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学年高中地理第五章第二节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8.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87734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43.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学年高中地理第五章第二节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8.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精品学年高中地理第五章第二节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8.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精品学年高中地理第五章第二节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8.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精品学年高中地理第五章第二节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8.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精品学年高中地理第五章第二节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8.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精品学年高中地理第五章第二节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8.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精品学年高中地理第五章第二节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8.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精品学年高中地理第五章第二节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8.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精品学年高中地理第五章第二节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8.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精品学年高中地理第五章第二节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8.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精品学年高中地理第五章第二节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8.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精品学年高中地理第五章第二节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8.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精品学年高中地理第五章第二节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8.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精品学年高中地理第五章第二节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8.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精品学年高中地理第五章第二节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8.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精品学年高中地理第五章第二节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8.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精品学年高中地理第五章第二节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8.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精品学年高中地理第五章第二节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8.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精品学年高中地理第五章第二节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8.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精品学年高中地理第五章第二节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8.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品学年高中地理第五章第二节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8.docx

《精品学年高中地理第五章第二节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8.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学年高中地理第五章第二节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8.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精品学年高中地理第五章第二节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8.docx

精品学年高中地理第五章第二节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8

第二节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

一、产业转移

1.概念

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由原生产地转移到其他地区的现象。

2.分类

[温馨提示]

产业转移并非只是发达国家在发展中国家投资建厂

产业转移一般包括对外直接投资、设立营销网络、设立研发机构等形式,其中,设立研发机构是产业转移的高级形式。

二、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1.主要因素

影响因素

原因

影响

劳动力

劳动力在国际范围的流动性很小且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劳动力数量、质量、价格差异较大

具有充足、高素质且价格较低廉的劳动力资源的国家或地区成为产业转移的目的地

内部交

易成本

发达国家社会消费水平很高,内部交易成本很高

迫使发展中国家改善投资环境以减少企业生产的内部交易成本

市场

①产品的国内市场趋于饱和或国内市场无法满足自身发展需要,就会开辟国际市场;②一国产品销往另一国往往受到多方面的限制

①企业到市场广阔的国家或地区投资建厂;

②企业的产业转移方向随市场的变化而变化

  2.其他影响因素

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国家政策的调整,原生产地用地紧张、地价昂贵、环境污染严

重等。

三、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意义

使某产业从创新地逐渐扩散到其他地区,成为带动整个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2.影响

(1)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

①发达国家或地区:

原主导产业向国外转移,使国内的生产要素集中到新的主导产业,为产业结构顺利调整创造条件。

②发展中国家或地区:

加快本国或地区的经济结构调整,缩短产业升级的时间,从而加快工业化的进程。

(2)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

①国际产业转移使各国可以根据自己的优势条件发展相应的产业,从而促进国际产业分工与合作,推动区域经济的一体化。

发展中国家发展处于成熟或衰退期的产业;发达国家发展处于开发或增长期的产业。

②形成产业和产品生产过程的国际分工与合作。

(3)改变区域地理环境:

①产业转移改变了区域的地理景观。

②产业转移伴随着环境污染的转移和扩散。

③警示:

发展中国家在接受发达国家重化工业转移的同时,应充分估计其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加强对废弃物排放的控制和综合治理。

(4)改变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

①产业转移国:

产业大量向国外转移,会减少国内的就业机会,引起失业人口的增加。

②产业转移对象国:

大量吸收国际产业转移有助于缓解就业压力。

[温馨提示]

国际产业转移虽然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有不利的影响,但从经济发展方面来看,国际产业转移会带来双赢。

对发达国家而言,产业转移使其企业生产不断延续,延长了企业的生命力,使其获取了更多经济效益。

对发展中国家而言,加快了工业化进程,解决了部分劳动力就业问题,使其经济实力得以迅速提升。

[教材P87思考]

