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江苏专版讲义第一部分 微教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89086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74 大小:65.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版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江苏专版讲义第一部分 微教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4页
版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江苏专版讲义第一部分 微教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4页
版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江苏专版讲义第一部分 微教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4页
版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江苏专版讲义第一部分 微教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4页
版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江苏专版讲义第一部分 微教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4页
版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江苏专版讲义第一部分 微教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4页
版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江苏专版讲义第一部分 微教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4页
版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江苏专版讲义第一部分 微教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74页
版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江苏专版讲义第一部分 微教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74页
版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江苏专版讲义第一部分 微教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4页
版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江苏专版讲义第一部分 微教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4页
版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江苏专版讲义第一部分 微教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4页
版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江苏专版讲义第一部分 微教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4页
版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江苏专版讲义第一部分 微教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4页
版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江苏专版讲义第一部分 微教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4页
版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江苏专版讲义第一部分 微教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4页
版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江苏专版讲义第一部分 微教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4页
版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江苏专版讲义第一部分 微教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4页
版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江苏专版讲义第一部分 微教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4页
版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江苏专版讲义第一部分 微教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4页
亲,该文档总共7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版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江苏专版讲义第一部分 微教材.docx

《版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江苏专版讲义第一部分 微教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江苏专版讲义第一部分 微教材.docx(7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版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江苏专版讲义第一部分 微教材.docx

版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江苏专版讲义第一部分微教材

篇目

(一) 劝学(节选)

一、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木直中绳,

以为轮  

 同 煣 ,用火烘木,使其弯曲

2.虽有槁暴 有 同 又 

 暴 同 曝 ,晒干

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知 同 智 ,智慧

4.君子生非异也 生 同 性 ,天赋,资质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

1.劝

2.绝

3.强

4.假

5.闻

6.利

7.而

8.于

三、指出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解释。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名词作状语,每天

2.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名词作状语,向上,向下

3.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快,走得快

4.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名词作动词,游泳

5.木直中绳,

以为轮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弯曲

6.其曲中规

形容词作名词,曲度

7.用心一也

数词作形容词,专一

四、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义。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古义:

广泛地学习

今义:

知识、学问渊博

2.蚓无爪牙之利

古义:

爪子和牙齿

今义:

坏人的党羽、帮凶

3.木直中绳,

以为轮

古义:

把……做成

今义:

认为

4.用心一也

古义:

两个词,因为,心思

今义:

集中注意力,多用心力;怀着的某种念头

五、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

1.不复挺者,

使之然也。

(判断句)

翻译:

(木材)不会再挺直,是因为经过加工,使它成为这样的。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定语后置句)

翻译:

蚯蚓没有锋利的爪子、牙齿,没有强健的筋骨。

3.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判断句)

翻译:

靛青,是从蓝草中提取出来的,可是比蓝草的颜色更深。

4.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判断句)

翻译:

冰,它是水冻结而成的,可是比水更冷。

六、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劝学》中“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两句运用比喻论证的手法,通过“木”和“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

2.《劝学》篇中作者由“木直中绳”“

以为轮”“金就砺则利”等现象而想到的能提高君子学养的方法是: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3.《劝学》中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句子是: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4.《劝学》中“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两句表达了君子本性与普通人没有什么不同,只是他们善于借助外物的观点。

5.荀子在《劝学》中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积累的重要性的两句是: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6.荀子《劝学》中“骐骥一跃,不能十步”两句以良马设喻,来说明学习和做事都不能一蹴而就,而要勤于积累。

7.《劝学》阐述了学习贵在坚持的道理,其中“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两句以雕石为喻,从正面进行论述。

8.荀子《劝学》中用蚯蚓“爪牙”不利、“筋骨”不强来证明用心专一的好处,用“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相反的事例来揭示用心不专的坏处。

篇目

(二) 师说

一、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受 同 授 ,教授

2.或师焉,或不焉 不 同 否 ,不是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

1.道

2.师

3.传

4.乎

5.则

6.惑

7.徒

8.之

三、指出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解释。

1.吾师道也

名词作动词,学习

2.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名词作动词,低于

3.小学而大遗

形容词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

4.吾从而师之

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

5.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耻

6.而耻学于师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可耻

7.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耻

8.孔子师郯子

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

四、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义。

1.古之学者必有师

古义:

求学的人

今义:

指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2.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古义:

一般人

今义:

