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护理学教案循环系统.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897745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47 大小:34.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科护理学教案循环系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内科护理学教案循环系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内科护理学教案循环系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内科护理学教案循环系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内科护理学教案循环系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内科护理学教案循环系统.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7页
内科护理学教案循环系统.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7页
内科护理学教案循环系统.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7页
内科护理学教案循环系统.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7页
内科护理学教案循环系统.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7页
内科护理学教案循环系统.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7页
内科护理学教案循环系统.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7页
内科护理学教案循环系统.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7页
内科护理学教案循环系统.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7页
内科护理学教案循环系统.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7页
内科护理学教案循环系统.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7页
内科护理学教案循环系统.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7页
内科护理学教案循环系统.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7页
内科护理学教案循环系统.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7页
内科护理学教案循环系统.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7页
亲,该文档总共4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内科护理学教案循环系统.docx

《内科护理学教案循环系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科护理学教案循环系统.docx(4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内科护理学教案循环系统.docx

内科护理学教案循环系统

课程

《内科护理技术》

任课教师

教学课题

第三章循环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技术

第一节概述

授课班级

高护1748、1749

授课时数

2学时

授课日期

2015年4月22日

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讨论

教学要求及重点难点

1、了解:

循环系统疾病的护理展望。

2、理解:

循环系统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及与疾病的关系。

3、掌握:

循环系统疾病病人护理技术的特点。

重点:

1、循环系统疾病病人护理技术的特点。

难点:

1、循环系统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及与疾病的关系。

教具和教参

《内科护理技术》胡月琴王建民主编东南大学出版社

《内科护理学》尤黎明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1年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指导》人民卫生出版社

教学过程

A组织教学

B复习旧课

1.心脏的传导系统有哪些?

2.心腔的结构特点?

3.心脏的血液循环途径?

C导入新课,并讲解本课要求

D讲授新课

E内容小结,并布置课后作业

时间分配

5分钟

5分钟

 

5分钟

70分钟

5分钟

课后记

在备课时,将所涉及血液循环的解剖、生理知识溶于课堂中,认真讲解,使学生明白打好基础,再进行本节课知识的学习。

这样由浅入深讲解,注意渗透知识点,主要利用讲授法、直观演示法及启发式教学方法,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方法,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本节课的重难点。

授课内容

第三章循环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技术

第一节概述

1、循环系统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

(1)心脏

(2)心脏传导系统

(3)心脏的血管

(4)血管

(5)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2、循环系统的结构功能与疾病的关系

3、循环系统疾病病人护理技术的特点

【资料收集】

1.年龄与性别

2.发病因素

3.主要症状与体征

①水肿②胸痛③呼吸困难④心悸

【健康史】

1.既往史2.个人生活史3.家族史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1.血液检查

2.心电图检查

3.X线检查

4.超声心动图检查

5.其他非侵入性检查

【心理社会资料】

【护理措施】

1.一般护理

2.病情观察

3.心理护理

4.用药护理

5.护理配合

6.健康指导

四、循环系统疾病护理展望

备注

复习回顾

 

重点难点

结合病例

 

重点难点

思考题

 

1.循环系统疾病常见的症状体征有哪些?

2.心源性水肿的特点是什么?

3.循环系统疾病病人的一般护理措施有哪些?

内容小结

循环系统疾病常见的症状体征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结合多媒体课件通过分析血液循环的有关知识,引出心源性呼吸困难的表现形式和心源性水肿的特点。

并强化记忆,突破难点,掌握重点从而让学生掌握了护考的考点和考题形式。

课程

《内科护理技术》

任课教师

曾琛琛

教学课题

第三章循环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技术

第二节循环系统疾病概要与护理评估

慢性心力衰竭

授课班级

高护1748、1749

授课时数

2学时

授课日期

2015年4月24日

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讨论

教学要求及重点难点

1、了解:

慢性心力衰竭的护理评估。

2、理解:

慢性心力衰竭的实验室检查。

3、掌握:

慢性心力衰竭的病因、临床特点和治疗要点。

重点:

1、慢性心力衰竭的病因、临床特点和治疗要点。

难点:

1、慢性心力衰竭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教具和教参

《内科护理技术》胡月琴王建民主编东南大学出版社

《内科护理学》尤黎明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1年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指导》人民卫生出版社

教学过程

A组织教学

B复习旧课

1.循环系统疾病常见的症状体征有哪些?

2.心源性水肿的特点是什么?

3.循环系统疾病病人的一般护理措施有哪些?

