。

C、Mn(Si)左右着钢的强度,韧性等基本性能。

S、P一般被认为是有害元素,其含量越低越好,往往根据S、P的含量评定钢的等级。

P固熔于铁素体,虽能增加强度,但使之脆化。

S则影响热工工艺,其化合物破坏基体的连续性。

评价既定钢种、钢号“化学成分”质量的着眼点,应是各元素含量允许波动范围和同一熔炼号实物的波动值,还有不可避免的偏析值。

化学成分除与整个生产生产技术水平有关之外,和分析取样方法有关。

应当根据客户的要求,对生产出产品进行化学成分调整。

例如:

生产制绳用的盘条的碳含量(熔炼成分)只允许5个点的波动(0.70%—0.75%);

Mn含量允许波动值均匀为20个点。

此外对钢中的残余元素,如对高强度弹簧盘条及制绳钢丝,规定Ni、Gr含量均不得大于0.08%,对高质量用的制绳用钢规定的元素含量的最高限量为:

Ni0.12%、

Gr0.08%、Sn0.025%、Cu0.1%、Mo0.02%.

当连铸时残余元素往往造成严重的中心偏析,在拉丝时中心偏析会造成断裂事故。

铜、锡含量高,则在钢坯加热的强氧化气氛中沉积于表面,影响盘条质量。

钢中的氮可提高拔丝的加工硬化速率,更影响时效硬化,对拉丝不利。

因此,应当控制氮含量不得高于0.008%。

YB4027-91和ZBH44002、44004、44005—88结合我国具体

情况对盘条的化学成分作了明确的规定。

国际市场用户很重视根据合同在成品上取样,对化学成分进行核验,另外ZBH标准对供求双方发生质量争议时的取样再验,也有极为详细而又严格的规定。

成分分析允许碳含量偏差值表

碳含量范

平均值与熔炼成分之差不大于,%

任一试样与熔炼成分之差不大于,%

围%

0.25及以下

0.02

0.03

0.25至0.5

0.05

0.5以上

0.04

0.06

硅、锰成品分析6个试样平均值必须符合熔炼成分要求,硅的

任一试样不得比熔炼成分高出0.04%,锰的6个试样波动范围不得

大于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