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经济学概论.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893011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156.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技术经济学概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技术经济学概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技术经济学概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技术经济学概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技术经济学概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技术经济学概论.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技术经济学概论.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技术经济学概论.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技术经济学概论.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技术经济学概论.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技术经济学概论.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技术经济学概论.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技术经济学概论.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技术经济学概论.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技术经济学概论.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技术经济学概论.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技术经济学概论.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技术经济学概论.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技术经济学概论.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技术经济学概论.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技术经济学概论.docx

《技术经济学概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技术经济学概论.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技术经济学概论.docx

技术经济学概论

第一章绪论

1.现在大家被紧急告知,每个人只许带这样的东西。

第一,一辈子的积蓄,钱;第二,金银手饰珠宝玉器,第三第四,抽烟的人就让他们带上香烟和火柴。

带上这四样东西和船员们一起登上一只紧急的只有两只桨没有机械动力的橡皮救生筏。

它认为是豪华游艇,它认为绝对不会出事。

救生设备实在是带得太少,不过没关系,空间还有点富裕,那怎么办?

再多带点东西。

在正要沉的那个船上的甲板上,划了划了剩下的没淹掉的就有15样东西了,在哪儿呢?

就在各位那张表最左侧的竖栏里头,15样,但是救生筏承载能力有限,不能都带走。

专家意见:

遇见这样的海难--距离最近的陆地1500海里,海里:

公里=1.835:

1

从北京到上海的空中直线距离是1500公里,乘上1.835是从北京到三亚的空中直线距离,首先决定是自救还是他救--他救为主。

专家的决策前提:

原地不动,等待救援!

1、来了能联络到:

等待天空直升飞机外援,能够发射信号

(1)剃须镜(晴天)

(2)油汽混和物(阴天或黑夜)

2、来了你还活着:

(3)淡水 (4)压缩干粮 (5)不透明塑料布(晴天遮荫,保持水份,雨天接淡(6)巧克力(7)钓鱼工具

3、出了意外:

(8)尼龙绳(1人落水救人)(9)救生圈(2人落水)(10)驱鲨剂(11)烈性酒(驱寒,消毒)

4、其它(意义不太大)

(12)半导体收音机(13)太平洋海区图(14)蚊帐(15)六分仪

一、技术

狭义

生产和生活领域内,人们运用自然科学知识和经验改造自然的一切方法

泛指根据生产实践经验和自然科学原理发展而成的各种操作方法和技能

广义

由劳动者的劳动技能、劳动工具(包括机械设备)和劳动对象三部分构成的,改造自然的运动系统

Ø即包括物质形态要素,也包括智能形态要素

Ø硬技术与软技术的结合

Ø“运动”系统——技术是不断发展、进步的

经济

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

指人类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社会经济制度,是政治和思想等上层建筑赖以存在的基础

国民经济的组成:

指一个生产、分配和消费商品与服务的体系。

如一个国家国民经济的组成,如工业经济、农业经济、运输经济等名词中的经济概念

节约或节省

价值工程

ValueEngineering,着重于产品的功能分析,研究如何用最低的寿命周期成本可靠的实现产品(或服务)的必要功能的有组织的创造性活动

产品寿命周期成本=制造成本+使用成本

产品必要功能:

产品使用者实际需要的产品功用、效用、能力等。

二、技术经济学能做什么?

技术实践的经济效果

以最小的资源投入取得最大的产出

以最低寿命周期成本实现必要功能

技术与经济的相互关系与协调发展

宏观、微观技术选择

技术创新推动技术进步,促进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

技术进步

技术创新

三、技术经济学的研究目的

任何一项社会经济活动都有一定的目的:

使实践符合技术经济的发展规律,达到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算、生产上可行、社会上合理这四个方面的统一,使技术、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互相协调。

四、技术经济学的特点

¡系统性预见性优选性数量性应用性

五、技术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系统分析法方案比较法效益费用对比法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树立两大观念:

系统观念动态观念

系统观念“蝴蝶效应”的启示:

所有的技术方案,包括技术路线、技术政策、技术措施等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是整个社会的技术经济系统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在作经济决策时,我们追求的不光是子系统、小系统的目标,更是整个大系统的目标。

动态观念“青蛙实验”的启示:

方案所处的环境是变化的,因此要用发展的眼光预测未来的效果。

特别是我们的评价是事前评价,各种参数在将来的实施过程中必定会发生各种变化。

项目越大,周期越长,变动的可能也越大。

第二章技术经济分析基本原理

一、经济效益原理

任何经济实践活动,都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过程,同时也是劳动的消耗过程。

所谓经济效益,是指所得与所失的比较,即:

¡经济效益=产出/投入=有用成果/劳动消耗与占用

¡经济效益=产出–投入=有用成果–劳动消耗与占用

劳动消耗是指在生产过程中消耗和占用的活劳动和物化劳动

活劳动是指生产过程中具有一定的科学知识和生产经验,并掌握一定生产技能的人的有目的的脑力和体力的消耗

物化劳动是指生产工具、原材料、燃料动力等在生产使用前有相当一段时间的被占用。

有用成果是指生产活动中消耗与占用劳动后创造出来的对社会有用的成果。

经济效益是输出的有效劳动成果与输入的全部劳动耗费之比。

二、经济效益的一般表达式

¡设:

E—经济效益V—有用劳动成果

¡C—劳动耗费

¡则可以有如下三种表示方法:

¡

(1)差额表示法:

E=V-C或E=C-V

¡

(2)比率表示法:

E=V/C或E=C/V

¡(3)百分比表示法:

ØV-CV-C

ØE=———或E=———

ØVC

三、提高经济效益的理论途径

 

四、经济经济效果的分类

¡

(一)根据分析对象——微观/宏观经济效果

¡角度:

企业/国家或地区

¡评价结果不一致:

以国民经济评价为准

¡

(二)根据受益对象——直接/间接经济效果

¡1、直接经济效果:

项目自身直接产生并得到、项目系统直接创造。

¡2、间接经济效果:

项目带来的自身之外的经济效果,即社会效果。

¡(三)根据货币计量难易——有形/无形经济效果

¡1、有形经济效果:

能用货币计量

¡例如:

利润;

¡2、无形经济效果:

难以用货币计量

¡例如:

改善环境污染、保护生态平衡、提高劳动力素质、填补国内空白等。

五、影响经济效果的基本要素

¡

(一)投入要1、投资2、成本

¡

(二)产出要素1、产量、质量、品种2、税金3、利润

经济效益评价的基本要素投资成本税金利润

一、投资

¡

(一)投资的概念

¡指经济主体为了获得预期的收益而投入的资金或资本。

即为了保证项目投产和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而投入的活劳动和物化劳动价值的总和。

¡

(1)固定资产投资

¡

(2)流动资产投资

(二)项目总投资的构成

 

(三)资产的分类

¡1、固定资产:

使用期限、单位价值、实物形态、折旧

¡例如:

房屋建筑、机器设备、运输工具

¡固定资产的价值:

原值、净值、残值、重估值

¡2、流动资产:

使用期限、占用形态、周转速度、回收

¡包括:

现金、存货、应收账款、应收票据

¡3、无形资产:

使用期限、无实物形态、分期摊销

¡

(1)可确指无形资产

¡知识产权——专利权、商标权、版权

¡对物产权——土地使用权

¡行为权利——专营权、租赁权、许可证

¡

(2)不可确指无形资产——商誉

¡4、递延资产:

不能全部计入当年损益、分期摊销的费用

¡如:

开办费、租入固定资产改良支出

(四)投资估算

1、固定资产投资的估算方法

工程建设周期

可行性

研究

初步

设计

施工图设计

施工

交付

使用

投资计算类型

估算

概算

施工图预算

施工

预算

决算

 

(1)类比估算法

①单位生产能力法:

¡

式中:

¡X1--类似项目的生产能力;X2--拟建项目的生产能力

¡Y1--类似项目的投资额;Y2--拟建项目的投资额

¡Pf—物价修正系数

②规模指数法

式中:

n--装置能力指数(一般取0.6)

③系数估算法包括设备系数法、主体专业系数法、朗格系数法、比例估算法等。

(2)概算指标估算法

¡项目分解:

先将构成固定资产投资的各个组成部分分别加以估算,分别估算建筑工程费用、安装工程费用、设备及工器具购置费用、其他工程费用和预备费用。

¡各项目汇总:

得出固定资产投资总额。

2、流动资产投资的估算方法

¡

(1)类比估算法:

类似项目、比例系数

¡

(2)分项估算法:

分项、汇总

二、成本

●成本是指为获得商品和服务所支付的费用。

(一)会计成本

¡会计成本是会计记录在企业账册上的客观的和有形的支出。

¡包括:

生产、销售过程中发生的原料、工资、租金、广告、利息等支出。

(二)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

¡划分标准:

成本与产量的关系

¡注意:

单位成本与产量的关系

¡划分意义:

项目盈亏分析、生产决策

例1

¡某企业生产A产品的设计生产能力15万件,现因市场销路问题只能生产10万件,销售价格为50元/件,全厂固定成本150万元,单位产品变动成本24元,则单位产品总成本39元。

现有一客商提出以37元/件的价格再订购3万件,这样使生产能力达到13万件,问企业若接受订货是否会增加盈利?

例2

¡甲企业生产A、B两产品,每件生产时间都为4小时,每天各2件,财务成本及利润如下表,其中固定劳务按加工时间分摊每件各700元,其他间接费用(设备折旧、财务费用等)按各产品的直接成本(变动材料费、加工费与固定劳务费的合计)的比例分摊。

问甲企业是否应该停止B产品的生产.转为全部生产A产品?

(三)边际成本

¡边际成本是企业多生产一单位产量所增加的总成本。

例如,当产量为100个单位时,总成本为450元;当产量为101个单位时,总成本为480元。

则第101个单位产量的边际成本等于30元。

¡注意:

边际成本考虑的是单位产量变动,与固定成本无关,因此边际成本实际上是总的变动成本之差。

(四)经营成本

¡经营成本是在一定期间(通常为一年)内由于生产和销售产品及提供劳务而实际发生的现金支出。

¡它不包括虽计入产品成本费用中,但实际没发生现金支出的费用项目。

¡在技术方案财务分析时,经营成本按下式计算:

¡经营成本=总成本费用—折旧费—维简费—摊销费—财务费用

成本费用要素及其现金流属性

 

经营成本=总成本费用-利息支出-折旧、摊销费等

(五)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是指将有限资源用于某种特定的用途而放弃的其他各种用途中的最高收益。

¡产生原因:

资源的稀缺性

¡特点:

非实际发生,观念上的成本

(六)经济成本

显性成本+隐性成本

(七)沉没成本

¡沉没成本是指过去已经支出而现在已经无法得到补偿的成本。

¡情境:

小丁今年1月1日购入A公司股票1000股,单价12元/股,打算短期持有,该股票的5月1日的市价为9元/股。

¡思考:

小丁是否当日会出售股票?

¡它是历史成本,而决策是面向未来的,所以决策时不应考虑。

三、税金

与技术方案经济评价有关的主要税种:

(一)增值税(17%):

一般/小规模纳税人

(二)营业税(3%、5%、10%~20%)

(三)资源税(从量定额)

(四)城乡维护建设税(7%、5%、1%)

(五)教育费附加(3%)

(六)所得税(18%、27%、33%——25%)

(七)其他税种

Ø房产税(自有自用于生产经营和出租的房产)

Ø土地使用税

Ø车船使用税

Ø印花税(书立、领受应税经济凭证)

Ø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

四、利润

¡利润总额=销售利润+投资净收益+营业外收支净额

¡销售利润=产品销售净额-产品销售成本-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产品销售净额=产品销售总额—(销货退回+销货折扣与折让)

¡税后利润=利润总额—应交所得税

销售退回:

指企业销售的产品,因品种、规格、质量不符合合同的要求而被购买方退回。

销售折让:

指企业的商品发运后,由于商品的品种、质量等不符合规定的要求或因其他原因应退货而未退货的商品,对购买方在价格上给予的额外折让。

销售折扣:

又称现金折扣,指企业为了鼓励客户在一定期限内早日还货款而给予客户的折扣优惠。

销售折扣一般表示为“2/10,1/20,n/30”等。

商业折扣:

是指对商品价目单中所列的商品价格,根据批发、零售、特约经销等不同销售对象,给予一定的折扣优惠。

商业折扣通常用百分数来表示,如5%、10%等。

五、资产的折旧与摊销

¡折旧(depreciation)指的是实物资产随着时间流逝和使用消耗在价值上的减少。

¡折旧就是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逐渐损耗而转移到产品成本和营业费用中去的那部分价值。

