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B卷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903277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493.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长沙市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B卷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长沙市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B卷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长沙市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B卷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长沙市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B卷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长沙市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B卷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长沙市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B卷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长沙市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B卷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长沙市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B卷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长沙市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B卷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长沙市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B卷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长沙市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B卷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长沙市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B卷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长沙市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B卷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长沙市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B卷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长沙市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B卷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长沙市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B卷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长沙市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B卷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长沙市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B卷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沙市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B卷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长沙市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B卷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摘编自冯俏彬《即将到来的大变革》)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间断平衡”是指在平衡状态下,进化的齿轮一旦被某种因素触发,各部分会相互反应直到新的平衡产生。

B.人类社会从漫长的农业社会进入工业时代已经见证和经历了三次重大的技术革命。

C.现在,美国主导的第二轮全球化遭遇本国人民的抗拒,经济逐年衰退,进入了逆向时期。

D.近年来“放、管、服”改革以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全面释放了企业与个人的活力与创造性。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二-四段用三个“蹦移”审视新旧时代的变革,分析了技术进步、全球化发展和人工智能等的巨大作用。

B.文章在论证技术的“蹦移”时,重点分析了信息技术革命对打破平衡态的重大作用。

C.文章用普通人可享用的工业制成品远超帝王权贵为例,意为证明现代普通人比古代帝王的生活质量还高。

D.文章在最后一段提出了我们需要准确认识技术革命的演变方向以及其对我国转型升级的重要性的观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球化如果展开,就不可能主动或被动回到原点,就会变换成一种新的发展形式或更换一批演员。

B.如果假以时日,因技术进步而促成的经济增长所产生的“涓滴”效应可以将大多数人置于共享技术进步的好处之下。

C.经济衰退源于技术红利的渐渐消失,只有创新和技术进步,瞳出经济衰退,迎来下一个繁荣。

D.既稳住了对于全社会至关重要的就业,又为人人实现自己的梦想与人生价值创造条件,就是最大的包容性增长。

2.(12分)(2020·

定远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南方的水

张炜

浅而细、悠而长的南方之水,流动着,蜿蜒而去。

它像少女黑亮的长发,温柔的目光,洁白的面容;

又像她暖融融的微笑,清澈的眸子,含蓄而委婉的问候。

南方的水,涓涓细流,滑润之水,滋养生命的水,始终如一的水,永不疲倦的水。

南方的水,汇拢了万千小溪,渐成一条宽阔的大江,负载舟舸,运送木排,携走沙石,塑造陆地。

南方江河由柔韧之水综合而成。

它们决定了这水的性质、历史、来路,也造就了它的终点。

这儿尽是温暖的季节,蓬勃的绿色。

南方挽留了旅人。

他走进南方的怀抱,让水流抚过身躯。

一片温暖使人难以回报,他甚至不敢在此久留。

他知道很远的路程在等待。

你洗去他浑身的泥垢,脱落一路风尘。

他转身注视南方,不知该向你倾诉什么,只默默掩住了感激和惊叹。

他不得不惊叹这美好的造就、神奇的时光、不可多得的怜惜。

你把怜惜交给了旅人,交给了一场无边的磨损。

这磨损也将使你变得苍老,变得浑浊。

陪伴旅人的,是你哭泣般的流动。

你的哭泣之声让人想起很多往事。

悠长陈旧的往昔,贯穿了所有故事。

明天仍将如此继续。

离开了你的洗礼,心中泛起阵阵思念。

这思念不可阻止,难以中断。

当他回到出生地——那个寒冷刚烈的北方时,思念就愈加浓烈。

北方的河流是季节河,汛期滔滔不休,冲刷石块,挟向大海。

可是枯水季节只剩一线细流,甚至终将干涸,只裸露出焦干的河床。

它把从西部山地挟来的卵石生生抛在半路。

此地离大海甚远,可是这些卵石就这样被抛置,迎送烈日寒风。

北方的海闪着墨绿的颜色,像生铁和钢。

它充满了硬度:

撞在岩石上,岩石开裂,或留下创痕。

它把整道岩壁给劈下一半;

它有时像火药一样轰击半座山峰。

它把航船打碎,把陆地吞没;

