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中考模拟试题含答案10.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884446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7.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语文中考模拟试题含答案10.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初中语文中考模拟试题含答案10.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初中语文中考模拟试题含答案10.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初中语文中考模拟试题含答案10.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初中语文中考模拟试题含答案10.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初中语文中考模拟试题含答案10.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初中语文中考模拟试题含答案10.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初中语文中考模拟试题含答案10.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初中语文中考模拟试题含答案10.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初中语文中考模拟试题含答案10.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初中语文中考模拟试题含答案10.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初中语文中考模拟试题含答案10.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初中语文中考模拟试题含答案10.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初中语文中考模拟试题含答案10.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中考模拟试题含答案10.docx

《初中语文中考模拟试题含答案10.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中考模拟试题含答案10.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中语文中考模拟试题含答案10.docx

初中语文中考模拟试题含答案10

2019年初中语文学业水平考试模拟题

第I卷(共60分)

第一部分单项选择题(12分)

一、(每小题2分)

1.下列词语中字的读音有错的一项是

A.薄利(bó)称职(chèn)供奉(ɡònɡ)哄抢(hōnɡ)

B.混浊(hún)纠葛(ɡě)宁可(nìnɡ)喷香(pèn)

C.中看(zhōnɡ)请帖(tiě)匿名(nì)自诩(xǔ)

D.游弋(yì)真谛(dì)炫耀(xuàn)惬意(qiè)

2.下列词语每组相同中字字义相同的一项是

A.涉及  牵涉  跋山涉水B.厉行  严厉  变本加厉

C.漫长  散漫  漫不经心D.运筹  筹谋  一筹莫展

3.下面语段横线处,应填入的句子只有一项,该句应是

四时不同,爱者各异。

人们大都是用自己的心情去体验那无言的自然。

所以春花灼灼,难免林黛玉葬花之悲;秋色似水,亦有欧阳修夜读之凉。

-----------------------------------   芳草萋萋,杨柳依依,春景给人的是勃发的踊跃之情,是向往,是憧憬,是出航时的眺望;天高云淡,万山红遍,秋色给人的是深沉的思索,是收获,是胜利,是到达彼岸的欢乐。

一个人只要献身于一种事业,努力生活,他的感情就应该和这大自然一样充实。

A.其实春景、秋色给人带来的是另一种感慨。

B.其实春景、秋色与人的心情无关。

C.其实顺着自然之理,倒应是另一种感慨。

D.古人尚且如此,我们怎不也有同样的情怀?

4.下面运用俗语不当的一句是

A.王东的学习基础实在令人担心,所以如此,可谓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B.作为一名侦察兵,必须具有“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过人胆识。

C.他是个足球迷,谈起足球,就曲不离口,拳不离手,什么事都不去想了。

D.我们班的学习季员学习确实出色,就是体育成绩总达不到优良,这可真是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5.根据下面文字内容,在横线处补全标题,最恰当的一项应是

足不出户,而卧游千山万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了书,才将地域的距离缩短了。

在黄土高原上我们能望见驶向冰岛的渔船和大海那汹涌的波涛(读《冰岛渔夫》)。

读但丁的《神曲》,一个在尘世的人可以认识天堂和地狱。

读吴承恩的《西游记》,一个最现实的人也能像孙猴子一样可以入地腾空……书,这神奇的宝贝,什么不给你呢?

A.手不释卷,可看遍世间百态B.素不相识,可彼此促膝谈心

C.百看不厌,可心潮汹涌澎湃D.心驰神往,可阅尽满园春色

6.下面文学常识表述有错的一项是

A.刘禹锡、柳宗元都是唐代人,文学成就为后人传颂,刘、柳二人都在唐宋八大家之内。

B.范仲淹、苏轼都是宋代人,在文学成就上,苏轼更突出,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C.《左传》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记事详备、文辞优美的编年体史书,具有很高的文献价值。

D.《论语》《孟子》都是儒家经典著作。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48分)

二、默写。

(4分)

7.