1.三家的加工地都在我国,a家是典型的两头在外;b家的原料地在国外、产品市场在国内;c家的产品市场在国外、原料地在国内。

2.a家是典型的两头在外,主要是为了利用我国廉价的劳动力资源;b家主要是受我国庞大的市场吸引;c家既利用我国的资源优势,又利用我国廉价的劳动力资源优势。

3.在区位选择上,a厂家选择在我国离日本(原料地和市场)比较近的青岛,b厂家选择在对我国汽车市场有很大辐射作用的中心城市——北京(且北京自身市场潜力较大);c厂家选择在有优惠条件的且交通方便的特区城市——深圳。

[教材P88思考]

1.工业化之初,缺乏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但是劳动力价格较低。

2.劳动密集型产业从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国家或地区移至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国家或地区。

3.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劳动力价格相应提高,劳动密集型产业又会向劳动力价格较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国家或地区转移。

4.回答是否定的,因为,其一,长江三角洲地区吸引了庞大的打工族(包括农民工);其二,处于政策要求,如纺织工业。

[教材P89(上)思考]

1.优越的区位条件方便交通,良好的工业基础便于工业联系,都可降低内部交易成本。

2.从多方面改善投资环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配套服务质量,制定优惠政策条件等。

[教材P89(下)思考]

1.汽车的生产虽然已经实行了全球化,但是由于整车运输不便,并且许多国家为了保护本国的民族汽车工业,对进口汽车设置关税壁垒。

所以跨国公司要把汽车组装厂设置在市场广阔的区位。

2.我国鼓励汽车进入家庭有利于推动汽车销售,使我国的汽车市场具有广阔的潜力,对跨国汽车公司具有较强的吸引力。

[教材P90~91活动]

1.国际石油价格上涨,导致依赖于国际石油而建立起来的日本重化工业的制造成本提高,产品价格相应提高,从而削弱了日本重化工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2.日元的大幅度升值,意味着日本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大幅度提高。

例如,同样的日本产品,如果原来在国际市场上卖1美元,日元升值1倍后其在国际市场上的售价就达2美元。

所以,以国际市场为依托的日本传统产业只好纷纷向海外转移。

3.自身市场满足不了发展需求,国际市场上亚洲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同类产品具有明显的价格优势。

所以,日本企业在其国内发展的空间很小。

4.劳动力价格高反映为产品的价格高,而劳动力数量又满足不了企业进一步扩展对劳动力的需求。

所以,日本从事传统产业的国内企业生产受劳动力价格和数量的双重制约。

5.促进日本企业生产的区位选择向国土的南、北部和海外扩展。

6.“技术立国”的政策明显对传统产业在国内生产不利,即企业生产要么向知识技术密集型转换(这需要大量的投资),要么转向海外。

[教材P92思考]

1.经济水平处于第一级至第四级的国家或地区,依次应重点发展处于开发期、增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的产业。

从东亚来看,按此规律,依次是日本—韩国及我国的香港、台湾地区、我国大陆、朝鲜、蒙古。

2.加工环节的附加值很低,即利润很低,但一般耗用的劳动力较大。

3.因此,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在接受产业转移时,要注意将研究、开发一起引进。

韩国的政策就是避免总跟在发达国家的后面。

[教材P93活动]

1.图5.16直观地显示了产业转移对日本经济的不利影响:

形成“产业转移出去的多,转移进来的少→国内生产投资不足,生产困难→市场萎缩→产业向外转移,外资不愿进入”的恶性循环。

2.

