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原理第一章DOC.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90957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58.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工原理第一章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化工原理第一章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化工原理第一章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化工原理第一章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化工原理第一章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化工原理第一章DOC.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化工原理第一章DOC.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化工原理第一章DOC.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化工原理第一章DOC.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化工原理第一章DOC.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化工原理第一章DOC.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化工原理第一章DOC.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化工原理第一章DOC.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化工原理第一章DOC.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化工原理第一章DOC.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化工原理第一章DOC.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化工原理第一章DOC.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化工原理第一章DOC.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化工原理第一章DOC.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化工原理第一章DOC.docx

《化工原理第一章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工原理第一章DOC.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化工原理第一章DOC.docx

化工原理第一章DOC

一、选择题

1.流体阻力的表现,下列阐述错误的是( )。

A.阻力越大,静压强下降就越大B.流体的粘度越大,阻力越大

流体的流动状况是产生流体阻力的根本原因D.流体的内摩擦力在流体激烈流动时不存在

2.压强的具有专门名称的国际单位是Pa,用基本单位表示是( )。

A.atmB.mmHgC.Kg/m.s2D.N/m2

3.水在直管中流动,现保持流量不变,增大管径,则流速()。

A.增大B.减小C.不变D.无法判断

4.对不可压缩流体,满足()条件时,才能应用柏努力方程求解。

A.

B.

C.

D.

5.判断流体的流动类型用()准数。

A.欧拉B.施伍德C.雷诺D.努塞尔特

6.流体在圆形直管中滞流流动时的速度分布曲线为()。

A.直线B.抛物线C.双曲线D.椭圆线

7.增大流体的流量,则在孔板流量计的孔板前后形成的压强差()。

A.增大B.减小C.不变D.无法判断

8.流体在管内流动时的摩擦系数与()有关。

A.雷诺准数和绝对粗糙度B.雷诺准数和相对粗糙度

C.欧拉准数和绝对粗糙度B.欧拉准数和相对粗糙度

9.测速管测量得到的速度是流体()速度。

A.在管壁处B.在管中心C.瞬时D.平均

10.在层流流动中,若流体的总流率不变,则规格相同的两根管子串联时的压降为并联时的()倍。

A.2;B.6;C.4;D.1。

11.流体在长为3m、高为2m的矩形管道内流动,则该矩形管道的当量直径为( )。

A.1.2m;B.0.6m;C.2.4m;D.4.8m。

12.当流体在园管内流动时,管中心流速最大,滞流时的平均速度与管中心的最大流速的关系为()

A.u=3/2.umaxB.u=0.8umaxC.u=1/2.umaxDu=0.75umax

13.判断流体流动类型的准数为()

A.Re数B.Nu数C.Pr数D.Fr数

14.流体在圆形直管内作强制湍流时,其对流传热系数α与雷诺准数Re的n次方成正比,其中的n值为()

A.0.5B.0.8C.1D.0.2

15.牛顿粘性定律适用于牛顿型流体,且流体应呈()

A.层流流动B湍流流动C过渡型流动D静止状态

16.计算管路系统突然扩大和突然缩小的局部阻力时,速度值应取为()

A.上游截面处流速B下游截面处流速C小管中流速D大管中流速

17.用离心泵在两个敞口容器间输送液体。

若维持两容器的液面高度不变,则当输送管道上的阀门关小后,管路总阻力将( )。

A.增大;B.不变;C.减小;D.不确定。

18.流体的压强有多种表示方式,1标准大气压为()

A.780mm汞柱B.1Kgf/cm2C.10.336m水柱D.10130Pa

19.流体在圆管中层流流动,若只将管内流体流速提高一倍,管内流体流动型态仍为层流,则阻力损失为原来的( )倍。

A.4B.2C.

