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科技大学硕士考试大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928841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90 大小:73.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子科技大学硕士考试大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0页
电子科技大学硕士考试大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0页
电子科技大学硕士考试大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0页
电子科技大学硕士考试大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0页
电子科技大学硕士考试大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0页
电子科技大学硕士考试大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0页
电子科技大学硕士考试大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0页
电子科技大学硕士考试大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0页
电子科技大学硕士考试大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0页
电子科技大学硕士考试大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90页
电子科技大学硕士考试大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90页
电子科技大学硕士考试大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90页
电子科技大学硕士考试大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90页
电子科技大学硕士考试大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90页
电子科技大学硕士考试大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90页
电子科技大学硕士考试大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90页
电子科技大学硕士考试大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90页
电子科技大学硕士考试大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90页
电子科技大学硕士考试大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90页
电子科技大学硕士考试大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90页
亲,该文档总共9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电子科技大学硕士考试大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电子科技大学硕士考试大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子科技大学硕士考试大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9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电子科技大学硕士考试大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2、矢量数据结构与其编码

矢量数据结构

3、失栅结构的比拟与转换算法

4、空间索引机制与空间信息查询

〔六〕空间分析

1、缓冲区分析

2、叠加分析

3、网络分析

〔七〕数字地形模型与地形分析

1、概述

数字地形模型DTM,数字高程模型DEM

2、DEM的主要表示方法

规那么格网模型,等高线模型,不规那么三角网〔TIN〕模型,层次模型

3、DEM的分析应用

〔八〕空间数据表现与地图制图

1、专题信息表现

专题地图的分类和内容,面状专题内容的表现方法

2、地理信息的可视化

根本概念,地学可视化的类型

〔九〕地理信息系统的相关知识

1、3S集成

2、网络地理信息系统

WebGIS的实现技术

3、GIS标准

ISO/TC211标准,开放的地理数据互操作规X

三、题型与分值

名词解释约40%、简答〔或论述〕约60%

813电磁场与电磁波

《电磁场与电磁波》(第四版)谢处方高等教育2006年

了解电磁场与波理论体系丰富、深刻的内涵和外延,正确认识电磁规律的本质和相关物理量的内在联系;

掌握解析求解电磁问题的根本方法,建立认识、分析电磁理论问题和知识应用问题的能力。

1.认识分析电磁问题的能力

充分认识麦克斯韦方程、本构关系以与边界条件在分析电磁问题中作用,并能据此讨论、分析、求解均匀各向同性媒质中各种源激励情况下的电磁问题、现象和规律;

了解麦克斯韦方程的线性特征,掌握线性迭加原理分析求解电磁问题的方法。

2.求解电磁问题的方法

掌握并能熟练运用如下方法求解电磁问题:

场源直接积分方法:

均匀各向同性媒质中源分布,求位函数或场量

积分方程方法:

高斯定律和安培环路定律

微分方程方法:

针对Laplace、Poisson、Helmholtz方程,掌握一维问题微分方程的求解方法;

掌握直角坐标系下的别离变量法

镜象法:

平面镜像、柱面镜像、球面镜像

3.电磁应用问题中重点掌握的根本概念和物理量

〔1〕一般性问题

电荷、电流;

电场强度、电位移矢量、磁感应强度、磁场强度;

理想介质、导电体〔导体〕、理想导体、边界条件等。

〔2〕静态场问题

静电场与恒定电场、恒定磁场、电位与磁矢位;

电容与电阻、电感〔自感、外感〕;

储能、耗能、能量与能量密度等。

〔3〕时谐场一般性问题

波动方程、横纵关系、TEM波、TE波、TM波;

均匀〔非均匀〕平面波、球面波、导行电磁波;

无耗媒质、损耗媒质、理想导体、复介电常数;

Poynting矢量、Poynting定理;

波矢量、传播常数、趋肤效应与趋肤深度;

频率、波长、相位、相速、色散等。

〔4〕时谐场应用问题

①传播问题

波的极化〔线、圆、椭圆极化〕、垂直〔线〕极化波与水平〔线〕极化波;

