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下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新教材)精美资料教案.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590061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38.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下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新教材)精美资料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苏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下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新教材)精美资料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苏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下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新教材)精美资料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苏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下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新教材)精美资料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苏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下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新教材)精美资料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苏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下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新教材)精美资料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苏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下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新教材)精美资料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苏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下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新教材)精美资料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苏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下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新教材)精美资料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苏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下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新教材)精美资料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苏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下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新教材)精美资料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苏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下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新教材)精美资料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苏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下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新教材)精美资料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苏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下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新教材)精美资料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苏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下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新教材)精美资料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苏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下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新教材)精美资料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苏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下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新教材)精美资料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苏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下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新教材)精美资料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苏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下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新教材)精美资料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苏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下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新教材)精美资料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下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新教材)精美资料教案.docx

《苏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下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新教材)精美资料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下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新教材)精美资料教案.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苏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下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新教材)精美资料教案.docx

苏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下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二年级下册(2018)

第一单元它们是用什么做的

1认识常见材料

2各种各样的杯子

3神奇的新材料

第二单元玩磁铁

4磁铁的吸力

5磁铁的两极

6自制指南针

第三单元土壤与生命

7栽小葱

8养蚂蚁

9寻访土壤中的小动物

第四单元打开工具箱

10认识工具

11拧螺丝

12做个小温室

教学目标:



第一单元它们是用什么做的

1、认识常见的材料

1、通过观察教室或家里的物品,能识别出身边常见物品是由哪种材料制成的,初步认识常见材料。

2、举例说出常见材料玻璃、陶瓷、石材、布料、木材、纸张、金属等等,能观察并描述常

见材料的基本特点。

3、认识到一种物品可以由一种或多种不同的材料组成,因此我们的生活才如此方便。

4、愿意与同学合作观察,相互交流。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观察各种各样的物品,初步认识生活中常见的材料,了解这些材料的基本特点。

教学难点:

在初步认识各种材料的基础上学会辨认材料,了解常见材料的基本特点和作用。

教学准备:

一些常见物品的图片、各种文具袋及文具、鞋子、活动手册、多媒体课件等等。

预习要求:

观察家中的物品,看一看这些物品分别由什么材料制作而成,初步认识常见的材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第一单元篇头的一首小诗:

什么软,什么硬?

什么重,什么轻?

什么不怕水?

什么不透明?

什么容易碎?

什么有弹性?

经常辨一辨,感官更灵敏。

2、学生自由读一读这首小诗,并想一想这首小诗中的问题,全班交流。

3、同学们:

我们刚才讨论了各种各样的东西,这些东西有的软,有的硬,有的不怕水,有的不透明……那为什么不同的东西会有不同的特点呢?

因为他们都是用不同的材料制作而成的。

从今天开始,我们就来学习二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他们是用什么做的。

今天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第一单元的第一课——认识常见材料。

4、板书课题:

1、认识常见材料二、观察身边的常见材料

1、教师引导: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张照片。

2、出示教材第四页的图片,引导:

同学们,这是老师家的客厅,你们看老师家的客厅漂亮吗?

(漂亮。

)老师家的客厅里有什么东西?

这些东西是由什么材料做起来的呢?

3、学生仔细观察图片,说一说客厅里有哪些东西?

这些东西分别由什么材料制成的?

4、全班交流,教师相机引导:

同学们的眼睛真尖啊!

老师家里所有的东西都被大家看出来了。

下面我们再来看一看我们教室里有哪些东西?

这些东西又是用什么材料做起来的?

