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文言文.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588532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8.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名医文言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名医文言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名医文言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名医文言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名医文言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名医文言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名医文言文.docx

《名医文言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名医文言文.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名医文言文.docx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扁鹊者,勃海郡郑人也,姓秦氏,名越人。

少时为人舍长舍客长桑君过扁鹊独奇之常谨遇之长桑君亦知扁鹊非常人也。

出入十余年,乃呼扁鹊私坐,间与语曰:

“我有禁方,年老,欲传与公,公毋泄。

”扁鹊曰:

“敬诺。

”乃出其怀中药与扁鹊:

“饮是以上池之水三十日,当知物矣。

”乃悉取其禁方书尽与扁鹊,忽然不见,殆非人也。

扁鹊以其言饮药三十日,视见垣一方人。

以此视病,尽见五藏症结,特以诊脉为名耳。

为医或在齐,或在赵,在赵者名扁鹊。

当晋昭公时,诸大夫强而公族弱。

赵简子为大夫,专国事。

简子疾,五日不知人,大夫皆惧,于是召扁鹊。

扁鹊入,视病,出。

董安于问扁鹊,扁鹊曰:

“血脉治也,而何怪!

昔秦穆公尝如此,七日而寤。

今主君之病与之同,不出三日必见。

”居二日半,简子寤。

扁鹊过齐,齐桓侯客之。

入朝见,曰:

“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深。

”桓侯曰:

“寡人无疾。

”扁鹊出,桓侯谓左右曰:

“医之好利也,欲以不疾者为功。

”后五日,扁鹊复见,曰:

“君有疾在血脉,不治恐深。

”桓侯曰:

“寡人无疾。

”扁鹊出,桓侯不悦。

后五日,扁鹊复见,曰:

“君有疾在肠胃闲,不治将深。

”桓侯不应。

扁鹊出,桓侯不悦。

后五日,扁鹊复见,望见桓侯而退走。

桓侯使人问其故。

扁鹊曰:

“疾之居腠理也,汤熨之所及也;在血脉,针石之所及也;其在肠胃,酒醪之所及也;其在骨髓,虽司命无奈之何!

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

”后五日,桓侯体病,使人召扁鹊,扁鹊已逃去,桓侯遂死。

使圣人预知微,能使良医得蚤从事,则疾可已,身可活也。

人之所病,病疾多;而医之所病,病道少。

故病有六不治:

骄恣不论于理,一不治也;轻身重财,二不治也;衣食不能适,三不治也;阴阳并,藏气不定,四不治也;形羸不能服药,五不治也;信巫不信医,六不治也。

有此一者,则重难治也。

扁鹊名闻天下。

过邯郸,闻贵妇人,即为带下医;过雒阳,闻周人爱老人,即为耳目痹医;来入咸阳,闻秦人爱小儿,即为小儿医:

随俗为变。

秦太医令李酰自知伎不如扁鹊也,使人刺杀之。

至今天下言脉者,由扁鹊也。

(选自《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少时为人舍长/舍客长桑君过/扁鹊独奇之/常谨遇之/长桑君亦知扁鹊/非常人也

B.少时为人舍长/舍客长桑君过扁鹊/独奇之/常谨遇之/长桑君亦知扁鹊非常人也

C.少时为人舍长/舍客长桑君过扁鹊/独奇之/常谨遇之/长桑君亦知扁鹊/非常人也

D.少时为人舍长/舍客长桑君过/扁鹊独奇之/常谨遇之/长桑君亦知扁鹊非常人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大夫,古代官名。

