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阅读答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898841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8.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阅读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阅读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阅读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阅读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阅读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阅读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阅读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阅读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阅读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阅读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阅读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阅读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阅读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阅读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阅读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阅读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阅读答案.docx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阅读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阅读答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阅读答案.docx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阅读答案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阅读答案

【篇一:

2014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试卷】

txt>姓名:

学号:

一、基础知识(30分)

1、默写(14分)

(1)《望岳》中表达站得高望得远这种思想境界,蕴涵着深刻的哲理,给人以启示的两句话是,。

(2)杜甫《春望》一诗中因典型地写出了战火迷漫中人们共有的感受而传颂千古的名句是,。

(3)周敦颐的《爱莲说》一文中比喻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诩的句子是?

?

?

..,。

(4)_________所记载的核舟虽然极小,但所雕人物却神态各异,栩栩如生,例如佛印就强调他“____________,神情与苏黄不属”,船尾居左的舟子不仅动作生动——“左手抚炉”,而且“其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桃花源记》中描述桃花林的景色的语句是“夹岸数百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夜久语声绝,。

(7),恨别鸟惊心。

2、选出“之”用法不同的一项()。

(2分)

a.水陆草木之花b.何陋之有c.花之君子d.能以径寸之木

3、选出没有通假字的一句()。

(2分)

a.诎右臂支船b.长约八分有奇

c.左手倚一衡木d.舟尾横卧一楫

4、下列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2分)

5、对句子大意理解不正确的是()。

(2分)

a.斯是陋室,唯吾德馨:

这是简陋的屋子,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b.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对于牡丹的钟爱,人该有很多了。

c.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苔藓长上碧绿的台阶,青草的颜色映入青翠的帘子。

d.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杨子云的亭子。

6、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停顿有误的一项是()(2分)

a.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b.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c.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d.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7、对对子(任选一联作对)。

(4分)

(1)上联:

赞雕刻者高超技艺下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下联:

奇巧人神技雕刻核舟

8、下列相关文学常识的连线,正确的一组是()(2分)

a.《桃花源记》——散文——晋代——陶渊明

b.《爱莲说》——骈文——唐代——刘禹锡

c.《石壕吏》——五绝——唐代——杜甫

d.《大道之行也》——散文——战国——孟子

二、阅读理解

(一)桃花源记(25分)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数,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入。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9、《桃花源记》选自________,作者________。

文中借虚构的桃花源,表达了作者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

10、在括号中填写省略的内容。

(5分)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11、解释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4分)

阡陌交通()便要还家()无论魏晋()处处志之()

12、成语“无人问津”出自本文中的一句;出自本文的另一个成语是,现在的常用义是。

(3分)

13、给桃花源外的图景取个名字。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桃花源中的人为什么叮嘱渔人“不足为外人道也”?

说说你的理解?

(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翻译句子。

(2分)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16.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代表着他心目中的理想世界。

这个世界有哪些令人向往的地方?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17分)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7.解释加点的字。

(4分)

(1)可爱者甚蕃蕃.

(2)濯清涟而不妖濯.

(3)不蔓不枝枝.

(4)陶后鲜有闻鲜.

18.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6分)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从作者对莲的赞美来看,“君子”应是怎样的人?

(用自己的话回答)(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你喜欢什么花?

请谈谈你喜欢这种花的原因或它寄托了你怎样的思想感情。

(可只谈原因或只谈思想感情)(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大道之行也(28分)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a老有所终,b幼有所长,c矜、寡、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21、本文选自《,其作品大多反映了思想。

(2分)

22“壮有所用”这句话是从选文中抽出来的,应把它还原到_______(a、b、c)处,理由是:

《桃花源记》中与该句话意义相通的句子是:

(3分)

23、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4分谋闭而不兴讲信修睦

男有分外户而不闭

①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②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25、文中描述“大同”社会有哪些特征?