行波、驻波、反射、透射、全反射、全透射;

反射系数、驻波系数、透射系数、波阻抗、临界角、Brewster角等。

②导波问题

同轴线和双线的主模;

矩形和圆波导中波的模式〔TEmn、TMmn〕、主模与高次模、波数、截止波数、相位常数、工作频率、截止频率;

工作波长、截止波长、波导波长、波阻抗等。

③辐射问题

滞后位;

电偶极子、近区场特性、远区场特性等。

814电力电子技术

《电力电子技术》(第四版)王兆安机械工业2004年

熟悉和掌握晶闸管、电力MOSFET、IGBT等电力电子器件的结构、原理、特性和使用方法;

熟悉和掌握各种根本的整流电路、直流斩波电路、交流—交流电力变换电路和逆变电路的结构、工作原理、波形分析和控制方法;

掌握PWM技术的工作原理和控制特性,了解软开关技术的根本原理;

了解电力电子技术的应用X围和开展动向;

掌握根本电力电子装置的实验和调试方法。

〔一〕:

~20%约占30分。

电力电子技术的根本概念。

各种二极管;

半控型器件:

晶闸管;

典型全控型器件:

GTO、电力MOSFET、IGBT、BJT;

IGCT、MCT、SIT、STIH等其他电力电子器件;

功率集成电路和智能功率模块;

电力电子器件的串并联;

电力电子器件的保护;

电力电子器件的驱动电路。

〔二〕:

~44%约占60分。

单相可控整流电路;

三相可控整流电路;

变压器漏抗对整流电路的影响;

电容滤波的二极管整流电路;

整流电路的谐波和功率因数;

大功率整流电路;

整流电路的有源逆变工作状态;

相位控制电路。

〔三〕:

~12%约占20分。

降压斩波电路;

升压斩波电路;

升降压斩波电路;

复合斩波电路。

〔四〕:

~6%约占10分。

单相相控式交流调压电路;

三相相控式交流调压电路;

交流调功电路;

交流电子开关;

单相输出交—交变频电路;

三相输出交—交变频电路。

〔五〕:

换流方式;

电压型逆变电路;

电流型逆变电路;

多重逆变电路和多电平逆变电路。

PWM控制的根本原理;

PWM逆变电路的控制方式;

PWM波形的生成方法;

PWM逆变电路的谐波分析;

跟踪型PWM逆变电路;

PWM整流电路。

〔六〕:

软开关技术的分类与根本概念。

间接交流变流电路;

交—直—交变频电路〔VVVF〕;

恒压恒频变流电路〔CVCF〕。

1、选择题:

30分

2、填空题:

50分

3、简答题:

25分

4、推论题:

15分

5、计算题:

815电路分析根底

《电路分析》胡翔骏高等教育2001年

1.电路的根底知识:

10%

理解电路模型,电流、电压与其参考方向,功率。

熟悉基尔霍夫定律,电阻元件,独立电压源、独立电流源、受控源。

理解两类约束与电路方程,线性与非线性电阻的概念。

2.电阻电路分析:

35%

理解等效的概念,线性电阻的串联和并联,实际电源两种模型的等效变换。

熟练掌握节点分析法,网孔分析法,含受控源电路的分析。

熟练掌握叠加定理,戴维南定理和##定理,最大功率传输定理。

熟悉理想变压器的电压电流关系,与阻抗变换性质。

了解替代定理,双口网络。

3.动态电路的时域分析:

20%

理解电容与电感元件,电容的电压电流关系,电感的电压电流关系,电容与电感的储能,一阶电路微分方程的建立。

掌握一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全响应,时间常数,特别是用三要素法求解一阶电路的响应。

了解二阶电路,RLC串联电路的零输入响应。

4.正弦稳态分析:

理解正弦时间函数的相量表示,有效值相量,熟悉基尔霍夫定律的相量形式,二端元件电压电流关系的相量形式。

掌握阻抗与导纳,正弦稳态电路分析法。

理解RLC串联谐振电路分析,谐振角频率,品质因素,通频带,带通滤波特性,

掌握正弦稳态电路的功率,平均功率,功率因素,最大功率传输(共轭匹配)。

熟悉耦合电感的电压电流关系,耦合电感的串联和并联,耦合电感的去耦等效电路,含耦合电感电路的分析。

掌握用叠加定理计算非正弦稳态电路的电压电流,非正弦稳态电路的平均功率;

功率因数补偿问题。

817电子测试技术根底

《电子测量》(第2版)蒋焕文中国计量

《现代电子测试技术》陈光礻禹国防工业

《电子测量原理》古天祥机械工业

《数字电子技术根底》(第5版)阎石高等教育

《数字设计——原理与实践》(第3版)JohnF.Wackerly机械工业2003年

《电子测量原理》局部

〔总分75分〕

1、课程性质和特点

《电子测量原理》是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根底课,是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一门入门课。

在修完“模拟与数字电路〞、“信号与系统〞、“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等课程后,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电子测量的根本原理,掌握电子测量的主要技术方法,具备误差分析与数据处理的根本能力,并具有在实际中应用电子仪器完成各种测量任务的本领。

本课程介绍根本电参量测量、信号的时域和频域测量、数字系统的数据域测试等根本内容,以与自动测试系统的根本概念等。

本课程的特点是综合性强、实践性突出、应用面广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不仅能获得电子测量技术和仪器方面的根本知识,掌握一门各行各业通用的技术,而且可以增强学生综合应用能力与实践能力。

2、本课程的根本要求

要求考生:

〔1〕较深入地了解电子测量的根本原理和技术方法、电子仪器与测试系统的组成与工作原理;

〔2〕具备电子测量中的误差分析和数据处理的根本能力;

〔3〕学会把电子测量技术、电子仪器和测量系统应用到实际中的根本方法。

1、测量原理、测量方法和测量系统的根本概念。

1.1测量和计量的根本概念〔1〕测量的定义,测量的组成〔2〕测量的量值比拟原理,间接比拟和直接比拟〔3〕计量的定义,单位和单位制的概念,测量标准的定义和分类〔4〕比对、检定、标准、量值的传递和量值的溯源等概念

1.2电子测量的根本内容和主要特点〔1〕电子测量在测量科学技术中的地位〔2〕电子测量所包括的电参数测量的种类〔3〕电子测量可归结为对电信号和电系统的测量〔4〕电子测量的主要特点