西周以后先秦诸侯国中,在国君之下有卿、大夫、士三级。

大夫世袭,有封地。

后世遂以大夫为一般任官职之称。

B、寤,睡眠;寐,睡醒。

《诗经》中“寤寐求之”指日日夜夜的意思。

C、腠理,中医指皮下肌肉之间的空隙和皮肤、肌肉的纹理。

为渗泄及气血流通灌注之处。

与下文“血脉”“肠胃”皆为人体组织。

D、寡人,在秦始皇之前的君主自称,春秋战国时期常用。

而在其后皇帝一般都以朕自称。

各代体制习惯虽各有不同,一般被封诸侯王者也可自称“寡人”。

寡人,寡德之人。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扁鹊天资聪颖,待人诚恳。

他在做客馆的负责人时,恭敬地对待长桑君;长桑君也认为他资质异人,将其秘方传与扁鹊,扁鹊因此得以行医治病。

B、扁鹊医术高超,预断死生。

当赵简子生病时,扁鹊断言他七日后自愈,果然如他所言;当齐桓侯接见他时,他劝戒齐桓侯及时诊治身体,结果不被接受,后来扁鹊逃走,齐桓侯也病卒了。

C、扁鹊医道高尚,药论精辟。

扁鹊认为世间治病的方法太少,凡有六种患病情形的是不能医治的:

为人傲慢者、轻身体重钱财者、衣着饮食不当者、阴阳错乱者、形体羸弱者、信巫术不信医术者,是六不治。

D、扁鹊悬壶救世,随俗而变。

扁鹊能随着各地的习俗来变化自己的医治范围,到邯郸时,闻知当地人尊重妇女,就做治妇女病医生;到洛时,闻知周人敬爱老人,就做专治耳聋眼花四肢痹痛的医生;到了咸阳,闻知秦人喜爱孩子,就做治小孩疾病的医生。

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血脉治也,而何怪!

昔秦穆公尝如此,七日而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使圣人预知微,能使良医得蚤从事,则疾可已,身可活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D  

2、B  寤:

睡醒;寐:

睡眠。

3、B  原文信息是“不出三日必见。

居二日半,简子寤。

”不是选项中的“七日后”。

4、(1)他的血脉正常,你们何必惊怪!

从前秦穆公曾出现这种情形,昏迷了七天才苏醒。

(治:

正常;尝:

曾经;寤:

苏醒。

句意:

2分)

(2)假使桓侯能预先知道没有显露的病症,能够使好的医生及早诊治,那么疾病就能治好,性命就能保住。

(微:

没有显露的事物;蚤:

通“早”,及早;已:

停止,完成。

句意:

2分)

 

参考译文:

  扁鹊是渤海郡郑人,姓秦,叫越人。

年轻时做人家客馆的主管。

有个叫长桑君的客人到客馆来,只有扁鹊认为他是一个奇人,时常恭敬地对待他。

长桑君也知道扁鹊不是普通人,他来来去去有十多年了,一天叫扁鹊和自己坐在一起,悄悄和扁鹊说:

"我有秘藏的医方,我年老了,想传留给你,你不要泄漏出去。

"扁鹊说:

"好吧,遵命。

"他这才从怀中拿出一种药给扁鹊,并说:

"用草木上的露水送服这种药,三十天后你就能知晓许多事情。

"又接着拿出全部秘方都给了扁鹊。

忽然间人就不见了,大概他不是凡人吧。

扁鹊按照他说的服药三十天,就能看见墙另一边的人。

因此诊视别人的疾病时,能看五脏内所有的病症,只是表面上还在为病人切脉。

他有时在齐国行医,有时在赵国行医。

在赵国时名叫扁鹊。

  在晋昭公的时候,众多大夫的势力强盛而国君的力量衰弱,赵简子是大夫,却独掌国事。

赵简子病了,五天不省人事,大夫们都很忧惧,于是召来扁鹊。

扁鹊入室诊视病后走出,大夫董安于向扁鹊询问病情,扁鹊说:

"他的血脉正常,你们何必惊怪!

