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下册素材期末复习精选 诗歌鉴赏 理解综合练习带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888119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46.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语文下册素材期末复习精选 诗歌鉴赏 理解综合练习带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六年级语文下册素材期末复习精选 诗歌鉴赏 理解综合练习带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六年级语文下册素材期末复习精选 诗歌鉴赏 理解综合练习带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六年级语文下册素材期末复习精选 诗歌鉴赏 理解综合练习带答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六年级语文下册素材期末复习精选 诗歌鉴赏 理解综合练习带答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六年级语文下册素材期末复习精选 诗歌鉴赏 理解综合练习带答案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4页
六年级语文下册素材期末复习精选 诗歌鉴赏 理解综合练习带答案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4页
六年级语文下册素材期末复习精选 诗歌鉴赏 理解综合练习带答案解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4页
六年级语文下册素材期末复习精选 诗歌鉴赏 理解综合练习带答案解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4页
六年级语文下册素材期末复习精选 诗歌鉴赏 理解综合练习带答案解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4页
六年级语文下册素材期末复习精选 诗歌鉴赏 理解综合练习带答案解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4页
六年级语文下册素材期末复习精选 诗歌鉴赏 理解综合练习带答案解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4页
六年级语文下册素材期末复习精选 诗歌鉴赏 理解综合练习带答案解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4页
六年级语文下册素材期末复习精选 诗歌鉴赏 理解综合练习带答案解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4页
六年级语文下册素材期末复习精选 诗歌鉴赏 理解综合练习带答案解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4页
六年级语文下册素材期末复习精选 诗歌鉴赏 理解综合练习带答案解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4页
六年级语文下册素材期末复习精选 诗歌鉴赏 理解综合练习带答案解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4页
六年级语文下册素材期末复习精选 诗歌鉴赏 理解综合练习带答案解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4页
六年级语文下册素材期末复习精选 诗歌鉴赏 理解综合练习带答案解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4页
六年级语文下册素材期末复习精选 诗歌鉴赏 理解综合练习带答案解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4页
亲,该文档总共4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六年级语文下册素材期末复习精选 诗歌鉴赏 理解综合练习带答案解析.docx

《六年级语文下册素材期末复习精选 诗歌鉴赏 理解综合练习带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语文下册素材期末复习精选 诗歌鉴赏 理解综合练习带答案解析.docx(4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六年级语文下册素材期末复习精选 诗歌鉴赏 理解综合练习带答案解析.docx

六年级语文下册素材期末复习精选诗歌鉴赏理解综合练习带答案解析

六年级语文下册素材期末复习精选诗歌鉴赏理解综合练习带答案解析

一、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诗歌鉴赏

1.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第1~3题。

竹石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1)解释重点字词。

咬:

________  坚劲:

________ 任:

________

(2)这首诗写的是生长在什么地方的竹子?

(   )

A竹林里       B深山里        C破岩中

(3)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这两句诗中的“咬”“立”这两个动词,运用得很好。

请你谈谈好在哪里?

(4)结合课文说说这首诗的写法是什么?

表现了作者什么形象?

2.课内阅读。

浣溪沙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

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

门前流水尚能西!

休将白发唱黄鸡。

(1)“黄鸡”的本意是什么?

在词中是指什么?

苏轼在这里却说“休将白发唱黄鸡”,有何用意?

(2)下阕用了什么表达方式?

表达了什么?

(3)全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阅读《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感受不一样的雨。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1)从这首诗的题目上看,这是一场________(季节)的雨。

(2)诗中描写“雨前”的诗句是“________”;描写“雨中”的诗句是“________”;描写“雨后”的诗句是“________”。

(3)①从全诗来看,诗人所描写的雨是(________)。

A.和风细雨B.毛毛细雨C.连绵阴雨D.疾风骤雨

②这样选择是因为诗中的“________”四个字和“________”三个字给出了答案。

4.品读诗句,完成练习。

(1)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①诗句中“潜”字运用________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春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饱含诗人________的心情。

②用自己的话写写这两句诗的意思:

________

(2)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①这两句诗写出了________的美丽景象,“________”与“________”相互映衬,不但点明了云厚雨足的特点,而且给人以强烈的美感。

②诗人是从哪个角度来写的?

