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库水文计算全过程.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903082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736.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库水文计算全过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水库水文计算全过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水库水文计算全过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水库水文计算全过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水库水文计算全过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水库水文计算全过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水库水文计算全过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水库水文计算全过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水库水文计算全过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水库水文计算全过程.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水库水文计算全过程.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水库水文计算全过程.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水库水文计算全过程.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水库水文计算全过程.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水库水文计算全过程.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水库水文计算全过程.docx

《水库水文计算全过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库水文计算全过程.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水库水文计算全过程.docx

水库水文计算全过程

2水文

2.1流域概况

××水库位于××西南方向,坝址高程1760m,径流面积0.78km2,主河长1.6km,平均坡降为88‰,流域平均高程1880m,径流量条形状。

××水库属珠江水系西洋江流域源头支流,地处珠江流域与红河流域的分水岭上.河流自北向南,在坝址下游500m向西转,进入溶洞,流入其龙得河,又通过地下暗河进入头河,汇入西洋江,流域水系分布详见《××水库水系图》.

××水库流域地处中低山区,森林种类较多,主要分布有灌木、杂草、杉木等植物,目前,森林林植被完好,覆盖率在80%以上,径流内有少量的泉点出露,来水主要靠地表径流。

2.2气象特性

西洋江流域属中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区.夏季受东南太平洋和孟加拉湾暖湿气流影响,5~10间湿热多雨,水量充沛,其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85%左右,此期间又多集中在6—8月,占全年降水量的50%左右。

冬季,受周围山脉作屏障作用,阻滞北方冷空气的入侵,使本流域干燥,凉爽少雨(11—4月),据××县象站资料统计,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046。

00mm,蒸发量(d=20m)为1637。

6mm,多年平均气温为16。

7℃,极高最高气温为36.7℃,最低为-5.5℃。

多年无霜期为306天,雨季相对湿率82%,绝对浊率19。

9hpa,旱季相对湿度76%,绝对湿度10.8hpa。

以上结果表明,流域具有气候温和,降水量年际变化小,年内分配均匀,集中程度高,干湿分明的特点。

该气候特点决定了径流由降水补给,径流与降水规律一致。

2。

3年径流分析

拟建的××水库坝址附近属无测水文气象资料地区,水库设计年径流量根据其地理位置及气候成固相似性的特点,采用查径流深等直线图和移用西洋街

(二)站径流模数两种方法分析,再作综合论证后取值。

2。

3。

1移西洋街

(二)站径流模数法

西洋街

(二)站属国家基本水文站,观测内客有水位、流量、降水、蒸发,观制面积2473km2。

该站有1964-2001年的流量统计系列,且该系列已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统计年限满足规范要求,用适线法将该径流系列进行频率计算,矩法初估参数,取倍比系数C5=2.5CV,计算结果如表2—1

由表2-1计算离势系数CV:

CV=

=0.35

则西洋街

(二)站径流量统计参数如表2—2。

表2-2

面积(km2)

均值

(m3/s·月)

均值(mm)

CV

Cs

产水模数

(万m3/km2)

2473

410。

43

430。

2

0.35

2Cs

43。

02

××水库位于西洋街

(二)站的源头支流上,直线距离50km,虽然××水库控制面积远小于西洋街

(二)站的控制面积,但彼此间为同一个流域,具有相同的气候条件,帮移用径流模数计算年径流量:

0。

78×43.02=33。

56万m3

各种频率的年径流量如表2—3。

2.3.2查径流深等直线图

查××水文站1981年9月编制的《××水文图集》得××水库片区年降水量为1030mm,根据1995年编制的《××水资源调查及水利区划(成果报告)》可知,陆面蒸发量为600~770mm之间,××水库海拔较高,陆面蒸发取600mm,则由水量平衡公式得:

径流深:

1030-600=430mm

径流模数:

430×0.1=43万m3/km2

水库年径流量:

43×0。

78=33。

54万m3

查《××水文图集》得,水库坝址处降水变差系数CV=0.3,偏差系数CS=2CV,则各种频率的年径流量如表2-3.

表2-3

计算方法

均值

(万m3)

CV

设计值(%)

10

50

75

90

95

移用径流模数法

33。

56

0。

35

49.33

32。

22

25.17

19.80

17.12

查径流深等值法

33.54

0。

3

46.96

32.53

26.16

21。

47

18.78

由表2-3法可知,两种方法计算的多年平均径流量相近,只出入0。

02万m3。

变差系数CV的取值也比较相近。

为更合理取值,综合各因素,取用两种方法的平均值,则××水库年径流量如表2—4:

 

表2-4

均值

(万m3)

CV

设计值(%)

10

20

50

75

90

95

33.55

0。

33

47。

37

42.14

32。

4

25。

57

20。

47

17。

78

2.4设计年径流分配

××水库无任何实测的水文资料,设计年径流分配移用西洋街

(二)站典型年的分配,近同倍比法进行分配到月.

