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集体备课教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894106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0.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集体备课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集体备课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集体备课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集体备课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集体备课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集体备课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集体备课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集体备课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集体备课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集体备课教案.docx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集体备课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集体备课教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集体备课教案.docx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第三单元测量

  

  

  

  第1课时毫米的认识

  教学内容:

教材第21页例1、22页做一做及练习五1-3题。

  教学目标:

  、让学生经历观察、比划、测量等学习活动,明确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使他们初步认识新的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概念,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并能掌握毫米与厘米间的关系,进行简单的换算。

  2、借助具体的测量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进一步发展估测意识。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与他人合作,从而获得积极的学习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

  建立较为准确的“1毫米”的概念。

  教学难点:

  理解厘米与毫米之间的进率。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米尺;学生准备书、直尺一把、一枚1分硬币、一张银行借记卡、小棒等。

  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复习米和厘米,引导学生用手势来表示1米和1厘米各有多长。

  2、估计数学书的宽和厚大约是多少,动手测量验证。

  3、组织交流测量结果,引出毫米产生的意义。

  4、揭示课题“毫米的认识”。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建立“1毫米”的表象。

  ①毫米可以用字母mm来表示。

设疑:

关于毫米,你已经知道了哪些知识?

(学生思考、交流)

  ②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重点探讨“1毫米”有多长,请学生在尺上相互指指,从哪里到哪里是1毫米。

再请持有不同意见的同学向全班汇报、交流。

  揭示:

为了看得更清楚些,我们把尺子用放大镜放大,把1厘米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任何一份也就是每一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边介绍边用演示)然后,请学生在自己的尺子上再指一指1毫米有多长。

  ③思考:

现在你觉得毫米与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

  厘米=10毫米

  ④请学生想一想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毫米。

(教师准备1分硬币、电话卡和银行借记卡,请学生量一量厚度,加深对“1毫米”的体验。

  ⑤引导学生用手势来表示1毫米有多长,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⑥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毫米”作单位。

(学生举例,教师提供一些资料)

  ⑦学生填写数学书的厚和宽并反馈。

  2、画线段。

(3厘米7毫米长的线段。

  提问:

用直尺画线段时需要注意什么?

如何画出3厘米7毫米长的线段?

  学生可能有以下几种画法:

  A、利用刻度尺先画出3厘米的线段,再接着画出7毫米。

  B、在刻度尺上输出37毫米(3厘米=30毫米),然后画线段。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引导,注意线段从“0”刻度开始画和不从“0”刻度开始画的画法区别。

  三、实践应用,巩固新知

  、学生根据本课的新内容完成“做一做”第1、2、题。

  第1题让学生根据图示读出刻度尺所测量的物体长度。

明确先1厘米1厘米地鼠,不满1厘米的再1毫米1毫米地数,这样的方法更加的快捷方便。

学生读数,再指名汇报。

  第2题让学生先估算,再测量,然后集体订正,指名说说理由。

  2、完成“练习五”第2题。

  以毫米为单位测量出每条边的长度,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课外延伸。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你学会了什么?

请你用手势表示1毫米大约有多长。

米不是最大的长度单位,毫米也不是最小的长度单位,如果你们有兴趣,希望你们到书中或网上查查看。

  板书设计:

毫米的认识

  厘米=10毫米

  0毫米=1厘米

  教学反思:

让学生经历观察、比划、测量等学习活动,明确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使他们初步认识新的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概念,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并能掌握毫米与厘米间的关系,进行简单的换算。

  

  

  

  第2课时分米的认识

  教学内容:

教材第23页例2及练习五5-7题

  教学目标:

  、让学生懂得测量不同长度的物体要用合适的长度单位,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初步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并学会用其量物体的长度。

知道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

  2、使学生经历测量的过程,发展测量技能。

  3、让学生在学习中能主动求知,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加强与同学的交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并在学习中获得自信。

  教学重点:

  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

  教学难点:

  掌握用分米量的方法,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准备:

  、直尺、米尺、纸条。

  教学步骤:

  一、复习导入

  师:

谁来说说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长度单位?

