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乐溪乡中心小学《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培训讲义.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877536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5.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乐溪乡中心小学《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培训讲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安乐溪乡中心小学《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培训讲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安乐溪乡中心小学《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培训讲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安乐溪乡中心小学《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培训讲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安乐溪乡中心小学《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培训讲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安乐溪乡中心小学《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培训讲义.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安乐溪乡中心小学《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培训讲义.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安乐溪乡中心小学《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培训讲义.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安乐溪乡中心小学《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培训讲义.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安乐溪乡中心小学《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培训讲义.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安乐溪乡中心小学《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培训讲义.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安乐溪乡中心小学《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培训讲义.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安乐溪乡中心小学《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培训讲义.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乐溪乡中心小学《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培训讲义.docx

《安乐溪乡中心小学《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培训讲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乐溪乡中心小学《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培训讲义.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安乐溪乡中心小学《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培训讲义.docx

安乐溪乡中心小学《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培训讲义

安乐溪乡中心小学学科教学与法制教育培训讲义

培训时间:

2012年3月28日

培训学时:

2学时

培训地点:

学校远教室

培训教师:

费明虎

培训过程:

第一学时

一、《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编写背景:

(一)政策背景

1.中小学法制教育是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加强中小学法制教育,是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教师的法定责任。

2.胡锦涛总书记在2010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

“要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培养学生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良好品质,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要把德育融入学校课堂教学、学生管理、学生生活全过程,创新德育观念、目标、内容、方法,充分体现时代性,准确把握规律性,大力增强实效性”。

3.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的明确要求。

加强中小学法制教育,是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加强公民意识教育的重要基础工作。

4.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司法部、全国普及法律常识办公室印发的《中小学法制教育指导纲要》,明确规定把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作为对学生实施法制教育的主要途径,要求“将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相结合,渗透到相关学科教学中”。

(二)现实背景

1.青少年学生违法犯罪事件时有发生,并且呈上升趋势,形势比较严峻。

青少年学生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内因或主观原因,就是由于法治观念淡薄,缺乏基本的法律常识。

2.由于受不良思想的影响,一些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遭到严重的扭曲,没有正确的是非观和荣辱观念,缺乏分辨是非和守法用法的能力。

3.加强中小学生的法制教育具有现实的必要性、紧迫性,是预防青少年学生违法犯罪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他们健康成长、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举措。

(三)教育教学实际

1.素质教育的迫切要求,在落实环节上不到位,做得少,说得多。

2.如何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学校和教师普遍反映难以把握、无从下手。

二、《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是怎样形成的?

瓮安“6·28”事件发生后,根据教育部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贵州省教育厅对事件的深层次原因和全省中小学法制教育现状进行了深入调研,结果显示,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要求普遍落实不好;中小学法制教育的有效形式、有效途径、有效载体尚未形成;《中小学法制教育指导纲要》将法制教育渗透到学科教学中的要求尚未落实;而且,如何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以及渗透什么内容、渗透到什么程度,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会不会影响学科教学本身、会不会增加学生学业负担等等。

为此,贵州教育厅决定组织开展“贵州省中小学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课题研究”,并委托贵州尚善教育科学研究所实施研究工作。

三、为什么说《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的编写是一次创新?

(一)巧妙解决了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学生负担之间可能存在的矛盾。

使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不但不影响学科教学、不增加学生负担,反而能增强学科教学的趣味性,促进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理解。

(二)实现了针对性(学生成长需要)、科学性(有机结合、循序渐进)、艺术性(自然巧妙)、操作性(便于实施)、有效性(符合学生身心特点)、时代性(素材来自于社会、内容与时代同步)、全面性(涵盖228件法律法规)、系统性(渗透内容统筹兼顾、错落有致、相对全面、各有侧重)的统一。

(三)创新了法制教育的理念、途径、形式、方法,形成了有效载体,使法制教育变得更加自然鲜活,更加富有情趣,更加贴近学生,增强了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了学生的心理认同感。

(四)创造性解决了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的问题,解决了法制教育课时、教材、师资、经费“四落实”的难题,并一举两得地解决了教师普法问题。

(五)对创新德育观念、目标、内容、方法,对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完善课程体系建设,具有积极的启示、借鉴和促进作用。

四、如何用好《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一书?

