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文化.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882971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44.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豆文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大豆文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大豆文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大豆文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大豆文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大豆文化.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大豆文化.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大豆文化.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大豆文化.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大豆文化.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大豆文化.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大豆文化.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大豆文化.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大豆文化.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大豆文化.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大豆文化.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大豆文化.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大豆文化.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大豆文化.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大豆文化.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豆文化.docx

《大豆文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豆文化.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大豆文化.docx

大豆文化

大豆文化

  一、大豆历史

  大豆原产我国,中国因此被世人称为大豆的故乡。

文献表明,我国人民栽培大豆已有5000年的历史。

西周至春秋时代(公元前1027年—公元前481年)的《诗经》中就有“中原有菽,庶民采之”的记述。

出土的殷墟甲骨文中就有“菽”字的原体。

山西候马出土的2300年前的文物中,就有10粒黄色滚圆的大豆。

1953年河南省洛阳市的烧沟汉墓中出土的距今2000多年的陶盆上有用朱砂写的“大豆万石”的文字记载。

《战国策》上说:

“民之所食、大抵豆饭藿羹”。

就是说用豆粒做豆饭,用豆叶做菜羹是当时人们的主要膳食。

  “大豆王国”的来历

  公元1873年,在奥地利的首都维也纳,曾经举行过一次世界性的万国博览会。

在这个博览会上,首次展出籽粒滚圆的中国大豆。

当时很多外国人从来未见到过如此大粒的金黄色的中国大豆,因而在博览会上引起轰动。

从此,中国大豆纷纷被各国引进试种,被称为“奇迹豆”。

还由于当时中国的大豆面积大、产是高、品质好、出口多,名声誉满全球,所以中国被世界各国称为“大豆王国”。

“五谷”元老之大豆汉司马迁编的《史记》《五帝本纪》中写到:

“治五气,艺五种,抚万民,庆四方,三战然后得其志。

”郑玄昌:

“五种,黍稷菽麦稻也”。

我国著名农业科学家卜慕华先生指出:

“公元前1000年以前,殷商时代就有了甲骨文。

虽然当时记载非常有限,但在农作物方面,已辨别出有黍、稷、菽、麦、稻等,是当时人民主要依为主食的农作物。

从古代文献记载,可以看出,我国的大豆早在4500多年以前,就已经为“五谷“元老作物之一了。

黄豆是“国豆”大豆俗称黄豆。

大家知道,中华民族对黄字历来就有一种特殊感情。

比如:

黄帝、炎黄子孙、黄皮肤、黄马褂、黄山、黄河、黄金、老黄牛等等。

由于我国是黄豆的故乡,是世界黄豆的发源地,对人类作出了重大的贡献,所以,被世界誉为“大豆王国”。

这是我们伟大祖国的骄傲,也可以使每一位炎黄子孙引以为自豪!

所以,我们可以当之无愧地称黄豆为国豆。

  豆腐的来历

  我国明代著名医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有“大豆腐之法、始于前汉淮南王刘安”的记载。

刘安是汉高祖刘邦的孙子,袭父封为淮南王。

他好书、鼓琴,并对仙术最感兴趣,常在淮南八公山下,聚集一帮方士门客炼丹。

相传一次用黄豆浆汗与卤水共煮时,偶然发现凝固成块,食用香嫩可口,大家十分欣喜,于是取名为豆腐。

这就是世界上最早的豆腐,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

散步偶得“豆腐传”,有两位中国人王诗男和于秀珍久居东京,偶然开会来到冈山市,顿觉天宽地广,景雅气爽,不禁信步大街小巷,欣赏起别致的日本小城风光来。

当他来到一个僻静的十字路口时,前方墙上的一幅画赫然闯入了他们的视野。

画中,一个头戴大草帽,足踏木屐,身着古式服装的农夫,肩挑担子,正边走边吆喝着什么,画的左上方,赫然书有“卖豆腐”三个大字。

他们惊喜地奔上前去,原来这是一部“豆腐传”!

轻轻一扫画右方的文字,“中国”二字便跳入眼帘,令人心动,尤感亲切。

细细读来,但见上书:

“豆腐,诞生于约2000年前的中国汉代,据传是汉高祖之孙淮南王刘安所始制,在奈良时代传入日本。

正如隐元禅师的《豆腐赞》里所述,豆腐‘(盛于)民间,由大豆制成,形四方、质软、老幼皆宜……’作为健康食品,融于日本人的生活之中。

如今它已受到世界热情的关注。

豆腐为什么盛行呢?

