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文言文专项复习《岳阳楼记》巩固练习题含答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912165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5.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文言文专项复习《岳阳楼记》巩固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中考文言文专项复习《岳阳楼记》巩固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中考文言文专项复习《岳阳楼记》巩固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中考文言文专项复习《岳阳楼记》巩固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中考文言文专项复习《岳阳楼记》巩固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中考文言文专项复习《岳阳楼记》巩固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中考文言文专项复习《岳阳楼记》巩固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中考文言文专项复习《岳阳楼记》巩固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中考文言文专项复习《岳阳楼记》巩固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中考文言文专项复习《岳阳楼记》巩固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中考文言文专项复习《岳阳楼记》巩固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中考文言文专项复习《岳阳楼记》巩固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中考文言文专项复习《岳阳楼记》巩固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中考文言文专项复习《岳阳楼记》巩固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中考文言文专项复习《岳阳楼记》巩固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中考文言文专项复习《岳阳楼记》巩固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中考文言文专项复习《岳阳楼记》巩固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中考文言文专项复习《岳阳楼记》巩固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中考文言文专项复习《岳阳楼记》巩固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中考文言文专项复习《岳阳楼记》巩固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文言文专项复习《岳阳楼记》巩固练习题含答案.docx

《中考文言文专项复习《岳阳楼记》巩固练习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文言文专项复习《岳阳楼记》巩固练习题含答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文言文专项复习《岳阳楼记》巩固练习题含答案.docx

中考文言文专项复习《岳阳楼记》巩固练习题含答案

中考课内文言文复习:

《岳阳楼记》巩固练习题

2018年6月

一、课文相关文学常识

1.作家:

范仲淹,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

二、课文分析

1.主旨:

本文通过描绘洞庭湖雄伟壮阔的景象,描写“迁客骚人”登楼时的两种不同“览物之情”,并由此过渡到议论,从而抒发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生活态度及旷达胸襟,

表达了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既是自勉,也是与友人共勉。

2.内容梳理:

●第一部分(第1段):

交代了重修岳阳楼的背景、盛况以及作记的缘由。

(叙述)

●第二部分(第2—4段):

描写了洞庭湖的雄伟壮丽景色,写迁客骚人登楼览物的悲喜之情。

(描写)

●第三部分(第5段):

抒发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生活态度及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以天下为己任)的政治抱负。

(议论)

3.写作特色

(1)构思立意出奇制胜。

作者善于将叙事、写景、议论结合。

(2)情景交融。

结合阴雨之景写“悲”,结合晴和之景写“喜”。

文中的描写,是作者代迁

客骚人设景,代迁客骚人言情。

(3)写景中善于对比,善于调动读者的各种感觉。

(4)使用大量对偶写景。

押韵,音调和谐,整齐响亮,富于音乐美。

三、习题

A套

阅读《岳阳楼记》第一、二段,完成练习(语段略,共计8分)

1.选文出自宋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    (人名)的《      》。

(2分)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

(3分)

属予作文以记之

3.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交代了重修岳阳楼的背景。

B.重修岳阳楼的盛况是“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可见大兴土木,劳命伤财。

C.“衔远山……际涯”从空间上写洞庭湖广阔浩淼;“朝晖……万千”从时间上写洞庭湖景象千变万化。

D.第二段“前人之述备矣”与前文“唐贤今人诗赋”相照应。

B套

阅读《岳阳楼记》第三、四段,完成练习(语段略,共计8分)

1.上文节选自课文《》,作者是(朝代)的范仲淹。

(2分)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3分)

商旅不行,樯倾楫摧。

3.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在这两段中写了自己登楼时的“览物之情”,因景而异,或喜或悲。

B.“静影沉璧”生动地描写出夜晚平静的湖面中,鱼影渐渐沉入湖底的恬静情景。

C.这两段文字中景物一阴一晴,情绪一悲一喜,两相对照,情随景生,情景交融。

D.这两段主要为写景,并由此过渡到后文的抒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C套

阅读《岳阳楼记》第五段,完成练习(语段略,共计8分)

1.选文出自宋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    (人名)的《岳阳楼记》。

(2分)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

(3分)

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一句表达了作者的生活态度。

B.“二者”指的是“古仁人”和“迁客骚人”这两种不同的人。

C.“进亦忧”呼应上文的“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退亦忧”呼应上文的“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D.作者借此文表达了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D套

阅读《岳阳楼记》第五段,完成练习(语段略,共计8分)

1.引文节选自代文学家范仲淹写的《岳阳楼记》。

(2分)

2.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

(3分)

微斯人,吾谁与归?

