级高三化学第一轮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复习计划.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891504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级高三化学第一轮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复习计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级高三化学第一轮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复习计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级高三化学第一轮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复习计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级高三化学第一轮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复习计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级高三化学第一轮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复习计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级高三化学第一轮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复习计划.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级高三化学第一轮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复习计划.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级高三化学第一轮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复习计划.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级高三化学第一轮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复习计划.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级高三化学第一轮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复习计划.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级高三化学第一轮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复习计划.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级高三化学第一轮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复习计划.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级高三化学第一轮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复习计划.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级高三化学第一轮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复习计划.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级高三化学第一轮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复习计划.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级高三化学第一轮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复习计划.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级高三化学第一轮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复习计划.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级高三化学第一轮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复习计划.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级高三化学第一轮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复习计划.docx

《级高三化学第一轮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复习计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级高三化学第一轮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复习计划.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级高三化学第一轮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复习计划.docx

级高三化学第一轮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复习计划

2009级高三化学第一轮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复习计划.txt48微笑,是春天里的一丝新绿,是骄阳下的饿一抹浓荫,是初秋的一缕清风,是严冬的一堆篝火。

微笑着去面对吧,你会感到人生是那样温馨。

本文由芭蕉上人贡献

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

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2009级高三化学第一轮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复习计划级高三化学第一轮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复习计划第一轮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富顺二中高三化学备课组

高考化学科试题主要考查考生对中学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和考查学生所应具有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试题还考查了考生初步运用所学化学知识,去观察,分析生活,生产和社会中的各类有关化学问题的能力.能力要求:

一,能力要求:

1.观察能力能够通过对实验现象,实物,模型,图形,图表以及自然界,生产,生活中的化学现象的观察,获取有关的感性知识和印象,并对这些感性知识进行初步加工和记忆的能力.2.实验能力

(1)用正确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完成规定的"学生实验"的能力.

(2)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处理实验数据和分析实验结果,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3)初步处理实验过程中的有关安全问题的能力.(4)能识别和绘制典型的实验仪器装置图的能力.(5)根据实验试题的要求,设计或评价简单实验方案的能力.3.思维能力

(1)对中学化学应该掌握的内容能融会贯通.将知识点统摄整理,使之网络化,有序地存储,有正确复述,再现,辨认的能力.

(2)能将化学问题分解,找出解答的关键.能够运用自己存储的知识,将它们分解,迁移转换,重组,使问题得到解决的应用能力.(3)能将化学信息(含实际事物,实验现象,数据和各种信息,提示,暗示),按题设情境抽象归纳,逻辑地统摄成规律,并能运用此规律,进行推理(收敛和发散)的创造能力.(4)通过分析和综合,比较和论证,对解决问题的方案进行选择和评价的能力.(5)将化学问题抽象成为数学问题,利用数学工具,通过计算和推理(结合化学知识),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4.自学能力

(1)敏捷地接受试题所给出的新信息的能力.

(2)将试题所给的新信息,与课内已学过的有关知识结合起来,解决问题的能力.(3)在分析评价的基础上,应用新信息的能力.这四种能力范畴,事实上是有重叠交叉的.一个试题可以测试多种能力或是一种能力中的多个层次.二,考试范围及要求为了便于考查,将高考化学各部分知识内容要求的程度,由低到高分为三个层次:

了解,理解(掌握),综合应用.一般高层次的要求包含低层次的要求.其含义分别为:

了解:

对所学化学知识有初步认识,能够正确复述,再现,辨认或直接使用.理解(掌握):

领会所学化学知识的含义及其适用条件,能够正确判断,解释和说明有关化学现象和问题,即不仅"知其然",还能"知其所以然".综合应用:

在理解所学各部分化学知识的本质区别与内在联系的基础上,运用所掌握的知识进行必要的分析,类推或计算,解释,论证一些具体化学问题.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主要包括:

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常见元素的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有机化学基础,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五个方面.

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考纲要求的考纲要求:

三,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考纲要求:

第1页共16页

l.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1)了解物质的分子,原子,离子,元素等概念的含义;初步了解原子团的定义.

(2)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3)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的概念.(4)了解同素异形体的概念.(5)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2.化学用语

(1)熟记并正确书写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离子符号.

