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887189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410.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

《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

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2020届高三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分第Ⅰ卷和第Ⅱ卷,用0.5mm黑色签字笔将答案答在答题纸上,考试结束后,只收答题纸。

2.答第Ⅰ卷和第Ⅱ卷时,先将答题纸首有关项目填写清楚。

3.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共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史记》不是一部死板的记述的历史,而是一部生动的批判的历史。

《史记》中到处可以看到司马迁大胆地进行历史批判,他指斥王侯,贬抑权贵;歌颂“叛逆”,同情贫弱;他揭发历史的黑暗,抨击人类的罪恶,用敏锐的目光,正义的观感,生动的笔致,纵横古今,褒贬百代。

司马迁执行历史批判有四种形式,一用标题,二用书法,三于叙述中夹以批判,最重要的是各篇之后的专评,即“太史公曰”。

用标题执行批判的例子。

如列项羽于本纪,列孔子、陈涉于世家;范蠡本是越国的大夫,因为他曾“治产利居,时逐”,所以不列入官吏,列之于货殖;子贡本是孔子的门徒,因为他“废著鬻才于曹鲁之间”。

故不列于儒林,列之于货殖。

对于一般的人物列传,以其人之名标题;而独于刺客、循吏、儒林、酷吏、游侠、佞幸、滑稽等则以其人之行为标题,暗示作者抑扬之意。

用书法者,如书孔丘则不名,曰:

“孔子,生鲁昌平乡陬邑,其先宋人也。

”书孟、荀则直称其名,曰:

“孟轲,邹人也。

”“荀卿,赵人。

”书老、庄亦不名,曰:

“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

”“庄子者,蒙人也。

”书孙武。

则在名与不名之间,曰:

“孙子武者,齐人也。

”这样的书法正是不说话的批判。

不书名表示司马迁对其人的最大尊崇,书名表示对其人并不如何尊崇。

《史记》有在叙事中夹以批判者,《晁错列传》末载邓公对景帝之语曰:

“夫晁错患诸侯强大不可制,故请削地以尊京师,万世之利也。

计画始行,卒受大戮,内忠臣之口,外为诸侯报仇,臣窃为陛下不取也。

”这是借用他人的言语在叙事中兼示批判。

“太史公曰”是司马迁负责的批判,也是《史记》的灵魂。

司马迁“贬天子,退诸侯,斥大夫”,“善善,恶恶,贤贤,贱不肖”,执行他对历史人物的批判。

司马迁借贾谊评秦始皇曰:

“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评二世曰:

“繁刑严诛,吏治刻深,赏罚不当,赋敛无度。

”司马迁不但对前代帝王有贬辞,对本朝帝王乃至对他的当今皇帝亦有微词。

如《叔孙通列传》中评汉高祖曰:

“夫高祖起微细,定海内,谋计用兵,可谓尽之矣。

”这就无异说,刘邦“谋计用兵”以外,一无所长。

司马迁在《封禅书》中讥讽武帝惑鬼神,求神仙,迷巫祝,信方士。

而陈涉在封建统治者看来是一个叛逆,司马迁把陈涉的起义比之汤武的革命、孔子的作《春秋》.他在《陈涉世家》中说:

“陈胜虽已死,其所置遣侯王将相竞亡秦,由涉首事也。

”又说陈涉起义之时,虽圣人之徒,也去参加他的革命。

从以上的评语可以看出司马迁之所善与所恶,所贤与所贱,所是与所非;《史记》不仅是为了叙述历史,而且是为了批判历史;司马迁作《史记》不是为了清算古人,而是为了要从古书中找出一些历史教训,教育他同时并世的人。

他在《高祖功臣侯者年表i/中说:

“居今之世,志古之道,所以自镜也。

”这是他作《史记》的用意。

司马迁在《史记》中的批判,有些不合于封建的教条,所以班固批评他说:

“其是非颇缪于圣人。

”而刘向、扬雄等皆“迁有良史之才,不虚美,不隐恶,故之实录”。

(摘编翦伯赞《司马迁的历史批判》)

1.下列关于司马迁历史批判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司马迁在《史记》中直接指斥君王,大胆贬抑权贵,敢于歌颂“叛逆”,同情贫困弱小,其历史批判态度鲜明,思想深刻。

