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茂名市五校联盟届高三第一次联考文综历史试题.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882764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43.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茂名市五校联盟届高三第一次联考文综历史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广东省茂名市五校联盟届高三第一次联考文综历史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广东省茂名市五校联盟届高三第一次联考文综历史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广东省茂名市五校联盟届高三第一次联考文综历史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广东省茂名市五校联盟届高三第一次联考文综历史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广东省茂名市五校联盟届高三第一次联考文综历史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广东省茂名市五校联盟届高三第一次联考文综历史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广东省茂名市五校联盟届高三第一次联考文综历史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广东省茂名市五校联盟届高三第一次联考文综历史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广东省茂名市五校联盟届高三第一次联考文综历史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广东省茂名市五校联盟届高三第一次联考文综历史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广东省茂名市五校联盟届高三第一次联考文综历史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广东省茂名市五校联盟届高三第一次联考文综历史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广东省茂名市五校联盟届高三第一次联考文综历史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东省茂名市五校联盟届高三第一次联考文综历史试题.docx

《广东省茂名市五校联盟届高三第一次联考文综历史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茂名市五校联盟届高三第一次联考文综历史试题.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广东省茂名市五校联盟届高三第一次联考文综历史试题.docx

广东省茂名市五校联盟届高三第一次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广东省茂名市五校联盟2018--2019学年度高三第一次联考

文科综合

一、选择题:

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孔子在《礼记·孔子闲居》中说:

“夫民之父母,必达于礼乐之原。

”即君主、卿大夫应该遵守礼乐之规则,才能为民之父母。

这表明礼乐制度

A.体现了民本思想

B.规范了统治者的行为

C.缓和了社会矛盾

D.强化了尊卑等级秩序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礼乐制度的作用。

依据材料“君主、卿大夫应当遵守礼乐之规则,才能为民之父母”,“为民之父母”在这里意指“进行统治”,可知材料强调的是遵守礼乐制度才能够统治民众,结合所学可知,随着西周社会制度的土崩瓦解,礼崩乐坏,春秋时期的儒家创始人孔子面对社会乱象,极力主张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规范统治者的行为,因此B选项正确。

A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礼乐制度对于统治者的作用,并未体现以民为本的民本观念;C选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礼乐制度对缓和社会矛盾的作用;D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礼乐制度强化了等级秩序。

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

2.张琳《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的演变及其政治逻辑分析》写遭:

“西汉时期……采用了编户以及乡亭制等有力措施……采取了把农民固着在土地上的办法,以使土地得以充分有效的利用。

”这说明汉代户籍制度

A.开始加强对基层控制

B.减轻了对民户的控制

C.有利于稳定小农经济

D.为历代的王朝所沿用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西汉时期……采用了编户以及乡亭制等有力措施……采取了把农民固着在土地上的办法,以使土地得以充分有效的利用。

”可知汉代户籍制度将农民固定在土地上,使土地得到充分的利用,这有利于稳定小农经济,因此C选项正确。

A选项错误,依据材料无法得知汉代才开始加强对基层的控制;B选项错误,依据材料可知,汉代户籍制度加强了对民户的控制;D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汉代实行户籍制度,并未体现被历代的王朝沿用。

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

3.南宋出现相当多的通俗教育读本,如《劝孝文》《劝学文》《劝农文》《谕俗文》等,这些读物劝导民众遵循长幼有序、男女有别、格守本分等生活理念。

这说明

A.市民阶层扩大改变了文学艺术

B.理学有世俗化的倾向

C.小说创作进入蓬勃发展的阶段

D.理学观念普及民众生活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可知,南宋通过通俗教育读本劝导民众遵循长幼有序、男女有别、格守本分等生活理念,这体现理学有世俗化的倾向,因此B选项正确。

A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文学艺术的改变:

C选项错误,依据材料无法得出此时小说创作进入蓬勃发展阶段;D选项错误,材料表明理学有世俗化倾向,但无法得出理学对民众的影响达到“普及”的程度。

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

4.据记载,明万历年间,原本不易贩运的“蛙、蟹、鳗、虾、螺、蚌之属”在北京城大量出现,一些珍稀水产如“蛤蜊、银鱼、蛏蚶、黄甲”也“累累满市”,人称“腥风满市應矣”。

这反映出当时

A.北京人居环境急剧恶化

B.长途贩运贸易非常发达

C.北方商业经济得到恢复

D.新兴商品市场开始兴起

【答案】B

【解析】

明清时期,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商品贸易兴盛;导致长途贩运发达,B项说法正确;材料与人居环境无关,排除A项;明末时期农民起义频繁,经济遭到破坏,排除C项;明清时期都市商业区繁华,并非开始阶段,排除D项。

5.1840年12月,中英谈判在广州进行。

琦善照会:

烟土系中国查禁品,故不能以“烟价”名目向英赔款。

考虑到中英通商两百余年,拟“酌酬洋银五百万元”。

不过,该银并非由中国皇帝“准给”。

只是由琦善“筹办”。

琦善此举目的在于

A.抵制英商的赔款勒索

B.表明清朝软弱的立场

C.维护满清王朝的体统

D.尽快实现两国的通商

【答案】C

【解析】

材料并没有反映出琦善抵制英商的赔款勒索,故A错误;材料只能反映出琦善在中英谈判中顾及天朝上国之尊严,BD不符合题意材料主旨,故B错误;材料“故而不能以‘烟价’名目向英赔款。

考虑到中英通商两百余年,拟‘酌酬洋银五百万元’”可知,材料反映出琦善顾及天朝上国之尊严,故C正确;琦善是在中国皇帝授权的情况下处理英国问题,材料并不能反映出琦善越权处理两国外交,选项不符合题意,故D错误。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故而不能以‘烟价’名目向英赔款。

考虑到中英通商两百余年,拟‘酌酬洋银五百万元’”,结合鸦片战争时期中国天朝上国心态分析解答。

6.胡适在倡导“整理国故”运动时说:

“就是从乱七八糟里面寻出一个条理脉络来;从无头无脑里面寻出一个前因后果来;从胡说谬解里面寻出一个真意义来;从武断迷信里面寻出一个真价值来。

”这表明胡适

A.认为传统思想文化没有系统化

B.力图推动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

C.反对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传播

D.与新文化运动的宗旨背道而驰

【答案】B

【解析】

根据材料“从乱七八糟里面寻出一个条理脉络来;从无头无脑里面寻出一个前因后果来;从胡说谬解里面寻出一个真意义来;从武断迷信里面寻出一个真价值来”,并结合所学可以看出,胡适力图推动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B正确,A项表述错误;C项材料不能反映;胡适是新文化运动的代表,D表述错误。

7.在某历史时期,湖南涌现出许多进步报刊,如《抗战日报》《观察日报》《大众日报》等。

另外,《新华日报》《解放》《群众》《毛泽东自传》《抗日的八路军》等书报期刊在湖南均有大量销售。

这表明

A.国民党在湖南的力量削弱

B.报刊业缓和了国共两党关系

C.抗日战争进入了相持阶段

D.政治局势推动了报刊业发展

【答案】D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内容可知,湖南涌现出的报刊多是以抗日战争为主题,这说明政治局势推动了报刊业的发展,因此D选项正确。

A选项错误,依据材料无法得知这些报刊都是共产党主办的,材料并未涉及国民党的力量削弱;B选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国共关系的缓和;C选项错误,依据材料无法得知此时抗日战争所处的阶段。

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

8.1949年,中国高校学习文、法、商、教育等文科的学生占33.1%;到1953年,文科学生的比例降为14.9%;经过1956年前后的进一步调整,这一比例下降为9%;1962年,这一比例最低,仅为6.8%。

这一变化说明当时

A.国民经济计划影响教育布局

B.新中国教育仿照苏联的模式

C.管理人才较多,科技人才缺乏

D.改变了近代重文轻理的现象

【答案】A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可知,随着时间的推进,文、法、商、教育等文科专业在高校招生所占比例逐年降低,结合所学可知,这是受到了中国工业化的影响,需要大量的理工科人才,因此这体现了国民经济计划影响教育布局,故A选项正确。