在一个疯狂的夜晚,它毁掉了整个港湾。

只在风平浪静的某个下午,它才温柔起来,变成绸缎般的柔软细腻。

美极了,开阔极了,令人神往。

可是你不敢想象它暴烈的、咆哮的时刻。

南方和北方,命运之中两片不同的陆地,他在心中将其悄悄缝合,感觉统一和连接的博大。

对土地和江河的塑造同样需要南方和北方之水,需要它们的滋润和负载、它们滔滔不止的涤荡与洗刷之力。

离开北方的时候他含着屈辱和思念,抹去男儿的泪水。

离开南方的时候他挂带着更大的思念,把一片伤感甩到身后,埋入土中。

在北方的寒夜里,他有时听到的不是滔滔大海的轰鸣,而是南方涓涓的细流。

你不倦地流。

在这午夜,你仍然在流,目光催动旅人的步伐。

伸手即可触摸你柔发一样的长流,也记住你那潺潺的声音。

就是这不倦的流动,让人想到了一个风风火火的身影。

这是一种追赶。

在童年,他感到最为迷惑和惊讶的一个图景,就是蓝天上那排成“一”字和“人”字的大雁。

它们无一例外地从北方飞向南方。

北方不远就是一片大海,它们是从海的那一边飞来。

多么了不起的神奇生命!

它们整齐划一,歌唱着,不可思议地、勇敢地飞越了大海,飞向自己的梦想之地——南方。

他多想随它们一起去寻找那片温暖,那片躲避寒冷的热土。

那时他尚不知自己的将来,但那歌唱前行的雁群却是最好的指引。

它们飞去之地当是他的向往之地——那里到底有什么?

那里将使大雁获得什么?

是什么使其如此着迷、执拗和不倦?

旅人今天明白了,原来是你在这里流动。

在这片土地上,你经过的是这样一片林木山脉……

今天他终要离去。

不能在此驻足,也是他的悲哀。

你流动吧,不要发出哭泣般的声音。

你看,午夜的月光下,你闪动着多么明亮的眸子。

你应该欢笑,可是却发出了呜咽。

这个世界上的悲伤已经太多了…

他伴随你往前,你也送他一程。

南方的水,执拗而长久的水,你的品质与性格将永远使旅人着迷。

你注入了旅人的心中。

(有删改)

(1)下列对散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其实是作者在叙述,但却不用第一人称代词“我”,而是让自己以“他”“旅人”的身份融入其中,这样就可以从旁观者的视角,更为清醒、理智地审视与思索。

B.文中多次提到南方的水“哭泣”,既是绘声,也是传情;

既体现南方的水日夜不息、淙淙作响的特点,又体现南方的水情深意重;

同时又是移情于物,表达不舍之意。

C.“离开北方的时候他含着屈辱和思念……离开南方的时候他挂带着更大的思念”“他有时听到的不是滔滔大海的轰鸣,而是南方涓涓的细流”,情感对比强烈,爱憎分明。

D.“南方的水”具有浓厚的象征意味,它既能代表南方的自然环境,也能代表南方的社会环境,它对人的品质与性格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作者对此进行了热情赞颂。

(2)本文前四段运用了哪些手法描绘南方的水的特点?

请简要分析。

(3)散文讲究的是“形散神凝”,请从“形散”和“神凝”两个角度赏析这篇文章。

3.(6分)(2020高三下·

上饶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华文化有关民族问题有两大立场:

一是所谓“夷夏之辨”,倡导“用夏变夷”;

另一是所谓“夷夏一体”“王者无外”。

就前者而言,它承认诸夏与夷狄之间有差别,但是,这种差别不以种族归属为标准,也不以地域远近为界限,而是以文明进化程度为标准。

由于所处位置以及观察问题角度的不同,占主体地位的华夏民族自然认为诸夏代表着文明与先进,而夷狄则代表着野蛮与落后,历史的进程当以诸夏为中心,以诸夏的文明影响和改造所谓的夷狄,“用夏变夷”,使得夷狄逐渐向先进文明过渡,最终实现大同的理想,而国家统一的理想形态,也是统一在诸夏为主导的旗帜之下,至少要以诸夏的文化为鹄的。

当然,对这种诸夏本位观,国内少数民族不一定完全赞同,汉代时中行说与汉廷使节辩论时亟论匈奴风俗文化之优长,称说:

“约束径,易行;

君臣简,可久。

一国之政犹一体也”,就是证明。

有些汉族人士也不乏类似的见解:

“(匈奴)事省而致用,易成而难弊……法约而易辨,求寡而易供。

是以刑省而不犯,指麾而令从。

嫚于礼而笃于信,略于文而敏于事,故虽无礼义之书,刻骨卷木,百官有以相记,而君臣上下有以相使”。

这无疑是一种博大宽宏的胸襟,实际上成为了各民族开展交流与融合,实现天下安全的重要基础。

就后者而言,“王者无外”“夷夏一体”,意味着天下乃是“统一”的天下,“日月所照,舟舆所载”的普天之下,“六合之内”均为“皇帝之士”。

所以,华夏的天子不仅是汉族的天子,更是全“天下”的天子,所谓“王者博爱远施”,故尔“外内合同,四海各以其职来祭”;

“德行延及方外,舟车所臻,足迹所及,莫不被泽。

蛮、貊异国,重译自至。

方此之时,天下和同,君臣一德,外内相信,上下辑睦”。

按照这个逻辑,国内不同的民族自然可以各处其所,进而走向融合,统一于天子的号令之下。

这两种民族文化观念,从本质上说,是一个整体,彼此互为弥补,共同作用于民族融合与国家统一的历史进程。

应该指出的是,“用夏变夷的深层文化含义,是视夷夏关系为可变的实体,并不存在不可逾越的鸿沟,“诸侯用夷礼则夷之,进于中国则中国之”。

夷狄因文明程度提高而可以进为中国,中国也可以因文明的毁弃而退为夷狄。

而何休的观点更在民族融合理论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至所见之世,著治太平,夷狄进至于爵,天下远近小大若一,用心尤深而详。

故崇仁义,讥二名。

”很显然,这是种具有明显的平等意识,视天下为一家的民族观。

至于“王者无外”,则是致力于化解国内不同民族的对立与矛盾,使其认同于“天下”统一的伟大理想,强调华夏与各少数民族的和谐相处,并在各方面时机、条件成熟之后一步步走向融合。

这样,便为历史上开明的统治者推行“胡汉一家”的进步民族政策,维护大一统格局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

“王者中立而听乎天下,德施方外,绝国殊俗,臻于阕庭。

凤皇在列树,麒麟在郊薮,群生庶物,莫不被泽。

非足行而仁办之也,推行仁恩而皇之诚也。

范蠡出于越,由余长于胡,皆为霸王贤佐。

故政有不从之教,而世无不可化之民。

《诗》云:

‘酌彼行潦,挹必注兹。

’故公刘处戎、狄,戎、狄化之。

太王去豳,豳民随之。

周公修德,而越裳氏来。

其从善如影响。

为政务以德亲近,何忧于彼之不改。

”中华文化这种增进各民族之间的沟通与联系的价值观,毫无疑问在促进民族融合、进而巩固和发展天下安全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摘编自黄朴民《新天下主义安全观?

——中国古代的天下安全战略述论》)

A.“夷夏之辨”承认诸夏与夷狄之间有差别,但这种差别只与文明进化程度有关。

B.“用夏变夷”所追求的天下大同理想是以诸夏为主导的,少数民族一切需以诸夏为鹄的。

C.中华文化有关民族问题的两种立场均认为民族间并不存在着不可逾越的鸿沟。

D.历史上由于开明统治者推行“胡汉一家”的进步民族政策,中国长期大一统的现实,因而“王者无外”的思想强调各民族需和谐共处。

A.文章主要运用对比法,比较了中华文化有关民族问题两大立场的异同。

B.文中引用较多,既增强了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也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C.文章先分别阐释两种立场的含义,接着论证它们的关系、影响。

D.文章对两种立场并无偏重,论述的篇幅基本一致。

A.诸夏本位的民族观,不仅为部分少数民族所反对,有些汉族人士也不赞同。

B.民族关系是很复杂的问题,中华文化有关民族问题的思想有精华,也有糟粕。

C.何休认为华夷同宗,各民族应平等友好,具有进步性。

D.中华文化中关于民族关系的价值观在历史上对促进我国民族融合、进而巩固和发展天下安全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二、文言文阅读(共1题;

共11分)

4.(11分)(2017高二下·

牡丹江期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李显忠,初名世辅,南归,赐名显忠。

年十七,随父永奇出入行陈。

金人犯鄜延,王庶命永奇募间者,得张琦;

更求一人,显忠请行。

永奇曰:

“汝未涉历,行必累琦。

”显忠曰:

“显忠年小,胆气不小,必不累琦。

”后有敌人夜宿陶穴,显忠缒穴中,得十七人,皆杀之,取首二级,马二匹,余马悉折其足。

庶大奇之,补承信郎,充队将,由是始知名。

金人陷延安,授显忠父子官。

父与子相泣曰:

“我宋臣也,世袭国恩,乃为彼用邪!