3.“是进亦忧,退亦忧”一句中,“进”是指,“退”是指,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表现了作者的。

(3分)

四、考题链接

2011届一模卷B卷

阅读《岳阳楼记》第二至四段,完成练习(语段略,共计8分)

1.选文的作者是(朝代)(人名)。

(2分)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

(3分)

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3.请在《醉翁亭记》《小石潭记》中任选一篇,模仿例句,概括其描写的景物特点。

(3分)

例句:

岳阳楼壮美雄奇仿句:

2011届浦东一模卷

阅读《岳阳楼记》第三至五段,完成练习(语段略,共计8分)

1.本文的作者是(朝代)的(人名)。

(2分)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注意加点词语的含义。

(3分)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何哉?

3.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微斯人,吾谁与归?

”表达了作者无法找到“古仁人”的无奈。

B.“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中的“忧”不仅是为君王的安危而担忧,也为国家、百姓而担忧。

C.“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既表达作者的生活态度,也表达了作者的政治抱负。

D.文中的“览物之情”既指“满目萧然”的悲情,又指“心旷神怡”的喜悦之情。

2011届黄浦一模卷

阅读《岳阳楼记》第二至五段,完成练习(语段略,共计8分)

1.本文的作者是(朝代)的(人名)。

(2分)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3分)

日星隐曜,山岳潜形。

3.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选文第②③段生动细腻的写景是为了表达迁客骚人的思想感情。

B.选文第④段“微斯人,吾谁与归”中的“斯人”指的是古仁人。

C.选文主要表现了作者对被贬谪的滕子京安慰、劝勉的人生态度。

D.选文表现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人生态度。

2011届静安沙龙卷

阅读《岳阳楼记》第一、二段,完成练习(语段略,共计8分)

1.以下诗句中和选文一样描写了洞庭景色的是()(2分)

A.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B.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C.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D.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3.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①段记述了重修岳阳楼的概况与写作本文的缘起。

B.第①段字里行间表达了对滕子京的赞赏之情。

C.“迁客骚人”分别指滕子京和范仲淹。

D.“然则……”一句上承洞庭美景,下启“览物之情”。

2012届闵行一模卷

阅读《岳阳楼记》第五段,完成练习(语段略,共计8分)

1.本文作者是_______(朝代)_______(人名)。

(2分)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

微斯人,吾谁与归?

3.“二者之为”指的是。

“古仁人之心”可用文中“”一句概括。

(4分)

2013届浦东一模卷

阅读《岳阳楼记》第一、二段,完成练习(语段略,共计8分)

1.本文的作者是(朝代)的政治家、文学家(人名)。

(2分)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

(3分)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3.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①段主要交代作者写作本文的时间与缘由。

B.第②段意在引出下文两种不同的“览物之情”。

C.本文的写作意图是歌颂滕子京贬谪期间的政绩。

D.作者描写洞庭湖景色,表达想归隐山林的愿望。

2013届闵行一模卷

阅读《岳阳楼记》第二~五段,完成练习(语段略,共计8分)

1.上文节选自课文《》,作者是(人名)。

(2分)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

(3分)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3.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①段中的“前人之述备矣”一句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B.第②段写览阴雨连绵季节之景而触景伤情,悲恸不已。

C.第③段写览春天温和明媚之景而感到无比欣慰和欢喜。

D.第④段中“斯人”是指作者的朋友、重修岳阳楼的滕子京。

2013届嘉定一模卷

阅读《岳阳楼记》第二~五段,完成练习(语段略,共计8分)

1.本文作者是(朝代)的(人名)。

(2分)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

(3分)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3.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先描写了岳阳楼雄伟壮观的景象,再借景抒发“迁客骚人”不同的览物之情。

B.“微斯人,吾谁与归?

