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静海区大邱庄中学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905016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46.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津市静海区大邱庄中学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天津市静海区大邱庄中学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天津市静海区大邱庄中学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天津市静海区大邱庄中学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天津市静海区大邱庄中学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天津市静海区大邱庄中学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天津市静海区大邱庄中学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天津市静海区大邱庄中学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天津市静海区大邱庄中学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天津市静海区大邱庄中学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天津市静海区大邱庄中学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天津市静海区大邱庄中学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天津市静海区大邱庄中学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天津市静海区大邱庄中学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天津市静海区大邱庄中学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天津市静海区大邱庄中学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天津市静海区大邱庄中学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天津市静海区大邱庄中学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天津市静海区大邱庄中学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天津市静海区大邱庄中学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天津市静海区大邱庄中学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天津市静海区大邱庄中学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津市静海区大邱庄中学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天津市静海区大邱庄中学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天津市静海区大邱庄中学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大邱庄中学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

高三年级语文试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氛(fēn)围滂(pāng)沱偌(nuò)大敛声屏(bǐng)气

B.炽(chì)热提供(gōng)挫(cuò)折叱诧(zhà)风云

C.狡黠(xiá)发醇(jiào)刹(chà)那空穴(xué)来风

D.剖(pōu)析档(dàng)案敕(chì)造汗流浃(jiā)背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此题考核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字形的能力,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多音字注意据义定音,形声字重点记忆“统读字”,形似字注意字形的细微差别。

字形题从表象上看主要考核双音节词语和成语,有时会考核三字的专业术语和熟语,从分类看主要考核音近字或形近字,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

题中A项,偌(ruò)大;B项,叱咤风云,C项,发酵。

2.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十世纪80年代以前,中国植物分类学界对牡丹不甚重视,随着中国经济繁荣,牡丹重新成为人们广泛_______和喜爱的花卉。

牡丹是中华名花,它那雍容华丽的硕大花朵就是吉祥富贵的象征,牡丹文化是盛世的象征。

唐代对牡丹的热爱是全社会的风气,上至皇宫,下至民间,无不为它的华贵之气_______。

刘禹锡在__________的《赏牡丹》中说: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A.逐步关心倾倒脍炙人口

B.逐渐关心折服名噪一时

C.逐渐关注倾倒脍炙人口

D.逐步关注折服名噪一时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此题考核正确使用词语的题目,有实词成语和熟语的能力,注意啊考核近义词辨析。

注意从词语的含义、感情色彩、固定搭配、程度的轻重、运用的范围等角区分,“逐渐”指渐渐;“逐步”指一步一步地。

“关心”,常放在心上,重视和爱护“关注”指关心重视,用眼睛去看,用实际行动去或用心去对待。

“折服”指信服,心服,使人从心里届服或服从;“倾倒”有使人倾心、爱慕之意。

“脍炙人口”比喻好的诗文受到人们和称赞;“名噪一时”指在当时非常出名。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2018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围绕以“喜庆新时代、共筑中国梦”为主题,唱响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奋进新时代、满怀豪情迎新春的昂扬旋律。

B.该报通过形式创新、技术创新、平台创新,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让新闻作品成为焕发和丰富人们精神世界的强大力量。

C.到2020年,我国基本完成国防和军队改革目标,基本实现机械化,值息化取得重大进展,构建能够打赢信息化战争、有效履行使命任务的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

D.莫言的作品充满“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建构了独特的主观感觉世界,带有明显的“先锋”色彩,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品。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此题考核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注意明确病句的类型,以及典型的错例,答题时从结构和内容的角度分析句子,对照错例,找到错误。

题中A项,“围绕以……为”句式杂糅;B项,搭配不当,“焕发”与¨精神世界“不搭配,C项,成分残缺,“构建……体系”。

点睛:

结构混乱是常见的病句类型,有句式杂糅、暗换主语和中途易辙等几种,句式杂糅表现为把表示同一个意思的两种说法糅合到一起,中途易辙主要表现在前面的句子没有表述完整,后面又出现的新的陈述对象,暗换主语表现为句子前面没有主语,而前句的主语不能作该句的主语。