1.3电子测量的根本实现技术〔1〕变换技术〔2〕比拟技术〔3〕处理技术〔4〕显示技术

1.4电子测量方法的分类〔1〕直接测量与间接测量〔2〕有源量测量与无源量测量〔3〕频域、时域与数域测量〔4〕静态、稳态与动态测量

1.5测量仪器和测量系统的根本特性〔1〕静态特性与根本参数〔2〕动态特性的频域和时域的特性参数〔3〕仪器的技术条件与误差表示方法

2、测量误差与数据处理

2.1测量误差的根本概念〔1〕定义〔2〕来源〔3〕分类〔4〕表示方法

2.2随机误差的统计特性与统计处理方法〔1〕分布规律〔2〕平均值、标准偏差〔贝塞尔公式〕〔3〕测量结果的置信度

2.3系统误差的判断与消除方法〔1〕定义、特征、分类〔2〕发现方法、判据〔3〕削弱或消除方法

2.4粗大误差的判断与剔除方法〔1〕判别准那么〔2〕剔除方法

2.5等精度测量和不等精度测量〔1〕等精度测量结果的数据处理〔2〕不等精度测量的加权平均

2.6误差的合成〔1〕误差传递公式〔2〕各种函数关系〔和差、积商、乘方开方、指数对数〕的合成

2.7测量不确定度〔1〕根本概念〔2〕分类〔3〕评定方法〔4〕合成

2.8测量数据处理〔1〕有效数字与舍入处理〔2〕测量数据的表示方法〔3〕最小二乘法的根本原理

3、时间与频率的测量

3.1时间与频率的测量原理〔1〕模拟测量技术〔2〕数字测量技术

3.2电子计数器的组成原理和主要测量功能〔1〕测频〔2〕测周〔3〕测频比〔4〕测时间间隔

3.3电子计数器的测量误差分析〔1〕测频误差〔2〕测周误差〔3〕测频和测周±

1误差的比拟,中界频率

3.4高分辨率时间和频率测量技术〔1〕多周期同步测量技术〔2〕模拟内插法〔3〕游标法

3.5微波频率测量技术〔1〕变频法〔2〕置换法

3.6频率稳定度测量的根本概念〔1〕频率稳定度的表征〔2〕频稳的时域定义,阿仑方差的测量。

3.7调制域测量技术〔1〕调制域测量的根本概念〔2〕无间歇计数器的实现

4、电压测量

4.1交流电压的测量〔1〕峰值、均值、有效值的AC/DC转换的原理〔2〕峰值电压表、均值电压表与有效值电压表的刻度特性与误差分析〔3〕分贝测量原理与宽频电平表的刻度特性

4.2直流电压的数字测量技术〔1〕DVM的组成与主要性能指标〔2〕逐次逼近式、单斜式、双斜式、三斜式等A/D转换原理

4.3数字多用表〔DMM〕与其变换技术〔1〕AC/DC变换〔2〕I/V变换〔3〕Z/V变换〔4〕DMM的组成特点与使用

4.4DVM的误差分析与自动化技术〔1〕DVM的固有误差〔2〕DVM附加误差〔3〕DVM的主要部件的误差〔4〕DVM的自动校正技术〔5〕DVM的自动量程技术

4.5电压测量的干扰与其抑制技术〔1〕干扰的来源与分类〔2〕串模干扰的误差分析与抑制措施〔3〕共模干扰的误差分析与抑制措施

5、信号波形测量〔信号时域测量〕

5.1波形显示器件CRT结构与波形显示原理〔1〕CRT的组成与根本性能参数〔2〕光点扫描式波形显示原理〔3〕扫描与同步〔4〕连续扫描和触发扫描

5.2波形模拟显示技术和通用示波器〔1〕通用示波器的组成〔2〕Y〔垂直〕通道与其主要性能〔3〕X〔水平〕通道的组成、触发电路、扫描发生器环的原理〔4〕多波形显示技术,双踪和双时基显示原理

5.3波形取样技术与取样示波器〔1〕波形取样与显示原理〔2〕取样示波器的组成原理与主要参数。

5.4波形存储技术与数字存储示波器〔1〕波形的模拟存储〔记忆示波器〕和数字存储〔2〕数字示波器的组成原理、工作方式和特点〔3〕数字示波器的主要技术指标〔4〕对数字示波器的主要部件的要求

5.5示波器的根本测量技术〔1〕示波器的主要性能、选用原那么与使用要点〔2〕示波器测量电压的方法〔3〕示波器测量时间,频率和相位的方法(4)李沙育图形法

5.6时域测试技术的根本概念〔1〕信号的时域测量〔2〕时域测试系统的根本组成原理

6、信号的产生

6.1正弦发生器与函数发生器〔1〕正弦信号发生器的原理、组成与主要性能指标〔2〕多波形发生器原理组成

6.2锁相频率合成信号的产生〔1〕频率合成的根本概念〔2〕锁相环〔PLL〕的原理与根本形式(3)提高频率分辨力的多环合成技术〔4〕提高分辨力的小数分频技术(5)扩展频率上限的多模分频技术

6.3直接数字合成〔DDS〕技术〔1〕DDS的组成与相位累加器原理〔2〕DDS频率合成信号源的性能和特点

6.4合成信号源简介〔1〕任意波形发生器的原理、组成〔2〕合成扫频信号源的原理

7、频域测量

7.1信号频谱分析与线性系统频率特性测试的根本概念〔1〕信号频谱分析的内容、方法与仪器分类〔2〕滤波式频谱分析与带通滤波器的性能〔3〕线性系统幅频特性的正弦测量技术〔4〕扫频测量技术与扫描图示仪原理

