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笔记整理.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889162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13.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地理笔记整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一地理笔记整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一地理笔记整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高一地理笔记整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高一地理笔记整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高一地理笔记整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高一地理笔记整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高一地理笔记整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高一地理笔记整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高一地理笔记整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高一地理笔记整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高一地理笔记整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高一地理笔记整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高一地理笔记整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高一地理笔记整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高一地理笔记整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高一地理笔记整理.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地理笔记整理.docx

《高一地理笔记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地理笔记整理.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一地理笔记整理.docx

高一地理笔记整理

高一地理笔记整理

第一篇宇宙与地球

专题一

1、天体恒星光热气球

星云气体尘埃

行星绕恒星转

卫星绕行星转

彗星慧头彗核慧发慧云慧尾

2、:

3、总行系银河系

河外星系

4、太阳大气光球太阳黑子

色球耀斑,日珥

日冕太阳风

(由内到外,温度由低到高,光度由大到小,厚度由大到小)

*太阳黑子和耀斑是太阳活动主要标志

5、太阳核反应区

>

辐射区

对流区

大气层(由内到外)

6、八大行星(由近及远)

水星金星地球火星(类地行星)

木星土星(巨行星)

天王星海王星(远日行星)

7、地球与太阳距离适中

地球体积与质量适中

地球自转与公转的运动周期适中

专题二

1、恒星月:

月球公转周期日(自转与公转周期相同,均自西向东)

2、塑望月:

3、月相变化新月(朔)峨眉月上弦月凸月满月(望)凸月下弦月峨眉月

4、日食太阳月亮地球(月球遮住太阳,发生在新月)

5、月食太阳地球月亮(地球遮住太阳,发生在满月)

6、…

7、黄道地球轨道

白道月球轨道

8、朔望月大潮

上下弦月小潮

9、涨落潮时间差12时25分

专题三

1、太空探索的意义

空间资源

*

太阳能资源

矿产资源

环境资源微重力高真空强辐射超低温

专题四

1、太阳自转方向:

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逆时针,南极上空相反)

2、恒星日(23时56分4秒)

太阳日(24时)

3、角速度每小时15º(两极除外)

;

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两极为0

4、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

(1)黄赤交角:

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的交角。

目前是23º26’

(2)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移动

5、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更替

(2)地方时(3)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移,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6、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①昼夜长短的变化

春分到秋分北半球昼长夜短

南半球昼短夜长

秋分到春分北半球昼短夜长

南半球昼长夜短

春分秋分昼夜等长

②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夏至日:

由23º26’N向南北降低

~

冬至日:

由23º26’S向南北降低

23º26’N以北在夏至日达到最大值

23º26’S以南在冬至日达到最大值

8、太阳直射点

赤道春分

北回归线夏至

赤道秋分

南回归线冬至

-

8、判断正午太阳高度角先求所求地区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不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和,再用90º-两地纬度差即为所求地的正午太阳高度

9、区时,地方时的计算

第一步:

先求两地的经度差.

第二步:

再求时间差,以每一度经度相差4分钟来算.

第三步:

然后判断两地的东西方向,求东用加,求西用减.若求出的时间大于24小时,则减24,日期加1天,若时间为负值,则加24小时,日期减去1天.

 

[

 

第二篇岩石与地貌

专题五

1、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论点

(1)全球岩石圈共分为六大板块

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南极洲板块太平洋板块

(2)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等

·

(3)板块张裂地带常形成裂谷或海洋,如东非大裂谷,大西洋

板块相撞挤压地带大洋与大陆板块相撞时,形成海沟、岛弧、海岸山脉

大陆与大陆板块相撞时,形成巨大的褶皱山脉

*板块作用的驱动力是地幔物质的对流

*板块构造学说由大陆漂移和海底扩张学说发展而来

2、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

(1)地质构造的概念:

由于地壳运动引起地壳变形变位

(2)常见的地质构造及构造地貌

\

褶皱岩层形态未侵蚀的地表形态侵蚀后的地表形态与人类生产关系

背斜一般是岩层向上拱起成为山岭不少背斜顶部受张力,常被侵蚀成谷地储油构造

向斜一般是岩层向下弯曲成为谷地不少向斜受挤压不易被侵蚀成为山岭储存地下水

断层沿断裂面两侧岩块错位东非大裂谷、华山北坡大断崖;