(根据提示用文中的语句填空)6分

①人人都能受到了社会关爱

②人人都能安居乐业

③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26、孔子与陶渊明都描绘了心目中的理想社会,他们之所以会有这种理想,其根源是什么?

(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来谈)

(3分)

27、比较下面这篇短文,说说文中所写的“小康”社会与“大同”社会最根本的区别是什么?

(4分)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

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

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

?

?

是谓小康。

第五单元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

1、默写:

略。

2、b3.d4.a5.c6.c7.略8.a

二、阅读理解

(一)

9《陶渊明集》陶渊明社会理想

10、村中人、渔人、渔人、村中人、渔人

11、交错相通邀请不用说做标记

12、“后遂无问津者”豁然开朗略

13、桃花溪水行舟图

14、大意:

外面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繁,民不聊生

15、老人和小孩一并都很愉快。

16、一、无阶级、无压迫、无剥削;二、民风淳朴;三、人人都得到关爱等

(二)

17.

(1)多

(2)洗涤(3)长枝节(4)很少

18、

(1)我则惟独喜爱莲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泥的沾染

(2)(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啊。

19.具有不慕富贵名利、洁身自好的高尚品德的人。

(或君子的美好形象:

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庄重,质朴,不哗众取宠,不炫耀自己,正直不苟,豁达大度,不慕名利,洁身自好。

20、.示例l;兰花,兰花无论后于何处都是默默无闻的绽放,默默散发出幽香,具有纯朴高雅,不张扬、不媚俗的品质。

示例2:

梅花,“梅花香自苦寒来”,梅花能凌霜傲雪,展示了逆境中奋进、战胜困难的精神。

示例3:

桂花,桂花不仅香气浓郁,而且可以作为香料,入药、人茶,有很强的实用价值,自然让人联想到无私的奉献。

(由桂冠、月中的桂树想到桂花的高贵亦可)

(三)

21、礼记儒家

22、b按又老到幼的顺序排列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3、奸邪之谋诚信职务用门闩插门

24、略

25、①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a老有所终,b幼有所长,c矜、寡、独、废疾者皆有所养,②男有分,女有归。

③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26、他们所处的时代都是战争频繁,民不聊生,礼仪丧失殆尽

27、天下为公

【篇二: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

紧扣教材和考试说明,从考生熟悉的基础知识入手,多角度、多层次地考查了学生的数学理性思维能力及对数学本质的理解能力,立足基础,先易后难,难易适中,强调应用,不偏不怪,达到了“考基础、考能力、考素质”的目标。

试卷所涉及的知识内容都在考试大纲的范围内,几乎覆盖了高中所学知识的全部重要内容,体现了“重点知识重点考查”的原则。

1.回归教材,注重基础

试卷遵循了考查基础知识为主体的原则,尤其是考试说明中的大部分知识点均有涉及,其中应用题与抗战胜利70周年为背景,把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试题当中,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育才价值,所有这些题目的设计都回归教材和中学教学实际,操作性强。

2.适当设置题目难度与区分度

选择题第12题和填空题第16题以及解答题的第21题,都是综合性问题,难度较大,学生不仅要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扎实深厚的数学基本功,而且还要掌握必须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否则在有限的时间内,很难完成。

3.布局合理,考查全面,着重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的考察

在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和三选一问题中,试卷均对高中数学中的重点内容进行了反复考查。

包括函数,三角函数,数列、立体几何、概率统计、解析几何、导数等几大版块问题。

这些问题都是以知识为载体,立意于能力,让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思维方式贯穿于整个试题的解答过程之中。

【篇三:

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历史10月月考试题】

p>一、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本大题共36小题,每小题2分,共72分。

请在答题卡上填涂正确答案。

1.“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

”文中的“大道”是指①禅让制②世袭制③公有制④私有制

a.①③b.②③c.③④d.①②

2.下列君王中,每日必占卜,遇事必占卜的君王最有可能是

a.周王b.商王c.秦王d.夏王

3.周代分封制下,各封国贵族按“周礼”行事,学说统一的“雅言”,促进了各地文化的整合。

周代的“雅言”最早应起源于现在的

a.河南b.河北c.陕西d.山东

4.《礼记》记述了贵族朝会的列位礼节:

天子南向而立;三公,中阶之前;诸侯,阼阶(东台阶)之东;诸伯,西阶之西;诸子,门东?

