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谷区十一五时期生态环境发展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905418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5.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平谷区十一五时期生态环境发展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平谷区十一五时期生态环境发展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平谷区十一五时期生态环境发展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平谷区十一五时期生态环境发展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平谷区十一五时期生态环境发展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平谷区十一五时期生态环境发展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平谷区十一五时期生态环境发展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平谷区十一五时期生态环境发展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平谷区十一五时期生态环境发展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平谷区十一五时期生态环境发展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平谷区十一五时期生态环境发展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平谷区十一五时期生态环境发展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平谷区十一五时期生态环境发展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平谷区十一五时期生态环境发展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

《平谷区十一五时期生态环境发展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平谷区十一五时期生态环境发展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平谷区十一五时期生态环境发展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

2.4循环再生原则

把生物圈内物质的循环再生、能量的多重利用原理应用于生态建设规划,以获得对土地、能源、水、动物、植物和废弃物的最佳利用,以便实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5动态平衡原则

规划注重生态平衡对经济发展的制约作用,正确处理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关系,促进物质循环的动态平衡,把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建立在生态的良性循环基础上,以获得最佳的生态经济效益。

2.6预防为主,生态建设与生态保护相结合原则

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建设与管理,治理与保护并重,除害与兴利并举,实行“边建设,边保护”,使各向生态建设工程既能有效地防止生态破坏,也能发挥长远的综合效益,促使自然资源永续利用。

2.7依靠群众,共同参与原则

保护生态,人人有责,保护生态,人人受益,广泛发动广大群众,共同参与生态建设与保护,既有利于生态建设与保护的顺利进行,也有利于精神文明的建设。

第三章生态环境的主要问题及综合分析

3.1水土流失较重

平谷区山区、半山区是北京市水土流失比较严重的区域之一。

平谷区有关部门已经进行了大量的水土流失治理工作,但部分地区坡度较陡,且受立地条件差,及在敏感区进行矿业开采等破坏植被的行为影响,致使其自然植被覆盖率低,水土流失程度较高。

据有关资料显示,平谷区的水土流失类型主要分为耕地面蚀,鳞片状面蚀,山洪、泥石流,滑塌、崩落、滑坡四种类型。

其中,分布在山前农作物的耕地上,地面坡角3-15°

蚀侵蚀面积25.7km2,占山区总面积的3.64%。

按照侵蚀程度,平谷地区耕地面蚀划分为中度侵蚀和弱度侵蚀两种。

中度耕地面蚀主要分布在靠山集镇、山东庄镇的山前地块,侵蚀面积2.55km2;

弱度耕地面蚀主要分布在山东庄、韩庄、刘家店、峪口4个乡镇,多属于山前冲积平原区,侵蚀面积23.16km2。

鳞片状面蚀主要发生在坡度较陡的灌草坡和疏林地的山坡上,侵蚀面积341.59km2,占山区总面积的48.4%,是平谷山区水土流失的主要类型。

3.2环境污染严重

平谷区水体污染严重,水质恶化。

通过监测资料分析,区内地表水质污染指标主要是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和氨氮等。

河流水质污染较重,泃河和洳河共5个监测断面(上宅、东鹿角大桥、英城大桥、刘店、岳各庄大桥)除1处断流外,其余4处全部为劣Ⅴ类水体。

三座大中型水库水体污染程度也有所增加,其中海子水库仍为Ⅲ类水体,黄松峪水库由上年的Ⅱ类降至Ⅲ类水体,西峪水库由上年的Ⅲ类降至Ⅳ类水体。

2004年对全区3眼井(太平街、南杨桥、东上营)在枯水(4月份)和丰水期(9月份)进行了两次监测。

综合评价的结果:

符合Ⅲ类水质的井有2眼,符合Ⅳ类水质的井有1眼。

从监测资料分析,超Ⅲ类水质标准的主要污染指标为亚硝酸盐氮。

全区8处地表水监测点,只有三座大中型水库水质为Ⅱ-Ⅲ类,河流水质全部为劣Ⅴ类水质,呈现出有河皆干,有水皆污的严峻形势。

3.3生物多样性减少

迅速发展和壮大的工业、农业、养殖业、商业旅游业及急剧增加的城市人口,不断将大量污染物质排入河流,导致区域内水域生物多样性丧失。

据监测资料显示,区内地表水污染情况不容乐观,其中,河流水质污染较重,多为劣Ⅴ类水体;

