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口述史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运用及其注意问题.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589854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4.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口述史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运用及其注意问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浅析口述史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运用及其注意问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浅析口述史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运用及其注意问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浅析口述史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运用及其注意问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浅析口述史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运用及其注意问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浅析口述史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运用及其注意问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浅析口述史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运用及其注意问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浅析口述史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运用及其注意问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浅析口述史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运用及其注意问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浅析口述史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运用及其注意问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析口述史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运用及其注意问题.docx

《浅析口述史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运用及其注意问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口述史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运用及其注意问题.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浅析口述史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运用及其注意问题.docx

浅析口述史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运用及其注意问题

作者:

王颖指导老师:

王向红副教授

(海南师范大学历史系,海口,571158)

摘要:

本文通过口述史在中学历史教学中能够有效补充教学资源、锻炼学生实践能力、激发学习兴趣三个方面来重点论述运用口述史教学的作用,并结合口述史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运用,简单论述在选取、鉴别、使用口述史料上的注意问题。

关键词:

口述史;历史教学;口述史料

Analysisoforalhistoryinschoolhistoryteachingand

attentionproblems

Author:

WangyingTutor:

ViceProfessorWangXianghong

(HistoryDepartment,HainanNormalUniversity,Haikou,571158)

Abstract:

Thispapercaneffectivelysupplementtheteachingresources,trainingstudents*practicalability,stimulatethelearninginterestfocusesonthreeaspectsoftheroleoforalhistoryteachinginmiddleschoolhistoryteachingthroughoralhistory,usingthecombinedwithoralhistoryinmiddleschoolhistoryteachingisdiscussedinthehistoricalmateriakinsimpleselection,discrimination,theuseofattention.

Keywords:

oralhistory;historyteaching;OralHistory

引言

口述史是指“经由访谈、观察和调查等方式,通过各种手段包括现代科学技术手段来保存、搜集和记录那些具有非凡意义的口述历史记忆的声音,继而将其编译成文本,并对其进行历史研究的历史学分支学科,,①在日本、欧美、新加坡

①杨雁斌:

《口述历史透视百年(下》,《国外社会科学》,1998年03期.

等国家已将口述史运用到历史教学当中,把口述史做为历史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且巳经取得显著成就。

美国许多高校都开设了口述史课程,还延伸到中小学,应用最多的是地方史教学和美国史教学,在加强教师与学生交流、激发课堂积极性、提升学生感知历史的能力等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效。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应用口述史,对促进历史教学的进步以及丰富历史课堂的内容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学历史教学应用口述史的意义

1、可以有效补充教学资源

第一,口述史料是对历史教材的丰富和补充。

历史教材可以说是悠久历史精华的集中,虽然新课程改革在对教科书的编排上力求活泼生动,增强教材的可读性和趣味性,但仅仅是通过几本历史教材来说明中外古今人类数千万年生产生活的历史发展和人类文明的不断演变,这样的结果显然不可避免是泛泛的概括,使得原来丰富而生动的历史因缺乏生气而变成了“死史”。

如何更好的去克服这一缺陷,这就需要教师在推进历史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发挥自己的主体地位,寻找适合的历史教学方法。

随着口述史的普及以及它在教学中的广泛运用,很好的解决了历史教材内容的单一和不足。

将口述史料运用到教学中的作用日益显现,口述史料能够很好地丰富和补充教材,使学生的历史知识得到了扩展,也使课堂的学习氛围得到了极大的活跃。

第二,口述史料可以用来检验历史文献史料的真假。

鲁迅先生曾说过,“由于'正史'涂抹太厚,修饰太多,所以很不容易查到出处和底细,但如果去看野史和杂记,可以更容易更了然,原因在于他们不需要摆出史官的架子,所以野史、杂记的'涂饰'比较少,因此和真实的历史比较接近。

"①与传统的历史文献史料相比较,口述史料的作用就在于它是“围绕着人民本身而构建起来的历史,它为历史本身带来了活力,也拓宽了历史范围。

”②这不仅可以更好的补充历史事件的记录的不足,还可以纠正一些文献史料中有失偏颇的观点。

第三,使历史教学更有生气,在潜移默化中感染学生。

口述历史与社会现实紧密联系,源于现实普通群众的声音。

所以在课堂上教师在引用口述史料的时候,

①鲁迅:

《华盖集续编》,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02页。

②[英]保罗汤普森:

《过去的声音一口述史》,张旅平等译,辽宁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138页。

适合采取一种讲故事的形式,通过故事的形式,营造给学生一种真实亲近的氛围。

通过这样循序渐进给予学生自我感知的方式去逐步地累积历史知识,拓宽对历史的了解面,更加适合中学生特有的心理特点,进而使学生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不断加深。

再者通过访谈,学生还可以加深对访谈对象所处年代的认知,在与社会的较深入接触中,让学生更深入的理解不同社会阶层的情况以及得到不同的人生体验。

访谈对象在讲述人生经历时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也会不自觉地影响着学生,有助于他们将来人生的发展以及为人处世。

2、有助于学生锻炼自主学习能力、形成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在历史课堂上,学生在课后只是记住了教材中所要求掌握的一些史实和结论,这样的学习从长远来看对学生的发展并没有很大的帮助。

因为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和智力,并没有得到相应的锻炼和提高,当学生合上课本的时候,对学生社会生活的综合思维能力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提高。

新课程改革中要求,要改变传统课堂上教师和学生之间简单的知识讲授模式,要求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积极参与,主动学习和探究性学习,合作学习以及体验学习等各种学习的学习模式。

口述历史教学是以口述史课题作为基础的研究性教学活动,通过确定研究课题、选定受访者、设计采访提纲、进行访谈、口述史料的搜集整合、访谈报告的编写、课堂展示成果等一系列步骤来完成的教学研究活动。

英国历史学家保罗•汤普森就认为:

“口述史学方法既具有的创造性的特征,又具有合作性的特征。

”①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根据特定的口述史资料,通过阅读史料、分析、辩别、讨论,以此作为探究历史的依据,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的去认识历史的本质,从而正确认识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在这一过程中,有利于使学生达到“在做中学习”继而达到“在观察中学习”最后达到“在思考中学习”的效果,把多样化的学习方法整合到一起,学生的探究能力与自觉性显然都能更好的得到锻炼与提高。

新的历史教科书在课后,还增添了大量实地调查的活动,让学生尽可能的就近多做一些社会调查或是访问,提高学生对教材内容和知识的理解。

这为口述历史教学提供了更多的实践机会,学生可以将身边的人物作为调查的访问对象,运用口述史方法,深入社会去做调查访问活动。

发生在二十世纪的许多历史事件,如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朝鲜战争、文化大革命、红卫兵运动等等,都能够当作口述史教学的研究课题,在口述史料的收集上也有很多选择,这也方便了学生进

®[英]保罗•汤普森:

《过去的声音一口述史》,张旅平等译,辽宁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56页。

行口述史探究活动。

例如,在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6课《抗日战争》这一节课后,就有一个课后探究活动“从1931年到1945年8月,日本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哪些苦难,用史实来说话二那么如何进行口述史教学活动呢?

(1)首先必须明确主题

在口述史探究活动开始之前,教师要将收集口述史资料的方法、步骤、手段以及有关事项向学生做个简要介绍,并明确这次探究活动的主题为“抗日战争时期,日军对海南人民的侵略与压迫”。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场小型的模拟访问,将相关注意事项进行明确说明,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2)对学生进行分组划分,确定访谈对象(也就是口述者)

明确主题后,将学生划分为四个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不同的访谈主体。

在访谈对象的选择上必须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并且由于要访问、探究的主题是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因此在对象的选择上有一定的年龄限制,大多数访谈对象的选择年龄应在六十岁以上。

根据划分为一二三四组,访谈对象分别为慰安妇、抗战老兵、普通群众、抗战经历者的子女。

教师要告知学生,对待访谈要真诚、有耐心,必须以探访史实为目的,这有利于让学生形成对待历史研究的客观态度。

(3)查阅文献资料,围绕主题制定详细的访问提纲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通过图书馆,报纸,网络等途径来搜集相关文献资料或是口述史料,尽可能的对将要进行访谈的问题有个全面的了解,掌握时代背景,根据访谈对象的人生经历来确定访谈的问题。

这一过程正好可以锻炼学生搜集、梳理知识结构的能力。

根据地区发展水平及环境条件制定访谈提纲如下:

地点

访问者

访谈对象

访谈内容

海南

保亭

地区

一组

抗战老兵

a.在抗战中,日军是如何对待战俘的?

b.日军在战争中使用了哪些惨绝人寰的手段?

