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区疾控中心不明原因肺炎桌面推演脚本.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587595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17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区疾控中心不明原因肺炎桌面推演脚本.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某区疾控中心不明原因肺炎桌面推演脚本.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某区疾控中心不明原因肺炎桌面推演脚本.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某区疾控中心不明原因肺炎桌面推演脚本.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某区疾控中心不明原因肺炎桌面推演脚本.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某区疾控中心不明原因肺炎桌面推演脚本.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某区疾控中心不明原因肺炎桌面推演脚本.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某区疾控中心不明原因肺炎桌面推演脚本.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某区疾控中心不明原因肺炎桌面推演脚本.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某区疾控中心不明原因肺炎桌面推演脚本.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某区疾控中心不明原因肺炎桌面推演脚本.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某区疾控中心不明原因肺炎桌面推演脚本.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某区疾控中心不明原因肺炎桌面推演脚本.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某区疾控中心不明原因肺炎桌面推演脚本.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某区疾控中心不明原因肺炎桌面推演脚本.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某区疾控中心不明原因肺炎桌面推演脚本.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某区疾控中心不明原因肺炎桌面推演脚本.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某区疾控中心不明原因肺炎桌面推演脚本.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某区疾控中心不明原因肺炎桌面推演脚本.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某区疾控中心不明原因肺炎桌面推演脚本.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某区疾控中心不明原因肺炎桌面推演脚本.doc

《某区疾控中心不明原因肺炎桌面推演脚本.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区疾控中心不明原因肺炎桌面推演脚本.doc(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某区疾控中心不明原因肺炎桌面推演脚本.doc

**区疾控中心不明原因肺炎桌面推演脚本

第一部分演练情况简介

主持人:

1、介绍参加本次演练人员组成以及观摩演练的领导和评委

2、宣布演练纪律

3、请中心领导讲话

一、背景和意义

    近年来,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等一些新的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不断发生,对公众的健康和社会稳定存在重大的潜在威胁。

为全面提高我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和《**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等有关规定,中心决定安排流病科、监测科、检验科和中心办公室联合举办一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模拟演练活动。

二、演练目的:

1.检验区疾控突发公共卫生应急工作准备情况。

2.检验区疾控机构对传染病疫情应急处置工作程序及技术要求的掌握程度,重点在应急响应能力、消毒、流调、采样、个人防护五个方面。

3.强化中心不同科室和人员之间的协调与配合。

三、演练类型:

根据国务院《突发事件应急演练指南》规定,本次组织演练的类型内容为:

综合演练;形式为:

桌面推演。

四、演练方式:

本次演练的方式采用投影、问答、现场演示和现场核查等方式进行,由演练解说人员根据情景事件提出问题,分别请参演人员回答。

五、演练组织机构与参与人员

**区疾控中心成了“**区疾控中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模拟演练领导小组”:

组 长:

** **区疾控中心主任

副组长:

** **区疾控中心书记

成 员:

** **区疾控中心副主任

** **区疾控中心副主任

参演科室:

中心办公室、流病科、监测科、检验科

第二部分演练

主持人:

下面请中心主任宣布演练开始

**主任宣布:

**区不明原因肺炎桌面推演现在开始。

情景事件一(病例的发现与报告)

2013年6月29日上午9点30分我区某医院报告一例疑似不明原因肺炎病例。

问题1.不明原因肺炎属于几类传染病?

按什么管理?

答:

不明原因肺炎属于乙类传染病;按甲类传染病管理。

问题2.接到医院报告后,疫情值班人员应该具体询问和记录那些信息?

【请疫情值班人员口头回答】

答:

1、基本情况:

接到报告时间、报告的单位名称、报告人的姓名、联系电话;

2、报告内容:

疫情发生地详细地址、累及的人数、主要的临床表现和初步诊断结果;

问题3.询问基本信息后,疫情值班人员应该在多少时间内向上级领导和卫生行政部门汇报?

