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和中外教育史.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912390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40.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学和中外教育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教育学和中外教育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教育学和中外教育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教育学和中外教育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教育学和中外教育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教育学和中外教育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教育学和中外教育史.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教育学和中外教育史.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教育学和中外教育史.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教育学和中外教育史.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教育学和中外教育史.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教育学和中外教育史.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教育学和中外教育史.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教育学和中外教育史.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教育学和中外教育史.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教育学和中外教育史.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教育学和中外教育史.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教育学和中外教育史.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教育学和中外教育史.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教育学和中外教育史.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学和中外教育史.docx

《教育学和中外教育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和中外教育史.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育学和中外教育史.docx

教育学和中外教育史

教育学和中外教育史--强化训练题

《外国教育史》强化训练题,回帖鼓励哦。

第一章原始社会的教育教育怎样产生的?

P3-6教育起源于劳动。

劳动为教育的产生提供了必要性:

劳动中积累的生产劳动经验的传授、社会生活经验的传递等都要靠教育。

劳动为教育的产生提供了可能性:

教育所需要的人脑(思维)、语言等条件都是在劳动中形成的。

第二章奴隶社会的教育1、学校是怎样产生的?

学校是在文字产生的基础上出现的。

文字的产生和学校的出现是直接联系的。

2、“文士”学校和“古儒”学校分别是哪两个文明古国的学校?

古埃及和古印度3、斯巴达和雅典教育各有何特点?

斯巴达教育的特点:

注重军事体育训练;国家举办教育机构;重视女子教育。

雅典教育的特点:

实施多方面和谐发展的教育;初级学校是私立的收费的。

4、什么是智者?

什么是智者派?

P38智者是指公元前五世纪开始出现的一批希腊职业教师。

智者派是适应广泛实施的奴隶主共和政治的需要而出现的一批哲学教师。

5、智者派的教育内容是什么?

文法、修辞学、辩证法,即“三艺”6、苏格拉底产婆术(助产术)述评。

P41苏格拉底在教学中并不直接向学生传授各种具体知识,而是通过问答、交谈或争辩的方法来宣传自己的观点。

他先向学生提出问题,回答错了,也不直接指出错在什么地方和为什么错了,而只是提出暗示性的补充问题,使对方不得不承认答案的荒谬和处于自相矛盾的地步。

最后,从苏格拉底的引导和暗示中得出苏格拉底认为是正确的答案。

这即是“产婆术”。

评价:

这是一种要求学生和教师共同讨论,互为激发,共同寻找正确答案的方法。

它有助于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判断和寻找正确答案。

所以,学生的思维相当活跃。

但是,这种方法是主观片面的,它不是在学生注意观察实际现象或阅读掌握大量资料文献的基础上进行对话,其结果对问题的探讨很难深化,不易于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

7、柏拉图把人分成哪三种?

金质的人、银质的人、铜铁质的人8、柏拉图提出不同年龄阶段的主要教育任务各是什么?

6—17岁主要进行情感教育;17—20岁主要进行意志教育;20—30岁主要发展智慧9、柏拉图教育思想中有哪些正确的地方?

P50重视教育在人的发展方面的培养、训练作用;重视教育与政治生活的联系;重视各种学科在培养各种人才方面的实际作用;重视基本知识在初等学校教学中的意义和作用;重视游戏、讲故事、唱歌等活动在幼儿教育方面的地位和作用等等。

10、亚里斯多德提出的年龄分期是怎样的?

P55他把一个人受教育的年龄按每7年为一自然阶段划分为三个时期,即初生—7岁,7岁—14岁,14岁—21岁。

12、亚里斯多德是最早从理论上论证了和谐发展教育的可能性和必要性的思想家,他的和谐发展教育的核心是什么?

音乐教育

13、昆体良是西方世界第一个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思想家,他的教育专著名叫什么?

《雄辩术原理》

14、昆体良提出培养雄辩家要经过哪三个阶段的学校教育?

初级学校、文法学校、修辞学校

15、昆体良的教学理论是怎样的?

P71-主张因材施教;最早提出了分班教学的初步设想;提出教学应和学生的接受能力相适应;主张对课业的学习应交替进行。

第三章封建社会的教育1、欧洲封建社会教育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等级性、宗教性2、欧洲中世纪教育有哪两种教育体系?