5、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品,说一说这些物品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

6、教师指导并评价,对于学生的错误概念加以纠正。

三、辨认归类材料

1、教师引导:

听了刚才大家的发言,老师发现大家了解的东西还真不少,下面我们来做一

个游戏——给材料宝宝找自己的家。

2、教师讲解游戏规则:

老师出示八种材料,看谁能够又快又准的给这些材料找到自己的家。

3、游戏开始,老师分别出示陶瓷、纸、塑料、金属、布料、石材、玻璃、木材等八种材料。

指一名学生上台分别把这八种材料放到相应的盒子里面,其他同学认真看一看,看他放的准不准。

4、分小组做游戏,小组内每个学生轮流来给材料宝宝找家,一个同学做完之后,把材料重新混乱,下一位同学接着寻找,让学生在不断的识别中进一步熟悉材料特点。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游戏情况并相机加以指导。

5、引导学生辨别金属

教师出示铜勺、铁锅、铝罐、菜刀等常用金属物品,引导学生看一看,并说一说这些物品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

学生交流讨论,教师引导:

同学们,铜铁、铝、不锈钢这些都是金属。

金属也分好多种,在

众多的金属中,人们常用的金属是铁。

大家知道铁跟其他的金属有什么不一样吗?

学生讨论交流,想一想该怎样区分铁和其他的金属?

教师引导学生说一说,对学生说的方法可以加以验证。

如果学生没有好的方法,教师可以提

供一种方法那就是用磁铁验证。

磁铁可以吸住的,那就是铁;磁铁吸不住的,那就不是铁。

四、识别并记录材料

1、教师引导:

刚才我们认识了很多材料,下面我们来看一看我们每天携带的文具盒和文具,说说它们分别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

2、学生仔细观察自己的文具盒和文具,看一看是有哪些材料组成的?

在此基础上完成活动手册上的将物品与制作材料连线这一道题目。

3、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弄明白,自己的文具盒不是仅仅由一种材料做成,而是由几种

材料共同组成,布做的笔袋,尼龙做的拉链,每一种材料都有,不同的用途,从而进一步懂得一种物品由多种材料共同组成,功能会更好。

4、过渡:

其实生活中除了笔袋,还有很多物品都不是只由一种材料做成,而是由多种材料组合而成的,比如说我们穿的鞋子、衣服等等。

五、观察帆布鞋

1、出示课本上的帆布鞋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认识鞋子各部分的名称,教师边指着图片上鞋子的相应部位,边引导学生认识鞋面、鞋底、鞋带、鞋带孔、魔术贴等等。

然后引导学生看一看这双鞋子各部分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并说一说使用这种材料的好处,然后完成活动手册上相应的题目。

2、学生分小组活动,观察帆布鞋图片,并完成活动手册上相应的题目,教师引导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

3、全班交流,教师小结:

同学们,通过刚才的观察,我们发现,不同材料有不同的用途,

一种物品由多种材料组成的话,功能会更好。

下面大家再看一看自己脚上穿的鞋子,了解一下自己穿的鞋子各部分所用的材料以及它的好处,并在本小组交流。

六、课堂总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木料、布料、塑料、金属等各种不同的材料,知道了生活中的物品都是由一种或者多种材料组成,每种材料都有不同的作用,用多种材料组成的物品,功能更全面。

七、课后延伸

课后请大家仔细观察我们身边的各种物品,看看他们是有哪些材料制成的,这些材料各有什么作用。

2、各种各样的杯子

教学目标:

1、介绍自己带来的杯子,认识到不同的材料可以制作同一种物品,说一说各种材料的简单特点。

2、观察并描述保温杯各部分的材料,并说出使用这种材料的目的,从而意识到利用不同材

料的特点及其作用。

3、观察并描述不同材料的杯子,发现不同材料有着不同特点,并学习针对不同材料的特点提出简单的问题。

4、愿意倾听,分享他人的信息,乐于表达,讲述自己的观点,能按规则进行合作研究学习。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认识各种材料的简单特点及作用,并对不同材料的特点,提出简单的问题。

教学难点:

进一步认识材料的基本特点,认识到不同的材料可以组合在一起,利用各种材料的优点设计一个产品。

教学准备:

各种各样的杯子、保温杯、活动手册、多媒体课件。

预习要求:

观察各种各样的杯子,看一看这些杯子是用什么材料制作而成的,这些材料各有什么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一只玻璃杯,引导学生说一说这是什么?