7.2外差式频谱议〔1〕组成原理与框图〔2〕主要性能指标〔3〕简单应用

8、数字系统〔数域〕测试技术

8.1数据域测试的根本概念〔1〕数字系统测试的特点〔2〕数据域测试系统的组成

8.2逻辑分析仪〔1〕根本组成原理〔2〕触发方式〔3〕显示方式〔4〕主要性能指标〔5〕简单应用

9、现代电子测量技术

9.1自动测试系统〔1〕自动测试系统〔CCAT平台〕的组成和开展〔2〕基于可程控仪器的组成的自动测试系统;

GPIB总线的定义、主要接口功能、系统的组建〔3〕基于模块式仪器组成的自动测试系统:

模块化仪器系统的根本概念,基于VXI、PXI总线的模块化仪器的自动测试系统的特点〔4〕基于网络化仪器组成的自动测试系统:

分布式测系统与网络通信技术的根本概念.

9.2智能仪器与虚拟仪器〔1〕智能仪器的特点和组成〔2〕虚拟仪器的根本概念、特点和组成

说明:

1、标有者为重点内容。

2、考试命题覆盖到章,并适当突出重点章节,加大重点内容的覆盖密度。

3、试题的难度可分为:

易、较易、较难和难四个等级,其分数比例一般为2:

3:

2。

主要题型有单项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名词解释、简答题、应用题等。

其分数比例为1.5:

1.5:

1:

3:

《数字电路》局部

1、数码与数制

重点掌握:

正数的十进制、二进制、八进制和十六进制表示方法以与它们之间的相互转换,符号数的S-M码,补码,反码表示以与它们之间的相互转换;

带符号数补码的加减运算,溢出判别,符号位扩展;

BCD码、GREY码间的转换。

了解字符的代码表示,二进制代码在状态,条件等表示方面的应用。

2、组合逻辑设计原理〔重点内容〕

重点掌握逻辑代数的公理、定理,对偶关系以与在逻辑代数化简时的应用;

逻辑函数的标准积之和、标准和之积、真值表等表达形式;

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方法:

逻辑函数表达式的产生过程与逻辑函数表达式的根本化简方法—函数化简方法;

组合电路的综合〔设计〕方法:

将功能表达表达为组合逻辑函数的表达形式、逻辑函数表达式的化简—函数化简方法和卡诺图化简方法、使用与非门、或非门表达的逻辑函数表达式。

了解逻辑函数的最简表达形式与综合设计的其他问题处理方法:

无关项的处理、冒险问题和多输出逻辑化简的方法。

3、组合逻辑设计实践〔重点内容〕

重点掌握应用根本的逻辑门电路完成规定的组合逻辑电路设计;

应用根本的逻辑门和已有的中规模集成电路〔MSI〕逻辑器件如译码器、编码器、多路选择器、比拟器、全加器、三态器件等作为设计的根本元素完成更为复杂的组合逻辑电路设计。

了解译码器、编码器、多路选择器、比拟器、全加器等中规模逻辑器件的组成结构和扩展方法。

4、时序逻辑设计原理〔重点内容〕

重点掌握:

根本时序元件R-S型,D型,J-K型〔重点内容〕,T型锁存器、触发器的电路结构,工作原理,时序特性,功能表,特征方程表达式;

不同触发器之间的相互转换;

钟控同步状态机的模型图,状态机类型与根本分析方法;

使用状态图表示状态机状态转换关系;

钟控同步状态机的设计:

状态转换过程的建立,状态的化简与编码赋值、未用状态的处理-最小风险方案和最小本钱方案、使用状态转换表的设计方法、使用状态图的设计方法。

了解扫描触发器的原理与应用,了解基于状态图的多变量复杂时序逻辑电路的设计方法。

5、时序逻辑设计实践〔重点内容〕

运用根本的逻辑门、触发器作为设计的根本元素完成计数器、移位存放器、序列检测电路和序列发生器的设计;