  练习:

请填上适当的长度单位。

(出示)

  一只蚂蚁长约5=1000米

  

  

  3千米=3000米

  

  

  5000米=5千米

  教学反思:

使学生在已经认识了米、分米、厘米及毫米的基础上学习长度单位“千米”,知道千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初步建立1千米(公里)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公里)等于1000米。

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能力和合理推理的能力以及实际测量和估测能力。

  

  

  

  第5课时吨的认识和换算

  教学内容:

教材第31页例7、32页例8、做一做及练习七1-4题。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概念。

知道1吨=1000千克,并能进行质量单位的简单换算。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猜测、推理及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和合作意识。

  3、情感目标:

使学生真正感知数学取之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

学会应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建立质量单位“吨”的概念及吨与千克的换算。

  教学难点:

建立质量单位“吨”的概念。

  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猜老师的体重。

教师让学生猜一猜老师的体重,猜完后教师提问:

刚才同学们在猜老师的体重时都用了同一个质量单位——千克,你们为什么不用“克”作单位?

  2、师:

你们知道世界上体重最大的动物是什么吗?

它的体重大约是多少?

(出示蓝鲸及有关资料的介绍。

  师:

蓝鲸的质量要用“吨”来作单位,今天我们就要来认识这个新的质量单位(板书:

吨的认识)。

  你能举例说说生活中用吨作单位的物体吗?

  4、出示一些以“吨”为单位的物体及其相应质量。

  教师提问:

以吨为单位的物体,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教师指出:

吨是比千克大的质量单位。

计量比较重或大宗物品有多重,通常用吨作单位。

吨可以用符号“t”表示。

  二、合作交流,自主探索1、初步认识吨。

  教师用出示课本第31页主题图。

  

(1)提问:

从图中我们获得了哪些信息?

(集装箱的货物重2吨,货物列车载重60吨)

  

(2)思考:

我们知道“吨”是用来计量较重物体的质量单位,那么1吨有多重呢?

“吨”和“千克”有什么关系?

  (3)谈话:

在了解1吨有多重之前,我们先来解决一个问题,一袋大米重100千克,10袋大米重多少千克?

列式:

100×10=1000

  000千克是一个很重的质量,数学上规定用1吨来表示1000千克,即1吨=1000千克。

  (4)提问:

1吨里面有几个1千克?

吨和千克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2、体验1吨有多重。

  

(1)学生尝试抬起教师事先准备好的一袋重10千克的豆子感受1吨。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个人都用力提一提豆子,感受10千克豆子有多重,力气小的同学也可以两个人一起提。

  学生操作后汇报自己的感受。

  自己推算:

1袋豆子重10千克,这样的豆子多少袋重1吨?

(100袋)演示:

每次呈现10袋豆子(因为10袋豆子为100千克),学生一边看一遍数:

100千克、200千克、300千克……1000千克。

当100袋数完了,学生会感叹:

哇!

1吨这么重呀!

  

(2)谈话:

课前你们都自己测量了自己的体重,互相说一说你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再相互背一背,感受1个同学的体重有多重。

三年级学生的体重差不多25千克左右,如果一名学生的体重是25千克,算一算,10名这样重的同学大约重多少千克?

40名这样重的同学呢?

  (3)举例:

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什么东西大约重1吨。

教师可以用出示各种例子,如“两头牛大约重1吨”,“两匹马与1只熊合起来大约重1吨”,“一般电梯的载重量是1吨”……

  3、感受1吨水的重量。

  

(1)学生汇报自己家上个月或几个月用水数量。

(由学生课前去了解)

  

(2)师:

1吨水到底有多少呢?

闭上眼睛想象一下:

如果把1吨水装在一个正方体的水箱里,这个正方体该有多大?

  (3)出示一个边长是1米的正方体:

在这个正方体里装满水,水的质量就是1吨。

  (4)谈话:

想一想,如果要把这个正方体水箱注满,大约需要多少时间?

(出示流水速度)

  4、吨与千克的换算。

  教师出示例8。

  4吨=()千克3000千克=()吨

  先让学生独立填写,再让学生组内交流,班内集体交流、说方法。

  5、学生独立完成课本第32页“做一做”中的题目。

(1)用“吨”作单位的物品有哪些?

  

(2)一头大象重6000千克,大象重多少吨?

一辆卡车质量5吨,是多少千克?

  三、巩固练习,拓展提高

  、完成“练习七”中的第1、2题。

  第1题,是一组连线题,通过此题的练习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质量单位千克、吨的感受。

先独立连线,再交流。

  第2题,先让学生独立练习,再集体反馈,重点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2、完成“练习七”第3题。

  这题不仅要会根据千克与吨之间的进率进行换算,还要掌握不同单位之间的加减计算,明确在计算前要统一单位。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你有什么收获?