(________)

A.触觉B.听觉C.视觉D.嗅觉

5.阅读《春雪》,感受韩愈笔下不同的景。

春雪

[唐]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1)“芳华”在诗句中指的是(   )。

A.草色

B.鲜花

(2)“都”和“惊”分别写出了诗人内心的________和________之情。

A.失望B.焦急C.欣喜D.遗憾

(3)用自己的话说说后两句诗描绘的景象。

(4)这首诗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我是从“________”和“________”这两个字体会出来的,这样写的好处是:

________

(5)“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与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里的“________,________”有异曲同工之妙。

6.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

(1)这首诗中最能体现早春景色特点的诗句是哪一句?

(2)对本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是写给水部员外张籍的,他在兄弟辈中排行十八,故称“张十八”。

B.这是一首律诗,它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C.这首诗的风格清新自然,语言通俗易懂。

(3)请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出“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所展示的画面。

7.课文理解。

题西林壁

[宋]苏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把诗句填写完整。

(2)这首诗中有三组反义词,分别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前两句写了诗人从________、________不同的角度,处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同位置看________的感觉,这两句诗的意思是________。

(4)俗话说:

“当局者迷。

”诗中有哪句诗说明这个道理?

8.诗词阅读。

清平乐·春归何处

[宋]黄庭坚

春归何处?

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

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1)根据这首词的内容,作者写的应是________时节,表现了强烈的________之情。

(2)阅读这首词,根据要求完成赏析。

词的上片,一个“________”字直接道出了作者的设想:

有人知道春的去处,唤回与自己同住。

词的下片,通过黄鹂“________”,写出了春天已过,初夏已来。

整首词表达了词人对春天的________之情。

(3)这首词运用的最明显的修辞手法是什么?

试分析这种手法使用的妙处。

(4)这首词的下片充满了奇妙的想象和美丽悠长的情味,请对此进行阐述。

9.把诗句填写完整,并说说你对最后两句的理解。

长歌行

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________。

________,万物生光辉。

________,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________?

少壮不努力,________!

我对最后两句的理解:

________

10.诗词阅读。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唐]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1)诗的第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请你也用相同的手法,以“春雨”为描写对象,写一句话。

(2)“最是一年春好处”一句诗,让人联想到“________”的格言。

(提示:

《春》文中一句话)

(3)请你谈一谈“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所揭示的深刻道理。

11.课外阅读。

瀑布联句

[唐]香严闲禅师、李忱

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

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1)诗以言志,说说这首诗表达了什么志向?

采用了什么手法?

(2)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首句抓住瀑布形成的曲折过程,赋予无生命之物以活生生的性格。

“不辞劳”三个字有强烈的拟人色彩,充溢着赞美之情。

B.近看瀑布砯崖转石,跳珠倒溅;远观瀑布发现其有着高远的目标。

此二句刻画了瀑布的突出特征,为后两句蓄势。

C.第三句照应第一句中的“千岩万壑”,是说山泉在岩壑中奔流会有重重阻挠,似乎劝它留步。

然而小小的溪涧式的安乐并不能使它满足。

D.“岂能”与“终归”前后呼应,“作波涛”三字语极形象,令人如睹恣肆浩瀚、白浪如山的海涛景象。

12.诗词阅读。

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1)诗人借助山、水、________,抒发了诗人________的感情。

(2)长江是很宽的,诗歌把它说成________;“京口”和“钟山”相隔也很远,诗歌却说只________几座山;“绿”字写出了江南春天________的景象。

(3)“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王安石在作诗时曾改过很多次,最后定稿时才用了“绿”。

你想想看他为何要用“绿”字?

13.课外阅读。

别董大①

[唐]高适

千里黄云②白日曛③,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注释】①董大:

指唐代著名的琴师董庭兰。

②黄云:

乌云。

③白日曛:

曛,昏暗。

太阳黯淡无光。

(1)诗中描写的景物有________、________、北风、大雁和________。

(2)从内容看这是一首(   )。

A.写景状物诗

B.送别诗

C.田园诗

(3)写出后两句诗的意思。

(4)“千里”有人写作“十里”,你认为哪个更好?

为什么?

(5)诗的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怎样的情谊?