用什么材料做的?

它有什么特点?

2、学生说一说玻璃杯的制作材料及特点。

3、教师引导:

同学们,除了玻璃杯之外,大家还见过哪些杯子呢?

他们分别又是用什么材料制作而成的?

又有什么特点呢?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各种各样的杯子。

4、揭示课题:

2、各种各样的杯子

二、识别各种杯子的材料

1、教师依次出示各种各样的杯子图片,引导学生抢答,说一说这些杯子分别由什么材料制作而成?

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看谁说的又快又准。

2、开始抢答游戏。

预设:

玻璃杯——玻璃。

透明好看、健康安全、表面光滑,容易清洗。

木头杯子——木头。

倒开水不烫手。

不锈钢杯——不锈钢。

坚固耐用,防锈防腐蚀、传热导热快。

搪瓷杯——搪瓷。

易携带、易清洗、不易生锈。

塑料杯——塑料。

造型多变、颜色鲜艳、不怕摔打。

陶瓷杯——陶瓷。

花纹漂亮、手感好。

一次性纸杯——纸。

方便、快捷、便宜。

3、教师相机指导,引导学生了解各种杯子是由什么材料制作而成的,它们分别有什么特点,进一步认识各种材料的基本特点。

二、利用各种方法观察不同材料

1、教师引导:

同学们,我们刚才认识了各种各样的杯子,知道了这些杯子分别由什么材料制成。

大家知道这些由不同材料制作而成的杯子,分别有什么特点吗?

下面我们就来探究探究。

2、学生分小组活动,把自己从家里带来的各种各样的杯子拿出来,聚在一起。

然后同小组的同学相互讨论可以用什么方法去分辨杯子的特点,再用讨论的方法来验证一下,了解这些杯子的材料各有什么特点。

比较方法

比较的杯子

得出的结论

3、教师巡视,提示学生可以借助课本上的看一看、掂一掂、摸一摸、捏一捏等方法来辨别这些材料的特点,引导学生把自己交流的结论写下来,完成表格。

4、全班讨论交流实验的结论,完成表格,并指几名学生当众演示演示自己的方法。

5、教师相机引导,对于学生表述不到位的可以适当的指点,引导学生概括出各种材料的不同特点。

四、观察交流保温杯的材料

1、同学们,在各种各样的杯子中,有一种特殊的杯子不可忽视,那就是保温杯。

2、教师出示保温杯,引导学生说一说保温杯的特点。

学生交流:

保温杯最大的特点就是保温。

3、教师继续引导:

保温杯为什么具有保温的特点?

引导学生继续观察保温杯,认识到保温杯不是由一种材料制成的,而是用多种材料组合而成的。

4、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保温杯,看一看保温杯由哪些部分组成?

这些部分分别是用什么材料

做的?

为什么选择这些材料?

这些材料在保温杯保温方面有什么用途?

保温杯部位

杯体密封圈开关杯嘴杯盖

胶垫

材料

特点

作用

5、学生分小组活动,每小组同学共同观察一个保温杯,交流这个保温杯的各部分分别用什么材料做成,这些材料的特点和作用分别是什么。

然后完成表格。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讨论情况,提醒大家同小组同学要相互合作,共同探究。

6、全班交流讨论,共同完成表格。

教师相机指导,对学生表述不当或者不到位的部分加以引导,以便学生准确到位的描述出保温杯各部分的材料、材料的特点和作用。

四、课堂总结,课后延伸

1、教师总结:

同学们,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不仅是保温杯,其实很多东西都是由多种材料组合而成,每一种材料都有它的特点,都有它的作用,我们可以把不同材料的优点集中起来,就做成了我们想要的物品,这个物品用起来更方便、更实用、效果更好。