三座大中型水库水体污染程度也有所增加,为Ⅲ-Ⅳ类水体;

地下水为Ⅲ-Ⅳ类水体。

平谷全区水体水质状况较差,污染严重。

有不少人对动植物保护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有的地方仍然不惜牺牲生态环境和野生动植物资源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利益;

有些地方乱捕滥猎,乱挖滥采现象仍不断发生,导致物种数量减少。

3.4生态环境的综合分析

生态赤字已较严重:

平谷区的人均生态足迹为3.856795ha/cap,生态承载力为0.1841317ha/cap,人均生态赤字达1.646049ha/人,其生态足迹已超出其生态承载力的近21倍。

这一数字虽然低于北京市平均水平,但高于我国生态赤字的平均水平,也高于国内其他许多城市或地区,说明生态环境状况已较为严峻。

平谷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有显著下降的趋势:

平谷区生态系统总服务价值1995年为33.27亿元,是当年GDP的1.17倍。

2004年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减少到30.67亿元,平均每年减少0.29亿元。

最终2004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只占当年GDP的0.51倍。

说明平谷区生态环境的状况已不容乐观。

平谷区生态系统单位面积服务价值中,水域生态系统>

森林生态系统>

农田生态系统>

草地生态系统。

今后应该重点保护水域生态系统和森林生态系统,增强主要生态系统类型的水源涵养功能,提升平谷区生态系统的总服务价值及其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

第四章“十一五”时期生态环境发展目标

4.12008年生态建设与保护指标

全区林木覆盖率达66%,森林覆盖率达到62%,城区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38%,建成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5平方米,水土流失治理面积为90平方公里,开发治理潜在沙化土地1.5万亩。

扩大自然保护区面积,达全区国土总面积的35%,建设湿地景观工程5平方公里。

空气质量二级和好于二级天数达到全年的75%。

城市和乡镇固体废弃物收集、治理和综合利用率达到80%。

工业污水80%达标排放,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60%以上。

境内山区水体达到I类水,半山区达到Ⅱ类水,平原区水体大部分时间(>

50%)好于Ⅳ类水的标准。

工业能耗下降至0.28吨标准煤/万元产值,工业水耗下降至8吨/万元产值。

4.22010年生态建设与保护指标

全区林木覆盖率达67%,森林覆盖率达到63%,城区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0%,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25平方米,每年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0平方公里,水土流失治理率达到100%,开发治理潜在沙化土地2万亩。

进一步扩大自然保护区面积。

城市和乡镇固体废弃物收集、治理和综合利用率达到100%。

工业污水100%达标排放,城区污水处理率达到90%。

50%)好于Ⅲ类水的标准。

万元工业产值能耗下降15%,万元工业产值水耗下降20%。

第五章生态环境发展分区

5.1分区原则

生态环境发展战略的划分是运用生态学的理论、方法,基于资源、环境特征的空间分异规律及区位优势,寻求资源现状与经济发展的匹配关系,确定与自然和谐、与资源潜力相适应的资源开发方式与社会经济发展途径。

5.1.1可持续发展原则

区划能够促进资源的合理利用与开发,避免盲目的资源开发和生态环境破坏,增强区域生态环境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5.1.2发生学原则

根据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生态环境敏感性、生态服务功能与生态系统结构、过程、格局的关系,确定区划中的主导因子和区划的依据。

5.1.3区域相关原则

一类生态服务功能与本区域,甚至更大区域的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因素相关。

在空间尺度上,要从区域联系及系统整体来考虑。

5.1.4相似性原则

区域内生态系统结构、过程和服务功能存在某些相似性和差异性。

进行分区时必须注意这种特征的相对一致性。

5.1.5区域共轭性原则

区域所划分对象须具有独特性和空间上的完整性。

5.2因地制宜、分区发展

根据上述分区原则,对平谷全区十七个乡镇进行生态功能区划分。

各个生态区自然环境的基本条件、面临的主要生态问题有差异,实践中需要因地制宜,采取不同的控制性措施,实施不同的利用与发展方向。

第六章生态环境建设的重点工程

6.1生态林业建设工程

6.1.1山区水土保持和水源涵养林建设相结合工程

此工程规划在山区、半山区确定治理小流域28个,治理面积330.21平方公里,总的建设内容为:

梯田改造3290公顷,坡改梯1049公顷,水池2177个,塘坝44个,泵站341座,防护坝173.4公里,垒树盘727公顷,排洪渠71。

8公里,沟头防护817座,拦沙坝177座,谷坊坝1578座,种草907公顷,水保林3420公顷,休山路330.5公顷,抚育管理13065公顷,封育治理14782公顷,防治泥石流搬迁133户。

近期规划安排13个小流域治理,他们分别是:

三百山、大华山、老泉口、北水峪、南水峪、建子庄、上镇、黄土梁、黑豆峪、靠山集、黑水湾、花峪、熊尔寨。

6.1.2海子、黄松峪、西峪水库上游水源保护林建设工程

三座水库是平谷区人民生产和生活的重要水源。

对库区上游流域进行综合治理,实在势在必行,规划近期完成人工造林1.6万亩,封山育林2.0万亩,中起10年间,使规划区内的荒山荒地全部实现绿化,25度以上陡坡实现退耕,完成人工造林1万亩,封山育林2万亩。

中幼林抚育2万亩。

山区森林覆盖率达到90%。

远期在稳定现有资源的基础上,逐步对林分进行改造,使其结构更加合理、涵养水源效果更加显著。

6.1.3平原地区防风固沙和速生丰产林建设工程

以大秦铁路、平顺公路沿线及泃错河河流为重点,建设平原地区防风固沙和速生丰产林建设工程,计划造林5万亩,其中平顺路境内全长29.6公里,规划每侧建200米以速生丰产林为主的高标准绿化带,规划总面积7183亩。

大秦铁路越境内长12.8公里,此区域为重点沙化区。

所以规划以大秦铁路为轴线,每侧200米范围内,建设防风固沙林和速生丰产林或经济林工程,规划造林面积6959亩,泃、错河及其三条支流,构筑了平谷区河流的全部体系,规划建设防风固沙和速生生产林35858亩。

6.1.4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

计划在镇罗营、熊尔寨、黄松峪等乡镇范围内,以四座楼周围的15万亩天然次生林和该地区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为重点,进行有效的保护。

建设市级自然保护区1个,区级自然保护区3个。

6.1.5城镇生态园林建设工程

峪口和马坊两个镇已被列入国家级小城镇建设试点,生态园林建设工程应列为其小城镇建设的重点工程之一。

生态园林是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如互惠共生、物种多样性、竞争、化学互感作用等)所建设的园林绿地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乔木、灌木、草本、藤本植物被因地制宜地配置在一个群落中,种群间相互协调,具有不同生态特征的植物能各得其所,能够充分利用阳光、空气、水分、养分和土地空间,构成和谐有序、稳定的群落。

6.1.6林木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工程

立足于首都生态大环境建设,将花卉苗木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农业结构调整有机结合起来,将其作为一项重要的增收富民的绿色产业发展起来,在近期内发展成1万亩苗亩花卉基地和1000亩的橡栎类母树林基地。

中、远期以这两个基地为依托,全面推动全区花卉苗木业发展,将苗圃面积扩大到2-3万亩,将平谷区建成京郊最大的苗木花卉基地。

6.2生态农业建设工程

6.2.1“四位一体”生态建设工程

以土地资源为基础,以太阳能为动力,以沼气为纽带,把种、养、沼、肥综合为一体,形成一个良好的物流和能流相互转换、相互补充的生态模式。

有利于促进农业产业化向生态环保型方向发展,为保护生态环境起到积极的示范作用。

主要分布在马坊镇、东高村镇、夏各庄和平谷镇等“三十华里蔬菜走廊”沿线的部分乡镇。

到2010年,全区推广“四位一体”生态工程10000个,资源综合利用率80%,畜禽粪便处理率80%。

如果工程正常运转,农民户均增收4000余元。

同时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蔬菜等产品质量和产量,还可推动畜牧业的发展,实现农牧复合生态系统的协调发展。

6.2.2农业节水建设工程

此工程试区在黄松峪、靠山集、韩庄、独乐河、山东庄、平谷、东高村、峪口、华山、镇罗营、熊尔寨等11个乡镇,新增改善灌溉面积26.9万亩,节水7287万立方米,其中发展管灌29万亩,微灌17.4万亩,喷灌10.5万亩。

