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综合练习.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878456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50 大小:132.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3综合练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13综合练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13综合练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13综合练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13综合练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13综合练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0页
13综合练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0页
13综合练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0页
13综合练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0页
13综合练习.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0页
13综合练习.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0页
13综合练习.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0页
13综合练习.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0页
13综合练习.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0页
13综合练习.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0页
13综合练习.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0页
13综合练习.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0页
13综合练习.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0页
13综合练习.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0页
13综合练习.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0页
亲,该文档总共5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3综合练习.docx

《13综合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3综合练习.docx(5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13综合练习.docx

13综合练习

综合练习

一、填空题

 1.思维内容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方式,叫思维的。

 2.在“[p()q]→q”的空括号中,填入逻辑常项符号可构成有效的推理式。

 3.在命题“鲁迅是伟大的文学家和伟大的革命家”中,“伟大的文学家”与“伟大的革命家”在外延上具有关系;“鲁迅”与“伟大的革命家”在外延上具有关系。

 4.“肥料分为化肥、绿肥、粪肥、氮肥、钾肥”作为划分,犯了的逻辑错误。

 5.属概念与种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之间的反变关系,是对概念进行的逻辑依据。

 6.在概念外延间的“真包含”、“交叉”、“全异”关系中,属于传递性的关系是,属于反对称关系的是关系。

 7.若命题(p∧q)→r的取值为假,则命题p∧q∧r的取值为。

 8.设p为“小孙是工人”,q为“小金是工人”,则与“如果小孙是工人,那么小金不是工人”相等值的选言命题的逻辑形式是。

 9.一个直言命题的主词不周延,则该命题是命题;一个直言命题的谓词周延,则该命题是命题。

 10.由两个相互矛盾的命题中的一个假,推出另一个命题为真,是依据。

 11.与“如果某个推理是三段论,那么这个推理是演绎推理”相等值的选言命题是。

 12.规范命题“Op”与“Pp”之间的关系是关系。

 13.推理“第一小组由张红、李杰和王东三人组成,张红是共青团员,李杰是共青团员,王东也是共青团员,所以,第一小组的成员都是共青团员”是推理。

 14.若一类比推理的前提均真,则其结论的真假情况是。

 15.已知一有效第四格三段论的结论为E命题,则这一三段论的式是式。

 16.为确保运用推理获得真实结论,必须满足两条:

一是;二是。

 17.三段论推理中出现的“四项错误”,直接违反了律的要求。

 18.归谬法主要运用的推理形式是。

 19.在提出假说的过程中,主要应用推理和推理。

 20.省略三段论“有些人是人民警察,所以有些人应该遵守《人民警察法》”的中词是。

 21.“某卷烟厂质量检验员对甲班工人生产的全部产品抽样检查了十个样本,经化验,质量都合格,因此确定甲班工人生产的纸烟全部合格。

”这段话运用的是归纳推理。

 22.从直接论证和间接论证的角度看,“我主张改革,因为不改革就没有出路(而中国不能没有出路)”这个论证属于论证中的法。

 23.反证法是先论证与原论题相矛盾的论题为假,然后根据确定原论题为真的间接论证。

 24.论证的规则“论题应当保持同一”是逻辑基本规律要求的体现。

 25.“我跑遍了北京所有的书店都没有买到这本书,最后在西单旧书店才买到”,这句话违反了律。

 26.根据普通逻辑基本规律中的律,若“甲是党员而不是教师”为假,则充分条件假言命题为真。

填空题参考答案

1.形式结构

2.∧

3.交叉,真包含于

4.子项相容

5.限制和概括

6.交叉、全异,真包含

7.假

8.p∨q

9.全称,否定

10.排中律

11.或者某个推理不是三段论,或者这个推理是演绎推理

12.差等

13.完全归纳推理

14.可靠的

15.AEE

16.前提真实,推理形式正确

17.同一

18.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否定后件式

19.类比,归纳

20.所有人民警察应该遵守《人民警察法》

21.概率

22.间接,反证

23.排中律

24.同一律

25.矛盾

26.排中律,如果甲是党员,则甲是教师

二、单项选择题

(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中的括号内。

1.如果两个直言命题的变项完全相同,而常项完全不同,则这两个直言命题()。

 A.可同真,可同假B.可同真,不同假 C.不同真,可同假D.不同真,不同假

2.思维的逻辑形式之间的区别,取决于()