”既慰勉滕子京,也表达作者欲与古仁人同道的旷达胸襟。

C.选文中的“乐”与《醉翁亭记》中的“乐”相同,都是追求与民同乐的理想境界。

D.作者将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透过写景抒情转入议论,阐发自己的人生见解。

2013届长宁一模卷

阅读《岳阳楼记》第三~五段,完成练习(语段略,共计8分)

1.选文出自课文《》,作者是北宋文学家(人名)。

(2分)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3.第③段加点的“二者”是指第①段的“感极而悲者”和第②段的“喜洋洋者”。

这两种人

的特点,若是用第③段的语句表示,即是“”和“”。

第③段加点

的“斯人”则是指“”(3分)

2013届宝山一模卷

阅读《岳阳楼记》第一~三段,完成练习(语段略,共计8分)

1.选文作者是朝(代)的(人名)。

(2分)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画线句。

(3分)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3.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①段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盛况,交代作《岳阳楼记》的缘由。

B.第②段由远眺洞庭湖景色引出“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这一问题。

C.第③段写“满目萧然”之景,表现迁客骚人“感极而悲”的心情。

D.选文突出滕子京的政绩,并写出了迁客骚人两种不同的览物之情。

2014年普陀一模

阅读岳阳楼记三、四、五段,完成练习(语段略,共计8分)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3分)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11.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①②两个排比段,一暗一明,一悲一喜,表达两种人的览物之情。

B.第③段作者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点明主旨。

C.“微斯人,吾谁与归?

”既劝勉滕子京,也表明自己与古仁人同道。

D.选文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句式骈散相谐,行文富于变化。

2014年崇明一模

阅读第3-5段,完成练习(语段略,共计8分)

10.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3分)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11.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____(3分)

A.①、②两段流露出作者“悲”和“喜”两种不同的感情。

B.景物描写是为了表达作者“以物喜”“以己悲”的心情。

C.作者与“古仁人”都有相同的生活态度和政治抱负。

D.“微斯人,吾谁与归?

”流露出作者悲观的情绪

2015届闵行一模卷

阅读《岳阳楼记》第五段和《醉翁亭记》第四段,完成练习(语段略,共计8分)

1.选文甲选自课文《岳阳楼记》,作者是;选文乙选自课文《》。

(2分)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3分)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3.下列选项不正确的是()(3分)

A.选文甲“忧”字反复出现,抒发了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的胸怀。

B.选文乙“乐”字贯穿始终,抒发了作者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情怀。

C.选文甲、乙均为作者被贬谪后所作,甲文消沉,乙文豁达。

D.选文甲以议论抒情直抒胸臆,选文乙以议论描写含蓄言志。

2015届奉贤一模卷

阅读《岳阳楼记》第三、四段和《醉翁亭记》第二段,完成练习(语段略,共计8分)

1.甲文选自课文《______________》,乙文选自课文《醉翁亭记》,乙文作者是宋代文学家___________。

(2分)

2.两段文字同样是写景抒情,不同的是甲文写了洞庭湖阴雨和晴和之景,乙文写的是________,甲文表达的是______________,而乙文表达的是自然山水之乐。

(6分)

2015届嘉定二模卷

阅读下文,完成练习(语段略,共计8分)

甲: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1.甲文画线句作者的视线以为序;乙文画线句作者的视线以为序。

(4分)

(A.时间空间B.人物声音C.空间时间D.声音人物)

2.甲段的景色可用“”一个词概括;乙段的人物心情可用“”一个词概括。

(用原文词语回答)(4分)

2015年徐汇一模

阅读《岳阳楼记》第二、三、四段,完成练习(语段略,共计8分)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3分)

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10.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朝而往,暮而归”写出了作者纵情山水,无心朝政的状态。

B.滁州四季变化无穷的山水之景让作者陶醉其中,感到无限地乐趣。

C.选文第二段的内容突显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

D.本文与《小石潭记》都表现了作者被贬后寄情山水的心境。

2016年徐汇一模

阅读岳阳楼记二、三、四段,完成练习(语段略,共计8分)

9.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3分)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10.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语段第①节描述了作者登楼时所见的美景及由此产生的想象。

B.作者以阴雨之景写“悲”,以晴和之景写“喜”,情景交融。

C.语段中的“迁客骚人”指“去国怀乡”之人及“渔歌互答”之人。

D.作者详写“览物之情”是为了强调自己情随境迁的感慨。

2017届崇明一模

嗟夫!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何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

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欤!

