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微观经济学第一次直播课堂讲稿.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88163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91.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宏微观经济学第一次直播课堂讲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宏微观经济学第一次直播课堂讲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宏微观经济学第一次直播课堂讲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宏微观经济学第一次直播课堂讲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宏微观经济学第一次直播课堂讲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宏微观经济学第一次直播课堂讲稿.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宏微观经济学第一次直播课堂讲稿.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宏微观经济学第一次直播课堂讲稿.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宏微观经济学第一次直播课堂讲稿.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宏微观经济学第一次直播课堂讲稿.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宏微观经济学第一次直播课堂讲稿.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宏微观经济学第一次直播课堂讲稿.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宏微观经济学第一次直播课堂讲稿.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宏微观经济学第一次直播课堂讲稿.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宏微观经济学第一次直播课堂讲稿.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宏微观经济学第一次直播课堂讲稿.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宏微观经济学第一次直播课堂讲稿.docx

《宏微观经济学第一次直播课堂讲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宏微观经济学第一次直播课堂讲稿.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宏微观经济学第一次直播课堂讲稿.docx

宏微观经济学第一次直播课堂讲稿

宏微观经济学讲稿

(微观部分)

童宝平副教授汇总

 

同学们:

大家好!

根据整个教学进度的安排,下面,我们对《西方经济学》中微观部分的重难点进行集中辅导。

本学期我们学习的《西方经济学》课程从内容体系上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导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

导论部分主要是对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产生和发展、主要问题和分析方法进行概要地介绍,使同学们对西方经济学这门课程的全貌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尽管由于经济条件和国情不同,西方经济理论的一些假定条件也不是很切合实际,使得西方经济学在应用上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作为我国制订经济政策的主要理论依据,但西方经济学经过几百年的演变和发展,确实也揭示出了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运行的一般规律或原理,对我国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很重要的借鉴意义,我们可以也应该加以借鉴。

西方经济学中所运用的多种分析方法也是很值得我们借鉴的。

因此,学习本章时,学员们要对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问题以及西方经济学的研究方法特别是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方法重点掌握,并在后面具体内容的学习中认真加以体会。

微观经济学部分在本教材中共包括7章。

学员们首先要注意把握各章节之间的逻辑关系。

教材第一章第三节“西方经济学的主要问题”(P19)在“微观经济学主要问题及相互关系”的图示中已经说明的很清楚。

图1-3微观经济学主要问题及相互关系

第二章“供求理论”研究微观经济学的最核心问题——价格决定问题。

由于商品价格是由消费者的需求和生产者的供给共同决定,因此,第三章“效用理论”顺着需求这条主线研究消费者行为,即消费者如何实现效用最大化。

第四章“生产和成本理论”则顺着供给这条主线研究生产者行为,即生产者如何实现利润最大化。

第五章“厂商均衡理论”研究厂商在不同市场上的最优行为;第六章“分配理论”研究要素市场的价格决定问题;第七章“一般均衡与福利理论”从一般均衡的角度研究经济效率问题,即帕累托最优问题,也就是经济学中经常提到的福利问题。

第八章“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研究市场失灵的原因及政府应采取的相应对策。

大家如果能够将微观经济学,当然也包括后面要学习的宏观经济学的体系把握好,你就不会孤立地、割裂开地去死记硬背一些概念或理论,而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你可能就会更灵活地运用经济学的完整体系去解释现实中的经济问题,避免断章取义或生搬硬套地联系实际。

下面我把各章重点掌握的问题做一下简要的讲解,供大家学习时参考。

第一章导论

重点掌握以下内容:

1.微观经济学的基本问题。

2.宏观经济学的基本问题。

3.为什么说西方经济学不是我国制订经济政策的主要理论依据?

4.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

第一个问题“微观经济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以下理论:

需求理论(包括供求理论和效用理论)、生产理论、成本理论、市场理论(又称厂商均衡理论)、分配理论和福利经济理论。

第二个问题“宏观经济学的基本问题”是以国民收入核算为研究宏观经济理论的出发点,以国民收入决定为宏观经济学的核心,形成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IS-LM模型和总需求与总供给模型等三个模型和失业和通货膨胀、货币理论与政策、财政理论与政策和对外经济理论与政策等四个政策。

外加经济周期的增长。

第三个问题“为什么说西方经济学不是我国制订经济政策的主要理论依据?

