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二单元复习提纲自己总结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907104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140.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二单元复习提纲自己总结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二单元复习提纲自己总结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二单元复习提纲自己总结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二单元复习提纲自己总结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二单元复习提纲自己总结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二单元复习提纲自己总结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二单元复习提纲自己总结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二单元复习提纲自己总结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二单元复习提纲自己总结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二单元复习提纲自己总结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二单元复习提纲自己总结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二单元复习提纲自己总结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二单元复习提纲自己总结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二单元复习提纲自己总结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二单元复习提纲自己总结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二单元复习提纲自己总结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二单元复习提纲自己总结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二单元复习提纲自己总结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二单元复习提纲自己总结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二单元复习提纲自己总结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二单元复习提纲自己总结Word文档格式.docx

《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二单元复习提纲自己总结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二单元复习提纲自己总结Word文档格式.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二单元复习提纲自己总结Word文档格式.docx

重量不变的情况下改变大小,如做成空心的各种形状。

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和它所排开的水量有关。

 

22、放在水面上的物体,都会受到水的浮力。

当物体静止在水面时,它受到的浮力等于它受到的重力。

浮力和重力的方向相反,浮力向上,重力向下。

23、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同体积的水的重量有关。

物体比相同体积的水重,下沉;

比相同体积的水轻,上浮。

24、在水中上浮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

在水中下沉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

25、测量液体轻重的仪器叫作比重计。

26、一个沉的物体在空气中测得的重力是7.5N,在液体中测得的重力是5N,它受到的浮力是2.5N。

27、一个能浮的物体自身的重力是2N,用6N的力把它压入水中,它受到的浮力是4N。

28、物体在液体中是沉还是浮,与物体的轻重、大小、和体积有关。

29、当我们遇到几个量对物体有影响时,我们常常采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来研究某一个因素是否对物体产生作用。

30、确定一种物体质的性质,需要有很多的证据。

31、科学探究要经历观察、发现、推测、验证的过程。

32、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排开水的重力,这就是著名的阿基米德定律。

33、从井里提水时,同样是盛满水的桶,离开水面后要比在水中感觉重得多,这是由于水桶在水里会受到水对桶的浮力。

34、海水的浮力比清水的浮力大。

35、防止货物滚动,可以调整前后左右的配重,能保持船的平稳,使船装载更多的货物。

36、把同一块塑料块分别放入清水和浓盐水中都会上浮、放入食用油中塑料块会下沉。

37、船是人类的伟大发明,自从有了船,人们可以自由方便地在水面上行驶,也可以把很多的货物运送到远方。

38、造船计划包括:

准备、制作、改进和完成。

39、在水中的任何物体,都会受到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就是浮力。

40、在约旦与巴勒斯坦之间,有一个名叫死海的咸水湖,海水的含盐量比普通海水高出六七倍。

41、“沉浮子”为什么能够沉浮自如呢,它在瓶中的重量并没改变,那么改变的因素只能是体积。

42、一个杯子中装着油、水、糖浆,在最下层的应是糖浆。

43、将钩码分别放在清水、盐水、糖水、酒精中,它在酒精中受到的浮力最小,在盐水中受到的浮力最大。

二、简答题:

1、有一团沉在水里的橡皮泥,要想使它浮在水面上,你有办法吗?

答:

 ①捏成碗型。

  ②捏成船型。

  ③捏成空心盒子。

2.请利用所学的知识解释为什么“潜水艇既能在水面航行,又能在水下航行”。

因为潜水艇有一个巨大的压载舱。

打开进水管道,往压载舱里注满水,潜艇的比重就大于水,潜艇就会下潜而在水下航行;

打开进气管道,用压缩空气把压载舱里的海水挤出舱外,潜艇比重减轻,潜艇上浮,直至浮出水面航行。

3、我们是如何测量泡沫塑料板在水中的浮力大小?

答:

未放入水前先测量泡沫塑料板所受到的重力,再用线拉住泡沫塑料板,使它进入水中一定的位置,然后读出弹簧测力计上拉力的数值。

把拉力加上泡沫塑料板的重力,就是

泡沫塑料板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

4、马铃薯在清水中会沉下去,在清水中加盐后马铃薯会浮上来,这是什么原因?

说说还有那些方法可以让马铃薯浮上来?

因为马铃薯比清水重,所以在清水里会下沉,往清水里加入足够的盐后,盐水的浮力比清水的浮力大,所以马铃薯在盐水中会上浮。

还可以在水中放糖、味精等。

5、船从江河进入大海,船体会上浮一些,对吗?

为什么?