 A.思维的内容B.语言表达形式 C.逻辑常项D.逻辑变项

3.在直言命题的对当关系中,如两个命题是相互矛盾的,那么它们()

 A.常项和变项都相同B.常项相同,变项不同 

C.常项和变项都不同D.常项不同,变项相同

4.若A蕴涵B,则下列断定中违反逻辑基本规律要求的是()

 A.A真且B真B.A真但B假 C.A假但B真D.A假且B假

5.若A是划分的母项,则根据划分规则,A不可以是()。

 A.单独概念B.普遍概念C.正概念D.负概念

6.如果A是一个正概念,B是一个负概念,则A与B的外延关系()。

 A.必定是矛盾关系B.必定不是矛盾关系 

C.可能不是矛盾关系D.不可能是矛盾关系

7.“犯罪分为故意犯罪、过失犯罪和共同犯罪”这一划分犯了()的错误。

A.多出子项B.划分不全C.子项交叉D.同语反复

8.下列公式中,恰当地表达了A与E的真假关系的是()

 A.A∨EB.AEC.A∨ED.AE

9.“命题p与命题q是矛盾的”这一命题属()命题。

 A.直言B.关系C.联言D.负

10.pq与pq具有()关系。

 A.等值B.可同真不可同假 C.矛盾D.不可同真可同假

11.“中国人是勤劳勇敢的”这个直言命题是()命题。

 A.全称肯定B.特称肯定 C.单称肯定D.或全称肯定或特称肯定

12.“王勇是学法律的”与“王勇不是学法律的”之间的关系是()。

 A.反对关系B.下反对关系 C.差等关系D.矛盾关系

13.“北京在上海的北面”和“北京和上海都是大城市”这两个命题()。

A.两个都是关系命题B.两个都是直言命题

C.前者是关系命题,后者是联言命题 D.前者是联言命题,后者是关系命题

14.下列关系中正确的是()。

 A.贾宝玉爱林黛玉,所以林黛玉爱贾宝玉

 B.张三热心帮助李四,李四热心帮助王五,所以张三也热心帮助王五

 C.甲概念真包含乙概念,乙概念一定不真包含甲概念

 D.甲命题蕴涵乙命题,所以乙命题一定不蕴涵甲命题

15.科学家发现,太阳黑子大量出现的年份,长江流域的雨量就多;太阳黑子出现不多的年份。

长江流域的雨量就不多;太阳黑子很少出现的年份,长江流域的雨量就很少。

据此,科学家认为,太阳黑子出现的多少同长江流域的雨量之间有因果联系。

在此,科学家运用的是探求因果联系的()。

 A.求同法B.求异法C.共变法D.剩余法

16.若p∧q与pq均假,则()为真。

A.p∧qB.p∧qC.p∧qD.p∧q

17.“有的哺乳动物是有尾巴的,因为老虎是有尾巴的”是一个有效的省略三段论,其省略的命题可以是()。

 A.有的哺乳动物不是老虎B.有的有尾巴的是哺乳动物

 C.有的哺乳动物没有尾巴D.所有老虎都是哺乳动物

18.如果一个论证用假说作论据,那么该论证所犯的逻辑错误是()

 A.论据虚假B.预期理由C.循环论证D.推不出

19.求同求异并用法的特点是()