众多的人,大家

3.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古义:

小的方面学习

今义:

指教育的一个阶段,也指实施这种教育的机构

4.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古义:

用来……的

今义:

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5.吾从而师之

古义:

跟随并且

今义:

连词,表目的或结果

6.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古义:

不一定

今义:

用不着

五、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判断句)

翻译:

老师,是依靠他们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

2.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判断句)

翻译:

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3.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省略句)

翻译:

现在他们的见识竟然反而赶不上(这些人)。

4.不拘于时,学于余。

(被动句)

翻译:

不受时俗的拘束(不以从师学习为耻),向我学习。

5.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宾语前置句)

翻译:

不通晓句读,不能解决疑惑。

6.师不必贤于弟子。

(状语后置句)

翻译:

老师不一定比学生贤能。

六、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韩愈在《师说》中表白自己只要能学到道理,就不考虑对方年龄大小的名句是“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2.韩愈在《师说》中阐述择师的标准的句子是: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3.韩愈在《师说》中说古代圣人在自身已经很优秀的前提下还不断学习,而时下一般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4.《师说》中,韩愈指出“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不是他所说的能传授道理、解答疑难问题的老师。

5.韩愈在《师说》中,用“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两句话说明“童子之师”的做法与自己所说的老师有根本区别。

6.《师说》中,韩愈用为子择师和自己不从师作对比,随后直接点明态度,认为这样做,最终导致的结果是:

“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7.《师说》中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的原因是“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8.荀子《劝学》中指出: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这与韩愈《师说》中“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观点是相同的。

9.韩愈《师说》中“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两句说出了“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原因。

篇目(三) 始得西山宴游记

一、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自余为僇人  僇 同 戮 ,刑辱

2.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趣 同 趋 ,往,赴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

1.是

2.极

3.引

4.为

5.则

6.与

7.其

8.而

三、指出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解释。

1.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

名词作状语,每天

2.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

名词作动词,做梦

3.望西山,始指异之

意动用法,以……为异

4.箕踞而遨

名词作状语,像簸箕一样

5.穷山之高而止

形容词作动词,走到尽头

6.四望如一

数词作形容词,相同

四、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义。

1.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古义:

两个词,凡,凡是,一切;是,指示代词,这

今义:

总括某个范围内的一切

2.游于是乎始

古义:

从此

今义:

表顺承关系的连词,表示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后一事往往是由前一事引起的

3.然后知是山之特立

古义:

两个词,这样以后

今义:

连词,表示一件事情之后接着又发生另一件事情

4.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古义:

不曾

今义:

常用于“未尝”义

5.攒蹙累积,莫得遁隐

古义:

重叠

今义:

常用于“层层增加”义

五、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

1.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

(定语后置句)

翻译:

因此认为只要是永州的有特点的山水景致,我都游览过了。

2.始指异之。

(省略句)

翻译:

才指着它认为它很奇异。

3.是岁,元和四年也。

(判断句)

翻译:

这年是唐宪宗元和四年。

篇目(四) 赤壁赋

一、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冯 同 凭 ,凭借

2.山川相缪 缪 同 缭 ,连结,盘绕

3.举匏尊以相属 尊 同 樽 ,酒杯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

1.歌

2.如

3.下

4.之

5.乎

6.于

三、指出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解释。

1.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名词作状语,向西,向东

2.舞幽壑之潜蛟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起舞

3.泣孤舟之嫠妇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哭泣

4.侣鱼虾而友麋鹿

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伴侣,以……为朋友

5.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名词作状语,向南

6.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名词作动词,攻下,向东进军

7.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名词作动词,打鱼砍柴

8.歌窈窕之章

名词作动词,歌唱,吟诵

四、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义。

1.徘徊于斗牛之间

古义:

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

今义:

一种竞技方式

2.白露横江

古义:

白茫茫的水汽

今义:

二十四节气之一

3.凌万顷之茫然

古义:

浩荡渺远的样子

今义:

完全不知道的样子

五、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

1.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介词结构后置句)

翻译:

月亮从东山上升起,徘徊在斗宿和牛宿之间。

2.渺渺兮予怀。

(主谓倒装句)

翻译:

我的内心空旷而惆怅。

3.何为其然也?

(宾语前置句)

翻译:

为什么箫声这样悲凉呢?

4.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被动句)

翻译:

这不是曹操被周瑜打败的地方吗?