?

九夷,东门外;八蛮,南门外。

与此相关的政治制度是

a.分封制b.三公九卿制c.郡县制d.郡国并行制

5.“宗”是一个会意字。

在甲骨文中,宗字作“

表示

a.青铜兵器b.铁制农具c.祖先牌位d.皇帝宝座

6.下列史实符合西周确立的宗法制继承原则的是

a.唐太宗通过玄武门之变继位b.宋太宗继承兄长宋太祖之位

c.明太祖因太子亡指定嫡长孙继位d.清康熙帝死后皇四子继位

7.下列材料反映了分封制遭到破坏的是

a.“诸侯朝于天子?

?

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b.“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c.“妻妾不分,则家室乱;嫡蘖无别,则宗族乱。

d.“为先祖主者,宗人之所尊也。

8.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

“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前,而不像西方那样,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后。

”中国人强调姓所反映的实质是

a.男尊女卑思想严重b.家族宗法观念浓厚

c.个人观念淡漠d.专制王权强大

9.《左传》曰:

“桀有昏德,鼎迁于商,载祀六百。

商纣暴虐,鼎迁于周。

”下列成语中的“鼎”与材料中的“鼎”含义相同的是

a.人声鼎沸b.鼎鼎有名c.三足鼎立d.问鼎中原

10.成语“黎民百姓”今指普通老百姓,但“百姓”原指贵族阶级,后来随着“百姓”地位的降低,才和“黎民”一起成为一般平民的统称。

以下关于“百姓”词义的变化,认识正确的是

a.词义变化最早发生在春秋战国,反映了土地私有制产生,宗法制遭到破坏

b.词义变化最早发生在隋唐时期,反映了世家大族的衰落,科举制的推行

c.词义变化最早发生在两宋时期,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阶级扩大

d.词义变化最早发生在近代以后,反映了西方民主平等思想的广泛传播

11.四川省博物馆藏有一块文字残缺的《九域守令图》石碑,其中一段碑文是:

“至于□国,天下分而为七。

□并四海,变易古制,始为□县,更□、□分裂,至□灭陈,天下方合为-1-”,“”象宫室屋宇之形,“”可能

一。

”“□”处缺失的文字应该是

a.周b.秦c.汉d.唐

12.有学者认为,自中国古代进入文明社会,先后出现了“方国联盟(内服外

服)”等三种政治统治模式。

据此,与右图匹配的正确选项是

a.郡县制度、封邦建国

b.行省制度、封邦建国

c.行省制度、郡县制度

d.封邦建国、郡县制度

13.紫禁城坐落在北京城南北中轴线上。

其中太和殿是中轴线上最高大的建

筑,皇帝即位、婚礼、生日、命将出征、接受文武百官朝贺等重大活动都在此举行。

这样的建筑理念体现的实质问题是

a.天人合一b.建筑功能齐全c.皇权至上d.国家大一统

14.秦始皇说:

“天下共苦战斗不息,以有侯王。

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

求其宁息,岂不难哉!

”为此他实行了

a.分封制度b.三公九卿制c.郡县制度d.郡国并行制

15.唐朝中期,唐政府都要在每年的春天举行一次恩科(即春季高考)来选拔人才,按当时

的制度,规定其工作程序是

a.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吏部

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礼部

c.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礼部

d.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吏部

16.“国初沿五代之制。

量使以总国计,应四方供赋之人,朝廷不预,一归?

?

,通管盐铁,度支,户部,号曰‘计省’,位亚执政,目为‘计相’。

”(《宋史》)文中的“

?