答:

因为不明原因肺炎按甲类传染病管理,城市应该在2小时内向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问题4.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几级?

分别是什么?

答:

各类突发公共事件按照其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一般分为四级:

Ⅰ级(特别重大)、Ⅱ级(重大)、Ⅲ级(较大)和Ⅳ级(一般)。

接到疫情值班人员报告以后,疾控中心立刻召开区疾控中心专家组疫情分析会,同时中心办公室通知流调、采样、消杀人员和车辆做好准备。

中心领导首先通报了疫情基本信息:

患者张某,男,37岁,我区A村人。

10月27日出现咽痛不适、乏力等症状,自服药物退热(用药不详)。

10月2日自觉症状加重,体温39.6℃,出现咳嗽。

到我区某医院就诊,胸片示“左下肺炎”,WBC1.7*109/L;据初步了解,患者发病前,在家中饲养的15只鸡在10月23日死亡了5只,患者参加了宰杀死鸡并一同食用了加工后的熟鸡肉。

经专家组分析认为这可能是一例高度疑似禽流感病例,决定启动应急预案派流调、采样、消杀人员迅速赶赴医院。

问题5.流调、采样、消杀人员接到命令多少时间必须出发?

【请流调人员

(2)口头回答】

答:

接到命令以后2小时内必须出发。

问题6.流调人员需要准备哪些装备?

【请流调人员一人口头回答,一人展示实物】

答:

1、个人防护用品:

包括防护服、防护口罩、防护眼镜、手套、鞋套、长筒靴、医疗用品垃圾袋(黄色)、。

2、流调用品:

各种调查表格和法律文书:

个案调查表、调查笔录、文件夹、文件袋(密封流调表);

问题7.采样人员需要准备哪些装备?

【请采样人员一人口头回答,一人展示实物】

答:

1、个人防护用品:

包括防护服、防护面罩、过滤垫、手套、鞋套、长筒靴、医疗用品垃圾袋(黄色)。

2、实验室采样用品:

含Hank,s液的试管、棉试子、一次性注射器、灭菌试管、75%酒精、酒精灯、记号笔、冷藏箱等。

问题8.消杀人员需要准备哪些装备?

【请消杀人员一人口头回答,一人展示实物】

1、个人防护用品:

包括防护服、防护口罩、防护眼镜、手套、鞋套、长筒靴、医疗用品垃圾袋(黄色)、。

2、消毒用品:

警戒线、机械喷雾器或手动喷雾器各一台,喷壶一个、消毒剂(漂白粉、84消毒液、含氯消毒片),消毒工作记录表。

情景事件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

流调、采样、消杀人员达到医院以后,穿戴防护用品进入感染病区。

问题9.如何正确穿戴防护用品?

【请流调、采样、消杀各派1名人员现场演示】

答:

着装程序:

步骤1:

戴口罩,一只手托着口罩,扣于面部适当的部位,另一只手将口罩带戴在合适的部位,压紧鼻夹,紧贴于鼻梁处。

在此过程中,双手不接触面部任何部位。

步骤2:

戴帽子,戴帽子时注意双手不接触面部。

步骤3:

穿防护服。

步骤4:

戴上防护眼睛镜,注意双手不接触面部。

步骤5:

穿上鞋套或胶鞋。

步骤6:

戴上手套,将手套套在防护服袖口外面。

问题10.流调人员现场开展哪些工作?

【请流调人员口头回答】

答: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

1、核实诊断:

首先收集流行病学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年龄、性别、住址、职业、发病日期以及发病过程);其次收集病人的症状、体征、诊疗过程和实验室资料;

2、流调人员对调查结果的初步分析及防控建议;

3、详细询问密切接触者情况(姓名、年龄、性别、住址、职业和联系电话);

问题11.采样人员如何正确采样和保存?