在西洋街

(二)站径流系列中分析选取1970-1971年作丰水年(P=12),1976-1977年为平水年(P=48),1980-1981年为枯水年(P=87),则××水库年径流分配如表2-5:

表2-5

P1%

 

月份

均值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0%

0.95

1。

08

0.77

0.72

2。

89

5。

98

11.12

10。

69

5。

53

4.09

2。

14

1。

41

47。

37

20%

0.76

0。

6

0。

43

1.34

1。

93

2.18

11.86

9。

02

7.22

3。

49

1.58

1。

73

42.14

50%

0.92

0。

8

0。

61

0。

59

0.61

0.29

6.92

9。

64

4.56

3。

62

1.64

1。

1

32。

4

75%

0。

73

0.63

0。

48

0.47

0.48

1.02

5。

46

7。

61

3。

67

2。

86

1.29

0.87

25.57

90%

0.66

0.58

0。

45

0。

39

0.78

0。

89

2。

32

6。

99

1.27

1。

42

0。

83

0.67

20。

47

2。

5地下水径流量

水库库区内有少量的地下泉点补给常年不断.本年11月8日测得流量为为0.0027m3/s,12月1日测得流量为0.0018m3/s。

通过对碗厂村的几位老人的了解,通过他们对各时段的介绍,折算后得出各月的径流量如表2-6.

表2-6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合计

径流量(万m3)

0。

4

0。

2

0。

1

0.1

0。

1

0.8

0.8

0.8

0。

8

0。

65

0。

55

0.4

5.7

××水库设计规模为小

(2)型蓄水工程,年径流设计保证率取用P=75%,由该水库年径流量总分配如表2-7。

表2—7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合计

径流量(万m3)

1.13

0.83

0。

58

0.57

0。

58

1.82

6.26

8。

41

4。

47

3。

51

1。

84

1.27

31.27

2.6水库蒸发

××水库与××气候站同处于西洋江流域,两地均处于西洋江流域的分水岭上,两地相距直线距离34.5km,两地海拔高程虽然出入较大,但属同一个流域,有相同的气候条件,故水面蒸发量移用××气候站实测的蒸发量进行分析。

该站有1954年至2002年的水面蒸发统计系列,用适线法将该系列频率计算,矩法估参数,点线配合情况见图.取CS=2CV。

得均值为1637.61mm,CV=0.008,各频率蒸发量如表2—8。

表2-8

P%

10

20

50

75

90

均值

蒸发量(mm)

1483。

4

1545.4

1618.5

1717。

1

1810.7

1637.61

××水库设计规模为小

(2)型水库工程,水面蒸发采用与径流量对应的保证率,选用P=75%,水面蒸发分配直接采用对应的年内分配,结果如表2—9.

 

表2—9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合计

蒸发量(mm)

111.8

106.5

206。

7

217.2

235。

8

174.7

135。

9

145.8

140.7

86.0

98。

0

58。

0

1717。

1

2.7水库泥沙计算

××水库及下游的西洋街

(二)站均未进行悬段质泥沙观测,水库泥沙计算按正常运行年限的沉积泥沙估算:

Vd=N·

=1。

245万m3取1。

2万m3

N—水库正常运行年限,取30年;

r—平均侵蚀模数。

库区土壤侵蚀主要以水力侵蚀为主,但库区植被好,植被率在80%左右,查土壤侵蚀强度分级标准得,轻度侵蚀的侵蚀模数为800T/km2;

F—水库径流面积;

r0—沉积物的容重,取1。

5T/m3.

2。

8渗漏损失

坝轴区基底基岩均为灰白色厚层石英砂岩泥质粉矿岩、微弱含水层,岩层产状倾向上游,地层防渗性能好,无构造影响和不利组成。

故库盆内不会有漏水现象有在,渗漏损失按中等地质条件,采用时段平均库容的1%计算。

2。

9洪水计算

××水库无实测的洪水资料,洪水计算根据××1994编制的《××省暴雨洪水查算实用手册》进行计算。

2。

9.1、基本情况

××水库径流面积F=0.78km2,主河长L=1。

6km,河床平均坡降i=0。

088。

水库洪水由库区径流的暴雨所形成,洪水与暴雨同频率。

2.9。

2、洪水标准

××水库主体工程为浆砌石坝,根据《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000规定,工程等级为五等,设计洪水标准为20年一遇(p=5%),校核洪水标准为200年一遇(p=0。

5%).