此题选项A“围绕以……为”句式杂糅造成结构混乱。

4.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古代的学校有“庠”、“序”之称。

太学是中国古代的国立大学,太学之名始于西周。

B.“六经”即指六部儒家经典著作。

是经过孔子整理的,有《诗经》《尚书》《礼经》《论语》《周易》《春秋》。

C.在古代,擢,一般表示升官。

黜:

指罢免官职。

“左迁”是降职,而范仲淹《岳阳楼记》“迁客骚人”中的“迁客”是指被贬在外的官员。

D.古代“社”指土地神,“稷”指谷神,帝王所居,左宗庙,右社稷。

后来以“社稷代表国家。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

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题中B项,《论语》不是,应是《乐经》。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建筑如何免于沦为西方建筑的翻版?

十一贝子

①《易经·系辞》称: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按照这个说法,诗词曲赋与琴棋书画等艺术门类都可归入无形的“道”的范畴,强调哲理和美学意义;而建筑与车舆、衣服、盆碗类似,属于有形的“器”的性质,注重实用性,兼顾审美,主要由匠人来制作,文人士大夫阶层极少直接参与。

由此导致中国古代建筑界虽然巨匠辈出,巧夺天工,取得极高的成就,却一直缺乏理论总结。

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相对得到主流阶层的追捧,出现了《园冶》《长物志》等理论名著,而在更广泛的建筑领域,相关学问备受冷落,虽然有宋代《营造法式》、清代《工程做法》等官书和明代《鲁班经》之类的民间著述传世,但数量远远不及西方,而且主要内容都偏于实际操作层面的记述,没有太多的理论探索,与西方古罗马《建筑十书》以及文艺复兴以来的建筑名著差异很大。

②19世纪末叶以来,随着清朝的衰落和灭亡,中国受到西方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的全面冲击,传统建筑行业走向衰微,源自欧美的现代建筑材料、结构和形式逐渐在中国各地流行,使得拥有千年历史的华夏大地的城市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时至今日,中国的建筑体系与世界其他国家完全趋同,与古代则大相径庭,广大建筑师对于传统的建筑技艺普遍感到生疏,绝大多数设计作品都近于西方建筑的翻版,失去了本土的文化基因。

在此情形之下,从20世纪初开始,一些中外建筑师努力尝试扭转这一趋势,在现代建筑中刻意表现“民族形式”,将传统建筑的造型与文化内涵融入新的建筑项目,如亨利·墨菲设计的燕京大学校园和吕彦直设计的中山陵。

以中国营造学社为代表的先贤致力于用现代的科学方法对中国古代建筑展开研究,梁思成、刘桢等学者四处考察测绘,搜集古籍,成果斐然。

经过几代人的艰难跋涉,对于中国现代“民族形式”的探索仍处于迷途之中,尚未找到相对圆满的解决之道。

而对于传统建筑的研究,长期侧重于历史本身,理论方面的论述非常有限,还不能对建筑设计进行明确的指引。

③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中国香港建筑师李允鉌先生正式出版《华复意匠》一书,填补了相关领域的空白。

作者在《卷首语》中解释:

“‘华夏’指的是古代的中国,‘意匠’可作建筑的设计意念,‘华夏意匠’意即‘中国古代的建攻设计意念’。

此书得到海内外建筑界的高度评价,一时洛阳纸贵,至今仍被视为中国传统建筑理论研究最重要的一部专著。

此书的撰写显然受到西方建筑理论的影响,引述了大量的前人论述和经典实例,完备性超过之前任何一部研究中国建筑的著作,恰如武侠小说中全真派的全套武功,无所不包,既有“道”层面的精神诉求,也有“器”层面的实践指导意义,故而难能可贵。

建筑史学家龙庆忠先生为此书所作序言中说:

“中国古建筑是古今都在东亚地区,由东亚人民产生的。

它是一种赏心悦目的视觉艺术和清静环境,是古代养目、养心、养身、遂生的具体表现。

它既其有几何构成,又有模式表达和逻辑构成。

这是出乎西方人意料的。

”中国古建筑的产生与发展由中国独特而广袤的地理气候条件所决定,同时又受到各种社会、人文因索的深刻影响。

《华复意匠》对此有深入剖析,从各个方面探讨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演进脉络和多重影响因素。

④到了明清时期,中国建筑单体的规模往往有一定的眼度,造型上的差异也不大,更注重以群体组合的方式构成丰富的院落,“由一座变多座,小组变大组,以建筑群为基础,一个层次接一个层次地广布在一个空间之中,构成一个广阔的有组织的人工环境”。

以北京紫禁城与巴黎卢浮宫作比较,可见前者以“数”的集聚完成复杂的总体结构,而后者以“量”的叠加形成庞大而清晰的多层系统。

殿亭楼台分占不同位置,关键在于如何通过巧妙的布局,在彼此之间构成严密的呼应关系。

⑤在全球化的浪潮中,如何延续本民族、本地域的传统文化,成为世界各国共同面对的—大难题。

光辉灿烂的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在当代也面临消亡的危险,幸而有诸多前辈在实践和理论两个方面孜孜以求,拯危继绝传递薪火,一息不灭,功莫大焉。

(有删改)

5.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根据《易经·系辞》中的观点,艺术门类强调哲理和美学意义,而中国建筑注重实用性,兼顾审美。

B.19世纪末以来,华夏大地的城市面貌发生变化是由于源自欧美的现代建筑材料、结构和形式逐渐在中国各地流行。

C.亨利·墨菲设计的燕京大学校园正是一些中外建筑师用现代的科学方法对中国古代建筑展开研究的体现。

D.李允鉌先生出版的《华夏意匠》填补了中国传统建筑理论研究的空白,得到海内外建筑界的高度评价。

6.下列对于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中以《易经·系辞》中“道”和“器”的论述,引出了对中国古建筑缺少理论探索的论述。

B.文章中引用建筑史学家龙庆忠的话,阐释了中国古代建筑独特的设计意念,佐证了“《华夏意匠》一书难能可贵”这一观点。

C.文章对比论证了中西方古建筑的理论、风格的不同,突出阐述了二者各自的特点。

D.文章分析了中国建筑体系与世界其他国家完全趋同的现状,意在寻求扭转这一趋势的方法。

7.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古代不缺乏园林艺术的理论名著,也有建筑领域的民间著述,但是与西方古代的建筑名著相比,数量不足,且差异很大。

B.始于20世纪初

中国现代建筑“民族形式”探索仍处于迷途之中,尚未找到相对圆满的解决之道,故而不能对建筑设计进行明确指引。

C.到了明清时期,中国建筑单体造型上的差异不大,但却在数的集聚完成复杂的总体结构,构成一个广阔的有组织的人工环境,突出代表就是北京的紫禁城。

D.光辉灿烂的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在当代面临消亡的危险,我们也要在实践和理论两个方面孜孜以求,传递诸多前辈先贤之薪火,才能让中国建筑一息不灭。

【答案】5.D6.C7.A

【解析】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再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内容,最后进行比对。

本题,

A项,得自第①段,“根据《易经•系辞》中的观点”错,原文是“按照这个说法”,所以“艺术门类强调哲理和美学意义,而中国建筑注重实用性,兼顾审美”这一观点是后人根据《易经•系辞》中的观点推断的。

B项,得自第②段,19世纪末以来,华夏大地的城市面貌发生变化原因较多,除此之外还有“中国受到西方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的全面冲击,传统建筑行业走向衰微”等原因。

C项,得自第②段,从原文看亨利•墨菲设计的燕京大学校园是“将传统建筑的造型与文化内涵融入新的建筑项目”。

D项,得自第③段,是“中国香港建筑师李允鉌先生正式出版《华复意匠》一书,填补了相关领域的空白”“此书得到海内外建筑界的高度评价,一时洛阳纸贵,至今仍被视为中国传统建筑理论研究最重要的一部专著”综合而成。

