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习题普通生物学.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904283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2.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习题普通生物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生物习题普通生物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生物习题普通生物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生物习题普通生物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生物习题普通生物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生物习题普通生物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生物习题普通生物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生物习题普通生物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生物习题普通生物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生物习题普通生物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生物习题普通生物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生物习题普通生物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生物习题普通生物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生物习题普通生物学.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生物习题普通生物学.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生物习题普通生物学.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生物习题普通生物学.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生物习题普通生物学.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生物习题普通生物学.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生物习题普通生物学.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物习题普通生物学.docx

《生物习题普通生物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习题普通生物学.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生物习题普通生物学.docx

生物习题普通生物学

第二单元:

分离活细胞的介质要求(A):

A.能产生密度梯度,且密度高时,粘度不高;

B,PH酸性或易调为酸性;

C浓度大时渗透压大;

关于脂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D)

A主要由碳和氢两种元素,以非极性共价键组成

B蜡是酯,疏水性比脂肪更强,可以保护生物表面。

C大部分脂质分子是非极性的,因此是疏水的

D严格意义上讲,脂质也可认为是高分子化合物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DNA双螺旋模型特点有:

多核苷酸链的两个螺旋围绕一个共同的轴旋转,为左手螺旋

B核苷酸单体通过脱水合成以磷酸二酯键顺序相连形成多核苷酸(核酸),核酸不具有方向性。

C由于小分子物质与蛋白质分子的一个亚单位结合,导致该蛋白质分子及其亚单位的构象发生变化,进而其活性也发生变化,称为变构作用。

D氨基酸的疏水性或亲水性决定与其中的R基团的性质

下列有关蛋白质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是(ACD)

A一级结构是在每种蛋白质中,多肽链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

B二级结构由部分肽链卷曲或折叠产生,,包括二硫键的位置,分为α螺旋与折叠片(也称β螺旋)

C三级结构表示一条多肽链的三维结构

D由两条或多条肽链组成的蛋白质,有四级结构,是由各亚基之间形成的键维持的

水在生命活动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C)

A水分子之间的氢键使水能缓和温度的变化,从而利于细胞温度代谢速率保持稳定

B水分子之间的氢键使水能缓和温度的变化,也利于动植物维持相对恒定的体温

C水比冰重,有利于水生生物的生存

D水是极性分子,使得水能够抵抗PH的变化。

有关蛋白质的描述正确的是(AD)

AR基团或侧链的结构、长短和电荷的不同,决定各种氨基酸在溶解度以及其它特性上的差异。

B在重金属盐、酸、碱等的作用下,或加热至70℃∽100℃,或在X射线、紫外线的照射下,蛋白质的多肽链松开,失去其专一的三维形状,从而失去其生物学活性,这种现象称为变构作用。

C由于小分子物质与蛋白质分子的一个亚单位结合,导致该蛋白质分子及其亚单位的构象发生变化,进而其活性也发生变化,称为蛋白质的变性。

D.一条多肽链的总的三维形状,称为蛋白质的三级结构。

肽链中二级结构之间的不规则部分折叠,使肽链进一步折叠成球状或纤维状。

功能基团的极性使生物分子具有亲水性,有利于这些化合物稳定存在于含有大量水分子的细胞中。

纤维素是地球上最丰富的有机化合物,但其形成微原纤维,存在于细胞壁中,是木材的主要成分。

DNA双螺旋模型中,多核苷酸长链的碱基序列受到限制,同时碱基对的准确序列携带着遗传信息。

第三单元: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C)

A19世纪30年代,德国施莱登、施旺提出:

一切植物、动物都由细胞组成,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的基本单位

B第一个用复式显微镜观察的是英国物理学家胡克,他观察的是软木切片。

C.电子显微镜是通过加速的电子束代替可见光,分辨力提高至0.2nm,进一步揭示了细胞的微观领域。

电镜样本需经过加工,但能观察活的样本。

D将电子显微术、电子衍射与计算机图像处理相结合形成具有重要应用前景的一门新技术——电镜三维重构技术,适用于分析难以形成三维晶体的膜蛋白以及病毒和蛋白质-核酸复合物等大的复合体的三维结构。

下列有关细胞核的说法错误的是(C)