”主要从两个方面来理解:

一是经济条件和国情不同,二是假设条件不同。

可以结合教材去理解。

第四个问题“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主要把握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的特点:

所谓规范分析是指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提出一些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标准,作为决策和制定政策的依据。

其特点为:

回答“应该是什么”的问题;分析问题的依据是一定的价值观念;得出的结论无法通过经验事实进行验证。

所谓实证分析是指只对经济现象、经济行为或经济活动及其发展趋势进行客观分析,得出一些规律性的结论。

其特点为:

回答“是什么”的问题;分析问题具有客观性;得出的结论可以通过经验事实进行验证。

其中实证分析是重要的。

第二章供求理论

重点掌握以下内容:

1.需求量的变动与需求变动的异同。

2.需求的价格弹性。

3.均衡价格与均衡产量及其影响因素。

4.计算需求价格弹性与均衡价格、均衡产量。

第一个问题“需求量的变动与需求变动的异同”是本章的一个难点,可以从两个方面理解:

一是变动原因不同,需求量的变动是由价格变动引起的,而需求的变动是由价格之外的因素引起的;二是表现形式不同,需求量的变动表现为曲线上点的移动,而需求的变动表现为曲线的移动。

可以通过图像来说明。

第二个问题“需求的价格弹性”主要掌握概念、计算公式、分类和影响因素。

这里要特别强调的是,需求的价格弹性是需求量变动比率与价格变动比率之比,而不是变动的绝对量之比,希望同学们学习时注意把握。

需求弹性的分类中常见的是富有弹性和缺乏弹性商品,要注意这两种商品价格变动对总收益的影响。

要增加总收益,对富有弹性的商品要适当地降价,对缺乏弹性的商品要适当地提价。

商业中运用的“薄利多销”策略和我们所熟悉的成语“谷贱伤农”分别属于这两种情况。

第三个问题“均衡价格与均衡产量及其影响因素”首先要把握均衡价格的概念,是指一种商品需求价格和供给价格相等,同时需求量和供给量相等的价格,它是由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交点决定的。

这里要特别强调的是,均衡价格是需求价格和供给价格相等、同时需求量和供给量相等的价格,只有一个方面相等不能是均衡价格。

需求和供给变动均会对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产生影响。

需求变动会使得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供给变动会使得均衡价格反方向变动,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

第四个问题是“计算需求价格弹性与均衡价格、均衡产量”。

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计算比较简单,根据已知条件联立方程求解即可。

如本章导学计算题第一题:

“令需求曲线的方程式为P=30-4Q,供给曲线的方程式为P=20+2Q,试求均衡价格与均衡产量。

”解题时将两个方程联立求解,P=30-4×1.7=23,Q=1.7。

计算需求价格弹性略微需要一点数学中的导数知识,本章导学计算题第三题:

“某产品的需求函数为P+3Q=10,求P=1时的需求弹性。

若厂家要扩大销售收入,应该采取提价还是降价的策略?

需求价格弹性的公式中并没有导数,但本题中根据给定的条件要利用导数才能求出弹性系数。

已知:

P+3Q=10,P=1。

将P=1代入P+3Q=10求得Q=3。

代入公式:

这里1/9的结果是1/3与1/3的乘积。

其中前一个1/3就是对Q求导。

由于弹性系数小于1,缺乏弹性,因此,应该提价。

第三章效用理论

重点掌握以下内容:

1.总效用和边际效用的变动规律。

2.无差异曲线、预算线和消费者均衡。

3.正常物品与吉芬物品的收入效应、替代效应、总效应。

4.计算消费者最大化效用时的产品数量。

第一个问题“总效用和边际效用的变动规律”。

首先要说明总效用和边际效用的含义。

总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消费一种或几种商品所获得的效用总和。

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单位商品所引起的总效用的增加量。

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然后再总效用与边际效用的关系是:

当边际效用为正数时,总效用是增加的;当边际效用为零时,总效用达到最大;当边际效用为负数时,总效用减少;总效用是边际效用之和。

(可以参见58页图形)

第二个问题“无差异曲线、预算线和消费者均衡”。

在这个问题中,一是要描述无差异曲线的含义及特点,这里的无差异是指效用无差异。

无差异曲线可以表示消费者获得效用最大化的主观愿望,消费者希望无差异曲线离原点越远越好。

预算线是在消费者收入和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的全部收入所能够买到的各种商品的数量组合,实际上是消费者在预算上的约束。