(2)熟悉常见元素的化合价.能根据化合价正确书写化学式(分子式),并能根据化学式判断化合价.(3)掌握电子式,原子结构示意图,分子式,结构式和结构简式的表示方法.(4)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掌握热化学方程式的含义.能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热化学方程式,电离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电极反应式.3.化学中常用计量

(1)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的涵义.-1-1

(2)了解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mol)摩尔质量,(gmol)气体摩尔体积,(Lmol).-1理解物质的量浓度(molL),阿伏加德罗常数.掌握物质的量与微粒(原子,分子,离子等)数目,气体体积(标准状况下)之间的相互关系.4.化学反应与能量

(1)掌握化学反应的四种基本类型:

化合,分解,置换,复分解.

(2)理解氧化还应反应,了解氧化剂和还原剂等概念.掌握重要氧化剂,还原剂之间的常见反应.能判断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并能配平反应方程式.(3)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吸热反应,放热反应,反应热,燃烧热,中和热等概念.初步了解新能源的开发.5.溶液

(1)了解溶液的含义.

(2)了解溶液的组成,理解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3)了解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概念.了解溶解度的概念.了解温度对溶解度的影响及溶解度曲线.(4)初步了解结晶,结晶水,结晶水合物,风化,潮解的概念.(5)了解胶体的概念及其重要性质和应用.6.物质结构

(1)了解原子的结构及同位素的概念.理解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以及质量数与质子数,中子数之间的相互关系.

(2)以第1,2,3周期的元素为例,了解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3)理解离子键,共价键的含义.理解极性键和非极性键.了解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了解分子间作用力.初步了解氢键.(4)了解几种晶体类型(离子晶体,原子晶体,分子晶体,金属晶体)及其性质.7.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

(1)掌握元素周期律的实质,了解元素周期表(长式)的结构(周期,族)及其应用.

(2)以第3周期为例,掌握同一周期内元素性质(如:

原子半径,化合价,单质及化合物性质)的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以IA和ⅦA族为例,掌握同一主族内元素性质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8.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

第2页共16页

(1)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理解外界条件(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2)了解化学反应的可逆性.理解化学平衡的含义及其与反应速率之间的内在联系.(3)理解勒沙特列原理的含义.理解浓度,温度,压强等条件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4)以合成氨工业生产为例,用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观点理解工业生产的条件.9.电解质溶液

(1)了解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

(2)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3)理解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概念.(4)了解水的电离,溶液pH等概念.(5)了解强酸强碱中和滴定的原理.(6)理解盐类水解的原理.了解盐溶液的酸碱性.(7)理解原电池原理.初步了解化学电源.了解化学腐蚀与电化学腐蚀及一般防腐蚀方法.(8)理解电解原理.了解铜的电解精炼,镀铜,氯碱工业反应原理.

学法指导:

四,学法指导:

1,多记善背,注重理解.化学素称理科中的文科,知识点多而繁,易学难记不好用.学习中应加强记忆,否则就只能"望题兴叹".记忆时要讲究方法,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在练习的过程中加深记忆,借助口诀记忆是行之有效的,如元素周期的记忆表:

七主七副七周期,零族.Ⅷ族.镧锕系,同周金减.非递增,同族金增.非递减;相邻相似规律;价奇序奇.价偶序偶;相同结构.阴上阳下.径小序大等.2,勤学好练,巩固提高勤学首先是要认真地学好教材,上好每一节课,做好笔记,对不清楚的问题勇于提问,质疑,同时要做一定量的,有针对性的练习,以求对知识的理解和消化,力争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3,理论指导,注重技法有关元素和化合物知识需要记忆,但却不能机械记忆,而应引导学生理解并归纳于基本理论——元素周期律,使之能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地记忆.在元素周期律的基础上,以氧化还原反应及离子反应的基本概念为指导,认识硫,碳及其重要化合物的性质.这样既强化了元素知识的记忆巩固,又深化了对概念,理论的理解.4,重视实验,乐于探究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可以帮助你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和巩固化学知识,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要认真观察每一个演示实验,仔细做好学习实验,而且要运用所学知识,对课本实验进行改进创新的探究.5,及时归纳,探求规律每学完一个单元或一章都应及时进行总结.一要全面整理,编织成网:

将化学知识和方法条理化,系统化,网络化,成为自己的知识结构;二要查漏补缺,完善知识:

善于总结者能及时发现学习中的漏洞,欠缺并及时予以补救;三要专题整理,深入学习:

将分散在不同章节的同类知识或方法进行专题总结,可使学习不断深化;四要归类习题,探求规律:

善于把习题按题型或题性归类,总结解法,找出规律,可使解题能力不断提高.