”会刘豫令显忠帅马军赴东京,永奇密戒之曰:

“汝若得乘机,即归本朝,无以我故贰其志。

”元帅撒里曷来同州,显忠以计执之,驰出城。

至洛河,舟船后期不得渡,与追骑屡战,皆胜。

显忠憩高原,望追骑益多,乃与撒里曷折箭为誓,不得杀同州人,不得害我骨肉,皆许之,遂推之下山崖,追兵争救。

显忠携老幼长驱而北,至鄜城县,急遣人告永奇。

永奇即挈家出城至马趐谷口为金人所及家属皆遇害显忠奔夏夏人问故显忠泣具言父母妻子之亡切齿疾首恨不即死,宣抚吴玠遣张振来抚谕云:

“忠义归朝,惟君第一。

”至行在,高宗抚劳再三。

兀术犯河南,手诏以军与张俊会。

显忠与敌战,败之。

兀术谓韩常曰:

“李世辅归宋,不曾立功,此人敢勇,宜且避之。

”乃焚庐江而走。

金帅孛撒自南京率步骑十万来,显忠亲帅军遇于城南,战数十合,孛撒大败,遂退走。

俄增兵复来逼城,显忠谓宏渊并力夹击,宏渊按兵不动,显忠独与所部力战百余合却之。

显忠曰:

“若使诸军相与掎角,则敌兵可尽,金帅可擒,河南之地指日可复矣。

”显忠知宏渊无固志,叹咤曰:

“天未欲平中原耶?

何沮挠若此!

”乾道改元,乃还会稽,淳熙四年七月卒,年六十九。

谥忠襄。

(节选自《宋史·

列传·

第一百二十六》)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永奇即挈家/出城至马趐谷口/为金人所及/家属皆遇害/显忠奔夏/夏人问/故显忠泣具言/父母妻子之亡/切齿疾首/恨不即死

B.永奇即挈家出城/至马趐谷口/为金人所及/家属皆遇害/显忠奔夏/夏人问故/显忠泣/具言父母妻子之亡/切齿疾首/恨不即死

C.永奇即挈家出城/至马趐谷口/为金人所及/家属皆遇害/显忠奔夏/夏人问故/显忠泣具言/父母妻子之亡/切齿疾首/恨不即死

D.永奇即挈家/出城至马趐谷口/为金人所及/家属皆遇害/显忠奔夏/夏人问/故显忠泣/具言父母妻子之亡/切齿疾首/恨不即死

(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名,一般指姓名,幼年时一般由父亲命名;

多用于自称,或用于做传时介绍传主。

B.行陈,亦称“行伍”,古代兵制,五人为伍,二十五人为行,代指军队。

C.行在,指天子所在的地方。

南宋在杭州设立临安府(意为临时安顿),称之为行在。

D.乾道,年号名,古代纪年的一种常见方式;

改元,指同一皇帝在位期间更换年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显忠年少便胆识过人。

十七岁随父出入行阵;

在招募探子时,显忠主动请求前往;

后又孤身夜袭敌人成功,被王庶看重。

B.李显忠有勇有谋,善于应变。

在同州用计抓获撒里曷;

与追兵作战,战而胜之,面对越来越多的追兵,与撒里曷折箭为誓后将其推下山崖脱身。

C.李显忠忠肝义胆,一心向宋。

金人攻破延安,曾授任显忠父子两人官职,但他们对此内心深感愤慨,并未诚心归附。

D.李显忠英勇善战,屡建奇功。

忠义归朝之后,曾与张俊一道,击溃进犯合肥的兀术;

又与宏渊合力夹击自南京来犯的金帅。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永奇密戒之曰:

②显忠知宏渊无固志,叹咤曰:

"

天未欲平中原耶?

三、诗歌鉴赏(共1题;

共8分)

5.(8分)(2017·

合肥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各题。

郡斋①雨中与诸文士燕集(节选)

韦应物

兵卫森画戟,燕寝凝清香。

海上②风雨至,逍遥池阁凉。

烦疴近消散,嘉宾复满堂。

自惭居处崇,未睹斯民康。

理会③是非遣,性达形迹忘。

【注】①郡斋:

指苏州刺史韦应物官署中的斋舍。

②理会:

通达事理。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首二句描写郡斋兵卫森严,宴厅凝香,突出刺史的尊贵和威严,但这并非骄矜自夸,而是下文“自惭”的缘由。