 A.先求同后求异B.先求异后求同

 C.两次求同,一次求异D.两次求异,一次求同

20.如果把“欲寄君衣君不还,不寄君衣君又寒,寄与不寄间,妾身千万难。

”看作一个二难推理,那么,它表述的二难推理的形式是()。

 A.简单构成式B.复杂构成式 C.简单破坏式D.复杂破坏式

21.南极的企鹅是“滑雪健将”,每小时能滑雪30公里。

人们观察企鹅滑雪时肚皮贴在雪面上,雪面承受全身重量,双脚作“滑雪杖”蹬动。

人们由此设计了“极地汽车”,车身贴在雪面上,两边的“轮勺”作“滑雪杖”,这样,极地越野车试制成功了,时速可达50公里,比企鹅还快。

这一陈述包含了()推理。

 A.演绎B.归纳C.类比D.模态

22.在不完全归纳推理中,结论的知识()前提的知识范围。

 A.少于B.等于C.超出D.有时等于有时超出

23.“在若干要求离婚的案件中,情况各不相同,但双方感情破裂是相同的。

可见,双方感情破裂是要求离婚的重要原因。

”上述结论是用()得出的。

 A.求同法B.求异法C.共变法D.剩余法

24.“I与O至少一真。

因为若A命题真,则I命题真;若A命题假,则O命题真;或A命题真或A命题假”这个论证()。

A.正确B.偷换论题C.论据虚假D.犯“推不出”的错误

25.先论证与被反驳的论题相矛盾或相反对的命题为真,然后根据()就可以确定被反驳的论题为假。

A.同一律B.矛盾律C.排中律D.充足理由律

26.如果同时肯定p∨q和p∧q则()的逻辑要求。

A.违反同一律B.违反矛盾律C.违反排中律D.不违反普通逻辑基本规律

单项选择题参考答案

1.D  2.C  3.C  4.B  5.A  6.A  7.C  8.D9.B  10.A  

11.A 12.D  13.C  14.C  15.C  16.D17.D  18.B  19.C  20.B  

21.C  22.C  23.A  24.A25.B  26.D

三、双项选择题

(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两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中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漏选均不得分。

1.“划分按层次可以分为一次划分和连续划分,任何划分都包含母项,子项和根据三部分。

”这一议论是()、()来说“划分”这一概念的。

 A.仅从内涵B.先从内涵,后从外延C.仅从外延

 D.先从外延,后从内涵E.并非都从内涵

2.若有S是P并且有S不是P,那么,S与P的外延关系或者是()关系或者是()关系。

 A.全同B.真包含C.真包含于 D.交叉E.全异

3.在“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这一命题中,主词与谓词都是()概念和()概念。

 A.单独B.普遍C.集合 D.正E.负

4.下面这些概念的外延关系中,具有非传递性质的是()()。

 A.同一关系B.真包含关系C.真包含于关系 D.交叉关系E.全异关系

5.下列限制不当的是()()。

 A.电视机显象管B.电视机彩色电视机 C.真理正确的真理

D.科学自然科学物理学 E.学生大学生?

女大学生

6.下列依据属种关系概念间内涵与外延反变关系来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是()