A核被膜内面由纤维状蛋白组成的核纤层,厚度因细胞而异。

B.核孔构造复杂,与核纤层紧密结合,成为核孔复合体,在核内外物质转运中其重要作用。

C染色质中蛋白质分为组蛋白和非组蛋白,其中组蛋白分为H1、H2A、H2B、H3共4种,四种组蛋白功能相同。

D核基质是含有蛋白质的细纤维网状结构,作为维持细胞核形态的骨架,也是染色质附着的场所。

下面有关多种细胞器说法错误的是(D)

A.溶酶体的功能是消化从外界吞入的颗粒和细胞本身产生的废弃成分。

B.植物液泡内的液体称为细胞液,其中溶有无机盐呢、氨基酸、糖类以及各种色素,特别是花色素苷,液泡也是植物储存代谢废物的场所。

C.质体中的白色体,主要存在于分生组织细胞和不见光的细胞中,白色体可含淀粉或油脂

D.乙醛酸循环体是细胞中微体的一种,是脂肪转化为糖类的场所,动物细胞也有这种微体,能将脂肪直接转化为糖。

下列有关细胞骨架说法正确的是(BCD)

A微管是二聚体,由α—亚基和β—亚基组成,微管是细胞器移动的轨道,但与细胞分裂过程染色体的分离无关。

B微丝是两条相互缠绕的肌动蛋白丝,变形虫伪足的生成与其有关。

C中间丝是比较固定的结构,是核纤层的主要成分,使核被膜稳定。

D细胞骨架中的微管和微丝与马达分子相互作用,引起细胞运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D)

A桥粒是动物细胞连接的一种,主要功能是机械性的,多存在于上皮细胞间纽扣状斑块结构、承受强拉力的组织中

B棉花细胞死后留下的次生细胞壁即是棉花纤维,是中空管状,木材跟棉花一样也是纯的纤维素。

C细胞信号分子的共同特点:

①特异性②高效性③可被灭活

DG蛋白耦联型受体属于细胞表面受体

下列是膜流动性的影响因素的有(ABCD)

A胆固醇的含量B脂肪酸链的饱和度

C脂肪酸链的链长D卵磷脂/鞘磷脂

木材不是纯的纤维素,还含有一种芳香醇的多聚物—木质素,使细胞壁耐压。

微丝,也称肌动蛋白丝,胞质环流的实现便是在微丝和相关蛋白质作用下实现的,作用是加速物质在细胞中的分配。

微丝易于解聚成单体又容易重新聚合,鬼笔环肽可以切断微丝纤维,而细胞松弛素B与微丝特异结合,防止解聚。

第四单元

将刚采摘的玉米立即放入沸水中片刻,可保持其甜味因为(D)

A提高淀粉酶的活性B改变可溶性糖的分子结构

C防止玉米发芽D破坏将可溶性糖转化为淀粉的酶

卡尔文循环的总变化是3分子CO2消耗6分子NADPH和9分子ATP,形成(B)

A葡萄糖BG3P(甘油醛-3-磷酸)C3-PGA(3-磷酸甘油酸D2-PGA(2-磷酸甘油酸)

在卡尔文循环中,每经过_次循环产生6分子的3—磷酸甘油酸,其中_分子3—磷酸甘油酸用于再循环,_分子3—磷酸甘油酸用于合成葡萄糖。

A

A351B342C333D451

关于光合磷酸化与氧化磷酸化说法正确的是(AC)

A.均在膜结构上进行,前者在类囊体薄膜上,后者在线粒体内膜上

B.均经ATP合成酶合成ATP,有一系列电子链,且均在膜内侧合成

C.均有能量转换,前者来自光能,后者来自底物氧化分解

D.均有质子泵参与,且均将质子泵入膜内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D)

A.光呼吸是一种特殊的光反应,特点是似细胞呼吸分解糖,但不产生ATP、NADPH。

B.C4植物关闭气孔,仍能继续进行光合作用,原因在于C4植物中第一个固定CO2的酶不是rubisco,不能固定O2.

