岱山县海洋功能区划.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882305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3.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岱山县海洋功能区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岱山县海洋功能区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岱山县海洋功能区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岱山县海洋功能区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岱山县海洋功能区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岱山县海洋功能区划.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岱山县海洋功能区划.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岱山县海洋功能区划.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岱山县海洋功能区划.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岱山县海洋功能区划.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岱山县海洋功能区划.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岱山县海洋功能区划.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岱山县海洋功能区划.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岱山县海洋功能区划.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岱山县海洋功能区划.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岱山县海洋功能区划.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岱山县海洋功能区划.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岱山县海洋功能区划.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岱山县海洋功能区划.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岱山县海洋功能区划.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岱山县海洋功能区划.docx

《岱山县海洋功能区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岱山县海洋功能区划.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岱山县海洋功能区划.docx

岱山县海洋功能区划

岱山县海洋功能区划

2009-02-23浏览次数:

1240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区划目的

海洋功能区划的目的是为海洋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科学管理与保护、为海洋开发战略和管理法规的制定、以及海洋行业规划和各专项功能区划的编制等提供科学依据。

该区划对加强海洋开发活动的宏观指导、协调和有序发展,实现海洋资源科学开发的整体效益和可持续利用,促进本县海洋经济的全面、稳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条区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2001年);

(2)《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1999年);

(3)《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2000年);

(4)《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安全法》(1983年);

(5)《海洋功能区划技术导则(修订)》(2005年);

(6)《关于加快海洋功能区划编制、审批和实施工作的通知》(国海管字[2002]84号);

(7)《浙江省海域使用管理办法》(1998年);

(8)《浙江省海洋环境保护条例》(2004年);

(9)《浙江省海洋功能区划(修编)》(2005年);

(10)“关于开展市、县级海洋功能区划修编工作的通知”浙海区〔2004〕5号;

(11)《舟山市海洋功能区划(修编)》(2006年);

(12)《市、县级大比例尺海洋功能区划成果要求》(国家海洋局,2002年);

(13)岱山县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14)舟山市岱山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等。

第三条区划目标

本次海洋功能区划修编的时限到2010年,区划具体目标是:

前几年基本满足岱山县社会、经济发展的用海需求,促进海洋功能区划制度的严格实施,逐步调整不符合海洋功能区划的用海项目,到2010年实现海域开发利用符合海洋功能区划,海域生态环境质量逐步得到改善,基本控制住近岸海域环境质量恶化的趋势,促进岱山海洋经济持续、稳步、协调发展。

第四条区划原则

海洋功能区划编制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1)以自然属性为主,兼顾社会属性;

(2)坚持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并重,统筹考虑人与自然的和谐,做到可持续利用;

(3)坚持资源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筹兼顾,突出重点;

(4)海陆联动,以海为主;

(5)前瞻性的原则;

(6)备择性窄优先原则;

(7)保障海上交通安全;

(8)保障国防安全,保证军事用海需要。

第五条区划范围

地理位置介于30°07′~30°38′N,121°31′~123°17′E之间,北起衢山镇川湖列岛的下川山岛礁以北海域,与嵊泗海域相连;南至秀山乡的青山岛礁以南海域,与定海海域相交;西至高亭镇七姊八妹列岛的长横山岛礁以西海域,与平湖市、慈溪市海域交界;东至长涂镇的小龟山岛礁以东海域,与外海相连。

区划总面积为5242.4km2,其中海域面积4916.0km2,区划重点区域为近岸海域和沿岸。

本范围不作为划分行政界线的依据。

第六条区划成果

(1)岱山县海洋功能区划文本;

(2)岱山县海洋功能区划登记表;

(3)岱山县海洋功能区划图件(比例1:

50000);

(4)岱山县海洋功能区划报告;

(5)岱山县海洋功能区划编制说明。

第二章海域开发保护现状及面临的形势

第七条地理概况及区位条件

岱山地处长江口南端,杭州湾外缘的舟山群岛中部,背靠沪、杭、甬,东濒东海,西临杭州湾,南与定海、普陀相邻,北与嵊泗海域相连,扼我国南北海上交通之要冲,是长三角对外开放的海上门户和主干通道。

国际航线紧挨衢山岛而过,可经太平洋连接世界各大港口。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洋山港区的航道、锚地部分在岱山县境(占60km2,其中外轮锚地为16km2),因而岱山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区位优势十分显著。