教会学校和骑士教育3、什么是骑士教育?

骑士教育是结合宗教教育与武士教育为一体的一种封建主阶级的特殊教育形式。

4、什么叫经院哲学?

它的代表人物是谁?

P88-89经院哲学是西欧封建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基督教哲学,是一种唯心主义的神学体系。

它的代表人物是托马斯•阿奎那。

5、人文主义教育思想产生于什么时候?

文艺复兴时期6、维多利诺创办了什么学校?

名叫什么?

他本人被人称作什么?

孟都亚宫廷学校;名叫“快乐之家”;“第一个新式学校的教师”。

7、拉伯雷在他的哪部作品中阐述了他的人文主义教育思想?

《巨人传》8、康帕内拉在他的哪本著作中提出实行教育与生产劳动想结合?

《太阳城》9、宗教改革爆发于什么时候?

它的代表人物是谁?

16世纪;马丁•路德。

10、夸美纽斯的教育代表作名叫什么?

《大教学论》11、何谓“泛智”?

P123“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

12、夸美纽斯提出的学制是怎样的P128母育学校(出生—6岁);国语学校(6岁—12岁);拉丁语学校(12岁—18岁);大学(18岁—24岁)13、夸美纽斯为什么把直观原则作为教师教学的“金科玉律”(理由3条P132-133)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的感知开始的;科学的真实性与准确性有赖于感官的证明;感官是记忆的最可靠的仆役。

14、夸美纽斯在教育史上的主要贡献有哪些?

P141首次提出系统的学校制度和普及初等教育的民主要求;建立了广泛的课程体系,编写了优秀的教科书;系统地总结并创立了一整套学校的工作制度;详细研究了教学工作所应遵循的原则规则等。

第四章17世纪至19世纪末欧美日等国教育制度的发展1、法国拿破仑统治时期形成了一种什么教育领导体制?

中央集权的教育领导体制。

2、英、法、德学制最主要的共同点是什么?

双轨制3、日本明治维新之前封建教育主要分为哪三等?

幕府、藩国、民众教育三等。

4、美国独立前教育有什么特点?

完全是宗主国英国教育的移植。

5、1881年的费里教育法提出了哪三条教育原则?

国民教育的义务、免费、和世俗性。

第五章17世纪至19世纪末的教育理论1、在《教育漫话》中提出了什么理论?

绅士教育理论2、“白板”论是谁提出的?

洛克3、洛克教育思想中有哪些合理主张?

反对娇生惯养,特别重视儿童的体力锻炼;重视道德教育的“及早实践”,重视榜样的作用,反对体罚;重视发展儿童热爱求知的习惯,不强迫儿童学习等4、卢梭的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哪本著作中?

《爱弥尔》6、卢梭自然教育思想的核心是什么?

P278核心是强调对儿童进行教育,必须遵循自然的要求,顺应人的自然本性,反对成人不顾儿童的特点,按照传统与偏见强制儿童接受违反自然的所谓教育,干涉或限制儿童的自由发展。

7、卢梭教育思想对后世有哪些方面的影响?

P288卢梭要求教育适应自然,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这对后来儿童心理和教育心理的发展是可贵的启示;卢梭从人道主义出发,要求热爱儿童,尊重儿童,这一点直接影响了十八世纪末泛爱主义教育的发展;卢梭强调进行教育要追随儿童的本性,以及让儿童通过生活进行学习的主张,则成为后来儿童中心主义的思想来源之一。

8、裴斯塔洛齐提出体育、道德教育、智力教育和教学的最基本的要素是什么?

P310-311关节活动;儿童对母亲爱的感情;数目、形状和语言。

9、《普通教育学》是谁写的?

赫尔巴特10、赫尔巴特的教育目的和教学论分别建立在他的什么理论基础上?

伦理学、心理学11、赫尔巴特把教育目的分为哪两个部分?

可能的目的、必要的目的12、“教育性的教学”原则是谁提出的?

赫尔巴特13、赫尔巴特提出了哪几种教学方法?

P327叙述教学法、分析教学法和综合教学法。

14、赫尔巴特把教学程序分成哪几个阶段?