C.CAM植物气孔夜间张开,白天关闭,光合作用效率和C3、C4途径相差无几。

D.仙人掌科植物不能在热带雨林生存说明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之间存在相互作用。

生物氧化是在酶的催化下,在温和条件下进行,与燃烧的本质不同。

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CO2和H2O错

C3植物光合作用中固定CO2第一产物是PGP(3-磷酸甘油酸)对

 

第五单元

下列有关细胞有丝分裂说法不正确的是(D)

A.G1期完成必要的生长和物质准备,S期进行DNA分子复制、染色体组蛋白的合成。

B.前期发生三个主要事件:

染色质凝缩、核仁解体、纺锤体形成

C.动植物细胞分裂的末期不同,动物细胞会形成由肌动蛋白微丝和肌球蛋白组成的微丝环带,微丝环带收缩形成环沟,而植物细胞则是通过细胞板进行胞质分裂

D.细胞分裂子细胞获得成套的染色体,并且获得各种细胞器,有赖于细胞器在分裂期M进行增殖。

下列关于控制细胞周期的分子机制说法有误的是(A)

A.推动细胞周期的激酶叫做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Cdk,其浓度随周期蛋白浓度周期性变化。

B.细胞内所有染色体与纺锤体正确连接后姐妹染色单体才会分离。

C.许多外部因素会影响细胞分裂,如某些体细胞分泌的生长因子、接触抑制等

D.细胞周期的正确顺序是:

G1-S-G2-M

染色体上的着丝粒是指(B)

A.染色体上附着纺锤体的结构B.在染色体上的一段由特殊的DNA序列构成的结构

C.在DNA分子特殊序列上附着的特殊蛋白质D.染色体中两个染色体之间的交叉点

下列有关纺锤体的说法正确的是(ABC)

A.纺锤体由极纤维或极微管、动粒纤维或动粒微管组成。

B.在分裂的前中期,动粒与动粒微管结合,动粒微管的功能是使染色体在分裂中期能在纺锤体上正确定位并在后期向两极移动。

C.秋水仙素的作用是破坏微管的组装,组织纺锤体正常分离并移向两极。

D.在各染色体接近两极使,极微管缩短,而动粒微管延长

动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细胞内发生的变化有(ABD)

A.线粒体分裂

B.高尔基体和内质网破碎成碎片

C.周期性蛋白激酶浓度发生周期性改变

D.周期蛋白浓度发生周期性改变

下列有关细胞衰老的说法正确的是(BD)

A.细胞核减小

B.细胞水分减少,体积减小,代谢减慢

C.色素积累,染色质染色变浅

D.线粒体数目减少,体积增大,mtDNA增多

细胞分裂前期,核纤层蛋白高度磷酸化而解体:

末期,核纤维蛋白去磷酸化重新聚合。

在细胞分裂间期,微管蛋白在S期大量合成,组蛋白在G1期大量合成错

吉母萨染色显示G带是富含A-T核苷酸用热碱处理,显示富含G-C的核苷酸片段即R带对

 

第六单元

下列有关组织说法错误的是(D)

A.上皮组织由上皮细胞组成,由上皮细胞形成的腺体分为两类,一类为有有管腺,一类为无管腺

B.上皮组织有单层、复层之分,有保护、感觉、吸收、分泌、排泄、呼吸等功能。

C.韧带和肌腱是典型的致密结缔组织。

D.软骨是一种结缔组织,基质呈凝胶;硬骨也是一种特殊的疏松结缔组织,起到支持、保护、运动的功能。

消化管管壁的结构由内至外分为4层,即粘膜层、黏膜下层、肌肉层、浆膜

下列属于负反馈的是(B)

A.胎儿分娩

B.血糖调节.

C.喇叭啸叫

D.排尿反射

结缔组织由多种细胞、肌肉组织、三种蛋白纤维和无定形基质构成,包括(BCD)等多种类型

A.腺体

B.软骨

C.脂肪

D.血液

下列哪些不属于结缔组织(BC)

A.骨骼

B.消化道黏膜上皮

C.消化道肌层

D.皮肤真皮

下列有关组织说法正确的是(ABCD)

A.在上皮组织的底部由一层基膜,将上皮组织与结缔组织分离开。

B.软骨细胞只有1种,无血管、神经分布

C.脂肪组织是一种特殊的疏松结缔组织,起支持、保护、保温、储能等作用。

D.血液也是一种特殊的疏松结缔组织,细胞间质是血浆,有多种血细胞。

小肠上皮绒毛核微绒毛的主要作用在于增加吸收面积对

胃蛋白酶原转变为胃蛋白酶的激活物是HCl对

结缔组织的特点是有发达的细胞间质,细胞分散于细胞间质中对

第七单元

下列关于摄入营养的说法错误的是(C)