其一,营养价值大;其二,味美;其三,可防成人病。

”关于豆腐的起源、发展,中国的史学家们也许早有定论。

但在日本,能有人用这样一幅简略的画,寥寥数行文字,便生动明了地告知万千来往行人一个完整的历史,并把豆腐这一并不起眼的食品,赞美、宣传得淋漓尽致,真令人不得不佩服制作、设置者的匠心独具!

“四菜一汤”的传说传说明朝初年,全国正逢天灾,百姓生活困苦。

一些达官贵人仍花天酒地,朱元璋决心自上而下进行一番整治。

皇后生日那天,满朝文武都来祝贺,宫廷设宴招待。

朱元璋吩咐上菜。

宫女们首先端上来一大碗炒萝卜。

朱元璋说:

“萝卜者百味药也。

民间有句俗话说:

‘萝卜进了城,药铺关了门’。

大家快吃,”宫女们端上来第二个菜是炒韭菜。

朱元璋说:

“小小韭菜青又青,长治久安得人心。

愿你们吃了这个菜,黎民百姓安居乐业,长治久安。

”说完又带头夹韭菜吃。

接着宫女们又端上来两碗青菜。

朱元璋指着说:

“应该像这两碗青菜那样清清白白。

”随后,宫女们端来一碗葱花豆腐汤。

朱元璋又说:

“小葱豆腐青又白,吾朝江山不改色,”宴后,朱元璋当众宣布:

今后请客,最多只能“四菜一汤”。

中国食品史上四大发明泰国《星暹日报》1992年7月30日刊载一篇署名文章,标题是:

中国食品史上四大发明。

文中说:

豆酱、豆腐、豆浆和豆芽是中国食品史上的四大发明。

在世界上,中国是第一个用酶酸大豆的方法,生产富含氨基酸的美味食品豆酱及酱油的国家;是第一个榨取富于营养的大豆饮料豆浆豆汗的国家;是第一个室内生产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豆芽的国家;是第一个分离和凝固豆汁生产酪状物豆腐、豆腐干的国家。

用古代中国人发明创造生产出来的大豆食品,无论在营养上还是在口味上,都可与动物性食品如肉、蛋、奶相媲美,绝不逊色,因而越来越受世界各国人士的欢迎。

“大豆—中国的母牛”世界维他豆奶大王、香港著名企业家罗桂祥,出生于广东省梅县。

1937年,青年时期的罗桂祥因业务关系到上海办事。

有一天他出席青年会主办的晚会,听了美国南京领事馆商务参赞朱利安关于《大豆—中国的母牛》的讲演。

他说:

“中国贫穷,完全归功于大豆。

蛋白质丰富的大豆取代了母牛的地位……”。

这场讲演深深地印在罗桂祥的脑海里,成为他一生事业的转折点,后来成了世界著名的维他豆奶大王。

大豆文化由于我国人民历来就十分喜爱大豆,所以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中,逐步地形成了绚丽多彩的大豆文化。

不仅在生产中创造了许多传统技艺,而且,在生活上还创造了以闻名中外的豆腐为代表的各式各样的豆制食品。

同时,许多著名文人以大豆为题材吟诗作画,民间还广泛地流传着与大豆有关的谜语、谚语、歇后语。

比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小葱拦豆腐,一清二白”,“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江南农谚)等等。

  二、伟人对大豆的关爱

  孙中山论中华饮食

  孙中山先生在他的《建国方略》一书中说:

“我中国近代文明进化事事皆落人之后,惟饮食一道之进步为文明各国所不及。

”“中国不仅食品发明之多,烹调方法之美为各国所不及;而中国人之饮食习暗合于科学卫生,尤为各国一般人所望尘不及也。

中国常人所饮者为清茶,所食者为淡饭,而加以蔬菜豆腐。

此等之食料,为今日卫生家所考得为最有益于养生都民。

故中国穷乡僻壤之人,饮食不及酒内者,常多上寿。

”“中国素食者必食豆腐。

夫豆腐者,实植物之肉料也,此物有肉料之功,而无肉料之毒。

”孙中山的“四物汤”孙中山先生是我国民主革命的先驱,他既是革命家,又是医学家,不仅精通中西医学,对营养方面也有精心的研究。

他把用金针、木耳、豆腐、豆芽做的汤称为“四物汤”,列为素食的佳品,与中药补血养血的人参、白芍、当归、川芎的“四物汤”相媲美。

金针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纤维素和铁。

它具有利水、凉血等功效,可治水肿、鼻血、便血等症,又有健胃、补脾、通便等作用。

木耳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多种维生素、钙、磷、铁等物质。

在《神农本草经》中记载:

木耳有养血、活血、收敛等功效。

对于高血压、动脉硬化、血痢、痔疮、产后虚弱、崩漏、带下患者,是良好的食品。

豆腐与豆芽,不仅含有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成分,而且易被人体吸收。

豆芽含有丰富的纤维素和维生素C,对便秘的人有着良好的通便作用。

豆腐和豆芽中的铁质有助于改善缺铁性贫血。

  毛主席回韶山

  1959年6月25日,毛主席回到了阔别32年的故乡湖南省湘潭县韶山冲。

阔别故乡32年了,哪个游子不思乡!

往事依稀如梦,面对故园思亲人,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于是挥笔写成七律《到韶山》这首情感四溢、生动感人的诗篇:

“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

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诗中的“喜看稻菽千重浪”,就是对在辽阔的田野里,茁壮成长的水稻和大豆,在微风吹拂下,碧波荡漾情景的最佳描述。

毛主席赞同米豆间作1959年9月21日,毛主席来到山东省历城县东郊人民公社,视察农业生产情况。

当他老人家主米地里间作大豆时,问农民:

“这样种好不好?

”大家回答:

“这样一高一低,可以更好地解决庄稼通风透光问题,增加产量。

”毛主席听到后补充说:

“还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复种指数,这种种植方法是可以推广的。

”毛主席提倡:

“四菜一汤”毛主席于1959年的一年之中,先后三次到山东,一竿子插到底到农村去搞调查研究。

有一次在主席专列上开“六级书记座谈会”,座谈会开得热烈,大家都有许多话要向主席说。

到了中午,服务员对主席说:

“饭做好了”。

主席说:

“好,现在请大家一起吃饭。

”接着端上来四菜一汤:

芹菜炒肉丝、芸豆溜肉片、雪里红炒辣椒、清炖鱼和一盆白菜豆腐汤,主食是大米饭和馒头。

大家都吃得很好。

主席说:

“今后招待客人就做四菜一汤吧!

”大家齐声都说:

“好”。

  周总理重视大豆生产

  周总理生前一向十分关怀我国的大豆生产。

1971年3月27日,在国务院召开的全国棉、油、糖会议的报告上,周总理批示“科学院要派人去东北,研究大豆产量低、质量差是否与品种有关,怎样贯彻‘八字宪法’,和老农一道研究。

”国家农业部遵照周总理的指示精神,立即组成调查组赶赴东北各省深入地进行了调查,查清了原因,提出了对策,并将调查报告上报国务院,同时也抄送给辽、吉、黑三省的农业主管部门,对推动大豆生产起到了重要作用。