第八条自然环境与资源条件

(一)自然环境

1、独特的地质地貌

境内地质构造属于华南褶皱系浙东南褶皱带,是浙江境内天台山余脉延伸入海露出海面的部分,岛屿分布与大陆山脉基本一致,自向东呈带状排列,转而折向东北。

总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山脉走向和岛屿相似,岱山岛、秀山岛、大鱼山岛为南北走向,衢山岛、大长涂岛、小长涂岛为东西走向。

岩质主要凝灰岩及酸性岩、火山岩、花岗岩等。

岛屿陆地多为上侏罗陆相火山岩成土及海相泥沙淤积成土,根据地貌划分标准属海岛型丘陵地区,并兼有沿海小平原的特点。

2、海域辽阔,岛屿、航道众多,海岸线漫长

岱山县总面积为5242.4km2,其中海域面积4916.0km2,陆域326.4km2(其中海岛面积为269.0km2,潮间带滩涂57.4km2)。

从海岛集聚组合情况,可分成以下5个岛群:

岱山岛群、衢山岛群、长涂岛群、秀山岛群和渔山岛群。

从岛屿分布情况来看,岱山位于舟山群岛的中部,较大面积(10km2以上)的岛屿数量均处于中间水平,高于北部但低于南部。

在全市16个10km2以上的大岛中,岱山占有5个,这些岛屿围绕岱山岛分布,相对较集中。

海岛岸线总长为717.0km,其岩质岸线长584.8km,泥质岸线长6.8km,人工岸线长113.3km,沙砾岸线长12.1km。

其中可利用的水深大于10m的岸线长70km,水深大于20m的可利用岸线长13.5km。

3、四季分明的北亚热带南缘海洋性季风气候

岱山处于欧亚大陆中部的副热带季风气候区,属北亚热带的南缘海洋性季风气候。

由于受自然地带季风环流、地形地貌和环流下热面水体的综合影响,气候温暖湿润,冬夏季风交替显著,大风天数多,雨量比较充沛,光温同步,水热同季,四季分明,夏天无酷暑,冬天无严寒,但四季都可能出现灾害性天气,全年多大风,春季多海雾,夏秋多台风,加上降水分布不均,干旱、洪涝灾害时有发生。

4、海水化学、海洋水文特征明显

岱山海域表层多年平均水温在17℃~19℃之间,表层水温月平均最高、最低分别出现在8月和2月,盐度的变化和分布决定于以长江、钱塘江等的陆地径流为主形成的沿岸低盐水和以台湾暖流为主的外海高盐水的盛衰强弱;溶解氧表层分布呈块状,底层分布呈东部高、西部低的趋势;岱山海域的PH值变化范围在7.97~8.59之间,变幅较大,水平分布呈西北低、东南高的趋势;岱山海域表层活性磷酸盐在春季分布由西向东逐渐降低,底层则呈东北低,西南高的特征,秋季含量普遍增大,区域差异减少,分布规律同春季;海域活性硅酸盐的水平分布呈由西北向东南逐渐减低的特征,变化梯度大,且秋季的浓度大于春季,表层大于底层;无机氮中的硝酸盐水平变幅大,等值线密集,浓度由西向东递减,且秋季明显大于春季,表层多大于底层。

亚硝酸盐的分布特征为西低东高,且含量相对较小;岱山海区为半日浅海潮流区,潮流较强,最大涨潮流速达1.82m/s,最大落潮流速为l.48m/s,涨、落潮流向稳定,且与岸线平行。

余流亦较强,一般大于0.1m/s,最大可达0.56m/s,岱山水道南部为不规则半日潮混合潮流。

南北部风浪相当,北部稍大于南部。

5、泥沙特点

a.含沙量:

呈现南北两头低,中间高的特点。

大潮含沙量均比小潮高;大部分区域涨潮含沙量小于落潮,小部分区域相反。

水道北口含沙量冬季高、夏季低,南口则夏季高、冬季低,北口含沙量高于南口。

b.输沙量:

本区输沙量主要集中于中、下层,各层输沙方向涨潮时大多集中在西北偏北向,落潮时较分散。

c.泥沙来源:

岱山水道南北口门都有泥沙输入,北口大于南口,北口以冬季为主,南口以夏季为主。

6、海洋生物丰富多样

岱山海域微生物的丰度较大;叶绿素a的含量西低东高,春季大于秋季;浮游植物的总量明显高于浙江其他地区,且秋季明显大于春季,浮游植物的组成以硅藻为主;浮游动物春季其分布呈北低南高的趋势,且明显大于秋季,浮游动物的组成以桡足类为主;岱山海域底栖生物种类明显多于浙中、南部海域,以多毛类为主;潮间带生物丰富,以藻类、软体动物、甲壳动物为主;岱山海域游泳生物丰富,种类繁多,水深40m以内区域共有327种,以鱼类和甲壳类为主,春季出现的种类数多于夏秋季,冬季最少。