A.钙离子维持肌肉神经的正常兴奋性,参与凝血反应,骨骼中的钙每年更新约1/5

B.维生素D能促进小肠吸收Ca2+,缺乏会引起骨骼畸形,形成佝偻病

C.糖类是主要能源物质,但不是构建细胞的重要原料。

D.现代饮食观念追求多样化、平衡饮食、适度饮食,应该遵循“十条原则”

下列有关消化过程的说发错误的是(C)

A.消化是食物经机械、化学作用被粉碎、分解的过程,分为外消化与内消化。

B.胞外消化是在消化管腔进行的,用于摄取、消化大型食物

C.人的消化系统实质上是从口腔到肛门的一条管道,正常饮食中,唾液淀粉酶在口腔中即发生作用。

D.咀嚼活动是神经系统控制的反射活动,不完全是随意活动。

下列有关胃及其消化说法错误的是(B)

A.胃腺中的壁细胞向胃腔分泌HCl,而另一种分泌细胞即主细胞,向胃腔分泌胃蛋白酶原。

B.食物团与胃液混合,ph下降,但唾液淀粉酶依然具有活性

C.胃还能分泌内因子,促进吸收维生素B12。

因此切除胃的人会出现缺乏B12导致的恶性贫血症。

D.幽门螺旋杆菌的发现,使治疗溃疡的战略从制酸到灭菌。

小肠中的消化液的组成有(ABC)

A.胆汁

B.胰液

C.肠液

D.唾液淀粉酶

第八单元

下列关于膈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膈主要是由肌肉组织构成的B.膈是胸腔和腹腔的分隔线

C.膈的收缩和舒张可引起胸腔容积的变化D.膈是胸腔的顶部,腹腔的底部

血液属于

A.上皮组织       B.肌肉组织        C.神经组织       D.结缔组织

下面是两个人的血液检验结果,这两个人可能的病症是 (  )

①贫血 ②遗传病 ③扁桃体炎 ④缺钙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衡量动脉血与静脉血的唯一标准是  ( )

A.血液的颜色                      B.含氧的多少

C.存在的血管种类                  D.含二氧化碳的多少

下列关于下图的说法中错误的是(箭头示血流方向)                                             (   )

A.图中A为静脉,B为动脉          B.图中A为动脉,B为静脉

C.图中C为毛细血管,A为静脉           D.图中C为毛细血管,B为动脉

观察下图,图中流动脉血的结构是(  )

A.1       B.2   C.3      

 

在心脏的四个腔中,侧壁最厚的一个是 (  )

A.左心房      B.左心室      C.右心房     D.右心室

当心脏房室瓣处于关闭而动脉瓣处于开放状态,心房和心室舒缩状况应是(  )

A.心房心室同时收缩   B.心房舒张,心室收缩

C.心房心室同时舒张   D.心房收缩,心室舒张

血液在人体内按一定的方向流动正确表达这种方向性的是静脉→心房→心室→动脉对

正常人甲和乙分别生活在平原和高原,则他们的每升血液中的红细胞数量为甲<乙对

静脉血液在血管中流得最慢,这有利于物质交换错

第九单元

在内呼吸过程中,吸入氧气与下列哪项无直接关系()

A.呼吸运动B.气体扩散C.组织细胞缺氧D.血红蛋白质的机能

溶酶体是由高尔基体“出芽’’产生的一种重要细胞器。

溶酶体的pH在4.8左右,比细胞质基质中的pH(7.0—7.3)低。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D

A.溶酶体的形成体现了生物膜的流动性B.溶酶体膜能主动运输H+进入溶酶体内

C.被溶酶体分解后形成的产物,可以为细胞提供营养

D.硅肺的形成是由于肺部细胞溶酶体缺乏分解硅尘的酶,硅尘在肺泡积累,从而导致肺的功能受损

下列关于肺的叙述,属于有利于气体交换的是ABD

A.肺的末端形成肺泡,总数和约7亿个

B.每个肺泡的壁很薄,只由一层细胞构成

C.肺分为左肺与右肺

D.肺泡包绕着毛细血管

呼吸系统包括哪两部分?