C.对抗战经历的感想是什么?

IV

二组

慰安妇

a.日军是对待慰安妇的?

b.慰安妇在当时的生活处境如何?

三组

普通群众

a.日军对待普通群众的态度?

b.日军对待群众的暴行和压迫有哪些?

四组

经历者

的子女

a.父母对你讲述了哪些有关抗战时期的故事?

b.那些经历对你父母的影响?

C.那些故事对你的影响?

(4)整理访谈资料,在课堂上进行成果展示

各小组同学将搜集到的口述资料归纳、整理完成后,可以采取适合的方式进行成果展示。

例如调查报告、视频播放、讨论交流等方式,在课堂上根据自己了解到的内容进行分析,并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感想,深刻的认识日军侵华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

在整个访谈过程中,教师只是起到了指导的作用,访谈实践都是由学生个人或是小组成员合作完成。

因此,口述史访谈的整个过程,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能力都是一个很好的锻炼,并且通过对口述对象的访问,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社交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加强。

3、增强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与求知欲,增强历史感

调查发现,在当前的的中学历史课堂上,学生普遍对历史课感到乏味无趣,教师对历史教科书的简单复述是造成这一现象的重要因素。

历史教科书是对历史发展的高度概括,学生认为历史远离现实生活,是不切实际的,他们学习历史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应付考试检查,所以学习的兴趣度不高。

因此,怎样增强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成为广大历史教育工作者需要去解决的难题。

将口述史运用到中学历史教学中,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提高学生对历史的探索欲和求知欲,增强历史感。

第一,将口述史运用到历史教学中能提高学生主动学习历史的积极性。

口述史的探究活动就是让学生走出课堂,亲自去感受历史的魅力,并在课外探究中回归到历史学习。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但可以感受到做历史的快乐,还可以在快乐中收获果实,深刻地体会到“在做中学习”的乐趣,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第二,将口述史运用到历史教学中能极大的缩短学生和历史的距离,增强学生对历史的亲近感。

基于新课程的学习理论应该要贴近生活、贴近社会、将书本知识和社会实践联系起来,从社会实践中获得有效学习信息的观点。

教师在历史教学中要灵活充分的去运用口述史料,使历史课堂更生动,提高学生对历史的感知能力,增强学生与历史的亲近感,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历史和掌握知识点。

第三,将口述史运用到历史教学中能使学生更容易深入的去理解历史。

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最困难的就是认识不同时代的历史背景。

教科书中概念性、理论性的叙述,不易于学生对历史背景的认识,大多数学生只是死记硬背的记住了一些固定的概念及史实,对历史的感知能力并未得到提高。

口述史大都是体现事件对人的影响,事件在某种程度上成了叙述的背景,把个人经历融入到历史中,突出体现了人的地位。

口述史教学让学生跨越时空限制,口述者的亲身体验更能给学生带来内心深处的触动,感受历史事件和历史当事人的情感,并在潜移默化中增进学生的历史感。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文化大革命的十年》这一课时,内容是与学生现实生活距离较近的,每个学生的父母几乎都是生于那一时期。

身处于那一年代,父母是如何成长起来的,那一时代背景下的生活学习、生产是以什么为目标,爷爷奶奶们的工作性质是什么,当时的经济、商品的流动和现在的社会状况相比有哪些变化等等。

这些都可以作为口述史探究的主题和内容。

在学习这一课前,教师可以让学生提前做好准备工作,让学生自己去寻找访谈对象、搜集材料,这个访谈对象可以是学生的家长或长辈,请他们来谈谈文化大革命十年的社会状况以及对他们生活学习的影响等。

那么在如何运用口述史使学生更好的去认识“文化大革命”的表现和影响呢?