2、课后请各位同学认真观察我们周围的物品,看看这些物品各部分是由哪些材料制作而成,这些材料各有什么特点,对于这个物品的用途有什么帮助。

3、神奇的新材料

教学目标:

1、能观察并描述荷叶表面的特点,发现荷叶表面不容易沾水滴或尘埃颗粒。

2、做蜡烛黑上滚水滴的实验,发现蜡烛黑不沾水不占灰的神奇特点,了解水滴在荷叶上和蜡烛黑上滚动时的相同之处。

3、了解各种新材料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对现代科技的兴趣与热爱。

4、愿意与同学合作观察,互相合作交流。

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探究,了解荷叶和蜡烛黑不沾水不沾灰的神奇特点。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完成在荷叶和蜡烛黑上滚水滴的实验并得出结论。

教学准备:

荷叶、粉笔灰、水、滴管、蜡烛、纸杯、活动手册、课件等。

预习要求:

观察荷叶,了解荷叶的特点;收集资料,了解一些新型材料及其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视频:

夏天,外面下大雨,衣服、被子、泥土等都湿了,可是荷叶却没有被打湿。

2、教师引导:

同学们,这个视频中,大雨把衣服、泥土等很多东西都打湿了,可是荷叶却没有被打湿。

荷叶不仅不能被水打湿,而且出淤泥而不染,大家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3、学生摇头,表示不知道。

4、教师引导: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这些问题,相信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就能知道问题的答案了。

5、揭示课题:

3、神奇的新材料二、观察荷叶表面特点

1、教师出示一张荷叶,引导:

同学们看一看,这是一张荷叶,下面老师在这张荷叶上滴一

滴水,大家看看有什么现象发生?

教师在荷叶上滴1到2滴水,并轻轻晃动水滴。

学生看一看,然后说一说,自己看到了什么。

预设:

我看到了水滴像一颗珍珠一样在荷叶上滚来滚去。

2、学生同小组合作,动手操作,做一做荷叶上滚水滴的小实验。

教师巡视,引导学生正确使用塑料滴管。

3、教师再引导学生在荷叶上撒上一点粉笔灰,让水滴在粉笔灰上滚来滚去,看看有什么发

现?

学生动手操作实验,同小组合作进行,边做实验边观察水滴在粉笔灰上滚来滚去,看一看有什么发现?

4、全班交流讨论,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荷叶表面的特点,发现荷叶表面不容易沾水滴或者尘埃颗粒。

5、过渡:

不仅荷叶有这样神奇的特点,我们另外一样物质,也有这样神奇的特点。

下面我们就来做一做蜡烛黑上滚水滴的实验,看看有什么发现。

三、做蜡烛黑上滚水滴的实验

1、教师出示材料:

纸杯、水、蜡烛、打火机、粉笔灰,并讲一讲这些材料的作用。

2、教师出示课本在蜡烛黑上滚水滴的实验步骤,引导学生读一读,了解本次实验的步骤。

3、教师强调实验的要领:

在操作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安全。

使用蜡烛熏纸杯底部的时候,要把纸杯放在蜡烛火焰上方1厘米处,让蜡烛烟熏杯底,不能离得太远,也不能离得太近。

用蜡烛熏杯底的时候,杯子里要有少量的水,以防止把纸杯点燃。

4、学生分小组活动,同小组成员合作完成这个实验。

教师巡视,引导学生注意实验的要领,并且引导学生注意仔细观察实验现象,思考我们提出来的问题,然后完成实验记录。

5、实验结束之后,全班交流讨论实验的现象及实验的结论。

6、讨论交流:

水滴在荷叶上和蜡烛黑灰上滚动时有什么相同之处?

7、教师小结:

同学们,通过刚才两个实验以及刚才的讨论,我们发现蜡烛黑跟荷叶一样,同样也有不沾水不沾灰的神奇特点。

四、各种各样的新材料

1、教师引导:

同学们,荷叶为什么不沾水不沾灰呢?