《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一书是专门为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编写的教师用书,分小学、初中、高中分册,且有配套的《教师法制常识分册》。

前三个分册的核心内容是“各学科渗透点、渗透内容、要求与方法”,详列了中小学12个年级35个学科的730个具体渗透点,每个渗透点均有“学科内容”、“可渗透的法制内容”、“教学要求与方法”、“示例或说明”四个栏目,这是教师实施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的基本依据。

此外,每个学科均配备了一定数量的参考教案。

《教师法制常识分册》为方便教师了解法律法规概貌、查找备课资料和自学而编写,带有一定工具性和资料性。

书末附有法制教育常用网站网址,以方便教师上网之用。

为帮助教师用好此书,充分发挥《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的作用,提出下列建议:

(一)认真研读霍健康厅长所作《序言》,掌握有关政策,明白编写意图,领会精神实质,掌握工作要求。

有人读书不喜欢读序言,这是不对的。

(二)以《教师法制常识分册》为基础,结合其他资料,学习法制知识,作好自身的法制知识储备。

(三)教学中遵循书中提出的基本原则。

“尊重教学、科学导入,分量适中、目标恰当,有机统一、一箭双雕”的渗透原则,是经过反复研究、实验提出来的,应当遵循。

(四)落实好书中提出的渗透内容和渗透目标。

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跨度大(小学一年级到高三)、时间长(12年)、学科多(35个),编写时,坚持了“统筹兼顾、错落有致,相对全面、各有侧重,循序渐进、综合提升”的原则,有一定的系统性、层级性,应当遵循。

如果各科各行其是,工作就会变得混乱。

(五)处理好“有依据”和“用活”的关系。

《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和课标、教材一样,是教育教学的基本依据,大部分内容可以“拿来就用”,但我们更提倡教师在吃透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的用意、原则、要求的基础上,因时、因地、因人不同再加工、再创造,用活该书。

(六)要努力追求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的高境界。

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追求的理想境界应该是:

因势利导、生动活泼,润物无声、潜移默化,学科教学和法制教育相得益彰。

这既是该书的编写理念,也应该是学科教师渗透法制教育应该追求的境界。

教学中,必须坚持法制内容与学生实际、教学实际、社会实际的有机结合,注意渗透的趣味性和感染力,重视学生的参与,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过程体验和法制实践。

五、中小学法制教育有哪些实施途径?

主要有:

学科教学、专题教育、课外活动(包括班团队活动、学生社团活动、节日纪念日宣传教育活动、仪式教育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个别辅导等途径。

学科教学是主要的实施途径。

六、为什么要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

1、是落实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必然要求。

2、是落实《中小学法制教育指导纲要》的具体要求。

3、是教学体现教育性的客观要求。

4、学科中客观存在法制教育内容、法制教育契机和法制教育便利。

5、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具有人力、时间、载体上的优势。

学科教师是学校最大的群体,学科教学占据着最多的时间,学科有教学内容作为依托。

这是其他途径难以比拟的。

6、符合学生的心理活动,方法上具有优势。

由于需要渗透的内容和学科知识紧密关联,借助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内容上比较贴切,形式上比较自然,学生更加认同,更乐于接受。

7、有利于丰富法制教育的内容。

学科知识的丰富性为拓展法制教育创造了有利条件。

由于受时空限制,学校不可能开展太多的法制教育专题活动和课外活动,只能择“重要的”进行,范围受到制约。

而学科凭借自身优势,完全可以把一些平时不好讲或讲不到、学生又应该知道的法制内容,顺势介绍给学生。

第二学时

七、中小学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的内涵是什么?