2。

9。

3、设计暴雨计算

(1)、设计暴雨历时、时段

根据××省暴雨特点,设计暴雨历时取24h,时段△t取1h。

查图暴雨等值图将径流集雨中心各种历时的统计参数值列于表2-9—1,并列出各种频率的设计点暴雨量。

2、计算点设计暴雨量的递增指数值,列于表2-9-2。

H6pH24p

N2p=1。

285Lg-—N2p=1。

285Lg—-

H1pH6p

其它历时点暴雨计算如下:

H(2-5)=5%=H24p×4-N3p×6-N2p×tN2p

H(2-5)=0。

5%=H24p×4-N3p×6-N2p×tN2p

H(7-23)=5%=H24p×24-N3p×tN2p

H(7-23)=0.5%=H24p×24-N3p×tN2p

3、进行0。

78km2的暴雨历时的aF1t值计算

查××省《暴雨区划图》得,水库位于暴雨第十区,由《××省分区综合时~面~a。

p关系表》进行径流面积为0。

78km2的各时段的aFt值,见表2—9—3.

4、按《××省一日暴雨分区雨型表》的十区排列次序,将H面t值排列下表2—9—4-—2—9-5。

 

 

二十年一遇暴雨净雨过程计算

 

二百年一遇暴雨净雨过程计算

2.9.4产流计算

1、确定产流渗数值

查××省暴雨洪水查算手册的附图《产流参数分区图》可知,该工程的综合产流参数分别为:

Wm=100mm,WT=82mm,Fc=2.2mm/h,E=3mm,△R=10mm。

2、1h逐时段雨量计算,计算过程如表。

2。

9.5汇流计算

1、汇流系数与雨强的计算及取值。

查《汇流系数数分区图》得:

Cm=0.4、Cn=0。

65.

由表可算出,P=5%的最大3h净雨强度为60mm,P=0。

5%的最大3h净雨强度为78.6mm,均超过非线性,经全省分析、设计、校核标准主净雨强度取值的规定:

3h净雨强度取10mm。

2、纳希瞬时单位线参数n、k值计算

B=F/L2=0。

78/1。

62=0.305

M1=CmF0。

262·J-0。

171·B-0。

476·(i/10)0。

84F-0。

109

=0.4×0.780.262×0.088-0。

171×0。

305-0.476×1

=0。

999

n=CnF0.161=0。

65×1。

060.161=0。

625

k=M/n=0。

83/0。

65=1。

601

3、时段单位线计算

(1)由n、k值查《S(t)曲线查用表》,将t/k、S(t)分别列于表,并计算t(h)值.

(2)由表2-9—6的计算结果绘制S(t)曲线图。

(3)由S(t)曲线图从t=0起,每隔1h读取S(t)值,填入表2~9~10,按公式q(1.t)=10F/3.6V(1。

t)计算出水库河流1h10(mm)时段单位线q(1。

t)列于表2—9—7。

4、推求洪水过程

(1)采用以下公式,由设计净雨和时段单位线推求设计洪水地表流量过程线。

Q11-i=qiR1/10

Q12-i=qiR2/10

··

··

··

··

··

··

Q1m-i=qiRm/10

(2)基流流量计算

根据水库径流区的地理位置,查《最大基流量分布图》,计算水库坝址断面的基流量。

Q基=1.0m3÷100×F=0.009m3/s

(3)潜流流量计算

潜流流量采用等腰三角形回加法,地表洪水起涨点潜流流量为零,第一时段为△Q潜,到地表径流终止点为三角形顶点,出现潜流洪峰流量Q潜m,此后递减.具体按以下公式进行计算:

Q潜m=Σfc·F/3。

6t(t为地表洪水过程历时)

P=5%,Q潜m=24.4×0。

78/3.6×9=0。

66

Q潜=Q潜m/(t-1)=0。

073

P=0.5%,Q潜m=44。

66×0。

78/3。

6×13=0。

74

Q潜=Q潜m/(t-1)=0.061

××水库P=5%与P=0.5%设计洪水计算成果列于表2—9—8——2—9-9,峰量值列于表2-9—10

 

P=5%洪水过程计算表

 

P=0。

5%洪水过程计算表

表2—9-10

P=5%

P=0。

5%

最大洪峰流量

21小时洪量

最大洪峰流量

21小时洪量

5.49m3/s

7.69万m3

7.91m3/s

10.73万m3

(4)绘制设计洪水过程线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