D.不能确定

20.阻力系数法将局部阻力hf表示成局部阻力系数与动压头的乘积,管出口入容器的阻力系数为()

A.1.0B.0.5C.0.35D.0.75

21.在柏努利方程式中,P/ρg被称为()

A.静压头B.动压头C.位压头D.无法确定

22.流体的流动形式可用雷诺准数来判定,若为湍流则Re()

A.<4000B.<2000C.>2000D.>4000

23.不可压缩性流在管道内稳定流动的连续性方程式为()可压缩性流体在管道内稳定流动的连续性方程式为()

A.u1A1=u2A1B.u1A2=u2A1

C.u1A1/ρ1=u2A2/ρ2D.u1A1/ρ2=u2A2/ρ1

24.有两种关于粘性的说法:

()

①无论是静止的流体还是运动的流体都具有粘性。

②粘性只有在流体运动时才表现出来。

A.这两种说法都对;B.这两种说法都不对;

C.第一种说法对,第二种说法不对;D.第二种说法对,第一种说法不对。

25.层流与湍流的区别是( )

A湍流的流速大于层流流速

B流道截面积大的为湍流,小的为层流

C层流无径向脉动,湍流有径向脉动

D层流的雷诺准数小于湍流的雷诺准数

26.

有一并联管路如图2所示,两段管路的流量、流速、管经、管长及流动阻力损失分别为V

(1)、u

(1)、d

(1)、L

(1)、h(f1)及V

(2)、u

(2)、d

(2)、L

(2)、h(f2)。

若d

(1)=2d

(2),L

(1)=2L

(2),则h(f1)/h(f2)=( )

A、2;  B、4;  C、1/2;  D、1/4;  E、1

当管路中流体均作层流流动时,V

(1)/V

(2)=( )

A、2;  B、4;  C、8;   D、1/2;  E、1

当管路中流体均作层流流动时,u

(1)/u

(2)=( )

A、2;  B、4;  C、1/2;   D、1/4;  E、1

当两段管路中流体均作湍流流动时,并取λ

(1)=λ

(2),则V

(1)/V

(2)=( )。

  A、2;  B、4;  C、8;   D、1/2;  E、1/4

当两段管路中流体均作湍流流动时,并取λ

(1)=λ

(2),则u

(1)/u

(2)=( )。

  A、2;  B、4;  C、1/2;   D、1/4;  E、1

27.真空表读数是60kPa,当地大气压为100kPa时,实际压强为()kPa。

A.40B.60C.160

28.2.当温度降低时,气体的粘度()。

A.降低B.不变C.增大

29.3.液体在圆形直管中稳定流动时,若管长及液体物性不变,当管内径减为原来的1/2,则流速变为原来的()倍。

A.2B.4C.16

30.当地大气压为100kPa,压强表读数是60kPa,则实际压强为()kPa。

A、160B、40C、60D、100

31.液面保持恒定的敞口容器底部装有直径相等的进水管和出水管,当管内水的流速为2m/s时,进口能量损失为()J/kg,出口能量损失为()J/kg。

A、0.5B、1C、1.5D、2‘

32.随着温度的升高液体的粘度(),气体的粘度()。

A、增加B、不变C、降低‘

33.层流与湍流的本质区别是()。

A湍流流速>层流流速;B流道截面大的为湍流,截面小的为层流;

C层流的雷诺数<湍流的雷诺数;D层流无径向脉动,而湍流有径向脉动。

34.在静止的流体内,单位面积上所受的压力称为流体的()。

A绝对压力;B表压力;C静压力;D真空度。

35.以绝对零压作起点计算的压力,称为()。

A绝对压力;B表压力;C静压力;D真空度。

36.当被测流体的()大于外界大气压力时,所用的测压仪表称为压力表。

A真空度;B表压力;C相对压力;D绝对压力。

37.当被测流体的绝对压力()外界大气压力时,所用的测压仪表称为压力表。

A大于;B小于;C等于;D近似于。

38.()上的读数表示被测流体的绝对压力比大气压力高出的数值,称为表压力。

A压力表;B真空表;C高度表;D速度表。

39.被测流体的()小于外界大气压力时,所用测压仪表称为真空表。

A大气压;B表压力;C相对压力;D绝对压力。

40.流体在圆管内流动时,管中心流速最大,若为湍流时,平均流速与管中心的最大流速的关系为()。

A.Um=1/2Umax;B.Um≈0.8Umax;C.Um=3/2Umax。

41.从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了解到U型管压力计测量其压强差是()。

A.与指示液密度、液面高度有关,与U形管粗细无关;

B.与指示液密度、液面高度无关,与U形管粗细有关;

C.与指示液密度、液面高度无关,与U形管粗细无关。

42.层流底层越薄()。

A.近壁面速度梯度越小;B.流动阻力越小;

C.流动阻力越大;D.流体湍动程度越小。

42.双液体U形差压计要求指示液的密度差()