噫!

微斯人,吾谁与归?

8.本段文字选自课文《》,作者。

(2分)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3分)

微斯人,吾谁与归?

10.下列对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4分)

A.古仁人既没有喜悦也没有忧愁。

B.古仁人做官不是为君主分忧。

C.要先让天下人无忧后让天下人快乐。

D.希望滕子京能效仿古仁人先忧后乐。

2017届虹口一模

8.选文的作者是(人名),本文是受(人名)之邀而作的。

(2分)

9.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3分)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10.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4分)

A.前两段流露出作者“悲”和“喜”两种不同的感情。

B.写“春和景明”之景是为了反衬“喜洋洋”的心情。

C.作者与“古仁人”都有相同的生活态度和政治抱负。

D.“微斯人,吾谁与归?

”流露出作者极悲观的情绪。

2018届闵行一模卷

阅读《岳阳楼记》第3-5段,完成练习(语段略,共计9分)

1、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山岳潜形归而形诸梦B.属予作文以记之作亭者谁

C.尝求古仁人之心忽啼求之D.居庙堂之高佛印居右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3分)

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3、“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中“异”在文中的具体表现是

(用自己的话回答)(3分)

2018届浦东一模卷

阅读《岳阳楼记》第3-5段,完成练习(语段略,共计9分)

1、选文作者是____(朝代)的__________(人名)。

(2分)

2、选文①、②段从听觉角度描写的句子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

3、“或异二者之为”中“异”的内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2018届宝山一模卷

阅读《岳阳楼记》第1段,完成练习(语段略,共计9分)

1、本文作者是(朝代)的范仲淹,他是家,文学家。

(2分)

2、下列对选段中加点词(属予作文以记之)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滕子京主政岳州政绩出色。

B.滕子京重新修建了岳阳楼。

C.滕子京决定扩大岳阳楼建筑规模。

D.唐贤今人的诗赋被刻在岳阳楼上。

3、围绕题目,本段既写了,也交代了。

(4分)(每空不超过10个字)

2018届崇明一模卷

阅读下文,完成练习(共计8分)

(甲文)

嗟夫!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

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

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文)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

庐陵欧阳修也。

1、甲乙两文的作者同属于(朝代),两篇文章的内容都与背景有关。

(2分)

2、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句子(3分)

微斯人,吾谁与归?

3、关于两篇文章中的“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3分)

A.甲文中的“乐”体现出作者崇高博大的理想。

B.乙文中的“乐”体现出作者洒脱豁达的情怀。

C.甲乙两文都精心构思写出了与众不同的“乐”。

D.甲乙两文的作者最终都实现了“乐”的理想。

2018届黄浦一模卷

阅读《岳阳楼记》第3-5段,完成练习(语段略,共计9分)

1、上文选自课文《》,作者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2分)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4分)

【材料】“薄暮冥冥,虎啸猿啼”一句,参考资料一般译作:

傍晚天色昏暗,虎在长啸,猿在哀啼。

这样译似乎有点不太确切。

首先,岳阳楼当时所处的位置,一面濒临“浩浩汤汤,横无际涯”的洞庭湖,另一面紧靠着“百废具兴”的巴陵郡城。

以洞庭湖面积之宽广及岳阳楼与湖对岸山岳距离之遥远,即使那远山的老虎、猿猴的嗓门再大,也是不可能传入“迁客骚人”的耳鼓。

当然“虎啸猿啼”,也不可能来自巴陵郡城内。

请问:

上述材料的作者认为“虎啸猿啼”应该如何解释呢?