故选D。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论证的分析能力。

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结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本题,

A项,得自第①段,“《易经·系辞》称……却一直缺乏理论总结”,关键词“导致”;

B项,得自第③段,“‘华夏意匠’意即‘中国古代的建攻设计意念’”“此书的撰写……故而难能可贵”“建筑史学家龙庆忠先生这是出乎西方人意料的”,关键词“设计意念”“难能可贵”;

C项,得自第④段,“以北京紫禁城与巴黎卢浮宫作比较……形成庞大而清晰的多层系统”,此处有对比论证,但对比论证是为了阐释明清时期中国建筑仍有别于西方建筑。

照应第②段,表明中国建筑的沦亡仅始于19世纪末叶,为下一段发出号召提振士气;

D项,立足全文,核心得自第⑤段,表明了作者的写作目的。

故选C。

【7题详解】

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

解答这类题目,应先根据选项确定原文信息所在的位置,然后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并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判断。

本题,

A项,得自第①段,“由此导致中国古代建筑界……建筑名著差异很大”,关键词“缺乏理论总结”“相对”,中国古代园林艺术受到了相对重视,出现了《园治》《长物志》等理论名著,但以此得出“中国古代不缺乏园林艺术的理论名著”的说法是错误的;

B项,得自第②段,“对于中国现代‘民族形式’的探索……不能对建筑设计进行明确的指引”;

C项,得自第④段,“到了明清时期……严密的响应关系”;

D项,得自第⑤段,“光辉灿烂的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功莫大焉”。

故选A。

【点睛】论述类文本答题技巧:

1.读通读懂原文。

通读全文,把握全文基本内容,明确作者的基本观点,务必理清论述的结构和思路。

2.筛选关键词关键句。

不动笔笔墨不读书,读的过程中,在点、线和特殊符号等各种标记的辅助下,筛选出文中的关键词语、关键语句,以备解题之需。

3.关键信息代入原文,找对应句。

在认真阅读题干和选项的基础上,将题干和选项所涉及到的信息代入原文,找出原文中与题干和选项相应的对应句。

4.题干与原文对比异同找选项。

一定要注意题干和选项所涉及到的信息与原文所存在的“变”与“不变”。

5.立足原文,排除干扰项。

阅读的目的,就是排除干扰项,确定正确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孤始举孝廉,年少,自以为本非岩穴知名之士,恐为海内人之所见凡愚,欲为一郡守,好作政教。

以建立名誉,使世士明知之;故在济南,始除残去秽,平心选举,违忤诸常侍。

以为强豪所忿,恐致家祸,故以病还。

去官之后,年纪尚少,顾视同岁中,年有五十,未名为老,内自图之:

从此却去二十年,待天下清,乃与同岁中始举者等耳。

故以四时归乡里,于谯东五十里筑精舍,欲秋夏读书,冬春射猎,求底下之地,欲以泥水自蔽,绝宾客往来之望,然不能得如意。

后征为都尉,迁典军校蔚,意遂更欲为国家讨贼立功,欲望封侯作征西将军,然后题墓道言“汉故征西将军曹侯之墓”,此其志也。

而遭值董卓之难,兴举义兵。

是时合兵能多得耳,然常自损,不欲多之;所以然者,多兵意盛,与强敌争,倘更为祸始。

故汴水之战数千,后还到扬州更幕,亦复不过三千人。

此其本志有限也。

后领兖州,破降黄巾三十万众。

又袁术僭号于九江,下皆称臣,名门曰建号门,衣被皆为天子之制,两妇预争为皇后。

志计已定,人有劝术使遂即帝位,露布天下。

答言:

“曹公尚在,未可也。

”后孤计禽其四将,获其人众,遂使术穷亡解沮,发病而死。

及至袁绍据河北兵势强盛孤自度势实不敌之但计投死为国以义灭身足垂于后。

幸而破绍,枭其二子。

又刘表自以为宗室,包藏奸心,乍前乍却,以观世事,据有当州。

孤复定之,遂平天下。

身为宰相,人臣之贵已极,意望已过矣。

今孤言此,若为自大,欲人言尽,故无讳耳。

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

或者人见孤强盛,又性不信天命之事,恐私心相评,言有不逊之志,妄相忖度,每用耿耿。

齐桓、晋文所以垂称至今日者,以其兵势广大,犹能奉事周室也。

《论语》云:

“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周之德可谓至德矣。

”夫能以大事小也。

昔乐毅走赵,赵王欲与之图燕,乐毅伏而垂泣,对曰:

“臣事昭王,犹事大王:

臣若获戾,放在他国,没世然后已,不忍谋赵之徒隶,况燕后嗣乎?

”胡亥之杀蒙恬也,恬曰:

“自吾先人及至子孙,积信于秦三世矣:

今臣将兵三十余万,其势足以背叛,然自知必死而守义者,不敢辱先人之教以忘先王也。

孤每读此二人书,未尝不怆然流涕也。

孤祖、父以至孤身,皆当亲重之任,可谓见信者矣,以及子桓兄弟①,过于三世矣。

(选自《古文鉴赏辞典》)

【注】①子桓兄弟:

指曹丕、曹植等;曹丕字子桓。

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臣若获戾戾:

凶暴

B.兴举义兵举:

发动

C.妄相忖度度:

猜测

D.昔乐毅走赵走:

投奔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胡亥之杀蒙恬也鹏之徙于南冥也

B.恐为海内人之所见凡愚身死国灭,为天下人笑

C

夫能以大事小也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D.而遭值董卓之难青,取于之蓝而青于蓝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及至袁绍/据河北兵/势强盛/孤自度势实不敌之/但计投死/为国以义灭身/足垂于后。

B.及至袁绍据河北/兵势强盛/孤自度势/实不敌之/但计投死为国/以义灭身/足垂于后。

C.及至袁绍/据河北兵/势强盛/孤自度/势实不敌之/但计投死为国/以义/灭身足垂于后。

D.及至袁绍据河北/兵势强盛/孤自度/势实不敌之/但计投死为国/以义/灭身足垂于后。

11.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明曹操的志向高洁的一组是()

①始除残去秽,平心选举,违忤诸常侍

②意遂更欲为国家讨贼立功,欲望封侯作征西将军

③所以然者,兵多意盛,与强敌争,倘更为祸始

④但计投死为国,以义灭身,足垂于后

⑤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

⑥孤每读此二人书,未尝不怆然流涕也

A.①④⑥B.③④⑤C.②④⑤D.②④⑥

12.下列各句中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曹操叙述自己起初只想做一个好郡守;世道混乱,便想隐居乡下,读书射猎;后兴兵讨伐董卓,并且得到了很多兵马。

B.在文中曹操历数自己的功绩,历陈古人行事,并以周公自况,申明自己功业虽大,但无代汉自立之心。

C.在文中,作者提到每次阅读有关乐毅和蒙恬的书,没有不感动得悲伤流泪的。

很真切地表明了自己忠于汉室的决心。

D.文章用质朴、坦率、沉着的语言直剖胸襟,毫不矫情作态,故读来亲切感人。

充分显示了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及军事家的过人胆识和非凡气概。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恐为海内人之所见凡愚,欲为一郡守。

(2)身为宰相,人臣之贵已极,意望已过矣。

(3)孤祖、父以至孤身,皆当亲重之任,可谓见信者矣。

【答案】8.A9.C10.B11.D12.A

13.