蜡烛黑为什么也不沾水不沾黑呢?

人们通过研究发现,荷叶的表面和蜡烛黑的表面有一样相同的东西,正是这种神奇的材料,让荷叶和蜡烛黑有了不沾水不沾灰的神奇特点。

人们根据荷叶和蜡烛黑的这一神奇特点,发明出了很多的新型材料。

2、学生看一看第10页的几幅插图,并读一读上面的两段文字。

3、交流讨论:

人们根据荷叶的特点,发明出了哪些新型的材料?

(制造出的新型材料有纳米布料、纳米玻璃涂料等等。

这些新型的材料又有什么特点?

(有不沾水不沾灰的特点。

人们用这些新型材料制造出了哪些产品呢?

有自净作用的纳米布料、防水防晒的复合木头、安全的钢化玻璃、雷达不易发现的隐形飞机等等。

4、教师相机出示课本第10页的几幅插图。

引导学生相机介绍这些新型的产品,如大家比较熟悉的钢化玻璃和防水防晒的复合木头,进一步了解这些产品的神奇之处。

五、课堂总结,课后延伸

1、教师小结:

同学们,现代科技日新月异,越来越多的新材料正在诞生,这些新材料正不断的运用于新产品的开发研研究之中,相信将来会有更多的性能优异的产品出现在我们生活当中,使我们的生活更加方便,更加快捷。

2、课后延伸:

课后,请大家观察我们周围生活中还有哪些产品使用了新材料,这些产品有什么神奇之处。

第二单元玩磁铁

4、磁铁的吸力

教学目标:

1、通过探究和玩磁铁的活动,知道磁铁能够吸引铁和镍,能够隔空隔物吸铁。

知道磁力可以传递。

2、通过交流,知道磁铁在生活中的一些用途。

3、能利用磁铁的本领解决生活中的困难。

4、在玩的活动中感受科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通过探究活动,知道磁铁能够吸引铁和镍,了解磁铁在生活中的一些用途。

教学难点:

通过探究,知道磁力可以传递,磁铁能够隔空隔物吸铁。

教学准备:

各种形状的磁铁,剪刀、回形针、夹子、钥匙等各种金属物品、多媒体课件等等。

预习要求:

通过玩磁铁,初步了解磁铁的性质和特点;通过观察,了解磁铁在生活中的运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本单元篇头的小诗:

小磁铁,好神奇,全身上下有磁力。

能吸铁来能吸镍,隔空抓物没问题。

大小方圆虽不一,南北两极最有力。

处处都有他踪迹,看你有无好眼力。

2、学生自由朗读小诗,了解小诗的内容,知道磁铁的一些特点。

3、教师引导:

同学们,这首小诗向我们初步介绍了一些磁铁的特点。

从今天开始,我们将学习第二单元——玩磁铁,系统的研究有关磁铁的性质和作用。

这一课我们先来学习第一部分的内容——磁铁的吸力。

4、揭示课题:

4、磁铁的吸力二、用磁铁吸金属材料

1、教师引导:

我们大家都知道磁铁能吸引金属材料,那么金属做的物品都能被磁铁吸引起来吗?

引导学生预测,有的学生说能,有的学生说不能。

2、教师引导:

下面我们就来验证一下,看一看是不是金属做的物品都能被磁铁吸引起来。

3、教师出示各种各样的金属物品,学生也可以把自己从家里带来的各种金属物品拿出来验证验证。

4、通过验证,引导学生得出结论——磁铁不仅可以吸铁,还可以吸镍。

5、教师相机介绍镍。

镍是银白色金属,具有磁性和良好的可塑性,有好的耐腐蚀性,近似银白色,非常坚硬而具有延展性,并具有铁磁性。

我们平时使用的一元硬币中就含有镍这种金属。

三、用多种方法研究磁铁

1、教师引导:

同学们,我们都知道磁铁有吸力,能够吸引铁和镍。

你们平时用磁铁吸过东西吗?

