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化史教案.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587934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 页数:83 大小:324.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世界文化史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3页
世界文化史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3页
世界文化史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3页
世界文化史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3页
世界文化史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3页
世界文化史教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83页
世界文化史教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83页
世界文化史教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83页
世界文化史教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83页
世界文化史教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83页
世界文化史教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83页
世界文化史教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83页
世界文化史教案.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83页
世界文化史教案.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83页
世界文化史教案.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83页
世界文化史教案.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83页
世界文化史教案.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83页
世界文化史教案.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83页
世界文化史教案.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83页
世界文化史教案.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83页
亲,该文档总共8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世界文化史教案.doc

《世界文化史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世界文化史教案.doc(8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世界文化史教案.doc

世界文化史教案

导论

导言

【教学目的】了解“文化”的含义,掌握“世界文化”的多元一体性。

【教学重点】“文化是什么?

”,何谓“世界文化”的多元一体性?

【教学时数】2

【教学步骤和教学内容】

Thischapterdiscussesthenotionofculture,introducingitssignificationdefinedbydifferentscholars.Fromthesewecanseethatstudyingculturehasbeenahotspot.Moreover,wemustknowthatthecultureisfullofexcessiveelements.Atthesametime,itisalsoincorporate.Therearesomewordsreferringtoculturethathelpyouunderstandthissubject.

Termsreferringtothesubject:

culturecivilizationcivilizeduncivilizedinbeing(otherwordsyoumayconsultwillpresentinfollowingtext)

一、“文化”的概念

1、语源学方面(etymologist)的探讨:

在中国古代典籍中,就已经出现了“文化”一词。

如汉代刘向的《说苑·指武》篇:

“凡武之与,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

”其意思是“文治教化”。

在西方,现代英语中的文化(culture)的来源如下:

MiddleEnglish[cultivation]中古英语[培育]——fromOldFrench源自古法语——fromLatincultura源自拉丁语cultura——fromcultus,pastparticipleofcolere源自cultus,colere的过去分词colo。

其含义为“耕耘、耕种”。

在古代阿拉伯语中,文化一词为‘umrãn,这个名词源于动词词根‘-m-r。

现代汉语中的“文化”一词则来源于日语,即日本人借用古汉语词汇对英语culture的“意译”而来的。

2、人类学家(anthropologist)、哲学家(philosopher)、历史学家(historian)等近现代中西学者对“文化”的界定。

3、“文明”与“文化”的区别与联系:

在古代中国的典籍中,“文明”要比“文化”出现的更早。

在《易经》中就有“天下文明”,“文明以止,人文也”之谓。

英语中的civilization一词语源学词根是拉丁语的civitas(公民的,有组织的),主要指社会生活的规则和公民的道德,后来,随着城市的发展,文明又与城市生活联系起来,说明一种新的伦理关系,后来则引申为一种风尚、生活方式与一种文化进步的观念。

“文明”与“文化”原来是同一性的概念,它们的内容有诸多相同之处,以致于早期的学者把两者常常混用。

西方学者有关这两个概念的讨论主要如下几种观点:

其一,“文化”与“文明”的本质(inbeing)是相同的,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其代表人物是泰勒(EB.Tylor)。

当代著名的人类学家克鲁伯也持此种见解。

其二,“文明”应隶属于“文化”的概念。

此种观点认为,文明是一种特定的文化形式,或文化发展的某一特殊阶段。

其代表人物是著名文化学家巴格比,人类学家比尔斯和霍杰。

我国学者司马云杰也持此种观点。

其三,“文明”是“文化”的浅化。

即认为文化是深奥的,而文明是浅薄的;文化是精神,而文明为物质。

此种观点也导源于德国。

其四,“文明”是“文化”的深化。

这种观点也认为文明与文化内容有别,但文明却是文化的深化,而不是浅化。

后来,对文明的研究还加上了价值判断的内容。

文明与“开化”(civilized)和“未开化”(uncivilized)相关,并朝着两个方向发展:

文明是文化的最高形式(thehighestformofculture);文明是文化的外表(即物质)形式(参见其三)。

对于两者的关系,应结合历史的发展来考虑,又要结合其内涵来考虑。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人类文化要早于人类文明,而人类文明只不过是人类文化发展的一个结果。

从其内涵来看,人类文化只是人类文明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因为文明等同于人类社会,它有无所不包的特点。

因此,文明与文化在很多方面又有重合。

二、多元一体的世界文化

1、世界文化是“多元”的

正如人类文明的发源是多元的一样,人类文化的发生及其发展也呈现出多元性。

世界文化何以呈现多元的特性呢?