贵州省教育厅《关于在全省普通中小学实施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工作的通知》(黔教法发〔2011〕152号文件)指出:

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是以中小学各学科的教学内容为依托,充分利用学科中固有的法制内容、教育契机和教学便利,在各学科的教学活动中,有意识、有计划、有机适度地渗透相关法制知识和法治理念的教育,以增强学生法制意识,激发学生法制情感,培养学生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习惯和能力。

恰当地渗透法制教育,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法制素养,还可以增强学科知识与社会、法制三者的联系,促进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理解、掌握和应用。

这也是新课程的要求。

八、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应当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应当遵循的原则是:

尊重教学、科学导入,分量适中、目标恰当,有机统一、一箭双雕。

(一)尊重教学:

即尊重《课标》,尊重教材,尊重教学活动,不破坏教材原意、教材内容,不破坏教学结构和教学程序,不打乱学科教学秩序,不占用过多教学时间。

(二)科学导入:

即在教学过程中,因势利导,科学、巧妙地导入法制内容,使法制内容在教学中顺势而出、合情合理、贴切自然。

(三)分量适中:

即法制教育内容的分量恰到好处,既满足法制教育的需要,又不形成教和学两方面的负担,冲淡教学主题。

(四)目标恰当:

尊重学生的认知能力,尊重学生的生活、社会经验,既满足学生成长和走入社会的基本需要,又不超越学生的接受能力。

(五)有机统一:

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实验、练习、活动、作业、辅导等教学环节中,法制内容和学科内容都要相互融合,有机地统一起来,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不是“掺沙子”、不是人为的简单拼盘。

同时,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提倡通过润物无声的手法,实现潜移默化的效果。

(六)一箭双雕:

既完成法制教育任务、实现法制教育目标,又完成学科教学本身的任务,实现学科教学目标,最终实现学生法制素养和学科素养的双提升。

九、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会不会增加学生负担?

按照《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提出的内容、数量、目标要求渗透,就不会增加学生的负担。

分述如下:

(一)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在分量、难度上有严格界定。

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三,《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在35个学科中共设计了730个渗透点。

12年大致有480个教学周、14000个课时,平均每周只有1.52个渗透点,也就是平均每19节课,法制内容才会在教学中出现一次,频率不高。

从具体到一节课的时间占用来看,最简单的,只要求告知学生法律法规名称,最复杂的,占用时间也一般不会超过5分钟。

《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安排渗透的法制内容,都是普通的法制常识和比较容易理解的法律法规,不会超过学生的认知能力,既有对象上的针对性,又属于普法范畴。

(二)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在方法上有明确的要求。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是《中小学法制教育指导纲要》提出的明确要求。

我们结合《中小学法制教育指导纲要》,提出了科学融入、循循善诱、深入浅出、生动活泼,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实现潜移默化效果的基本方法和要求,并且在《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中作了相应设计。

只要坚持这些原则,学生接受法制教育的过程,就是一个主动、快乐的学习过程,甚至于有时是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即已完成法制教育的任务,既不会增加学生的学业负担,也不会增加学生的心理负担。

 

培训时间:

2012年4月18日

培训学时:

2学时

培训地点:

学校远教室

培训教师:

费明虎

培训过程:

第三学时

十、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会不会伤害学科本身?

不会。

这得从渗透原则说起。

第一,“尊重教学”是渗透法制教育的前提。

教学中不能因为法制内容的渗透,破坏教材原意、教材内容、教学程序、教学结构,打乱学科教学秩序,更不能冲淡教学主题,喧宾夺主。

第二,“分量适中、目标恰当”的意思是既有渗透,又在量、度、时间上有严格的界定,不能把教学课上成法制课。

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不但不会伤害学科本身,有时还能促进学科教学,或增强教学的趣味性,或促进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理解,或促进学科知识与社会、自然的联系。

十一、理科渗透法制教育,优势在哪里?