A.大;B.中等;C.小;D.越大越好。

43.转子流量计的主要特点是()。

A.恒截面、恒压差;B.变截面、变压差;

C.变截面、恒压差;

44.层流与湍流的本质区别是:

()。

A.湍流流速>层流流速;B.流道截面大的为湍流,截面小的为层流;

C.层流的雷诺数<湍流的雷诺数;D.层流无径向脉动,而湍流有径向脉动。

45.某离心泵入口处真空表的读数为200mmHg,当地大气压为101kPa,则泵入口处的绝对压强为()。

A.74.3kPa;B.101kPa;C.127.6kPa。

45.在稳定流动系统中,水由粗管连续地流入细管,若粗管直径是细管的2倍,则细管流速是粗管的()倍。

A.2;B.8;C.4。

47.流体流动时产生摩擦阻力的根本原因是()。

A.流动速度大于零;B.管边不够光滑;C.流体具有粘性。

48.液体在圆形直管中流动,在流量相同的条件下,缩小管径,雷诺数()。

A.增大;B.减小;C.不变。

49.水在圆形直管中作滞流流动,流速不变,若管子直径增大一倍,则阻力损失为原来的()。

A.1/4;B.1/2;C.2倍。

50.单位时间内流过管道任意截面的流体量称为()。

A流速;B流线;C流量;D流函数。

51.单位时间内流体在流动方向上所流过的()称为流速。

A宽度;B高度;C距离;D直线。

52.柏努利方程式中的()项表示单位质量流体所具有的位能。

Agz;B

;C

;Dwe。

53.柏努利方程式中的

项表示单位质量流体所具有的()。

A位能;B动能;C静压能;D有效功。

54.柏努利方程式中的()项表示单位质量流体所具有的静压能。

Agz;B

;C

;Dwe。

55.柏努利方程式中的()项表示单位质量流体通过泵(或其他输送设备)所获得的能量,称为有效功。

Agz;B

;C

;Dwe。

56.柏努利方程式中的()项表示单位质量流体因克服流动阻力而损失的能量。

Agz;B

;C

;D

57.流体在圆形直管中流动,当()≤2000时,流体的流动类型属于层流。

ARe;BPr;CNu;DGr。

58.流体在圆形直管中流动,当Re()4000时,流体的流动类型属于湍流。

A<;B≥;C≤;D≠。

59.流体在圆形直管中流动,当2000<()<4000时,流体的流动类型属于不稳定的过渡区。

ARe;BPr;CNu;DGr。

60.流体在管内作()流动时,其质点沿管轴作有规则的平行运动。

A层流;B湍流;C过渡流;D漩涡流。

61.流体在管内作()流动时,其质点作不规则的杂乱运动。

A层流;B湍流;C过渡流;D漩涡流。

62.流体在圆形圆管内()流动时,平均速度是最大速度的一半。

A层流;B湍流;C过渡流;D漩涡流。

63.对于非圆形管,当量直径等于()倍的流通截面积除以润湿周边长。

A1;B2;C4;

64.空气在内径一定的圆管中作定态流动,若空气的质量流量保持不变,当温度升高时,Re值将()。

A.增大B.减小C.不变D.不确定

65.由分支管路向A﹑B敞口高位槽中输送某液体,若两高位槽中液位恒定,当支路1中的阀门开大时,则两分支管路中的能量损失之差

将()。

A.增大B.减小C.不变D.不确定

66.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液体的粘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B.气体的粘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C.液体的粘度基本不随压力变化;

D.气体的粘度随压力增大而减小

67.某并联管路由1、2两个支管组成,该两支路的流体均作层流流动。

时,则

(1)△

/△

=()

A.1/2;B.1/4;C.1;D.4

(2)

=()

A.2;B.1/2;C.4;D.1/4

(3)

()

A.8;B.16;C.4;D.2

68.用离心泵在两个敞口容器间输送液体。

若维持两容器的液面高度不变,当关小输送管道的阀门后,管道总阻力()。

A.增加B.减小C.不变D.不确定

69.层流与湍流的主要区别是()。

A.湍流流速大于层流;

B.层流雷诺数小于湍流雷诺数;

C.湍流时流通截面积大,层流时流通截面积小;