C导入新课,并讲解本课要求

D讲授新课

E内容小结,并布置课后作业

时间分配

5分钟

5分钟

 

5分钟

70分钟

5分钟

课后记

通过启发式教学方法,让学生思考,主动探究,分析出心力衰竭的病因、诱因、症状、体征、确诊方法及治疗要点,从而突出重点和难点。

授课内容

第二节循环系统疾病概要与护理评估

慢性心力衰竭

【定义】心力衰竭是指在静脉血回流正常情况下,由于心脏因素所致心排血量锐减,不能满足机体代谢需要的一种综合征,是各种心脏病的终末期表现。

【病因与发病机制】

1.原发性心肌损害:

心肌梗死、心肌炎、心肌病。

2.心负荷过重

(1)压力(后)负荷过重:

高血压、肺动脉高压、主动脉瓣狭窄、肺动脉瓣狭窄。

(2)容量(前)负荷过重:

二尖瓣关闭不全、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

【临床特点】

1.左心衰竭

(1)呼吸困难:

是左心衰竭的主要症状。

早期出现劳力性呼吸困难,逐渐出现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晚期出现端坐呼吸。

(2)咳嗽、咳痰:

多发生于夜间,痰液为白色浆液泡沫状。

(3)心排血量降低症状:

疲乏无力、头晕失眠、心悸、少尿等。

(4)体征:

交替脉为左心衰特征性体征,出现舒张期奔马律。

2.右心衰竭

(1)多脏器淤血:

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胀腹痛等。

(2)颈静脉怒张:

右心衰竭主要体征,出现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

(3)肝肿大和压痛:

肝淤血所致

(4)水肿:

多发生于下肢、腰骶部等低垂部位。

3.全心衰竭

当左心衰竭继发右心衰,由于右心排血量减少,可使左心衰竭的肺淤血症状相对减轻。

4.心功能分级

5.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治疗要点】

1.病因治疗

2.一般治疗

3.药物治疗:

强心、利尿、扩血管

备注

 

重点难点

画图讲解

 

重点难点

结合病例

 

思考题

 

1.慢性心力衰竭的病因有哪些?

2.慢性心力衰竭的症状和体征有哪些?

3.慢性心力衰竭的药物治疗措施有哪些?

内容小结

慢性心力衰竭是大多数心血管疾病的最终归宿,也是循环系统疾病中重要课程之一。

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涉及的内容较多且难度大。

因此掌握左心衰竭和右心衰竭的临床表现、心功能分级、诊治要点、主要护理诊断、护理措施等内容非常重要,为顺利通过护考、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课程

《内科护理技术》

任课教师

曾琛琛

教学课题

第三章循环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技术

第二节循环系统疾病概要与护理评估

心律失常

(一)

授课班级

高护1748、1749

授课时数

2学时

授课日期

2015年4月29日

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讨论

教学要求及重点难点

1、了解:

心律失常的护理评估。

2、理解:

心律失常的病因及治疗要点。

3、掌握:

心律失常的心电图特点。

重点:

心律失常的心电图特点。

难点:

心律失常的心电图特点。

教具和教参

《内科护理技术》胡月琴王建民主编东南大学出版社

《内科护理学》尤黎明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1年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指导》人民卫生出版社

教学过程

A组织教学

B复习旧课

1.慢性心力衰竭的病因有哪些?

2.慢性心力衰竭的症状和体征有哪些?

3.慢性心力衰竭的药物治疗措施有哪些?

C导入新课,并讲解本课要求

D讲授新课

E内容小结,并布置课后作业

时间分配

5分钟

5分钟

 

5分钟

70分钟

5分钟

课后记

在备课时,将所涉及的解剖、病理学等相关内容溶于课堂中,认真讲解。

同时将本节课内容与上节课知识联系,注意渗透知识点,由浅入深讲解,主要利用讲授法、直观演示法及启发式教学方法,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方法,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本节课的重难点。

授课内容

第二节循环系统疾病概要与护理评估

心律失常

(一)

【定义】

心律失常是指心电起源、传导障碍所致心率、心律的异常。

【分类】

(一)按发生原理分类:

1.冲动形成异常:

窦性心律失常和异位心律。

2.冲动传导异常

(二)按发作时心率快慢分类:

快速性心律失常和缓慢性心律失常。

(三)按引起猝死的危险分类

1.潜在猝死危险

2.随时猝死危险

(1)窦性心动过速:

具有窦性心律的特点,心率在100次/分以上,不超过160次/分。

(2)窦性心动过缓:

心率在60次/分以下,不低于40次/分。

多见于颅内高压、甲状腺功能低下或β受体阻滞剂作用时。

(3)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4)期前收缩

期前收缩是由窦房结以外的异味起搏点过早发动激动,又称过早搏动,

二联律:

每个正常心搏之后出现一次期前收缩。

三联律:

每两个正常心搏之后出现一次期前收缩。

1.房性早搏

2.房室交界性早搏

3.室性早搏ventricularprematurebeat

心电图特征

1.提早出现的QRS波前无P波

2.提早出现的QRS-T波群增宽变形,QRS时限常>0.12s

3.T波方向多与QRS主波相反。

4.有完全性代偿间歇(早搏前后两个窦性P波之间的间隔等于正常P-P间隔的二倍);

备注

 

重点难点

画图讲解

 

重点难点

 

思考题

 

1.窦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特点有哪些?