把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线放在一个坐标图上,两条曲线的切点就是消费者均衡点。

这一点所对应的两种商品的数量组合实现了消费者在既定收入和价格条件下效用最大化的目标。

(结合67页图形说明)

第三个问题“正常物品与吉芬物品的收入效应、替代效应、总效应”是本章的难点,也是重点。

首先要把握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的含义。

无论是收入效应还是替代效应都是价格变化对需求量产生的影响。

收入效应是指当消费者购买两种商品时,由于一种商品价格下降,名义收入不变时,实际收入即实际购买力增强,消费者可以购买更多的商品。

替代效应是指当消费者购买两种商品时,由于一种商品价格下降,另外一种商品的价格相对价格提高了,消费者将增加降价商品的购买,减少另外一种商品的购买。

总效应是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之和。

正常商品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均为正值,即价格下降,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都使得需求量增加,因此,价格下降,正常商品的需求量增加,价格和需求量反方向变动,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吉芬商品的收入效应是负值,即吉芬商品的价格下降产生的收入效应会使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

吉芬商品的替代效应是正值(无论哪种商品的替代效应都是正值),但小于收入效应的绝对值,因此吉芬商品的总效应为负值,即价格下降,吉芬商品的需求量减少,价格和需求量同方向变动,需求曲线向右上方倾斜。

解答这个问题的关键还在于要了解吉芬商品的特点。

第四个问题是“计算消费者最大化效用时的产品数量”。

这里的关键是消费者最大效用时边际效用应为零,这是前面第一个重点掌握的题目中刚刚提到的,即“当边际效用为零时,总效用达到最大”。

而边际效用是总效用的一阶导数。

用例子说明:

“已知某家庭的总效用方程为TU=14Q-Q2,Q为消费商品数量,试求该家庭消费多少商品效用最大,效用最大额是多少。

解题思路:

总效用为TU=14Q-Q2,所以边际效用MU=14-2Q

效用最大时,边际效用应该为零。

即MU=14-2Q=0Q=7,

总效用TU=14·7-72=49

即消费7个商品时,效用最大。

最大效用额为49

第四章生产与成本理论

重点掌握以下内容:

1.等产量曲线的特征。

2.等成本线的特征。

3.一种生产要素的最佳组合。

4.短期平均成本与长期平均成本的关系。

5.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及其发生作用的条件。

6、计算成本、收益和利润最大化。

第一个问题“等产量曲线的特征”。

这个题目比较简单,教材上也比较清晰。

四个特征:

(1)等产量曲线是一条负斜率的曲线,即向右下方倾斜;

(2)一个平面上可以有无数条等产量曲线;(3)一个平面中的任意两条等产量曲线都不能相交;(4)等产量曲线凸向原点。

第四条可以联系边际技术替代率来说明。

第二个问题“等成本线的特征”。

等成本线的概念:

是指在生产要素的价格和厂商的成本既定的条件下,厂商可以购买的两种生产要素组合的所形成的曲线。

等成本线在道理上和预算线相近。

等成本线向右下方倾斜,说明两种生产要素在数量上是替代关系。

等成本线会因成本或要素价格的变化而移动。

第三个问题“一种生产要素的最佳组合”。

这个问题应该结合生产要素投入的三个区域来分析。

生产要素的投入可以根据产量的变化划分为平均产量递增、平均产量递减和边际产量为负三个区域。

第一区域,可变要素投入的增加至平均产量达到最大。

在此阶段部产量和平均产量都是递增的,所以理性的生产者不会选择减少这一阶段的劳动投入量,而会继续增加劳动投入量。

第二区域,平均产量开始递减至边际产量为零。

在此阶段,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都处于递减阶段,但总产量是增加的,且达到最大。

第三区域,总产量开始递减,边际产量为负。

在此阶段,总产量开始下降,所以理性的生产者不会选择增加这一阶段的劳动投入量,而是会减少劳动投入量。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理性的生产者不会选择第一区域和第三区域进行生产,必然选择在第二区域组织生产,即只有第二区域才是可变要素投入的合理区域。