是怎样吸的?

2、学生介绍自己平时玩磁铁的经历,教师相机出示课本13页上玩磁铁的方法,引导学生看一看课本,激发学生动手操作的兴趣。

3、教师提出要求:

下面,同学们可以仿照书上的样子自己动手玩一玩磁铁,不过在动手玩磁铁的过程当中,我们要边玩边思考:

这些活动可以看出磁铁有哪些性质。

4、学生分小组活动,先做一做这些活动,再在交流讨论,通过这些活动,可以看出磁铁有哪些性质。

5、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实验活动情况,并引导同小组同学之间要相互合作,共同探究,才能完成的更好,同时对完成有困难的小组加以指导。

6、全班交流,教师指生展示自己玩磁铁的方法,并且说一说得出的结论。

接力吸钢珠活动——说明磁性会传递

用钉子把吸在磁铁上的钢珠取下来——说明磁性会转移

将磁铁慢慢靠近回形针,观察吸住回形针时磁铁的位置——说明磁铁能隔空吸铁。

7、引导学生探究磁铁隔物吸铁的性质。

(1)出示课本上的隔着练习本吸回形针的实验,引导学生看一看,了解实验的材料、方法及步骤。

学生动手操作并做好记录,同时思考这个实验体现了磁铁的什么性质。

学生交流讨论并且小结:

这个实验说明磁铁具有隔物吸铁的性质。

(2)引导学生用磁铁把水杯中的回形针取出来

教师出示一杯水,水中有一枚回形针,询问学生:

同学们,大家能用磁铁把水杯中的回形针取出来吗?

注意磁铁不能碰到水。

学生分小组动手操作,看能不能在不碰到水的情况下用磁铁把水杯中的回形针取出来,看谁

的方法又快又好。

指生上讲台进行全班演示,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这个活动体现了磁铁的什么性质?

学生经过交流讨论,得出结论:

磁铁具有隔物吸铁的性质。

8、教师小结:

同学们,通过刚才的探讨,我们了解到磁铁具有隔空、隔物吸铁的性质,同时我们还发现磁铁的磁力会传递。

四、交流磁铁的用途

1、教师引导:

既然我们知道了磁铁的性质,那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就可以利用磁铁的这些性质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大家思考一下,我们在生活中有哪些地方用到了磁铁?

2、学生回忆生活中用到磁铁的例子,并说一说。

冰箱门轻轻关上后就紧紧的密拢,是因为有磁铁的吸力作用。

夏天,纱窗上有的也会用磁铁来保持形状。

房间的门吸就是利用磁铁的吸力,把门紧紧的吸住。

老师上课用的磁性黑板,也是运用了磁铁的吸力。

还有扬声器、指南针、电磁炉、电话、手机、拉杆箱、一些手提包等等上面都用到了磁铁。

3、教师在学生举例的基础上,相机补充一些例子,并出示一些图片,引导学生直观形象的了解生活中磁铁的运用。

五、课堂小结,课后应用

1、教师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研究了磁铁的吸力,知道磁铁能够吸引铁和镍,还可以隔物、隔空吸铁,同时我们还知道了磁铁在我们生活中的运用非常广泛。

2、课后延伸:

课后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运用了磁铁。

5、磁铁的两极

教学目标:

1、观察磁铁,知道磁铁有多种形状,无论哪种形状的磁铁,其特性都是一样的。

2、通过用整块磁铁吸大头针、悬吊磁铁、让两个磁极靠近等一系列的探究实验,引导学生知道磁铁的磁极吸力最大,磁极能指示南北,磁铁具有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特性。