(1)重化工业的发展一方面需要有一定的工业基础和技术工人,另一方面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先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有利于利用劳动力资源丰富且廉价的优势,积累资金和造就产业工人。

所以,劳动力丰富的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的工业化往往从优先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开始。

(2)珠江三角洲和浙江省经济实力强,有发展资金密集型的重化工业的经济基础,而东北地区则有发展重化工业的工业基础。

但是,重化工业的发展需要有严格的环境评价,避免产生严重的环境污染。

———————情景导入先思考———————

工信部及京津冀三地政府在石家庄举办了“2015京津冀产业转移系列对接活动”,三地在先进装备制造、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领域搭建对接平台,现场三地签订了总计2900多亿元的项目协议。

目前,三地产业对接总投资达4500多亿。

大量园区伴随着京津冀协同的推进蓬勃兴起,京津冀产业空间新格局正在形成。

在先进装备制造暨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京津冀大宗固废综合利用、新材料、轻纺食品、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数据应用暨空间信息产业七大领域进行产业对接。

影响产业转移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提示:

劳动力价格及素质、内部交易成本、市场等因素。

———————核心要点掌握好———————

一、产业转移的根本原因

产业转移的根本原因是利润,利润与生产成本、市场份额有直接关系,如下图所示:

二、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

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很多,其中劳动力、内部交易成本、市场是影响国际产业转移的三个重要因素。

具体分析如下:

1.劳动力因素

2.内部交易成本因素

3.市场因素

———————方法技巧很重要———————

分析产业转移区位因素的思路

产业转移的目的是寻找最佳区位,降低生产成本。

因此在分析影响因素时,需从转移的产业部门的主导因素入手,对比分析转入地和转出地的区位条件,具体思路是:

———————应用体验不可少———————

20世纪80年代以来,欧美服装经销商多从我国订购服装成品,但从21世纪初开始将订单转移到东盟国家。

尽管近年来东盟国家纺织服装工业迅猛发展,但一些纺织企业无法满足欧美客商对产品的高要求,导致仍需从我国大量进口一些纺织服装产品,尤其是高档面料产品。

目前,我国已成为东盟地区最大面料供应国。

据此完成1~3题。

1.欧美服装经销商将订单由我国转入东盟国家是因为(  )

A.东盟原材料更丰富   B.东盟产品质量更优良

C.东盟劳动力成本更低D.东盟距欧美市场更近

 

2.影响东盟国家从我国大量进口高档面料产品的主要原因是(  )

A.与我国交通联系便捷B.自身生产工艺较薄弱

C.本国生产规模较小D.当地产业升级的需求

3.我国珠三角地区某知名服装企业到东盟国家设立服装生产厂,其主要目的是(  )

A.降低生产成本B.接近欧美市场

C.塑造品牌形象D.增强集聚效应

解析:

1.C 2.B 3.A 第1题,依据材料中信息,20世纪80年代以来从我国进口,到21世纪初开始从东盟国家进口,这个时间段正是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时期,劳动力工资水平不断提高导致成本增加,服装价格提高;而东盟国家劳动力价格低,使其产品更具有成本优势。

第2题,材料中显示主要是由于东盟国家没有高档面料,说明其自身生产工艺比我国差。

第3题,东盟国家劳动力成本较低,服装生产厂一般属于劳动力导向型企业,把生产厂建在东盟国家可以降低生产成本。

———————情景导入先思考———————

“一带一路”中中国的产业转移有哪些选择

2015年11月19日新华网报道 按照经济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各国都将在不等的时间内从农业国、制造业国家向服务业为主的形态演进。

处于“一带一路”沿线的绝大多数国家,其发展程度比较低,也必然通过工业的发展实现脱贫目标。

为此,正处于工业化中后期阶段的中国,可以为发展程度更低的发展中国家提供及时的发展经验,并转移一部分优质产能。

特别是有两个特点是一般的工业化中的大国所没有的,第一,中国与沿线国家在人均收入上有一个落差。

对于以工资为成本主要构成的制造业而言,收入水平差距将会极大促成产业转移。

第二,在人均收入还不高的情况下,中国的产业部门相对齐全,各个产业之间的划分相对清晰。

产业转移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发展有何影响?