这时候就可以让学生将收集来的口述内容录音进行播放,口述者大多都是学生身边的人,让学生仔细思考每一位口述者所说的经历在“大跃进”时期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在“人民公社化”时期人民的生产生活是怎样的,重点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给人民生活带来的严重危害。

通过听取、讨论、学习,结合身处于那一动荡年代的父母亲身经历和亲身讲述,让学生更加深刻的认识“文化大革命”十年,我们国家遭受的严重经济损失、民主法治遭到严重践踏、科教文化事业受到的严重摧残。

这不仅能让学生更好的掌握这一课的知识内容,认识到民主与法治的重要性,也在情感上给学生带来了强烈的触动,增进了学生的历史体验。

二、将口述史应用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教师在运用口述史教学的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把握好教材中知识点与口述史料之间的相互作用

在口述史料的选用上一定是最合适宜的,教师要特别从教材的重难点与学生的认知能力出发。

首先选用的口述史料必须是要围绕教材重点,针对这个重点可以采用多个口述史资料或是和其他文献资料相结合来讲授。

教师在备课时尽量选择一些比较典型的,能起到特别补充作用的口述史料,可以与课本上的图表和文字资料以及教材知识点相结合来进行讲解,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引发其对相关的历史事件的关注,增加学生对历史的认识。

但对口述史料的引用也不宜过多,否则课堂会变成一个故事会,教学的内容和目的也会被淡化。

所以,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应该从多方面和多角度去搜集口述史资料,要注意把握收集来的口述史料与教材知识之间的联系,把书本知识和思想意识有机的结合起来,为史所用。

通过对历史事件的研究,将学生的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例如,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9课《改革开放》的重、难点内容分别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内容和意义以及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理解o然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本课内容的编排上多为理论性的概念,学生不易理解,这就需要教师多去补充一些相关资料来帮助学生突破对本课重难点内容的理解,且补充的内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课前,教师要让学生提前做好预习,向家长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相关情况,在学生的脑中形成对这一内容的基本了解。

此外,在口述史料的选择上,教师应围绕重难点选取合适的口述史资料。

课时,教师在讲述到这部分内容时,可以播放一段由教师搜集整理来的口述史料,口述史料的内容是关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具体内容以及它的作用和意义。

让学生认真听取口述史料的内容后,结合从家长身上了解来的相关内容思考教师设置的问题。

问题:

(1)什么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之前的“人民公社”相比较有何不同?

(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作用?

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进行讨论后回答发言,最后由教师来补充总结归纳。

这样的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教材内容,并掌握重、难点内容,增强对知识点的把握能力。

2、要选择真实、可信的口述史料

要将口述史运用到教学当中,必须要正确的去认识口述史和口述史料这一概念,不能为了运用口述史教学而胡乱运用“口述史料二教学中选择的口述史料应该是经过考证,确定是真实、可信的口述史料,这样的口述史料才能运用在教学中。

在影视剧中的人物对白或旁白是不能当作口述史料去使用的,口述史的讲述者必须是现实生活中的真人真事,所讲述的内容也必须是其亲身经历。

有些教师对口述史料的认识不全面,为了增加趣味性,错误的把一些从影视剧和小说中截取来的片段当作“历史图像资料”搬上历史课堂,这样做只能误导学生。

影视剧中人物的对白大多为增加艺术效果都经过修饰,有的影视剧更为了增加趣味性、传奇性等,对历史事件进行大量的改编,许多历史几乎被改得面目全非,更有甚者对历史事件添油加醋,将不存在的人物、事件放入其中,还有的影视剧竟将野史当作正史来编排,将这样的“教学资料”运用到教学中,那危害是极大的。

3、 在实践中要明确教师的指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对中学历史教学而言,口述史不仅仅只是一种教学的资源,更是一种特别的教学方式。