()

A.呼吸道和肺

B.肺和支气管

C.气管和支气管

D.鼻腔和支气管

呼吸运动是指呼气和吸气两个动作,呼吸运动的完成依赖于(C)。

A.肺泡的弹性

B.气体分子的扩散

C.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

D.氧和二氧化碳的交换

人在剧烈运动后,呼出的气体比吸入的气体中含量增加最多的是()。

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D.水蒸气

气体交换是通过扩散的方式进行的,而决定气体扩散方向的为该气体的分压。

血红蛋白与一氧化碳的亲和力是氧的200倍,即使分压很低,一氧化碳也能取代氧对

血液运输氧和二氧化碳是以物理溶解和化学结合两种形式进行的,但主要是以化学结合形式进行的。

第十单元

关于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内环境主要由血液、组织液和淋巴组成B、内环境中多余的H+主要从肺排出

C、Na+、K+以重吸收方式从消化道进入内环境D、血浆是内环境中最活跃的部分

当人体处于饥饿状态时

A、肾上腺素分泌减少,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

B、肾上腺素分泌增加,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

C、肾上腺素分泌减少,胰高血糖素分泌减少

D、肾上腺素分泌增加,胰高血糖素分泌减少

水和无机盐的平衡对内环境稳态具有重要意义,下列关于人体内水盐平衡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Na来自饮食,主要通过汗腺排出

B、K+排出的特点是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不排

C、调节水盐平衡的主要激素是抗利尿激素和醛固酮

D、寒冷环境中人体内多余的水分只从肾、肺和消化道排出

遇海难而漂浮在海面的人,因缺乏淡水,此人

A、血浆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增加B、血浆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减少

C、浆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增加D、血浆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减少

人体剧烈运动时,肌肉产生的大量乳酸进入血液.但不会引起血浆pH发生剧烈的变化。

其中发挥缓冲作用的物质主要是

A、碳酸氢钠B、碳酸C、三磷酸腺苷D、钾离子

糖尿病患者容易出现

A、细胞内液增多B、组织液增多C、体液增多D、尿量增多

尿的生成是从血液在肾小球过滤开始,在近曲小管液被浓缩对

人体体温会出现周期性变化对

肾、膀胱、尿道构成人体泌尿系统错

第十一单元

关于T细胞,哪项正确

A.在胸腺内受抗原刺激后分化成熟

B.成熟后多随血流迁移到淋巴小结生发中心

C.约占血液中淋巴细胞总数的

20%

D.细胞表面有特异性抗原受体

人体感染白喉杆菌后,将启动系列免疫反应,其中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A.鼻腔粘膜分泌杀菌物质抑制白喉杆菌繁殖B.巨噬细胞通过溶酶体将吞入的白喉杆菌消化C.口腔中的链球菌产生过氧化氢杀死白喉杆菌

D.体液中的免疫球蛋白与白喉杆菌毒素反应,中和其毒性

有关人体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A.机体主要依赖免疫调节维持内环境稳态B.病原微生物侵袭,可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C.特异性免疫过程中,只有T细胞产生记忆细胞D.如果神经中枢受损,机体的特异性免疫功能完全丧失

关于人体健康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BD)

A.过敏反应是机体初次接触过敏原时发生的反应

B.糖尿病形成的原因是病人的胰岛A细胞受损

C.艾滋病和类风湿性关节炎都属于免疫系统疾病

D.猫叫综合征是一种由染色体数目变异引起的遗传病

关于人体三道防线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BD

A.吞噬细胞在三道防线中都能发挥作用B.感染发生时,病原体已经突破了两道防线C.第三道防线的结构最复杂,功能最强大D.第二道防线的杀菌物质是指抗体

甲、乙、丙三组小鼠不同的免疫器官被破坏,其中甲组仅有体液免疫功能,乙组和丙组丧失了特异性免疫功能。

现给三组小鼠分别输入造血干细胞,发现仅有乙组恢复了细胞免疫功能,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是()