7、海洋环境质量较差

由于本县海域位于长江、钱塘江、甬江的入海交汇处,通过江河入海的大陆污染源控制了岱山海域环境质量的状况,而本县陆上污染源对其周围海域的影响仅占极少的一部分。

2005年岱山海区海水劣四类海水占62.5%,二、三和四类海水各占12.5%,超标指标为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化学需氧量,最大超标指标为无机氮。

8、海洋自然灾害较多

岱山县自然灾害主要有热带气旋(包括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和台风)、大风、暴雨、强冷空气、雾、干旱等气象灾害,以及风暴潮、赤潮等海洋灾害。

(二)资源条件

1、港口、航道及锚地资源

岱山水域内港口岸线资源条件和区位条件十分优越,具有开发建设深水中转港口、深水航道和大型锚地的优异条件。

全县岛屿岸线总长为717.0km,其中可利用的水深大于10m的岸线长70km,水深大于20m的可利用岸线长13.5km,深水岸线资源主要分布在岱山岛和衢山岛附近海域。

岱山港域是舟山北接上海、南联宁波,成为东方大港必不可少的组成港之一,也是我国建设大型深水港不可多得的优良港址之一。

全县各处的深水岸线均有深水航道与外海相连,水运交通十分便利,进出港域的口门众多,拥有不同水深的航道多条,有利于不同船型多方位自由通航。

岱山海域星罗棋布的岛屿在形成许多航道的同时也形成了许多锚地,各航道和锚地间相互衔接,自东而西,适宜各类船舶锚泊避风的锚地均有分布。

2、海洋渔业资源

岱山渔场是我国主要的渔场,也是全国最大的河口性产卵场。

由于附近海域自然环境优越,饵料丰富,给不同习性的鱼虾洄游、栖息、繁殖和生长创造了良好条件,是我国海洋渔业资源蕴藏量最为丰富的渔场之一。

但由于过度捕捞、海洋环境污染和海洋生态系统遭受破坏等影响,岱山渔场资源结构有了较大的变化,一些主要经济鱼类资源衰退严重。

3、旅游资源

岱山四季分明,气候宜人,自然景观瑰丽多姿,渔家风情浓郁诱人,人文历史源远流长,历史上有著名的“蓬莱十景”,是浙江省级风景旅游名胜区。

全县境内,青山绿水,金沙碧海,奇礁异石广泛分布,是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和开展海上运动的胜地。

海洋文化节和一系列海洋博物馆的建成,更是促进了岱山旅游业的蓬勃发展。

4、滩涂资源

据调查,全县现有滩涂资源共有4032ha,相当于陆域面积的12.35%,全县正在实施和将要实施围涂的大项目有十余处,全县的滩涂以泥质滩涂为主,主要分布在一些陆域面积较大的海岛近岸,可用于滩涂围垦和滩涂养殖。

5、矿产资源

岱山海域海底砂矿资源十分丰富,粗、中、细沙均有分布,且分布范围较广。

区域分布以衢山岛北侧的双子山南北海域为主。

岱山县石材资源也比较丰富,主要分布在衢山岛、岱山岛西部等,另外还有少许金属和非金属资源分布。

6、海水资源

岱山四面环海,海水资源丰富,通过海水淡化是缓解海岛淡水资源的不足的重要途径之一,岱山岛日产2000吨级海水淡化工程已经建成,其他大岛海水淡化工程也正在选址论证中。

海水直接利用、海水淡化和海水化学物质的提取是海水资源利用的主要方向。

7、海洋能资源

岱山海域水道航门众多,据统计,其中岱山的龟山水道最大能流密度达到32.28kw/m2。

“70kw潮流能实验电站”和“舟山潮流发电技术开发研究”项目正在建设中,建成后将为世界上装机容量最大的潮流发电站之一。

岱山县风能资源丰富,可形成一定开发规模的区域很多,如衢山岛东北和东南一带、岱山岛栲门浅海区域和后沙洋区域等。

第九条开发利用现状

岱山海域面积广阔,海洋资源尤为丰富,发展海洋经济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全县紧紧围绕“港、渔、景、涂、能”等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大力发展海洋经济。