  五、拓展作业

  了解一下你家每月的用水量是多少吨。

如果每月少用1吨水,你认为能做到吗?

和爸爸妈妈商量一下,可以采用哪些节水方法?

  教学反思:

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概念。

知道1吨=1000千克,并能进行质量单位的简单换算。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猜测、推理及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和合作意识。

  

  

  

  第6课时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

教材第33页例9、做一做及练习七第5-8题。

  教学目标:

  、使学生经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学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实际问题中的信息,分析数量关系,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初步体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的作用。

  2、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

  教学重点:

用列表的方法整理各种可能的方案。

  教学难点:

分析数量关系。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完成下列填空

  2×()+3×()=18

  

(1)括号里可以填哪些数?

其中一个括号的数确定了,是否另一个括号里的数就能确定?

  

(2)如果前面括号里填3,后面括号里填几?

  (3)如果后面括号里填2,前面的括号里填几?

  2、导入。

  谈话:

在日常生活和数学学习中,为了解决实际问题,常常需要运用各种策略。

今天这堂课,我们一起运用策略来解决一些问题吧!

  二、探究新知。

  、理解题意。

  

(1)从图中我们获得了哪些信息?

  

(2)要求的问题是什么?

  谈话:

求怎样派车恰好把8吨煤运完就是求载质量2吨的车、载质量3吨的车各安排运几次,使得这两辆车运载煤的总质量等于8吨。

实际上可以用式子2×()+3×()=18表示。

要求出满足这个条件的所有情况该怎么办呢?

  2、探索方法。

  

(1)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2)汇报交流。

  师:

如果用“载质量2吨”的车子装煤,最多运几次?

  生:

在不用“载质量3吨”的车子装煤时,次数最多,最多8÷2=4(次),刚好装完。

  师:

通过这个计算,我们知道“载质量2吨”的车子只可能运0-4次,运4次时符合条件,如果安排这样的车运3次,那么,“载质量3吨的车”应该运几次才能把煤运完呢?

  生:

“载质量2吨”的车运2次,能运煤2×2=4(吨),剩余4吨需要“载质量3吨”的车运2次才能运完,但是同样的它们的总运量不能恰好等于8吨。

  师:

如果1次呢?

0次呢?

学生独立完成。

  (3)列表法解决问题。

  师介绍用列表的方法把各种方案列举出来,这样更好的简便、直观。

列表如下:

  派车方案载质量2吨载质量3吨运煤吨数

  4次0次8吨√

  23次1次9吨

  32次2次10吨

  41次2次8吨√

  50次3次9吨

  可以看出方案1和方案4符合条件。

  3、回顾与反思。

  

(1)我们在列举的时候应注意什么?

(按照一定的顺序)

  

(2)如果可能的方案无限多,适合用列举的方案吗?

(不适合,在能列举出所有方案的情况下选择用列表法列举)

  (3)检验一下方案1和方案4是不是恰好可以运完8吨煤。

学生自我探究。

  三、巩固练习

  、完成第33页“做一做”。

  

(1)由题中我们获得了哪些信息?

师明确要求怎么付钱,就是求30元里面有几个5元和几个2元,同时需考虑到5元和2元的张数各自只有6张,即最多只能取6张5元或2元。

试问如果没有这个条件,怎么做,加上这个条件后怎么做?

这样有什么区别?

  

(2)学生在小组内讨论,用列表法把各种可能的方案列出来然后选择合适的方案。

  (3)汇报交流结果,集体订正。

  2、完成“练习七”第7题。

  

(1)求“每条船都坐满,怎样租船?

”就是求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2)求“哪个租船方案最省钱”怎么做?

(学生把每一种合理的租船方案分别按照大船10元,小船8元计算价格,然后比较大小。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解决问题的策略,你有哪些收获?

在题中的条件和问题比较多的情况下,我们可以用列表的方法来列举出所有可能的方案,然后选择符合条件的解决问题的方案。

对于这堂课的学习,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第1、4两种方案正好运完8吨煤。

  、“载重量2吨”:

4次“载重量3吨”:

0次

  2、“载重量2吨”:

1次“载重量3吨”:

2次

  教学反思:

、使学生经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学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实际问题中的信息,分析数量关系,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初步体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