 A.定义B.划分C.分类D.限制E.概括

7.下列概念中,属于负概念的有()()。

 A.城镇户口B.无线电器材C.虚伪 D.非洲E.无条件反射

8.充分条件假言命题的真假情况属于()()。

 A.前件真后件真,前件假后件真假不定

 B.前件假后件必假,前件真后件真假不定

 C.后件真前件必真,后件假前件真假不定

 D.后件假前件必假,后件真前件真假不定

 E.前件真后件真,前件假后件必假

9.“张明认识李红”中的“认识”是()()。

 A.对称关系B.非对称关系C.传递关系 D.非传递关系E.反对称关系

10.一有效推理的前提之一是p,结论是q,它的另一前提可以是()或()。

 A.p←qB.q→pC.p∨q D.pqE.p∨q         

11.在下列三段论推理式中,违犯三段论规则,推理错误的是()()。

 A.MIP,SAM∴SIPB.PAM,SAM∴SAP C.MEP,MAS∴SOP

D.PIM,MAS∴SIP E.MAP,SAM∴SAP

12.若一推理的前提与结论之间具有()关系或()关系,则此推理形式有效。

 A.矛盾B.等值C.下反对 D.蕴涵E.反对

13.一有效三段论的小前提为E命题,则大前提可以是()与()。

 A.凡M是PB.没有P是MC.没有P不是M D.凡P是ME.有M不是P

14.在“穆勒五法”中,除被研究对象外,其他情况完全相同的探求因果联系的逻辑方法是()()。

 A.求同法B.求异法C.求同求异并用法 D.共变法E.剩余法

15.“归纳推理”这个概念可限制为()或()。

 A.或然性推理B.直接推理C.简单枚举法D.不完全归纳推理E.间接推理

16.一个演绎推理,如果推理无效,则()()。

 A.推理形式错误B.结论肯定虚假C.结论可能虚假 

D.前提不真实E.可能符合推理规则

17.在论证和反驳过程中,运用充分条件假言推理否定后件式的有()和()。

 A.归纳论证B.选言证法C.反证法 D.直接论证E.归谬法

18.光是有质量的。

因为光对它射到的物质产生了压力,而如果光没有质量,就不会产生这种压力。

这段论证用的是()

 A.演绎论证B.归纳论证C.直接论证 D.反证法E.选言论证

19.类比推理是()()的推理。

 A.前提不蕴涵结论B.由个别到一般C.由一般到个别

 D.由个别到个别或是由一般到一般E.前提与结论有必然联系

20.下列违反普通逻辑基本规律的断定是()()。

 A.SAP∧SOPB.SOP∧SEPC.SAP∧SOP D.SIP∧SOPE.SAP∧SOP

21.在下列各种错误中,违反同一律要求的是()()。

 A.论据虚假B.预期理由C.证明过多 D.偷换概念E.轻率概括 

双项选择题参考答案

1.C、E  2.B、D 3.A、D 4.D、E 5.A、C  6.D、E  7.B、E

8.A、D  9.B、D  10.C、D  11.A、B  12.B、D  13.C、D 

14.B、C 15.C、D  16.A、D  17.C、E  18.A、D  19.A、D  

20.A、E  21.C、D

四、多项选择题

(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两至五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中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漏选均不得分。

1.下列对概念的限制与概括不正确的是()

A.“形式正确的推理”概括为“有效推理”

B.“假言命题”限制为“前件”

C.“被定义项”概括为“定义的组成部分”

D.“间接推理”限制为“三段论”

E.“模态命题”概括为“简单命题”

2.下列关系中,既是对称的,又是传递的关系是()

A.概念间的全同关系B.概念间的真包含关系C.命题间的等值关系

D.命题间的矛盾关系E.命题间的反对关系

3.“既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这是不行的,与其等值的命题是()

A.既要马儿跑,又要马儿吃草B.或者马儿不能跑,或者马儿要吃草

C.如果马儿不能跑,那么马儿不吃草D.如果要想马儿跑,就要马儿吃饱草

E.并非“既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

4.当命题()取值为真时,命题“班上同学都是团员”取值为假。

A.并非班上同学都不是团员B.班上有的同学不是团员C.班上同学不都是团员

D.班上同学都不是团员E.并非班上有的同学是团员

5.归纳推理是()的推理。

A.前提不蕴涵结论 B.前提有的蕴涵,有的不蕴涵结论

C.个别到一般D.有的为必然性,有的为或然性E.或然性

6.下列各组推理形式中有效式是()

 A.(pq)∧p→qB.(pq)∧p→q C.(pq)∧q→p

D.(pq)∧q→p E.(pq)(p∧q)∨(p∧q)

7.下列推理中,有效的形式有()

 A.(p←q)∧p→q  B.(p←q)∧q→p C.(p→q)∧p→q     

D.(p→q)∧q→p E.(p←q)∧q→p

8.以“所有A是B”和“所有C不是B”为前提进行三段论推理,能必然推出()