要注意些什么?

(一)法律法规中,涉及自然科学知识、体现自然之道的越来越多。

如有关环保、生态、卫生、计生、健康、建筑、测绘、统计、能源、资源、水利、交通安全、农林牧渔等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其相当多的条款,都是以自然科学规律为依据的,既是对自然之道的尊重,也体现了法律法规力图通过调整社会关系和人们的行为,维护自然法则、实现社会与自然和谐的立法意图。

如《婚姻法》禁止近亲结婚,依据的是生物学原理;矿井禁止瓦斯超标,依据的是化学原理;交通安全法禁止超速、超载,依据的是物理学原理,等等。

这不但为理科渗透法制教育创造了契机,而且能让法制渗透更加顺理成章、自然贴切、富有趣味。

如交给文科来完成,显然没有理科自然、便利。

(二)要发挥理科以理明法的优势。

一个掌握惯性、加速度等物理知识的人,开车时较少出现超速、追尾、强行超车、弯道不减速的情况;一个深知甲醇毒性的人,一般不会去用工业酒精勾兑假酒。

有时,“法盲”只因是“科盲”。

(三)要发挥理科过程体验、情感体验机会较多的优势。

一个亲自做过爆鸣气爆炸实验的学生,由于有亲身体验,对加油站、矿井“严禁烟火”,认同感会更强,行为也会更加自觉。

十二、政治思想品德学科如何协调与渗透法制教育的关系?

(一)中小学政治思想品德类课程本身已经包含有法制、法律知识,首先必须保证教好、学好这一部分内容,实现课程固有目标。

(二)中小学政治思想品德类课程的其他内容,富含大量的法制教育因素,有契机、有条件就应该积极渗透法制教育。

渗透时仍然要遵循“尊重教学、科学导入,分量适中、目标恰当,有机统一、一箭双雕”的原则。

十三、如何在学科教学中,发现和创设法制教育渗透点?

第一,教师要具备一定的法制知识,了解法律法规,否则就可能对存在的契机“视而不见”。

例如,如果教师本身不知道《计量法》,尽管教材中出现了诸如秦统一度量衡、测量、杠杆、公平秤、重量与质量等内容时,教师也不可能将其与《计量法》挂上钩。

第二,要善于研究教学活动,在相应的教学内容、环节、形式中去发现契机。

课标教材中大量存在法制教育契机。

除课堂教学外,实验、练习、作业等教学形式和环节中也大量存在法制教育契机。

例如一些教师借“抄袭作业”话题,渗透了《著作权法》的有关内容,严肃中有几分诙谐,关爱中有几分责备,不但有思想深度,学生也容易接受。

第三,要关注社会与生活。

新课程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比较紧密,学生也比较关心社会热点问题。

当教学内容涉及到社会、生活中的现实问题特别是热点问题时,就为法制教育埋下了伏笔,此时借机渗透相关法制内容,既显得自然,学生的兴趣也比较浓厚。

第四,要善于创设话题。

如讲授杠杆原理时,创设“掌握了杠杆原理,同学们能否造一批杆秤卖给商贩?

”的话题,就能够自然导入计量器具生产许可的法律规定。

教学内容中存在的法制教育契机,要注意取舍。

有人提出,朱自清《背影》中的“父亲”过铁道,违反了铁路法。

问题可以讨论,但此处渗透铁路法,似有破坏课文意境之嫌,有违文章原意。

简言之,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背后,蕴藏着学识和智慧。

法制教育的契机,既靠寻找,又靠创设。

教学内容中存在法制教育因素,但有的可以“拿来就用”,有的却要靠“借题发挥”,同时,既要善于发现,又要有所取舍。

我们鼓励和提倡教师在教学中寻找、创设渗透点,但真正使用时,一定要深思熟虑。

十四、如何选择渗透内容?