明了、联想、系统、方法15、赫尔巴特的教育理论有哪些合理之处(P331)和片面之处?

通过各种学科引起学生多方面兴趣的观点;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牢固的知识和重视教学的教育性的见解;根据学生的不同心理状态和不同的兴趣阶段进行教学的意见;学生应对教材进行深入的学习钻研和对问题进行认真的思考探究的建议;按照不同教学阶段,教师应采用不同教学方法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做法;重视教师和教材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作用,等等。

他把学生看成被动的受管对象,而没有看到学生的主体性,他所提出的秘密监视和体罚等管理方法更是落后和发动的;他把管理和教育机械分割是错误的;他把教学说成是教育的唯一途径是片面的。

16、文化适应性原则是谁提出的?

第斯多惠17、“幼儿园”是谁命名的?

福禄倍尔18、第一个为工人阶级创办幼儿学校的人是谁?

欧文19、斯宾塞在《教育论》中提出了一种什么教育思想?

科学教育思想20、斯宾塞提出的课程体系有什么特点?

提出了以自然科学知识为主要内容的广泛的学科范围。

第六章马克思、恩格斯的教育学说1、马克思、恩格斯所说的人的全面发展的最本质的涵义是什么?

是指劳动者智力和体力的统一发展。

2、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是什么?

生产劳动与智育体育相结合。

第七章19世纪欧美工人阶级的教育斗争巴黎公社颁布了什么与国家分离,学校与什么分离的法令?

教会与国家分离;学校与教会分离。

第八章19世纪末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法、德、美、日等国教育制度的发展1、英国战后教育改革的总的指导文件是哪一个文件?

1944年的巴特勒法案。

2、日本的《教育基本法》和《学校教育法》是哪一年颁布的?

1947年。

3、美国联邦政府于1958年颁布的教育大法名叫什么?

《国防教育法》4、苏联1918年10月颁布了哪两个文件?

《统一劳动学校规程》、《统一劳动学校基本原则》。

5、规定生产劳动应当是学校生活的基础是苏联1918年的哪个文件提出的?

《统一劳动学校规程》。

第九章现代时期的欧美教育理论1、被美国人称为“创立美国教育学的首要人物”是谁?

杜威2、实用主义教育思想是谁提出的?

杜威3、杜威教育本质观述评。

(叙述杜威教育本质观P204-并加以评价)杜威的教育本质观可用他提出的三个重要论点来加以概括,即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继续不断的改造。

杜威提出要重视儿童本身的能力和主动精神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在反对传统教育置儿童于死记硬背、置儿童于被动地位、压制儿童个性等方面有现实的实际意义;他提出的把教育与生活、特别是与儿童参与其中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要求学校与社会生活相联系,反对学校完全脱离社会生活有积极意义。

但是杜威过分地夸大儿童的本能和经验的作用,相应地贬低了书本知识间接经验和教师的作用。

这实际上抹杀了学校教育的专门特点,取消了学校教育的特殊性,违背了教育教学的规律,因而其结果必然会造成教育质量的下降。

4、何谓“新学校”?

第一所“新学校”是谁创办的?

19世纪末,适应帝国主义经济发展对新型统治人才的需要,在欧洲出现了一种为社会培养新型上层人物的学校,称为“新学校”。

第一所“新学校”是英国的雷迪创办的。

5、要素主义教育思想、永恒主义教育思想、改造主义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分别是谁?

巴格莱、赫钦斯、布拉梅尔德6、要素主义教育思想的基本主张是什么?

P268-重建严格的学术标准,加强对学生的严格训练;教学过程的核心应是吸收预先规定的教材,必须重新考虑学科设置与课程体系的建立;展天才教育;重申教育过程中的主动权在教师而不在学生。

第十章苏联的教育理论1、第一部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写成的教育专著是谁写的?

书名叫什么?

克鲁普斯卡亚;国民教育和民主主义》。

3、“通过集体、在集体中和为了集体”是谁提出的?

马卡连柯4、马卡连科的集体教育思想的主张及现实意义是什么?

“通过集体,在集体中和为了集体”的教育,是马卡连柯集体教育理论的核心思想。

如何进行集体教育?