会上浮的,因为江河的水是淡水,大海的水是盐水,盐水的浮力比淡水的大,当船从江河(淡水)进入大海(盐水)时,由于浮力增大了,船就上浮了一些。

6、为什么铁制的轮船能够浮在水面上?

   

钢铁制造的船能够浮在水面上,原因在于它排开的水量特别大。

7、假如给你500克不同的材料,它们的强度一样,而且都有利于加工(如钢铁、木头、塑料、,你选择什么样的材料,怎样加工,才能使它载重量最大?

一是重量不变的前提下造得尽量大,使船排开的水量大,二是做些船舱,放物品时使船身保持平稳。

8、铁块在水中是沉的,轮船为什么能浮在水面上。

因为轮船好像一个很大的铁碗,它的体积比铁块大得多,排开的水量也大得多,船受到的浮力就大大超过了它所受到的重力,所以船就可以浮在水面上了。

9、曹冲称象、阿基米德称皇冠的故事都是利用了什么科学知识来解决这两个难题的?

这样的例子在实际生活中还有哪些?

利用了力学中的沉浮原理:

浸在水里的物体会受到水向上的浮力作用,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的排开水量。

这样的例子在实际生活中很多,如:

冲水马桶、竹排、航空母舰、潜水艇、气球和飞艇等。

10、把橡皮和萝卜切成大小不同的块,做在水中的沉浮试验,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们的轻重、体积大小没有关系。

改变它们的重量和体积大小,沉浮状况不会改变。

11、由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变化有什么规律?

答案同第一题。

12、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有什么规律?

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在体积相同的情况下,重的物体容易沉,轻的物体容易浮;

在重量相同的情况下,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体积大的容易浮。

13、有的物体在水中是沉的,有的是浮的,我们能想办法改变它们的沉浮吗?

能。

把物体做成实心的物体,物体在水中是沉的;

把物体做成空心形状、船形或盒形,物体在水中是浮的。

14、把一块橡皮泥做成不同形状,虽然它的轻重没有改变,但它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是什么原因呢?

是物体在水中排开的水量和受到的浮力大小发生了变化。

【排开量变大了】

15、铁块在水中是沉的,钢铁造的大轮船却能浮在水面上,这如何解释呢?

铁块浸入水中的体积小,排开的水量就小,它受到的浮力就小。

造成大轮船后浸入水中的体积大,排开的水量就大,它受到的浮力就大。

所以铁块在水中是沉的,而钢铁造的大轮船能浮在水面上,还能载货物。

16、我们用什么方法保持船的平稳?

①在小船底部粘上一些橡皮泥;

②将小船的底部做成斜锥体;

③可以在小船的四周加上船沿,尽量使小船的四周重量相等;

④可以通过把船分隔成几个船舱来保持船的平稳。

17、泡沫塑料块受到浮力大小与什么有关?

泡沫塑料块受到浮力大小与它浸入水中的体积(排开的水量)有关,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就越大。

18、石块受到的浮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为什么把石块放入水中它就会下沉?

石块受到浮力大小与它浸入水中的体积(排开的水量)有关,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就越大。

石块放入水中就下沉,是因为石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它本身的重量。

 

19、把泡沫塑料块压入水里,一松手,为什么它会上浮?

(P14)

(浮在水面上时,泡沫浮力等于重力)(压在水中时,泡沫浮力大于重力,

                 若一松手,马上就会上浮)

泡沫塑料块完全浸入水中受到的浮力远远大于它本身的重量,因此一松手,就会上浮。

20、你能用重力和浮力的关系来解释物体在水中沉浮的原因吗?

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就下沉,大于重力时就上浮,浮在水面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

21、把同一个马铃薯分别放入两杯液体中,一个沉,一个浮,你能解释这种现象吗?

(P19)

用同一个马铃薯做实验,此时影响马铃薯沉浮的因素只与所浸入的液体有关。

马铃薯在清水的杯子里沉;

在浓盐水(糖水)中浮。

怎样让它从沉变浮起来,加一定量的盐;

怎样让它从浮变沉,加一定量的水。

22、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

在液体中的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

(P20)

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同体积的水的重量有关,物体比同体积的水重,下沉,相反要上浮;

物体在液体中的沉浮与同体积的液体的重量有关,物体比同体积的液体重,要下沉;

相反要上浮。

三、实验操作:

木块

铁块

1、画出小铁块、小木块在水中的受力图示。

2、请设计一个实验,验证“沉入水中的物体也会受到水的浮力的作用”的这一假设。

研究的问题:

沉入水中的物体也会受到水的浮力的作用。

实验器材:

测力计、钩码、水槽、水

实验步聚:

①在空气中,用弹簧测力计测量钩码的重量,做好数据记录。

  ②把钩码全部浸入水中,用弹簧测力计测量钩码的重量,做好数据记录。

③比较两组数据的大小。

实验现象:

①钩码全部浸入水中后,测力计测量到的重量比在空气中测量到的重量大。

②钩码在空气中重量-浸入水中的重量=钩码所受水的浮力。

实验结论:

连线题:

1、把物体在不同液体中的沉浮情况用线连接起来。

  潜艇挤完压载舱里的水

  马铃薯放到水中下沉

  马铃薯放到浓盐水中

  塑料块放到食用油中上浮

  软木塞放在水中

  软木塞放在食用油中

2、把各种物体在不同液体水中的沉浮情况用线连接。

蜡烛 

木块 

橡皮 

在清水中是浮的铁块 

马铃薯在清水中是沉的小石头

回形针咸鸭蛋

3、请用线将事物和对应的改变物体在液体中沉浮的方法连接起来

   淹不死人的湖         改变物体的大小

   钢铁造的轮船         改变物体的重量

  潜水艇         改变液体的密度

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热

1、有多种方法可以产生热。

我们可以通过运动、多穿衣服、吃热的食物、靠近热源等方法来保暖。

2、加穿衣服会使人体感觉到热,但并不是衣服给人体增加了热量。

3、水受热以后体积会增大,而重量不变。

放入冷水中会发生上浮现象。

4、一般物体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我们把物体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

5、许多液体受热以后体积会变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比如水。

6、物体由冷变热或由热变冷的过程中会发生体积的变化,这可以通过我们的感官感觉到或通过一定的装置和实验被观察到。

7、常见的物体都是由微粒组成的,而微粒总在那里不断地运动着。

物体的热胀冷缩和微粒运动有关。

当物体吸热升温以后,微粒运动加快了,微粒之间的距离增大,物体就膨胀了;

当物体受冷时,微粒的运动减慢,微粒之间的距离缩小,物体就收缩了。

8、许多固体和液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气体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即受热以后体积会膨胀,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9、有些固体和液体在一定条件下是热缩冷胀的,液体如水在4℃以下,固体如锑和铋这两种金属。

10、热是一种能量的形式,热总是从较热的一端传向较冷的一端,或是从温度较高的物体传递到温度较低的物体,直到两者温度相同。

11、热传递主要通过热传导、对流和热辐射三种方式来实现。

太阳的热是通过热辐射传到地球上的。

12、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热方法叫热传导。

13、容易导热的物体叫做热的良导体;

热的良导体,往往导热快,散热也快。

不容易导热的物体叫做热的不良导体。

热的不良导体,导热慢,散热慢,可以减慢物体热量的散失。

铁是热的良导体,空气是一种热的不良导体。

14、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

15、夏天安装电线时,两根电线杆之间的电线不能拉得太紧要松一些,否则到冬天时会由于电线受冷收缩,电线就容易被拉断。

用水泥浇注路面时,用薄板隔成小块,目的是避免路面因热胀冷缩而损坏。

16、热在传递时由热源为起点,由热的一端向冷的一端传递。

离热源越远,热传递的时间越长。

一般来说,金属的传热能力比非金属强。

17、物体冷热的程度叫温度。

我国常用的温度单位是摄氏度用℃表示。

18、水银是一种液体,它受热时体积会膨胀,受冷时体积会缩小,我们把水银体积的这种变化叫热胀冷缩。

实验室使用的水银温度计就是利用水银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19、当我们觉得手冷时,用力搓一搓手,就会感觉热起来了。

这是因为两只手互相磨擦产生了热。

此外,食物能提供我们能量,太阳能为我们带来热量。

20、把盛有冷水的容器放入盛有热水的容器中,容器中的冷水会逐渐变热;

热水会逐渐变冷,这两个容器中的水温度最终会一样高。

21、钢铁造的桥在温度变化时会热胀冷缩。

因此,铁桥通常都是架在滚轴上。

22、液体、气体、固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所以我们可以得出结论:

许多物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23、饭锅的锅身多用铜铁铝制作;

锅柄都用塑料或木头来做。

利用热传递:

烫斗前面部分用金属制成,很多机器的散热器,锅具的加热部分用金属制成。

防止热传递:

锅柄用塑料制成,夏天停电可用棉被包裹冰箱,羽绒衣等。

24、我们用冰块冷藏食物的时候,把冰块放在食物的上面效果好。

25、拿一个试管,用气球皮把试管口蒙住,并用橡皮筋扎紧,把试管插入盛有热水的烧杯中,气球皮会胀鼓,把试管插入冷水中时,气球皮会凹进去。

26、水在4℃以上时,是热胀冷缩的,但是在4℃以下却会出现冷胀热缩的反常现象。

27、相同体积的冷水和热水,冷水重。

相同重量的冷水和热水,热水的体积大。

28、给冷水袋子加热后为什么会浮起来,原因是体积变大了,重量不变。

29、水按手的感觉分类:

可分为烫水、热水、温水和凉水。

30、因为热水的重量比冷水轻,所以装冷水的塑料袋放入热水中会沉,装热水的塑料袋放入冷水中会浮。

31、在室内,暖气片周围的空气被加热而上升,冷空气下降又被加热,冷热空气不断相对流动,就会使整个屋子暖和起来,这种传递热的方式叫做热对流。

32、热可以不依靠任何物体直接向周围发射,这种传递热的方式叫做热辐射。

33、温度计,是测温仪器的总称,可以准确的判断和测量温度。

利用固体、液体、气体受温度的影响而热胀冷缩等的现象为设计的依据。

有煤油温度计、酒精温度计、水银温度计、气体温度计、电阻温度计、温差电偶温度计、辐射温度计和光测温度计、双金属温度计等。

1、冬天里,我们常用哪些方法使自己热起来?

这些方法是怎么使我们的身体热起来的?

如运动(跑步)、晒太阳、烤火、加穿衣服、吃食物、取暖器取暖等。

运动可以使血液循环加快;

取暖器、太阳等为我们带来热量;

吃入的食物给我们提供能量;

衣服能起到保温作用,可以阻止身体已有的热量散发出去,又阻挡外面的冷空气进入。

2、衣服会给我们带来热量吗?

如果不会,为什么我们穿衣服身体会觉得暖和呢?

衣服不会给我们带来热量,人们感觉到热是因为热量是人体自己产生的,衣服本身不会产生热,但它能保温,可以阻止身体已有的热散发出去,还可以阴挡外面的冷空气进入,所以我们穿衣服身体会觉得暖和。

3、晚上,我们钻进被窝,感觉被子是凉的还是热的?

早上醒来时,被窝里又是什么感觉?

晚上再去睡觉时被窝还热吗?

晚上,当我们钻进被窝时,感觉被子是凉的。

当早上醒来时,感觉被窝里是热的。

晚上再去睡觉时,被窝就不再热了。

这说明了被子不能产生热,如果被子能产生热,那被窝应该一直是热的。

4、要使一杯冷水变成热水,我们有哪些方法?

可以用酒精灯加热;

放在火炉上加热;

放在热水中。

5、把装有热水的塑料袋放入冷水中,会看到什么现象?

我们对热水上浮的原因怎样解释呢?

装有热水的塑料袋会浮在水面上。

因为水受热后的体积变大了,受到的浮力也会增大,所以会上浮。

6、啤酒瓶或饮料瓶里的啤酒、饮料都不会装满,为什么?

瓶里的啤酒、饮料不装满是为了防止液体受热膨胀时把瓶子胀裂。

7、中午妈妈刚盛好一碗汤,可过了一会儿,大家还没有开始吃,汤却少了一点儿,这是为什么?

这是由于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汤冷后体积变小,所以感觉汤少了。

8、与水相比,空气的热胀冷缩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空气的体积变化比水明显。

9、物体的热胀冷缩是怎样引起的?

常见的物体都是由微粒组成的,而微粒总在那里不断地运动着。

物体的热胀冷缩和微粒运动有关,当物体吸热升温以后,微粒运动加快了,微粒之间的距离增大,物体就膨胀了;

10、怎样观察铜球的热胀冷缩?

①用一个铜球和一个铜球刚好能通过的铜环。

②用酒精灯加热铜球;

③加热后的铜球不能通过铜环;

④将铜球放入水中冷却;

⑤铜球冷却后,又能通过铜环了。

这个实验说明铜球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11、观察铜球的热胀冷缩的实验中要注意什么?

要注意:

①注意使用酒精灯的安全。

②禁止触摸铜球,加热后的铜球会烫伤皮肤。

12、在一段铁丝上每隔一定距离用蜡粘上一根火柴,将铁丝固定在铁架台上,火柴都向下悬挂,用酒精灯给铁丝的一端加热。

观察哪端的火柴先掉下来?

靠近酒精灯那端的火柴先掉下来。

13、通过观察,我们发现热是怎样传递的?