在整个口述史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处于指导的地位,不能直接参与实践过程,而是要在实践之前向学生明确访谈的要求,和学生讨论访谈的技巧,在实践过程中要做好监督的工作。

访谈结束后,要组织学生做好访谈的评估工作。

在整个访谈的实践过程中都要让学生充分重视,认识到这不是娱乐采访,而是一次重要的历史探究活动。

4、 要用客观的态度和辩证的眼光去对待口述史料

口述历史是历史事件或当事各方对事件或过程的回忆,让历史的参与者来讲述这些事件的显然是极具吸引力且极富感染力的,但在我们中学历史教科书中的历史事件有相当长的历史了,由于各种条件的影响,比如口述者记忆的准确性以及其在事件中带有的主观意识都有可能与真实的历史有所差异。

因此,收集来的口述史料还需要进一步去验证它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首先,个体的主观意识对口述内容客观性和真实性的影响。

由于个人所处的位置和角度不同,口述者在事件中的立场、情感、认识可能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口述者的叙述,导致与真实历史的偏颇。

例如当年的红卫兵在口述文革时期他们的所作所为时,多少会有所回避、顾忌、隐瞒甚至有可能谎编历史。

并且,口述者所讲述的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对访问者的情感有一定的感染,使访问者不自觉的在内心认同口述对象的立场和情感,从而影响访问者对历史的客观认识。

因此,在做调查访问时,访问者必须保持客观、公正的态度。

其次,口述者的记忆是否真实准确。

口述者的记忆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模糊,从而可能出现失实的情况。

很多收集来的口述资料经过和历史文献的对照,都会发现一些不相一致的地方。

为了保证口述史资料的准确性,必须用辩证的眼光去看待这些口述史。

口述史料可以用来检验文献史料的真伪,反之,文献史料同样可以用来验证口述史料的真实性。

所以,针对收集来的口述史料,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历史文献和史实相互对照来进行检验、交流与辩证,从相关的研究资料和逻辑推理上去确定它的准确性。

此外,由于辨别口述史料的真伪必须大量收集资料,由于条件限制,很难大范围的收集文献史料,那么可以根据收集来的口述史料进行相互的对比验证。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收集来的口述史资料进行认真分析,对口述者讲述相互矛盾的地方进行推理,对不真实的口述进行修改校正,对讲述不完整的内容进行补充论证。

如此一来,不仅在反复探究的过程中加深了学生对历史认识,还可以增强学生的史料解读能力和探究能力。

结语

综上所述,口述史不仅从丰富教材、验证文献、增加感染力等方面补充了教学资源,还有助于从实践的角度去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求知欲以及增强历史感。

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教学理念,运用口述史教学符合当前教育改革的趋势,在可预见的未来,口述史教学可以让教师和学生成为合作伙伴,将历史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最终让学生形成主动学习的探究意识,开阔历史知识的视野。

但口述史教学也不是完全没有瑕疵的,如何更加合理地去运用口述史为教学增彩增益,还需要更多的实践和考证去不断的改进,这一过程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英」保罗汤普森.过去的声音[M].渠东、覃方明、张旅平译.辽宁教育出版社,2000年.

[2]杨祥银.与历史对话一口述史学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3]〔美)唐纳德•里奇.大家来做口述史[M].姚力王芝芝译.北京:

当代中国出版社,2002.

[4]李向平、魏扬波.口述历史研究方法.[M],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

[5]陈维莉.对中学生探究性学习的研究.[M], 上海:

上海科学抨及出版社,2001.

[6]戴玉英.让口述史走进中学历史教学——作为研究性学习的口述史[J].中学历史教学研究,2004.4.

[7]陈莺.口述史教学,中学历史教学的新视角[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7.5.

[8]许志刚.口述史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应用[D].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2011.

[9]鲁迅.华盖集续编[M].北京:

人民出版社2006.

[10]杨雁斌.口述史学百年透视(上)[J].国外社会科学,1998.

[11]杨雁斌.口述述史学百年透视(下).[』.国外社会科学,1998.

[12]林宁,陈玲玲.浅谈口述史在教育科学中的应用[J].当代教育论坛,2007.

X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