¡摊销(amortize)指对除固定资产之外,其他可以长期使用的经营性资产按照其使用年限每年分摊购置成本的会计处理办法,与固定资产折旧类似。

折旧的计算方法

1、平均年限法

平均年限法也称直线折旧法,是将固定资产的折旧均衡地分摊到各期的一种方法。

2、工作量法

¡工作量法是根据实际工作量计提折旧额的一种方法。

这种方法弥补平均年限法只重使用时间、不考虑使用强度的缺点。

3、加速折旧法

加速折旧法也称为快速折旧法或递减折旧法,其特点是在固定资产有效使用年限的前期多提折旧后期则少提折旧,从而相对加快折旧的速度,以使固定资产成本在有效使用年限中加快得到补偿。

(1)双倍余额递减法

双倍余额递减法是在不考虑固定资产残值的情况下,根据每期期初固定资产账面余额(年初固定资产净值,即固定资产价值余额)和双倍的直线法折旧率计算固定资产折旧的一种方法。

计算公式:

(2)年数总和法

年数总和法又称合计年限法,是将固定资产的原值减去净残值后的净额乘以一个逐年递减的分数计算每年的折旧额,这个分数的分子代表固定资产尚可使用的年数,分母代表使用年数的逐年数字总和。

计算公式:

采用加速折旧法,并不意味着固定资产提前报废或多计折旧。

不论采用何种方法计提折旧,在整个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内,折旧总额都是一样的。

采用加速折旧法只是在固定资产使用的早期多提折旧,后期少提折旧,其递减的速度逐年加快。

加快折旧速度,目的是使固定资产成本在估计使用年限内加快得到补偿。

一般来说,加速折旧有利于企业进一步发展。

第三章现金流量与资金的时间价值

一、现金流量

¡经济系统中各个时间点上实际发生的资金流入或资金流出

¡指投资项目从筹划、设计、施工、投产直至报废(或转让)为止的整个生命周期各年现金流入量和现金流出量的总称。

二、现金流量的构成

Ø现金流入(CashInFlow,CI)销售收入、资产回收、借款等

Ø现金流出(CashOutFlow,CO)投资、经营成本、税金、贷款偿还等

Ø净现金流量(NCF)NCF=CI-CO

四、现金流量图

¡现金流量图:

以时间轴和箭线表示的现金流量

¡现金流量图双要素:

Ø时间轴——起始点为第一年初(即第零年末),每一个数字点表示本年年末。

Ø箭线——表示现金流量方向和大小的线段。

¡现金流量图的一般规定:

Ø时间坐标轴上的数字点表示每一计息期末,0表示第一期期初

Ø投资一般发生在期初

Ø经常性的费用和收入项目一般发生在相应的期末

有一项目,投资40万元,年收益10万元,年经营费用6万元,12年末该项目结束并预计有残值10万元。

试画出其现金流量图。

 

一、资金时间价值基本概念

¡定义

¡资金与劳动相结合,在生产或流通领域中不断运动,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的增值额。

¡不同时间发生的等额资金在价值上的差别

¡两层含义:

¡资金增值:

不断运动的资金伴随生产、交换而带来的利润

¡放弃现期消费的损失而应获得的必要补偿。

资金时间价值的影响因素

¡投资利润率、通货膨胀率、投资风险

二、资金时间价值的度量

¡单利及复利

¡单利:

在各计息周期内,只用本金生息,利息不生息的计息方式,即“利不生利”。

Fn=P(1+n·i)

¡复利:

用本金和前期累计利息之和进行生息的计息方式,即:

“利生利”,“利滚利”。

Fn=P(1+i)n

¡周期利率ir:

指对应于一个计息周期的利率。

如:

年利率、月利率、季利率等。

¡名义利率r:

对外声称的年利率(但实际的计息周期不一定是年)。

当实际的计息周期短于一年时,名义利率等于周期利率用单利计算出的年利率。

r=m·ir

名义利率=周期利率*年计息次数

¡实际利率i:

当一年中复利两次以上时,周期利率用复利方式计算出的年利率。

i=(1+r/m)m-1

m=1时,i=r;m>1时,i>r

资金在一年中的计息周期为有限次时计算的实际利率为间断复利

¡连续复利:

当资金的计息周期无限缩短,一年中的计息次数无限增多时,其实际利率是复利对计息次数的极限。

i=lim(1+r/m)m—1=er—1

名义利率(r)12%下的实际利率

计息周期

一年内计息周期数(m)

计息周期利率(r/m)%

实际年利率(i)%

1

12

12

半年

2

6

12.36

季度

4

3

12.551

12

1

12.683

半月

24

0.5

12.716

52

0.2308

12.736

365

0.03288

12.748

连续

-----------------

12.750

二、资金等值及其计算

资金等值

¡在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时,不同时点发生的数值不等的资金换算到同一时点具有相等的价值。

(将一个时间点的资金换算到另一个时间点的计算叫作资金的等值计算)。

资金等值计算的三要素:

资金的大小利息率资金发生的时间

基本符号:

¡P现值、期初值或本金

¡F终值、期末值或本利和

¡A等额年金

¡I计算周期利率

¡n计息周期数

资金等值计算:

即为在P/F/A三种价值表现形式下的各种价值换算关系。

终值(FutureValue):

¡现在的一支现金流按给定的利息率计算其在未来某个时点上的价值(本利和).

现值(PresentValue):

¡对未来现金流按给定利息率计算其现在时点的价值。

处在两个时点上的等量资金,后期资金的价值一定小于前期:

利息率(InterestRate)or贴现率(Discountrate)

¡用于把资金终值转换成现值的利率(i)。

它体现了:

¡资本的机会成本

¡当前消费偏好——偏好越大,折现率越高。

¡通货膨胀预期——预期通货膨胀率越高,折现率越高。

¡未来现金流的不确定性——风险越高,折现率越高。

年金(Annuity)

¡在一定期限内连续发生的等额系列现金流流入(流出)。

年金一般只在复利时考虑。

按照年金发生时点的不同分为:

普通年金、递延年金、预付年金、永续年金。

¡普通年金:

后付年金,每年年末支付;

¡预付年金:

先付年金,每年年初支付;

¡递延年金:

非第一年起支付的无限期普通年金;

¡永续年金:

从第一年起支付的无限期普通年金。

一次支付类型

¡——现金流集中发生于某一个时点。

¡一次支付类型主要是针对单笔现金流在不同时间点上的等值计算,是关于F与P之间的换算关系,包括两种类型:

一次支付终值类型和一次支付现值类型。

1、一次支付终值公式

 

案例分析(例1)

 

案例分析(例2)

 

2、一次支付现值公式

 

某人计划5年后从银行提取10万元,如果银行利率为5%,问现在应在银行存入多少钱?

解:

 

¡所以,现在需存款7.835万元。

¡该例说明在利率5%时,5年后的10万元相当于现在的7.835万元。

三、等额分付(年金)类型

¡等额连续的系列收支:

在一段连续的时期内每期都有同方向同数量的现金流量发生。

一般约定:

¡等额分付值A连续地发生在每期期末

¡现值P发生在第一个A的前一期

¡终值F与最后一个A同期发生

等额支付系列终值公式

(F/A,i,n)=[(1+i)n-1]/i:

等额分付终值因子。

例1、小李将每年领到的60元独生子女费逐年末存入银行,年利率5%,当独生子女14岁时,按复利计算,其本利和为多少?

¡解:

F=A(F/A,i,n)

¡=60(F/A,5%,14)

¡=60×19.599

¡=1175.94(元)

例2、某大学生在大学四年学习期间,每年年初从银行借款4000元用以支付学费,若按年利率6%计复利,第四年末一次归还全部本息需要多少钱?

¡解:

¡F=A(F/A,6%,4)(F/P,6%,1)

¡=40004.3751.060

¡=18550(元)

等额支付系列偿债基金公式

¡

偿债基金系数

某厂欲积累一笔设备更新基金,金额为50万元,用于4年后更新设备,如果银行利率为5%,问每年年末至少要存款多少?

¡解:

A=F(A/F,i,n)

¡=F(A/F,5%,4)

¡=50×0.23201

¡=11.6005(万元)

¡所以,每年年末至少要存款11.6005万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