14.课内阅读。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

(1)请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出“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所展示的画面。

(2)这首诗用“草色遥看近却无”来描写早春,给人以无穷的美感和趣味。

请把该句所呈现的景象描绘出来。

(3)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4)“草色遥看近却无”这句诗写出了早春草色的什么特点?

15.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雨过山村

王 建

雨里鸡鸣①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②浴蚕③去,闲着中庭④栀子花。

【注释】①鸡鸣:

鸡叫。

②相唤:

互相呼唤。

③浴蚕:

指古时候将蚕种浸在盐水中,用来选出优良的蚕种。

④中庭:

庭院中。

(1)解释诗题。

(2)选择。

①诗中“鸡鸣”的原因是(   )

A.天快亮了,公鸡啼鸣。

B.雨天里,天色明暗交替,引起鸡鸣。

②诗中所写的景象是(   )季的。

A.春     B.夏     C.秋     D.冬

(3)判断,用“正确”“错误”表示。

①前两句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来表现山村的幽静。

②第三句写妇姑冒雨浴蚕,表现农家之忙。

③第四句通过写花的“闲”来说明山村生活的闲适与懒散。

16.阅读理解。

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问题。

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1)“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这两句诗写出了哪些景色?

(2)诗人在这首诗中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17.补全诗句,完成练习。

春   日

胜日寻芳泗水滨,________________。

等闲识得东风面,________________。

(1)补全诗句。

(2)朱熹的这首诗表面描绘了________(季节)的美丽景色,实则是一首________(咏物哲理)涛,表达了诗人于乱世中追求圣人之道的美好愿望。

(3)从“________”一词可以看出这是一个晴朗的好天气,从“________”一词可以知道作者是去踏青。

作者在这个过程中看到了“________”(诗句),由此发出赞叹:

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过故人庄

[唐]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1)首联像往日叙家常一样娓娓道来,告诉了我们事情的起因。

“具”的意思是________。

这个“具”字让我们感受到田家朋友的热情好客。

(2)颔联由近及远地写了“故人庄”的自然之号,读着这么有画面感的诗句,我仿佛看到了________。

带着这样的想象读,我觉得古诗更有味道了。

(3)“话”字让我想到了诗人和朋友之间的谈话非常愉快,农家生活的闲逸让诗人产生了共鸣、我想他们除了聊“桑麻之事”,可能还会聊________,聊________,聊________。

这种淳朴真挚的友情,这种恬静美丽的田园生活,真让人向往啊!

19.课外阅读

夏日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梅子①金黄杏子肥②,麦花③雪白菜花④稀。

日长篱落⑤无人过,惟有⑥蜻蜓蛱蝶⑦飞。

【注释】①梅子:

梅树的果实,夏季成熟,可以吃。

②肥:

指果肉肥厚。

③麦花:

荞麦

花。

④菜花:

油菜花。

⑤篱落:

中午篱笆的影子。

⑥惟有:

只有。

⑦蛱(jiá)蝶:

菜粉蝶。

(1)“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2)诗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夏季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

(3)“日长篱落无人过”的原因是(  )

A.人们都在家休息,没有出来走动。

B.初夏农事正忙,农民早出晚归,所以白天很少见到行人。

(4)诗的三、四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0.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1)将古诗补充完整。

(2)题目中的“醉”的意思是________,这首诗是苏轼在望湖楼________的时候所写的一首诗。

(3)这首诗中的每一句都是一幅图画。

请你参照示例,补充所缺的图画名字。

第一句:

云翻图第二句:

________第三句:

风卷图第四句:

________。

(4)第一句诗人把乌云比作________,形象逼真,一个“未”字,突出了天气变化之________。

第二句中的“跳”和“乱”写出了________。

第三句的“________”字用得十分精妙,突出天色变化之快,显示了风的巨大。

(5)提到西湖,我不禁会想到诗人苏轼在这里写下的另一首诗中的两句:

“________,________。

21.阅读下面两首古诗,按要求完成练习。

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1)诗中哪一句点明了标题?

为什么说这句诗点明了标题?