  邓小平曾办豆腐店

  1922年6月,周恩来、邓小平正在法国留学。

当时我国留法的学生经济都比较困难,为了解决留学的费用,在周恩来的倡议下,由邓小平主持,在巴黎开办了一间“中华豆腐店”。

具有东方风味的豆腐,很快吸引了讲究饮食的法国人,豆腐店闻名巴黎。

经过留学生们的努力经营,豆腐的品种不断增加,由单一的豆腐扩大到豆浆、豆腐脑、豆干、冻豆腐、臭豆腐等多种。

留法学生回国后,由旅法华侨接办了豆腐店,并发展成了欧洲闻名的东方食品业。

邓小平同志清晨6时半起床,然后在庭园内散步半小时,8时许进早餐,早餐多是喝豆浆,吃油饼或馒头。

9时在书房(工作办公室)听秘书读国内外报刊新闻摘要,当听到一些有兴趣的新闻时,他会叫秘书再读一遍或将原文送给他。

到了10时许,他就阅中共中央办公厅送来的简报和文件。

邓小平同志通常在12时半进午餐,如果没有人拜访,他一般多和家人一起用餐。

全家人包括秘书有13-14人,就分坐两桌。

晚上一般6时半开饭,他要求晚餐一定要家人到齐才开饭。

晚饭有17-18人,多一个汤和一碟炸花生、黄豆、蚕豆、杂果仁。

他习惯在晚餐时喝两小杯用中药浸的补酒。

吃饭时他爱问子女外面一些情况和身体状况,他自己有什么病痛常不愿找医生,看了医生开了药也不会依嘱服完。

到了晚上10时,他还要看一次中共中央办公厅送来的简报和文件后,才洗澡就寝。

逢年过节前夕,邓小平总是叫工作人员早点回家团聚。

节日里,煮饭烧菜任务是由卓琳和女儿担当。

吃饭时,邓小平总要为夫人和女儿各倒上一杯葡萄酒,说:

“辛苦了,节日的厨师,我先敬你们一杯”。

  陈毅用豆腐招待外宾

  大家都知道,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长陈毅同志是十分喜欢吃豆腐的。

平时,他不仅自己经常吃豆腐,而且还常用豆腐菜招待外宾。

有一次,英国外交大臣麦克唐纳来中国访问,陈毅外长设宴招待外宾,上了四道豆腐菜。

有鲜香可口、白嫩如雪的“一品豆腐”和味道鲜美、造形美观的“莲蓬豆腐”等。

英国外交大臣品尝后十分高兴,他对陈毅外长说:

“这些菜真是好极了,荤素结合,颜色漂亮,味道鲜美,这是我有生以来吃过的最好的菜。

  克林顿尝试吃豆腐

  美国前总统克林顿为了保持身体健康,现在除了经常慢跑健身外,还将吃汉堡包等速食的习惯戒掉,尝试吃低热量食物和中国的豆腐。

第一夫人希拉里透露,他们的饮食习惯改变很多,唯独豆腐令他们感到久吃不厌。

李光耀健身有道新加坡总理李光耀1993年9月已70岁,身高176公分,体重74.5公斤。

他精神饱满,身体矫健,没有便便大腹,更没有他这个年纪的人常有的龙钟老态。

控制饮食和坚持运动是李光耀年岁渐老而体能和心智均不逊往日的秘诀所在。

李光耀喜欢吃鱼、蔬菜、全麦面包、谷类食品和水果。

一般来说,他的早餐是一杯不加糖的豆浆或一碗豆腐花。

如果出国,他就喝牛奶,外加一些谷类食品。

他的中餐吃得很少,晚餐较丰富,但极少吃肉。

酒也喝得簋汪,抽了17年的烟也毅然戒掉。

多国首脑喜食豆腐新中国成立后,世界上许多国家元首先后来我国访问。

当他们在宴会上品尝到中国的豆腐菜时,都表现出浓厚兴趣。

例如日本的前首相田中角荣、中曾根康弘、缅甸总理吴奴、柬埔寨国家元首西哈努克、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主席金日成、美国总统尼克松等,都给予中国豆腐菜及其烹调技术以肯定和赞扬。

金日成还派专家来中国学习制作腐乳技术。

日本天皇特别喜欢北京丰泽园饭庄的豆腐菜,曾派人用飞机运回日本食用。

  三、文人与大豆的情怀

  历代文人颂豆腐自古以来,我国有许多文人学士与豆腐结下了不解之缘。

他们食豆腐、爱豆腐、歌颂豆腐,把豆腐举上了高雅的文学殿堂,留下了许多赞美豆腐的妙句佳篇。

如唐诗中广为流传的“旋乾磨上流琼液,煮月铛中滚雪花。

”在陆游的诗中有“试盘推连展,洗煮黎祁。

”诗人注释说:

“蜀人名豆腐曰黎祁。

”宋代著名学者朱熹曾专作《豆腐诗》云:

“种豆豆苗稀,力竭心已苦。

早知淮南术,安坐获泉布。

”诗中描述了农夫种豆辛苦,如果早知道“淮南术(制作豆腐的技术)的话,就可以坐着获利聚财了(泉布即钱币)。

在北宋的《物类相感志》中有:

“啜菽”的话,作者注说:

“今豆腐条切淡者,蘸以五味。

”这些记载说明当时豆腐已是人们爱吃的食品了。

北宋诗人苏东坡诗曰“煮豆为乳脂为酥,高烧油烛斟密酒”。

元代诗人郑允端诗云:

“种豆南山下,霜风老荚鲜;磨砻流玉乳,煎煮结清泉;色比土酥净,香逾石髓坚;味之的余美,玉食勿与传。

”写出了豆腐的色香味。

另一元代诗人萧大雅曾作长诗咏豆腐,其中有云:

“戎菽来南山,清猗浣浮埃。

转身一旋磨,流膏入盆来。

大釜气浮浮,小眼汤洄洄。

霍霍磨昆吾,白玉大片裁。

烹煎适我口,不畏老齿擢。

”生动、有趣地叙述了古代制豆作豉的情景和过程。

明代诗人苏秉衡诗曰:

“传得淮南求最佳,皮肤褪尽见精华,一轮磨上流琼液,百沸汤中滚雪花。

”清代诗人李调元诗曰:

“近来腐价高于肉,只想贫人不救饥。

”这些千古佳句,表达了诗人对豆腐的依恋与向往之情。

我国清代著名文学家金圣叹,康熙年间,因哭高案牵连被判死刑。

金圣叹受刑前对刽子手说:

“我有一封家书,请转交给家人。

”刽子手行刑后不敢隐瞒,把书信交给了监斩官,监斩官疑心信中写有反对朝廷的言语,所以拆开查阅。

只见信上写道:

“字付大儿看:

盐菜与黄豆同吃,大有胡桃滋味。

此法一传,我无遗憾矣。

”监斩官莫明其妙,自嘲地说:

“金先生临死还这样捉弄人。

”瞿秋白恋念豆腐“中国的豆腐是好吃的,世界第一!

”这是我国著名革命家、文学家瞿秋白先生遗文中的结句。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于区区豆腐尚且如此不能忘怀,赞扬有加,由此颇能窥见秋白先生的中国心与豆腐情。

这中国心当然不能容于当时的中国,先生说完此话,即慷慨就义。

实在想这话里亦算是颇有微词的,堂堂故国,令他恋念的只有豆腐。

艾青爱吃“麻婆豆腐”84岁的诗坛泰斗艾青,1992年8月不慎再次摔伤骨折,在协和医院住了四个月。

国内外亲友惊闻艾青骨折,纷纷函电慰问,常有人送来鲜花、美食。

在医生、护士和夫人高瑛的精心医护下,艾青的身体康复较快。

医护人员问艾青爱吃什么?

他笑笑说:

“雷公打豆腐,拣软的吃。

”高瑛说:

“艾青爱吃麻婆豆腐。

“住院的时候,家人为他到四川饭店买豆腐。

经理听说是艾青要吃豆腐,不让服务员收钱。

艾青说:

“不收钱可不行,钱照付,豆腐照吃!

”满山遍野的大豆高梁我国在抗日战争期间,有一首歌唱遍长城内外和大江南北,那就是张寒晖作词作曲的《松花江上》。

歌词唱道: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梁。

……那里有我的同胞、还有那衰老的爹娘。

‘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

哪年?

哪月?

才能回到我可爱的故乡?

……”这首充满激情的歌,震撼着每一位中国人的心,在同胞中燃起抗日怒火,万众一心,参加抗日斗争。

《淮南豆腐美》近年来,在我国豆腐的故乡,安徽省淮南一带广为传唱的一首歌曲,那就是《淮南豆腐美》。

这首由我国著名词作家晓光和作曲家时乐蒙创作的《淮南豆腐美》中唱道:

“淮南的黄豆圆又圆,淮南的泉水甜又甜;淮南的豆腐白又嫩,淮南的豆腐香又鲜;淮南的豆腐美,祖宗是刘安;淮南的豆腐美名天下传。

”京剧《淮南王刘安》为弘扬祖国传统文化,颂扬豆腐的发明人刘安对我国乃至整个人类饮食文化的巨大贡献,我国剧作家周士元等创作的京剧《淮南王刘安》进京演出时,受到戏剧专家以及广大观众的一致好评和热烈欢迎。

中国戏剧家协会为此召开座谈会,中央电视台还作了专题报道。

该剧有关刘安发明豆腐的一场戏颇为精彩。

可以说是豆腐入戏的一次成功的尝试。

  四、大豆是国宝

  一大豆全身都是宝⑴籽粒是高营养冠军大豆的籽粒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和多种营养元素,可以说是高营养的冠军。