(1),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登飞来峰》)

(2)马作的卢飞快,。

(辛弃疾《破阵子》)

(3)在渔人眼中,桃花源内的老人儿童的样子是:

(陶渊明《桃花源记》)

(4)最能表明小石潭水清的语句:

   (柳宗元《小石潭记》)

三、综合性学习。

(8分)

8.阅读下面的文段,按要求完成各小题。

自2009年2月5日的“感动中国”节目播出后,红柳中学及时从网上下载“2008年度感动中国人物颁奖晚会”的视频,寒假开学后组织师生观看学习。

历年来,学校都能抓住每年一次的“感动中国人物”评选这一教育资源,适时开展“感动中国人物激励我成长”系列教育活动。

学校每学年也开展一次“感动校园学生”评选活动。

红柳中学的师生思想得到净化,精神得到提升,学校教育教学一直处于全区前列。

(1)写出这段文字传递出的主要信息。

(不超过40字)(2分)

(2)你以红柳中学一名学生的身份,为“2008年度感动中国人物”之一的武文斌写一段“颁奖词”。

(2分)

(颁奖词的特点:

饱含情感,真挚赞美人物的事迹与精神。

对人物事迹的评价,必须体现一定的深度,将人物的壮举提升到一定的思想高度。

文字必须精练简洁,寥寥数句,即见人物的神韵与风采)

武文斌,济南军区铁军某师炮兵指挥连士官学员。

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后,他坚决要求参战。

在灾区32个日夜里,他没日没夜地苦干,终因劳累过度,引起肺部大出血,这位年仅26岁的解放军战士,停止了年轻的生命。

消息传出,上万民众为他哭别……

(3)在“感动中国人物激励我成长”教育活动中,有一项是演讲比赛。

演讲稿有一定的要求。

学校向同学们推出著名作家孟伟哉的一首诗《请记住》。

要求结合这首诗的主旨,写一篇演讲稿。

请你以红柳中学一名初三学生的身份,写一段演讲文字(无需很长),但必须用上“油然而生”“前赴后继”“中流砥柱”“历历在目”四个成语,词序不限。

(4分)

请记住

有的战士牺牲得惊天动地

有的战士牺牲得平凡无奇

但只要他倒下是为了祖国

你便应当记着他像记着真理

四、文言文阅读。

(10分)

阅读《出师表》选段

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②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9.下面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2分)

A.奉命于危难之间受命以来,夙夜忧叹

B.先帝不以臣卑鄙咨臣以当世之事

C.恐托付不效不效,则治臣之罪

D.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进尽忠言

10.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4分)

 A.苟全性命于乱世B.由是感激

 C.兵甲已足D.庶竭驽钝

11.将下列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2分)

 A.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B.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12.选文作者写的情真意切,①②段作者表明的用意各是什么?

(2分)

五、现代文阅读。

(一)阅读《秋声一片》(10分)

秋声一片

林清玄

生活在都市的人,愈来愈不了解季节了。

我们不能像在儿时的乡下,看到满地野花怒放,而嗅到春风的讯息;也不能在夜里的庭院,看挥扇乘凉的老人,感受到夏夜的乐趣;更不能在东北季风来临前,做最后一次出海的航行捕鱼,而知道秋季将尽。

都市就是这样的,夏夜里我们坐在冷气房子里,远望落地窗外的明星,几疑是秋天;冬寒的时候,我们走过聚集的花市,还以为春天正盛。

然后我们慢慢迷惑了、迷失了。

季节对我们已失去了意义,因为在都市里的工作是没有季节的。

前几天,一位朋友来访,兴冲冲的告诉我:

“秋天到了,你知不知道?

”他突来的问话使我大吃一惊,后来打听清楚,才知道他秋天的讯息来自市场,他到市场去买菜,看到市场里的蟹儿全黄了,才惊觉到秋天已至,不禁令我哑然失笑;对“春江水暖鸭先知”的鸭子来说,要是知道人是从市场知道秋天,恐怕也要笑吧。

古人是怎么样知道秋天的呢?

我记得宋朝的词人蒋捷写过一首“声声慢”,题名就是“秋声”:

黄花深巷,红叶低窗,凄凉一片秋声。

豆雨声来,中间夹带风声。

疏疏二十五点,丽谯门,不锁更声。

故人远,问谁摇玉佩,檐底铃声?