坚持平行教育影响原则;坚持前景教育原则;坚持尊重与要求相结合原则。

现实意义:

对我们改造挽救违法犯罪青少年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我们如何做好普通学校学生德育,建设良好的班集体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5、“前景教育”是谁提出的?

马卡连柯6、苏霍姆林斯基的智育思想对我们有哪些启示?

P429-他指出智育是共产主义教育的重要环节。

就其本质与任务来说,它包括给学生以系统的知识,形成科学世界观,发展智力、形成智力劳动技能和培养智力劳动兴趣与要求等各个方面。

应通过智育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启示:

有助于我们全面认识智育的任务;有助于我们掌握发展智力的有效方法;有助于我们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正确对待学生的分数。

05年北师大中外教育史试卷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1颜之推2《白鹿洞书院教条》3癸卯学制4陕北公学5“苏格拉底法”6堂区学校7星期日学校8《学校教育法》(日本)二简答题(每题15分)1简述荀子关于教育作用的思想2简述科举制度从改革到废除的三个步骤3评析卢梭自然教育的主要观点4试述存在主义教育的基本主张三论述题(每题25)1论述颜元对传统教育的批判2试析“白板说”的产生、基本观点以及对教育的影响

 

教育学重点大题50道详解

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教育学就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教育规律就是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教育与其它事物之间的具有本质性的联系,以及教育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

2、教育的基本要素有哪些?

从宏观角度看,教育活动由教育主体、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手段、教育环境、教育途径六个要素构成;从微观角度看,教育活动由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四个要素构成。

(1)教育者是教育过程中"教"的主体。

主要体现在:

教育者是社会文化和价值取向的传播者;是科学知识和社会文明的传播者;是教育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实施者,对教育活动的展开起领导作用;是学生学习发展的指导者;是一个具有自我提高能力的学习者。

(2)受教育者是教育过程中"学"的主体。

其主体性体现在:

受教育者是学校存在的主体;是学校职能部门及其管理的中心;是学校和教师评价的主体;是教育任务完成的主体。

此外,受教育者的主体性还体现在,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特点制约着教师的教,受教育者的独立性、选择性、需要性、创造性和他们个人的兴趣、爱好、主观能动性等这些主体性特征也制约着教师的教学活动。

(3)教育内容是师生共同认识的客体。

教育内容是基于一定社会的生产力和科学文化技术发展水平之上,学校向学生传授的知识和技能,灌输的思想和观点,培养的习惯和行为的总和,教育内容在学校中的具体表现形式是课程标准和教科书。

首先,教育内容是联系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中介。

其次,最佳的教育内容是目的性与对象性的统一。

教育内容内在地包括教育目标。

因为教育目标是教育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也是衡量教育活动效果的标准,是教育内容传授的出发点和归宿。

(4)教育手段是教育活动的基本条件

教育手段是指教育者将教育内容作用于受教育者所借助的各种形式与条件的总和,它包括物质手段、精神手段等。

物质手段主要是进行教育时所需要的一切物质条件,可分为教育的活动场所与设施、教育媒体及教育辅助手段三大类。

精神手段包括教育方法、教育途径。

教育方法包括教育者的教法和受教育者的学法两个方法。

就教育者的教法而言有语言的方法、直观的方法与实践的方法;就受教育者的学法而言有发现式和接受式两大类。

3、现代教育在发展过程中有什么特点?

(1)教育与生产劳动日趋结合。

古代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分离,突出了教育为政治服务的特点。

而现代,现代化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并且日益广泛地运用于生产,要求进一步加强教育与生产劳动的结合,加强学校与生产部门的联系,这就表现了现代教育为生产服务的特点。

教育是培养各种劳动力最有效的途径。

(2)现代教育的普及性。

现代教育打破了古代教育被统治者独占的局面。

现代生产不仅要求培养各种专门人才,而且要求每个劳动者必须具有一定的文化知识。

(3)教育形式的多样化。

整个教育网络突破了单一的学校教育模式,形成了一个多层次、多系统、多规格、多功能的教育机制和机构。

(4)教育具有商品性。

商品经济决定了教育的最后产品——劳动力具有商品性,因而教育也要服从市场规律,具有商品性。

并不是说教育只具有商品性这样一个特征,更不意味着使教育的一切方面都要商品化。

例如,基础教育作为关系到国家未来而提高国民素质的基本方面,属免费义务教育,就不能商品化。

(5)教育具有科学性。

教育的主要职能之一就是为生产培养劳动力。

教育的科学性决定了科学教育是教育的基本内容和最重要方面。

现代科学在现代社会中日益占主导地位,也决定了它逐渐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6)教育具有发展性。