在农业节水工程建设中,粮田节水工程发展改善喷灌5万亩;

果树节水工程发展管灌24.5万亩,微灌9.55万亩;

菜田节水管灌4万亩,微灌5.8万亩;

经济作物节水工程发展喷灌3万亩,微灌1万亩。

并在刘店乡和峪口镇分别设置农业节水示范区工程和果树节水示范区工程。

6.2.3“猪—沼—果”生态建设工程

以山地果园为基础,把养殖业、沼气、林果业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以一个以果促养,以养促肥,以肥促果,以果为主,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推动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

到2010年,发展10000个,主要分布在山区、半山区乡镇。

“猪——沼——果”生态工程资源综合利用率80%,粪便处理率80%。

10000户农民建成并使用“猪——沼——果”生态工程后,增加有效益4000万元,同时大大增加有机肥投入,既保护生态环境,又增加农民收入。

6.2.4绿色食品开发生态建设工程

为了突出平谷区保护和建设好生态环境发展绿色经济的特色,按照生态学原理,把蔬菜、果品种植业、畜牧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有机结合在一起,形成一

个良性循环、相互作用的生态系统,开发绿色食品,从而促进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和提高。

到2010年,以刘店万亩蟠桃基地、熊二寨万亩大桃基地、镇罗营万亩板栗基地、大华山万亩油桃基地、靠山集万亩大盖柿基地、韩庄万亩晚桃基地、峪口万亩红白杏基地等果品基地和平谷镇、东高村、马坊、大兴庄、马昌营等蔬菜基地为基础开发绿色食品生产基地。

6.3环境系统建设工程

6.3.1城市垃圾处理示范工程

为实现平谷区的环境保护目标,实现城市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把平谷区建设成环境清新优美,生态环境良好的首都示范卫星城,拟建设平谷区城市垃圾处理示范区工程。

6.3.2 污水处理系统

为解决平谷区污水处理问题,争创园林化城镇,保护水源,实现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拟在建设污水处理厂6个:

一是中心村小型污水处理厂,每年四个村,总投资额为3000万元;

二是夏各庄镇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为3000吨,投资额为2000万元,分布在夏各庄村西,建成日期为2007年;

三是大华山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为3000吨,投资额为2400万元,分布在大华山镇;

四是王辛庄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为3000吨,投资额为2000万元,分布在小心寨村西,建成日期为2009年;

五是大兴庄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为3000吨,投资额为2000万元,分布在夏各庄村西,建成日期为2010年;

五是金海湖镇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为3000吨,投资额为2000万元,建成日期为2008年。

6.3.3畜禽粪便处理工程

为了保护环境,减少污染,有效利用畜禽粪便和节约水利资源,需对畜禽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

计划建设畜禽粪便处理系统工程。

主要内容包括推广“三位一体”,“四位一体”的种养模式和进行养殖小区的建设,改变一家一户散养经营的养殖模式,结合建畜禽粪便处理厂,经过一系列技术处理,生产出高效优质的有机肥和植物生长营养调节剂,提高畜禽养殖的综合效益。

6.4节能与新能源综合利用工程

示范推广新能源的综合开发,建设生态文明村镇、循环型绿色村镇,进行中小企业清洁生产技术改造的示范和推广。

6.5资源与废弃物循环利用工程

重视固体废弃物的循环利用,开展黄金尾矿砂、垃圾、废旧物品等再利用的示范和推广。

而水资源保护、生态农业产业化、旅游生态环境建设、生态工业和生态农业园区建设等,都与生态环境建设紧密相关,但作为规划工程实施方案,已分别列入了其它项目类别之中。

第七章实施生态建设与保护规划的支持与保证

7.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7.1.1提高认识

各级领导要树立生态意识,从实施“外向带动、以桃兴区,科教兴谷,可持续发展”四大主体战略的高度认识生态建设与保护的重要与深远的意义,实行发展与环境综合决策,将生态建设与保护纳入国民经济计划与规划,确保生态建设与保护的落实。

7.1.2加强领导

生态建设与保护涉及许多部门。

仅靠单一部门领导是行不通的,因此必须由区和镇政府领导,由主管副区长负责,通过区生态环境建设领导小组召集各有关部门研究决定生态建设与保护的重大问题,协调各有关部门,指导建设与保护工作,并实施监督检查。