A.甲组骨髓被破坏,乙组胸腺被破坏,丙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

B.丙组骨髓被破坏,甲组胸腺被破坏,乙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

C.乙组骨髓被破坏,丙组胸腺被破坏,甲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

D.甲组胸腺被破坏,乙组骨髓被破坏,丙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

当病原体侵入体内发生感染时,巨噬细胞会吞噬入侵的病原体对

病原体的抗原分子降解为多肽,与巨噬细胞的MHC蛋白结合形成抗原-MHC复合体对

所有的抗体分子都是蛋白质对

 

第十二单元

手术切除成年大白鼠的整个甲状腺,一段时间后,该大白鼠表现为

A.分解代谢增强B.生长发育加快C.自由活动减少D.食欲增强

昏迷的病人连续输氧时,要在纯氧中混入5%的CO2。

这样做的原因是[B]

  A.节约氧气          B.维持呼吸中枢的兴奋

  C.维持肺通气量的平衡     D.抑制呼吸中枢

激素调控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①激素调控通过改变细胞的代谢而发挥效能

②激素调节的启动较慢、持续时间较长

③人和高等动物的生理活动,主要是通过激素调节协调

④激素调控迅速而精确,反应时间短

A.①②B.③④C.②④D.②③

下列属于内分泌腺的是()

A.垂体B.甲状腺C.卵巢D.胰腺

下列与地方性甲状腺肿疾病有关的是[ABC]

A.饮食中缺碘B.甲状腺代偿性增生

C.甲状腺素合成减少D.甲状腺素合成增多

 

用一定量的甲状腺激素连续饲喂正常成年小白鼠4周,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小白鼠表现为[]

A.耗氧量增加、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

B.耗氧量增加、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增强

C.耗氧量减少、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

D.耗氧量减少、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增强

大面积深度烧伤病人在治愈后,夏季要比烧伤前怕热,这是因为皮肤烧伤时损伤了大量汗腺对

大气变冷时,维持体温所散失的热量增多,人体内下列甲状腺的分泌量会增多对

人体血液中的水分能来自于饮水、食物、自身物质代谢、空气错

十三单元

反射和反射弧的关系是 (   )

A.反射活动可以不完全通过反射弧来实现 B.反射活动的完成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实现

C.只要反射弧完整,必然出现反射活动 D.反射和反射弧在性质上完全相同  

某人脊髓从胸部折断后,一般情况下 (  )

A.膝跳反射存在,针刺足部有感觉     B.膝跳反射不存在,针刺足部有感觉

C.膝跳反射不存在,针刺足部无感     D.膝跳反射存在,针刺足部无感觉

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

  A.神经元

  B.神经纤维

  C.神经

  D.神经末稍

能支配骨骼肌随意运动的结构是(   )

  A.小脑

  B.大脑

  C.脑干

  D.脊髓

某病人肢体震颤,不能完成食指迅速而准确地指鼻尖动作,他发生病变的部位是(   )

  A.大脑

  B.小脑

  C.脑干

  D.脊髓

连接脑和周围神经的结构是(    )

  A.大脑

  B.小脑

  C.耳蜗

  D.脊髓

神经元的功能是:

接受刺激后能够产生兴奋、传导兴奋对

人体之所以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是由于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作用对

某人因外伤而成“植物人”,此人的神经系统中仍保持正常功能的结构是脑干对

十四单元

听骨链的主要功能是 (   )

  A.集音作用   B.共鸣作用

  C.增压效应   D.减压效应

关于耳蜗对声音的初步分析,下述错误的是 (   )

  A.引起基底膜的振动,在传向耳蜗顶部的过程中振幅加大

  B.声音越强,基底膜振动传向顶部越远

  C.声音越强,被兴奋的听神经纤维数越多

D.声音越强,听神经动作电位的频率越大

近物时,眼的调节不会出现 (   )

  A.晶状体变凸   B.瞳孔缩小

  C.双眼会聚     D.眼轴变短

关于视近物时晶状体的调节过程,错误的有 (   )

  A.睫状肌收缩       B.睫状小带被拉紧

  C.晶状体曲率减少   D.晶状体的折光能力增强

.视杆细胞的特点是 (   )

  A.感受弱光       B.对物体的分辨力强

  C.不能感受色光   D.与色盲的发生有关

  E.密集于视网膜中央凹

传音性耳聋是 (   )

  A.多由外耳道或中耳病变引起

  B.多由耳蜗病变引起

  C.气导大于骨导

  D.骨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