其中,蛋白质为40%左右,比小麦(12.4%)玉米(8.6%)、大米(8.5%)、谷子(9.8%)、高梁(7.4%)等粮食作物的含量高2~5倍以上。

特别是大豆中含有人体不能合成的15种氨基酸、10种矿物质元素以及脂肪、膳食纤维、多种维生素等营养成分,是最为理想的优质植物蛋白食物,属“完全蛋白质”。

此外,大豆食品具有降低血脂和胆固醇、抗衰老、益智健脑,预防心脏病和防癌等功效。

500克大豆可产生热能2.05千卡,比小麦多13%,比大米多17%。

大豆粉比小麦粉的含钙量高15倍,含磷量高7倍,含铁量高10倍,维生素B1高10倍,矿物质高10倍。

大豆籽粒中含油量较高,一般为18%左右;大豆油主要含不饱和脂肪酸,是一种极好的食用油。

大豆油含热能很高,食用后能放出较多的热量,易被人体吸收利用。

⑵茎叶可作“三料”大豆的茎、枝、叶含有丰富的营养,自古以来人们都把它当作比较理想的饲料、肥料和燃料。

50公斤新鲜大豆叶可含水分34.9公斤,含蛋白质3.1公斤,含脂肪0.95公斤,含糖类3公斤,成熟后的茎叶所含精蛋白质也比其他禾谷类作物茎杆高,因此,是家畜的优质饲料。

一亩地的茎枝叶腐熟后还田,其养分相当于施用1.5立米农家肥料。

虽然自古以来,广大农村都有烧豆秸的习惯,因为它易燃并且热度高,但是,这是一种很大的浪费,应该大力提倡用大豆茎叶作饮料或肥料。

⑶大豆根瘤小化肥厂大豆根部生长着许多根瘤。

根瘤菌有一种神奇的功能,那就是它能把空气中的游离氮素固定成为氨态氮,为大豆生长发育提供养料。

种一亩大豆,其根部的根瘤菌能固定空气中的氮素4.3-7.7公斤,相当于标准化公20-37公斤。

所以根瘤菌被称为天然的“小化肥厂”。

由根瘤菌生产出来的氮素,在大豆的一生中只能吸收一半,剩下的一半留在土壤里,留给下茬作物使用。

所以,大豆茬被称为肥茬,是各种作物轮作当中的一种广受欢迎的作物。

⑷丰富多彩的豆制食品由于世界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豆制食品是人类最为理想的健康食品,所以,豆制食品的发展也十分迅速。

在各类豆制食品中,不仅有以中国豆腐为代表的传统的豆制食品,如豆腐、豆浆、豆酱、酱油、豆芽等继续受到人们的青睐;而且,由于食品工业的发展,又生产出许多新的豆制食品,比如:

肉脂豆腐、人造肉、人造奶油、蛋白饮料、豆奶、豆乳奶酪、豆乳巧克力、冰淇淋,以及膨化食品和发酵食品等等。

⑸蛋白精饲料大豆饼粕大豆饼粕是一种非常理想的高蛋白精饲料,其营养价值极高,含粗蛋白质42.4%-55.6%,居于各类饼粕之冠。

大豆饼粕中虽然存在一些有害物质,如抗胰蛋白酶、尿素酸等,但这些有害成份在适当水分下加热即可分解消失。

现在各国普遍兴起的饲料加工业和生产的各类配合饲料中,都把大豆饼粕做为不可缺少的高蛋白精饲料,一般参混比例为10%-30%。

⑹人类理想的食用油大豆中含有丰富的脂肪,一般为18%左右,因此适于榨油。

豆油是我国人民的主要食用油之一,大豆油中的脂肪酸主要是不饱和脂肪酸,还含有较多的磷脂,易于人体消化吸,食用后,有降低血液中胆固醇的作用,所以大豆油一直是受我国人民喜爱的一种食用油。