 A.所有A不是CB.所有C不是AC.有的C不是A

 D.有的A不是CE.有的A是C

9.以PEM为一前提,增补()为另一前提,可必然推出SIP。

 A.SAMB.SOMC.SIM D.SEME.MAS

10.从“只有你承认错误,我才原谅你”出发,必然推出()

 A.如果你承认错误,那么我原谅你 B.如果要我原谅你,那么你承认错误

 C.如果你不承认错误,那么我不会原谅你 D.如果我不原谅你,那么你不承认错误

 E.或者你承认错误,或者我不原谅你

11.以“参加这次冬泳的都是退休工人”为前提,可必然推出的结论是()

 A.退休工人都参加这次冬泳 B.参加这次冬泳的不是没有退休的工人

 C.有些退休工人参加这次冬泳 D.并非有些退休工人没有参加这次冬泳

 E.并非参加这次冬泳的都不是退休工人

12.论证违反了关于论据的规则,可能会犯的错误有

 A.转移论题B.论据虚假C.证明过多 D.循环论证E.预期理由

13.归谬法与反证法的主要区别是()

 A.前者用于反驳,后者用于论证 B.前者不需设反论题,后者需设反论题

 C.前者需设反论题,后者不需设反论题 D.前者需用排中律,后者不需用排中律

 E.前者不需用排中律,后者需用排中律

14.下列命题形式中,违反逻辑基本规律的是()

 A.(p∧q)∧(p∨q)B.(p∧q)∧(p∧q) C.(p∨q)∧(p∨q)

D.(p∧q)∧(p→q)E.(p∧q)∧(p→q)

多项选择题参考答案

1.A、B、C、E  2.A、C、E  3.B、D、E  4.B、C、D、E 5.A、C、E

6.A、B、C、E  7.C、D、E  8.A、B、C、D  9.A、C、E  

10.B、C、D、E  11.B、C、D、E 12.B、C、E  13.A、B、E 

14.A、B、D 

五、图解题

1.已知:

有a是b,有b是a,也有a不是b,有b不是a;所有的a都不是c;所有的c都不是b。

据此,用欧拉图表示a、b、c的外延关系。

2.已知:

SAP为真而PAS为假。

根据已知条件:

(1)用欧拉图表示S与P的外延关系。

(2)指出S与P这两个概念哪一个内涵较多。

3.试用文恩图解法证明三段论第一格的AEE式是无效式。

4.试借助于文恩图说明PEM和SIM为大前提进行三段论推理,能否有效地推出结论?

如能,结论是什么?

5.画出下列概念间的外延关系:

 

(1)三段论

(2)直接推理(3)类比推理(4)演绎推理

6.设SEP真,用欧拉图表示S、P、的各种外延关系。

7.将下列标有横线的概念间的外延关系表示在一个欧拉图示中:

 中国A.在亚洲B.,是亚洲国家C.,也是发展中国家D.。

8.一个主项与谓项均不周延的直言命题为真,请用欧拉图表示其主项(S)与谓项(P)可能具有的各种外延关系

9.已知P与M不相容,凡M是S且有S不是M。

用欧拉图表示S与P可能具有的关系。

10.设S与P交叉并且MAP真,试用欧拉图表示S与M的各种可能的外延关系。

图解题参考答案

1.

(1)a与b

(2)a与c

 

 

(3)b与c

 

(4)a、b、c

2.

3.所有的M都是P,所有的S都不是M,所以,所有的S都不是P。

翻译为:

MP=

SM=

∴SP=

画图为:

 

 

检验为:

S和P公共区域并不是都有阴影,既存在着是S又是P和是S而不是P两种情况,由此我们可以断定,MP=和SM=不能蕴涵结论SP=,该三段论为无效式。

4.

从文恩图可见,可以推出有S不是P,即SOP。

 

5.各概念可以分别符号化为:

(1)A;

(2)B;(3)C;(4)D

 其关系可以用欧拉图表示为:

 

 

6.