B选项错误,这种变化是受到国家需要的影响,与苏联模式无关;C选项错误,依据材料可知,此时期学习理工科的学生占到较大比重,文科学生不能等同于管理人才,不能得出此时管理人才较多,科技人才缺乏;D选项错误,依据材料可知,1949年,中国高校学习文科的学生占33.1%,这说明1949年之前,中国高校中学习理科的人数就超过了学习文科的人数,这表明重文轻理的现象不是建国后得到改变的。

因此正确答案为A选项。

9.伏尔泰说“自然法就是令我们感到公正的本能”,他认为这种本能是“天下的人”所普遍具有的。

这些天赋人性的思想,和儒家对良知良能的论述,包括人皆可以为尧舜的思想,在哲理上是相通的。

这表明

A.启蒙运动是一场儒学化运动

B.启蒙运动目的在于开启民智

C.儒学与启蒙思想具有一致性

D.儒家思想是启蒙思想的来源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可知,伏尔泰认为启蒙思想中“天赋人权、公正平等”与儒家对良知良能的论述,包括人皆可以为尧舜的思想在哲理上是相同的,这表明儒学与启蒙思想具有一致性,因此C选项正确。

A选项错误,材料只是体现两者在哲理上是相通的,无法得出启蒙运动是一场儒学化运动;B选项错误,依据所学可知,启蒙运动目的在于反对君主专制;D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两者在哲理上是相通的,结合所学可知,儒家思想不是启蒙思想的来源。

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

10.下表是英国(包括全部爱尔兰)的人口增长情况,造成表格中这种变化的主要背景是

1750年—1851年英国人口数(单位:

百万人)

A.工业带动城市化浪潮

B.社会条件的逐步改善

C.生产结构变动的影响

D.责任内阁制逐渐确立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表格信息可知,从1781年-1851年,英国人口呈现增长趋势,结合所学可知,当时英国正处于工业革命时期,工业革命加速了生产力的飞速发展,同时也使得医疗水平得到明显的改善,促使人口增长,因此B选项正确。

A选项错误,城市化发展带来的是乡村人口向城市移动,并不影响人口总量的变化;C选项错误,生产结构变化与英国人口数量变化无关;D选项错误,责任内阁制的确立与英国人口数量变化无关。

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

11.赫鲁晓夫上台以后,改变传统的收税办法,由按产量改为按自留地面积计算税额。

同时,降低自留地的税额,免除私人果树、奶牛的实物税。

后来又废除自留地的义务交售制。

这一举措

A.彻底否定了农业集体化

B.打破了斯大林模式体制

C.确立了苏联的市场经济

D.有助于调动农民积极性

【答案】D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由按产量改为按自留地面积计算税额。

同时,降低自留地的税额,免除私人果树、奶牛的实物税。

后来又废除自留地的义务交售制。

”可知这减轻了农民的负担,有利于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因此D选项正确。

A选项错误,依据所学可知,赫鲁晓夫并未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体制的束缚,没有彻底否定农业集体化;B选项错误,依据所学可知,赫鲁晓夫并未从根本上打破斯大林体制,只是对原有体制的小修小补;C选项错误,依据所学可知,赫鲁晓夫改革仍然是计划经济体制,并未确立市场经济体制。

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

12.2017年11月,美国《时代》杂志亚洲版的封面耐人寻味—象征五星红旗的红黄底色上用中英文写着“中国赢了”,这是该杂志创刊以来首次使用中英两种文字展示其封面内容。

这说明

A.中国国际影响力的扩大

B.中美对峙的新冷战格局即将出现

C.“一超多强”格局被打破

D.美国“单极世界”梦想彻底破灭

【答案】A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可知,中国的崛起受到美国的强烈关注,突出了当今时代下中国影响力的扩大,因此A选项正确。