提示:

①有利于加快其经济结构调整,缩短产业升级时间,加快工业化进程。

②使沿线地区就业机会增加。

———————核心要点掌握好———————

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随着产业转移的发生,产业移出区和产业移入区在产业结构、生产分工、区域环境等方面均发生着变化,具体表现分析如下:

———————应用体验不可少———————

读珠三角与周边地区区域合作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2题。

1.关于图中箭头代表的含义,表述正确的是(  )

A.实线箭头代表资源和能源

B.实线箭头代表技术和资金

C.虚线箭头代表资源和技术

D.虚线箭头代表能源和资金

2.珠三角石化企业向粤西转移带来的影响可能是(  )

A.大量公司总部向粤西地区转移

B.不利于珠三角地区的产业升级

C.减轻珠三角地区的环境压力

D.大量廉价劳动力向珠三角地区转移

解析:

1.B 2.C 第1题,图中实线由珠三角流入周边地区应为技术和资金。

虚线由周边地区注入珠三角,应为资源和能源。

第2题,石化企业属于污染型企业,企业的转移会减轻珠三角的环境污染,同时促进珠三角产业升级。

但公司总部主要负责市场和研发,一般不会向西部地区转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部经济快速发展引起了大规模的“移”民潮,未来我国中西部经济的发展将使产业资本替代劳动力成为流动的主体,由“移民就业”向“移业就民”转换。

据此回答3~4题。

3.下图中最容易吸引“移民就业”的工业部门是(  )

A.甲         B.乙

C.丙D.丁

4.“移业就民”带来的影响有(  )

①加快中西部地区城市化进程 ②促进东部地区产业升级 ③缓解东部地区就业紧张状况 ④降低中西部地区环境压力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解析:

3.C 4.A 第3题,“移民就业”是指民工流向能就业的地区,能就业的地区对民工而言就是有大量劳动力导向型工业的地区,图中丙产品成本中工资比重最高,反映的是劳动力导向型工业。

甲是技术导向型工业、乙是动力导向型工业、丁是原料导向型工业。

第4题,“移业就民”是指把产业转移到有大量劳动力的地区,我国有大量剩余劳动力的地区主要分布在中西部,产业移入可促进中西部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同时东部地区低端产业移出,有利于东部地区生产要素向更高级产业投入,从而促进东部地区产业升级。

读我国产业转移路线图,回答1~2题。

1.下列不属于改革开放初期珠江三角洲承接产业转移的区位优势的是(  )

A.劳动力素质高     B.地价低廉

C.濒临港澳,靠近东南亚D.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

2.近年来,造成珠三角地区众多外资企业向长三角地区转移的因素不包括(  )

A.与长三角相比,珠三角的产业基础处于劣势

B.与长三角相比,珠三角的科技实力和人才队伍处于劣势

C.靠近原料供应和能源基地

D.扩大市场范围

解析:

1.A 2.C 第1题,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劳动力素质并不高。

第2题,长三角地区原料、能源和珠三角地区一样都缺乏。

读全球某产业转移路径及趋势图,完成3~4题。

3.该图反映的某产业最有可能是(  )

A.电子元件生产B.汽车生产研发业

C.宇航业D.加工制造业

4.我国中西部地区及东北地区正成为第四次产业转移的首选地之一,主要原因是(  )

A.内部交易成本低B.劳动力成本低

C.原料资金丰富D.市场环境好

解析:

3.D 4.B 第3题,劳动密集型产业从美国迁往日本,然后由日本迁往亚洲“四小龙”地区,然后迁往我国的东南沿海地区,最后迁往我国的中西部地区。

第4题,我国中西部地区以及东北地区劳动力成本较低,因此正成为第四次产业转移的首选地之一。

读甲、乙两地某类企业2013年单位产品成本构成图(单位:

元),产品市场价格均为102元。

回答5~6题。

5.该类企业从甲地迁往乙的主导因素是(  )

A.技术B.原料

C.市场D.劳动力价格

6.该类企业转移到乙地带来的主要影响是(  )

①甲地产业结构升级 ②甲地大量失业 ③乙地产业结构调整 ④促进乙地城市化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解析:

5.A 6.D 第5题,图中显示两地成本差异主要表现在技术成本上,则企业由甲地迁往乙地的主导因素是技术。

第6题,从成本构成上看,该企业属于技术导向型工业,迁往乙地会促进乙地产业结构的调整,同时促进其工业化与城市化。

对甲地而言,有利于资源要素向更高级产业集聚,促进其产业结构升级;由于劳动力需求较少而不会导致大量失业。

下图为我国区际产业转移动力机制示意图。

读图回答7~8题。

7.据图可知,中西部地区吸引东部地区产业转入的拉力不包括(  )

A.较低经营成本B.淘汰落后产业

C.扩大企业经营规模D.政府的优惠政策

8.产业转入给中西部地区带来的影响包括(  )

①提供更多就业岗位,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②推动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 ③有利于扭转环境恶化的局面 ④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解析:

7.B 8.B 第7题,从图中可知淘汰落后产业不是中西部地区吸引东部地区产业转入的拉力。

第8题,产业转入中西部地区,可以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发展,推动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但不能扭转环境恶化的局面。

下图为某电子产品生命周期模型图。

读图完成9~10题。

9.根据图示信息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第一阶段,丙国国内对该产品需求小而全部供出口

B.进入第二阶段后,丙国该产品的技术水平落后于乙国

C.甲国该产品的出口量今后也不会出现减小趋势

D.该产品在不同国家的生命周期反映了各国技术水平的差异

10.产品的生命周期理论能够解释产业转移现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产业转移路径是甲国→乙国→丙国

B.该产业向着矿产资源丰富地区转移

C.该产业转移反映了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D.该产业的转移主要反映的是资本转移

解析:

9.D 10.C 第9题,根据三条曲线可以看出,第一阶段,丙国大量出口而乙国大量进口,说明丙国为主要生产国;第二阶段,乙国大量出口,而甲国和丙国大量进口,说明乙国为主要生产国;第三阶段,甲国大量出口,而乙国和丙国大量进口,说明甲国为主要生产国;该产品在不同国家的生命周期反映了各国技术水平的差异。

第10题,该产业转移路径是丙国→乙国→甲国,反映了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一、选择题

下表为甲、乙两城市某类企业单位产品构成和市场平均价格表。

读表,完成1~2题。

城市

生产成本/元

市场平均价格/元

技术

原料

劳动力

其他

1.2

6

11

3

30

1.2

6

20

6

30

1.为了降低生产成本,该类企业将会在两地之间发生转移,其转移的方向及影响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

A.从甲市向乙市转移——技术

B.从甲市向乙市转移——动力

C.从乙市向甲市转移——劳动力

D.从乙市向甲市转移——市场

2.该类企业转移造成的影响可能是(  )

A.不利于乙地产业结构升级

B.促进甲地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

C.导致甲地大量工人失业

D.提高了乙地该类产品的市场价格

解析:

1.C 2.B 第1题,与乙城市相比,甲城市具有明显成本优势,尤其是劳动力成本优势,故劳动力导向型产业从乙市向甲市转移。

第2题,甲城市引进产业可以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增加就业;乙城市迁出劳动力密集型产业,有利于进行产业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

生产成本降低,乙地该类产品的市场价格不但不会提高,反而可能会降低。

读河北“环京新城”位置示意图,回答3~4题。

3.“环京新城”吸引珠三角地区企业迁入的主要原因是(  )

A.“环京新城”劳动力价格和生产成本较低

B.“环京新城”科技力量雄厚

C.两地原有工业企业类型相同

D.两地之间交通便利

4.珠三角地区产业向环渤海地区转移将(  )

A.带动环渤海地区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

B.促进珠三角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C.使环渤海地区由城市化带动工业化

D.利于两地改善交通条件、缓解就业压力

解析:

3.A 4.B 第3题,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主要有劳动力、市场、内部交易成本等,珠三角地区由于地价上涨,劳动力成本上升,产业升级等,造成企业生产成本上升,因此企业向生产成本更低的“环京新城”转移。