(1)恐怕被天下人看作是平庸无能的人,所以想当一个郡守。

(2)自己当上了宰相,作为臣子的显贵已经到了极点,已经超过我原来的愿望。

(3)从我的祖父,父亲直到我,都是担任皇帝的亲信和重臣,可以说是被信任的。

【解析】

【8题详解】

本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能力,此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将词语放回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分析。

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项,“臣若获戾”中“戾”应为“罪”故选A。

【9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把虚词放回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来判断,常用文言虚词的辨析方法有:

词性分析法、位置分析法、温故求新法、语境判定法、语法切入法、标志识别法等,一般采用排除法或者直选法。

本提要求选出“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

A项,均为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B项,均为介词,被。

C项,第一个是介词,用,第二个是连词,来。

D项,均为连词,但是。

故选C。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

此类试题解答时,是先疏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

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

句中,“及至袁绍”只是时间状语,不是句意完整的分句,排除AC;“度”作为谓语动词,它的宾语是“势”,“实不敌之”也意思完整,排除D。

故选B。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筛选文中信息,概括人物性格特点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要把所给的原句还原到原文中,结合原文语境去考虑所表现的人物性格特点,通常用排除法,一是排除不是表现传主的,二是排除不是表现传主的特定性格特点,或者是题目中明确要求直接或者间接,要结合具体题目去灵活处理。

本提要求选出“全都表明曹操的志向高洁的一组”。

分析各个分句可以发现,①是表现曹操为官清廉,③是表现不想与人争夺天下的退让心态,⑤是分析当时天下很多人想称帝的现状。

故选D。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此类试题解答时,抓住题干,读全读准。

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

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各句中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

A项,“得到很多兵马”曲解文意,原文说“然常自损,不欲多之”“亦复不过三千人”,可见兵马并不多。

故选A。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

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

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

(1)中的“恐为海内人之所见凡愚”是被动句;“凡愚”形容词作名词,平庸无能的人。

(2)中的“身”名词,自身;“极”形容词作动词,到了极点;“过”动词,超过;(3)中“孤”名词,诸侯谦称,我;“以至”固定结构,到;“当”动词,担当;“可谓见信者矣”被动句。

【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首先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其次注意断句题大多集中在对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的考核,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

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

译文:

我被举为孝廉时,年纪很轻,自以为不是那种隐居深山而有名望的人士,恐怕被天下人看作是平庸无能之辈,所以想当一个都的太守,把政治和教化搞好,来建立自己的名誉,让世上的人都清楚地了解我,所以我在济南任国相时,开始革除弊政,公正地选拔、推荐官史,这就触犯了那些朝延的权贵。

因而被豪强权贵所恨,我恐怕给家族招来灾祸,所以托病还乡了。

辞官之后,年纪还轻,回头看看与我同年被荐举的人当中,有的年纪已五十多岁了,还没有被人称作年老。

自己内心盘算,从现在起,往后再过二十年,等到天下安定太平了,我才跟同岁中那些刚被举为孝廉的人相等罢了。

所以返回家乡,整年不出,在谯县东面五十里的地方建了一栋精致的书房,打算在秋夏读书,冬春打猎,只希望得到一点瘠薄的土地,想老于荒野,不被人知,断绝和宾客交往的念头。

但是这个愿望没能实现。

后来我被征召做了都尉,又调任典军校尉,心里就又想为国家讨贼立功了。

希望得到封侯,当个征西将军,死后在墓碑上题字说:

“汉故征西将军曹候之墓”。

这就是我当时的志向。

然而遇上董卓犯上叛乱,各地纷纷起兵讨伐,这时我完全可以招集更多的兵马,然而我却常常裁减,不思扩充;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兵多了意气骄盛,要与强敌抗争,就可能重新引起祸端。

所以汴水之战时,我部下只有几千人,后到扬州再去招募,也仍不过三千人,这是因为我本来的志向就很有限。

后来我担任兖州刺吏,击败了黄巾农民军,收编了三十多万人。

再有袁术在九江盗用望帝称号,部下都向他称臣,改称城门为建号门。

衣冠服饰都按照皇帝的制度,两个老婆预先抢着当皇后。

计划已定,有人劝说袁术立即登基,向天下人公开宣布,袁术回答说:

“曹公尚在,还不能这样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