运用根本的逻辑门、触发器和中规模集成电路〔计数器、位移存放器等〕时序功能器件作为设计的根本元素完成更为复杂的时序逻辑电路设计的方法。

了解钟控同步状态机电路设计的其他问题:

组合电路与时序电路的比拟,大型时序电路的结构划分,时钟歪斜,异步输入等。

818固体物理

《材料物理导论》徐毓龙电子科技大学

《固体物理学》是研究固体的结构、组成粒子的相互作用以与运动规律的学科,是物理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局部,是许多学科专业的根底课程,其主要内容包括晶体结构、晶格振动、能带理论和金属电子论等内容。

要求考生深入理解其根本概念,有清楚的物理图象,能够熟练掌握根本的物理方法,并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卷方式:

闭卷,笔试。

〔2〕各局部内容的考查比例:

晶体结构、倒易点阵与晶体衍射约20%;

晶体结合约20%;

晶格振动与热学性质约20%;

自由电子费米气体约20%;

固体电子能带论约20%

1、晶体结构、倒易点阵与晶体衍射

晶格结构的周期性与对称性;

初基晶胞、惯用晶胞,晶向与晶面指数;

典型的晶体结构;

倒易点阵,布里渊区;

X射线衍射的劳厄条件,与布喇格方程;

结构因子与原子形状因子。

2、晶体的结合

晶体的结合类型与根本特点;

分子晶体与离子晶体,X德瓦尔斯结合,马德隆常数,马德隆能与马德隆常数、离子半径;

分子晶体内能,Lenard-Jeans势;

内聚能与平衡点阵常数;

晶体缺陷:

线缺陷、面缺陷、点缺陷;

扩散与微观机理;

位错的物理特性。

3、晶格振动与热学性质

一维单原子链与双原子链的振动方程、简正模式,光学支与声学支色散关系、长波近似;

格波、简正坐标、长波近似;

点阵振动的量子化、声子、声子振动态密度;

固体热容的德拜模型与爱因斯坦模型;

晶体的状态方程和热膨胀;

非简谐效应与热导率。

4、自由电子费米气体

金属电子气的能量状态,费米能与费米波矢,态密度;

电子气的内能与热容;

电子在外加电磁场中的运动、漂移速度方程、欧姆定理、电子气的热导率、霍耳效应

5、固体电子能带论

布洛赫定理;

能带理论的根本假定;

周期场中单电子状态的一般性质;

近自由电子模型;

能隙的起因;

布洛赫电子在外场下的速度、加速度与有效质量;

用能带论解释金属、半导体和绝缘体,以与空穴的概念;

能态密度和能带的特点;

能带计算紧束缚模型的根本假定。

主要题型:

简答题、证明题、计算题

819根底光学

《新概念物理教程(光学)》赵凯华高等教育2006年

熟练掌握系统的光学根本原理,对重要的光学根本定理需要掌握其证明方法。

能熟练进展几何光学成像计算〔包括轴上物点的成像、傍轴物点成像〕;

熟练掌握光的干预、衍射根本原理与其应用;

掌握光的偏振与其应用,初步掌握光的量子性与其应用。

第一章光和光的传播

1.能正确理解光的本性;

2.熟练掌握光的几何传播规律;

3.重点掌握费马原理与其对几何光学三定理的推导方法;

费更斯原理;

光度学根本概念;

4.平面反射镜、平行平板、三棱镜、光楔等光学系统的特性,并能分析相关光路。

第二章几何光学成像

1.熟练掌握理想共轴球面组傍轴成像,薄透镜成像公式与其应用;

2.掌握理想光具组成像根本概念,与其根本公式;

3.掌握光学系统像差的分类与其像差的种类与各类像差的根本概念;

第三章光的干预

1.掌握波的根本概念以与波的叠加原理;

2.掌握光的空间相干性;

熟悉干预产生的根本条件;

3.掌握薄膜干预中的等厚条纹与等倾条纹分析方法;

4.掌握迈克耳逊干预仪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