(2)①“日暮客愁新”中有一个“愁”字,请写出作者在愁什么。

②写出你能联想到的同样是表达这种“愁”的诗句。

(3)对偶句前后呼应,互相映衬,对比鲜明,语言凝练,便于记忆和传诵。

请写出诗中的对偶句,并写出你对该对偶句的感受或理解。

22.读古诗《宿建德江》,完成题目。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________。

本诗题目的意思是________。

诗的前两句的大意是________。

(2)展开想象,诗中“日暮客愁新”和“江清月近人”的日月之景,带给读者的感受是________。

(3)诗中侧重借景抒情的是第________、________句,侧重叙事写景的是第________、________句。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________之情。

2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浪淘沙(其一)

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1)对“如今直上银河去”句中“直上”一词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

A.“直上”,即往上、往前,含有速度迅捷、持续不停之意。

B.“直上”不仅表明了方向和速度,更有不惧黄河惊涛骇浪的惊人胆魄。

C.“直上”一词是整首诗视角的转折之处,把读者从仰望黄河的常态视角转换为俯视,从地下的现实世界进入天上的神话世界。

D.与王之涣的《凉州词》中“黄河远上白云间”一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2)对“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与本诗的曲名“浪淘沙”呼应,形象地写出了黄河曲折蜿蜒、气势磅礴、浩渺绵长的特点。

B.“九曲”和“万里”二词突出了黄河的曲折蜿蜒、气势磅礴。

C.“浪淘风簸”写黄河上风沙之大,波涛滚滚。

D.“自天涯”形容黄河绵长,一望无际。

(3)对诗歌后两句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后两句由前面的“实境”幻化成“仙境”,把读者带入奇异的神话世界。

B.“如今直上”有沿着黄河道逆流而上之意,体现出诗人不畏艰险的豪迈气概。

C.诗人想象去拜访勤劳善良的牛郎织女一家,表达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D.诗人在叙写离开黄河“直上银河去”的愿望中,流露出了消极避世的思想。

24.课内阅读。

书湖阴先生壁

[宋]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1)通过阅读本诗的题目我们可以知道,这首诗是诗人题写在________庭院的墙壁上的。

(2)结合诗句,写出下面字词的意思。

书:

________     茅檐:

________

无苔:

________     成畦:

________

排闼:

________

(3)对诗歌内容和方法的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多选)

A.诗歌前两句写庭前优美的景色,突出了湖阴先生居住环境干净、香雅、清幽的特点,侧面烘托了主人湖阴先生的高洁形象。

B.诗歌赞美了庭院的清幽,表达了对湖阴先生生活方式、生活情趣的肯定,也流露出诗人对这种生活渴望而不可得的无奈和苦痛。

C.诗歌描写景物极具层次,从院内写到了院外,多角度观察,由远及近,既是对主人的赞叹,又写出了山水的情态。

(4)这首诗是诗人隐居后所作的,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5.课内阅读,回答问题。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就是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关于这首词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词的作者是唐代的辛弃疾。

B.“西江月”是词的题目。

C.“见”,读jiàn,见到的意思。

D.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对农村生活的喜爱和对农村丰收的喜悦之情。

(2)朗读下列句子时,节奏、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

A.明月/别枝/惊鹊

B.七八个/星天外

C.听取/蛙声/一片

D.旧时/茅店/社林边

(3)对《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一词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明月”、“清风”点染夏夜美好景色,“惊鹊”、“鸣蝉”以声衬静,表现夏夜幽静。

B.“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描述丰收后人们热烈畅谈的情景,进一步补充夏夜特色。

C.“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巧用数词、名词,清新活泼,朴素通俗。

D.这首词描写美丽的农村风光,抒发词人喜爱农村生活的感情。

(4)诗词中哪两句通过嗅觉和听觉来捕捉夏夜景物,给人印象深刻?

请从本诗中找出来。

(5)词的上片写了哪些夏夜特有的声音?

写这些声音有何作用?

26.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问题。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下列对《登飞来峰》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七言绝句,前两句写出了飞来峰塔之高,后两句写登飞来峰塔的感想。

B.这首诗前两句的意思是:

我登上飞来峰顶寻找高高的塔,听说每天黎明鸡叫的时候,在那里可以看到日出。

C.这首诗的后两句表面看是写自然现象,实际暗指社会现象。

这里表示自己站得高,看得远,不怕阻挠。

D.作者善于把抽象的事理寓于具体形象中,借景抒怀,表明自己不畏艰难,对前途充满信心。

(2)这首诗中,“浮云”一词的寓意是什么?