从前秦穆公曾出现这种情形,昏迷了七天才苏醒。

现在你们主君的病和他相同,不出三天就会痊愈,"过了二天半,赵简子苏醒了。

  扁鹊到了齐国,齐桓侯把他当客人招待。

他到朝廷拜见桓侯,说:

"您有小病在皮肤和肌肉之间,不治将会深入体内。

"桓侯说:

"我没有病。

"扁鹊走出宫门后,桓侯对身边的人说:

"医生喜爱功利,想把没病的人说成是自己治疗的功绩。

"过了五天,扁鹊再去见桓侯,说:

"您的病已在血脉里,不治恐怕会深入体内。

"桓侯说:

"我没有病。

"扁鹊出去后,桓侯不高兴。

过了五天,扁鹊又去见桓侯,说:

"您的病已在肠胃间,不治将更深侵入体内。

"桓侯不肯答话。

扁鹊出去后,桓侯不高兴。

过了五天,扁鹊又去,看见桓侯就向后退跑走了。

桓侯派人问他跑的缘故。

扁鹊说:

"疾病在皮肉之间,汤剂、药熨的效力就能达到治病的目的;疾病在血脉中,靠针刺和砭石的效力就能达到治病的目的;疾病在肠胃中,药酒的效力就能达到治病的目的;疾病进入骨髓,就是掌管生命的神也无可奈何。

现在疾病已进入骨髓,我因此不再要求为他治病。

"过了五天后,桓侯身上患了重病,派人召请扁鹊,扁鹊已逃离齐国。

桓侯于是就病死了。

  假使桓侯能预先知道没有显露的病症,能够使好的医生及早诊治,那么疾病就能治好,性命就能保住。

人们担忧的是疾病太多,医生忧虑的是治病的方法太少。

所以有六种患病的情形不能医治:

为人傲慢放纵不讲道理,是一不治;轻视身体看重钱财,是二不治;衣着饮食不能调节适当,是三不治;阴阳错乱,五脏功能不正常,是四不治;形体非常羸(léi,雷)弱,不能服药的,是五不治;迷信巫术不相信医术的,是六不治。

有这样的一种情形,那就很难医治了。

扁鹊名声传扬天下。

他到邯郸时,闻知当地人尊重妇女,就做治妇女病医生;到洛时,闻知周人敬爱老人,就做专治耳聋眼花四肢痹痛的医生;到了咸阳,闻知秦人喜爱孩子,就做治小孩疾病的医生;他随着各地的习俗来变化自己的医治范围。

秦国的太医令李醯自知医术不如扁鹊,派人刺杀了扁鹊。

到现·在,天下谈论诊脉法的人,都遵从扁鹊的理论和实践。

1.(2020·湖北襄阳市优质高中高三联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时珍传

[清]顾景星

李时珍,字东璧,蕲州人。

祖某,父言闻,世孝友,以医为业。

年十四,补诸生。

三试于乡,不售。

读书十年,不出户庭,博学无所弗窥。

善医,即以医自居。

富顺王嬖庶孽,欲废适子。

会适子疾,时珍进药,曰附子和气汤。

王感悟,立适子。

楚王闻之,聘为奉祠,掌良医所事。

世子暴厥,立活之。

荐于朝,授太医院判,一岁告归,著《本草纲目》

年七十六,为遗表授其子建元。

其略曰:

臣幼苦羸疾,长成钝椎,惟耽嗜典籍,奋切编摩,纂述诸家,心殚厘定。

伏念本草一书,关系颇重,谬误实多,窃加订正,历岁三十,功始成就。

自炎皇辨百谷,尝众草,分气味之良毒;轩辕师歧伯,遵伯高,剖经络之本标,爰有《神农本草》三卷;梁陶宏景益以注释为药三百六十五唐高宗命李勣重修长史苏恭表请增药一百一十四;宋太祖命刘翰详较,仁宗再诏补注,增药一百,唐慎微合为《证类》。

