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备课.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899776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112.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备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备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备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备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备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备课.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8页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备课.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8页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备课.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8页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备课.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8页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备课.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8页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备课.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8页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备课.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8页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备课.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8页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备课.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8页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备课.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8页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备课.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8页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备课.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8页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备课.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8页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备课.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8页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备课.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8页
亲,该文档总共3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备课.docx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备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备课.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备课.docx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备课

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二)》

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教学内容:

本单元主要教学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

它是在学生掌握了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基础上进行的。

主要教学内容包括: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和进位加法,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和退位减法,两位数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用画图的方法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实际问题,通过连贯思考解决连续两问的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及要求:

1、借助小棒、多媒体等直观学具的操作,使学生理解100以内的两位数另、减两位数的算理,能正确地计算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式题。

2、使学生掌握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竖式的简便写法,能正确、灵活地计算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式题(包括含有小括号的)。

3、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通过数学学习,使学生感受到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与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有着密切的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

单元教学重点和难点:

计算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和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是教学的难点。

课时安排:

13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不进位加

教学内容:

不进位加教材第11页至第13页:

例1和例2练习二1-3题

教学目标:

1.理解100以内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笔算的算理,掌握笔算的方法,能正确地用竖式计算。

2.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体验解决问题的策略;在探索活动中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3.运用两位数不进位加法计算解决实际生活问题,获得成功体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目标分析:

学生在一年级学会了两位数加一位数和两位数加整十数的口算,为学生理解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笔算的的算理和算法做好了准备,利用知识的迁移,通过学具的操作,经历活动的探究,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

掌握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

教学准备:

课件和小棒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一)创设情境。

今天可真热闹,学校组织二年级的同学参观博物馆,现在他们已经来到博物馆门前,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1.出示教材11页情境图

2.引导学生观察后交流。

从图上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二)提出问题。

1.根据图中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出示例1中的问题。

(1)班学生和本班的带队老师一共多少人

[设计意图:

借助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情境,让学生从中收集数学信息,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

由于这样的情境是学生熟悉且感兴趣的,既拉近了数学和生活的联系,又提高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

二、探索新知

(一)探究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

1.尝试列式,体会加法的意义。

要求一共多少人,需要哪些已知条件怎样列式想一想,为什么用加法来计算呢(板书:

加法) 

2.交流算法,指名学生说口算的过程。

3.图式结合,探究笔算的算理和算法。

(1)学生操作摆小棒。

学生有35人,用3捆零5根小棒表示;有两名带队老师,用2根小棒表示。

(2)组织学生交流,感悟笔算的算理和算法。

为什么要先把5根小棒和2根小棒合起来(都是表示几个1根小棒)一共是多少根小棒

(3)尝试列竖式计算,理解笔算加法应注意什么。

弄清为什么“5”与“2”对齐(相同计数单位的数)

(4)全班交流笔算方法,教师板书竖式,进一步明确“个位与个位对齐,先从个位上的数加起”的道理。

4.即时练习。

出示教材第12页“做一做”第1题,巩固笔算加法时的对位方法。

【设计意图:

教学中结合小棒图自然过渡到列竖式计算,让学生体验由具体到抽象的数学方法,学生在积极地操作、思考、和交流的活动中理解“个位和个位对齐”的道理,又清楚地掌握竖式计算要从个位加起的计算顺序。

(二)探究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

1.出示例2问题:

(1)班和二

(2)班一共有多少名学生

2.指名学生列式,教师板书。

3.引导学生试算35+32。

(1)组织学生先摆小棒(注意观察学生操作。

首先正确摆放出35和32,其次正确地将5个1和2个1相加,3个十和3个十相加)帮助学生对笔算加法算理和算法的理解。

(2)学生试着用竖式计算,交流板演算法。

(3)教师追问:

列竖式时要注意什么为什么3和3对齐,5和2对齐计算时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4)师生小结:

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时,注意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算起。

4.即时练习。

出示教材第13页“做一做”第1题,巩固笔算加法时的对位和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