2018届嘉定一模卷

阅读《岳阳楼记》全文,完成练习(语段略,共计9分)

1、本文作者是(朝代)的政治家、文学家(人名)。

(3分)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3分)

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3、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

A.第②段先描写“岳阳楼之大观”,再过渡到开始讨论“览物之情”。

B.文章以“览物之情”贯穿全文,写了迁客骚人与古仁人不同的“情”。

C.第③④两段传达出景与情互相交融的两种截然相反的人生情境。

D.第⑤段侧面抒发“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岳阳楼记》巩固练习题答案

A套

1.范仲淹;岳阳楼记。

2.(他)嘱托我写文章以便记录这件盛事。

(关键词:

属、作文、以、之;注意补上主语)

3.B(错在“可见大兴土木,劳命伤财”。

B套

1.岳阳楼记;北宋/宋朝。

2.商人和和旅客不能通行,船桅倒下,船桨折断。

(关键词:

倾、摧)

3.C(A错在“自己登楼”,应是“迁客骚人登楼”;B错在“鱼影”,应是“月影”;D错在这两段应是情景并重,而非主要为写景。

此外,“先天下……”一句应是议论而非抒情)

C套

1.范仲淹。

2.他们不因为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

(关键词:

以;注意互文的翻译。

3.B(错在“二者”指的应是上文提到的以物喜,以己悲的迁客骚人。

D套

1.宋。

2.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关键词:

微、斯;注意“谁与”的翻译)

3.在朝廷做官;不在朝廷做官;生活态度和政治抱负

四、考题链接

2011届一模卷B卷

1.北宋/宋朝;范仲淹。

2.降职远调的官员和(南来北往的)诗人,常常在这里聚会,他们观赏景物的情怀感受,大概会有不同吧?

(关键词:

迁客骚人、于、之、得无;注意“多会于此”的翻译)

3.示例:

醉翁亭清幽秀美桃花源恬静优美小石潭凄清幽邃

2011届浦东一模卷

1.北宋/宋朝;范仲淹。

2.我曾经探求过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他们)和上述两种人的心情不同,为什么呢?

(关键词:

尝、或、为、何)

3.A(A错在这句话应是表达了作者愿与古仁人同道的胸襟抱负以及对滕子京的慰勉与期待。

2011届黄浦一模卷

1.北宋/宋朝;范仲淹。

2.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山岳隐没了形体。

3.C(C的错误参照D项即可知)

2011届静安沙龙卷

1.B(B项出自《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2.(那些被)贬谪的官员和(四处游走的)诗人们(1分),大多在这里聚集(1分),他们观赏景物的感受,大概/恐怕有所不同吧(1分)(“迁客骚人”、“多会于此”、“得无”为得分点)

3.C(“迁客骚人”在文中应是泛指汇聚在此的被贬官员和来来往往的诗人。

2012届闵行一模卷

1.宋(北宋);范仲淹。

2.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关键词:

微,斯;注意“谁与”的翻译)

3.迁客骚人的悲喜之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013届浦东一模卷

1.北宋(宋)范仲淹

2.在它上面雕刻唐代和当代名人的诗赋。

3.B(A错在第①段并未交代写作本文的时间;C错在本文的写作意图应是表达“先天下……而乐”的政治抱负;D错在作者写景并非想表达归隐之意,只是为岳阳楼作记,多少要写一点登楼所见)

2013届闵行一模卷

1.岳阳楼记范仲淹

2.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人的心情。

3.D(错在“斯人”是指像“古仁人”一样的人)

2013届嘉定一模卷

1.宋(1分)范仲淹(1分)

2.(他们)观赏景物的情怀感受,大概会有不同吧?

(关键词:

之,得无)

3.C(错在选文中的“乐”表达的是“以天下为己任”的政治抱负)

2013届长宁一模卷

1.岳阳楼记范仲淹

2.我曾经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他们)也许跟上面说的两种人的思想感情不同,为什么呢?

3.以物喜以己悲古仁人

2013届宝山一模卷

1.宋(北宋)(1分)范仲淹(1分)

2.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或“众多”)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

(关键词:

明年,具,兴)

3.D(错在选文只写了“感极而悲”这一种览物之情)

2014年普陀一模

10.(3分)不因外物(好坏)或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11.(3分)A

2014崇明一模

10.我曾经探求过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和上面两种人的行为表现不同(关键词:

求,异。

3分)

11.C(3分)

2015届闵行一模卷

1.范仲淹(1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