首先,这是由不同民族所处的不同的地理环境造成的。

其次,这是由各民族文化的长期积淀造成的。

再次,多样性是事物的属性,人类文化自然也不例外。

不仅各民族、各地区或国家的文化呈现出多样性,而且一个民族、地区或国家内部也呈现出差异性。

2、世界文化又是“一体”的

世界文化一方面呈现出多元性,另一方面它又是一体的。

这是因为:

其一,各民族和国家的文化都呈现出一种从低级到高级,从不完善到完善的发展趋势。

其二,人类本性或人性是一致的,不管他们是何种肤色,何种民族,也不管他们身处何处和何时代。

其三,人类文化自孤立走向世界化是一种必然的趋势。

人类是群居的动物,相互依存、相互交往是其本性。

3、“和而不同”是“多元一体”之世界文化的本质

“和而不同”不仅仅是一种君子的为友之道,也是世界文化发展之道。

世界文化的一体化趋势是不可避免的,这是人类文化发展的本质所使然。

“一体”即是“和”。

在这里,“和”是既是“合为一体”之意,也是“和睦”、“和谐”、“和美”之意。

各民族、地区或国家的文化在这种“合为一体”的过程中不可妄自尊大,将自己的文化凌驾于其他文化之上,或者将自己的文化强加于其他文化之上。

而“不同”则是在“和”的基础上的一种不同,就是说,建立在“和睦”、“和谐”与“和美”之上的不同。

世界文化的这种“不同”不是“对立”、“对抗”,而是各民族文化的和睦共存,也是各民族、国家或地区内部不同种类文化的和睦共存。

“多元”与“一体”是一对孪生子。

它们相互依存,共生共荣。

三、文化史的研究方法:

是一种跨学科的方法,举凡文化学、文化人类学、历史学等学科的方法都为其所用。

(略讲)

四、文化史的研究历史:

(自学)

1、西方文化史研究的历史

2、中国文化史研究的历史

五、学习文化史的意义(significance)(略讲)

1、入其国,必先问其俗——各国家、民族人民交往的需要

2、文化建设的需要

3、学术研究的需要

【思考与讨论】

1、“文化”的内涵。

2、为什么说世界文化是“多元一体”的?

第一章原始文化与古代文化

第一节人类文化的黎明时期

【教学目的】了解史前时代的物质文化状况,掌握宗教、语言和艺术的起源。

【教学重点】宗教、艺术和语言的起源

【教学时数】2

【教学步骤和教学内容】

Thischapternarratestheconditionsofmaterialandspiritualcivilizationchieflyintheprehistoricage.Fromthesewecanknowtheoriginaboutreligion,languageandartandsoon.Therearesomewordsreferringtotheprehistoricagethathelpyouunderstandthissubject.

Termsreferringtothesubject:

PrehistoryStoneAgereligiontotem(otherwordsyoumayconsultwillpresentinfollowingtext)

一、原始物质文化

(1)史前时代的技术成就:

打制石器的出现、火的使用、弓箭的发明、农业与畜牧业的产生。

(2)物质生活——衣食住行:

A、饮食和烹饪的发展:

食物范围甚广,甚至在文明民族看来是难以下咽的食物也都为史前时代的人们所食用。

饮食方法最初都是生吃,不论是动物还是植物都毫不例外。

B、服饰的起源:

人类最初赤身裸体,衣服的发明是为了抵御严寒和日晒雨淋、满足自己的服饰打扮和图腾庇护的心理需要而发明,衣服的原料完全取之于自然。

新石器时代,纺织技术获得发展,人类开始用亚麻、大麻、棉花、毛和丝等作为纺织原料,同时还掌握了染色技术。

C、居所及其交通工具:

二、精神形态的文化

(1)原始宗教

Religionwasthecentralforceintheprimarycivilization.Itprovidedsatisfyingexplanationsfortheoperationsofnature,helpedtoeasethefearofdeath,andjustifiedtraditionalrulesofmorality.

A、宗教的起源:

宗教究竟发生于何时?

在神学家们看来,宗教信仰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但是考古学和人类学的研究却表明,宗教则是后天出现的。

时间大约在旧石器时代中晚期。

B、对宗教起源的探索:

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对之进行了探索。

C、宗教形式:

自然崇拜、图腾(totem)崇拜、巫术、鬼神崇拜、祖先崇拜、灵物崇拜、生殖崇拜。

(2)原始艺术:

A、艺术起源的探索。

B、原始艺术的形式:

绘画、雕刻、装饰、音乐、舞蹈。

(3)原始语言文字:

A、语言起源的探索

B、语言的发展及其文字的产生。

【思考与讨论】

1、宗教、艺术和语言是怎样起源的?