B选项错误,中美对峙不符合史实;C选项错误,依据所学可知,当今世界正朝着“一超多强”的政治多极化趋势发展,并未被打破;D选项错误,“彻底破灭”的表述过于绝对,材料无法体现;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

二、非选择题:

共160分。

第36题~第4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第43题~第47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

共135分。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明朝)设六科给事中,按六部的业务进行对口监察,有单独上奏言事、监督和弹劾百官的权力。

六科被称为“风宪之司”,可以风闻奏事,而不一定负核实的责任,所以当时的六部官员“无敢抗科参而自行者”。

明代的东厂、西厂、锦衣卫等都是君主直接委派的特别亲信,他们用公开或秘密的方式进行特别监察,往往用于治理大狱、检举吏民奸罪、伺察密告。

——《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在美国,新闻媒体被封为“政府第四部门”,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政治生活中的一支原生力量,它决定着会众讨论的议事日程……一头牵着政府,一头牵着国民敏感之极的神经,一旦白宫的某些政策发生偏误或总统等政要滥用行政职权,立即就会招致一场新闻舆论带来的暴风雨。

…更为重要的是,新闻媒体具有动员民众的实际能力,它对行政官员具有一种无形的约束力。

—《美国的行政监督机制》

(1)根据材料一,指出明朝行政监督的特点。

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闻媒体被封为“政府第四部门”的原因。

(3)根据上述材料,说明中国古代与西方社会在行政监督的不同。

【答案】

(1)特点:

进行对口监察,相对独立;轻证据,威慑力强;机构众多,依靠皇权。

影响:

有利于肃清吏治,巩固统治,但容易导致监督权畸形壮大,影响行政。

(2)原因:

美国实行三权分立,相互制衡;新闻媒体通过引导公众舆论和动员民众力量,对政府行政施加影响。

(3)说明:

政治体制差异,中国是君主专制,而美国则是民主代议制;经济科技差异,中国以小农经济为主,而美国则进入工业文明;民众文化差异,古代中国民众文化素质低,而美国民众受到启蒙思想影响,受教育程度较高。

【解析】

【详解】

(1)依据材料“(明朝)设六科给事中,按六部的业务进行对口监察,有单独上奏言事、监督和弹劾百官的权力。

·····可以风闻奏事,而不一定负核实的责任······明代的东厂、西厂、锦衣卫等都是君主直接委派的特别亲信”可知明朝行政监督进行对口监察,相对独立,虽然轻视证据,但威慑力强;而且机构众多,依靠皇权行使权力。

影响:

依据材料“治理大狱、检举吏民奸罪、伺察密告。

”结合明朝社会政治情况可知明朝行政监督有利于肃清吏治,巩固统治,但容易导致监督权畸形壮大,影响行政。

(2)依据材料“一头牵着政府,一头牵着国民敏感之极的神经,一旦白宫的某些政策发生偏误或总统等政要滥用行政职权,立即就会招致一场新闻舆论带来的暴风雨。

”、“新闻媒体具有动员民众的实际能力,它对行政官员具有一种无形的约束力。

”结合美国社会政治情况相关所学可知这与美国分权制衡的三权分立政治体制有重要关系,同时新闻媒体可以通过引导公众舆论和动员民众力量,对政府行政施加影响。

(3)依据以上问题的作答可知从中美两国经济、政治及文化等方面的差异分析作答中国古代与西方社会在行政监督的不同。

如经济方面中国以小农经济为主,而美国则进入工业文明;政治方面中国是君主专制,而美国则是民主代议制;文化方面古代中国民众文化素质低,而美国民众受到启蒙思想影响,受教育程度较高等。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经济技术开发区是中国对外开放地区的组成部分。

到目前为止,经国务院批准的经济技术开发区131个(含实行经济技术开发区政策的苏州工业园区、上海金桥出口加工区、宁波大榭经济技术开发区、厦门海沧投资区、海南洋浦开发区)。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地理分布示意图

——中国开发区协会

从材料中提取一个有关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信息,并加以简要分析。

(要求:

信息明确清晰,论据准确;论证充分,表述清楚。

【答案】评分要求:

所提取信息明确清晰,必须源自材料;论据准确,史实引用合理,围绕所提取的信息;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示例:

经济技术开发区相对集中于东部地区和省会城市。

沿海地区和省会城市已经开放,交通相对便利、经济相对发展;这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可利用便利条作,吸引外资,引进高新科技产业,促进所在城市和周边地区发展。

【解析】

依据材料和图示可知,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分布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和省会城市,分析要结合集中在东部地区和省会城市的原因和影响说明即可。

可以答为:

经济技术开发区相对集中于东部地区和省会城市。

沿海地区和省会城市已经开放,交通相对便利、经济相对发展;这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可利用便利条作,吸引外资,引进高新科技产业,促进所在城市和周边地区发展。

点睛:

本题考查对外开放的知识,需要掌握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分布特点,需要掌握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分布特点及其原因和影响。

(二)选考题。

共25分。

请考生从2道地理题、3道历史题中每科任选一题作答。

如果多做,则每科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15.历史—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汉初以来“开山海之禁”,听任盐铁私营,豪商大贾和诸侯王纷纷冶铁煮盐,积蓄雄厚的经济力量,无论在政治上经济上对于西汉皇朝都是十分不利的。

公元前117年,汉武帝规定,招募盐户煮盐,资用自理,由官府供给煮盐用盆,煮成后,由官府按所值给价。

至于铁器的生产,则规定在产铁地区设立铁官,就地冶铸,不产铁的郡国设立小铁官,利用收集废铁冶铸。

食盐和铁器一律由官府统一销售,禁止私卖私铸。

……于是在公元前110年,桑弘羊被任为搜栗都尉代领大农令事,直接整理盐铁。

桑弘羊到任后,立即派人到各郡国进行整理,清除积弊,并扩大盐铁官营的建置,在全国各地盐铁产区设立盐官三十五处、铁官四十八处。

经过整顿,盐铁的产量和销售都有了大幅度的增加。

这是当时经济改革中的一项最重要的成果。

—摘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武帝实行盐铁官营政策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盐铁官营政策的影响。

【答案】

(1)背景:

经营盐铁致富的商人兼并土地,激化社会矛盾;地方诸侯王势力增强,威胁中央集权.

(2)影响:

盐铁的产量和销售都有了大幅度的增加,增加了政府收入;打击富商大贾,加强中央集权;稳定物价,有利于人民生活;但盐铁官营政策变市场竞争为政府垄断,阻碍了民间私营工商业经济的发展。

【解析】

【详解】

(1)依据材料“汉初以来“开山海之禁”,听任盐铁私营,豪商大贾和诸侯王纷纷冶铁煮盐,积蓄雄厚的经济力量,无论在政治上经济上对于西汉皇朝都是十分不利的。

”结合汉初社会政治情况可知汉武帝实行盐铁官营的背景一是盐铁私营导致地方诸侯王势力增强,威胁中央集权;二是经营盐铁致富的商人兼并土地,激化了社会矛盾,不利于统治的稳定。

(2)依据材料“经过整顿,盐铁的产量和销售都有了大幅度的增加。

”结合盐铁官营的背景和影响相关所学可知盐铁官营使盐铁的产量和销售都有了大幅度的增加,增加了政府收入,同时也打击了富商大贾,加强了中央集权,稳定了物价,有利于人民生活。

但是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盐铁官营政策变市场竞争为政府垄断,阻碍了民间私营工商业经济的发展。