如何控制渗透的深度和广度?

渗透内容的选择,受教材、教学形式、教学环节、学生认知能力、教学条件等方面的制约,还应综合考虑社会关联度、教学便捷性及法制内容的可选择余地等因素。

要尊重教材、教学形式、教学环节的固有特性。

如讲选自《水浒传》的课文时,由于其中充满打家劫舍、杀人放火的情节,有的教师只看表面,不重本质,脱离当时的社会制度、违背教材原意去和《刑法》简单挂钩,牵强附会,效果适得其反。

如抓住当时的社会制度这一本质,认识官逼民反、以强凌弱的社会现实,选择渗透《宪法》第二条、第三十三条等内容,既可深化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可使学生感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先进性和实在意义,增强学生对《宪法》的感情,教学也相对更便捷。

从课程的角度讲,选择渗透内容时,一定要“因课制宜”。

宪法: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第三十三条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要尊重学生的认知能力。

如有教师试图在小学、初中有关“尊重科学,反对迷信”的教学中去讨论宗教和迷信的区别与联系问题,扯远了不说,这明显超出了学生的认识水平。

要考虑社会关联度。

有的法律法规离学生的生活较远,有的法学知识过于专业、生僻,其社会关联度不是很高。

应优先选择那些学生成长和走入社会所必需、社会关联度相对较高的法律法规和法学知识。

同时,注意地域性:

地处海滨,可以多渗透一些与海洋有关的法律;身在矿区,可以多渗透一些与矿产资源、矿山安全有关的法律。

在教学内容允许的情况下,还应适当渗透一些地方性法规,实现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服从于教学任务和教学时间。

法制教育不能影响学科教学任务的完成,不能突破教学时间限制。

渗透的法制内容难度、数量必须适度。

如果难度过大,或占用时间较多,宁可放弃。

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会发现,有的法制内容渗透,或从案例入手会很生动,或以讨论形式引入课堂气氛会更活跃,但时间却不允许,此时在方法技巧上就要多斟酌,不能两全时,应压缩或放弃法制内容。

要考虑法制内容自身的可选择性。

有的渗透点,既可渗透甲法,也可渗透乙法。

为了方便备教,《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均一一列出,但并不是要求面面俱到。

渗透法律法规时,有的宜具体到某一法条或某一句话,有的宜宏观把握。

还有,必须法制知识传授、法制思想建立、法制情感培养、法制行为养成兼顾。

有时,因受教学时间、条件的限制,传授法制知识变得困难,但一句话可能就会让学生产生相应的法制情感。

此时,教师要做的,不是放弃渗透,而是选择内容。

需要说明的是,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有既定的目标任务,“选择”、“控制”并不意味可以随意放弃和降格,使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变得可有可无、随心所欲。

至少,《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要求的任务,应当完成。

十五、如何控制渗透时间?

此问题的提出,既很实际,又不太好讨论。

因为,客观上要利用一定的时间来渗透法制内容,所以说提得很实际。

但是,如果从“渗透”二字来理解,学科内容和法制内容是交织在一起的有机统一体(所以也有人称为“融入”),不是“插播广告”,所以,又很难讨论哪些时间属于学科教学,哪些时间属于法制教育。

作几点说明:

(一)要正确理解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在方法、策略上的要求,强调学科教学和法制教育的统一。

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是“借船过河”,靠“搭顺风车”而实现目标,应当努力追求顺势而出、不露痕迹、见好就收的教学境界,不要为了渗透而渗透。

否则,既有违“渗透”二字的本义,又可能真正在时间上发生矛盾。

(二)教学中必须坚持以学科教学为主,法制渗透为辅的原则,首先在法制教育的分量、难度、要求上恰当定位,避免花费过多的时间于法制渗透。

(三)不能人为造成法制教育和学科教学“抢”时间的局面。

渗透法制教育的时间靠“挤”而不是靠“抢”。

所谓“挤”,即通过精心备课、改进教学方法和技巧、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等措施,减少时间浪费,提高课堂教学时间利用率。

(四)客观地说,平均每19节课才渗透一次法制内容,每次用三、五几分钟来渗透法制教育,是完全不成问题的。

担心法制教育“抢”学科教学的时间,没有必要。

至于教学中不科学安排时间,信马由缰,随心所欲,甚至喧宾夺主,本末倒置,那是另一回事。

第四学时

十六、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的实施主体是谁?