?

”应为

a.通判b.中书门下c

17据此推断该朝代是

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

18.元朝初年,侍御史高鸣进谏:

“方今天下大于古,而事愈烦,取决一省,犹曰有壅,况

三省乎!

”元世祖采纳之,实行的措施是

a.设置三省b.废中书省c.设中书省d.设置内阁

19.我国的行省制度最早开始于

a.宋朝b.元朝c.明朝d.清朝

20.黄宗羲在《原法》中说:

“用一人焉则疑其自私,而又用二人以制其私;行一事焉则虑其

可欺,而又设一事以防其欺。

”下列制度中能体现这一特点的有

①中外朝制度②文臣任知州,并设通判③二府三司制④元朝的一省制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

21.西汉初年部分将相及其出身一览表

-2-

出现这种现象与哪种制度有关

a.世卿世禄制b.军功爵制c.察举制d.九品中正制

22.河南尹田歆的外甥王谌,以知人出名,田歆对他说:

“如今应推举六名孝廉,多有贵戚书

信相命,又不好违背,我想自己选一名名士以报效国家,你助我求之。

”这体现了

a.地方无选举权b.选拔官吏以品评为主

c.察举制的弊端d.自上而下的选官方式

23.有网友发表帖子讨论科举制时说:

“自秦以来,科举兴于世,始以八股为试,学子彻夜

秉读。

然科举追求功禄,令学子神经麻木,岂真学识耶?

”对该帖最恰当的评价是

a.对科举制的评价是完全正确的

b.仅从追求功禄评价科举制是片面的

c.关于科举制的史实和评价都有问题

d.关于科举制和八股取士产生的时间都有错误

24.2012年度XX搜索风云榜,“网络反腐”成为当下搜索热词。

中国自秦汉开始,就已确

立官员监察制度。

下列哪一官职(或官员)不具备监察官员的职权?

a.御史大夫b.刺史c.尚书省d.通判

25.明代,在地方省级机构中专门负责监察的是

a.都察院b.监察御史c.“科道”d.按察使司

26.“对皇帝的决定可以提出批评,这一条在某种程度上孕含着言论自由的原则,每每令研究

中国政治制度史的人倍感兴趣。

”令研究者“倍感兴趣”的政治制度是指

a.郡县制b.刺史制度c.科举制d.谏议制度

27.《旧唐书》载:

“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贡赋不入于朝廷。

虽称藩臣,实非王臣也。

”《新

唐书》载:

藩镇拥,独霸一方,“喜则连横而叛上,怒则以力而相并”。

上述材料说明:

①藩镇掌握了用人权,控制了辖区内的赋税收入②藩镇拥兵自重,中央难以控制

a.①正确,②错误b.①错误,②正确

c.①②皆错误d.①②皆正确

28.自秦汉至明清,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经历了由郡县两级制到州郡县三级制再到省道府县四

级制的演变,这体现了

a.中枢权力体系日趋完备b.中央对地方控制的加强

c.各地经济联系日益密切d.经济发展区域化程度提高

29.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由于其出身草莽,自小颠沛流离,且又当过和尚,即位后且残

杀功臣,其长相如何有多种版本,而大体可分为两类:

①宫廷版:

方面大脸,慈眉善目②民间版:

五官不正,相貌丑陋(见下图),对此表述恰当的是

-3-

a.图①符合朱元璋真相b.图②符合朱元璋真相

c.图①图②都毫无史学价值d.真相有待科学考证

30.我国某旅行社在安排某项目旅游景点时写道:

“接折(阅读奏折)——见面(请皇帝旨)

——述旨(拟皇帝旨意)——过朱(皇帝过目确定)——交发(下发旨意)?

?