任何教育都具有发展性。

不过古代教育的控制性要高于发展性,现代学校教育不但要使每个公民成为具有一定思想的不同类型和水平的劳动者,而且还要使每个公民的个性都得到比较全面和比较充分的发展。

(7)教育具有阶级性。

在有阶级的社会中,教育是具有阶级性的。

现代社会仍然存在着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矛盾。

为本阶级培养具有一定思想意识的人,是资本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教育都具有各自的阶级属性。

在阶级性问题上现代教育和古代文明社会的教育具有一些共同的特点。

4、未来教育有何发展趋势?

从国际上看,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将呈现以下几种特点。

(1)追求教育的国际化

20世纪的前半叶,世界各国之间由于政治、科技和其他种种原因,多数国家之间是孤立的、封闭的,彼此互不沟通,互不联系,也互不了解。

但进入50年代以后,科技的迅速发展,国际政治格局的变化,使国际间的联系日益频繁,特别是经济发展的国际接轨立刻突出了国际通用人才的必要。

进入90年代,有些国家开始建立国际学校,设立国际课程,采用先进的教学模式,旨在培养能在末来的国际事务中大显身手的人才。

21世纪将强化这种趋势。

追求教育的国际化、人才的国际化将是各国教育发展的一个新的生长点。

因为经济的国际化,商品贸易的国际流通,必然带来国际间交往的增加,从而产生以通晓国际经济、商贸、法律、会计、金融、交通、公安等各类人才的渴求,促使各类国际性学校的诞生。

(2)追求教育的民主化

教育民主化是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争取和标榜的权利之一,也是资产阶级对封建地主阶级斗争的胜利成果。

在即将过去的一个世纪里,资产阶级虽对其教育进行了不断的改革,包括义务教育阶段公立学校的免费制度、大学的奖学金制度等,但真正的民主与公平问题依然没有彻底解决。

民主是关于国家制度的问题,是一种政治形式。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民主是资产阶级专政的一种手段,资产阶级占有生产资料,直接或间接掌握国家政权。

因此,在剥削制度下,有了剥削阶级的民主,就没有被剥削阶级的民主,劳动人民在形式上享有平等、自由、民主,实际上始终处于被剥削、被压迫的地位,教育也是如此。

因此,教育民主问题将依然是21世纪教育要解决的重大问题之一。

通过教育改革实现教育民主化,其基本要求是不同的阶级、不同的民族、不同的身心发展程度的受教育者,在教育的起点、过程和结果各方面都享有同等的权利和机会。

(3)追求教育的多样化

无论中国还是外国,教育的单一化问题一直是世界各国教育改革面临的共同课题。

教育单一化的主要表现是:

办学形式、教育结构、学制、课程、培养模式等趋同或划一,培养目标上强调共性,缺乏个性。

在教育过程上主张同步化、集中化、标准化,忽视差别和个性。

教育的单一化是传统教育在现代教育中的反映。

教育的多样化是现代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要求决定的。

社会经济所有制形式的多元化,社会行业和部门的多层次与多类别,客观上要求的层次和类型必须多种多样。

同时,人的价值取向、理想需求和智力发展程度不同。

以及工作、生活、年龄等种种客观条件的限制,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面对社会和人的需求现实,从提高全体国民素质的基点出发去构建教育的方方面面。

从学制、课程、质量标准到具体的培养方式、教育管理等等,都应在21世纪有一些新的特点。

(4)追求教育的终身化

终身教育是20世纪60年代初出现的一种有影响的国际教育思潮,到80年代中以后,终身教育的思想已为世界大多数国家所认同。

21世纪,终身教育将继续成为各国教育的指导思想之一,其主要原因是:

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闲暇时间增多,为终身教育提供了可能。

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加大了生产中的科技和文化投入,对劳动者文化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求职的压力也越来越大,从而提出了终身教育的客观必要性。