B.司马迁以敏锐的目光、正义的观感、生动的笔致进行历史批判,这种批判有力地揭发了历史的黑暗,抨击了人类的罪恶。

C.司马迁

《史记》充满着批判精神,他采用标题、书法、在叙述中夹以批判、“史公作曰”等几种形式执行历史批判。

D.司马迁的历史批判纵横百代,褒贬古今,体现他善恶、贤贱、是非标准,表明价值取向,以吸取历史教训教育同世之人。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司马迁把项羽列入本纪,把陈涉列人世家,肯定了项羽的历史功绩在陈涉之上;把范蠡、子贡归入货殖之列,则隐含着对经商者的批评。

B.司马迁对于一般人,用其人之名作标题;对刺客、循吏、儒林等则用其人的行为作标题:

暗示司马迁的抑扬之意。

C.对孔子、老子、庄子不书名,对孟子、荀子直称其名,对孙武则在名与不名之间,明确地表明了司马迁对这些人物的态度。

D.《史记•晁错列传》末记载的邓公一番话,说明邓公不赞成汉景帝诛杀晁错的做法,其实也表现出司马迁对此事的看法。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司马迁批评秦始皇、秦二世,对汉高祖、汉武帝也有微词,这表明司马迁有胆有识,不但敢贬前代帝王,对本朝帝王也不同避

B.司马迁写作《史记》不仅是为了记述历史,而且是为了批判历史,从历史中汲取教训,后人对这种批判认识不同,评价不一。

C.司马迁赞赏陈涉在秦朝末年率先起义的行为,肯定了陈涉起义的影响,这种歌颂叛逆的评论与当时统治者的价值取向背道而驰。

D.司马迁作《史记》的用意是“居今之世,志古之道,所以白镜也”,因此,《史记》的批判意义深远,记述的严谨难免不足。

【答案】1.A2.C3.D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小3题,12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当今,全球科技界最炙手可热的名词莫过于“人工智能”,全球科技巨头都将人工智能视为下一个技术引爆点,纷纷砸入巨额投资展开研发与竞争。

谷歌把人工智能作为未来重大战略,全力开发“谷歌大脑”;Facebook斥巨资成立人工智能实验室;微软推出旨在探索人类大脑奥秘的人工智能系统“Adam”(亚当),直接与“谷歌大脑”抗衡。

近年来,深度学习+大数据+并行计算,共同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跨越式发展。

“人工智能+”应用已开始落地开花,从智能安防,到智能客服,再到智慧教育和智慧医疗等。

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各种产品在各个领域代替人类从事简单重复的体力或脑力劳动,大大提升了生产效率和生活质量,也促进了各个行业的发展和变革。

(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有删改)

材料二:

2018年1—11月全国工业机器人产量统计及增长情况

注:

累计同比(%)是指2018年的累计产量与2017年同期相比的增长率。

(数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材料三:

发展人工智能,芯片先行。

深度学习通过构建很多隐层的机器学习模型和海量的数据来训练机器,使机器去学习更有用的特征,从而最终提升分类和推理的准确性,引领当今人工智能算法方向。

深度学习需要进行大量的并行计算,而传统的CPU往往需要数百甚至成千上万条指令才能完成一个神经单元的处理,无法支撑深度学习大规模数据的并行计算,深度学习需要新的芯片来对大规模的并行计算进行加速。

目前常用的加速深度学习并行计算的人工智能芯片有GPU、FPGA、ASIC和处于理论阶段的类脑芯片。

我国核心技术原始创新能力不足,特别是在高端芯片、关键部位、高精度传感器等方面的缺失可能导致在技术和应用上的再次空心化。

(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有删改)

材料四:

各国都将人工智能计划提上日程,争取从中获得最大的份额。

但除中国外,大多数国家的计划还是要靠资本和企业的加入,政府方面的影响力较弱,尤其是若受到政府交替、两届政府态度不一致的情况,很容易导致计划无法实施。

中国则是一个例外,不管是从国家层面还是地方层面,中国都在掀起人工智能建设热潮。

尤其是2017年底发布的“下一代人工智能计划”,宣布人工智能是战略性的国家优先事项,展示了中国最高领导层对于人工智能驱动的新经济模式的愿景,并且正在以超强的执行力实施这一计划。

在这种背景下,就如同在人造卫星领域美国被俄罗斯超过一样,美国也将丧失人工智能的技术优势,而中国将成为全球人工智能领导者。

普华永道预计,未来十年中国将从人工智能中获得最大的收益:

由于生产力和消费的增长,到2030年中国将获得7万亿美元的GDP收益。

(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有删改)