修补诸本,自是指为全书。

夷考其间,瑕疵不少。

品类既烦,名称多杂,或一物而析为二三,或二物而混为一品。

似兹之类,不可枚举。

臣不揣愚陋,僭肆删述。

重复者芟之,遗缺者补之。

旧药一千五百一十八,今增三百七十四;分一十六部,五十二卷。

正名为纲,附释为目,次以集解、辨疑、正误,详其出产、气味、主治。

上自坟典,下至稗记,凡有攸关,靡不收掇。

虽命医书,实赅物理。

伏愿皇帝陛下特诏儒臣补著成昭代之典。

万历中,敕中外献书,建元以遗表进,命礼部誊写,发两京、各省布政刊行。

晚年,自号濒湖山人。

所著诗文他集失传,惟《本草纲目》行世。

(本文选自《白茅堂集》第三十八卷,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梁陶宏景益/以注释为药三百六十五/唐高宗命李勣重修/长史苏恭表请增药一百一十四

B.梁陶宏景益以注释/为药三百六十五/唐高宗命李勣重修长史/苏恭表请增药一百一十四

C.梁陶宏景益/以注释为药三百六十五/唐高宗命李勣重修长史/苏恭表请增药一百一十四

D.梁陶宏景益以注释/为药三百六十五/唐高宗命李勣重修/长史苏恭表请增药一百一十四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补诸生,明清两代皇亲国戚王公重臣子弟免试入学为生员。

B.庶孽,指姬妾所生的儿子。

为稳定宗法制度,立嫡不立庶。

C.炎皇,指炎帝,神农氏,传说他尝百草,发展用草药治病。

D.轩辕,即黄帝,传说他与岐伯讨论病理,作《黄帝内经》。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时珍勤勉好学。

李时珍三次参加乡试,都没有考中举人,于是,闭门读书十年,广泛涉猎,博览群书,终成一代良医。

B.李时珍医者仁心。

富顺王想废掉适子,李时珍借看病之机,委婉规劝他要父子和气,富顺王醒悟之后,仍立适子为继承人。

C.李时珍治学严谨。

他发现一本名叫《本草》的书,错误很多,就用三十年的时间研读典籍,订正错误,著成《本草纲目》。

D.李时珍著述详备。

《本草纲目》既汇集了前代诸家对药物的解释,又进行了释疑辨正,还介绍了药物的产地、气味和功能。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不揣愚陋,僭肆删述。

重复者芟之,遗缺者补之。

(2)上自坟典,下至稗记,凡有攸关,靡不收掇。

虽命医书,实赅物理。

 

【答案】

1.D

2.A

3.C

4.

(1)我没有考虑到自己的愚钝浅陋,就越分地大胆放肆地著述。

重复的地方就去掉它,有缺漏的地方就补全它。

(2)上自历代的典籍,下至野史笔记,凡是(与药物)有关的,没有不收录其中。

虽然将它命名是医书,但实际是包括了万物的道理。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

“益以注释”是状语后置句,“以注释”是后置状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C。

“长史”为官职。

《出师表》中有“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官职一般和任职的人的名称不能断开,排除B。

故选D。

2.本题考核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

此类试题多考核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

A项,“皇亲国戚王公重臣子弟”范围错误。

民间极端俊异者,也可免试入学为生员。

李时珍父亲是一名医生,而非“皇亲国戚王公重臣”。

故选A。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

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

C项,“一本名叫的《本草》医书”错误。

“伏念本草一书”中的“本草一书”应该是特指唐慎微“合为”的《证类》(《证类本草》)这一本书。

“修补诸本,自是指为全书”是指《证类》“修补”了历史上中药类书籍的各种版本,从此被认为是一本全面阐述草药的书籍;但李时珍“夷考其间”,发现很多错误;从后文看,“旧药一千五百一十八,今增三百七十四”,也应该是在《证类》基础上增加药物三百七十四味,而不是什么《本草》这样一本书。