有了例1的基础,本环节教学时,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教师适时引导,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算理和算法。

真正实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三、巩固练习

(一)教材第12页“做一做”第2题。

1.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图意,独立列竖式计算。

2.集体交流。

第2小题在列竖式时要注意什么

(二)教材第13页“做一做”第2题。

学生列竖式计算,重点检查学生的对位问题,提醒学生将竖式的结果填在横式的后面。

四、课堂总结

(一)回顾小结,完善课题。

1.这节课我们利用加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在计算时,每一位上的数相加是否满十

2.补充课题,板书:

不进位

(二)突出重点,结束新课。

笔算两位数加法时要注意什么

【设计意图:

在探究的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两个问题时,均设计了即时练习,使新知落实到每一层次中。

而课尾的总结再一次呈现教学重点,有利于学生理解知识。

五、板书设计

第2课时进位加

教学内容: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教材第14页例3练习二第4题

教学目标:

1.在观察、操作活动中理解100以内的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算理。

2.掌握100以内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

3.在情境中体验加法计算的价值,在探究中培养迁移类比推理的能力。

4.体会两位数加两位数与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联系密切,感受数学的统一美。

目标解析:

本课教学目标的定位,是基于一年级下册学生已掌握的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口算方法以及前一课时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的基础之上。

通过在学生熟知的情境中展开探索,在动手操作中理解算理,在知识迁移中体会笔算加法的算法。

让学生真正做到“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

教学重点:

掌握100以内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100以内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的算理,理解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的道理。

教学准备:

课件、小棒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铺垫导入

(一)复习口算

 5+34=        63+7=        9+84=        38+50=

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算法。

(二)复习笔算

32+6=        5+43=        24+61=        43+37=

学生独立列竖式计算,指名板演后交流,列竖式时要注意什么,关键把哪个数位对齐

(三)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加法(进位)。

(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

课前复习100以内的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整十数的口算加法和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加法,既是对旧知的复习,也是为本堂课学习“进位加”做好铺垫。

笔算的最后一道题设计让学生产生认知冲突,激发探究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的欲望。

二、合作交流,探究算理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课件呈现主题图,读取主题图中的信息。

2.根据图中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3.学生汇报,提炼问题:

(1)班和二(3)班一共有多少名学生

4.列出算式:

35+37=   

(二)小组合作,探究算法

你想用什么办法算出得数小组合作来试一试吧!

[设计意图:

放手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自主探究计算的方法,体现方法多样化,发散学生思维。

]

(三)汇报交流,明确算理

预设一:

用小棒摆

1.学生汇报演示。

2.结合学生的操作,重点交流5根加7根得12根,把其中的10根捆成1捆再和原来的6捆相加。

[设计意图:

借助摆小棒理解进位加法的算理,为竖式计算做准备。

]

预设二:

列竖式计算

1.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2.你在列竖式计算时,是从哪一位加起的为什么要从个位算起

3.讨论:

5加7满10后怎么办在竖式中怎么表示

[设计意图:

详细讲解5加7得12,向十位进“1”中“1”的写法。

一方面结合摆小棒理解笔算进位加法的算理,另一方面又突出了竖式中进“1”的写法,如果有的学生从十位加起,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比较,优化整合。

]

(四)归纳总结,理解算理

1.我们今天学的加法与以前学的加法有什么不同

2.进位加在计算时要注意什么为什么要这样算

3.课堂小结:

笔算加法时,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

三、巩固练习,深化理解

1.教材第14页“做一做”。

学生列竖式计算,巩固算法。

2.教材第15页第5题。

判断改错,进一步理解算理。

3.教材第15页第3题。

运用新知解决问题,体会数学的价值。

【设计意图:

通过巩固练习,使学生给巩固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的算法,进一步理解算理,并运用它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四、课堂小结

1.谈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笔算加法时,需要注意什么

【设计意图:

通过师生交流、归纳总结和评价,让学生享受学习成功的快乐,体会前后知识间的联系,感受数学的统一美。

五、板书设计

第3课时练习课

教学内容:

教材第15页至第16页练习二

教学目标:

1、学会计算100以内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加法,并掌握正确的书写格式。

2、逐步学会阶段性梳理知识点的方法。

3、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学会计算100以内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加法,并掌握正确的书写格式。

教具学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明确课堂目的

同学们,经过这几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100以内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相信大家都有自己的收获了吧!