4.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2018年,全国工业机器人累计产量持续上升,但累计同比从6月份开始下降,说明2018年6月以后累计产量的增长幅度低于2018年6月以前的。

B.2018年,全国工业机器人累计产量持续上升,但不能说明2018年每个月的产量呈持续增长状态,月产量实际上是有升有降的。

C.累计同比有升有降,说明2018年与2017年同期相比,累计产量的增长幅度有高有低,但2018年的累计产量一定始终高于2017年同期。

D.2018年与2017年同期相比,累计产量持续增长,虽然这组数据仅限于工业机器人的生产,但一定程度上能体现出我国人工智能的发展趋势。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况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目前,人工智能+已经在各个领域得到运用,替代人类从事一些简单重复的工作,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产生很大的影响。

B.传统的CPU无法进行运算,而深度学习需要进行大量的并行运算,这就需要新的芯片,目前常用的芯片具有继续研发升级的空间。

C.各国都希望在人工智能的发展中占得先机,获得最大收益,但最终中国将会成为全球AI领导者,政府方面较强的影响力是一个重要原因。

D.中国在2030年将从人工智能中获得7万亿美元的GDP收益,超过所有国家的收益,这也将是中国从人工智能中获得的最大收益。

6.综合上述材料,请简述为了促进我国人工智能的高速发展,相关各方应该如何努力。

【答案】4.A5.C

6.①个人(百姓):

以积极的心态面对,人工智能已经对我们的工作、生活产生了影响,我们就要顺应这种发展趋势,积极促成人工智能在工作、生活中的普及应用。

②科技研发部门:

努力开发全新的、属于我们自己的芯片,掌握核心技术,以支撑深度学习所需的强大计算能力。

③国家:

保持政府强大影响力的优势,保持政策、计划的连续性,保证资金投入,以超强的执行力实施人工智能发展的相关计划。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新来的邻居

杨卓成

新来的邻居见面时总是腼腆地笑笑。

一天傍晚,业委会通知业主开会。

我去的时候,业主们议论纷纷,原来是有住户在行道树旁的一块空地上种了菜。

一些住户说这是破坏环境的做法,要马上铲除,还要对种菜人罚款……一番热闹过后,业主们渐渐散了。

见业主们散去,我的新邻居快步从值班室走了出来,拉住我的手说:

不知道空地不能种菜,只觉得荒着怪可惜的。

种些菜蔬,也是绿化,还供得上几户人家吃点时鲜菜。

大家不准种,就算了。

他说着,抽出几个塑料袋,拔了些葱蒜、白菜往袋中一装,硬塞到我手中。

我看到远处有几个聚成一堆的业主,正指指点点地望着我。

我连忙将装好的蔬菜全放到地上,赶紧逃进了楼道。

远远地,我看到他呆呆地立在斜阳下,身后的影子扯得老长。

而清理完蔬菜的地,看上去像一块很无奈的伤疤。

一天,一个业主凑上来,将手做成个喇叭状,压低声音,对我说:

知道吗?

你家对面新搬来的邻居,是个捡破烂的。

他的地摊就摆在西城的一个地摊交易区……

他那神秘中带着几分轻蔑的神情,让我在对他反感的同时,也对邻居的地摊充满了好奇。

几天过后,我竟然漫无目的地到了城郊的地摊区,在一个简陋的地摊上,真见到了我的那邻居正在翻弄古董。

邻居见到我,依然是那副腼腆的笑容。

他说:

你也喜欢古玩?

谈不上喜欢。

凑个热闹而已。

根据经验,我断定,他地摊上的东西多数是赝品。

但他见到我的热情,那腼腆的笑,让我对他还是有说不清的好感。

从古玩市场的兴建扯到赝品,又聊到古玩的历史文化价值。

竟然越聊越投缘,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

突然,他脸红红地从怀中掏出个东西悄悄递给我。

我双手接过他包了五六层绒布的东西。

那是一件精致的蛇缠猛虎扣饰,猛虎舒展跳跃,缠蛇委婉缠绵,整个扣饰做工精细,栩栩如生。

厚实的包浆下,透露出一种摄人心魄的气韵。

我将东西捧在手里,仔细地翻转,把玩,用放大镜在强光下仔细地推敲。

我有点爱不释手,紧紧地将东西抓在手中。

经过一番讨价还价,最终以五位数的价格成交。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几乎每天都枕着那件宝贝入眠。