【请采样人员现场演示】

答:

一、尽早采集病人的呼吸道标本

最佳采集时间为发病后3天内,如错过最佳时间,仍应尽早采集,一般采集7天内标本。

上呼吸道包括鼻拭子、鼻咽拭子、鼻咽抽提物、鼻洗液、咽漱液;下呼吸道标本包括呼吸道吸取物、支气管灌洗液、肺组织活检标本。

下呼吸道标本最有利于分离到禽流感病毒。

标本采集后要在病人床旁或现场分装成一式三份,以防止交叉污染,进行检测、备份与复核。

  二、血清标本

  如果没采集到用于核酸检测和病毒分离的急性期标本,人禽流感病例的诊断或排除需双份血清,急性期血清在发病后7天内采集,恢复期血清在发病后第2、3、4周采集。

如未能采集到急性期血清,仍应尽早采集第一份血清,并在间隔2~4周后采集第二份血清。

采集量要求5ml,以空腹血为佳。

三、标本的保存和送检

  用于病毒分离和核酸检测的标本应尽快在24小时内进行检测,24小时能检测的标本可置于4℃保存。

血清可在4℃存放3天,-20℃以下长期保存。

标本应避免反复冻融。

标本的采集和运送应当在装有冰或液态氮的适当运送介质中。

标本的包装上要注明样本编号、姓名及采样日期。

问题12.消杀人员如何开展消杀工作?

【请消杀人员口头回答】

答:

布置警戒线:

警戒线要醒目,用分界警戒线划定污染区与清洁区。

开辟清洁区:

在清洁区域,堆放所有物资,工作人员在此范围内活动。

消毒的地点:

污染区、运输工具等。

污染区的消毒:

1、消毒剂的配置:

配制1000-2000mg/L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溶液。

2、消毒剂的用量:

喷药量为200-300ml/㎡即大约喷地面湿润为止。

3、消毒的具体操作:

进入污染区时先消毒有关通道;消毒的顺序要先上后下、先左后右依次进行消毒;运输工具的消毒用消毒剂喷洒表面。

消毒完毕后,对消毒人员穿着的工作服,胶靴等进行消毒后脱下,将衣物污染面向内卷在一起,放在布袋中带回处理。

4、消杀结束以后填写消杀记录表和进行效果评价,及时书写工作总结。

情景事件三(进一步工作)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张某是我区常住居民,其一家4口是密切接触者,流病科继续开展工作。

问题13.流病科人员将继续开展哪些工作?

【请流调人员口头回答】

答:

1、书写初步调查报告:

基本格式要求:

1、题目:

指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主要内容。

2、前言:

简要说明疫情的发生、发展及采取的控制措施。

3、正文:

详细介绍疫情发生的情况、背景、地域和环境情况、主要的临床特征、流行情况、采样情况、处理过程,未来发展趋势和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可能的病因和针对此病因采取的预防控制措施。

4、结尾:

调查报告的结束语,主要是对资料细致分析的的基础上根据正文形成结论,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建议。

5、落款:

单位名称,调查员、调查日期等。

2、密切接触者的追踪调查,样本采样和疫源地的终末消毒,安排属地社区卫生人员对密切接触者的随访工作。

3、疑似病人家庭的消毒措施

(1)疑似病人居家隔离

(2)做好空气消毒:

每天开窗通风2-3次,每次30分钟以上。

有条件的,每天可用标有"卫消字"的空气消毒刘,按使用说明的方法进行室内喷雾消毒,密闭1小时后通风。

(3)分泌物、呕吐物、排泄物消毒:

用含有效氯10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消毒2小时以上。

(4)物体表面消毒:

 环境:

用含有有效氯500mg/l的含氯消毒剂对易接触的物体表面进行揩擦消毒。

地面可进行湿性扫除。

 病人餐具:

每次用后煮沸消毒10分钟,或用含有效氯500mg/l的含氯消毒剂进行浸泡消毒。

 每次饮食前后,用含有效氯500mg/l的含氯消毒片对餐桌表面进行揩擦消毒。

 毛巾等布类物品可煮沸消毒10分钟,或用含有效氯500mg/l的含氯消毒剂进行浸泡消毒

4、开展健康教育活动

5、调查情况通报卫生行政部门,建议通知农业部门协助处理

情景事件四

2013年7月1日上午10点00分,接到市疾控中心检测结果:

禽流感病毒亚型特异抗原或核酸检查阴性,病人情况好转,密切接触者未发病,经市专家组讨论,排除人禽流感预警病例,通知某医院及时信息订正。

**区疾控中心对整个事件进行分析、评估、形成完整报告。

问题14.完整的书面报告包括哪些内容和特点?