上升岩块:

华山、庐山、泰山,

下降岩块:

渭河平原、汾河谷地、鄱阳湖。

工程建设遇断层加固或避开

3、地震

震源震中震源深度震中距震级地震烈度地震波(横波纵波)等震线震兆

4、烈度影响因素

客观震级震中距震源深度地质构造建筑结构天气位置时间

主观防灾意识措施(经济)

5、地震引发次生灾害

6、火山

活火山死火山休眠火山

专题六

1、岩浆岩侵入岩花岗岩颗粒较粗

·

喷出岩玄武岩颗粒较小

沉积岩:

层理结构,常含有化石,包括(石灰岩,页岩,砂岩,砾岩)

变质岩:

片理构造,大理岩,板岩

2、矿物:

有化学成分,物理性质

主要的造岩矿物有石英、云母、长石方、解石

专题七

1、内力作用:

地震、火山爆发、地壳运动、变质作用

~

外力作用:

风化、侵蚀、搬运、沉积,泥石流、滑坡、山崩

2、地貌类型

流水地貌——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喀斯特地貌

海岸地貌——海蚀地貌杭州湾以南山东辽宁半岛险峻

海积地貌杭州湾以北平坦

风成地貌——风蚀地貌侵蚀

风机地貌搬运堆积

|

黄土地貌——塬(范围广较平坦的残留黄土高原面)

(质地疏松)梁(长条形的黄土高原)

(持水性好)峁(孤立的黄土丘)

3、等高线

疏密程度密——坡度大

疏——坡度小

形状特点从中心向四周降低——山峰

从中心向四周升高——盆地洼地

4、;

5、地貌与农业生产

海拔较低——种植业畜牧业

海拔较高——林业

 

 

>

 

第三篇大气与天气,气候

专题八

!

1、大气的组成

低层大气的组成:

干洁空气(氮气——生物体的基本成分、氧气——生物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二氧化碳——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臭氧——吸收太阳紫外线“地球生命的保护伞”)、水汽和固体杂质(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2、大气的垂直分层

对流层:

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对流运动,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与人类关系最密切,集中主要水汽和固体尘埃(赤道地区对流层厚,两极薄)

平流层:

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上升,平流运动,臭氧吸收紫外线升温;有利于高空飞行

中间层:

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

电离层:

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急剧上升,反射无线电波,出现美丽耀眼的极光

散逸层:

~

3、大气热力作用

(1)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吸收作用:

具有选择性,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臭氧吸收紫外线,云遮挡反射可见光

反射作用:

无选择性,云层越厚,反射作用越强,在夏季多云的白天,气温不是很高

散射作用:

具有选择性,对于波长较短的篮紫光易被散射,所以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

(2)对地面的保温效应

①大气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截留热量而增温,由于大气对于太阳短波辐射的吸收能力比较差,但是对于地面长波辐射吸收作用强,所以地面辐射大部分都是被大气吸收

②大气逆辐射是大气辐射的一种,方向朝向地面,对地面热量进行补偿,起保温作用

 

专题九

1、热力环流:

由于太阳辐射纬度分布不均造成地表不同地区冷热差异,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

{

2、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水平方向,始终由高压指向低压方向.

3、大气环流

1)产生因素:

太阳辐射的纬度不均,海陆间热力差异

2)在地表形成了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而南北移动,对于北半球来说,夏季向北移,位置偏北;冬季向南移,位置偏南.