在这种热烈而持久的喜悦中,我心情特别好。

然而一天下午,门外传来怯生生的敲门声。

我打开门,新来的邻居站在门口,依然是腼腆地笑着。

他想说点什么,却只是动了动唇,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

我邀请他进屋来坐,他望了望屋里,迟疑了一下,最终还是进来了。

他不愿落座,直挺挺地站着,犹豫了一会,终于鼓起勇气说要赎回刚让给我的那个青铜扣饰。

按照行规,他愿意在原价的基础上,加价百分之三十收回。

事情来得太突然,我呆在那里。

他已将一个信封放到桌上,除了本金,他还加了百分之三十的现金。

我心里虽然一百个不愿意,但在此时,我也只能绷着脸,将那个蛇虎铜扣拿出,小心地放到了桌上。

他嘴里反反复复地说着对不住了,对不住了,小心地拿起铜扣,逃跑似地出了我的家门。

我心情久久不能平静,看书、做事总是毫不兴趣。

百无聊赖,我打开了电视机,一段悠美的旋律缓缓而至:

你说我像云/捉摸不定/其实你不懂我的心……伴着悠美的旋律,播音员播报了这样一条新闻:

一位收破烂废旧物品的外地人员,当得知自己收到的古玩蛇虎铜扣,正是国家重要文物时,慨然捐献给当地博物馆……这枚早年出土,失传多年的蛇虎铜扣,对研究中国历史文化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

哦,这个捐宝人不就是对面新来的邻居吗?

我心里一阵激动,一把抓起抽屉中那装钱的信封,三步并作两步冲到邻居门前,擂鼓般地敲起门来。

敲了一阵,我才突然想起,收回铜扣的第三天,新来的邻居便搬走了。

我心头一热,愧赧的泪水不由自主地涌了出来。

新来的邻居,你又到了哪里?

(选自“中国作家网”)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个业主动主向“我”揭开了新邻居的身份,反映了城市中有些人对底层民众的轻蔑,也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B.在交流中,新邻居知道“我”对古玩是行家里手,因此不敢用赝品来搪塞“我”,而是拿蛇虎扣饰与“我”交易。

C.小说善于运用细节描写塑造主人公,文中多次描写新来的邻居腼腆的笑,生动形象地刻画了新邻居的形象特点。

D.新邻居赎回蛇虎扣饰,深感歉疚,反复说对不住“我”,表情上极不自然,并按照行规,加价百分之三十。

8.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小说中“新邻居”的形象特征。

9.小说以“我”“给新邻居退钱”并流下了“愧赧的泪水”结束全文,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答案】7.B8.①勤劳朴实。

新邻居在小区行道树旁的空地上种菜,整天在外收破烂、摆地摊。

②知错能改。

他知道小区行道树旁的空地上不准种菜后,毅然拔掉。

③为人热情,老实憨厚。

他将葱蒜、白菜送给“我”,而且脸上总是腼腆的笑。

④品格高尚。

虽然生活拮据,他却将文物上交博物馆。

9.①内容上,新邻居

高尚行为感化了“我”,“我”决定将钱退还给他。

②人物形象塑造上,用“我”“愧赧的泪水”烘托了新邻居高尚的品格。

③主题上,新邻居将文物捐给博物馆的行为,感化了“我”,深化了小说的主题。

④情节上,能否找到新邻居,作者没有说,这种留白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杜诗字君公,河内汲人也。

少有才能,仕郡功曹,有公平称。

更始时,辟大司马府。

建武元年,岁中三迁为侍御史,安集洛阳。

时,将军萧广放纵兵士,暴横民间,百姓惶扰,诗敕晓不改,遂格杀广,还以状闻。

世祖召见,赐以棨戟,复使之河东,诛降逆贼杨异等。

诗到大阳,闻贼规欲北度乃与长史急焚其船部勒郡兵将突骑趁击斩异等贼遂剪灭。

拜成皋令,视事三岁,举政尤异。

再迁为沛郡都尉,转汝南都尉,所在称治。

七年,迁南阳太守。

性节俭而政治清平,以诛暴立威,善于计略,省爱民役。

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

又修治陂池,广拓土田,郡内比室殷足。

时人方于召信臣,故南阳为之语曰:

"前有召父,后有杜母。

"诗自以无劳,不安久居大郡,求欲降避功臣,乃上疏,帝惜其能,遂不许之。

诗雅好推贤,数进知名士清河刘统及鲁阳长董崇等。

初,禁网尚简,但以玺书发兵,未有虎符之信,诗上疏曰:

"臣闻兵者国之凶器,圣人所慎。

旧制发兵,皆以虎符,其余征调,竹使而已。

符第合会,取为大信,所以明著国命,敛持威重也。

间者发兵,但用玺书,或以诏令,如有奸人诈伪,无由知觉。

愚以为军旅尚兴,贼虏未殄,征兵郡国,宜有重慎,可立虎符,以绝奸端。

昔魏之公子,威倾邻国,犹假兵符,以解赵围,若无如姬之仇,则其功不显。

事有烦而不可省,费而不得已,盖谓此也。

"书奏,从之。

诗身虽在外,尽心朝廷,谠言善策,随事献纳。

视事七年,政化大行。

十四年,坐遣客为弟报仇,被征,会病卒。

司隶校尉鲍永上书言诗贫困无田宅,丧无所归。

诏使治丧郡邸,赙绢千匹。

(节选自《后汉书•杜诗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闻贼规欲北度/乃与长史急焚其船/部勒郡兵/将突骑趁击/斩异等/贼遂剪灭。

B.闻贼规欲北度/乃与长史急焚其船/部勒郡兵将/突骑趁击/斩异等贼/遂剪灭。

C.闻贼规欲北度/乃与长史/急焚其船/部勒郡兵将/突骑趁击斩异等/贼遂剪灭。

D.闻贼规欲北度/乃与长史/急焚其船/部勒郡兵/将突骑趁击斩异/等贼遂剪灭。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更始,西汉末年,王莽篡权后,西汉皇族刘玄参加绿林军担任更始将军,后被推举为皇帝建立更始政权,称为更始皇帝。

文中即为更始皇帝时期。

B.世祖,文中指东汉光武帝刘秀。

按昭穆制度,皇帝庙号授制为“祖有功”。

开国皇帝一般称祖,刘邦称高祖,刘秀有重建汉朝之功,另称为世祖。

C.公子,先秦时称诸侯的儿子为公子。

战国“四公子”,分别是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赵国的平原君赵胜,楚国的春申君黄歇,齐国的孟尝君田文。

D.被征,这里是指被皇帝征召。

征辟是古代自上而下选拔官吏的制度,有皇帝征聘与公府、州郡辟除两种方式。

皇帝征聘采取特征与征召的方式。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诗富有才能,政绩显著。

年少时担任地方官吏便有公平美称,东汉时屡建功勋,皇帝爱惜他的才能,才拒绝他降避功臣的谦虚请求。

B.杜诗本性节俭,爱惜民力。

做太守期间政令清简,无为而治,为百姓造作水排节省了民力,造福百姓,自己去世时贫困得没有田宅治丧。

C.杜诗为官安定,除暴立威。

东汉初年,他格杀纵兵祸害百姓的将军萧广,安定洛阳;与地方官一起采取措施击斩杨异,剪灭河东逆贼。

D.杜诗忠心朝廷,尽心建言。

虽然身为地方官,但仍想着朝廷国家,随时随事给朝廷建言献策,其设立虎符调兵一策便被皇帝采纳。

1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人方于召信臣,故南阳为之语曰:

“前有召父,后有杜母。

(2)事有烦而不可省,费而不得已,盖谓此也。

【答案】10.A11.D12.B

13.

(1)当时的人们把他比作召信臣,所以南阳百姓称颂他说:

“以前有召父,现在有杜母。

(2)事情中有些虽然很烦多但却不可省略,有些花费大但仍不能停止,大约说的就是这种情况吧。

 

参考译文:

杜诗,字君公,河内汲地人。

年少时就有才能,在郡功曹做官,具有公平的美称。

西汉皇帝刘玄更始时期,被征召到大司马府任职。

东汉光武帝刘秀建武元年,一年内三次升迁为侍御史,使洛阳安定。

当时,将军萧广放纵兵士,在民间残害欺压百姓,百姓惊恐不安。

杜诗劝诫仍不改悔,于是击杀了萧广,回到朝廷把情况汇报给皇帝。

世祖刘秀召见他,并把象征杀罚权力的棨戟赏赐给他,再派他到河东,诛杀召降逆贼杨异等人。

杜诗到了大阳,听到逆贼准备向北渡河,就与当地长史,迅急地焚烧了渡河用的船只,部署河东郡的士兵,带领着冲锋陷阵的精锐骑兵追逐攻击,斩杀了杨异等逆贼,逆贼终于被除灭。