第4题,产业转移对转入区的影响主要有促进经济发展,加快工业化进程,从而带动城市化发展,缓解就业压力。

对转出区的影响主要有为产业结构调整、创造条件,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

图丙中a、b、c表示产品生产的设计、加工、营销环节。

读图,回答5~6题。

5.皖承接的产业对应图中的阶段和环节分别是(  )

A.Ⅰ、aB.Ⅱ、b

C.Ⅲ、cD.Ⅳ、b

6.服装加工基地向皖迁移将(  )

A.推动皖进入高新技术产业阶段

B.使皖部分乡村景观不复存在

C.使沿海高素质劳动力大量流失

D.进一步扩大区域间经济差距

解析:

5.D 6.B 第5题,安徽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其优势是劳动力资源丰富;图中显示承接的主要是服装加工业,属于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中的附加值最低的加工环节,对应产品周期为衰退期。

第6题,服装加工基地的转移会促进安徽工业化进程,从而促进区域城市化的发展,也会缩小区域间的经济差距,同时使部分乡村景观变为城市景观。

读企业迁移与盈利空间示意图,SRC表示空间收入曲线,SCC和SCC′表示不同时期的空间成本曲线,回答7~8题。

7.关于图中信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企业的空间成本曲线为SCC′,盈利空间界限为M1M2′

B.随着时间的推移,企业空间成本不断由SCC曲线变成SCC′曲线

C.根据企业发展的一般规律,拉力往往大于推力

D.企业的空间成本是相对稳定的

8.下列分别对应图中推力和拉力的是(  )

①优惠的税收政策 ②劳动力成本上升 ③市场广阔 ④环境污染严重

 

A.②④B.①④

C.②③D.①③

解析:

7.B 8.C 第7题,随着时间的推移,企业所在地的用工成本会上升而推力加大,新的较落后的区域具有成本优势而具有较大的拉力,使空间成本曲线由SCC过渡到SCC′。

不同区域企业的成本存在差导,且拉力与推力大小也不同。

第8题,备选项中①③为拉力、②④为推力。

二、综合题

9.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新疆是我国重要的棉花产区,产量占全国的三分之一。

国家《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明确提出“把新疆建成依托内地、面向中亚乃至欧洲的纺织品服装出口加工基地和区域性国际商贸中心”。

材料二 浙江省是我国纺织服装产业大省,长期以来,产品除满足国内需求,还远销美国和欧盟,产业整体效益水平在全国保持领先地位。

近年来由于生产环境的变化,生产成本不断提高,浙江纺织服装业开始实施向中西部转移的策略。

材料三 浙江纺织服装业向新疆转移示意图。

(1)从产品生产成本角度,说出新疆承接浙江纺织服装生产加工企业的有利条件。

(2)分析浙江将纺织服装产品的研发设计、市场营销等部门保留在原地的原因。

(3)分别说出产业转移对新疆、浙江两省区社会经济的有利影响。

(4)“十二五”期间,新疆欲将乌鲁木齐打造成区域性国际商贸中心的核心城市。

分析乌鲁木齐成为区域性国际商贸中心核心城市的主要区位优势。

解析:

(1)题,主要从原料、劳动力成本、地价等角度分析。

(2)题,东部地区经济发达、市场广阔、技术力量强,因而研发、营销等部门保留在东部地区。

第(3)题,对迁入区主要是增加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发展,促进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发展;对迁出区主要是促进产业升级,加速经济发展。

第(4)题,作为行政中心,乌鲁木齐基础设施完善、交通便捷,区位优势明显。

答案:

(1)接近原料产区(或原料丰富);土地和劳动力价格低。

(2)接近东部科技发达区,人才聚集;具有稳定的消费市场(或原有的销售渠道好,或消费市场广阔);易于获取市场信息。

(3)对新疆:

增加就业机会;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促进经济发展。

对浙江:

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加速了经济发展。

(4)为省级行政中心,商业贸易基础设施完善;陆、空交通便利,利于我国与邻国的贸易往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