2.窦性心动过缓的心电图特点有哪些?

3.室性期前收缩的心电图特点有哪些?

内容小结

心律失常是大多数心血管疾病的常见表现,其内容较多且难度大。

也是循环系统疾病中重要课程之一。

因此掌握各种心律失常的类型及心电图非常重要。

为顺利通过护考及临床护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课程

《内科护理技术》

任课教师

曾琛琛

教学课题

第三章循环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技术

第二节循环系统疾病概要与护理评估

心律失常

(二)

授课班级

高护1748、1749

授课时数

2学时

授课日期

2015年5月1日

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讨论

教学要求及重点难点

1、了解:

心律失常的护理评估。

2、理解:

心律失常的病因及治疗要点。

3、掌握:

心律失常的心电图特点。

重点:

心律失常的心电图特点。

难点:

心律失常的心电图特点。

教具和教参

《内科护理技术》胡月琴王建民主编东南大学出版社

《内科护理学》尤黎明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1年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指导》人民卫生出版社

教学过程

A组织教学

B复习旧课

1.窦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特点有哪些?

2.窦性心动过缓的心电图特点有哪些?

3.室性期前收缩的心电图特点有哪些?

C导入新课,并讲解本课要求

D讲授新课

E内容小结,并布置课后作业

时间分配

5分钟

5分钟

 

5分钟

70分钟

5分钟

课后记

在备课时,将所涉及的解剖、病理学等相关内容溶于课堂中,认真讲解。

同时将本节课内容与上节课知识联系,注意渗透知识点,由浅入深讲解,主要利用讲授法、直观演示法及启发式教学方法,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方法,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本节课的重难点。

授课内容

第二节循环系统疾病概要与护理评估

心律失常

(二)

(5)阵发性心动过速

1.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①有突然发作,突然停止的特点。

②心室率为160~250次/min,绝对匀齐。

③QRS波通常无增宽变形。

2.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①心室频率为140-200次/min,可稍不齐

②QRS波增宽而变形,QRS时限>0.12S;

③有时可见保持固有节律的窦性P波融合于QRS波的不同部位。

(6)心房扑动

(7)心房颤动

①心房颤动波的频率为350-600次/min;

②各导联无正常P波,代之以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f波(心房纤颤波),尤以V1导联为最明显。

③R-R间期绝对不规则;

④QRS波大多正常。

(8)心室扑动与颤动

心室颤动常常是心脏停跳前的短暂征象,心脏完全失去排血功能,是最严重的心律失常,是猝死的最常见原因。

QRS-T波群完全消失。

出现大小不等、极不匀齐的基线摆动波;频率达200-500次/min。

(9)房室传导阻滞

1.第一度房室传导阻滞

2.第二度房室传导阻滞

3.第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备注

 

重点难点

画图讲解

 

重点难点

画图讲解

思考题

 

1.室性阵发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特点有哪些?

2.心房颤动的心电图特点有哪些?

3.心室颤动的心电图特点有哪些?

内容小结

心律失常是大多数心血管疾病的常见表现,其内容较多且难度大。

也是循环系统疾病中重要课程之一。

因此掌握各种心律失常的类型及心电图非常重要。

为顺利通过护考及临床护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课程

《内科护理技术》

任课教师

曾琛琛

教学课题

第三章循环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技术

第二节循环系统疾病概要与护理评估

实践二心律失常心电图分析

授课班级

高护1748、1749

授课时数

2学时

授课日期

2015年5月6日

教学方法与手段

病例分析、讨论

教学要求及重点难点

1、了解:

心律失常的护理评估。

2、理解:

心律失常的病因及治疗要点。

3、掌握:

心律失常的心电图特点。

重点:

心律失常的心电图特点。

难点:

心律失常的心电图特点。

教具和教参

《内科护理技术》胡月琴王建民主编东南大学出版社

《内科护理学》尤黎明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1年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指导》人民卫生出版社

教学过程

A组织教学

B复习旧课

1.室性阵发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特点有哪些?