5.固一世之雄也。

(判断句)

翻译:

本是一位盖世英雄。

6.而今安在哉!

(宾语前置句)

翻译:

然而如今(他们又)在哪里呢?

7.相与枕藉乎舟中。

(介词结构后置句)

翻译:

大家在舟中相互枕着靠着睡。

六、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赤壁赋》中举起酒杯,引吭高歌,吟唱《诗经》中咏月诗句的两句是“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2.苏轼在《赤壁赋》中描写了江面美景,和“秋水共长天一色”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两句是“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3.《赤壁赋》中“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两句形容小船像一片叶子任意飘摇在宽阔浩淼的江面上。

4.苏轼《赤壁赋》中“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两句,写作者感觉江面辽阔,仿佛在太空中乘风飞行,不知将停留在何处。

5.苏轼《赤壁赋》中写出了作者飘飘欲仙的神态,抒发作者心旷神怡的心情和飘然欲仙的超然之乐的语句是“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6.《赤壁赋》中表达作者思“美人”而不得见,即美好理想不能实现但依然执着追求的感情的句子是:

“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7.《赤壁赋》中通过夸张、侧面描写表现洞箫声的凄切婉转的两句是: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8.《赤壁赋》中与“此非曹孟德之诗乎”一句相对应的曹孟德的诗是“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9.在《赤壁赋》中,苏轼用“舳舻千里,旌旗蔽空”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而下的军容之盛。

10.苏轼《赤壁赋》中的“酾酒临江,横槊赋诗”两句,写曹操志得意满、趾高气扬的骄态,极力渲染其不可战胜的赫赫声势。

11.苏轼《赤壁赋》中写作者与友人于扁舟中举杯共饮的句子是“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

12.在苏轼的《赤壁赋》中,“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叹一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

13.苏轼的《赤壁赋》中“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极写“客”对自己生命短暂、羡慕江水长流不息的感叹。

14.苏轼在《赤壁赋》中感叹自己的命运时,希望与神仙和明月同在的两句是“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15.苏轼的《赤壁赋》中“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两句,阐述了从“变”的角度去看,万事万物每时每刻都处于一种变化的状态。

篇目(五) 阿房宫赋

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

1.族

2.使

3.一

4.爱

5.毕

6.幸

二、指出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解释。

1.四海一

数词作动词,统一

2.蜀山兀

形容词作动词,这里指伐尽蜀山的树木

3.骊山北构而西折

名词作状语,向西

4.歌台暖响

动词作名词,歌声

5.辇来于秦

名词作状语,乘辇车

6.朝歌夜弦

朝、夜:

名词作状语,在早上、在晚上;歌、弦:

名词作动词,唱歌、弹琴

7.燕、赵之收藏

动词作名词,收藏的金玉珍宝

8.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鉴

9.族秦者,秦也

名词作动词,灭族

10.长桥卧波,未云何龙?

复道行空,不霁何虹?

名词作动词,出现龙;名词作动词,出现虹

11.鼎铛玉石,金块珠砾

名词的意动用法,把……看作铁锅;把……看作石头;把……看作土块;把……看作石子

12.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名词作动词,点起火焚烧

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义。

1.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古义:

宫室结构参差错落,精巧工致

今义:

比喻各用心机,互相排挤

2.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古义:

天气(雨雪阴晴)

今义:

一定地区里经过多年观察所得到的概括性的气象情况

3.燕、赵之收藏①,韩、魏之经营②

①古义:

收藏的金玉珠宝等物

今义:

收集保藏

②古义:

苦心经营积累的金玉珠宝等物

今义:

筹划并管理(企业等);泛指计划和组织

4.齐、楚之精英

古义:

金玉珠宝等物

今义:

①精华;②出类拔萃的人

5.可怜焦土

古义:

可惜

今义:

怜悯

四、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

1.明星荧荧,开妆镜也。

(判断句)

翻译:

只见星光闪烁,(原来是她们)打开了梳妆的明镜。

2.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判断句)

翻译:

一个人所想的,也是千万人所想的。

3.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状语后置句)

翻译:

甚至使得(阿房宫)支撑大梁的柱子,比田里的农夫还要多。

4.五步一楼,十步一阁。

(省略句)

翻译:

每隔五步(有)一座楼台,每隔十步(有)一座亭阁。

5.秦人不暇自哀。

(宾语前置句)