经过多年发展,岱山的海洋经济产业结构逐步优化,港口海运业、临港产业和海岛旅游业发展迅速,海洋渔业和海涂围垦稳步增长,海岛基础设施不断改善。

2005年海洋经济增加值22.9亿元,比上年增长17.7%,成为全国海洋经济比重较高的县。

(一)港口开发

随着海洋经济时代的到来,岱山得天独厚的港口资源,尤其是衢山港区已经吸引了一大批如华能、华谊、广厦、南钢、中海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前来考察与洽谈。

到目前为止,我县港口已开发的项目主要有:

位于岱山岛东部的平湖油气田2万吨级岱山原油中转码头、上海水产集团与岱山海舟修造船有限公司合作的岱西仇家门8万吨级船坞建设项目、日本常石集团投资10亿元在秀山建立的船舶修造基地项目及浪激咀省级经济开发区万吨级兼靠3万吨通用码头。

随着洋山港的开发,岱山县将成为开发建设港口资源的“热土”。

(二)海洋渔业形势良好

2005年全县渔业总产值25.6亿元,比上年增长8.3%;水产品总产量33.3万吨。

岱山县积极推进渔业结构调整,推进转产转业,启动渔港经济区建设,兴起休闲渔业。

各级政府和渔区群众抓住有利时机,大力发展水产养殖,并着眼于优势产品的推广和单位经济效益的提高,已形成大黄鱼、梭子蟹、南美白对虾等示范养殖区。

全县实际水产养殖面积3.94万亩,产量1.48万吨,其中海水养殖面积3.37万亩,产量1.39万吨。

(三)海岛旅游业迅速发展

近年来岱山加大旅游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全面启动海洋旅游开发工程,相继建成了秀山海景度假区、中国台风博物馆、中国海盐博物馆、灯塔博物馆、中国海洋渔业博物馆、中国岛礁博物馆、双合石壁景区、秀山渔家乐、渔都古镇东沙、磨心山景点等重点旅游景区。

并根据特有的自然条件、人文景观,推出了体验军旅、荒岛探险、海湾垂钓、滩涂滑泥和渔家寻乐等旅游特色线路及项目。

今年,岱山县以绿岛、金沙、碧海为依托,开发建设竹屿新区、秀山岛等以“海洋景观别墅”为重点的四大休闲度假区。

2005年6月首届中国海洋文化节在岱山开幕,吸引了广大海内外游客。

(四)围垦及水利工程建设成效显著

全县结合重大涉海基础工程建设,在滩涂围垦及标准海塘建设上取得了重大成就。

全县正在实施和即将实施的围垦滩涂项目使几十个小岛(礁)与毗邻大岛相连,围垦的滩涂主要用作耕地、园地、水产养殖、临港工业及房地产等用地。

经过全县上下共同努力,目前,全县已兴建了各级标准海塘近100km,这些标准海塘的建成,大大提高了海岛的抗台防潮能力。

(五)矿产资源

岱山矿产资源十分丰富,主要包括海底矿砂和花岗岩,另外有少许金属和非金属矿产资源分布。

目前主要以开发花岗岩石材为主,分布在衢山岛西北部、鼠浪湖岛、长涂杨梅坑等。

(六)海水利用

岱山四面环海,岛屿淡水资源贫乏,而海水资源丰富。

因此海水淡化对岱山这个海岛县具有重要意义,岱山岛浪激咀已经建成日产2000吨级的海水淡化利用区,可缓解当地的淡水供应紧缺状况。

岱山盐业生产的自然条件极为优越,滩涂条件相对较好,夏秋季节高温、少雨、日照充分,冬春季节风速较大,一年四季均可晒盐,且海水盐度相对较高、蒸发量相对较大,适宜盐业生产,是舟山最适宜的盐业生产基地之一。

(七)自然能源

岱山有丰富的海洋能源,拥有最丰富的风力资源,尤其是衢山岛年均风速在6.9m/s以上,风能有效密度大于1700w/年·m2。

总投资4.5亿元,总装机容量4.08万kw的全省最大风力发电场建设工程已在衢山岛启动,总装机容量20万kw的岱山风能利用区正进入可研调查阶段。

另外,潮汐能资源也比较丰富,潮流能资源的开发已有实质性进展,国家863计划“70kw潮流能电站”在龟山航道上正在建设中。

在此基础上,“舟山潮流能发电技术开发研究”项目也正在进行中。

 第十条面临的形势

(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岱山是陆域小县,海洋大县,发展海洋经济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在全县国民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基于全县区位优势、海洋资源优势、海洋产业基础、科技人才优势以及陆地资源短缺、急需拓展新的经济社会发展空间、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现状,省委、省政府已把发展海洋经济放到培育全省新的经济增长点来抓,并在政策、资金、产业布局等各方面加大了支持力度。