现在,我们一起来回头看看这几天所学的知识吧!

【设计意图:

通过谈话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过程,与大家分享自己的收获,梳理知识结构。

二、自主探究,先想后练

我们先回忆一下这几天所学的知识,把自己的收获、体会和快乐分享给每一个人,好吧在独立思考时尽量注意按教材呈现的知识点的先后顺序进行。

学生独立思考,再同桌进行交流叙述。

同学们说得好,现在检验一下,看自己是不是真得掌握了知识点。

课件出示教材第15页练习二第5题。

(1)题的计算对吗如果不对,错在那里

(十位没有加上进位“1”。

(2)题的计算过程对吗

(个位应该补“0”点位,空着数字不对)

第(3)题对吗

(相同数位上的数应对齐。

【设计意图:

在活动中使学生学会自己梳理知识,逐步建构知识网络,对今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奠定基础。

三、总结提升

同学们,今天你们总结了我们这一学段的知识结构,老师希望在今后开展类似的学习活动时,大家积极参与,不断提升自己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并把“整理”的方法应用到我们生活中去。

四、课堂作业:

完成练习二第15页至第16页第6题至第11题。

五、板书设计

第4课时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

教学内容:

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教材第17页至第18页。

练习三第1题至第3题

教学目标:

1.借助圆片理解100以内的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的算理。

2.掌握100以内的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的笔算方法。

3.在情境中体验减法计算的价值,在探究中培养迁移类比推的能力,同时感受爱国主义教育。

目标解析:

本课教学目标的定位,是基于一年级下册学生已掌握的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口算方法以及前一课时100以内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方法之上的。

通过在学生熟知的情境中展开探索,在动手操作中理解算理,在知识迁移中体会笔算减法的算法。

让学生真正做到“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

教学重点:

掌握100以内的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100以内的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的算理。

教学准备:

课件、圆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一)课件演示“奥运金牌榜”情境图。

1.读懂情境图。

(1)2008年北京奥运会金牌榜前5名的国家分别是谁呀分别获得多少块金牌呢

(2)谁获得的金牌数最多啊(中国)

2.交流情境图。

(二)根据图中信息揭示课题。

1.根据情境图提出数学问题。

(引导学生提出减法问题)

2.提取不退位减法的问题,揭示课题。

(板书课题)

课件演示其中的三个不退位减法问题:

美国比俄罗斯多多少枚金牌美国比德国多多少枚金牌德国比英国少多少枚金牌

【设计意图:

在情境中,让学生充分了解图中信息,根据图中信息提出减法问题,教师有意识地将其中三个不退位减法的问题梳理出来,作为学生探究的基点。

同时在信息的对比中,发现中国金牌数第一,让学生感受爱国主义教育。

二、探究算法,明确算理

(一)自选问题,分组探究

1.各组选题,尝试列式。

(选三名学生上台板演)

36—23=    36—16=     19—16=   

2.回顾加法,列出竖式

(1)回忆加法笔算方法。

(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

(2)尝试列出竖式。

3.利用圆片,探究算理

(1)理解圆片在不同数位上的含义.