翻译:

秦国人来不及为自己哀痛。

6.戍卒叫,函谷举。

(被动句)

翻译:

戍边的士兵首先起义,(接着)函谷关被攻占。

五、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牧《阿房宫赋》善用铺排,不吝笔墨,但也有的句子惜墨如金,极为精当,比如“蜀山兀,阿房出”两句,寥寥数字,写秦始皇大兴土木建造阿房宫,就相当生动传神,极富动态感和气势。

2.杜牧的《阿房宫赋》中,用夸张的手法,总体勾勒出阿房宫占地广阔、凌云蔽日的宏伟气势的句子是“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

3.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比喻的手法表现阿房宫中走廊回环曲折、房檐高高翘起的句子是“廊腰缦回,檐牙高啄”。

4.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描写阿房宫楼阁依势而建,宫室结构精巧工致的句子是:

“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5.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比喻和反问的手法描写楼阁之间通道壮丽之美的句子是:

“复道行空,不霁何虹?

6.《阿房宫赋》中“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两句,从人们的主观感受写宫内舞蹈的盛况,既衬托宫殿之众多,又为下文美女充盈宫室预做铺垫。

7.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秦人对待宝鼎、黄金等的态度来表现他们用度极其奢靡的两句是:

“鼎铛玉石,金块珠砾。

8.杜牧《阿房宫赋》中“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两句,运用比喻、对比的手法,揭露并批判了秦朝统治者疯狂掠夺财富并大肆挥霍的行径。

9.杜牧在《阿房宫赋》中讲述皇宫建筑之奢华,而用“楚人一炬,可怜焦土”一语,感慨出其毁灭之神速。

10.杜牧《阿房宫赋》中“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两句,意在讽喻唐朝统治者,如果不吸取教训,就会重蹈历史的覆辙。

篇目(六) 六国论

一、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暴秦之欲无厌      厌 同 餍 ,满足

2.当与秦相较 当 同 倘 ,如果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

1.兵

2.终

3.向

4.以

5.亡

6.故

7.胜

8.暴

9.得

三、指出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解释。

1.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形容词作动词,保全

2.能守其土,义不赂秦

名词作动词,坚持正义

3.李牧连却之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退却

4.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副词作动词,坚持到底

5.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名词作动词,礼遇

6.日削月割

名词作状语,一天天地;一月月地

7.秦以攻取之外

动词作名词,进攻的手段

8.小则获邑

形容词作名词,小的方面

四、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义。

1.非兵不利

古义:

不锋利

今义:

没有好处;不顺利

2.其实百倍

古义:

那实际情况

今义:

实际上,事实上

3.思厥先祖父

古义:

祖辈和父辈

今义:

父亲的父亲

4.至于颠覆

古义:

表示由于上文所说的情况,引出下文的结果

今义:

表示达到某种程度;表示另提一事

5.可谓智力孤危

古义:

智慧和力量

今义:

理解事物的能力

6.刺客不行

古义:

不去行动

今义:

不好;不中用;不可以

7.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古义:

可以凭借

今义:

能够;许可

8.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古义:

旧事、成例

今义:

真实的或虚构的有人物有情节的事情

五、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

1.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判断句)

翻译:

贿赂秦国,自己的实力就亏损,这是灭亡的原因。

2.举以予人,如弃草芥。

(省略句)

翻译:

拿(它)来送给别人,好像丢弃小草一样。

3.洎牧以谗诛。

(被动句)

翻译:

等到李牧因为受诬陷而被杀害。

4.并力西向。

(宾语前置句)

翻译:

合力向西对付秦国。

5.赵尝五战于秦。

(状语后置句)

翻译:

赵国曾经与秦国五次交战。

6.苟以天下之大。

(定语后置句)

翻译:

如果凭着偌大的天下。

7.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被动句)

翻译:

治理国家的人可不要被别人积久而成的威势挟制啊!