五,复习建议:

复习建议:

第3页共16页

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

复习时加强对化学反应速率概念的理解,表达式的运用,方程式化学计量数的关系进行有关计算.熟悉外界条件,温度,浓度,压强,接触面积和正催化剂等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程度及适用范围等.如:

一般情况下凡是增大(或升高)某外界条件使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反之均减小,但程度上有三同三不同;从而导致平衡是否移动及反应的方向.还应特别重视图像的应用,如:

V—t(14种)过程变化图像等.复习化学平衡时要理解概念,明确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分析归纳总结及判断化学平衡状态的方法,并比较"四大"动态平衡(化学平衡,电离平衡,溶解平衡,水解平衡)研究的对象范围,移动原理的分析应用等.根据平衡移动原理(勒夏特列原理)分析理解外界条件的改变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掌握分析化学平衡移动的方法及思路.结合典型例题的分析及解答.启发学生掌握:

化学平衡计算的方法思路(建立平衡模式,确定三量变化关系,依据题意,列出方程求解);平衡图像题的分析方法思路(看懂图像,联想规律,作出判断)等.知识点:

知识点:

1.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例反应4NH3(g)+5O2(g)4NO(g)+6H2O(g)在10L密闭容器中进行,半分钟后,

水蒸汽的物质的量增加了0.45mol,则此反应的平均反应速率v(X)(反应物的消耗速率或产物的生成速率)可表示为()-1-1A.V(NH3)=0.010mol(Ls)B.V(O2)=0.0010mols)(L-1-1C.V(NO)=0.0010mol(Ls)D.V(H2O)=0.045mol(Ls)-1解析:

(Ls),再利用V(NH3):

答案C解析:

根据题目条件可知V(H2O)=0.0015molV(O2):

V(NO):

V(H2O)=4:

5:

4:

6这一关系分别求V(NH3),V(O2),V(NO)对比可知C项正确.2.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1例100mL浓度为2molL的盐酸与过量的锌片反应,为加快反应速率,又不影响生成氢气的总量,可采用的方法是()-1A.加入适量的6molL的盐酸B.加入少量的醋酸钠固体C.加热D.加入少量金属钠解析:

答案C解析:

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有浓度,压强,温度,催化剂等,此题与压强,催化剂-1+无关,从浓度与温度因素考虑.已知酸不足,A加入适量的6molL的盐酸后,c(H)增大,反应速率增大,同时生成的氢气的总量也增大,不符合题意;B加入少量的醋酸钠固体,强酸制弱酸生成了少量的醋酸,降低了反应速率但不影响生成氢气的量;D加入少量金属钠后,钠可以与水反应使生成的氢气量增大,当然反应放热也可以加快反应速率,只有C符合.3.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的关系例合成氨工业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密闭容器中的反应:

N2(g)+3H2(g)2NH3(g);△H<0在673K,30MPa下n(NH3)和n(H2)随时间变化的关nabcdeNH3H2

系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点a的正反应速率比点b的小B.点c处的正反应速率比逆反应速率大C.点d(t1时刻)和点e(t2时刻)处n(N2)不一样D.其他条件不变,773K下反应

第4页共16页

0

t1

t2t

至t1时刻,此时画出的两根平行线间的距离将要变大解析:

答案B解析:

由图像可知,由0点反应一直向正反应方向进行,v(正)>v(逆),随着反应的进行v(正)逐渐减小,v(逆)逐渐增大,直到反应达到平衡;d,两处都处于平衡状态,n(N2)e相同.由于正反应是放热反应,773K下向正反应方向进行的程度比673K下的小,两根平行线间的距离将要变小.4.化学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判断方法2NH3(g);△H<0的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例对于N2(g)+3H2(g)A.生成氨的速率与分解氨的速率相等B.断裂一个N≡N键的同时有6个N-H键生成C.N2,H2,NH3的体积百分含量不再发生变化D.密闭容器中的总压强不变E.N2,H2,NH3的分子数之比为1:

3:

2的状态F.N2,H2,NH3的浓度相等G.N2,H2不再发生反应H.V(N2)=1/3V(H2)I.密闭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J.密闭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K.反应放出的热量等于反应吸收的热量答案:

解析:

答案:

ACDJK解析:

一个可逆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的重要特征是:

①V正=V逆≠0;②反应混合物中各组成成分的百分含量保持不变.只要符合其中一个特征,则达到平衡状态.A项符合①;B项表示的是正反应的进行情况;E,F项中分子数之比为1:

3:

2及浓度相等,不能说明各成分浓度不变,也不能判断是否达到平衡;G项违背了化学平衡状态是动态平衡的特征;C,D项符合②;H表示的无论是正反应速率还是逆反应速率,都满足这种关系,不能说明此时V正=V逆;I项气体的总质量不变,若密闭容器体积不变,则反应混合物的密度始终不变;J项符合②,K项符合①.故A,C,D,J,K能说明达到平衡状态.5.等效平衡例某温度下,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N2和31molH2,使之反应,合成NH3平衡后,测得NH3的体积分数为w,如果温度不变,只改变起始加入量,使之反应平衡后NH3的体积分数为w,若N2H2.NH3的物质的量分别用x,y,z表示.Ⅰ.恒温恒容条件下①若x=0,y=0,则z=.②若x=0.75mol,则y=,z=.③x,y,z满足的一般条件是Ⅱ.恒温恒压条件下①若x=0,y=0,则z=.②若x=0.75mol,则y=,z=.③x,y,z满足的一般条件是答案:

解析略答案:

Ⅰ.①2mol②2.25mol0.5mol③x+z/2=1;y+3z/2=3Ⅱ.①z>0的任意值②2.25molz≥0的任意值③x:

y=1:

3z≥0的任意值6.化学平衡的移动qZ(g)的△H<0,m+n>q,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到平例已知反应mX(g)+nY(g)衡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通入稀有气体使压强增大,平衡将正向移动B.X的正反应速率是Y的逆反应速率的m/n倍C.降低温度,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变小D.增加X的物质的量,Y的转化率降低答案:

解析:

答案:

B解析:

本题考查了化学平衡移动等有关问题.A选项中平衡不移动,故A

第5页共16页

错,B项符合化学平衡状态的特点,正确,C项中由于平衡正向移动,且m+n>q,此时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应增大,D项中增加X的物质的量(体积一定)的转化率应增大,故D错.,Y7.正确识别综合图像改变某一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得到如例某化学科研小组研究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下变化规律(图中P表示压强,T表示温度,n表示物质的量):

T2P2P1反应温度反应I:

2A(g)+B(g)T2T12C(g)反应ⅡA:

2A(g)T2T1反应时间C(g)T1

n(B)起始反应Ⅲ:

3A(g)+B(g)2C(g)反应Ⅳ:

A(g)+B(g)

压强2C(g)

根据以上规律判断,下列结论正确的是()B.反应Ⅱ:

△H<0,T1>T2A.反应Ⅰ:

△H>0,P2>P1C.反应Ⅲ:

△H>0,T2>T1;或△H<0,T2

△H<0,T2>T1答案:

解析:

答案:

BC解析:

A项,随温度升高,A的平衡转化率逐渐降低,说明反应I的正反应为放热反应,△H<0,A项错误;B项T1先建立平衡,说明T1>T2,T1温度高,生成物C的量反而少,说明升高温度反应Ⅱ向逆方向移动,正反应放热△H<0,B项正确;C项对反应Ⅲ,当T2>T1时,C的平衡体积分数高,说明反应Ⅲ的正反应为吸热反应,△H>0,反之△H<0时,T2T1)A的平衡转化率高,说明反应Ⅳ的正反应为吸热反应,(T△H>0,D项错误.8.化工生产适宜生产条件选择的一般原则2C(g)△H>0.下列反应有利于生成C的;例1反应2A(g)+B(g)是()A.高温,高压B.高温,低压C.低温,高压D.低温,低压答案:

解析:

答案:

A解析:

根据化学反应的特点,结合平衡移动原理,既要考虑产率,又不能使反应太慢,要综合选择适宜条件.此反应的特点是:

正反应是一个体积缩小的吸热反应,根据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原理,升高温度和增大压强都有利于C的生成,并且都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下列有关氨合成工业的叙述,可用勒夏特列原理来解释的是()例2A.使用铁触媒,是N2和H2混合气体有利于合成氨B.高压比常压条件有利于合成氨的反应C.500℃左右比室温更有利于合成氨的反应D.合成氨时采用循环操作,可以提高原料的利用率答案:

解析:

答案:

B解析:

勒夏特列原理只能解释有关平衡移动问题.不能用于解释化学反应速率问题.A项使用催化剂使正,逆反应速率均加快,但平衡不移动;C项中500℃考虑的是提高反应速率和催化剂活性问题,而从平衡移动的角度来分析,此正反应为放热反应,温度越低,越有利于平衡正向移动;D中循环操作也未涉及平衡移动,因此A,C,D都不正确.而B中由于合成氨正反应是一个体积缩小的反应,加压使平衡正项移动,利用了勒夏特列原理.

第6页共16页

能力训练:

能力训练

1.用铁片与稀硫酸反应制氢气时,下列措施不能使生成速率加快的是(B)A.加热B.不用稀硫酸,改用98%浓硫酸C.滴加少量的CuSO4D.不用铁片,改用铁粉2.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D)A.工业生产硫酸的过程中使用过量的氧气,以提高二氧化硫的转化率B.将FeCl3溶液加热蒸干最终得不到FeCl3固体C.实验室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收集氯气D.经粉碎的黄铁矿在沸腾炉中燃烧的较快,较安全3.将3molX和2.5molY混合于2Lmol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

3X(s)+Y(g)nZ(g)+2W(g),5min达到平衡状态,生成1molW,经测定以Z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1mol/(Lmin)-1,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A)A.以X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15mol/(Lmin)-1B.平衡时,Y的浓度为1mol/LC.n的值等于2D.平衡时,Y的转化率为20%4.密闭容器中,反应xA(g)+yB(g)zC(g)达平衡时,A的浓度为0.5mol/L.若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的容积扩大到原来的2倍,达到新平衡时A的浓度降为0.3mol/L.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A.C的体积分数下降B.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B的转化率增加D.x+y

2A(g)+B(g)3C(g),若反应开始时充入2molA和2molB,达平衡后A的体积分数为a%.其他条件不变时,若按下列四种配比作为起始物质,平衡后的体积分数大于a%的是(C)A.1molB和1molCB.1molA,1molB和1molHe(不参加反应)C.2molCD.2molA,3molB和3molCqZ(g)的△H<0,m+n>q,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时,6.已知反应mX(g)+nY(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A.通入稀有气体使压强增大,平衡将正向移动B.X的正反应速率是Y的逆反应速率的m/n倍C.降低温度,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变小D.增加X的物质的量,Y的转化率降低7.在下图所示的容积相同的三个容器①②③中进行如下反应:

3A(g)+B(g)2C(g)H<0;△①②③

↓外有隔热套活塞可上下移动

(1)若起始温度相同,分别向三个容器中充入6molA和2molB,则达到平衡时各容器中物质的百分含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填容器的编号).

(2)若维持温度不变,平衡时②③中均再投入6molA,2molB,则达到平衡时,两容器中C物质的量浓度②③(填"<""="">").(3)在一定温度下,向体积为1L的密闭容器②中投入3.0molA和1.0molB,达到平衡时,B的转化率为50%,维持温度不变,又向此容器中加入3.0molA和1.0molB,达到平衡后,B的转化率(填"增大""减小"或"不变").8.I.恒温,恒压下,在一个可变容积的的容器中发生如下发应:

A(g)+B(g)C(g)

(1)若开始时放入1molA和1molB,到达平衡后,生成amolC,这时A的物质的量为(1-a)mol.

(2)若开始时放入3molA和3molB,到达平衡后,生成C的物质的量为3amol.(3)若开始时放入xmolA,2molB和1molC,到达平衡后,A和C的物质的量分别是ymol

第7页共16页

和3amol,则x=2mol,y=3(1-a)mol.平衡时,B的物质的量丁(选填一个编号)(甲)大于2mol(乙)等于2mol(丙)小于2mol(丁)可能大于,等于或小于2mol作出此判断的理由是无法判断平衡移动的方向.(4)若在(3)的平衡混合物中再加入3molC,待再次到达平衡后,C的物质的量分数是a/(2-a).II.II.若维持温度不变,在一个与

(1)反应前起始体积相同,且容积固定的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5)开始时放入1molA和1molB到达平衡后生成bmolC.将b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