D.层流时流体质点无宏观混合,湍流时流体质点发生高频脉动

70.当流体通过()时,随着流量的增大,其压差不变。

A.孔板流量计B.文丘里流量计C.转子流量计

71.在管内流动的完全湍流区,当

一定时,因流体内摩擦引起的机械能损失(),摩擦系数λ();在层流区,因内摩擦引起的机械能损失(),摩擦系数λ()。

A.与流速的一次方成正比;B.与流速的平方成正比;

C.与流速的三次方成正比;D。

与流速成反比;

E.与流速无关

72.流体在一水平变径管段中流过,在细管截面A与粗管截面B之间连接已U管压差计,则压差计的读书R值反映()。

A.A、B两截面的压力差;B.A、B两截面的流动阻力;

C.A、B两截面的动压头变化;D.突然扩大或突然缩小的局部阻力

73.计算局部阻力损失的公式

中的

是指()。

A.细管内流速B.粗管内流速C.粗、细管流速的平均值

二、填空题

1.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式___________。

2.不可压缩流体定态流动的柏努利方程式:

––––。

3.单位体积流体所具有的_称为流体的密度。

4.雷诺准数的表达式为__________。

当密度ρ=1000kg.m,粘度μ=1厘泊的水,在内径为d=100mm,以流速为1m.s在管中流动时,其雷诺准数等于______,其流动类型为____。

5.当地大气压为750mmHg时,测得某体系的表压为100mmHg,则该体系的绝对压强为_____mmHg,真空度为____mmHg。

6.当地大气压为750mmHg时,测得某体系的表压为100mmHg,则该体系的绝对压强为___kPa,真空度为___Pa。

7.某物的比重为0.879,其密度为__,其比容为__。

8.圆管中有常温下的水流动(ρ=1000Kg/m3),管内径d=100mm,测得其中的质量流量为15.7kg./s,其体积流量为_,平均流速为_。

9.当20℃的甘油(ρ=1261kg/m3,μ=1499厘泊)在内径为100mm的管内流动时,若流速为1.0m/s时,其雷诺准数Re为____,其摩擦系数λ为____。

10.某长方形截面的通风管道,其截面尺寸为30×20mm,其当量直径de为____。

11.测量流体流量的流量计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测量管内流体的点流速,则可用________。

12.管出口的局部阻力系数等于____,管入口的局部阻力系数等于____。

13.化工生产中,物料衡算的理论依据是________,热量衡算的理论基础是________。

14.水平管道中,流体体积流量一定时,如果有效截面扩大,则流速,动压头____,静压头____

15.理想流体在水平变径管路中作稳定的连续流动时,在管子直径缩小的地方,其静压力______。

16.套管由φ57×2.5mm和φ25×2.5mm的钢管组成,则环隙的流通截面积等于____________,润湿周边等于_______,当量直径等于______。

17.流体在等径管中作稳定流动,流体由于流动而有摩擦阻力损失,流体的流速沿管长____。

18.液柱压力计量是基于_______原理的测压装置,用U形管压差计测压时,当一端与大气相通时,读数R表示的是__________或________。

19.米糠油在管中作流动,若流量不变,管径不变,管长增加一倍,则摩擦阻力损失为原来的____倍。

20.米糠油在管中作层流流动,若流量不变,管长不变,管径增加一倍,则摩擦阻力损失为原来的____倍。

21.当Re为已知时,流体在圆形管内呈层流时的摩擦系数λ=___,在管内呈湍流时,摩擦系数λ与_____、_____有关。

22.通常情况下,液体的粘度随温度升高而___,气体的粘度随温度的升高而_____。

23.某流体在圆形直管中作滞流流动时,其速度分布是______型曲面,其管中心最大流速为平均流速的____倍,摩擦系数λ与Re的关系为_______。

24.牛顿型流体与非牛顿型流体的主要的区别是______________。

25.稳定流动的定义是________________。

26.理想流体是指    的流体。

27.测量流体流量时,随着流体流量的增大,转子流量计两端压差值      ;孔板流量计两端压差值         。

28.量纲分析法的目的在于             。

29.速度边界层是指                        。

30.不可压缩流体在水平管内作定态流动时,流动摩擦阻力所消耗的能量是总机械能中的    

31.某设备内的表压为100KPa,则它的绝压应为       

;另一设备内的真空度为400mmHg,则它的绝压应为      

(当地大气压为101.33

)。

32.由三支管组成的并联管路,各支管的长度及摩擦系数均相等,管径比为d1:

d2:

d3=1:

2:

3,则三支管的流量比为           。

33.从液面恒定的高位槽向常压容器中加水,若将放水管路上的阀门开度关小,则管内水量将         ,管路的局部阻力将       ,直管阻力将       ,管路总阻力          。

34.用内径为158mm的钢管输送运动粘度为9.0×10-5m2/s的油品。

若保持油品在管内作层流流动,则最大流速不能超过           。

35.如果管内流量增大1倍后,其流动型态仍为层流,则流动阻力是原来的      倍。

36.边长为a的正方形截面风道。

其当量直径为         。

1.连续性介质假定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流体在光滑管内作湍流流动时,摩擦系数

与和有关;若其作完全湍流(阻力平方区),则

仅与有关。

3.流体阻力产生的根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粘性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连续稳定流动过程中,流速与管径的__________成正比。

均匀圆管内流体的流速不因流阻的存在而__________。

(减、降或不变)

5.无因次数群是____________________的数组。

6.滞流与湍流的根本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

7.一定量的流体在圆形直管内流过,若流动处于阻力平方区,则流动阻力与速度的__________成正比。

8.圆形直管内流体滞流流动的速度分布呈__________形状。

其平均速度是中心最大速度的__________。

摩擦阻力系数与雷诺数的关系是__________。

9.流体流动边界层是指__________。

流体流过某一障碍物发生边界层脱体的原因是__________。

由于固体表面形状而造成边界层分离所引起的能量损失,称为__________。

粘性流体绕过固体表面的阻力为摩擦阻力和__________之和,又称为局部阻力。

10.米糠油在管中作层流流动,若流量不变,管径、管长不变,油温升高,粘度为原来的1/2,则摩擦阻力损失为原来的_____倍。

11.流体在圆形直管中作层流流动,如果流量等不变,只是将管径增大一倍,则阻力损失为原来的_________。

12.当20℃的甘油(ρ=1261kg.m-3,,μ=1499厘泊)在内径为100mm的管内流动时,若流速为2.5m.s-1时,其雷诺准数Re为__________,其摩擦阻力系数λ为________.

13.当量直径的定义是de=,对边长为a正方形风管当量直径de=。

14.当量直径的定义是de=,在套管环间流动的流体,外管的内径是d2,内管的外径是d1,则当量直径de=。

15.当Re为已知时,流体在圆形管内呈层流时的摩擦系数λ=__________,在管内呈湍流时,摩擦系数λ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16.水由敞口恒液位的高位槽通过一管道流向压力恒定的反应器,当管道上的阀门开度减小后,水流量将__________,摩擦系数____________,管道总阻力损失________(增大、减小、不变)。

17.某设备的表压强为50KPa,则它的绝对压强为,另一设备的真空度为50KPa,则它的绝对压强为。

(当地大气压为100KPa)

18.如果管内流体流量增大一倍后,仍处于层流状态,则阻力损失增大到原来的倍

19.流体在管路两截面间的压强差ΔP与压强降ΔPf相等的条件是。

20.局部阻力所引起的能量损失有两种计算方法:

__________法和__________法。

21.并联管路的特点是__________。

分支管路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孔板流量计是通过__________来反映流量的大小,又称为__________流量计,而转子流量计是流体流过节流口的压强差保持恒定,通过变动的__________反映流量的大小,又称__________。

23.热量衡算中,物料衡算通式中的过程GA为__________。

24.热量衡算中,物料的焓为相对值,通常规定__________℃液体的焓为零。

25.水在直管中流动,现保持流量不变,增大管径,则流速__________。

26.对不可压缩流体,满足__________条件时,才能应用柏努力方程求解。

27.判断流体的流动类型用__________准数。

28.流体在圆形直管中滞流流动时的速度分布曲线为__________。

29.增大流体的流量,则在孔板前后形成的压强差__________。

30.流体在管内流动时的摩擦系数与__________有关。

31.测速管测量得到的速度是流体__________速度。

32.流体时气体和液体的统称,其中__________是可压缩流体,__________是不可压缩流体。

33.表压、绝压、大气压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

34.据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式知,当液面上方压强变化时,液体内部各点压强__________变化。

35.等压面的要点有四个,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6.测量压强或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