4、气候的类型(课本47页的图)

主要10种气候类型的判断(课本48页图)

1)判断南北半球

6.7.8三个月气温最高北半球

12.1.2三个月气温最高南半球

2)判断所属温度带

最冷月均温最冷月均温>15℃热带气候

最冷月气温在0℃~15℃亚热带气候或者温带海洋性气候

最冷月气温在-15℃~0℃温带气候

最热月<>5℃寒带气候

3)确定具体的气候类型:

降水量的年内分配情况

专题十

1、季风气候

1)东亚

成因: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夏印度低压——夏威夷高压

冬蒙古西伯利亚高压——阿留申低压

~

主要风向:

夏季东南风(暖,湿)

冬季西北风(冷,干)

2)南亚

成因: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主要风向:

夏季西南风(热,湿)

冬季东北风(温,干)

2、季风与农业

夏季风强北涝南旱

夏季风弱北旱南涝

专题十一

1、台风(左图)热带气旋(对产生于北纬5度到20度之间)

北逆南顺

空气做上升运动(辐合),出现阴雨天气

2、寒潮(右图)反气旋

北顺南逆

空气做下沉运动(辐散),晴朗干燥

3、锋面系统—冷锋和暖锋(图,)

1)冷锋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

过境前温度高气压低

过境时雨雪、刮风、降温连续性降水

过境后气压升高,气温下降,天气晴朗

降水的分布降水一般出现在锋后

2)暖锋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

$

过境前温度低气压高

过境时连续性降水

过境后气压下降,气温上升,天气转好

降水的分布降水一般出现在锋前

3、梅雨(出现在长江中下游地区)

形成原因:

准静止锋

专题十二

1、全球变暖

\

1)原因:

二氧化碳的增多而使气温升高

二氧化碳增多的原因:

①大量燃烧矿物燃料,②毁林

2)危害:

①海平面上升,淹没陆地

②改变各地降水状况和干湿状况,导致世界各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3)保护措施:

①提高能源的利用技术和能源利用效益,采用新能源

②努力加强国际合作

③植树造林

2、臭氧层的破坏与保护

·

1)原因:

除了自然原因以外,主要是人类使用制冷设备排放的氟氯烃

2)危害:

①危害人体健康

②对生态环境和农林牧渔业造成破坏

3)保护措施:

减少并逐步禁止氟氯烃等消耗臭氧物质的排放,加强国际合作

3、酸雨

1)概念:

人们一般把PH值小于的雨水称为酸雨

2)成因:

燃烧矿物排放的大量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

3)危害:

河湖水酸化,土壤酸化,危害森林和农作物生长,腐蚀建筑和文物古迹等

4)防治措施:

防治酸雨最根本的措施是减少人为硫氧化合物和氮氧化合物的排放,我国已经采取了发展洁净煤技术、清洁燃烧技术等措施来控制酸雨

 

|

 

%

 

第四篇

<

专题十三

1、水循环

1)能量来源:

太阳能和重力能

2)类型:

海陆间循环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径流输送四个环节

陆地内循环

海洋循环

2、河水补给

1)降水与降水量季节变化一致

洪水期夏秋枯水期冬春

2)冰川融水与气温高低变化而变化

夏多东少

3)积雪融水与气温高低变化而变化

春汛

专题十四

1、水资源分布

空间上:

南多北少,东多西少

\

时间上:

夏秋多,冬春少

2、水资源危机

自然原因:

数量有限,时空分布不均

人为原因:

用水量增加,浪费污染严重(生产生活)

专题十五

1、洋流

1)类型

①按因素:

风海流:

行星风系为主要动力

密度流:

密度差异(温度和盐度)

补偿流:

水平补偿流

垂直补偿流涌升流

沉降流

*受地球自转偏向力,北半球向右,南半球向左

②按水温的相对高低

寒流:

从高纬流向低纬的洋流,水温比流经海区温度低

暖流:

从低纬流向高纬的洋流,水温比流经海区温度高

2)分布规律

①北半球:

顺时针环流

南半球:

逆时针环流

②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

逆时针环流

③北印度洋的洋流

夏季顺时针(西南季风)

冬季逆时针(东北季风)

3)影响

①洋流对于全球热量平衡起着重要作用

暖流:

增温增湿

寒流:

降温减湿

②洋流影响海洋生物分布,形成渔场

寒暖流的影响:

日本的北海道渔场、加拿大的纽芬兰渔场、英国的北海渔场

涌升流的影响:

南美洲的秘鲁渔场、东南大西洋渔场

2、厄尔尼诺现象

东涝西旱

3、拉尼娜现象

东旱西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