2.心房颤动的心电图特点有哪些?

3.心室颤动的心电图特点有哪些?

C导入新课,并讲解本课要求

D讲授新课

E内容小结,并布置课后作业

时间分配

5分钟

5分钟

 

5分钟

70分钟

5分钟

课后记

在备课时,将所涉及的解剖、病理学等相关内容溶于课堂中,认真讲解。

同时将本节课内容与上节课知识联系,注意渗透知识点,由浅入深讲解,主要利用讲授法、直观演示法及启发式教学方法,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方法,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本节课的重难点。

授课内容

第二节循环系统疾病概要与护理评估

实践二心律失常心电图分析

一、导入病例

展示各病例,进行分析,引导学生本节课学习的方法及主题,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提出问题

由老师讲解本节课的实践目的、实践内容、实践方法及实践要求,学生分组,教师将准备好的病例有关临床资料分发给学生。

三、分析问题

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对病人的基本情况及心电图情况进行分析。

四、解决问题

学生分组讨论病例,收集病人资料。

根据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整理、得出结论。

各组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在教师引导下进行课堂交流、讨论。

五、总结归纳

教师讲评,针对病例进行知识点归纳总结。

备注

 

学生采用讨论法,将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并由小组选派代表发言,并记录成绩。

增加团队意识。

 

思考题

 

1.室性期前收缩的心电图特点有哪些?

2.心房颤动的心电图特点有哪些?

3.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的心电图特点有哪些?

内容小结

心律失常是大多数心血管疾病的常见表现,其内容较多且难度大。

也是循环系统疾病中重要课程之一。

因此掌握各种心律失常的类型及心电图非常重要。

为顺利通过护考及临床护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课程

《内科护理技术》

任课教师

曾琛琛

教学课题

第三章循环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技术

第二节循环系统疾病概要与护理评估

风湿性心瓣膜病

(一)

授课班级

高护1748、1749

授课时数

2学时

授课日期

2015年5月8日

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讨论

教学要求及重点难点

1、了解:

风湿性心瓣膜病概念、病因、病理解剖与病理生理。

2、理解:

二尖瓣狭窄、主动脉关闭不全等诊断要点、治疗原则。

3、掌握:

二尖瓣狭窄、主动脉关闭不全等临床表现、并发症。

重点:

二尖瓣狭窄、主动脉关闭不全等临床表现、并发症及诊断要点、治疗原则

难点:

二尖瓣狭窄、主动脉关闭不全等临床表现、并发症及诊断要点、治疗原则

教具和教参

《内科护理技术》胡月琴王建民主编东南大学出版社

《内科护理学》尤黎明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1年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指导》人民卫生出版社

教学过程

A组织教学

B复习旧课

1.室性期前收缩的心电图特点有哪些?

2.心房颤动的心电图特点有哪些?

3.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的心电图特点有哪些?

C导入新课,并讲解本课要求

D讲授新课

E内容小结,并布置课后作业

时间分配

5分钟

5分钟

 

5分钟

70分钟

5分钟

课后记

通过启发式教学方法,让学生思考,主动探究,分析出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的病因、诱因、症状、体征、确诊方法及治疗要点,从而突出重点和难点。

再利用多媒体授课的途径将知识点展示出来,实现了教学知识目标。

授课内容

第二节循环系统疾病概要与护理评估

风湿性心瓣膜病

【定义】

【病理解剖和病理生理】

A型溶血性链球菌

1、二尖瓣狭窄:

右心后负荷增加——重点讲解

2、二尖瓣关闭不全:

左心前负荷

3、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左心后负荷,详讲血液动力学改变

4、主动脉瓣狭窄:

左心前负荷,详讲病生。

【临床特点】

1.临床类型

(1)二尖瓣狭窄:

症状:

①呼吸困难——最常见;

②咳嗽:

夜间或活动后出现;

③咯血

体征:

①二尖瓣面容;

②心尖区舒张中晚期隆隆样杂音——特征性体征

(2)二尖瓣关闭不全

全收缩期吹风样杂音——特征性体征

(3)主动脉瓣狭窄

三联征:

劳力性呼吸困难;心绞痛;晕厥

体征:

胸骨左缘第二肋间响亮粗糙收缩期喷射样杂音

(4)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体征:

①抬举性心尖搏动

②心浊音界向左下扩大

③胸骨左缘第三四肋间听到高调哈气样舒张早期杂音

④出现“周围血管征”

(5)多瓣膜病

二尖瓣狭窄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备注

 

难点

画图讲解

 

重点难点

 

思考题

 

1.二尖瓣狭窄的临床特点有哪些?