他被授职为成皋令长,任职三年,建立的政绩尤其优异。

再次升迁为沛郡都尉,转任汝南都尉,他所在的地方都被称为安定太平。

建武七年,杜诗升迁为南阳太守。

他本性节俭并且政治清平,用诛杀残暴之人树立威信,善于计划谋略,节省爱惜民力。

设计制作了水排,用来鼓风烧火铸造农器,用力少,出功多,百姓们认为很便利。

又率领大家修治陂池,广泛开拓田地耕种,南阳郡内连续挨着的许多人家都很富足。

当时的人们把他比作召信臣,所以南阳百姓称颂他说:

“以前有召父,现在有杜母。

”杜诗认为自己并没有什么功劳,不想安然地长久居于大郡,打算要从功臣的位子上降退下来,于是就给皇帝上奏,皇帝爱惜他的才能,终于不答应他。

杜诗一向喜爱推荐贤才,多次提拔知名人士清河刘统及鲁阳长董崇等人。

当初,法令崇尚简淡,只用盖上玉玺大印的信件调拨军队,没有虎符这类信物。

杜诗上疏说:

“我听说军队是国家惩凶的大器,圣人慎用的。

以前的制度调拨军队,都用虎符,征调其余的人力财物,就用竹器信使罢了。

各种符信合会,取其真实无差之意,用来显明国命,保持重大威势的。

近来调拨军队,只用盖上玉玺大印的信件,或用诏令,如果有奸人行诈造假,就会使朝廷没有办法发现。

我个人以为现在国家,军事正在兴起,贼虏尚未铲除,从各地郡国征调军队,应该要非常慎重,可以设立虎符调兵,用来杜绝奸诈的兴起。

过去魏国的无忌公子,威信覆盖到邻国,仍然借助调兵虎符来解救赵国的围困,如果没有如姬的仇敌一事,那么无忌公子的战功就无法建立显现。

事情中有些虽然很烦多但却不可省略,有些花费大但仍不能停止,大约说的就是这种情况吧。

”奏章呈上,皇帝听从了他的建议。

杜诗人虽在朝廷外,但仍尽心于朝廷,正直的言论善好的计策,随事献进给朝廷。

任职七年,政令教化普遍推行。

建武十四年,因为派门客为弟报仇,杜诗被朝廷调发出行,适逢他因病去世。

司隶校尉鲍永上奏说杜诗贫困没有田地房产,去世了都没有地方办理丧事。

皇帝就下诏派朝廷在所属郡府办理丧事,并赐赠丧礼千匹绢帛。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夏晚望嵩亭有怀

罗邺①

正怜云水与心违,湖上亭高对翠微。

尽日不妨凭槛望,终年未必有家归。

青蝉渐傍幽丛噪,白鸟时穿返照飞。

此地又愁无计住,一竿何处是因依。

【注】①罗邺,唐朝余杭人。

有文名,尤擅律诗。

科考屡下第,漂泊湘、浦间,不得志,晚年赴职单于牙帐,郁郁而终。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的起句写漂泊不定的浮云和流水,从侧面烘托出作者的思归之情。

B.第二句写湖上亭子与湖岸青山相对,引发出后面的登亭远望、所见有怀。

C.虽然望嵩亭周围景色优美,整日可观,但作者仍觉得它终是异乡,不能久留。

D.诗的最后以景结情,说自己好似修竹,孤独无依,透露出作者无所归依的迷惘。

15.本诗的第五、六句“青蝉渐傍幽丛噪,白鸟时穿返照飞”写景很有特色,请简要分析。

【答案】14.D15.①动静结合。

“蝉噪”“鸟飞”是动,“幽丛”“返照”是静,动静结合,动中有静。

②有声有色(视听结合)。

“蝉噪”有声,“幽丛”有色,画面有声有色;“蝉”为“青色”,“鸟”为“白”色,“幽丛”暗含“绿”色,“返照”暗含“红”色,色彩对比鲜明。

③远近结合。

“青蝉”句是近处所听,“白鸟”句是远处所见,远近结合,富有层次。

④情景交融。

融羁旅愁情于眼前美景之中,以乐景衬哀情。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岳阳楼记》中,范仲淹把孟子“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的思想进一步发展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就是说要超越个人的忧乐,以天下为己任,以利民为宗旨。

(2)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认为北伐抗金应当做好充分准备,如果像宋文帝刘义隆那样草率出兵,虽有“___________________”之雄心,也怕会是“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