各国对教育的作用越来越重视,使得教育的发展更贴近受教育者的需求,从而为终身教育的实施提供了现实性。

学习化社会的出现和人的思想道德觉悟的提高,生活水平的改善和社会就业的学历需要,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都必将强化终身教育的理念和实践在21世纪的扩散和普及。

(5)追求教育的现代化

追求和实现教育的现代化将是21世纪各国教育改革的主流。

20世纪后半叶,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在实践教育现代化的历程上做了种种尝试和努力,从教育观念、教育内容、教育制度到教育的硬件设施、教育的方式方法、教育管理乃至教师素质的提高等各个方面都进行了一番现代化的陶冶和改造。

21世纪的教育现代化,除继续进行上述各方面的现代化改革之外,将推进教育现代化向纵深发展,发展的方向和内容将包括:

科学划分教育现代化的区域标准,追求现代化的实质的改变、效益的提高、内容的完善、质量的提升。

总之,教育现代化将向内涵式方向发展,把人的现代化作为教育现代化的核心。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迅速提高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21世纪的教育将在现代化的总体进程上向前大大地推进一步,总体水平上也将出现一场前所未有的变化。

5、什么是教育目的?

教育目的有广狭义之分。

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的期望,即人们期望受教育者接受教育后身心各方面产生怎样的积极变化或结果。

在一定社会中,凡是参与或关心教育活动的人,如教师、家长、政治家、科学家、艺术家等,对受教育者都会有各自的期望,也就是说都会有各自主张的教育目的,这是广义的教育目的。

狭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一个国家为教育确定的培养人才的质量规格和标准,是社会通过教育过程要在受教育者身上形成它所期望的结果或达到的标准。

这种教育目的是社会的总体上的教育目的,它可能是由某个人(如教育家、政治家等)提出、倡导而得到社会承认的,也可能是由国家机关制定推行的,它对个人的教育目的起着指导、调节、统摄作用。

(接上)

6、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点是什么?

(1)培养劳动者是我国教育目的的总要求

教育目的的这一规定,明确了我国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也指出了我国教育培养出来的人的社会地位和社会价值。

他们是国家的主人,是社会主义的劳动者、建设者。

社会主义社会只存在分工的不同,但人人都应该是劳动者,劳动是每一个有劳动能力的公民的光荣职责,把每个人都培养成为劳动者,是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根本标志和总要求。

社会主义教育目的要培养的劳动者,既包括体力劳动者,也包括脑力劳动者。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都是劳动者。

但社会主义的劳动者应该是一种新型的劳动者,是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的劳动者,造就这种新型劳动者是社会主义教育的理想要求。

我国现行的教育方针提出的是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对劳动者的具体提法,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都是劳动者,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对社会主义劳动者两种职能的统一要求,即社会主义劳动者,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上,是合格的建设者,在社会主义革命事业中是接班人。

(2)要求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是我国教育目的的素质结构。

德、智、体等几方面的发展既各有其作用,是受教育者不可或缺的素质;又相互联系,有机统一成受教育者的素质结构。

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是一种多层次多因素的发展。

第一个层次是个体的发展,包括生理和心理两方面的发展,第二个层次是生理的发展和心理的发展。

生理的发展主要是指受教育者身体的发育、机能的成熟和体质的增强,心理发展主要是指受教育者的德、智、体等方面的发展。

第三个层次的每一因素(德、智、体、美、劳)又由多种因素组成。

如果继续分析,我们还可以发现更多层次和组成因素。

目前,我国教育学对教育目的的研究,还主要是在较高层次上讨论受教育者的素质结构,即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这是必要的,但又是空泛、抽象的。

只有深入了解各个层次所包含的因素及其在整体中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关系,明确人的素质的组合规律和最佳结构,才能设计出具体化、系列化、科学化的培养目标。

这对于指导教育实践,评价教育效果,提高教育质量都是有益的。

(3)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是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性质

教育目的的方向性是教育性质的根本体现。

阶级社会的教育从来都具有阶级性,但一切剥削阶级的教育目的,从来都极力掩饰其阶级实质,表述上一贯笼统抽象,尽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