实施主体是全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和科任教师。

其中,教育行政部门是实施管理主体,学校是实施责任主体,学科教师是实施操作主体。

十七、教育行政部门对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工作有何要求?

贵州省教育厅《关于在全省普通中小学实施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工作的通知》(黔教法发〔2011〕152号文件)的要求是:

(一)将实施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纳入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扎实推进,借此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创新德育方式,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努力形成我省实施素质教育的特色。

(二)将实施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纳入“十二五”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计划,在各级继续教育中安排相应的内容、课时和考核。

凡考核不合格的,不得颁发继续教育证书。

(三)将实施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纳入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的年度考核、学校对教师的年度绩效考核,按有关规定兑现奖惩。

(四)各地要注意抓好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示范学校建设,加强指导,总结经验,以点带面,推动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工作规范、有效、全面开展。

(五)在认真实施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的同时,要进一步完善中小学法制副校长制度,充分发挥法制副校长的作用;进一步采取专题法制教育、课外活动、个别辅导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努力形成学校多角度、宽领域、复合式的法制教育格局。

同时,积极探索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法制教育格局。

(六)建立督促检查和激励机制。

各地各学校要按本通知要求,建立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对下级教育行政部门的督促检查机制、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的督促检查机制、学校对教师的督促检查机制;建立激励机制,对实施工作开展得好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

我们也正在积极研究学生学业考试、考查中,体现法制内容的可能性,并将配套开展优质课(教案)竞赛、论文评比、教学经验交流活动、学生征文活动等配套活动,促进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工作的深入、有效、持续开展。

希望广大教师,事做有心人,行做先锋者,积极创先争优。

十八、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工作,对教师有什么要求?

第一,教师要提高思想认识。

法制教育是教师的法定责任,是素质教育、德育为先的具体要求,是教学教育性原则的具体贯彻,它使“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现有了更具体的依托。

第二,教师要增强紧迫感。

学生违法犯罪及受害案件不断发生,一些家长、教育工作者用“提心吊胆”、“心惊肉跳”来形容自己的担心和恐慌;一些学生人生观、人生观、价值观、是非观、荣辱观扭曲,大家忧心忡忡。

必须增强紧迫感,各方面、各途径配合,主动出击,加强学生法制教育。

贵州3400余万人口,学校师生差不多占四分之一,涉及千家万户,这部分人的法制素养提不高,给百姓生活、社会稳定、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将带来什么后果,是不言而喻的。

第三,教师要形成教学渗透法制教育的习惯。

要增强责任心,增强主动性,把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工作,变成自觉的教学行动和自然的教学习惯。

第四,要提高自身的法制素养。

要多学习法制知识,解决好“一桶水”和“一碗水”的关系;要为人师表,做遵纪守法的楷模,不但用知识,更要用行动感化学生。

第五,要精心备教。

要舍得花时间、精力,精心准备拟渗透的法制内容,认真研究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的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时间利用率,增强教学吸引力和感染力,通过有效教学真正实现学生学科素养和法制素养的双提升。

第六,要主动探索创新。

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是一项新要求、新任务,还有许多需要探讨的问题,教师要在遵循教育教学客观规律的前提下,积极探索创新。

我们将以《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的出版、使用为契机,在教师中建立相应的作者群、科研群、教学示范群,欢迎大家积极参与,共同探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