7. 

      

8.

        

9.

 

10.

 

六、表解题

1.用真值表判定下列推理是否有效式:

(p→q)∧(q→r)→(r→p)

2.试用真值表解答:

当p→q和q仅有一真时,pq和p∧q各取何值。

3.根据下列条件,列出真值表,并据表回答甲、乙、丙三人的名次。

甲、乙、丙三人争夺象棋比赛前三名。

小林预测“只有甲第一,丙才第二”;小刘预测“丙不是第二”。

事实证明两人中有且只有一人预测为真。

4.列出A、B两命题的真值表,并回答当A、B恰有一个为假时,某公司是否录用小黄?

是否录用小林?

A:

如果某公司录用小黄,那么就不录用小林。

B:

某公司没有录用小黄。

用p表示“某公司录用了小黄”,用q表示“某公司录用了小林”。

5.列出真值表回答:

在什么情况下,丁的话能成立?

甲:

李平是大学生或者孙兵是大学生。

乙:

如果李平不是大学生,那么孙兵也不是大学生。

丙:

如果李平是大学生,那么孙兵不是大学生。

丁:

甲、乙、丙的话都对。

(设p为“李平是大学生”,q为“孙兵是大学生”。

表解题参考答案

1.

p

q

r

p

r

rp

pq

qr

(pq)(qr)

(pq)(qr)(rp)

1

1

1

0

0

1

1

1

1

1

1

1

0

0

1

0

1

0

0

1

1

0

1

0

0

1

0

1

0

1

1

0

0

0

1

0

0

1

0

1

0

1

1

1

0

1

1

1

0

1

0

1

0

1

1

1

1

0

0

1

0

0

1

1

0

1

1

1

1

1

0

0

0

1

1

1

1

1

1

1

由表上可以看出,最后一列皆为真,这说明,与此对应的推理形式当前提为真实时,结论皆真,即由真的前提推不出假结论,推理有效。

2.

p

q

p

q

pq

pq

pq

1

1

0

0

1

0

1

1

0

0

1

0

1

0

0

1

1

0

1

1

0

0

0

1

1

1

0

0

由表(第四行)可以看出,当pq和q只有一真时,pq和pq皆为假。

3.令p表示“甲第一”,q表示“丙才第二”;则小林的预测可表达为pq,小刘预测为q。

p

q

q

pq

1

1

0

1

1

0

1

1

0

1

0

0

0

0

1

1

由表上可以看出,当p、q均真时,pq和q有且只有一真,因此,甲第一,丙第二,乙第三。

4.A、B可以符号化为:

A:

pq;B:

p。

p

q

p

q

pq

1

1

0

0

0

1

0

0

1

1

0

1

1

0

1

0

0

1

1

1

5.

(1)甲、乙、丙三人的话可以符号化为:

甲:

pq;乙:

pq;丙:

pq。

(2)列表如下

p

q

p

q

pq

pq

pq

1

1

0

0

1

1

0

1

0

0

1

1

1

1

0

1

1

0

1

0

1

0

0

1

1

0

1

1

(3)由表(第二行)可见,当p真q假时,即李平是大学生而孙兵不是大学生时,丁的话成立。

七、分析题

1.试分析下列三组概念能否运用二分法得到,为什么?

 

(1)对称关系与非对称关系;

 

(2)直言命题与关系命题;

 (3)模态命题与非模态命题。

2.试分析说明“甲班学生”在下列语句中,哪些表示集合概念,哪些不表示集合概念。

 A:

甲班学生是从华东六省来的。

 B:

小刘是甲班学生。

C:

甲班学生都应当努力学习。

3.已知“或者B真包含于C,或者C真包含于A”与“C与A交叉”均真,能否断定“A不真包含于B”亦真。

4.下列各组概念中,哪些不具有属种关系?

为什么?

 

(1)逻辑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