彩角声吹月堕,渐连营马动,四起茄声。

闪烁邻灯,灯前尚有砧声。

知他诉愁到晓,碎哝哝,多少蛩声。

诉未了,把一半,分与雁声。

这首词很短,但用了十个“声”字,在宋朝辈起的词人里也是罕见的;蒋捷用了风声、雨声、更声、铃声、笳声、砧声、蛩声、雁声来形容秋天的到来,真是令人感受到一个有节奏的秋天。

中国过去的文学作品里都有着十分强烈的季节感,可惜这种季节的感应已经慢慢在流失了。

有人说我们季节感的迷失,是因为台湾是个四季如春的地方,这一点我不同意;即使在最热的南部,用双手耕作的农人,永远对时间和气候的变化有一种敏感,那种敏感就像能在看到花苞时预测到它开放的时机。

在工业发展神速的时代,我们的生活不断有新的发现。

我们的祖先只知道事物的实体、季节风云的变化、花草树木的生长,后来的人逐渐能穿透事物的实体找那更精细的物质,老一辈的人只知道物质最小的单位是分子,后来知道分子之下有原子,现在知道原子之内有核子,有中子,有粒子,将来可能在中子粒子之内又发现更细的组成。

可叹的是,我们反而失去了事物可见的实体,正是应了中国的一句古话“只见秋毫,不见舆薪”。

到如今,我们对大自然的感应甚至不如一棵树。

一棵树知道什么时候抽芽、开花、结实、落叶等等,并且把它的生命经验记录在一圈圈或松或紧的年轮,而我们呢?

有许多年轻的孩子甚至不知道玫瑰、杜鹃什么时候开花。

更不要说从声音里体会秋天的来临了。

自从我们可以控制室内的气温以来,季节的感受就变成被遗弃的孩子,尽管它在冬天里猛力的哭号,也没有多少人能听见了。

有一次我在纽约,窗外正飘着大雪,由于室内的暖气很强,我们在朋友家只穿着单衣,朋友从冰箱拿出冰淇淋来招待我们,我拿着冰淇淋看窗外大雪竟自呆了,怀念着“红泥小火炉,能饮一杯无”那样冬天的生活。

那时,季节的孩子在窗外徘徊着,我仿佛看见它蹑着足,走入了远方的树林。

由于人在室内改变了自然,我们就不容易明白冬天午后的阳光有多么可爱,也不容易体知夏夜庭院,静听蟋蟀鸣唱任凉凤吹拂的快意了。

因为温室栽培,我们四季都有玫瑰花,但我们就不能亲切知道春天玫瑰是多么的美;我们四季都有杜鹃可赏,也就不知道杜鹃血一样的花是如何动人了。

传说唐朝的武则天,因为嫌牡丹开花太迟,曾下令将牡丹用火焙燔,吓得牡丹仙子大为惊慌,连忙连夜开花以娱武后的欢心,才免去焙燔之苦。

读到这则传说的时候,我还是一个不经事的少年,也不禁掩卷而叹;我们现在那些温室里的花朵,不正是用火来烤着的各种花的精灵吗?

使牡丹在室外还下着大雪的冬天开花,到底能让人有什么样的乐趣呢?

我不明白。

萌芽的春、绿荫的夏、凋零的秋、枯寂的冬在人类科学的进化中也逐渐迷失了。

我们知道秋天的来临,竟不再是从满地的落叶上,而是市场上的蟹黄,是电视、报纸上暖气与毛毡的广告,使我在秋天临窗北望的时候,有着一种伤感的心情。

这种心情,恐怕是我们下一代的孩子永远也不会知道的吧!

13.你怎样理解画线句子的含义及蕴含的情感?

(2分)

14.作者引述宋朝词人蒋捷词作《声声慢•秋声》有哪些益处?

(2分)

15.“季节的感受就变成被遗弃的孩子”是相当精美的比喻,你怎样理解这句话?