但在这一区域中,生产者究竟投入多少可变要素可生产多少,必须结合成本函数才能确定。

第四个问题“短期平均成本与长期平均成本的关系”。

长期平均成本曲线是无数条短期平均成本曲线与之相切的切点的轨迹,是所有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的包络线。

短期平均成本曲线与长期平均成本曲线都是一条先下降而后上升的U形曲线。

所不同的是短期平均成本曲线无论是下降还是上升都比较陡峭,而长期平均成本曲线无论是下降还是上升都比较平坦;短期平均成本曲线是由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决定的,而长期平均成本曲线是由规模经济决定的。

第五个问题“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及其发生作用的条件”。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又称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一种投入要素连续地等量增加,增加到一定产值后,所提供的产品的增量就会下降,即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会递减。

这就是经济学中著名的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存在的原因是:

随着可变要素投入量的增加,可变要素投入量与固定要素投入量之间的比例在发生变化。

在可变要素投入量增加的最初阶段,相对于固定要素来说,可变要素投入过少,因此,随着可变要素投入量的增加,其边际产量递增,当可变要素与固定要素的配合比例恰当时,边际产量达到最大。

如果再继续增加可变要素投入量,由于其他要素的数量是固定的,可变要素就相对过多,于是边际产量就必然递减。

第六个问题是“计算成本、收益和利润最大化”。

这种题目的计算关键是要掌握利润最大化条件的公式。

即MR=MC。

MR是总收益的一阶导数,MC是总成本的一阶导数。

这样,在已知条件中,首先要能找到或推导出总收益和总成本,分别求导,通过计算价格和产量最终计算出成本、收益和利润。

例如:

Q=6750–50P,总成本函数为TC=12000+0.025Q2。

(1)利润最大的产量和价格?

(2)最大利润是多少?

解题思路:

(1)因为:

TC=12000+0.025Q2,所以MC=0.05Q

又因为:

Q=6750–50P,所以TR=P·Q=135Q–(1/50)Q2

MR=135-(1/25)Q

因为利润最大化原则是MR=MC

所以0.05Q=135-(1/25)Q

Q=1500,P=105

(2)最大利润=TR-TC=89250

第五章厂商均衡理论

重点掌握以下内容:

1.完全竞争市场的短期均衡与长期均衡。

2.完全垄断市场的短期均衡与长期均衡。

3.斯威齐模型。

4.比较完全竞争市场、完全垄断市场的收益曲线。

5.计算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与长期均衡的产量与市场价格。

第一个问题“完全竞争市场的短期均衡与长期均衡”。

这里要结合图像进行分析。

厂商短期均衡有五种情况:

P>SAC、P=SAC、SAVC>P<SAC、P=SAVC、

P<SAV,(如图),均衡条件:

MR=MC。

在长期中,所有的生产要素的数量都是可变的,厂商就可以通过调整自身的规模或改变行业中厂商的数量来消除亏损,或瓜分超额利润,最终使超额利润为零,实现新的均衡。

均衡条件:

MR=AR=LMC=LAC=SMC=SAC

第二个问题“完全垄断市场的短期均衡与长期均衡”。

分析方法和上一道题的分析方法大体一致,只是完全垄断市场的收益曲线和完全竞争市场不同,完全垄断市场的收益曲线向右下方倾斜,边际收益曲线在平均收益曲线的下方。

在短期内,厂商也将面临赢利、亏损和零利润的情况,厂商也将根据价格和变动成本的比较来进行生产或停产的决策。

均衡条件:

MR=MC。

在长期中,厂商可以调整全部生产要素,改变生产规模,获得超额利润。

由于是完全垄断,其他厂商无法加入,垄断厂商可以长期保持获得超额利润。

均衡条件:

MR=LMC=SMC。

第三个问题“斯威齐模型”。

是美国经济学家斯威齐提出的,用以解释寡头垄断市场上所存在的价格具有相对稳定的现象。

由于寡头厂商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的关系,当一个寡头厂商降价时,其竞争对手也降价,以避免市场份额减少,由此形成有特点的需求曲线——折弯的需求曲线。