第二节古代埃及文化

【教学目的】了解古埃及文化的特征,掌握古埃及各方面的文化成就。

【教学重点】古代埃及文化的特征及其成就

【教学时数】2

【教学步骤和教学内容】

一、古埃及的社会概况

ThischapternarratestheEgyptiancivilizationchiefly.FirstlywemustknowthattheNileplaysanimportantroleinproducingtheEgyptianCivilization.WhiletheEgyptianslearnedhowtocontroltheriver,thecivilizationcameintobeing.LetusknowtheEgyptiancivilizationalongthemightyriver.

Termsreferringtothesubject:

theNiletheOldKingdomtheMiddleKingdomtheNewKingdomHyksos(希克索斯王朝)PharaohAmenhotepIVmonotheism(otherwordsyoumayconsultwillpresentinfollowingtext)

埃及文化的基本特点是在古王国时期(theOldKingdom)和中王国时期(theMiddleKingdom)奠定的。

二、科学与技术

A、埃及人最早注意的科学部门是天文(chronometer)和数学(mathematics)。

两者的发展都是为了实际的目的,即计算尼罗河(Nile)水泛滥的时间,设计金字塔和神庙等建筑,解决灌溉和经济职责的社会监督等复杂问题。

B、古埃及人最先使用的是太阴历(solarcalendar)。

古埃及人还绘制了天体图,认出了主要的恒星,能准确地断定星球位置。

不过,古埃及人不是理论科学家,他们很少研究自然和宇宙的性质。

C、在数学方面,古埃及人至少为算术和几何(geometry)这两门学科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D、古埃及的医学(medicine)比较发达。

当时的医学已有内、外、妇等科之分。

医生的专业分工也很细致:

有眼科医生、牙科医生、外科医生、胃病医生等。

E、古埃及的玻璃制造技术也相当发达。

三、建筑(architecture)与艺术(art)

A、古埃及人在建筑方面表现出了高度的智慧和技巧。

其建筑物的特点是规模宏大。

这体现在诸如金字塔、阿蒙神庙、宫殿、贵族住宅等建筑上。

金字塔(Pyramid)分布在距开罗不远的尼罗河西岸。

据最新统计,它们共有96座。

古埃及国王修建金字塔,有其双重目的:

一为宗教的,即他们想在阴间继续作威作福;二为政治的,即用金字塔来表示其君临一切的至高权威。

宏伟的金字塔显示了古代埃及人民的智慧和创造性。

B、在中王国和新王国时期,神庙取代金字塔而成为主要的建筑形式。

其中,最著名的是建于新王国时期的卡尔那克和卢克索神庙。

C、古埃及的雕像和绘画大都附属于建筑物。

严明的等级制度、图案式的象形文字、规整的建筑等决定了古埃及艺术的第一大特点:

明确的秩序。

但这在一定的程度上也造成了其绘画在比例上的失调。

四、文字与文学

A、埃及图画文字可见于涅伽达II(甚至涅伽达I)的陶器、印章以及一些陶制的或象牙的小雕像和装饰物上。

后来,这种图画文字演变为复杂的象形文字(Hieroglyphic,意为神圣雕刻的希腊文)。

B、象形文字发明以后,古埃及人的文学作品就较为容易保留下来。

但早期的文学作品流传下来的很少,古王国以后的作品开始多了起来,到中王国时期埃及文学进入全盛期,通常称之为“古典时代”。

远在前王朝和古王国时期,埃及就已产生了神话、戏剧、箴言和故事等各种文学体裁的作品。

其中的神话反映了当时人们对人类与宇宙的起源、生与死、善与恶等问题的探索。

同时,人们还把这些神话故事编成宗教剧,于节日在庙堂上演。

起源于民间口头创作的故事,则始终为古代或现代的埃及人所喜爱。

总之,古埃及文学是人类最古老的文学遗产之一。

其价值不仅在于它为我们研究古埃及文明提供了大量宝贵的资料,而且还在于它对古希伯来文学和古希腊文学产生了重大影响。

五、宗教信仰

古埃人是一个信仰多神教的民族。

他们认为,各个生活领域都有一个或几个神在起主宰作用。

十八王朝法老阿蒙霍特普四世(公元前1379-前1362年)进行了宗教改革,企图建立对于太阳神――阿吞神的一神崇拜,但改革最终以失败而告终。

不过,这并没有妨碍宗教在古埃及文明占有特殊而重要的地位。

宗教渗透到埃及人生活的各个方面:

文学和哲学中充满了宗教性的说教;艺术是宗教象征的一种表现;神话则形象地反映了古埃及人的宗教信仰;科学甚至在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埃及人的信仰。

六、埃及文化的历史意义

埃及的灵魂系于埃及人所创造的文化,她的象形文字虽然已失去了生命力,而那类似字母的24个单音符号,又是腓尼基字母赖以产生的基础。

而腓尼基字母又是东西方多种字母之源。

古埃及人所创作的许多神话传说和神的形象,早就越出了国界,进入地中海世界(mediterraneansea)各地。

也有人认为,西方文化中对天堂、地狱的构思以及人临终前的祷告和忏悔习俗就受到了埃及宗教的影响。

古埃及文化,经腓尼基(Phenicia)、叙利亚(Syria)、犹太(Judah)、克里特(Crete)、希腊(Greece)、罗马人(Roman)的辗转传递,早已变成人类文化遗产的一部分。

埃及文化甚至越过万水千山影响到了遥远的中国。

【思考与讨论】

1、古代埃及文化的特征。

2、古代埃及文化的世界影响。

第三节古代两河流域文化

【教学目的】了解进步历史观念的发展过程,掌握马克思历史理论的特点。

【教学重点】进步历史观念的兴起及其演进

【教学时数】2

【教学步骤和教学内容】

MesopotamiaistheGreekwordfor“landbetweentherivers.”Asweknow,thefirstcivilizationbeganintheValleysoftheEuphrates(幼发拉底河)andtheTigris(底格里斯河)rivers.TheMesopotamiasmademuchimpressiveadvancesinmanyfields.

Termsreferringtothischapter:

MesopotamiaSumerianstheEuphratesrivertheTigrisriverarrowheadedcharacters(otherwordsyoumayconsultwillpresentinfollowingtext)

美索不达米亚(Mesopotamia)是人类文明的摇篮。

历史上的苏美尔人(Sumerians)曾经作出了无数惊人的发明和创造,其中有多项位居世界历史之首:

如最早的学校、最早的两院制议会、最早的历史学家、最早的爱情歌曲、最早的图书目录等等。

苏美尔人的这些发明与发现,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也为两河流域和西亚的古代文明奠定了基础。

一、宗教(religion)与法律(law)

宗教是美索不达米亚人生活的中心。

他们的一切活动──政治的、经济的、军事的、社会的、法律的、文学的和艺术的──都服从于一个凌驾于一切之上的宗教目的。

宗教是美索不达米亚人理解自然、社会及其自身的思想纲领;宗教支配着其他一切文化表现和人类行为。

神统治着整个宇宙及宇宙间的一切。

人类生活的整个进程也受至高无上的众神意志的控制。

楔形文字法是古代西亚各奴隶制国家法律的总称,因以钉头或箭头状的楔形文字镌刻于泥版、石柱之上而得名。

由于它们之间相互因袭、模仿的因素众多,故被称为“楔形文字法系”。

一般说来,法系的最终形成以公元前18世纪的《汉谟拉比法典》的制定为标志。

该法系的主要法典包括:

《乌尔纳木法典》、《俾拉拉马法典》、《李必特·伊丝达法典》、《苏美尔法典》、《赫梯法典》、《中亚述法典》等等。

其中,只有《汉谟拉比法典》是保存比较完整的法典,也是迄今为止人类所发现的最完整的成文法典,其余仅存一些残片。

二、科学与技术

常识和工艺知识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应该说是实用科学之起源的最可靠的基础。

这种规范化的早期征象可以在公元前2500的巴比伦国王的敕令中找到。

六十进位法是巴比伦数学的基础。

时间量度创自巴比伦人:

1小时分成60分钟,1分钟又分成60秒。

但是在巴比伦人那里也有十进位法,如有时他们把年数写成2me25,这里的me代表百,用我们的记号就是225。

与数学比较而言,古代美索不达米亚的天文学发展较晚。

一般认为占星术是天文学的基础,美索不达米亚似乎也不例外。

在其他科学领域,如医学、动物学、植物学、历史学、语言学等方面,他们也都有不同程度的知识积累。

美索不达米亚科学上的杰出成就(如天文、历法、数学和医学)对后来的希腊罗马的文化发展产生了很深的影响。

三、建筑与艺术

千古名城巴比伦,在西方是家喻户晓的,就象我们中国人都知道长安、洛阳是我国古代的名城一样。

在建筑艺术上,巴比伦人所取得的成就最为引人注目。

而“空中花园”、“通天塔”等就是他们的建筑杰作。

两河流域地处欧亚大陆经济文化长廊──未来的丝绸之路上。

贸易与交流促使他们几千年不停顿地伸开双臂,把欧亚大陆东西两端的各式文明及其物产迎来送去。

由于两河流域缺少山石,无法制作出象埃及那样的大型雕刻,所以美术家们只好凭借贵重小巧的金、银、牙、玉等物质材料施展其才华,在陶土工艺上展露其智慧。

圆柱印章是苏美尔文化的三项杰出成就之一(另二项是塔庙式建筑、楔形文字)。

古代东方音乐早在公元前3000年就形成了。

从楔形文字记载来看,早在苏美尔国家中,音乐就已是神庙祭神活动的基本组成部分,而乐器则被看成是神圣的祭器。

四、文字与文学

A、古代两河流域最大的文化成就之一是楔形文字(arrowheadedcharacters)的发明。

楔形文字又名钉头字。

它的笔划都是由一头粗、一头细的直线构成,象是楔子或钉子。

19世纪,英国学者罗林生成功地释读了楔形文字,从而为后人研究该地区的历史和文化打开了方便之门。

最初的苏美尔文字是刻在石头上的。

由于书写不太方便,以后人们逐渐用粘土制成的半干的泥版作为“纸”,以小棍儿为笔在上面书写。

这种古怪的文字在西亚应用了3500年,而且还是当时的国际通用文字。

B、文字之外,两河流域的文学在世界古代文学史上也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19世纪70年代发现的史诗《吉尔伽美什》代表了古巴比伦文学的最高成就,同时也是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古老的一部史诗。

五、美索不达米亚文化的世界影响

美索不达米亚对这两种文明的兴起都曾产生过不同程度的影响。

如埃及艺术的特定主题明显受美索不达米亚的影响。

一项最新的考古发现证明,遥远的东方印度河谷的居民显然和苏美尔保持着频繁的联系。

处于这两者之间的一些文明可能是它们相互联系的中间人。

位于美索不达米亚边缘的伊朗(即古波斯)自然和美索不达米亚有着更为密切的联系。

但是美索不达米亚对它同时代的埃及、伊朗和印度的影响却未能持久。

相反,这种影响却在西方生了根。

西方人的实证、实践和理性观都可在美索不达米亚世界找到。

经过希伯来一神教的改造和希腊哲学家的创造,美索不达米亚的观念逐渐深入到西方民族的头脑中。

美索不达米亚对希伯来人的影响既直接又迂回曲折。

公元前586年,希伯来人直接和美索不达米亚文化发生联系。

那时,尼布甲尼撒王摧毁了耶路撒冷,并把它的居民俘获到巴比伦尼亚。

巴比伦人的知识和学问逐渐侵入希伯来人的思想和文化之中。

后来,当“巴比伦之囚”返回其家园并建立犹太王国时,他们也随之带来了大量的美索不达米亚的宗教仪式、教育方法和法律制度。

这其中有一些渗入到了基督教中,又通过犹太——基督传统而传到西方文明之中。

美索不达米亚丰富而复杂的崇拜仪式和神话深深地影响着西方的宗教信仰──特别是犹太教和基督教。

同样,美索不达米亚的文学对整个西方世界也有着深刻影响。

《创世纪》开头几章的主题──创世纪、伊甸园、洪水、该隐与亚伯之争,巴别塔语言──都有着美索不达米亚的原型。

【思考与讨论】

1、古代美索不达米亚文化的世界影响。

第四节中国三代文化

【教学目的】了解中国文字的发展和演变,掌握三代的学校教育、史官和青铜文化的概况,认识中国古代文化对世界文化的贡献。

【教学重点】文字的演变和三代文献

【教学时数】2

【教学步骤和教学内容】

Thischapterwilldiscussthreedynastiesthatplayanimportantroleinancientcivilizationofchina.Ontheonehand,theyhadcommoncharacteristicsoftheearliercivilization.Ontheotherhand,theymademoreprogressthanothersseverally.Sotheyheldnotonlysuccessionbutalsodevelopment.

Termsreferringtothesubject: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