例如:

在个位和十位各摆放四个圆片,说说这个数是几这两个圆片代表的含义是否一样如果老师现在在个位划去一个圆片、十位划去两个圆片,一共划去的数是多少剩下的数是几

(2)利用圆片摆一摆,算一算。

4.组内交流,全班反馈

(1)各组摆好后,组内分别说一说。

(2)上台板演,交流做法。

5.竖式计算,交流发现

(1)列竖式计算减法应注意什么(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减起)

(2)遇到结果的个位是0时要占位。

(3)遇到结果的十位是0时不用写。

(二)尝试练习,分组比赛

1.教材第18页“做一做”第一题,根据数位上的圆片计算。

2.“做一做”第二题,计算结果中的个位和十位有0时的处理。

【设计意图:

学生已有了之前学习列竖式计算加法的基础,因此,本课教学,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教师做好充分引导。

尤其对圆片在数位上的含义做出指点,以帮助学生突破理解笔算减法算理这一难点。

在分组合作的同时,设计分组比赛的环节,活跃课堂,让计算不再枯燥。

三、巩固应用,深化理解

(一)教材第20页练习三的第1题。

让学生理解减法竖式的注意事项。

(二)练习三的第2题。

让学生列竖式计算减法,进一步巩固新知。

(三)练习三的第3题。

图文并茂,让学生在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全课总结,个人评价

(一)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二)你对自己这节课的学习表现有什么评价

【设计意图:

通过归纳、总结和评价,让学生享受学习成功的快乐。

五、板书设计:

 

第5课时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

教学内容:

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教材第19页例2和例3练习三第1题至第5题

教学目标:

1.借助学具的直观操作,理解100以内的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的算理,明白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当“10”的道理。

掌握计算方法,并会笔算100以内的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

2.能运用所学的100以内的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目标解析:

通过情景的创设,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理解100以内的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的算理,亲身经历个位上不够减时应该从十位退“1”当“10”来减,同时在交流、计算中掌握100以内的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笔算的算法。

教学重点:

掌握100以内的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的算理和算法,并会笔算100以内的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

教学难点:

理解100以内的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的算理,明白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当“10”的道理。

教学准备:

课件、小棒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一)口算。

15-7=    20-8=    17-9=     13-7=

指定某名学生说说口算时是怎样想的,提示:

利用小棒来说明理由。

(二)课件出示“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三名金牌榜”情境图。

代表团

金牌数

中国

51

美国

36

俄罗斯

23

1.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2.根据图中的数学信息,你能提出有关减法的什么数学问题吗

3.学生汇报有关减法的数学问题,收集如下:

(1)中国比美国多多少枚金牌(美国比中国少多少枚金牌)

(2)中国比俄罗斯多多少枚金牌(俄罗斯比中国少多少枚金牌)

(3)美国比俄罗斯多多少枚金牌(俄罗斯比美国少多少枚金牌)

4.学生先独立解决问题(3),指定某名学生板演,全班交流,笔算时应该注意到什么

(板书:

相同数位对齐  从个位减起)

5.学生根据问题一、问题二列出算式:

51-36=,51-23=

【设计意图:

复习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计算能力的平台,这个展示过程,激活了学生已有的两位数减一位数、100以内不退位减法的知识经验,也是帮助学生理解100以内退位减法的算理做好铺垫,完成知识的迁移、提升,为后续的学习提供有力的支撑。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一)尝试练习,制造冲突。

1.学生试着口算51-36= 。

2.尝试列竖式计算,同桌交流遇到的困难。

3.指定某名学生汇报,引发冲突:

个位上的数不够减。

(二)动手操作,建立表象。

1.小组内借助小棒进行探究,教师巡视。

2.汇报交流,理解算理。

预设:

①11-6=5,40-30=10,5+10=15

②10-6=4,4+1=5,40-30=10,5+10=15

问:

为什么都要拆开一捆啊

3.课件演示摆小棒的过程,加深学生对算理的理解。

(三)明确算理,掌握算法。

1.根据摆小棒的过程,学生列竖式计算,同时指定某名学生板演。

2.全班交流,掌握算法。

  

(1)个位:

当被减数的个位上的数不够减时该怎么办呢当被减数的十位上退1后被减数的个位上就是多少个位上减得的差是多少它表示什么意思(提示:

几个几)

  

(2)十位:

现在被减数的十位上是多少十位上减得的差是多少这时减得的差表什么意思(提示:

几个几)

  (3)结合摆小棒的过程,列竖式计算。

(4)学生交流:

个位和十位分别怎样算并形成如下板书:

  强调:

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减起,退位点记住点。

  

 

3.练习巩固。

列竖式计算问题

(2):

51-23,指定某名学生板演,然后全班交流。

(四)运用知识,拓展提高。

1.出示题目,理解题意。

小明到书店买了一本24元的书,付给售货员50元,应找给小明多少元

2.学生列式,并列竖式计算,指定某名学生板演,然后全班反馈,强调:

从十位上退“1”后,个位上要算10减3。

3.比较51-36和50-24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五)观察比较,全面认识。

今天学的列竖式计算和前面学的有什么不同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

【设计意图:

结合生活背景,体会减法的意义;借助学具帮助学生理解100以内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算理,有效地沟通了算理与算法之间的联系。

同时放手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解决问题,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把学生推向主体地位。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一)教材第19页的“做一做”。

先让学生独立在书上完成,同时指定某名学生板演,强调:

退位点要点。

(二)教材第20页的第5题。

  

先让学生独立在书上完成,然后全班交流,着重强调:

十位上应该怎样算。

(三)教材第21页的第6题。

课件逐题出示,学生抢答,说明错误的理由,然后强调计算时注意的问题。

[设计意图:

练习设计着重让学生学以致用,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使学生能积极思考,主动参与,活跃了课堂气氛,能轻轻松松做数学。

]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今天这节课我们在动手操作中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觉得自己学得如何

【设计意图:

通过学生自己的评价,让学生享受到学习成功的快乐。

五、课后小练笔

教材第20页第4题。

六、板书设计

第6课时练习课

教学内容:

练习三教材第20~22页第7题至第14题

教学目标:

1、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及书写格式。

2能运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重点和难点:

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及格式。

教具学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同学们,经过这几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两位数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同学们都有不同的收获吧!

让我们总结复习一下所学的知识,希望同学们得到巩固和提高。

【设计意图:

通过谈话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过程,然后与大家分享自己的收获,梳理知识结构】

二、自主探究

按照前面梳理知识的方法,按课本中知识点出现的先后顺序,同学们先回忆所知识,把自己学习数学的收获、体会和快乐分享给每个人吧!

(学生一一回答,教师及时引导、整理和小结)

同学们说得好,那让我们检验一下吧!

(课件出示教材第21页练习三第6题)

(1)题的计算对吗如果有错,错在那里

(个位不够向十位借“1”后,十位上的4少1成3再减2应得1,所以结果应是“12”。

(2)题呢

(第

(2)题是正确)

学生完成第(3)题和第(4)题。

并与同桌说说错误原因。

【设计意图:

在活动中使学生学会自己梳理知识,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并逐步建构知识网络架构,初步笔算加法和笔算减法的异同,为今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奠定基础。

三、总结提升

同学们今天总结得很好,老师希望今后我们每学一个阶段,大家都这样积极主动地对知识进行整理,这也是我们良好习惯的一部分。

梳理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加强前后知识的联系。

四、课堂作业

学生完成练习三第7题至第14题。

五、板书设计

第7课时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

教学内容:

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

教材第23页和第24页练习四第1题和第2题

教学目标:

1.会用画图的方法分析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掌握此类问题的解决方法。

2.经历观察、分析、思考、解决问题的过程,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沟通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

借助迁移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

用画图的方法分析数量关系。

教学准备:

课件、若干个圆片、三角形、小棒等。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一)摆一摆,说一说。

教师在黑板上粘贴一行○,共6个。

1.要求学生摆一行数量一样多的△。

(摆放时指导学生上下行对齐,一一对应。

2.如果要使△比○多2个,该怎么摆(让学生上黑板摆,并说一说想法。

   3.圈出△和○同样多的部分,再圈出△比○多的部分,△可以分成哪两个部分

4.怎样计算△的数量

(二)揭示课题并板书

  【设计意图:

从学生感兴趣且直观的动手操作入手,渗透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为下一环节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探索新知

(一)探究解决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实际问题。

1.收集信息,提出问题。

(1)出示教材第23页主题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