由于需求曲线有弯折点,对应边际收益曲线也就成为间断的两段。

说明再一定条件下,寡头垄断厂商变动价格往往有弊无利,因此,寡头垄断企业一般不轻易进行价格竞争,而把竞争重点放在改进技术,降低成本上。

第四个问题“比较完全竞争市场、完全垄断市场的收益曲线”。

在完全竞争条件下,每个厂商可以按照市场决定的价格卖出它愿意出卖的任何数量的商品,即市场对该厂商的需求弹性是无穷大的,也就是说单个厂商的产品的需求曲线是与横轴平行的直线。

由于不管产销量如何增加,单位产品的边际收益始终等于固定不变的销售价格,故边际收益曲线和平均收益曲线和需求曲线重合。

在完全垄断条件下,垄断者代表一个行业,垄断者供应产品的需求曲线就是行业的需求曲线,而行业的需求曲线是一条自左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由于垄断者的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当价格下降后,不仅新增加的产销量要按照下降后的价格出售,连原来的产销量也得按下降后的价格出售,因此,从新增一单位产销量按新价格出售而取得的收益中,减去原有产销量按新价格出售而得到的收益,才是新增一单位产销量而增加的总收益,所以边际收益小于平均收益,则边际收益小于价格,即边际收益曲线位于需求曲线的左下方。

第五个问题是“计算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与长期均衡的产量与市场价格”。

这种题目的计算一要注意完全竞争,价格是一个常数。

另外在题目中给出的短期均衡或长期均衡都是要运用其均衡条件来计算出具体的变量。

第六章分配理论

重点掌握以下问题:

1.生产要素价格决定与一般商品价格决定相比的特点。

2.完全竞争条件下,要素市场的均衡及其条件。

3.劳动供给曲线为什么是向后弯曲的?

4.洛伦兹曲线和吉尼系数是如何体现收入分配平等程度的?

第一个问题“生产要素价格决定与一般商品价格决定相比的特点”。

要素市场与产品市场在许多方面是相似的,都分为完全竞争市场和不完全竞争市场两种市场结构,其价格都是由供给和需求双方的相互作用决定的,并以此协调经济资源的有效配置。

但要素市场与产品也有差别,主要表现在以下三点:

(3)供求主体不同:

要素的需求来自厂商,供给来自个人;

(2)需求性质不同:

要素的需求是派生需求或引致需求;

(3)需求特点不同:

要素的需求是相互配合的需求。

第二个问题“完全竞争条件下,要素市场的均衡及其条件”。

生产要素的价格就是整个生产要素的需求与供给均衡的结果,即由要素市场上的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的交点决定的。

在完全竞争市场上,由于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是生产要素的边际产品价值曲线(VMP),要素的供给曲线是边际成本曲线MCL(或AML),所以,厂商的要素均衡条件是:

VMP=MCL=W

第三个问题“劳动供给曲线为什么是向后弯曲的?

”所谓劳动的供给曲线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一特定时期劳动者在各种可能的工资率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的劳动时间。

就单个劳动者而言,一般情况下,在工资率较低的阶段,劳动供给随工资率的上升而上升,既劳动的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

但是,当工资率上升到一定阶段以后,工作较少的时间就可以维持较好的生活水平,劳动供给量随工资率的上升而下降,既劳动的供给曲线开始向左上方倾斜,所以,随着工资率的提高,单个劳动者的劳动供给曲线将呈现向后弯曲的形状。

第四个问题“洛伦兹曲线和吉尼系数是如何体现收入分配平等程度的?

”洛伦兹曲线和吉尼系数是本章的两个重要概念。

洛伦兹曲线是由美国统计学家洛伦兹提出的,旨在用以比较和分析一个国家在不同时代,或者不同国家在同一时代的收入与财富的平等情况。

洛伦兹把社会人口按收入由低到高分为10个等级,每个等级有10%的人口,再将这10%的人口的收入除以国民收入,得出每一等级人口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所占的比重,然后,以累计的人口百分比为横轴,以累计的国民收入百分比为纵轴,画出一个正方形图。

最后,根据一国每一等级人口的收入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比重的具体数字,描绘出一条实际收入分配曲线,这就是洛伦兹曲线。

洛伦兹曲线反映了收入分配的平等程度:

弯曲程度越大,收入分配越不平等;反之亦然。

基尼系数是由意大利统计学家基尼根据洛伦兹曲线,计算出的一个反映一个国家贫富差距的指标。

把洛伦兹曲线图中洛伦兹曲线与完全平等曲线之间的面积用A表示,将洛伦兹曲线与完全不平等曲线之间面积用B来表示,那么基尼系数就可以表示为:

G=A/(A+B)。

基尼系数通常是大于0而小于1的,基尼系数越小,表明收入分配越平等;反之,越不平等。

第七章一般均衡与福利理论

重点掌握以下内容:

1.一般均衡及与局部均衡的关系。

2.帕累托最优状态的标准。

3.帕累托最优状态与帕累托改进。

4.公平与效率。

第一个问题“一般均衡及与局部均衡的关系”。

这一问题主要是把握一般均衡与局部均衡的含义、联系和区别。

局部均衡一般是指单个市场或部分市场的供求与价格之间的关系或均衡状态。

其特点是假定一个市场价格变动对其他市场价格没有显著影响条件下的供求与价格关系或均衡状态分析。

而一般均衡是指在承认供求与市场上各种商品价格存在相互关系和相互影响条件下,所有市场上各种商品的价格与供求的关系或均衡状态。

所以,他们的联系都是研究市场均衡问题,且互相补充。

区别在于局部均衡是研究单个或部分市场的均衡,且假定一个市场价格变动对其他市场价格没有显著影响;而一般均衡是研究所有市场的均衡,且承认供求与市场上各种商品价格存在相互关系和相互影响。

第二个问题“帕累托最优状态的标准”。

帕累托最优状态的社会经济福利检验标准是: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条件下,如果不减少一些人的经济福利,就不能改善另一些人的经济福利,标志着社会经济福利达到了最大化状态,实现了帕累托最优状态。

帕累托最优状态包括三个方面内容:

交易的帕累托最优、生产的帕累托最优以及社会福利最大化问题。

这里要重点掌握最优化实现条件。

第三个问题“帕累托最优状态与帕累托改进”。

这里首先要了解什么是帕累托改进。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条件下,如果某一经济变动改善了一些人的状况,同时又不使另一些人蒙受损失,这个变动就增进了社会福利,这叫帕累托改进。

而帕累托最优状态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条件下,如果不减少一些人的经济福利,就不能改善另一些人的经济福利,这标志着社会经济福利达到了最大化状态。

帕累托最优状态是本章的重点概念。

可见,帕累托最优状态是不存在帕累托改进的资源配置状态。

第四个问题“公平与效率”。

这里首先要了解平等和公平的区别。

平均主义的福利函数从生产分配的角度强调平等,平等分配意味着将社会的商品平均地分配给社会的所有成员,使得大家都有完全相同的商品。

但是,这样的分配不是帕累托最优效率。

功利主义的福利函数明显地强调效率。

而在资源配置与收入分配问题上,平等与效率是一个两难的选择。

如果只强调平等而忽视效率,就会因产生平均主义而阻碍经济增长导致普遍贫穷;如果只强调效率而忽视平等,就会因分配不公而影响社会安定。

从发展经济和社会稳定角度来看,最好能够选择一种兼顾效率与公平的分配。

为了区别上面提到的平均主义的平等,我们把兼顾公平与效率的分配称为公平。

一般称这种公平分配为无妒嫉分配。

如创造就业机会、发展教育事业、控制人口增长、实行社会福利补贴制度、实行税收调节制度等。

第八章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

重点掌握以下内容:

1.外部性与资源配置。

2.解决外部性的对策。

3.科斯定理及其评述。

市场失灵是有多种表现的,包括垄断、不完全信息、外部性和公共物品。

上述三个问题都是围绕外部性提出的。

第一个问题“外部性与资源配置”。

首先要了解什么叫外部性。

所谓外部性是指但个家庭或厂商的经济活动受其他家庭或厂商的外部影响,也叫外在效应或溢出效应。

外在性的存在会造成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以及私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不一致,导致资源的配置不当。

外部性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上的明显缺陷,需要政府对市场机制加以干预,以弥补市场调节的缺陷。

第二个问题“解决外部性的对策”。

主要是三个方面:

一是征税和补贴;对造成外部不经济的家庭或厂商征税,使该家庭或厂商的私人成本等于社会成本。

对于造成外部经济的家庭或厂商给予补贴,使该家庭或厂商的私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相等。

二是企业合并;实际上就是外部性内部化。

三是明确产权。

在产权明晰的条件下,通过市场交易来解决外部性问题。

第三个问题“科斯定理及其评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