(3)诗人善于把抽象事理寓于具体形象中。

这首诗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27.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家祭无忘告乃翁。

(1)请把诗句补充完整。

死去元知万事空,________。

________,家祭无忘告乃翁。

(2)“元”同“原”,是________的意思;“翁”在字典中查________部,诗中“翁”指________。

(3)《示儿》是南宋诗人________临终时的作品,他逝世前最牵挂的事是________。

我还知道“________,________”这句诗也表达了作者强烈的爱国之情。

28.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秋风引

何处秋风至?

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1)此诗中,诗人流露出哪种情思?

(   )

A.送别之情

B.思归这心

C.喜悦之意

D.愤怒之思

(2)“朝来人庭树,孤客最先闯”的意境与下面哪一项相近?

(   )

A.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B.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C.白日依山尽,黄河人海流。

D.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29.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1)这首诗是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的作品,他在诗中将________和________有机地结合起来,表达了________之情。

(2)诗的首句“离离原上草”紧紧扣住题目“古原草”三字,“________”二字描写出春草的茂盛。

(3)人们常用“________,________”一句来赞颂野草顽强的生命力。

(4)“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用“________”和“________”两个动词描绘出春草蔓延绿野广阔的景象,“________”和“________”点出友人即将经过的处所。

(5)最后两句用________比喻充塞胸臆,弥漫原野的惜别之情,做到了情景交融,令人回味无穷。

30.课外阅读。

雁门太守行

[唐]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①向日金鳞开②。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③易水,霜重鼓寒④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⑤为君死。

【注释】①甲光:

铠甲迎着太阳闪出的光。

②金鳞开:

(铠甲)像金色的鱼鳞一样闪闪发光。

③临:

逼近,到,临近。

④霜重鼓寒:

天寒霜降,战鼓声沉闷而不响亮。

⑤玉龙:

宝剑的代称。

(1)解释加下划线的字。

①黑云压城城欲摧。

________

②甲光向日金鳞开。

________

③霜重鼓寒声不起。

________

(2)用原句填空。

①写敌人兵临城下,战云笼罩,使人透不过气来,而战士整装待发,士气还很旺盛的诗句是________

②表现誓死也要忠心报国的诗句是________

(3)“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显然是潜师夜袭,一场苦战。

“易水”二字使人联想起战国时刺客________的《易水歌》:

________。

(4)对这首诗内容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第一句中的“黑云”比喻敌人大军压城的气势,第二句中的“金鳞”比喻铠甲在太阳下反射的光。

B.第四句中的“燕脂”“紫”都是形容边塞泥土的颜色怪异,包含着当时战况严峻的象征意义。

C.第六句中的“鼓寒”指战鼓的声音低沉重浊,“不起”指战士们在这样沉重的鼓声中斗志难振。

D.第七、八句的意思是战士们为了报答君王平日里对自己的重视,决心奋战沙场,为君王献身。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诗歌鉴赏

1.

(1)紧紧扎根在土里;坚定强劲;任凭

(2)C

(3)用拟人手法,很形象。

写出了竹子不屈不挠,刚毅顽强的性格。

(4)借物喻人,托竹抒情。

表现了作者不向恶势力低头,铁骨铮铮的形象。

【解析】【分析】

(1)咬,指用牙齿卡住、钳子夹住或齿轮、螺丝等互相卡住等,这里指竹根紧紧扎在土里。

坚劲,指劲健有力;坚强不屈。

任,由着;听凭、任凭。

(2)根据“立根原在破岩中”一句可知答案为C。

(3)“咬”“立”属于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

竹子显得更加有主观能动性,表现了它坚强、不俗的精神。

(4)《竹石》是清代画家郑燮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这首诗是一首咏竹诗。

诗人所赞颂的并非竹的柔美,而是竹的刚毅。

作者通过咏颂立根破岩中的劲竹,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绝不随波逐流的高尚的思想情操。

全诗语言质朴,寓意深刻。

故答案为:

(1)紧紧扎根在土里;坚定强劲;任凭

(2)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