16.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从1965——1967年夏,和平运动逐渐形成。

1965年以前,对于遥远的亚洲国家发生的战争,只有一些知识分子与和平团体关注。

随着战争的升级,文化界自由派也开始反对约翰逊了。

纽约书评有名望的编辑们发起了一次反对约翰逊战争升级政策的请愿活动。

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要数学生的反战了。

在伯克利的加州大学,爆发了有名的“言论自由运动”。

在“言论自由运动”高潮的时候,学生甚至占据了学校的行政大楼,引起了全国性的罢课。

当约翰逊对北越开始一系列轰炸时,很多大学里的教授和学生发起罢课运动,深入讨论越战。

除宣讲会外,学生还开展了抵制征兵活动。

学生认为。

如果战争本身是错误的,那么支持这场战争的政策和行为也是错误的。

—朱美娣《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和平反战运动的演进》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60年代美国反战运动兴起的主要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60年代美国反战运动的主要方式。

【答案】

(1)背景:

和平运动逐渐形成;美国深陷越战泥潭;和平与发展成为人类的共识;两次世界大战的深刻教训;国际反战运动的发展。

(2)主要方式:

文化界发起请愿活动;学生发动了全国性的罢课;组织宣讲会,并开展抵制征兵活动。

【解析】

【详解】

(1)依据材料“从1965——1967年夏,和平运动逐渐形成”、“随着战争的升级,文化界自由派也开始反对约翰逊了。

”结合两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可知60年代和平运动逐渐形成,同时美国深陷越战泥潭,人们越来越多的反对战争,而两次世界大战的深刻教训也使和平与发展成为人类的共识,国际反战运动发展愈演愈烈,这些因素都促使了60年代美国反战运动的兴起。

(2)依据材料“纽约书评有名望的编辑们发起了一次反对约翰逊战争升级政策的请愿活动。

”、“学生甚至占据了学校的行政大楼,引起了全国性的罢课”、“除宣讲会外,学生还开展了抵制征兵活动。

”可知60年代美国反战运动的主要方式有文化界的请愿活动、学生罢课、召开宣讲会和抵制征兵等活动。

17.历史—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在延安大生产运动中,他首倡“二八分红”,解决了中央机关烧炭紧张问题。

在他的带领下,不少单位根据“公私合作,公私两利”的八字方针,又创造了劳力入股分红、节约分红、各单位合作、机关与群众合作、个人生产合作等组织形式,有力地推动了延安的大生产运动。

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李富春是最早认识到“大跃进”错误的中央领导人之一。

1960年,李富春针对当时的国民经济状况提出了“调整、巩固、提高”的方针,并由周恩来总理完善为后来著名的“调整、况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为国民经济重新步入正轨做出了重大贡献。

1960年10月,在第九次全国计划会议上,李富春总结了大跃进以来的经验教训,其中,他特别强调,要把科学精神和革命热情结合起来。

—罗朝晖《李富春的经济思想与科学发展观》

(1)根据材料,概括李富春的主要经济思想。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李富春经济思想对中国革命建设的贡献。

【答案】

(1)思想:

兼顾公私利益;适时调整经济建设方针;强调在经济发展中要把发挥主观性与实际相结合。

(2)贡献:

有力地推动了延安的大生产运动,促进了抗日根据地的巩固;改变了“大跃进”时期“左“的指导方针,为国民经济重新步入正轨做出了重大贡献。

【解析】

【详解】

(1)依据材料“公私合作,公私两利”、“1960年,李富春针对当时的国民经济状况提出了“调整、巩固、提高”的方针······为国民经济重新步入正轨做出了重大贡献”“他特别强调,要把科学精神和革命热情结合起来。

”可概括得出李富春主张兼顾公私利益,指出要根据实际要求适时调整经济建设方针,强调在经济发展中要把发挥主观性与实际相结合。

(2)依据材料“在延安大生产运动中,他首倡“二八分红”,解决了中央机关烧炭紧张问题。

在他的带领下······有力地推动了延安的大生产运动。

”结合大生产运动的影响可知李富春的措施有力地推动了延安的大生产运动,促进了抗日根据地的巩固;依据材料“1960年,李富春针对当时的国民经济状况提出了“调整、巩固、提高”的方针·····为国民经济重新步入正轨做出了重大贡献。

”结合八字方针的影响可知李富春的经济思想改变了“大跃进”时期“左“的指导方针,为国民经济重新步入正轨做出了重大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