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省委“八八战略”和市委“六六决策”的基础上,提出了建设“海洋经济强县”的目标,大力实施“四个一、五个七”战略,并且制定出台了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2005年全县海洋经济增加值22.9亿元,比上年增长17.7%,已成为海洋经济比重较高的县。

岱山地处长江三角洲口,这一区域恰恰是我国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之一。

今后,县委、县府将继续紧紧依托区位优势,牢固树立“以港兴县”战略,大力发展港、景、渔等特色产业,把岱山建设成全国重要的临港型先进制造业基地、战略物资储运基地、现代海洋旅游基地和现代渔农业基地,全面打造海洋经济强县、海上花园城市和海洋文化名城三大品牌,争取在“十一五”期间使全县海洋经济再上一个新的台阶,并明显提高和改善近岸海域生态环境质量。

(二)海域管理和资源利用上存在的问题

1、海洋开发和海域使用管理相对滞后。

目前,随着全县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不断深入,由于资源开发利用大多以各单位、各行业、各部门单独进行,随意性、片面性较大,缺乏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生态环境保护、海洋相关产业协调发展的总体规划,各种海洋资源没有完全严格按照有序、适度、合理的要求得到开发利用,使区位整体优势难以得到充分发挥。

2、海洋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有待优化。

全县临港工业、港口运输业、海洋旅游业发展较好,海洋服务业、海洋生态渔业、海洋生态旅游业、海洋高新技术开发产业相对滞后,海洋渔业重点是渔业结构调整和渔民转产转业,积极引导渔民从事第二、第三产业,稳步发展远洋捕捞,主攻海水养殖。

港口、临港产业、滩涂围垦等海洋产业的区域布局有待进一步优化。

3、海洋生态环境有恶化趋势

岱山海域位于长江、钱塘江、甬江的入海交汇处,通过江河入海的大陆污染源是影响岱山海域环境质量的主要因素,由于这一区域处在浙江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每年排出的污染物不断加重,使岱山海域海水水质呈下降趋势,海洋生物生存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同时,岱山海域油类污染也较严重,其主要来源为海上船舶的含油污水的排放。

入海污染物的增多及海水养殖超容量发展引起的自身污染等,造成岱山海域富营养化日益加剧,海洋生态环境有所变坏。

4、海洋自然灾害较多

岱山海域位于杭州湾外缘的东海海域中,是海洋自然灾害最为频发、严重的区域之一,因海洋灾害造成的损失严重,抗拒自然灾害的防灾减灾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各种海洋性自然灾害中风暴潮、赤潮是对我县海洋经济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构成严重威胁的主要灾害,海洋环境预报监测体系和海洋信息系统有待于进一步健全完善。

第三章海洋功能分区

第十一条 海洋功能分区概述

本区划按照《舟山市海洋功能区划(修编)》(2006)和《浙江省沿海市、县级海洋功能区划修编工作大纲》中有关海洋功能区划分类体系和类型划分标准,依据岱山县海域区位、自然环境特点、自然资源优势、开发利用要求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将全县海域划分为港口航运区、渔业资源利用和养护区、矿产资源利用区、旅游区、海水利用区、海洋能利用区、工程用海区、海洋保护区、特殊利用区和保留区共10个一级类、29个二级类,共划出149个功能区。

其分类体系详见表3-1。

表3-1      岱山县海洋功能区分类体系表

一级类

二级类

功能区(个)