B.“海上”以下四句续写宴会环境以及宴前心绪,虽然风驰雨骤令人厌烦,但是满堂的嘉宾却令诗人备觉神清气爽。

C.七八两句写出诗人将未睹“斯民”之康与自惭“居处”之崇两相对比,表达了真切的反省之意。

D.最后两句诗人表示要学会通达事理、乐天知命,这样才能从是非纷纭中超脱,达到忘我的境界。

E.选章叙事、抒情、议论相间,既体现诗人悲天悯人的襟怀,也通过聚会场景的详细描述写出闲适的情趣。

(2)前人曾称赞“自惭居处崇,未睹斯民康”两句“最为警策”,白居易诗《观刈麦》也有类似的警句“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请指出二者情感内蕴的异同之处。

四、默写(共1题;

共6分)

6.(6分)(2016高二上·

平安期中)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①________,乐琴书以消忧。

农人告余以春及,________。

②________,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________,形影相吊。

③________,眄庭柯以怡颜。

________,审容膝之易安。

五、选择题(共3题;

7.(2分)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很多家长有“名校情结”,但她小学和初中都是在很普通的学校里上的,虽然师出无名,如今却是航天领域的佼佼者。

B.2013年夏季,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饱受高温之苦,而北方则风调雨顺,冬温夏清,较之往年是难得的好年景。

C.排雷的意义不言而喻,但同时它是一项生死攸关的工作,这个部队自从接受了这一任务,已伤亡了二百多人。

D.虽然《小时代》这部电影遭到了一些人的尖锐批评和严厉指责,但是作者的创作动机是无可非议的。

8.(2分)(2019高一上·

江门月考)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李海峰教授的报告使我们更加坚定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努力攀登世界科学技术高峰。

B.事实上,仅仅开展两三年的三峡库区文物抢救工作,已经获得了一系列惊人的发现。

C.这种教育是一种掠夺教育,无异于不管这块土地以后如何,先让它长了这茬庄稼再说。

D.目前,由于我国社会帮教体系尚不健全,学校实际上承担着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9.(2分)(2019高三上·

东海月考)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与文学趣味相平行,并具体体现这一趣味构成元画特色的是,对笔墨的突出强调。

 

它不仅是种形式美、结构美,而且在这形式结构中能传达出人的种种主观精神境界、气韵、兴味。

这样,就把中国的线的艺术传统推上了它的最高阶段。

①绘画的美不仅在于描绘自然

②笔墨可以具有不依存于表现对象的相对独立的美

③也就是说,在文人画家看来

④这是中国绘画艺术又一次创造性的发展

⑤而且在于或更在于描画本身的线条、色彩亦即所谓笔墨本身

⑥而元画也因此才获得了它所独有的审美成就

A.①⑤④⑥②③ 

B.④⑥③①⑤② 

C.④⑥①⑤③② 

D.②③①⑤④⑥ 

六、语言表达(共2题;

10.(3分)(2017高二下·

回民期中)在下面一段文字空白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传统节日逐渐失去吸引力,一方面是因为其中包含了一些陈旧、落后和不合时宜的观念,①________。

韩国江陵端午祭,国家特别重视,政府不仅安排全国休假5天,而且积极组织开展了各种活动。

除了广泛的祭祀活动、各种舞蹈、歌谣比赛之外,还拓展了游戏和体育运动项目等等。

这就是说,②________。

反观中国,在积极申遗和与别国争夺文化遗产权之外,我们几乎忘却了传统的风俗,更别说为传统文化开辟新的内容了。

归根结底,传统节日需要的是守住它的精神坐标,③________。

11.(5分)(2017高二下·

馆陶期末)下面是某高中高三年级语文学科复习计划的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得超过80个字。

七、材料作文(共1题;

共5分)

12.(5分)(2016高三·

深圳月考)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日前,著名演员大陈在准备出演某话剧时,突发高烧并持续不退,剧院被迫临时取消演出。

但大陈说:

“这么冷的天,不演对观众来说太残酷了。

”于是在导演的搀扶下,极度虚弱的大陈坚持着亲自登台向观众鞠躬致歉,险些跌倒。

不少观众拥至台前喊道:

“我们理解,快回去休息吧!

”所有观众都毫无怨言且井然有序地退场。

事后,剧院表示将为持票观众现场办理退票或安排另一时间段的演出。

除了有观众赶回外地等特殊情况退掉了33张票,其余近900名观众均未退票。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

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

参考答案

1-1、

1-2、

1-3、

2-1、

2-2、

2-3、

3-1、

3-2、

3-3、

4-1、

4-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