8.其势弱于秦。

(状语后置句)

翻译:

他们的势力比秦国弱小。

9.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以……为……”固定句式)

翻译:

等到燕太子丹用荆轲(行刺秦王)作为(对付秦的)策略,才招致了灾祸。

篇目(七) 念奴娇·赤壁怀古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一、指出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解释。

1.大江东去

名词作状语,向东

2.灰飞烟灭

名词作状语,像灰一样,像烟一样

3.赢得仓皇北顾

名词作状语,向北

4.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名词作动词,吃饭

二、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运用比喻的手法写波涛汹涌景象的两个语句是“乱石穿空,惊涛拍岸”。

2.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从声、色两个方面生动勾画出赤壁古战场壮丽雄奇图景的名句是: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

3.毛泽东词《沁园春·雪》中的“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化用了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两句。

4.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用“江山如画”一句,收束了对赤壁雄奇景物的描写;用“一时多少豪杰”一句,引起后面对历史的缅怀。

5.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从神游故国跌入现实后,表达自嘲自伤情绪的诗句是“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6.《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诗人凭吊英雄人物,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只好以一杯清酒祭月的语句是:

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7.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借曾经的歌舞场所和英雄人物一同消逝来表现自己对往昔英雄人物的怀想的句子是“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8.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两句极写刘裕为恢复中原而大举北伐时的威猛声势。

9.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认为北伐抗金应做好充分准备,如果像南朝宋文帝刘义隆一样草率出兵,虽有“封狼居胥”之雄心,也只怕会落得“(赢得)仓皇北顾”的结局。

10.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借历史影射现实,描绘国家的耻辱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渐渐地被人们淡忘的句子是“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11.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借“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的景象,表达了自己对百姓忘却国耻、安于异族统治的沉痛之情。

12.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表明自己虽然年老却壮志犹存,希望得到重用的两句是: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篇目(八) 指南录后序

一、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 缙 同 搢 ,插

2.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 陵 同 凌 ,欺侮

3.层见错出 见 同 现 ,显现

4.主辱,臣死有余僇 僇 同 戮 ,罪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

1.间

2.靡

3.如

4.北

5.以

6.及

7.会

8.度

9.辞

三、指出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解释。

1.北虽貌敬

名词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像有礼貌一样;指表面上

2.草行露宿

名词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处所,在草地上,在露天里

3.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

名词作状语,表示动作的经常性,每天

4.道海安、如皋

名词作动词,取道

5.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

名词作动词,为……作序

6.予分当引决

名词作状语,按职分

7.则直前诟虏帅失信

名词作动词,走上前

四、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义。

1.穷饿无聊,追购又急

古义:

没有依靠

今义:

①由于清闲而烦闷;

②(言谈、行动等)没有意义而使人讨厌

2.展转四明、天台,以至于永嘉

古义:

到达

今义:

表示达到某种程度;表另提一事

3.为巡船所物色,几从鱼腹死

古义:

访求,这里是盘查的意思

今义:

寻找(需要的人才或东西)

4.真州逐之城门外,几彷徨死

古义:

走投无路

今义:

走来走去,犹疑不决,不知往哪个方向去

5.以父母之遗体行殆

古义:

赐予的身体

今义:

①死者的尸体(多用于所尊敬的人);

②动植物死后的残余物质

五、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

1.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

(状语后置句)

翻译:

每天为躲避元军的骑兵,周旋在淮河一带。

2.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

(判断句)

翻译:

而处境艰难险恶,危难层叠交错涌现,不是人世间所能忍受的。

3.予羁縻不得还。

(被动句)

翻译:

我被软禁不能返回。

4.几为巡徼所陵迫死。

(被动句)

翻译:

几乎被巡查的军官凌侮逼迫而死。

篇目(九) 五人墓碑记

一、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其为时止十有一月尔  有 同 又 

2.独五人之皦皦,何也皦皦同皎皎,明亮的样子

3.敛赀财以送其行 赀 同 资 ,钱财

4.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 缙 同 搢 ,插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

1.发

2.行

3.视

4.当

5.按

6.卒

7.固

8.以

三、指出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解释。

1.去今之墓而葬焉

名词用作动词,修墓

2.其疾病而死

名词作动词,得了疾病

3.缇骑按剑而前

名词作动词,走上前

4.抶而仆之

使动用法,使……倒下

5.买五人之头而函之

名词作动词,用棺材收敛

6.不能容于远近

形容词作名词,远的地方、近的地方

7.人皆得以隶使之

名词作状语,像对待奴仆那样

8.安能屈豪杰之流

使动用法,使……屈身;倾倒

9.以旌其所为

名词作动词,表扬

10.亦以明死生之大

明:

形容词作动词,阐明 大:

形容词作名词,重大意义

四、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义。

1.吾社之行为士先者

古义:

两个词,品行和成为

今义:

受思想支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