代码

名称

代码

名称

1

港口航运区

1.1

港口区

2

1.2

航道区

13

1.3

锚地区

10

2

渔业资源利用和养护区

2.1

渔港和渔业设施基地建设区

3

2.2

养殖区

4

2.3

增殖区

4

2.4

捕捞区

16

2.5

重要渔业品种保护区

1

3

矿产资源利用区

3.1

油气区

1

3.2

固体矿产区

4

3.3

其它矿产区

0

4

旅游区

4.1

风景旅游区

4

4.2

度假旅游区

7

5

海水利用区

5.1

盐田区

9

5.2

特殊工业用水区

4

5.3

一般工业用水区

1

6

海洋能利用区

6.1

潮汐能区

0

6.2

潮流能区

1

6.3

波浪能区

0

6.4

温差能区

0

6.5

风能区

5

7

工程用海区

7.1

海底管线区

22

7.2

石油平台区

0

7.3

围海造地区

13

7.4

海岸防护工程区

2

7.5

跨海桥梁区

5

7.6

其它工程用海区

0

续表3-1      岱山县海洋功能区分类体系表

8

海洋保护区

8.1

海洋和海岸自然生态保护区

0

8.2

生物物种自然保护区

1

8.3

自然遗迹和非生物资源保护区

2

8.4

海洋特别保护区

0

9

特殊利用区

9.1

科学研究试验区

2

9.2

军事区

9.3

排污区

2

9.4

倾倒区

2

10

保留区

10.1

预留区

5

10.2

待定区

4

第十二条 港口航运区

1.1港口区:

指可供船舶停靠,进行装卸作业的避风的区域,包括港池、码头和临港工业区等。

划定2个港区,港区又由若干个作业区组成。

港区包括:

1.1-1高亭港区:

位于岱山岛及其周围较大海岛,包括岱山岛、小长涂山、秀山岛、大峧山和江南山等诸岛屿深水岸线。

由高亭作业区(包括浪激咀)、竹屿作业区、小长涂作业区、秀山作业区、大峧山作业区和江南山作业区6个作业区组成,可开发利用深水岸线总长约37千米。

该港口区为东海油气田储存中转服务,为岱山岛临港工业开发和经济发展服务,承担工业开发和岛屿建设所需能源、原材料、产成品的运输功能,承担岛屿对外交通运输功能。

1.1-2衢山港区:

该港区由衢山岛、小衢山、黄泽山、双子山、鼠浪湖岛和川湖列岛等岛屿组成。

由衢山作业区、黄泽作业区、双子山作业区、鼠浪湖作业区和川湖列岛作业区5个作业区组成,可开发利用深水岸线总长约32千米。

该港口区以大宗散货中转运输为主,主要为长三角及长江沿线地区中转服务。

积极发展大型船舶服务行业,形成大型船舶修造基地,建设船舶后勤供应保障服务基地。

1.2航道区:

指供船只航行使用的区域。

划定13个航道区,主要为进出港口航道,其次为重要的通航水道。

主要航道有:

岱山水道航道区、小板门航道区、龟山航门航道区、灌门航道区、高亭牛轭东北水道航道区、小竹山与大峧山之间水道航道区、小峧山与浪激咀之间水道航道区、猪沙门航道区、蛇移门航道区、治治门航道区、长涂南航道区、衢山南航道区和黄泽山航道区。

1.3锚地区:

指供船舶候潮、待泊、联检、避风使用或者进行水上装卸作业的区域。

划定10个锚地区,区划范围内各主要港口根据海上交通运输需要和海域自然条件,均划有锚地。

主要锚地有:

衢山锚地区、黄泽山锚地区、马迹山外锚地区、岱山北锚地区、长涂锚地区、大鱼山锚地区、秀山锚地区、洋山外锚地区、洋山危险品锚地区和高亭锚地区。

第十三条 渔业资源利用和养护区

2.1渔港和渔业设施基地建设区:

指可供渔船停靠、进行装卸作业和避风的区域以及用来繁殖重要苗种的场所,包括港池、码头、附属的仓储、以及重要苗种繁殖场所等。

划定3个渔港和渔业设施基地建设区,即高亭中心渔港区、衢山一级渔港区和长涂一级渔港区。

2.2养殖区:

指以人工培育和饲养具有经济价值生物物种为主要目的的渔业资源利用区,包括浅海养殖区、滩涂养殖区和围塘养殖区。

本区划划定4个养殖区,分别是岱山岛养殖区、秀山养殖区、长涂养殖区和衢山养殖区,宜养总面积约1900ha。

浅海养殖以网箱鱼类、梭子蟹蟹笼和浅海贝类养殖为主,滩涂养殖以泥螺、彩虹明樱蛤、缢蛏、毛蚶等贝类为主,围塘养殖以对虾、贝类、梭子蟹为主。

随着社会与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区域内部分浅海养殖区和围塘养殖区可能今后不再适宜进行水产养殖,这些区域现暂作为临时养殖区;区域内滩涂养殖的具体区域随滩涂的动态变化作适时调整,有些滩涂养殖区已列为围海造地区,在实施围海造地前,可列为临时滩涂养殖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