”,该景点最有可能是

a.秦丞相府b.唐尚书省c.元中书省d.清军机处

31.中国古代统治者为有效应对水患和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被迫采取严格的指令性社会管

理方式,并以儒家、法家等学说作为意识形态,来论证这种社会管理的合理性,以强化指令性管理。

这种“指令性管理”是指

a.分封制b.郡县制c.中央集权制d.三省六部制

32.(2015全国新课标)两汉时期,皇帝的舅舅、外祖父按例封侯;若皇帝幼小,执政大臣也

主要从他们之中选择,这被当时人们视为“安宗庙,重社稷”的“汉家之制”。

汉代出现外戚干政的背景是

a.皇帝依靠外戚抑制相权b.“家天下”观念根深蒂固

c.母族亲属关系受到重视d.刘氏同姓诸侯王势力强大

33.(2015天津文综)秦汉时期设立了朝议制度,凡遇军国大事,皇帝往往“下其议”于群

臣,议定的结果,通常由宰相领衔上奏,最后必须经皇帝裁决,方能施行。

这一制度

a.表明军国大事是最终由朝臣议定b.反映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c.起到了限制、监督皇权的作用d.有利于皇帝决策时集思广益

34.(2015北京文综)某朝官员王锷通过贿赂企图兼任宰相。

皇帝同意了王锷的请求,并下

诏“锷可兼宰相”。

时任给事中的李藩行使职权,驳回诏书。

由此推断,给事中隶属于

a.唐朝的门下省b.宋朝的枢密院c.明朝的内阁d.清朝的军机处

35.(2015山东文综)唐宋时期,地方官任职避亲,避籍渐成定制。

该制度旨在

a.瓦解宗法体系b.防止地方势力膨胀

c.健全地方行政机构d.完善地方监察制度

36.(2015江苏文综)据秦琅邪石刻,皇帝之土,西涉流沙,东有东海。

但西汉学者编写的《淮南子》等书说颛顼帝即已“西济于流沙”,大禹“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更有“纣之地,左东海,右流沙”。

上述差异最能说明

a.《淮南子》等书以传说贬抑秦始皇

b.年代久远导致历史记述莫衷一是

c.历史材料的运用首先要辨别真伪

d.石刻与文献形成证据链印证历史

二、非选择题:

2小题,共28分,请将答案填写到答题卷相应的位置。

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下贯穿着两大主要矛盾:

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回答第37和第38题的相关问题。

37.(6分)

皇权与相权

自秦朝以后,皇帝为了集中权力,不断削弱相权。

唐朝曾以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行使宰相职权;清朝又以满汉大学士等出任军机大臣,主持全国军政要务。

问题:

-4-

下图反映了汉、唐、明、清四朝中枢的演变过程,按示例完成空格。

(6分)

38.(2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刘邦接受了皇帝的称号,皇帝之下设三公九卿?

?

地方行政系统仍是郡、县、乡、亭、里。

郡有郡守、郡尉等,分掌政治、军事、监察之权。

县分大小,万户以上设县令,万户以下设县长。

——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二“汉高祖?

?

矫秦县之失策,封建王侯,并跨州连邑,有逾古典。

”这些受封的诸侯王和列侯都是“有土之爵”,在其封地上享有两大特权:

一是“自置吏”,二是“得赋敛”。

——摘编自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材料三汉武帝规定诸侯王除由嫡长子继承王位外,“以私恩自裂地,分其子弟”为列侯,而由皇帝制定这些侯国的名号,分别隶属于汉郡。

淮南王刘安谋反,“国除为九江郡”;衡山王刘赐谋反,“国除为郡”。

又颁布律令,规定王国官员地位低于一般官员,限制人们与诸侯王交游。

从此,王国与汉郡无异。

——摘编自邱树森、陈振江主编《新编中国通史》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汉初哪些政治制度?

(6分)

(2)依据材料二,说明汉初“矫秦县之失策”的措施(2分)。

结合所学指出这一措施导致的后果。

(3分)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汉武帝解决王国问题的措施,(7分)并分析其意义。

(4分)

2015学年度上学期第一次段考高一级历史科试题答卷

37.

试室号: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