热总是从较热的一端传向较冷的一端。

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给另一部分。

14、铜、铝、钢这三种材料的传热性能怎样排序?

哪一种是最好的导体?

(P44)

铜的传热性能最好,其次是铝、钢。

15、日常生活用品中,为什么锅用铁或铝制作?

而水杯、保温瓶却用塑料、玻璃制作?

锅用铁或铝制作是因为铁和铝是热的良导体,这样可以很快把饭煮好;

水杯和保温瓶用塑料和玻璃制作是因为它们是热的不良导体,这样便于保温和不烫手。

16、卖冰糕的阿姨为什么总用白色的棉被把冰糕包得严严的?

棉被、羽绒服为什么具有较好的保暖效果?

因为棉被中有不流动的空气,而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不易把外界的热传进去,这样可使冰糕融化得慢些。

棉被、羽绒服中有棉絮、羽毛,它们蓬松多孔隙,内有很多不流动的空气,而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因此棉被、羽绒服可以用来保暖。

17、明明家买了一只木桶,为了耐用,爸爸将木桶拿到铁铺去请师傅用铁环箍木桶,方法是先把铁环加热后再箍在木桶上。

想想,为什么要这样做?

利用固体的热胀热缩,铁环加热后胀大,箍在木桶上,冷却后收缩,很结实耐用。

18、水泥路面为什么要做成一块块的,而且块与块之间还留有缝隙?

因为水泥路面也有热胀冷缩现象,如果没有预先留下整齐的缝隙,水泥路面会因热胀冷缩被拉得四分五裂,整个路面就会损坏。

19、冬天里水管被冻裂是怎么回事呀?

这是因为水在4℃以下时会出现热缩冷胀的反常现象,是水受冷体积膨胀把水管胀裂了。

20、在寒冷的冬天,用手摸户外的金属制品和木质制品,感觉金属的比木质的凉,这是为什么?

金属的导热性比木制品好,所以热导走了就凉了。

21、请你举出生产生活中利用和防止物体传热的两个例子。

利用物体传热①冬天的暖气。

②做饭、炒菜。

防止物体传热,①暖水瓶。

②冰箱。

22、简答夏天天气非常热,有时由于供电不足会导致商店停电。

商店的工作人员就会用厚厚的棉被盖在冰柜上,以减缓棒冰融化的速度。

请说明其中的道理。

棉被是热的不良导体,用厚厚的棉被盖在冰柜上防止热传递,使冰柜中的温度保持低温,。

23、用电茶壶烧开水,为什么水不能装得太满?

避免由于水的热胀冷缩而引起水烧开过程中溢出来,那会很危险。

24、夏天,给自行车轮胎打气,为什么不能打得太足?

气体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夏天,给自行车轮胎打气,打足容易爆胎。

25、两根电线杆之间的电线,为什么夏季绷得比较松,冬季比较紧?

电线杆之间的电线,夏季由于热胀变长较松,冬季由于冷缩变短而较紧。

电线也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26、怎样把拧得太紧的瓶盖拧开?

可以用热水冲瓶盖,因为瓶盖受热,体积变大,就变松了。

1、固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一个铜球和一个铜球刚好能通过的铜环。

烧杯、酒精灯、火柴、水。

操作步骤:

①铜环固定好,使铜球放在铜环上时,铜球能顺利穿过铜环。

②移除铜球,用酒精灯给铜球加热2-3分钟,再让铜球去穿过铜环。

发现铜球不能穿过铜环。

③将铜环用冷水冷却后,再通过铜环。

发现铜球能顺利穿过铜环。

实验说明:

固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实验中应注意事项:

整理器材。

2、物体传热

铁架台、铁棒、酒精灯(或蜡烛)、火柴、凡士林、小木棍

实验步骤:

①把铁棒固定在铁架台上,把小木棍的一端用凡士林依次粘在铁棒下。

(注意:

凡士林用量要相同,小木棍粗细要相同)

②点燃酒精灯,对铁棒的一端加热。

③观察实验现象。

小木棍会按照距酒精灯由近到远的顺序依次脱落。

热可以沿着物体传递,从温度高的部分传到温度低的部分。

整理好实验器材

3、测量水温的变化

实验器材(检查实验器材是否齐全:

1分):

100毫升烧杯、100毫升锥形瓶、2支温度计、热水、冷水、铁架台、纸板。

①向烧杯中加入280毫升热水(80摄氏度左右),向锥形瓶中加入80毫升冰水。

②将锥形瓶放入烧杯中,用纸板盖住杯口,在纸板上打两个孔。

③将两支温度计分别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