2.主动脉瓣狭窄的临床特点有哪些?

3.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临床特点有哪些?

内容小结

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是我国常见的心脏病之一,也是循环系统疾病中重要课程之一。

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涉及的考点内容较多。

因此掌握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诊治要点等内容非常重要,为顺利通过护考、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课程

《内科护理技术》

任课教师

曾琛琛

教学课题

第三章循环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技术

第二节循环系统疾病概要与护理评估

风湿性心瓣膜病

(二)

授课班级

高护1748、1749

授课时数

2学时

授课日期

2015年5月13日

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讨论

教学要求及重点难点

1、了解:

风湿性心瓣膜病概念、病因、病理解剖与病理生理。

2、理解:

二尖瓣狭窄、主动脉关闭不全等诊断要点、治疗原则。

3、掌握:

二尖瓣狭窄、主动脉关闭不全等临床表现、并发症。

重点:

二尖瓣狭窄、主动脉关闭不全等临床表现、并发症及诊断要点、治疗原则

难点:

二尖瓣狭窄、主动脉关闭不全等临床表现、并发症及诊断要点、治疗原则

教具和教参

《内科护理技术》胡月琴王建民主编东南大学出版社

《内科护理学》尤黎明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1年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指导》人民卫生出版社

教学过程

A组织教学

B复习旧课

1.二尖瓣狭窄的临床特点有哪些?

2.主动脉瓣狭窄的临床特点有哪些?

3.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临床特点有哪些?

C导入新课,并讲解本课要求

D讲授新课

E内容小结,并布置课后作业

时间分配

5分钟

5分钟

 

5分钟

70分钟

5分钟

课后记

通过启发式教学方法,让学生思考,主动探究,分析出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的病因、诱因、症状、体征、确诊方法及治疗要点,从而突出重点和难点。

再利用多媒体授课的途径将知识点展示出来,实现了教学知识目标。

授课内容

第二节循环系统疾病概要与护理评估

风湿性心瓣膜病

(二)

【临床特点】

2.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1)X线检查

(2)心电图检查

(3)超声心动图检查

(4)其他

3.并发症

(1)心功能不全——主要死因

(2)心律失常:

房颤最多见,主要见于二尖瓣狭窄。

(3)栓塞:

发生于二尖瓣狭窄伴房颤者,脑栓塞最常见。

(4)感染性心内膜炎

(5)感染

【预防和治疗要点】

1.预防:

积极治疗风湿热

2.治疗

(1)无症状期:

保持和增强心脏功能

(2)积极治疗并发症

(3)介入治疗

(4)手术治疗——根本解决方法

备注

 

重点难点

 

思考题

 

1.风湿性心瓣膜病的常见并发症有哪些?

2.栓塞最常发生于什么病人?

3.风湿性心瓣膜病的治疗要点有哪些?

内容小结

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是我国常见的心脏病之一,也是循环系统疾病中重要课程之一。

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涉及的考点内容较多。

因此掌握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诊治要点等内容非常重要,为顺利通过护考、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课程

《内科护理技术》

任课教师

曾琛琛

教学课题

第三章循环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技术

第二节循环系统疾病概要与护理评估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授课班级

高护1748、1749

授课时数

2学时

授课日期

2015年5月15日

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讨论

教学要求及重点难点

1、了解: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定义与护理评估。

2、理解: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诊断要点、治疗原则。

3、掌握: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并发症。

重点: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并发症。

难点: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并发症。

教具和教参

《内科护理技术》胡月琴王建民主编东南大学出版社

《内科护理学》尤黎明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1年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指导》人民卫生出版社

教学过程

A组织教学

B复习旧课

1.风湿性心瓣膜病的常见并发症有哪些?

2.栓塞最常发生于什么病人?

3.风湿性心瓣膜病的治疗要点有哪些?

C导入新课,并讲解本课要求

D讲授新课

E内容小结,并布置课后作业

时间分配

5分钟

5分钟

 

5分钟

70分钟

5分钟

课后记

在备课时,将所涉及的解剖、药理等相关内容溶于课堂中,认真讲解。

同时将本节课内容与上节课知识联系,从慢支的有关知识,循序渐进引出肺气肿的有关知识,再分析病情导出肺源性心脏病。

注意渗透知识点,由浅入深讲解,主要利用讲授法、直观演示法及启发式教学方法,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方法,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本节课的重难点。

授课内容

第二节循环系统疾病概要与护理评估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定义】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是因支气管-肺组织、肺血管或胸廓的慢性病变所导致的肺动脉高压,右心负荷加重,进而造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