3、根据磁铁指南北的现象,标示出磁铁上的S、N极。

4、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知道磁悬浮列车的悬浮原理。

5、磁铁易碎,引导学生能够爱惜磁铁,轻拿轻放。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一系列的探究实验,知道磁极吸力最大,磁极能够指示南北,磁铁具有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特性。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从实验探究中体会磁铁的特性,并能利用磁铁的特性来解释磁悬浮列车的原理

教学准备:

各种形状的磁铁、大头针、支架、未标注南北极的磁铁、磁悬浮列车的图片、多

媒体课件、活动手册等等。

预习要求:

继续观察生活中磁铁的运用,初步了解磁铁的一些特性。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上一课我们学习了《磁铁的吸力》,知道了磁铁能够吸引铁和镍,能够隔空、隔物吸铁。

今天这一课我们继续来研究磁铁。

2、揭示课题:

5、磁铁的两极

二、观察磁铁的形状

1、同学们,你们平时见过的磁铁有哪些形状呢?

2、学生说一说自己见过哪些形状的磁铁,教师相机出示学生所说的形状的磁铁,并且补充学生没有说到的形状的磁铁,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认识不同形状的磁铁。

磁铁的形状主要分为条形磁铁、蹄形磁铁、圆形磁铁、环形磁铁、球形磁铁、菱形磁铁等等。

3、教师强调:

同学们,磁铁易碎,所以我们要爱护磁铁,轻拿轻放。

三、探究磁铁的特性

(一)用整块磁铁吸大头针

1、教师引导:

同学们,我们知道磁铁能够吸引铁和镍,下面我们就用不同形状的磁铁来吸一吸大头针,观察在吸大头针的过程中有什么现象?

2、小组合作进行用整块磁铁吸大头针的探究实验,并观察现象,得出结论。

3、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实验情况并加以适当的指导。

全班交流,说一说本小组的实验情况及得出的实验结论。

4、教师小结:

正如刚才大家实验的那样,磁铁上有的地方磁力比较大,有的地方磁力比较小。

磁铁上磁力最大的部分叫做磁极。

不同形状的磁铁,磁极的位置是不一样的。

你们能把磁铁上磁力大的地方圈出来吗?

5、同小组的同学合作标出磁铁上的磁极。

教师引导:

如果我们不知道磁极在哪里,就用这块磁铁去吸一吸大头针,看哪个地方吸的大头针多,哪个地方就是磁极。

6、全班交流,相机评价,看看学生标出的磁极是否准确。

(二)悬吊磁铁、标磁极

1、教师出示悬吊好条形磁铁的支架,引导:

同学们,这个支架上悬着一块条形磁铁,下面我们让它自由转动,看看它静止的时候两端分别是指向什么方向?

注意多做几次实验,同小组的同学都要做一做这个实验,注意观察实验现象。

2、同小组同学合作完成这次实验并且得出实验结论,然后再全班交流。

(教师课前已经在支

架上为几个小组悬吊好了条形磁铁。

3、教师小结并引导:

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发现磁铁静止的时候,它的一端总是指向南方,另一端总是指向北方。

磁铁指南的一端叫南极,我们一般用S表示,指北的一端叫北极,我们总是用N表示。

大家能够根据磁铁的这一特性在磁铁上标上S和N级吗?

4、学生在磁铁上标上S和N级,然后在全班展示,看大家标的是否准确。

(三)让两个磁极靠近

1、同学们,我们刚刚玩的是一块磁铁,下面我们用两块磁铁同时玩一玩,请大家睁大眼睛,看老师怎么做?

2、教师演示,用手提着一块悬吊的磁铁,慢慢靠近支架上那快悬吊的磁铁。

3、学生仔细看一看,看看有什么现象出现。

看得不明白,老师可以再做一次。

然后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做一做,边做边思考,这是为什么?

同时引导学生把悬着的磁铁掉个方向,再去做一做这个实验,会发生什么现象?

4、学生同小组进行合作实验,教师提醒学生动作一定要轻,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