7.1.3部门分工

在生态建设与保护工作中,区发展改革委员会负责统筹规划,宏观指导;

土地、水利、林业、农业、旅游等各部门分工负责所管理的自然资源的生态建设与保护,并实施相应的部门监督;

环境保护部门则负责统一监督管理,具体负责生态监测、生态评价、生态监理等工作。

7.2加强法制建设

7.2.1制定并颁布加强生态保护的规定

由于平谷区是北京市的生态涵养区,生态建设与保护的重要性非常突出,任务也十分艰巨。

因此,根据国家和北京市有关法规,结合平谷区的实际,尽快制定《平谷区加强生态建设与保护的规定》。

这个规定首先是从保护生态环境整体的高度上制定的,其次是于其它自然保护的法规相衔接,形成一个完善的体系。

这个规定区政府制定,由区环保局负责实施统一监督。

7.2.2制定颁布各种自然资源的保护办法

为了保护森林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和生物资源等,应尽快制定相应的保护办法,这些保护办法,依据国家和北京市相关法规,结合平谷区实际制定。

这些保护办法由主管部门制定,其中森林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等自然资源分别由林业、土地、水利部门制定并实施和监督。

7.3依靠科技搞好生态建设与保护

7.3.1依靠科技搞好生态工程建设

通过对不同技术比较论证,选用最佳技术或最适技术,搞好生态工程建设。

重点是山区水源涵养林建设和保护工程技术的选择。

7.3.2开展生态监测

由区环境保护监测站在原有环境监测的基础上,开展生态监测工作。

主要监测内容包括:

植被状况及变化;

陆地水状况及变化;

土壤状况及变化。

7.3.3开展生态评价工作

在工程建设项目及工业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增加生态评价内容,尽快开展生态评价工程,预防生态破坏。

7.3.4应用生态恢复技术保护山区水源涵养林

生态恢复技术发展很快,应用生态恢复技术,结合山区水源涵养林的实际,制定并实施水源涵养林恢复演替方案,促使水源涵养林不断恢复,逐步演替。

7.4“四荒”承包,稳定政策

黄山、荒沟、荒丘、荒滩,简称“四荒”。

“四荒”的绿化,完全依靠政府,是不现实的,必须贯彻改革的精神,采取承包的政策,长期稳定,50年或100年不变,谁承包谁经营,谁投资谁受益。

“四荒承包”以当地农民为主。

如果当地农民不愿承包,可面向社会,由单位或个人承包,执行承包政策。

在“四荒承包”中,条件好的“四荒”,如果当地农民争先承包,可采取竞标的方法,既解决矛盾,又可增加国家和集体的收入;

条件较差的“四荒”,如果无人承包,可制定优惠政策,鼓励政策,千方百计将平谷区的“四荒”绿起来。

7.5抓好重点生态建设工程的建设与管理

7.5.1依法建设与管理

严格按照国家和北京市的有关规定,严格遵照基本建设程序,建设之前进行充分的论证,制定科学的规划和严密的设计。

7.5.2设计与建设引入竞争机制

按照国家规定,工程设计与建设引入竞争机制,项目招标投标,选用优秀设计和建设单位,并规定相应的奖罚条款。

7.6广开渠道,加大资金投入

7.6.1广开渠道,争取生态建设工程资金

①争取列入国家和北京市的生态建设项目:

如水源涵养林建设和保护工程、京津源风沙治理工程、生态园林建设工程、污水处理工程。

②列入区计划:

全区的生态建设工程,必须列入相应的计划,以保证资金来源。

③小型生态建设项目,可由集体经济、个体经济实体承担资金。

7.6.2实行生态补偿政策,保证生态建设与保护的日常资金

全区实行生态补偿政策。

从平谷区具体实际出发,应用生态系统管理的观点和方法,对北京是应急调水进行生态补偿,主要办法是提高水资源费,应于涵养水源的林业资金。

协调各部门、各行业的关系,例如旅游收入提取一定比例用于森林的养护、更新和恢复。

7.6.3广泛发动公众参与

广泛发动公众参与,在公益性比较强,影响比较大的项目,争取捐款、赞助款。

7.6.4开展对内外交流,争取资金

广泛开展对内对外交流合作,在生态建设和保护中争取资金。

平谷区有些生态建设与保护项目具有国际影响,可争取国际组织和有关国家的资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