(2分)

16.作者说自己“有着一种伤感的心情”,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2分)

17.在“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之前,各填出修饰性文字,但不能照抄文中原句。

(2分)

(二)阅读《秸杆发电变害为宝》(8分)

秸秆发电变害为宝

目前人类利用的能源以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能源为主,这些物质都是植物几亿年前贮藏至今的碳水化合物,是现代植物的“祖宗辈”;庄稼秸秆是近一两年形成的光合产物,含有与煤、天然气、石油一样的可以燃烧的碳(干燥秸秆中含有40%—50%的纯碳),太阳能以生物能的形式储存在其中。

这样的能量也有人称为生物质能,是一种可再生能源,只要阳光照耀大地,无时无刻不在生产。

可惜这种可再生的能源被白白地烧掉了,还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

秸秆焚烧影响高速公路、航空、污染空气、引发火灾。

根据国家的有关法律,如民航法、消防法、环保法,田间焚烧完全可以达到数罪并罚的地步。

可法不责众,秸杆焚烧每年依然在进行着。

更为严重的是,焚烧秸秆还会造成灾难和严重的社会问题,如河南某县2004年因一农民点火焚烧自家秸秆,殃及邻居没有来得及收获的麦田,造成大火蔓延,县政府不得不组织干部群众扑火。

大火造成几千亩粮食颗粒无收,该农民畏罪潜逃。

造成这种严重局面的是没有找出一条“有利可图”的替代途径。

热能可转换成电能,所需的最初能量是燃料;烧煤烧柴既然都是燃烧,秸秆何不用来发电?

这不是痴人说梦,国内外都已有了成功的做法。

以安徒生童话闻名于世的丹麦,国土很小,自然资源相对匮乏,这一劣势和该国对环境保护的高度重视相结合,催生出了一个高价值的“副产品”——环保节能设备。

他们采用先进的锅炉机组,使煤、油、天然气以及秸秆和木屑都可在同一炉体和烧嘴中燃烧。

由于综合运用了各种先进技术和设备,其净发电效率达49%,高出我国目前主要采用的亚临界机组10%,这就使秸秆发电成为现实。

2004年6月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参观了哥本哈根阿维多的秸秆发电厂,对这一做法大加赞赏。

▲根据调查,内地一个百万人口的县市,可年产小麦、玉米、棉花、水稻等农作物秸秆达100多万吨,相当于近50万吨标准煤。

全国有12亿吨秸秆,如果充分利用起来,就是6亿吨标准煤,占全国煤炭需求总量的55%(全国煤炭需求总量是11亿吨)。

▲秸秆发电的经济效益也很可观。

有人粗略算过这样一笔账,2斤柴禾可发l度电,原料费用不到2毛钱,而卖给电网就值5—6毛。

一个年消耗秸秆约17万吨的发电机组,可增加农民收入约3000多万元。

这对于一个百万人的贫困大县将是其可支配财政收入的三分之一!

全国的12亿吨秸秆如果充分利用起来将产生2100多亿元的效益。

秸秆发电的六大好处:

一是开辟了新的能源,且为可持续利用的能源;二是减少了环境污染;三是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有利于“三农问题”的合理解决;四是促进了国家退化生态环境的修复,缓解因水电开发造成的土壤损失;五是解决了国家的电力紧张状态;六是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有利于我国整体政治形象的提高。

据专家估计,秸秆发电将可以满足国家用电量的20%,而目前水电尚只有7%,且牺牲了大量的土地。

由此看来,秸秆发电势必成为全球能源革命的一次新浪潮,秸秆发电将给经济高速发展型的中国能源危机解决带来新曙光。

国家应抓紧有关项目的论证实施力度,而要全面实施,那些农业大省如山东、河南、河北、安徽以及东三省均为重点发展的对象。

18.如从某种角度说秸杆就是石油,你接受此观点吗?

说出理由。

(2分)

19.“秸杆焚烧”已是严重的社会问题,写这些内容目的何在?

(2分)

20.加▲的两段文字都列举大量数字,各起到怎样的作用?

(2分)

21.结合链接材料,说说秸杆作为生物质能,对我国经济有何重要意义?

(2分)

链接材料:

我国能源有三大难题。

第一是能源资源储量中煤炭占绝对比例,石油、天然气、水电都占较小份额。

第二煤烟型能源污染严重破坏环境。

第三我国能源资源分布不均,经济发达区域偏南偏东,常规能源长途运输才可到达以保需求,因而经济成本大为增加。

(三)阅读《加强道德品质的自我修养》(8分)

加强道德品质的自我修养

①道德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一种重要的准则和规范。

每一个人都是独立的,具有个性的,但是,每一个人都生活在社会中,因而就必须自觉地遵循社会的道德准则与规范。

②然而,大千世界,世象纷繁,人们的处世态度、行为方式是迥然不同的:

有的人豁达大度,有的人斤斤计较;有的人勤劳勇敢,有的人懒惰怯懦;有的人积极进取,有的人自暴自弃;有的人克己奉公,有的人损公肥私;有的人坚持正义,有的人颠倒是非……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可能很多,但都与他们道德品质的优劣高下有关。

每一个有良知的人,应正确判断孰是孰非,不断提高道德品质的水准。

③提高道德品质的水准,是后天环境教育和自我修养共同作用的结果。

其中,自我修养是内因,后天环境教育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因而,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必须自觉地加强道德品质的自我修养。

④加强道德品质的自我修养,首先就要自尊自重,要明确社会的道德准则与规范,明确作为一个社会的人的职责与义务,要有所为,有所不为。

只有有了自我反思、自我陶冶、自我塑造的自觉性,才能不断地对自己身上非道德的东西进行自我解剖、自我洗涤,从而达到自我完善的境界。

⑤加强道德品质的自我修养,还当从民族精神和伦理文化中汲取养分。

我们的民族精神和伦理文化曾造就了众多的道德品质高尚的优秀人物。

他们重气节,轻私利,轻富贵,甚至轻生死。

如司马迁秉笔直书,不避灾祸;关天培抗击侵略,舍身忘死;刘胡兰面对铡刀,大义凛然……他们的高风亮节,不正是我们道德修养的典范吗?

⑥加强道德品质的自我修养,不能只是“闭门思过”、“独处静修”,而应积极投身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是培养道德品质的学校——人的道德品质是在社会实践中通过一个人的处世态度、行为方式表现出来的,也主要是在社会实践中养成与发展的。

我们要在社会实践中用心感受、用心思索,不断地培育、优化自己的道德品质,使自己成为社会发展所需的有用人才。

⑦社会实践的过程往往难免挫折和困境,而挫折与困境,又恰恰是磨炼自己意志、加强道德自我修养的一条重要途径。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奇迹总是在厄运中产生的”,“不幸是一所最好的大学”,这是中外哲人从无数事实中提炼出来的哲理。

这些哲理,对我们怎样在挫折和困境中优化自己的道德品质,有很好的启示作用。

一个有生活目标、有责任感和进取精神的人,定能经受得住挫折和困境的磨炼,能突破挫折和困境,实现自己的既定理想。

⑧高尚的道德品质是一个人的无价之宝,是什么代价都不能换取的。

我们要不断加强自我修养,堂堂正正、问心无愧地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

22.用自己的话写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2分)

23.谈谈你对画线句子的理解。

(不少于50字)(2分)

24.将文章分为①②③/④⑤⑥⑦/⑧三部分,分析它们的论证过程。

(4分)

第Ⅱ卷(共60分)

第三部分作文

25.生活是一部厚厚的书,它给你雨露,给你阳光,给你知识,给你力量。

以《心中的一缕阳光》为题,写一篇充满生活气息的记叙文。

要求:

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有议论或抒情。

字数600字以上。

 

答案及评分标准

1、答案:

B

2、答案:

D

3、答案:

C

4、答案:

C

5、答案:

B

6、答案:

A

标准:

以上每小题选正确2分。

7、答案:

(1)不畏浮云遮望眼

(2)弓如霹雳弦惊

(3)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4)皆若空游无所依

标准:

写正确一处1分,该处多字、少字、有错别字均不得分。

8、答案:

(1)历年来,红柳中学都借助“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对师生进行教育并取得出色成果。

(2)示例:

山崩地裂之时,绿色的迷彩撑起了生命的希望,他竖起了旗帜,自己却悄然倒下,在那灾难的黑色背景下,他26岁的青春,是最亮的那束光。

(3)略

标准:

(1)要答出历年、活动、效果三个要点,字数合乎要求,2分。

少答一点,扣一分,字数出格扣1分。

直至扣完2分。

(2)教师自己掌握,所写语言平淡,缺乏情感或韵味,扣1分。

(3)所写文字少用或用错一个成语,扣1分。

没有结合小诗《请记住》来写,扣1分。

所写语句不通顺扣1分。

直至扣完2分。

9、答案:

C

标准:

选正确2分。

10、答案:

A姑且B这C铠甲或盔甲(武器装备)D不锋利的刀

标准:

写正确一项1分,C项写成其中的任一种,都正确。

11、答案:

A后来正遇上兵败,我在失败的时候接受任命,在危难时候接受命令

B至于处理国家事务,反复衡量,考虑取舍,无保留地提出忠直意见,就是郭攸之、费祎、董允的责任了。

标准:

译文写正确,一句1分。

语言不必与答案相同。

12、答案:

①感念先帝的知遇之恩,强调二十多年来跟随先帝创业的艰难。

②追忆先帝托孤之事,表达自己兴复汉室的决心和对先帝后主父子的忠心。

标准:

每段意思写正确,1分。

意思不正确,不得分。

13、答案:

含义是人们现今已被现代都市化的生活所包围,已经感受不到大自然的美好;话语中流露着无奈与惋惜惆怅之情。

标准:

以分号为界,要答出两点,答正确一点1分。

语言不必与答案相同。

14、答案:

既可以使读者感受到“秋声”所渲染的迷人情境;又能感受到古人对秋天的深情;更使读者感受到现代生活远离自然的缺憾;这样写,文章生动而有深度。

标准:

此题较难,意思答对答全即可,如果仅答使文章生动之类的话,扣1分。

15、答案:

感受季节能给人带来美好的心灵体验,这体验就像一个可爱的儿童;可是现代生活使人们已很难感受到季节之美,就如同可爱的孩子被遗弃一样。

标准:

此题较难,意思能答对即可,没有分析表述,扣1分。

16、答案:

现代都市化的生活使人们远离了大自然,人们为满足生活的欲望又在人为地改变着自然,接近自然生活的情趣越来越难以感受到。

作者为此难过而生伤感。

标准:

此题较难,意思能答对即可,不能理解到远离自然生活的缺憾,扣1分。

17、答案:

示例:

生机勃发的春绿色浓浓的夏五彩缤纷的秋静寂清冷的冬标准:

修饰语体现出该季节特点,即为正确。

此题看学生的语言积累。

教师自己掌握。

少写一个季节,或一个季节写得不具备季节特色,均扣1分。

18、答案:

接受。

因为秸秆燃烧后可以发电,石油也在很多领域用来燃烧发电,都是通过燃烧转变为电能,为机器提供动力。

所以在某种角度上,秸秆就是石油。

标准:

两问都答正确2分。

第二问分析不到位,扣1分。

如果答“不接受”,全题扣

2分。

19、答案:

既表明秸秆焚烧的严重危害,更有利于凸现搞好秸秆发电的重要意义。

这样写,能强烈地引起读者的关注。

标准:

答出危害、意义及影响,2分。

少答一点,扣1分,直至扣完2分。

20、答案:

前段列举数字,具体说明了农作物秸秆数量之多,可利用价值之大。

后段列举数字,具体说明了秸秆发电的经济效益及若充分利用会产生的巨大效益。

标准:

分析正确一段,1分。

所答看不出对文义正确理解,扣1分。

21、答案:

秸秆作为生物质能,数量巨大,可再生,各地都有,燃烧发电污染小。

由此各地都可以获强大电力,极大地缓解我国能源储量不足、运输困难,污染严重的难题。

对我国经济发展,国力提升是巨大贡献。

标准:

答出秸秆作为生物质能的优势,能对应我国能源的问题,语句通顺,2分。

所答不合逻辑,阐述不清楚,扣2分。

22、答案:

人要自觉地加强道德品质的自我修养

标准:

所写意思与答案相同,正确,2分。

如果抄写“社会中的每一个人……自我修养”这个句子,扣1分。

23、答案:

注重自我修养,人才会自尊自重,自我解剖,自我完善,人抛弃自我修养,后天环境教育对他就起不到作用,个人自我修养作为内因确实重要。

标准:

分析要合乎逻辑,话说不明白,扣2分。

24、答案:

①②③段从列举人们的处世态度上,引出论点:

每个人都要自觉地加强道德品质的修养。

在此基础上,④⑤⑥⑦段分别阐述了加强道德品质自我修养的途径。

即要自尊自重;要从民族精神和伦理文化中汲取养分;要积极投身社会实践;要不惧挫折与困境。

在明确这些后,⑧段再次强调要加强自我修养,有力收束全文。

标准:

分析合乎逻辑,意思表述正确,4分。

分析过于简单,或有一处表述含混不清,扣1—2分。

25、作文(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