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兰克赫兹实验报告.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886089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53.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夫兰克赫兹实验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夫兰克赫兹实验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夫兰克赫兹实验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夫兰克赫兹实验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夫兰克赫兹实验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夫兰克赫兹实验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夫兰克赫兹实验报告.docx

《夫兰克赫兹实验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夫兰克赫兹实验报告.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夫兰克赫兹实验报告.docx

夫兰克赫兹实验报告

夫兰克—赫兹实验报告

 

南昌大学物理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

近代物理实验

实验名称:

夫兰科—赫兹实验报告

学院:

理学院专业班级:

物理学141班

学生姓名:

齐志荣学号:

5502114012

实验地点:

基础实验大楼座位号:

10

实验时间:

星期二下午13:

50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弗兰克--赫兹试验的原理和方法;

2、学习测定氩原子的第一激发电位的方法;

3、证明原子能级的存在,加强对能级概念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

玻尔提出的原子理论指出:

原子只能较长地停留在一些稳定的状态。

原子在这种状态时,不发射或吸收能量。

各定态有一定的能量,其数值是彼此分隔得。

原子的能量不论通过什么方式改变,它只能从一个状态跃迁代另一个状态。

原子从一个状态跃迁到另一个状态而发射或吸收能量时,辐射的频率是一定的。

于是有如下关系:

式中,h为普朗克常数。

为了使原子从低能级想高能级跃迁,可以通过具有一定能量的电子与燕子相碰撞进行能量交换的办法来实现。

 

图1弗兰克-赫兹管结构图 

实验原理如图

(1)所示:

在充氩的夫兰克—赫兹管中,电子由阴极K发出,阴极K和第一栅极G1之间的加速电压VG1K及与第二栅极G2之间的加速电压VG2K使电子加速。

在极板A和第二栅极G2之间可设置减速电压VG2A。

注意:

第一栅极G1和阴极K之间的加速电压VG1K约2V,用于消除空间电荷对发射电子的影响。

当灯丝加热时,阴极被灯丝灼热而发射电子,电子在G1和G2间的电场作用下被加速而取得越来越大的能量,但在起始阶段,由于电压VG2K较低,电子的能量较小,即使在运动过程中,它与原子相碰撞(弹性碰撞)的能量交换非常小,此时可认为它们之间没有能量交换。

这样,穿过第二栅极的电子所形成的电流IA随第二栅极电压VG2K的增加而增加。

当VG2K达到氩原子的第一激发电位时,电子在第二栅极附近与氩原子相碰撞(此时产生非弹性碰撞)。

电子把从加速电场中获得的全部能量传递给氩原子,使氩原子从基态激发到第一激发态,而电子本身由于把全部能量传递给了氩原子,它即使穿过了第二栅极,也不能克服反向拒斥电压而被折回第二栅极。

所以阳极电流IA将显著减小。

氩原子在第一激发态不稳定,会跃迁到激发态,同时以光量子形式向外辐射能量。

以后随着第二栅极电压VG2K的增加,电子的能量也随之增加,与氩原子相碰撞后还留下足够的能量,这就可以克服拒斥电压的作用力而到达阳极A,这时电流又开始上升,直到VG2K是2倍氩原子的第一激发电位时,电子在G2和K之间又会因第二次非弹性碰撞而失去能量,因而又造成了第二次阳极电流IA的下降,这种能量转移随着加速电压的增加而呈周期性的变化。

 

若以VG2K为横坐标,以阳极电流值IA为纵坐标就可以得到谱峰曲线,两相邻谷点(或峰尖)间的加速电压值,即为氩原子的第一激发电位值。

这个实验说明了夫兰克—赫兹管内的电子缓慢的与氩原子碰撞,能使原子从低能级被激发到高能级,通过测量氩的第一激发电位值(13.1V是一个定值,即吸收和发射的能量是完全确定的,不连续的),也就是说明了原子内部存在不连续的能级,即波尔原子能级的存在。

三、实验仪器:

夫兰克—赫兹实验仪(含夫兰克-赫兹管、微电流放大器等)微机等

五、实验数据与处理:

【数据记录及处理】

I/10-9

U/V

I/10-9

U/V

I/10-9

U/V

0

1.0

63

29.4

25

46.0

0

2.0

65

29.6

14

47.7

1

11.5

71

30.5

19

47.1

2

12.7

68

31.0

43

48.0

5

13.9

61

31.9

76

49.1

9

14.8

45

32.9

87

49.7

14

15.7

35

33.4

102

50.2

19

16.7

17

34.4

111

50.6

21

17.5

10

34.9

126

51.2

26

19.0

8

35.4

134

51.7

25

20.3

12

35.9

144

52.3

19

22.0

21

36.2

147

52.8

11

23.5

47

37.2

153

53.3

7

24.7

68

37.8

157

54.2

11

25.0

101

39.4

155

54.9

19

25.6

112

40.2

148

55.4

30

26.3

116

41.2

138

55.7

38

26.8

124

42.1

51

27.6

118

43.0

56

28.1

91

44.1

58

28.5

58

45.0

相邻峰—峰之间的电位差:

U1=30.5-19.0=11.5

U2=54.2-42.1=12.1

平均值:

U=(U1+U2)/2

=(11.5+12.1)/2=11.8V

则本实验测得氩原子第一激发电位为11.8V。

【思考题及讨论】

1,第一激发电位的物理含义是什么?

有没有第二激发电位?

答:

第一激发电位:

如初始能量为零的电子在电位差为U0的加速电场中运动,则电子可获得的能量为eU0;如果加速电压U0恰好使电子能量eU0等于原子的临界能量,即eU0=E2—E1,则U0称为第一激发电位,或临界电位。

第二激发电位电子碰撞原子使其从基态到第二激发态所需的最低能量叫第二激发电位。

怎样测第二激发电位:

加速电压Ug1k和U2A都是标准参数,不能改变,而要测第二激发电位需要使电子获得能量,必须增大Ug1k。

2.夫兰克—赫兹管中还能充什么其它气体,为什么?

答:

汞蒸气或其他稀有气体。

因为汞是单原子分子,结构简单,而且在常温下是液态,只要改变温度就能大幅度改变汞原子的密度,同时还由于汞的原子量大,电子与其原子碰撞时,能量损失极小。

3、什么是能级?

玻尔的能级跃迁理论是如何描述的?

答:

在玻尔的原子模型中,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所组成,原子核位于原子的中心,电子沿着以核为中心的各种不同直径的轨道运动。

在一定轨道上运动的电子,具有对应的能量,轨道不同,能量的大小也不相同。

这些与轨道相联系、大小不连续的能量构成了能级。

当原子状态改变时,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若原子从低能级En跃迁到高能级Em,则原子需吸收一定的能量,该能量的大小为△E:

△E=Em-En

若电子从高能级Em跃迁到低能级En,则原子将放出能量△E。

4,为什么IG2A-UG2K曲线上的各谷点电流随UG2K的增大而增大?

答:

电子与汞原子的碰撞有一定的几率,总会有一些电子逃避了碰撞,穿过栅极而到达板极。

随着UG2K的增大,这些电子的能量增大,因此在IG2A-UG2K曲线上的各谷点电流也随着增大。

5,本实验的误差来源有哪些?

答:

1、由于预热不足,使测量值产生误差;

2、在实验时,由于电压的步差不可能连续,故测量的峰值会有一定的误差;3、仪器本身存在一定的误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