答:

包括1.初次报告--快和简要

2.进程报告--新和快

3、阶段报告—回顾、评价

4、结案报告--全面、完整

第三部分演练评价

1.请专家评委现场点评

2.请观摩人员(各科室人员)发表建议和意见

3.请中心领导发信并宣布桌面推演圆满结束

【投影字幕】

感谢卫生局领导和市疾控中心专家对本次演练的指导和支持

感谢演练人员的辛勤努力和各科室的积极参与

**区疾控中心不明原因肺炎桌面推演圆满成功,谢谢各位!

附件:

不明原因肺炎应急演练主要技术评价指标

一、疫情报告评价指标:

1、基本情况:

接到报告时间、报告的单位名称、报告人的姓名、联系电话;

2、报告内容:

疫情发生地详细地址、累及的人数、主要的临床表现和初步诊断结果;

3、接到疫情后按有关规定向卫生行政部门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报告情况:

接报后2小时内,报告的内容要完整。

4、有关领导的指挥调度情况。

二、物质和人员准备评价指标:

(一)人员准备:

卫生局领导1人,中心主任(领队)1人、流调2人、检验(采样)2人、消毒2人、协调(后勤)1人、司机1人;

(二)物质准备:

1、个人防护用品:

至少包括防护服、防护口罩、防护眼镜、手套、鞋套、长筒靴、医用工作服(普通白大褂)、医用工作帽。

2、消毒用品:

机械喷雾器、手动喷雾器各一台,消毒剂(漂白粉二袋、84消毒液二箱、漂白粉精片一箱),配置消毒液的容器具(大小塑料盆、桶、瓢、量筒)等。

3、实验室采样用品:

含Hank,s液的试管、棉试子、一次性注射器、灭菌试管、75%酒精、酒精灯、记号笔、冷藏箱等。

4、流调用品:

各种调查表格和法律文书:

个案调查表、调查笔录、记录文件夹等;

5、交通、通讯工具。

三、机动队人员着装与卸装评价指标:

1、着装程序:

步骤1:

戴口罩,一只手托着口罩,扣于面部适当的部位,另一只手将口罩带戴在合适的部位,压紧鼻夹,紧贴于鼻梁处。

在此过程中,双手不接触面部任何部位。

步骤2:

戴帽子,戴帽子时注意双手不接触面部。

步骤3:

穿防护服。

步骤4:

戴上防护眼睛镜,注意双手不接触面部。

步骤5:

穿上鞋套或胶鞋。

步骤6:

戴上手套,将手套套在防护服袖口外面。

2、卸装程序:

步骤1:

摘下防护眼镜,放入消毒液中。

步骤2:

脱掉防护服,将反面朝外,放入黄色塑料袋中。

步骤3:

摘掉手套,一次性手套应将反面朝外,放入黄色塑料袋中,橡胶手套放入消毒液中。

步骤4:

将手指反掏进帽子,将帽子轻轻摘,反面朝外,放入黄色塑料袋中。

步骤5:

脱下鞋套或胶鞋,将鞋套反面朝外,放入黄色塑料袋中,将胶鞋放入消毒液中。

步骤6:

摘口罩,一手按住口罩,另一只手将口罩带摘下,放入黄色塑料袋中,注意双手不接触面部。

四、疫点消毒评价指标

布置警戒线:

警戒线要醒目,用带红旗的绳线划定污染区与清洁区分界警戒线。

开辟清洁区:

在清洁区域,堆放所有物资,工作人员在此范围内活动。

消毒的地点:

污染区、运输工具等。

污染区的消毒:

1、消毒剂的配置:

配制1000-2000mg/L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溶液。

2、消毒剂的用量:

喷药量为200-300ml/㎡即大约喷地面湿润为止。

3、消毒的具体操作:

进入污染区时先消毒有关通道;消毒的顺序要先上后下、先左后右依次进行消毒;运输工具的消毒用消毒剂喷洒表面。

消毒完毕后,对消毒人员穿着的工作服,胶靴等进行消毒后脱下,将衣物污染面向内卷在一起,放在布袋中带回处理。

五、现场流行病学调查评价指标:

1、流行病学调查的对象、内容、方法、记录情况;

2、流调人员对调查结果的初步分析及防控建议;

3、密切接触者追踪、处置情况;

(1)现场询问:

密切接触者判定原则、处理原则;

(2)针对本次疫情,密切接触者应采取哪些措施;

六、标本采集、保存、运输评价指标:

1、标本的种类:

鼻或咽试子、血样(略);

2、标本的标识:

采样的时间、样品的名称、编号等信息要齐全;

3、样品的保存和运输:

应采用合格的螺口管存装,并放入冷藏箱。

七、疫情调查处理总结报告:

书写一份初步调查报告:

基本格式要求:

1、题目:

指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主要内容,有时为了简练、准确时间地点可省略。

2、前言:

简要说明疫情的发生、发展及采取的控制措施。

3、正文:

详细介绍疫情发生的情况、背景、地域和环境情况、主要的临床特征、流行情况、采样情况、处理过程,未来发展趋势和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可能的病因和针对此病因采取的预防控制措施。

4、结尾:

调查报告的结束语,主要是对资料细致分析的的基础上根据正文形成结论,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建议。

5、落款:

单位名称,调查员、调查日期等。

注意事项

1、区演练组出发前应调试好喷雾器及其它物品;

2、消毒开辟清洁区时用手动喷雾器进行,首次疫区消毒用机动喷雾器六队一起平行推进,流调、检验采样人员退入清洁区时脚踏消毒盆内浸泡,并用手动喷雾器对其长筒靴进行消毒;

3、终末消毒时也统一用机动喷雾器从污染区向清洁区后退消毒,最后对交通工具进行消毒;

4、各演练步骤必需统一整齐,注意观察左右队伍;鞋子统一穿着长筒靴,防护服裤脚一律放入靴内;袖章为流调(红字)、消毒(绿字)、检验(黄字)、领队(兰字),统一贴在相应队员右上臂外侧。

5、消毒液的配制只口头报告,不加药物进入机内,以防止污染、腐蚀草地、交通工具;在警戒线处统一放置大小盆盛消毒液分别用于洗手、浸泡长筒靴;

6、流调、采样等过程只简单进行,时间限定各为5分钟。

7、防护服、防护口罩、防护眼镜已由区疾控中心统一购置,统一领取。

附件1

不明原因肺炎职业暴露人员防护指导原则

一、防护用品

不明原因肺炎职业暴露人员使用的防护用品应符合国家的有关标准。

1.防护服:

一次性使用的防护服应符合《医用一次性防护服技术要求》GB19082-2003。

2.防护口罩:

应符合《医用防护口罩技术要求》GB19083-2003。

3.防护眼镜:

视野宽阔,透亮度好,有较好的防溅性能,弹力带佩戴。

4.手套:

医用一次性乳胶手套或橡胶手套。

5.鞋套:

为防水、防污染鞋套。

6.长筒胶鞋

7.医用工作服

8.医用工作帽

二、防护用品的穿脱顺序

1.穿戴防护用品顺序

步骤1:

戴口罩,一只手托着口罩,扣于面部适当的部位,另一只手将口罩带戴在合适的部位,压紧鼻夹,紧贴于鼻梁处。

在此过程中,双手不接触面部任何部位。

步骤2:

戴帽子,戴帽子时注意双手不接触面部。

步骤3:

穿防护服。

步骤4:

戴上防护眼睛,注意双手不接触面部。

步骤5:

穿上鞋套或胶鞋。

步骤6:

戴上手套,将手套套在防护服袖口外面。

2.脱掉防护用品顺序

步骤1:

摘下防护镜,放入消毒液中。

步骤2:

脱掉防护服,将反面朝外,放入黄色塑料袋中。

步骤3:

摘掉手套,一次性手套应将反面朝外,放入黄色塑料袋中,橡胶手套放入消毒液中。

步骤4:

将手指反掏进帽子,将帽子轻轻摘,反面朝外,放入黄色塑料袋中。

步骤5:

脱下鞋套或胶鞋,将鞋套反面朝外,放入黄色塑料袋中,将胶鞋放入消毒液中。

步骤6:

摘口罩,一手按住口罩,另一只手将口罩带摘下,放入黄色塑料袋中,注意双手不接触面部。

三、分级防护原则

各级医务人员、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及其他有关人员在医院或疫点、疫区进行禽流感防治工作时,应遵循以下防护原则:

1.一级防护

1)适用范围

①对不明原因肺炎疑似或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及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和流行病学调查的人员。

②对疫点周围3公里范围内(疫点除外)进行无害化处理及对场所进行预防性消毒的人员。

2)防护要求

①戴16层棉纱口罩(使用四小时后,消毒更换),穿工作服,戴戴工作帽和乳胶手套。

②对疫点周围3公里范围内进行预防性消毒的人员还应戴防护眼睛、穿长筒胶鞋、带橡胶手套。

③每次实施防治处理后,应立即进行手清洗和消毒。

2.二级防护

1)适用范围

①进入医院污染区的人员;采集疑似病例、确诊病例咽拭子的人员;处理其分泌物、排泄物的人员;处理病人使用过的物品和死亡病人尸体的人员以及转运病人的医务人员和司机。

②对不明原因肺炎疑似或确诊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的人员。

③在疫点内进行标本采集和无害化处理以及进行终末消毒的人员。

2)防护要求

①穿普通工作服、戴工作帽、外罩一层防护服、戴防护眼镜和防护口罩(离开污染区后更换),戴乳胶手套、穿鞋套。

应戴橡胶手套,穿长筒胶鞋。

②每次实施防治处理后应立即进行手清洗和消毒,方法同一级防护。

3.三级防护

1)适用范围

确定不明原因肺炎可传染人时,对病人实施近距离治疗操作,如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的医疗卫生人员。

2)防护要求

除按二级防护要求外,将口罩、防护眼镜换为全面型呼吸防护器(符合N95或FFP2级标准的滤料)。

四、对手清洗和消毒的要求和方法

1.对洗手的要求

(1)接触确诊不明原因肺炎病人和疑似病人前后;

(2)接触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和被污染的物品后

(3)进入和离开隔离病房穿戴防护用品前、脱掉防护用品后;

(4)在同一病人身上,从污染操作转为清洁操作之间;

(5)戴手套之前,摘手套之后。

2.对手消毒的要求

(1)接触每例确诊不明原因肺炎病人和疑似病人之后;

(2)接触感染的伤口和血液、体液、排泄物和分泌物之后;

(3)离开隔离病房、ICU等污染区域脱掉防护用品后;

(4)接触病毒污染的物品之后。

3.标准洗手方法

(1)掌心对掌心搓擦

(2)手指交错掌心对手背搓擦

(3)手指交错掌心对掌心搓擦

(4)两手互握互搓指背

(5)拇指在长中转动搓擦

(6)指尖在掌心中搓擦

4.手消毒的方法

手消毒可用0.3—0.5%碘伏消毒液或快速手消毒剂(异丙醇类、洗必泰-醇、新洁尔灭-醇、75%酒精等消毒剂)揉搓作用1—3分钟。

18

附件2:

不明原因肺炎消毒技术方案

一、消毒原则

消毒工作应在疫情发生后及时有效地进行。

对必须消毒的对象采取严格的消毒措施。

消毒工作应避免盲目,如采取其他有效措施可以使污染物品无害化时,可以不进行消毒处理。

  1、仅出现动物禽流感疫情

  各级疾病控制机构应该配合农业部门开展工作,指导现场消毒,进行消毒效果评价。

  

(1)进行终末消毒;

  

(2)密切接触者,在停止接触后应对其及其衣物进行消毒;

  (3)对流动水体和较大的水体等消毒较困难者可以不消毒,但应严格进行管理。

  (4)对划定的疫区内可能污染的物体表面在出封锁线时进行消毒;

  (5)必要时对空气进行消毒。

  2、出现不明原因肺炎疫情

  发生不明原因肺炎疫情时,各级疾病控制中心应开展消毒工作,对疫点和病人或疑似病人污染或可能污染的区域进行消毒处理。

  1、加强对不明原因肺炎疫点、疫区现场消毒的指导,进行消毒效果评价;

  2、对病人的排泄物、病人发病时生活和工作过的场所、病人接触过的物品及可能污染的其他物品进行消毒;

  3、对病人诊疗过程中可能的污染既要按肠道传染病又要按呼吸道传染病的要求进行消毒。

  二、消毒方法

  消毒工作应该由进行过培训有现场消毒经验的人员进行,掌握消毒剂的配制方法和消毒器械的操作方法,针对不同的消毒对象采取相应的消毒方法。

1、厕所和病家的地面、墙壁、门窗

0.1%过氧乙酸溶液或500mg/L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溶液喷雾。

泥土墙吸液量为150ml/m2~300ml/m2,水泥墙、木板墙、石灰墙为100ml/m2,地面喷药量为200ml/m2~300ml/m2。

以上消毒处理,作用时间应不少于60min。

  2、纺织品

  耐热、耐湿的纺织品可煮沸消毒30min,或用250mg/L有效氯的含氯消毒剂浸泡30min;不耐热的纺织品可采取过氧乙酸薰蒸消毒。

消毒时,将欲消毒衣物悬挂在密闭空间,按每立方米用15%过氧乙酸7ml(1g/m3),放置瓷或玻璃容器中,加热薰蒸2h。

  3、病人的排泄物、分泌物和呕吐物

  稀薄者,每1000ml可加漂白粉50g,搅匀放置2h。

尿液每1000ml加入漂白粉5g混匀放置2h。

成形粪便可用20%漂白粉乳剂2份加于1份粪便中,混匀后,作用2h。

对厕所的粪便可以集中消毒处理时,可按粪便量的1/10加漂白粉,搅匀加湿后作用24h。

  3、餐(饮)具

  首选煮沸消毒15min,也可用0.1%过氧乙酸溶液或500mg/L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溶液浸泡20min后,再用清水洗净。

  4、食物

生吃的瓜果、蔬菜类可用0.1%过氧乙酸溶液浸泡10min。

病人的剩余饭菜不可再食用,煮沸30min,或用20%漂白粉乳剂浸泡2h,也可焚烧处理。

5、盛排泄物或呕吐物的容器

可用1000mg/L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溶液或0.2%过氧乙酸溶液浸泡30min,浸泡时,消毒液要漫过容器。

  6、家用物品、家俱

  可用0.1%过氧乙酸溶液或500mg/L有效氯含氯消毒剂进行浸泡、喷洒或擦洗消毒。

  7、手与皮肤

  用0.5%碘伏溶液(含有效碘5000mg/L)或0.5%氯己定醇溶液涂擦,作用1min~3min。

也可用75%乙醇或0.1%苯扎溴铵溶液浸泡1min~3min。

  8、运输工具

  车、船内外表面和空间可用0.1%过氧乙酸溶液或500mg/L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溶液喷洒至表面湿润,作用60min。

  9、垃圾

  可燃物质尽量焚烧,也可喷洒10000mg/L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溶液,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