豆油中有一种特殊的豆腥味,现在可以用育种的办法,或者在制油时采用脱腥的办法消除。

⑺加工业的好原料由于大豆营养十分丰富,含有大量的蛋白、脂肪、碳水化合物以及多种微量元素等,所以,成了食品加工业、轻工业以及医药工业的一种重要原料。

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目前世界上用大豆制成的各种食品就多达1.2万种。

大豆在工业上也有广泛的用途,可加工成油漆、油墨、肥皂、甘油、人造羊毛、人造橡胶、人造纤维、塑料、乳化油和防水剂等产品数百种之多。

在医药工业上,可以制成卵磷质、荷尔蒙、维生素和高蛋白等近百种药品。

二东方食物结构⑴东方食物结构较为科学据营养学家研究,世界上人们的膳食结构,大体上可分成三大类:

一类是亚非地区的一些较为贫困国家。

人均粮食占有量一般在350公斤以下,人均每天食物中的热量在9630千卡以下,蛋白质50克左右,脂肪35克左右,属营养不良类型。

这类地区人民健康水平较低,婴儿死亡率高,平均寿命也较短。

另一类是以欧美为代表的一些工业发达国家。

人均占有粮食750公斤以上,人均每天食物中热量在13816千卡以上,蛋白质100克以上,脂肪140克左右。

他们的膳食结构以肉、蛋、奶为主,属高热量、高蛋白、高脂肪类型。

因而,常常出现“富贵病”,即冠心病、高血压、脂肪肝、糖尿病、肥胖症等等。

再一类就是以日本为代表的东方膳食结构。

日本人均消费粮食450公斤,人均日热量10886千卡,蛋白质82克、脂肪80克,即以吃粮食、豆类、鱼为主的结构。

营养学家认为,日本的这种膳食结构较为科学合理。

因此,日本人的健康水平较好,平均寿命79岁,比美国人高5岁,比中国人高10岁。

我国的膳食结构属东方膳食结构,但标准偏低。

⑵东方饮食有益健康美国康乃尔大学的柯林·康贝宁博士依据一份以6500户中国农家饮食结构的材料所作报告认为,中国人同西方人相比,罹患癌症、心脏病及糖尿病的机率较低,这与他们饮食中较少摄取动物蛋白质有关。

这是康贝尔博士参加美国营养协会研讨中所作的报告。

他认为,美国人每天所摄取的蛋白质百分之七十来自动物肉类,而中国人仅有百分之七。

中国人每100CC血液中胆固醇含量约在90至190毫克,就是由于低肉类消耗之故。

康贝尔博士认为,西方人应将从动物肉类中摄取蛋白质降至百分之十至百分之十五,而应从谷物、豆类、蔬菜、水果等食物中弥补不足。

⑶中国的膳食结构模式“建立以素食为主,肉食为辅,以粮豆菜为主,肉蛋奶为副食的东方型膳食结构模式,适应提高中华民族营养水平的需要,是一项惠及子孙后代的战略措施”。

这是1990年9月在长春召开的。

受到与会专家和领导的一致赞同。

走东方型膳食结构模式的关键是利用大豆,使大豆及其制品走入人们的主食领域。

大豆蛋白质含量不仅大大高于肉蛋奶,而且不含胆固醇,对防止高血压、心血管系统疾病均有良好作用。

⑷我国小康型的食物结构80年代,我国已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从而进入营养改善最快的时期,正在向小康生活迈进。

今后十年,将是调整食物结构、改善人民营养的关键时期。

到本世纪末,我国人民的食物将基本达到小康营养水平,人均每日供给的热量达到2525千卡,蛋白质72克,脂肪71.6克。

为适应需求增长,今后10年食物结构调整的重点,仍然是以植物性食物为基础,适当增加肉、蛋、奶、水产品等动物性食物;在保证必要的谷物消费的同时,进一步增加豆类、蔬菜、水果、马铃薯;把传统加工食品和现代加工食品结合起来。

⑸欧美饮食习惯易患“富贵病”科学研究表明:

美国人的肥胖程度比中国人高25%,其主要的食物区别在于脂肪和淀粉。

中国人所食脂肪仅为美国人的1/3,而美国人消耗的蛋白南70%来自动物蛋白,因而心脏病、癌症、糖尿病、肥胖症等“富贵病”比中国人高。

⑹美国最新饮食观35年前,美国农业部将食物分为乳制品、肉类、蔬菜、谷类四种,鼓励人们均衡地摄取这四类养分。

然而最近,美国农业部承认,当年是为了照顾畜牧业者及酪农而提出的这一概念,其实肉类和乳制品不该那么受重视。

于是,美国设立了一个非赢利的医生责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