另外,在古代,中药类的书籍多称本草。

故选C。

4.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

答此类题一定要事先还原语境,切忌直接读句子翻译。

翻译时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

(1)“揣”,“估量”,可意译为“考虑”;“僭”,“超越本分”;“芟”,“删除”。

(2)“坟典”,“古代典籍”;“赅”,“包括”;“物理”,“事物的道理(规律)。

 

参考译文:

李时珍,字东璧,蕲州人,祖父李某,父亲李言闻,世代孝顺父母,友爱兄弟,以行医为业。

李时珍在十四岁时补做国学学生,三次参加乡试,没有中举。

读书十年,不出家门,广泛学习,没有什么不看的。

他擅长医术,就以医生自居。

富顺王宠爱庶子,想废掉适子的王位继承权,恰逢适子患病,李时珍进献汤药,说,这服药叫“附子和气汤”。

富顺王有所醒悟,仍然立适子为王位继承人。

楚王听说李时珍后,召他去做王府“祭祠”,并兼管王府医疗事务。

楚王嫡子突然休克,李时珍(药到病除),使之活命。

楚王(于是)(将他)给推荐朝廷,(朝廷)授予他太医院判一职。

一年后请求回乡,开始写作《本草纲目》一书。

在七十六岁那年,他写了份遗表,交给了他的儿子李建元。

内容大致是说:

我从小就受体瘦多病之苦,到了成年又像钝椎一样笨拙,只是我却沉湎在经典书籍中,勤奋切磋反复琢磨,收集诸家学术观点,竭尽心力加以整理制定。

想到《本草》(这里的《本草》,应该是《证类》,即《证类本草》的简称),关系(到人的生命安危),十分重要,但错误确实很多,我就私下进行校订,经历了整整三十年,才算有了最终结果。

上古时炎帝就辨别各种谷物,尝遍百草,通过药的气味分辨它的药性和毒性;轩辕,向歧伯学习,又按着伯高的指导,剖析了经络的始末因由,于是有了《神农本草》三卷。

待到了梁代,陶宏景又对其加以注释,归纳了药品共有三百六十五味。

(陶宏景曾整理古代的《神农本草经》,并增收魏晋间名医所用新药,成《本草经集注》七卷)唐高宗时又命李勣对《本草》重新加以编写修正,(李勣兼通医学,曾奉旨与许敬宗、孔志约、于志宁等编《新修本草》(又名《唐本草》、《英公本草》))长史苏恭上表申请增加新药一百一十四味。

至宋太祖时,又命刘翰对此书进行了详细校正,仁宗再次下诏要求补加注释,又增添了一百味药。

唐慎微合编为《证类》。

《证类》修补了各个版本,从此可以认为它是一部较系统全面阐述草药的书籍。

可是仔细认真的考察这本书的内容,(发现)仍有不少瑕疵。

药物品种繁多,名称繁杂,有的一种药物却分为两三个名称,有的两种药物却混同为一种药物。

如此之类,不胜枚举。

我没有考虑到自己的愚钝浅陋,就越分地大胆放肆地著述。

重复的地方就去掉它,有缺漏的地方就补全它。

原有药物一千五百一十八味,今天增加的有三百七十四味;把它们分为十六部,共有五十二卷。

以正名为纲,以附加注释为目,汇集了前代诸家对药物的解释,辨析了可疑的地方,更正了错误的地方,详细地说明药物的产地、气味、主治等。

上自历代的典籍,下至野史笔记,凡是(与药物)有关的,没有不收录其中。

虽然将它命名是医书,但实际是包括了万物的道理。

希望皇帝陛下特地命令我将它增补变成政治清明的时代的典籍。

在万历年间,皇帝诏令朝廷内外献书,李建元把父亲的遗表呈递了上去,皇上命令礼部进行誊写,下发到了二地京都、各省的布政司进行刻本发行。

李时珍晚年,自号濒湖山人,所写的诗文及其它文集都失传,唯有《本草纲目》留传在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